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1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第一篇: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让学生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回忆初中物理红墨水扩散现象,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1)这个脂双层膜模拟的是不是生物膜?(2)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3)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4)观察此图,联系已有知识,你还能其他问题吗?能不能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尝试性的回答,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由此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环节二:新课教学(一)几种物质运输方式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物质运输的两种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此时比较扩散和渗透两概念的异同。

教师总结:像水、二氧化碳、甘油等小分子能够直接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进行跨膜运输类似于物理上的扩散现象,这种跨膜运输的方式叫做自由扩散。由于自由扩散过程没有借助其他外界力量,仅仅简单地通过脂双层,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能够进行这种运输的,应该是具有脂溶性的物质,或者是不带电的小分子物质。

(2)进一步提出问题:上课一开始大家也已经了解到,葡萄糖并不能通过没有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的过程,江苏中公教师考试网

学生有了自由扩散知识的基础,很容易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此时引导学生自主列表对比两者异同,并提出问题:

①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②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 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老师总结: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需要借助载体蛋白质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但这两种方式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将其称为被动运输。

(3)更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只有被动运输能满足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吗?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思考: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呢?老师就讨论结果矫正,精讲点拨,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引导学生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并分析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自我总结。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离子的运输,都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行,因此他们在需要载体蛋白的辅助的同时,还接受了来自ATP的能量,从而顺利地进行物质运输。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主动运输。在生物体中,很多的物质运输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比如各种离子,以及氨基酸等各种物质。主动运输利用了能量,所以可以保证细胞根据自身的需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这正是主动运输的意义所在。

(4)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常见现象,通过三个动画的展示,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三种运输方式的认识更直观化。接着组织学生分析三种运输方式异同,并填表,反馈和纠正。

(5)提出问题:影响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的主要因素各是什么?画出细胞对某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成果。

2.大分子的运输

江苏中公教师考试网

引导学生回忆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得出胞吐现象,提出问题:大家知道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病菌的吗?显示有关图片。

强调:胞吞和胞吐作用都需要能量。

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与书本前面知识相联系。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总结。(二)与社会的联系

简单描述囊性纤维病的机理以及病毒感染中,药物比较难杀灭病毒的原因。(三)技能训练

指导学生就《技能训练》部分进行讨论。环节三:评价与巩固

1.画出三种运输方式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2.当堂检测题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3.学生在课后对理论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

江苏中公教师考试网

第二篇:《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反思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重难点突出,学生能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以及思考,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较大,但是通过对比知识点的异同,进行总结学习,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

关于本节课,教师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抽象的知识点通过PPT的展示,学生可以直观的获取相关的信息,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进行小组的讨论,总结,得出相关的结论。同时,对于容易产生误解的知识点,比如,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能量供应问题,即自由扩散是需要能量的,但是这个能量来自于细胞膜两侧的浓度差,而不用消耗细胞自身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而主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则来自于细胞自身消耗的浓度差,而我们教科书所强调的能量则是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关于这个容易产生误会的内容,在课堂上,用一个比喻来突破难点,即自行车下坡和上坡的情况,即下坡时,相当于自由扩散,人骑自行车下坡不用踩也能动,就是因为势能转化为动能,而不用消耗人自身的能量,反之,上坡的时候就相当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自身的能量。讲解时运用这个比喻,学生觉得就容易理解,并且可以很快接受,效果较好。

整体来说,本节设计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也容易理解,接受知识点,美中不足的是教学设计比较单一,引入比较传统,即复习引入,不够新颖,而且组织学生讨论的问题比较简单,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堂,真正的从内心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起来。

第三篇:《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

课虽尽而思无穷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反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

