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百分数
(二)第一课时
折扣与成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2.在理解“折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能自主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生活情境重现结合所学数学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通过引导对比及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成数”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去商场购物的时候遇到过商家做促销活动吗?一般他们会采用哪些促销手段? 2.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打折”这种情况,没错,像这样降价出售一些商品,引发人们的购买欲望,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有关于“折扣”这件事(板书课题──折扣)。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折扣”
(1)(出示促销文字信息)这里的九折、八五折是什么意思?(2)同桌互相说一说。(3)反馈:
预设:①举例说明:一件衣服100元,八五折的话就只要85元。②九折就是现价是原价的90%。
(4)归纳:商品打几折,其实就是指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5)练习:看折扣写出相应的百分数。
()%
()%
()% 2.解决与“折扣”相关的问题
(1)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1)小题: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①独立完成并进行校对。
②反馈:谁能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计算? 重点分析以下问题: 问题一: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单位“1”?
问题二: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也就是在求什么?(180的85%是多少)
(2)出示教材第8页例1第(2)小题: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①独立思考并完成,同桌交流解题思路。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式: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减去现价(即原价的90%):160-160×90%。
第二种算法:现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就是便宜的价钱。
想想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3)练习教材第8页“做一做”,完成后校对。
(4)小结:通过刚才的问题解决,你发现原价、现价、折扣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现价=原价×折扣。3.理解“成数”
生活中的百分数还有很多,比如说“成数”。(板书课题──成数)(1)学生自学教材,明确成数的含义。
(2)反馈:说说什么是成数,可请学生举例说明。(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
四成五=()%;
七成二=()%。4.解决与“成数”相关的问题
(1)出示教材第9页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
①学生读题,独立解答问题。②交流说说解题思路。思路一: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也就是今年比去年少25%,今年用电是去年的(1-25%),即350×(1-25%)。
思路二:去年用电数减去今年节约的度数,即350-350×25%。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2)出示教材第9页“做一做”:某市2012年出境旅游人数为15000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两成。该市2011年出境旅游人数为多少人次? ①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体校对。
②说说如何解决这类“成数”的问题。5.小结(1)结合例1及例2说说我们是怎么解决有关“折扣”和“成数”的问题的?
(2)教师小结: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关键是理解“折扣”及“成数”的含义,把“折扣”或“成数”化成百分数,再按解百分数应用题的方法解答。
(三)应用练习,巩固认知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现在请你来算一算,做一做。1.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1题。
(1)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思考。2.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3题。书店的图书凭优惠卡可打八折,小明用优惠卡买了一套书,省了9.6元。这套书原价多少钱?(1)请学生读题思考:9.6元表示的实际含义是什么,和八折有什么关系?引导明确:9.6元就是打折后比原价减少的钱数,它相当于原价的(1-80%)。(2)尝试练习,集体校对。
3.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4题。
某县前年秋粮产量为2.8万吨,去年比前年增产三成。去年秋粮产量是多少万吨? 4.出示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某汽车出口公司二月份出口汽车1.3万辆,比上月增长3成。一月份出口汽车多少万辆?(1)读题,找出关键句,想想两道题目中增长的3成,分别是谁的3成?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应该怎样进行计算?(2)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四)回顾梳理,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我们应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
第二课时
税率与利率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纳税”及“税率”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应纳税额的计算。
2.了解一些有关利率的初步知识,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公式,会利用利息的计算公式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学习,体会到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纳税及储蓄的认识,体会依法纳税的光荣和储蓄对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理解储蓄的意义。
2.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纳税”“税率”及其相关概念的含义,并能进行应用。
教学难点:将“税率”与“利率”相关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建立联系,正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请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纳税、储蓄的信息;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谁能来说说什么叫纳税?为什么要纳税?
(二)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
(1)自学教材第10页,进一步明确纳税的意义。
(2)反馈: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这里的5%就是指的(税率)。②学生独立完成。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教师可以适当补充有关个人所得税的税法规定。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3.理解“利率”的含义。
(1)除了税收,人们把有结余又暂时不急用的收入存在银行里,这也是支持国家建设的行为。你对储蓄有哪些了解?(学生根据课前了解说一说)
(2)自学教材第11页内容,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意义。(3)结合实例理解信息。
①(实物投影出示存单的凭证)这里哪个是本金,哪个是利率,得到的利息又是多少? ②这是2012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存款利率,你发现什么?
