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设计好课堂活动_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设计好课堂活动 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全面推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将构建以任务型教学为途径,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呈现出课堂轰轰烈烈,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的情景,然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课课上热热闹闹,课堂气氛非常热闹,课后学生一无所知或者是知识掌握不牢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式活动呢?主要原因是我们的一些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只注重了活动的趣味性、活动的形式和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活动的有效性,从而导致活动流于形式,表里不一。常此下去,不但学生基本能力得不到培养,而且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活动设计一旦运用不好还会损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怎样才能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现代教学研究主要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换言之,就是如何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有效教学的研究已经在小学各科中广泛地开展起来。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提高学习兴趣、领略成功的喜悦,在融洽的教学氛围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受语言环境的限制,实际交流有很大局限性。如果能设计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怎样才能设计好课堂活动,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活动设计要有目的性,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新课程标准倡导活动途径,通过表演、唱歌、游戏、竞赛、猜谜和画画等小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堂英语课上学生又是说又是唱,又写又画又跳又演,有的老师玩完了这样乐器又去忙另外一种,忙得不亦乐乎,简直就是一场才艺大比拼,这些课看上去既不像音乐又不像美术,跟不像英语课,这样的课能不能算成功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任何活动都应是为了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而设计的。如果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脱离了教学内 容,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再好的教学形式也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广泛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易于学生参与体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例如,在教学PEP四年级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 Part A的教学内容时,教师设计“Menu” 让学生“到餐馆用餐”的活动,让学生用画好的食物卡片练习食物的单词rice, fish, beef, soup, noodles, vegetable, juice, bread, milk, chicken, hot dog, hamburger。利用服务员进行招待,客人点菜的场景,练习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Can I have some noodles, please? Sure.Here you are。这个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十分明确,学生表述食品和要求食物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样的设计就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在学习衣服的单词时,可以设计时装秀的活动,让学生学习衣服的名称单词,还可以利用衣服进行搭配,学习句型“I like my white T-shirt with my blue skirt.”等。既复习了颜色的单词又学习了衣服类单词,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了美育。
有的新教师在看了一些展示课后,对课堂中的一些活动进行模仿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是有的活动并不是通用的,是需要我们进行筛选的,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服务。这就出现了学生在一些课上玩够吃够以后,而实际的一些知识却没有学到。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都要注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设计的活动要有目的性。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这样才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掌握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紧紧围绕主题,为教学目标服务。
新课程理念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能够用英语做事情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主要体现。
我们曾听过一些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有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很好,每一个环节紧密相连,如行云流水,自然一气呵成,让人感受到舒畅的美。如:四川的一位教师在教学My favorite season(我最喜欢的季节)时,课堂上不仅复习了color颜色,衣服,水果等,还复习了一些活动,但是每一个活动都紧紧围绕season而进行,最后逐步展开到让学生练习写英文诗,朗诵诗,整堂课自然、2 流畅。
然而,一些课堂活动看似热闹,如果不围绕主题或是目标指向不明,但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有的课堂如一盘散落的珠子,每一个活动都很精彩,但是,一堂课下来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老师要干什么,重点不突出,主题不明确。如:一堂教学The months of a year(月份)的课,教师在课堂上既教授月份的十二个单词January, February, March„„又教授weather, cool, warm, hot, cold还教授sweater, coat, skirt 等单词,另外又教授spring, summer, autumn, winter等单词,本来月份的单词对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很难的单词了,教师讲解天气、衣服、四季等词语,本来应该是为十二个月份的单词学习进行巩固和拓展的,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既没有学会月份的单词,更没有弄懂老师让他们复习或是学习天气、衣服、四季这些词语与主题有什么联系,最让人感到莫名其妙的是老师居然让学生在课堂上又做身体各个部位的英语单词练习。像这样不能为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活动,我们不能认为它是有效教学。
三、课堂活动设计要有次序展开,循序渐进。
课堂教学准备活动时可利用English songs, chants, guessing games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在呈现部分要利用新颖的卡片、课件或者有趣的活动来呈现新知;巩固和操练部分要利用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趣味性、反复性、高效性等特点。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活动的过程要有序地展开,注意每一个环节要层层递进,像波澜一样逐步展开。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要创建一个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课堂,要让课堂活起来。但是,也不是绝对的“活”,活得不可收拾,放任学生。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的热闹,一堂课让学生又是跑又是跳,又唱又说又演,学生累得满头大汗,实际上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消化的时间,这样的设计也是不行的。其实,一堂课的活动既要灵活多变,又要活而有序。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要做到“动静结合”,课堂活动要做到富于变化,连贯紧凑,循序渐进。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要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 3 步,获得成就感。如以上提到的一位四川教师在上My favorite season(我最喜欢的季节)时,在教学完四个季节后,设计看颜色猜季节名称进行复习,然后看图片猜季节,看短语猜季节,读句子猜季节,最后到学生自己写诗,朗诵英文诗,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学生在不断的获得新知和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中进步,这样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
四、课堂活动设计以语言交际活动为主,体现语言文化渗透的有效性。语言是信息交流的工具,同时又是一种艺术。优美的语言给人以舒适享受和情感上的交流。英语也是同样的。课堂教学更是学生语言输入和输出的主要时机。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随时感受纯正的、清晰流畅的语音语调,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自然模仿与操练。自然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也是应该以语言交际活动为主。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会水果的单词,让学生去画水果,简单的绘画是不错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动物类单词时也让学生划去大量的时间画动物时,那就让我们要质疑这堂课是不是美术课了?这样的设计是否有效了?