青海油田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组:罗文俊 时间:2012-10-18 课虽尽而思无穷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而反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情况,学校组织了本次“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研教学活动,我与同组的张老师同讲了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堂课。为了真正实现“同课异构”,也为了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拿到课题后,我拟定打破传统生物教学中以点突破以知识点间的逻辑推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一个既注重逻辑推理过程同时又能兼顾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去重新构建整堂课的逻辑顺序,从而使这一生物学观点在课堂的教学逻辑中得以体现,做一次全新的尝试。但说起“高效课堂”,新的设想、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因为教堂不仅仅是个预设的过程,它更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在充分的准备,在精心的设计也会遭遇课堂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情况。自身感觉本课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坐下来细细咂摸沉淀一番,从一位旁听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堂课,应该说有优点、有新意,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听课老师们的点评意见以及观摩同组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一点感受,奔着“努力完善自身,力求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对本次授课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反思:

一、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本节课是新授课,新课程标准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贯彻这种精神,教师需要创新,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选择尽可能好的教学方式。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功能、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之上,更深入的去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故我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探讨为引导,先让同学通过比较脂双层与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需要的条件提出猜想。接着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逐个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条件及实例。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指导者的作用。我决定问题为情景,通过动画、文字资料等具体展示某些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开课的班级总共有40学生,人数较多,如果教师不能充分驾御课堂,就无法调动每个学生。本班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听课相对认真,但出于对授课教师的陌生一时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初始的阶段无法与我产生共鸣,这也为本节课的超时埋下了隐患。这是我在教学预设时没有想到的,也暴露出了我在教学预设时的不足。3.对学习情境的分析 由于本次教学教研活动属于接班上课,故我对开课班级学生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于其任课教师的交流及对以往高二学生的认知上,故我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习惯等只能说是停留在表面,为使师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对话,在开课时,我事先准备一幅图片,列举各种物质,看能否通过细胞膜,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去。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是由易到难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展现简单的图片开始到后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例如,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时,我将之形象的比喻为山坡上的小车,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故这一环节的预设是我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的保证和前提,可是说是成功之处。但是由于本节课是在大教室授课,教室环境较日常上课的教室空旷,故在授课伊始,我没有意识到此种环境下应提高音量,直到教学进入10分钟后才有所警觉,这不能不说是我在教学预设上的失误之处。

二、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相对成功但也有不足。Ⅰ、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1:首先,以图设境,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大胆猜想,同时以小演示实验作为引导,通过学生阅读、讨论、对比的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知识的推理演绎过程,落实了知识层面的目标,此外,在讲述主动运输是图标训练的引入是的学生的数据分析解读能力得到训练,切实完成了技能层面的目标 Ⅱ、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类比和对比的推理方法在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中加入了一些实例和现象从而使这一目标得以落实,为让学生掌握数据图表解读的方法,引入了专项的练习,顺利的完成了这一目标。但是在这个部分的实例引入上做的不够完善,致使学生必须在我的提示下才能顺利进行类比与对比的分析,耽误了时间。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上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并且在教学的引导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我重新设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得以培养的同时兼顾了生物学观点的树立,实现了这个教学目标。

(2)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堂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这个总体要求,展开教学活动,课件中学生自主完成的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表和数据图表题的分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在难点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根据课件设置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引导下一起完成了“观察——分析——假设——阅读与合作讨论——验证”的推理演绎过程,从而深刻的挖掘了主动运输的本质,通过数据图表的能力训练中学生的回答可以表明课堂却是突破了教学难点(3)其他收获与不足

Ⅰ.课堂的学习气氛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如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教学目标。我注意领会学生的思路,适时进行了调控。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注意提高捕捉师生、学生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以激活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Ⅱ.学生活动通过变换学习的活动形式,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展示图片、提问、观看动画演示、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填写概念图等活动方式,将知识更加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学生中加以指导,给他们一定的启发。Ⅲ.教师活动与师生互动