③小结:存期不同,年利率也不同,银行的利率是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定的。4.学习利息的计算方法
(1)出示教材第11页例4。
到期后,王奶奶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到期后王奶奶能取回的钱应该包括哪几部分?我们可以先算出什么?试着先算一算王奶奶能拿到多少利息。②反馈交流。
预设1:5000×3%×2=300(元); 预设2:5000×3.75%=187.5(元); 预设3:5000×3.75%×2=375(元)。③哪种算法是正确的呢?
④想想利息的多少跟哪些因素相关?该如何计算?讨论得出如下关系式: 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⑤小结:存期不同,利率也不相同,我们在计算时要注意存期和年利率的对应。年利率是指一年的,在算利息时还要考虑存款时间。⑥一共可以拿到多少钱呢?
⑦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王奶奶到期拿到的钱应该包括利息和本金两部分。(2)尝试练习:出示教材第11页“做一做”。
2012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①学生独立解答。②交流反馈。
重点对比两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8000×4.75%×5=1900(元)8000+1900=9900(元)方法二:8000×(1+4.75%×5)=9900(元)说说这两种方法在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分别是怎样思考的。(3)教师:我们是如何计算利息的?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
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3)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9题。
下面是张叔叔2012年8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①要知道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得知道什么?(根据回答出示银行存款利率表)②存期半年,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③集体交流反馈。2.实际运用
在过年的时候你收到过压岁钱吗?如果把这些压岁钱存起来,你打算怎么存,到时会得到多少利息?你准备怎么使用?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选做):
(1)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2)了解家里的储蓄情况,了解我国最新的储蓄利率的信息。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数学百分数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新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百分数二教案(表格式)百分数:折扣
百分数:成数 百分数:税率
篇二:六年级数学下册百分数(二)教案
第二单元百 分 数
(二)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新 课 标第 一 网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本单元中的利息的计算比较繁琐了一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注意利率化为小数计算时的小数点位置。
2.本单元的折扣与成数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着重于写法上的区别,如一个是七五折,一个是七成五。
1、折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至3题。)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反思:
2、成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二第4、5题。)
教学目标:
2.补充:★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梵净山2013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比2013年增加一成五,2014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万?
★★★大坪完小2013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2012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大坪完小2012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某鞋厂2011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2012年年产量比2011年增加了一成六,2013年年产量又比2012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2013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某地前年的粮食产量为3000吨,去年因为洪水及病虫害的影响比前年减产近三成。预计今年的产量会比去年增加45%,今年的粮食产量是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成数的知识,你们对成数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五、课堂作业
第13页第4、5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成数
二成 =(十分之二)=(20%)例2:
教学反思:
3、税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8、10题。)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新-课-标-第-一-网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复习旧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引入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纳税?纳税有什么意义? 2.税收分为几类?
3.什么叫应纳税额?什么叫税率?
(四)学生自主学习
二、展示交流
(一)小组内学生互相交流
(二)学生汇报
(三)反馈总结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尝试解答(4)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
(5)小结求缴纳营业税方法
三、达标练习
(一)课堂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题。
3、补充
★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楚天餐馆8月份在缴纳了5%的营业税后,收入为5.7万元。楚天餐馆8月份的税前收入是多少? ★★★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
★★★★某中介公司为顾客出售房屋,会按房屋售价的2%收取中介
费。该中介公司为李奶奶出售了一套房屋,收取中介费3200元。按规
定卖房还要按房屋售价的1.5%缴纳契税。李奶奶出售这套房屋最终得
到多少钱?
(二)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7、8、10题。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 板书设计:
百分数:税率
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 30×5%=1.5(万元)
答: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1.5万元。
4、利率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9、11题。)
教
5、学会购物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2至15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
教学重点:运用百分数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情景谈话导入
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二)引入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三)自学提示
阅读教材第12页例5,思考并尝试解答。
1.a商场打五折是什么意思?b商场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2.尝试解答?