交际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新教材内容包括了很多项目,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数字、颜色、食品、服装、玩具、动物、家庭、问路等。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善于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渗透在课堂,通过“练习”去掌握,去进行真实的口语训练,冲破学生“开口关”,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开创敢讲、争讲、爱讲英语的局面,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比如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让学生唱唱英文歌,说说歌谣,高年级学生来个课前三分钟的英文小演讲等,都是很有效的语言课准备活动。在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时应该很慎重,要考虑到语言课的性质和我们的语言训练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近代的浸泡式教学和情景教学很值得我们参考。另外要正确使用英语课堂用语并且要尽可能多的使用英语组织教学,使孩子沉浸在一种自然的英语氛围中,创设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和学习英语的机会。在英语课堂中长时间的用英语组织教学是一种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文化熏陶。当然,我们并不排除必要时教师可以使用母语。在必要时,教师用汉语把意思说出来,能节省出更多的教学时间开展其它的教学活动。
五、课堂活动设计要具体,有可操作性,4 小学生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全局观,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既要考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又要考虑活动的实效,同时还要考虑到他们主动性,因此,在设计时对一些活动要全局把握,活动中还要进行适时地调整,有的地方还要进行一定的铺垫和帮扶。
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对活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要进行事先的假想和设计。如:在学习文具的词汇时,有的教师设计了利用pen, pencil, pencil-case, eraser, ruler, crayon等实物或图片进行猜谜游戏,让学生猜书包中的物品;还有在学习“At the zoo”话题时,教师设计了带学生参观动物园的情景,让学生口头描述他们所熟悉的动物如elephant, cat, dog, monkey, bear, tiger的特征, 并能说I like monkey。但是对于教师任教班级较多,学生人数较多,还有就是参观动物园的安排可不可行等都要进行实地调查。
再者就是对教材中学生的一些难点进行一些铺垫。如,一位教师在上PEP教材中My friend(我的朋友)时,对学生的描述人物外貌特点的一些单词进行复习,对He / She is„和He / She has„两个句型后面的词组进行归类,对四年级还没有学习到人物的穿着的一些词汇进行一些提示:He is wearing a pair of glasses.学生才能顺利地用英语描绘出自己的朋友来。还有就是上面提到的上My favorite season一课的教师,要让学生能动手写出英文诗,也是在相应季节能参加哪些活动的名称对学生给予了一些提示后,学生才能自然地写出英文诗来的。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实际,有些甚至还要设计好具体细节,这样设计出来的活动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和操作意义。
六、课堂活动设计要尽量真实,贴近现实生活。
在外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不仅活泼生动,能够营造氛围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更易于创造、模拟母语学习环境,使外语教学在科学而且正确的方向上施行。英语教学必须从交际的情景出发,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中,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级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教学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对维持他们的注意力十分重要。因此,教 5 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兴趣性和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多种活动形式结合,力求多而不乱。比如,有的教师在上What’s the matter?时,精心布置教室,把教室布置成医院的样子,让学生体会如何去看医生,怎样描述病症,学习几种病的名称。还有就是shopping, fashion show等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真实而且有效。
另外,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仅要注重教学情境的真实性、趣味性,而且要考虑到活动的可参与性和效率性。比如,刚刚提到的At the zoo,条件不允许的学校就不能设计去参观动物园的活动,而要另想办法了。又如,有的教师在教“in, under, on”方位词时,设计了捉迷藏的活动。教师把同学的几件学习用品pen, ruler藏起来,由于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几件物品,学生们弄不清教师的所指,再加上教室的范围很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到运用所学语言描述方位次上,整个课堂显得杂乱而无序,整个活动还不如老师直接用这几件物品老展示方位词,使得该活动流于形式,大大降低了课堂活动的效率。
当然,设计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还应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以及教师自身的实际,同时考虑到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种因素。因此,我们教师要在遵循小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和不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的前提下,依据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做到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确实可行地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篇:提高 课堂实效性
关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惠东职业中学叶肖曼
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语文教师不断做出反思,尤其是教学观念、教学定位、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上不断反思、不断思索、不断改革。
一、搭建民主平台,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多数学生更偏爱于能够沟通师生感情的“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而不是刻板的“工作型”、“严肃型”的教师。要使学生乐学,教师就要放下身段,做一个“亲切型”的教师。教师喜欢并尊重自己的学生,学生自然会尊重教师,发自内心地喜爱,并且还会由人及“课”,“亲其师而信其道”对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产生兴趣。此外,尽可能地做到每堂课教学都让学生有笑声,或是利用幽默的话调剂课堂,或是适当地讲一点与教材有关的奇闻轶事,或是用热情洋溢的鼓励性语言表扬学生的小进步,可以帮助学生消除压抑,释放激情。这样,课堂气氛活跃了,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浓厚了。
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不断推陈出新