冗长的讲述通常会让人觉得疲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更加侧重于引导。我把发言权充分留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提高学生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形的描述能力,并在绘图中直观区别出了物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师生互动一般通过提问或师生对话展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设置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定要具有可探讨性,对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有帮助。而对于一些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看书,找到后集体回答。另外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具体,例如:开课过程中,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后,我就直接提问学生自由扩散的特点,但由于问题切入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后具体为自由扩散的方向、条件、动力等小问题时,便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困惑。还有在布置了学生讨论的内容后,没有走入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其中使得我对学生的讨论内容的把握充满主观性,导致了学生的讨论偏离了原定目标,还好得以及时纠正,不过这充分暴露出了我对“互动”理解的肤浅,在今后应当改正,才外本节课中的手头禅的出现也让我很尴尬,这也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体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多留意,也欢迎大家指正。

三、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1)对于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老师提问,师生对话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激情,由于本章前两节课已经渗透了部分知识,加上充分的预习复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特别是习题难度的把握,让学生对要教的内容有导向性,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理想,这是一个成功的地方。但是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不是应该在每一个知识环节上都应得到体现呢,从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来看,我认为应该有所区分,在逻辑关系的关键点上应该由教师主导,以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讨论偏离既定目标,同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树立这样的模式,教师给出框架或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充实这个框架或思路,而一味的强调学生活动容易造成课堂失衡,形成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的情况,这也是我从本节课中获得的最大的收获。(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课是新授课,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尽量以旧知识为依据,配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资料展示,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逐个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的思路清晰,心中有数。但是,本节课中学生的相互点评稍有欠缺,虽然有安排但是相对来说教师点评比重较大,这样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思维动态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应加大对课程评价的学习,并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四、教学重建

因为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又在试讲过程中受到各位同事的指导、帮助,整体效果还算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提问过程中,只注意了被提问同学,而忽略了全体;语言缺乏抑扬顿挫;两手有时环抱胸前,给人以距离感等,通过这方面的意见,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更多地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程度不一样,要把更多的精力给中间的学生,以促进两头的学生。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督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向较好的学生靠齐。(2)要多研究教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化,而不是机械地讲授知识,让他们背诵。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对生物始终保持热情。(3)研究高效率的提问,课堂上尽量合理充分的设置问题,创造积极思考环境。(4)规范教态,让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

(5)课堂上,避免很多总结性的话都是教师来说的,这个环节其实应该指导学生来做,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订正,而且要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开始时肯定觉得相当费时,但学生在熟练了之后,就会有量和质的飞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新课标,必须理智地让自己“走下神坛”,对课改必须有恒心,对学生群体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第四篇:《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

课虽尽而思无穷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之反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

青海油田第一中学

高中生物组:罗文俊

时间:2012-10-18

课虽尽而思无穷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而反思《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

为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实施情况,学校组织了本次“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教研教学活动,我与同组的张老师同讲了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教科书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堂课。为了真正实现“同课异构”,也为了探索“高效课堂”的新模式,拿到课题后,我拟定打破传统生物教学中以点突破以知识点间的逻辑推理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尝试建立一个既注重逻辑推理过程同时又能兼顾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生物学观点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打破原有的知识点间的逻辑顺序,以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为主线去重新构建整堂课的逻辑顺序,从而使这一生物学观点在课堂的教学逻辑中得以体现,做一次全新的尝试。但说起“高效课堂”,新的设想、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仅仅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因为教堂不仅仅是个预设的过程,它更是一个生成的过程。在充分的准备,在精心的设计也会遭遇课堂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情况。自身感觉本课设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算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坐下来细细咂摸沉淀一番,从一位旁听者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堂课,应该说有优点、有新意,同时也存在诸多不足。下面我就结合本次听课老师们的点评意见以及观摩同组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一点感受,奔着“努力完善自身,力求高效课堂”这一目标,对本次授课活动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反思:

一、课前准备的自我反思

本节课是新授课,新课程标准始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为贯彻这种精神,教师需要创新,需要花更多的时间选择尽可能好的教学方式。