篇三: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百分数的应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百分数的应用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
教案背景
(一)百分数是在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概念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它同分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时,要加强知识间地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类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税率、银行存款利率利息、商品买卖中的折扣等实际问题。本单元学习就是教给学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百分数的相关知识,本单元主要学习百分数的知识应用。教学课题
百分数的应用--“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材分析
(一)学习解答这类问题时,可以借鉴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是把哪两个量进行比较,比较时以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从而找到解答这类问题的方法。
(二)“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要弄清楚谁比谁多(少)百分之几,确定谁为单位“1”的量,最后用表示单位“1”的量作为除数,解题方法(1)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①(甲—乙)÷乙②甲÷乙—1⑵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①(甲—乙)÷甲②1—乙÷甲
教学方法
小组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能正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
题。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探究百分数问题和分数问题的联系,在解决百分数实际问题中体会类比的思
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解题方法。
难点:找准单位“1”的量。
(三)课前提问:
甲数是2,乙数是5,则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学生分析并计算回答)
教师分析:求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那么甲数是分子,乙数是分母。
(四)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例1、2004年民航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提示:求2004年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求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把2003年的客运量看作单位“1”。提示学生先求出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再求百分之几。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解答并汇报交流各自的想法。
2、点拨:
(1)先计算2004年比2003年同期增长的数量。
单位“1” 画图说明:2003年:2004年2003 年比增加的 0、47万人 2004年: 0、49万人
教师要求:用图例说明问题很形象,同学们应该学会这种方法。
注意,在画线段图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
3、例题解法(1)、先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多少万人,再算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要求学生自主列式,再展示正确答案。
(0.49—0.47)÷0.47 =0.02÷0.47 ≈0.043 =4.3﹪
解法(2)、把2003年的客运量看作单位“1”,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就是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的百分数。0.49÷0.47—1 ≈1.043—1 =0.043 =4.3﹪
3、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实际上就是求两个数的差量是另一个数(即单位“1”的量)的百分之几。
解题关键是找准单位“1”的量。
4、知识树
(五)巩固练习:
1、填空:
(1)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111.5%,2003年比2002年增长()%
(2)2003年我国完成的造林面积比2002年增加17.3%, 2003年完成的造林面积是2002年的()%
(3)2003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是2002年的97.1%,2003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比2002年下降()%
2、练一练:
一种录音机,每台售价从300元降到18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要求学生先自主练习再板演。
(六)课堂小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有那两个解题方法?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在班内交流。
(八)课后作业:
课本自主练习1、2、3、教学反思
1、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这一主题思想。在 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教师对学生提出疑难问题要及时精讲点拨,讲明白算理与算法。
2、通过学生练习,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知识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把握课堂。
3、及时总结课堂知识,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第一单元:山东假日游
百分数二
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成数的意义及简单应用。
教材简析: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济南市10月2日客运情况的统计表。统计表提供了2003年和2004年的10月2日济南市民航、铁路、公路运输游客量的比较
情况。通过解决“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和“10月3日去济南近郊旅游的人数比10月2日减少百分之几”等问题,引入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正确解答此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教学
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分析方法,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十一黄金周期间,人们往往选择外出游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济南市客运情况。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观察统计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的进行板书,如: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几?
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请自己试着画线段图分析
(2)独立思考,同桌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得出: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增长百分之几,就是指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人数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我们可以先算2004年的客运量比2003同期多多少万人,再算2004年比2003年增长的数量是2003年的百分之几。
列式:(0.49-0.47)÷0.47 =0.02÷0.47 ≈0.043 =4.3% 答:2004年民航的客运量比2003年同期增长4.3%。
(3)谈话:我们在计算时,如果除不尽需要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再化成百分数。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4)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第三篇: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教学设计(人教版)
XX年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教
学设计(人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单元分析:
百分数这一单元主要包括折扣、成数、税率、利率这几部分的内容。百分数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过百分数的概念和相关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实际上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本单元内容充分体现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通过教学活动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要求:、解决“打折”等实际问题,沟通各类百分数问题的联系。
2、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交流、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树立依法纳税和科学理财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做好垃圾分类。
3、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打折、成数、税率及利率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课时安排:
折
扣„„„„„„„„1课时
成数„„„„„„„„1课时
税
率„„„„„„„„1课时
利
率„„„„„„„„1课时
学
会
购
物„„„„„„1课时
第一课时折扣
教学内容:折扣(课本第8页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中理解“折扣”的意义。
2.学生在掌握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这种问题的基础上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4、在买东西的过程中,商标剪下来后要做好垃圾分类
教学重点:理解“折扣”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折扣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8×90%=200×80%=540×70%=210×50%=300×95%=300×26%=
二、创设情景理解“折扣”的意义、利用或挂图出示商场店庆、商品打折的情境,渗透保护动物,不买皮草。
2、“打折”是什么意思?八五折、九折表示什么?