(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不要总是拘泥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一张嘴,要通过学习关注新型的教学方法,来改变自身教法的单一性,活跃课堂,使学生在富有创作性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创新带来的学习兴趣。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8年提出的行为导向教学,无疑为中职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行为导向教学是一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活动中通过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来提供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使用诸如“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引导课文法”等具体的新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招聘启事、求职信、聘书、用人合同等一系列与求职有关的实用文体,组织学生模拟一场生动活泼的人才招聘会,让学生在实践运作中学会相关问题的操作规范;讲授常用条据实,收集一些债务纠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产生纠纷的原因,从而学习正确的写作方法;组织学生模拟现实法庭上特殊人物如审判长、审判员、检查官、辩护律师及受审判者,在角色模拟的过程中,学会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
规范,增强法律意识,锻炼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
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三)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另外在教学中开展一些诗文朗诵、主题班会、演讲会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形成能力。只有具备了思考、交流、学习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2009年1月
2、李文勇《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效率》,《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周筠《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实施多元性评价的思考》,《基础教学研究.》2007年11月
4、苏占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4月
第三篇: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
都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难当了,作为新世代的老师,怎样提高课堂实效性是我们在工作中面对的非常普遍而现实的问题。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应具有一定的素养。这一点主要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教好学生的前提。而渊博的知识和才能则是教师素养中另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科的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才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广博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用自己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来迎接明天的挑战显然是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理论水平,多注意吸收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多阅读一些关于教学专著不断充实自我。
二、深入教材,钻研教法、学法
①课前准备
作为一名21世纪的老师,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吃透知识点,明确重难点,坚持做到每课一个创意。备课时,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想想学生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多设计几次,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
②钻研教法
要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抓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安排组织教学过程,要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的教师教学效果不太好,并不是它没水平,而是由于教学不得法。一般来说,教学方法可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学生的可接受水平、教师本身的条件等方面来选择。不过,一种好的教法也未必每个教师都使用有效哦,这就要因人而定、因课而用了。
③指导学法
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注重学法指导。适当地引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灵活客观的进行指导,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④课后反思
虽然一节课上完了,但是肯定还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所以教师时常进行课后反思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或是引导自己在下节课的时候进行查缺补漏。同时,在课堂上闪光的地方也将使我们的经验更加丰富。
第四篇: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摘 要: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小学英语日趋受到社会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重视,但对多年英语课堂教学的剖析和反思发现,在目前小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着普遍的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贯穿学生整个学业乃至人生的基础课程,决不能将其成果与学生成绩划等同,更应该把学生将来在英语学习方面是否有所发展作为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它需要小学英语教师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小学英语;实效性;兴趣
一、何为实效性
根据以往的教学宗旨,学生在一节课中尽可能多地记住一些单词,完成规定的任务,这样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但是,多年实践发现,学生在记与背的过程中,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个性、探索能力、思维能力都被忽略了,这实际是以牺牲学生的发展为代价来追求短时间的教学成效,长久以此执教,是对学生对整个人类社会不负责的表现。小学生更是人之初,极易雕琢,又要细心雕琢的年纪,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重视小学课堂教学,从观念上作出改变,要把学生是否有所发展作为教学成果的衡量标准,这样才能算达到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二、如何完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英语作为一门区别于母语的外来语,在人的潜意识里是排斥不包容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觉到学习英语是一种乐趣,并能作为一种兴趣去接待、去感知英语,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地提高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学生以后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完成英语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完成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英语教学情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景,让学生走入情景、理解情景、表演情景,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具体方法有:(1)导入法:包括直接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导入,多媒体教学,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悬念导入,对比导入。