(1)对教材的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功能、跨膜运输的实例基础之上,更深入的去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故我在教学设计中以问题探讨为引导,先让同学通过比较脂双层与细胞膜在控制物质进出上的差异,从而大胆对物质跨膜运输需要的条件提出猜想。接着通过简单明了的文字逐个介绍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条件及实例。

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为了使课堂上能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指导者的作用。我决定问题为情景,通过动画、文字资料等具体展示某些物

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引发学生讨论,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更多更好地获取信息。这也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2)对学生情况的分析

开课的班级总共有40学生,人数较多,如果教师不能充分驾御课堂,就无法调动每个学生。本班学生的特点是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听课相对认真,但出于对授课教师的陌生一时无法适应我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初始的阶段无法与我产生共鸣,这也为本节课的超时埋下了隐患。这是我在教学预设时没有想到的,也暴露出了我在教学预设时的不足。

3.对学习情境的分析

由于本次教学教研活动属于接班上课,故我对开课班级学生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于其任课教师的交流及对以往高二学生的认知上,故我对学生旧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习惯等只能说是停留在表面,为使师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对话,在开课时,我事先准备一幅图片,列举各种物质,看能否通过细胞膜,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去。

此外,考虑到学生接受知识是由易到难的规律,在教学设计上尽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背景出发,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展现简单的图片开始到后面的归纳总结,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例如,在比较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特点时,我将之形象的比喻为山坡上的小车,使学生看后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故这一环节的预设是我取得较好课堂效果的保证和前提,可是说是成功之处。但是由于本节课是在大教室授课,教室环境较日常上课的教室空旷,故在授课伊始,我没有意识到此种环境下应提高音量,直到教学进入10分钟后才有所警觉,这不能不说是我在教学预设上的失误之处。

二、教学实践中的自我反思

(1)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相对成功但也有不足。

Ⅰ、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目标。1:首先,以图设境,引导学生从旧知识入手,大胆猜想,同时以小演示实验作为引导,通过学生阅读、讨论、对比的方式完成了本节课知识的推理演绎过程,落实了知识层面的目标,此外,在讲述主动运输是图标训练的引入是的学生的数据分析解读能力得到训练,切实完成了技能层面的目标

Ⅱ、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掌握类比和对比的推理方法在学生的思考探究活动中加入了一些实例和现象从而使这一目标得以落实,为让学生掌握数据图表解读的方法,引入了专项的练习,顺利的完成了这一目标。但是在这个部分的实例引入上做的不够完善,致使学生必须在我的提示下才能顺利进行类比与对比的分析,耽误了时间。

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教学上采用了分组讨论的形式,并且在教学的引导过程中严格的按照我重新设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得以培养的同时兼顾了生物学观点的树立,实现了这个教学目标。

(2)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课堂紧紧围绕“《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落实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这个总体要求,展开教学活动,课件中学生自主完成的三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表和数据图表题的分析,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在难点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根据课件设置的教学情境在教师引导下一起完成了“观察——分析——假设——阅读与合作讨论——验证”的推理演绎过程,从而深刻的挖掘了主动运输的本质,通过数据图表的能力训练中学生的回答可以表明课堂却是突破了教学难点

(3)其他收获与不足

Ⅰ.课堂的学习气氛 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如学生的讨论偏离了教学目标。我注意领会学生的思路,适时进行了调控。但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还要注意提高捕捉师生、学生之间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教学资源的能力,以激活课堂教学,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

Ⅱ.学生活动 通过变换学习的活动形式,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本节课中,我采用了展示图片、提问、观看动画演示、师生对话、小组讨论、填写概念图等活动方式,将知识更加清晰地展现给学生,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深入学生中加以指导,给他们一定的启发。

Ⅲ.教师活动与师生互动

冗长的讲述通常会让人觉得疲倦。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应更加侧重于引导。我把发言权充分留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在适当时机进行点拨。提高学生把课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图形的描述能力,并在绘图中直观区别出了物质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师生互动一般通过提问或师生对话展开。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教师设置的几个主要问题一定