3、结合实际了解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交流,再阅读课本进行对照分析。
4、小结:商店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折扣销售,通称“打折”。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可见,打几折就表示现价按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出售,它表示的是一种关系。
5、问:七五折表示什么?五折表示什么?
三、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出示例1(1)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理解分析:八五折是什么意思?是把谁看作单位“1”?
求“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也就是在求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
3、板书:180×85%=153(元)
(二)出示例1(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分析题意尝试列式
方法
(一)先求现价,再求便宜的钱数.60×90%=144(元)
60-144=16(元)
(二)先求便宜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再求便宜的钱数。
60×(1-90%)=16(元)
2、小结: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一种算法:原价160减去现价(即原价的90%):160-160×90%。
第二种算法:现价是原价的90%,也就是现价比原价便宜了(1-90%),160×(1-90%)就是便宜的价钱。
想想哪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四、巩固练习
(一)填空、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通称()。几折就表示(),也就是()。
2、(1)九折是十分之九,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现价占原价的()%。
(2)八五折是(),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占()的()%八八折是(),改写成百分数是()表示()占()的()%
(二)第8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各折扣表示的意思。
(三)解决问题、一辆自行车,七折出售后是700元,它的原价是多少元?便宜了多少元?
一件羽绒服原价1000元,打折后,现价500元,请问:这件羽绒服是打几折出售的?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作业:第13页第1、2、3
第二课时成数
教学内容:成数(课本第9页例2)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认识“成数”,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2、对“成数”问题有好奇心,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空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2、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听农民们说:“今年我家的稻谷比去年增产二成”,“我家的桂皮晒干后只有五成”等吗?他们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商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是“折扣”,而农业上与百分数有关的术语就是“成数”。渗透环保教育
三、探究体验
(一)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例如一成就是十分之一,改写成百分数就是10%。、让学生尝试把二成及三成五改写成百分数。
2、让学生说说除了农业上使用成数,还有哪些行业是使用了成数的知识。
3、练习:将下列成数改写成百分数。
二成=()%;四成五=()%;七成二=()%。
(二)教学例2、出示例题,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
万千瓦时?
2、让学生读题,分析题意,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怎么理解?是以哪个量为单位“1”?
3、学生尝试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巡堂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理解“节电二成五”就是比去年节省了百分之二十五的意思。从而根据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解法列出算式和解答。
350×(1-25%)=262.5(万千瓦时)
或者引导学生列出:
350-350×25%=262.5(万千瓦时)
四、巩固练习、三成=()%;五成六=()%;八成三=()%;
2、第9页做一做
3、解决问题
(1)某乡去年的水稻产量是1500吨,今年因为受到天气灾害的影响水稻产量只有去年的八成五,今年的水稻产量是多少吨?
(2)鼎湖山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18万人次,XX年累计旅游人次比XX年增加一成五,XX年累计旅游人次是多少?(出外玩要做好垃圾分类)
(3)我校XX年的在校生人数有820人,比XX年在校生人数减少了二成,我校XX年的在校生人数是多少?
(4)某鞋厂XX年的年产量为30万双,XX年年产量比XX年增加了一成六,XX年年产量又比XX年增加一成,这个鞋厂XX年的年产量是多少万双?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第三课时税率
教学内容: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三、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出示例
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30×5%=1.5(万元)
四、巩固练习
、第10页做一做
2、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3、香雅饭店8月份在缴纳了5%的营业税后,收入为5.7万元。香雅饭店8月份的税前收入是多少?(渗透环保教育,保护动物)
4、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五、作业
第14页第6、7、8题
第四课时利率
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
教学目标:、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10万元的5%是多少?(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
、储蓄的意义
刚过完年你们有很多压岁钱你们的压岁钱是怎么处理的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了解储蓄的种类。(学生汇报课前调查)
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
、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
(1)利息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5000+5000×3.75%×2
=5000+375
=5375
答:到期后可以取回5375元钱。
四、巩固练习
、第11页做一做
2、XX年8月,张爷爷把儿子寄来的8000元钱存入银行,存期5年,年利率为4.75%,到期支取时,张爷爷可得到多少利息?到期时张爷爷一共能取回多少钱?
3、李阳的爸爸将一笔款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三年,年利率是4.75%,到期时得到的利息是5700元,李阳的爸爸当初存入的是多少钱?