(2)交际法:是根据意念项目和交际功能发展学生交际能力的系统教法。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运用言语进行交流,重要的是使学生能够考虑到进行相互交流的人们的作用和地位,考虑到所涉及的题目和情景,从而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3)游戏教学法:用游戏形式复习单词、句型,练习新语言点,使学生寓学于乐,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而然地获得英语知识与技能。游戏要求简短易行,有趣味,而且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紧密相关。(4)情景教学法:情景是教师创设或模拟的生活场景,应具有真实、生动、实用的特点,便于学生将所学语言材料进行综合、创造性地进行表达交流。这种练习方法,有接近生活的交际功能,而且能变单调、机械的句型操练为活泼、生动的交际性练习。(5)动作教学法:在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用具体形象的手势、动作来辅助英语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6)活动教学法:就是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来设计、布置情景,提供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操作、观察思考。通过活动让学生自己认识事物、发现问题,得出答案,发掘学生潜能,等等。希望英语教学者能开发更多有趣实效的情景教学方法。
2.将英语教学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从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和认知过程来看,学生的感知、理解、体验、感悟、模仿、重复、操练、实践等都不是立竿见影、即学即会的,而要有一个过程,是连续性的学习活动,不能截然分开。课改对学生的要求并不只是掌握知识,还包括对兴趣的培养,对能力、习惯、动机、文化、策略多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和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加强有效课堂的研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快的成长,也还益于教师的发展与提高。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地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从而终生受益。作为一名小学英语老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我们的任务是艰巨的。所以更需要不断地鼓励自己“English,I can do.”同时也要不断地鼓励我们的学生“English,I can do”。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小学)
??S编辑 薄跃华
第五篇: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
云阳县千丘小学黄山
摘要:“评价”是语文课程实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提高课堂评价的实效性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堂应呈现双向多边的评价氛围,以课堂评价激活学生思维,在实践创造中,指导和提高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评价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极提升。
关键词:评价厚实丰实敏实
评价是一门艺术,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流淌着真实的情感。然而我们在听课中常发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出奇的雷同,“你真棒”、“真会动脑筋”,这些评价的“流行语”充斥在语文课堂中,让我们的学生飘然于云端。试想,这样的评价会有效果吗?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强调要积极发挥评价的功能,注重将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内涵,体现评价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让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唤醒内心深处的自主意识,让课堂评价从一摊微澜的“死水”慢慢转化为流淌不息的“清泉”,呈现出一幅幅厚实、丰实、敏实的灵动画面。
一、转变观念,“厚实”评价内涵
完整的课程实施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作为教学双方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理应都是课堂评价的主体。然而传统的评价只局限于教师对学生单一知识技能的评定,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更忽视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现行语文课堂所呈现的评价,更是缺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缺乏了智慧火花的碰撞,缺乏了课堂应有的生气。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观要积极地“厚实”评价内涵,关注人的生长和发展,关注评价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课堂间师生的平等对话,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让课堂教学在“自评、互评”的融合氛围中开发智慧的潜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评价的实效性,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二、激活思维,“丰实”评价手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改善课程设计,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语文课堂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营造宽松愉悦的评价氛围,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将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有效结合,通过“丰实”评价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前进的足迹,进而增强课堂学习的信心和力量,让语文课堂成为最活跃、最有生气的课堂。
1、倡导激励性评价——“听取蛙声一片”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人的智力能有效发挥,个性特征也能得到充分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氛围中,才能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产生智慧火花。张祖庆老师《在大熊猫的故乡》中就充分体现了高超的评价艺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所具有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课堂其乐融融,听取蛙声一片。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是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的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然后响起背景音乐: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教师充满机智的评价语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犹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学生的心田,丰富、准确、生动,但毫无廉价的赞誉施舍,能开启学生闭塞的思维,在创新处激励,在疑难处解答,引领学生走入语言的佳境,体悟创意的绝妙,发觉自身的潜能,促使教学流程如一幅山水画卷般徐徐展开。