要具有可探讨性,对于学生理解本节内容有帮助。而对于一些书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侧重引导学生看书,找到后集体回答。另外设置问题时要注意具体,例如:开课过程中,展示自由扩散的动画后,我就直接提问学生自由扩散的特点,但由于问题切入过大,学生不容易回答。后具体为自由扩散的方向、条件、动力等小问题时,便大大减少了学生的困惑。还有在布置了学生讨论的内容后,没有走入到学生中间去参与其中使得我对学生的讨论内容的把握充满主观性,导致了学生的讨论偏离了原定目标,还好得以及时纠正,不过这充分暴露出了我对“互动”理解的肤浅,在今后应当改正,才外本节课中的手头禅的出现也让我很尴尬,这也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体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多多留意,也欢迎大家指正。

三、教学实践后的自我反思

(1)对于课堂教学中活动形式的反思

这一节课中采用了老师提问,师生对话及小组讨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激情,由于本章前两节课已经渗透了部分知识,加上充分的预习复习,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特别是习题难度的把握,让学生对要教的内容有导向性,学习起来有的放矢,效果比较理想,这是一个成功的地方。但是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是不是应该在每一个知识环节上都应得到体现呢,从本节课的授课过程来看,我认为应该有所区分,在逻辑关系的关键点上应该由教师主导,以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学生讨论偏离既定目标,同时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树立这样的模式,教师给出框架或思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充实这个框架或思路,而一味的强调学生活动容易造成课堂失衡,形成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的情况,这也是我从本节课中获得的最大的收获。

(2)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本节课是新授课,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我尽量以旧知识为依据,配合多媒体课件的直观资料展示,以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逐个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学的思路清晰,心中有数。但是,本节课中学生的相互点评稍有欠缺,虽然有安排但是相对来说教师点评比重较大,这样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思维动态的把握,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应加大对课程评价的学习,并切实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四、教学重建

因为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又在试讲过程中受到各位同事的指导、帮助,整体效果还算不错。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提问过程中,只注意了被提问同学,而忽略

了全体;语言缺乏抑扬顿挫;两手有时环抱胸前,给人以距离感等,通过这方面的意见,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要更多地研究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程度不一样,要把更多的精力给中间的学生,以促进两头的学生。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督促他们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向较好的学生靠齐。

(2)要多研究教法,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生动化,而不是机械地讲授知识,让他们背诵。多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从而对生物始终保持热情。

(3)研究高效率的提问,课堂上尽量合理充分的设置问题,创造积极思考环境。

(4)规范教态,让师生交流及感情互促互悦。

(5)课堂上,避免很多总结性的话都是教师来说的,这个环节其实应该指导学生来做,教师再进行必要的补充或订正,而且要长久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开始时肯定觉得相当费时,但学生在熟练了之后,就会有量和质的飞跃!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新课标,必须理智地让自己“走下神坛”,对课改必须有恒心,对学生群体必须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总之,通过本次“同课异构”的教学教研活动,让我意识到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真正做到“高效课堂”决非易事,这也不是一个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目标。可以说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课堂的试金石。在今后进行教学设计时,反复斟酌考虑每一个目标的设定、每一个环节的安排、每一个问题投放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契合学情、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等。毕竟衡量课堂效率的标准不是我们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每堂课总有结束的一刻,教学生涯也有停下的一日,然而对教学的热爱和思索却是无穷的。回首自己走过的从教之路,恍如昨日,只觉事事珊珊可爱。不禁感慨一句: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对于本节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设计反思”六个方面进行阐释。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模块第3章已经介绍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细胞膜结构以及大致的功能,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通过对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探究,并运用数学坐标图来表达三种方式的规律和特征,可以培养学生信息解读和知识迁移转化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佐证。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和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