4、乐乐把5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两年,年利率是3.75%,到期后,他准备把利息的80%捐给“希望工程”。乐乐捐给“希望工程”多少钱?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学习本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
第14页的第9题
第五课时学会购物
教学内容:学会购物(课本第12页例5)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做出充分的解释。教学重点: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有关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结果分析方案的合理性,并做出正确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现价多少钱?
2、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3、商店里花了56元钱买了一条牛仔裤,因为那儿的牛仔裤正在打七折销售,这条牛仔裤原价多少元?
二、创设生活情境,引入新课
(一)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量,常常搞一些什么样的促销活动?那如何学会合理购物呢,从而引入本节新课。
(二)出示第12页的例5、让学生仔细读题,说说想到了什么?
2、着重理解满100元减50元的意思
3、分别计算出在A商场和B商场所花的实际费用,进行比较:
A商场:
230×50%=115(元)
B商场:
230-50×2=130(元)
4、从而得出在A商场购物更省钱,所以在购物时我们要根据促销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就是“合理购物”。
三、课堂练习:
、第12页做一做
2、某商场搞促销活动,如果两个品牌都有一款标价250元的电饭煲,那个品牌的更便宜?
A品牌满100元减50元;B品牌先打七折,在此基础上再打五折。
3、某著名品牌旅游鞋搞促销活动,在A商城按“满200元减100元”的方式销售,在B商城先打七折,再打八折的“折上折”销售。妈妈准备给小丽买一双标价460的这种品牌的旅游鞋。
(1)在A、B两个商城买,各应付多少钱?
(2)选择哪个商城更省钱?
四、课堂小结
如何才能进行合理购物
五、作业:
第15页第13、题 14
第四篇: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审定人教新版)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李素莹
教学内容:教材90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的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3、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作业纸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生:13亿。
师:最近我国正在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出示】例1复式统计表ppt 老师这里也有一张人口统计表,这是一张反映某地区1985-2000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提问】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生:描述表内数据信息。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关于统计的知识。【板书】 统计
师:要求学生拿出题卡 1 【提问】请你观察“某城镇人口统计图”,你能说说这张统计图中都有些什么吗? 生:(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 每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师:【提问】统计图上已画出了1985年和1990年人口数的条形图,1995年的怎么画?你会吗?请你来试一试。生:画图
师: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指导画法)心里将每个小格平均分成10份。例如在画24的时候找出一个标准35,34比35略低一点。现在你会画了吗?请大家把城镇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生:画图
【师生活动】 展示
交流
生说画法
二、新授
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 两种量。如果要将这两种量的数据作对比,我们能不能在同一个统计图中同时表示这两个量。
师:【提问】那么,在一幅统计图中,怎样区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呢? 【出示】例1复式统计图(空图)ppt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说图例(一种图例代表一种事物)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统计图横轴上的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生:它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有两个小格,而单式统计图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只有一个小格。师:【提问】这两个小格是做什么用的呢?请大家同桌间交流一下,然后在题卡上尝试画出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同桌交流 画图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评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新学习的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
师:【提问】观察题卡上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在一张统计图上表示两种事物,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事物
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师:【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ppt 师:【提问】观察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师:【提问】横轴上的每个年份上有两个小格【师生活动】
师:【练习】P101做一做,题卡2。根据这张复式统计表告诉你的信息,给它制作一张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活动】展示
交流
评价
解答(1)-(3)题
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制作统计图来对比我们收集和记录的数据。师:【练习】【出示】练习十九3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ppt 【提问】这是一张什么统计图?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提问】从哪里看出来是复式统计图?
生:在一张统计图上表示两种事物,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师:【提问】图中是如何区别男生和女生的? 生:黄色代表男生,蓝色代表女生 师:【提问】你能从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生: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小结 谈谈你的学习收获
根据学生回答在课题下板书 表示两种事物,可以直观地对比这两种事物; 用不同的图例区分两种事物;
四、布置作业 P101做一做4小题 提示做法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比例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相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及其应用。本单元最大的特点是把“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知识和“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和缩小以及比例尺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认识比例的现实素材,而解决图形放大或缩小、比例尺的实际问题要应用比例的知识。单元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按比例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3、认识放大或缩小现象,会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单元学习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2、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比例的认识 1课时 比例的应用 1课时
比例尺 1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1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点:
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掌握比例组成的条件,并能正确写出比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像 2 : 3 , 5 : 8 这样的式子叫什么?