2、重视启发性评价——“为有源头活水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只有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情感的发展,价值观的形成。
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一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男生认真朗读第六自然段苏格拉底的一段话后。教师第一次评价:“刚刚大家都听到了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人灵魂的话语,可却没注意到他投入、专注的申请,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这位男同学在教师鼓励下,读得更好了。教师第二次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教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教师第三次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一段话的三次朗读,教师从不同角度做了三次评价。第一次评价从朗读方法及感情入手,不仅巧妙地告诉其他同学朗读时要专注投入、以情动人,而且还大大激发了朗读者的积极性,促使他第二次读得更好。第二、三次的评价,教师更注重于挖掘学生朗读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向学生传递着信息: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孙老师对同一阅读的三次多角度、多创意的评价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在他的评价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思想的启迪。
3、注重延时性评价——“忽见千帆影映来”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话,都是对学生及时评价的有效手段。但课堂上更需要思维的碰撞,顿悟的灵感,而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许多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停滞于思维的后半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着力于展示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从学生的各种思路中捕捉创新思维的火种,让课堂成为学生流连忘返的殿堂。
笔者在教《猫》一文时,让学生仔细读读课文,谈谈自己的发现。结果如下:
生:我发现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很像人。有脾气,有性格。
生:我发现老舍先生爱猫,既爱大猫,又养小猫。
生:我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和昨天读过的《趵突泉》很像。
师:(很惊异)说说看。
生:这篇课文先总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再具体写。《趵突泉》
也是老舍的作品,文章也是先写大泉,再写小泉。所以我觉得老舍先生很喜欢用这种写法。
推荐读《趵突泉》并没想到会有今天的意外精彩,这个发现体现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也进一步揭示了文本的篇章结构。如果起初我就对每个学生的发现做及时点评,就有可能框架于学生的思维,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方向“一锤定音”,这样就不会再有后来学生无限蔓延的思维火花。“青山萦绕疑无路,忽见千帆影映来”,恰当使用延时评价,我们的语文课堂也会不断崩射出智慧的火花。
三、立足实践,“敏实”评价主体
如果把课堂比作土壤的话,那么评价就是滋生于课堂土壤中的树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探索知识、参与评价因是积极而灵动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评价时,要让学生增强积淀,培养感悟,培育创造。只有学生积淀了一定的“量”时,才能作为终生“反刍”的食料。因而,语文课堂评价要善于掘出评价主体的甘泉,催生学生的评价言语,提升评价能力,从而“敏实”评价主体,使学生在课堂的双边多向评价中达到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1、拓宽评价渠道,鼓励学生乐评
学生作为课堂评价主体之一,是否积极参与、热情投入,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教师在课堂中应摈弃少数优生“包打天下”,多数学生一旁陪听的局面,积极扩大评价参与面,采用小组交流、同桌讨论,主题点评等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空间,将学生积极引入评价主体中。同时,在语文课堂中将学生的评价参与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初读课文评价朗读,学写生字自我评价,研读课文补充评价,伙伴合作互评互进,使学生从读、听、说、写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训练,评价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从而优化参与效率,使课堂教学呈现一派生动的全程参与的局面。
2、实现平等对话,激励学生敢评
教师的教学评价牵动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你怎么评,学生就怎么学。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功能,就会使学生在参与评价中束缚手脚,不敢越雷池一步,从而产生课堂上的消极评价。因而在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平等对话,激励学生敢评。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不宜过难或过易,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评价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自信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评价对象上可选择一个主题或问题开展集体评价,让更多地人参与评价中,产生评价的“共振效应”。
3、倾听感悟之美,引导学生善评
教师在日常的评价指导实践中,要“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认真倾听,在思考感悟后表述自己的观点,真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堂评价能力。比如笔者在让学生实践练习排序一题时,对于学生出现的不同排序方法,并不急于公布正确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把各种答案罗列在黑板中,让学生思考评定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学会先总体阐述自己的观点,再详细说明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又取之有据。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多以鼓励性的言语评价同学,多从阅读理解中评价,不主观臆断,多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多运用各种体态语,一个赞许的点头,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丰富自己的评价言语,传递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激励。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新课改的评价体系也如这催生的新叶为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聚焦语文课堂,立足评价实践,让评价厚实、丰实、敏实起来,让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评价魅力、学生的自主评价能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流淌出如音乐般动态的美,学生也能在这个精神家园中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湖北教育出版社
2.《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李明新著方志出版社
3.《激活思维,培养语文评价能力》章玳著《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
4.《梅林看课堂》吴琳著百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