(2)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

(2)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合作,踊跃发言,在交流中建立自信心。

(2)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严密分析的习惯,在发现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3.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教学难点:如何区别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物质交换有了很肤浅的了解,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子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并且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同时经过前阶段的新课程学习,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展示现象→ 提出问题→ 解释原理 →总结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比较,概括,分析,解读图表”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主动运输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要掌握好这点,必须运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来掌握该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细胞膜的成分和结构,让学生对基础内容进行复习,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问题探讨”,用多媒体展示,提出问题: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葡萄糖不能通过该膜,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如何解释?观察图片,联系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出答案。

教学说明:通过设立问题情景,创设物质跨膜运输的思维平台,为学生的有效发散思维提供背景,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为进一步突破难点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二)讲授新课:

1、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

(1)多媒体展示扩散现象,引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水分子进入细胞的原因和方式,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自由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自由扩散的特点。

教学说明:该部分内容简单,通过多媒体展示,使抽象内容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

(2)进一步提出问题:葡萄糖不能通过人工合成的脂质双分子层,但对于细胞来说,葡萄糖又是必需的,它是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激情,让学生尝试作出解释,再指出载体蛋白的作用,总结出协助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协助扩散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协助扩散的特点。

提出问题进行小结:①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需要消耗能量吗? ②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③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为什么被称为被动运输?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答案。

(3)多媒体展示物质逆浓度跨膜运输的现象,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并利用举出生活例子上下坡运东西来解释主动运输需要能量,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多媒体动画展示主动运输的过程,组织学生讨论,得出主动运输的特点。并提出问题:这些物质进出死细胞还能进行主动运输吗 主动运输对于生命现象有什么重要意义?学生总结和讲述补充得出主动运输的意义。为了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上述过程中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三个常见现象,通过三个动画的展示,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对三种运输方式的认识更加直观化。

教学说明:该部分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图形展示引出问题,并层层深入,展示出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动画展示更加具体和形象化,同时,组织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深入开发了学生比较,概括和分析能力,又增进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4)引导学生画出细胞对某物质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速度随细胞外浓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曲线图。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图展示各组成果。

教学说明:本环节巩固理论知识是对课本知识扩展和对重点,难点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总结,只有理解了三种运输方式的异同,才能完成本环节教学任务,既突显书本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提高学生解读图表的能力和抽象化思维能力的形成。

2、大分子的运输

引导学生回忆免疫系统吞噬大分子异物的过程,得出胞吞现象,提出问题:白细胞是如何吞噬病菌的?显示有关动画、图片。

提出问题: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结构的特点是什么?与书本前面知识相联系。

(三)课堂小结

我将使用多媒体展示脉络小结几种运输方式,特别是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并指出重、难点。

(四)巩固练习

针对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特点和不同而设计,让学生思考完成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教学效果反馈,及时纠正错误的理解和片面的认识。

(五)布置作业

五、说板书设计

这节课的板书我将采用提纲式和表格式相结合板书形式,纲目清楚,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对教材内容分类管理,进行对比,加深对事物特征及其本质的认识。

六、说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比较符合新课标的理念,改变了以往填鸭式的教法,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部分内容本身并不难,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对轻松,但是如果不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在解题的时候还是存在一定困难。在分组讨论中,虽然学生的回答不一定完整,但还是从多角度对学生给予积极的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节奏的把握上,由于学生讨论和交流比较花费时间,容易出现前紧后松或是前松后紧的情况,因此在时间上应当注意控制。

下载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江苏教师资格证考试: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本节课是人教版 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知识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掌握,......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说课稿(模版)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的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我将从教材分析处理、教法学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说明。一、教材分析和处理1.......

    《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4)正确解读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五篇模版)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备课组陈东康 本次优质课的内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生物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五年工作的经验,使我的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通......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教学设计 (山东省鱼台县第一中学 272300 苏怀震) 摘 要:本文依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倡导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进......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设计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举例说明动物......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

    第三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教学设计 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内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课程标准中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