什么是比?什么是化简比?你会化简比吗?
2、化简下列的比,你发现了什么? : 5
:10
: 15
15:25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化简后相等的比。(板书课题:比例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比例
1、引导发现,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第16页“图片像不像”的情境图)
(1)同学们还记得这张图片吗?这是上学期学习“比的认识”时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联系比的知识,再想一想,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学生回忆过去的内容,对照情境图思考照片像与不像的特点。(2)学生汇报预测
2、归纳定义,分清概念。
(1)像12 : 6 和 8 : 4、6 : 4 和3 : 2,化简后相等的比,可以用“=”连接,就是比例。现在谁能总结出比例的定义?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的定义,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2)照样子写出两个比例,并分别指出每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并订正错误。
(3)小组讨论并交流比和比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例,明白了比例是有比组成的,比和比例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和比例一样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师小结:比和比例有联系也有区别,大家一定不要把比和比例等同对待。
(二)学写比例
出示教材第16页“调制蜂蜜水”的表格。
1、根据比例的意义用表格中的数据写出比例。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师小结:根据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来写比例,也可以用化简的方法来写比例。
(三)比例的基本性质
(1)观察下面几个比例你有什么发现? : 6 = 8 : 4 : 4 =3 : 2 : 2 = 15: 10
: 2 =15:3(2)你发现的规律是普遍现象吗?你能写几个比例验证码?(3)引导学生吧发现的进行归纳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先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然后集体交流订正。
2、完成“练一练”第7题。
学生独立写出比,并作出判断。小组交流并说清楚自己的判断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经历探究解比例的过程,能运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教学难点:
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过的书,玩过的玩具都怎么处理?
2、同学们有没有用书或玩具和小伙伴进行过“物物交换”?如果有,你们是如何交换的?
3、很多同学在交换的时候都是采用一件换一件的方法,淘气班上的同学也在用“物物交换”的方法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是如何交换的吧。(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出示第19页“物物交换”的情境图
1、观察图片,获取信息。
图上两个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交换的?(用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
2、用对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1)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最后全班汇报。
(2)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用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1)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过有的方法有些繁琐。现在我们一起来尝试用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2)假设 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那么我们可以写出哪些比?请同学们写出相应的比。
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3)我们写出的这些比中,哪些能组成比例?你是如何判断的?学生思考后,小组讨论并尝试列出比例,再反馈汇报。
(4)同学们分析得很好,也列出了比例。你们会解比例吗?先尝试着解“4 : 10 =14 : x”这个比例。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的积是10×14=140,两个外项的积是4x,所以4x=140,可以用方程解出x=35。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0 =14 : x 解: 4x=140
x=35(5)想一想“14 : 4 = x:10 ”这个比例的解法和“4 : 10 =14 : x”的解法相同吗?
(6)小结:在解比例时,我们常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写成方程的形式,再解方程。
4、解比例
出示第19页下面的比例
(1)请同学们独立尝试解比例,再和同桌交流解比例的过程。
(2)如何判断我们解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曾经学过验算的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用来验算比例。请大家把算出的结果代入比例验算一下,看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验算,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教材第20页“练一练”第2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两小题,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2)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例的应用
根据比例的意义写出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 10 =14 : x
解:
4x=140
x=35
比例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以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2、让学生经历比例尺产生过程和探究比例尺应用的过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比例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信息:超市在学校的正北方向200米,邮局在学校正西方向100米,书店在学校正东方向300米。
你能根据这段话画出超市、邮局、书店和学校的示意图吗? 学生尝试根据信息画出示意图,并在小组内展示交流。
2、你们所画的示意图是不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呢?咱们来看看淘气和笑笑画的示意图(出示淘气和笑笑的示意图),他们画的示意图合理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示意图,寻找不合理的地方,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笑笑画的示意图是按一定的比例画出来的,所以合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比例尺)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比例尺
1、刚才大家都觉得笑笑画得示意图比较合理,原因是笑笑是按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米来画的。其实这种表示方法就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引导学生齐读比例尺的定义。
2、比例尺表示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谁能说说笑笑所画的示意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是1 : 100吗?
学生思考后,引导学生发现:比例尺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一定要统一,所以笑笑是按1 : 10000画的示意图。
3、谁能说一说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呢?
师小结:掌握了比例尺的特征,我们就能更进一步认识比例尺,以后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也就不容易出错。
(二)比例尺的应用
1、出示笑笑画的示意图
(1)在学校的东北方向400米处,有一个社区活动中心,你们能根据笑笑采用的比例尺,算出在图上应该画多少厘米吗?
学生思考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请同学们算一算,然后在笑笑画的图中标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图中标出社区活动中心的位置。全班展示,画错的学生订正。
师生小结:求图上距离,先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换算统一后,再用实际距离除以比例尺。
2、出示台湾省地图
(1)同学们请看这幅地图的比例尺,说说他有什么特点?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地图,思考后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90厘米。师解释:笑笑画示意图采用的比例尺是1 : 10000,这种比例尺叫作数值比例尺,而这幅图中所用的比例尺叫作线段比例尺,它们都是常用的比例尺。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自学第23页“你知道吗?”认识比例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板书设计: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感受图形的相似。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大小发生了变化,形状没变,从而体会图形相似变化的特点。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视频播放:孙悟空把身体变大变小的情境。画中的人物是谁?它最大的本领是什么? 孙悟空会七十二般变化,可以把自己变大或变小,那同学们想不想拥有这样的本领?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不能随便就把自己变大或变小。但我们可以把看到的一些景物、图片等放大或缩小。那么如何放大或缩小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二、探索新知
(一)感受图形的放大
1、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
图上都有谁?看了以后你有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图上有“巨人国”六年级的一个学生,还有淘气。通过观察,我们感觉到巨人比淘气大多了。
2、“巨人”的身高和普通人的身高比是4 : 1,所以他们读书的教室要比我们上课的教室大得多。六年级兴趣小组准备为“巨人”设计一间教室,按相同的比例放大,该如何设计?请大家一起帮六年级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想一想。
学生思考,在小组内设计并计算“巨人”教室的大小。
(二)学画放大后的图形
1、同学们通过动脑筋,为“巨人”教室的设计出了很多主意。下面请看图(教材第24页中间的方格图),如果图中的长方形表示我们教室的大小,你能按的4 : 1比将图形放大,画出“巨人”教室的大小吗?(1)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按照自己的想法,在方格纸中画出“巨人”的教室。
学生自主画图,教室巡视,全班展示交流。
2、请大家总结一下,如何画放大后的图形?
小结:图形按比例放大时,要使放大前后图形对应线段长度的比相等。
(三)学画缩小后的图形
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画放大后的图形,那么,你们会不会画缩小后的图形。出示第24页画有三角形的方格图
1、图中是“巨人”用的三角尺,你能将这个三角尺按1 : 4缩小,画出我们用的三角尺吗?想一想,应该如何画出。
引导学生根据画放大后图形的方法,思考画缩小后图形的方法。
2、学生独自画出缩小后的三角尺图形
3、引导学生归纳:图形按比例缩小时,只要使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就可以了。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5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数清每个图形的长和宽所占的格数,分析比较找出需要的图形。
2、完成第25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画一画并同桌交流每小题后面的问题。小结:无论是按比例放大图形还是缩小图形,方法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面积比都不等于边长比。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图形的方法和缩小,通过学习,我们掌握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方法;明白了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要使放大(或缩小)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长的比相等。板书设计:
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巩固比例、比例尺以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知识。
2、通过用比例、比例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巩固比例的知识,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熟练掌握按一定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教学难点:
解决稍复杂的与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比例、比例尺,学会画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图形,并且能用比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条理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板书:练习二)
二、巩固练习
(一)想一想,写一写。
1、什么是比例?如何写比例?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全班汇报交流,讨论交流:如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师小结: 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同,这两个比就可以组成比例;两个比组成比例后,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二)解比例
1、如何解比例?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学生独立解比例,教室巡视,然后汇报计算结果。
(三)图形缩放
1、按一定的比例缩小或放大图形应该注意些什么?
2、出示练习二第5题
引导学生按要求画出缩小或放大后的图形。
(四)解决问题
1、完成练习二第4题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信息如何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 学生自主解题,教室巡视。全班汇报,纠正错误。
2、完成练习二第6题
先读题,弄清题意。提出要求:先量一量这个仓库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然后独立算出比例尺。
求比例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三、拓展提高
学生自主完成完成练习二第7、8题。学生汇报交流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