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时间:2019-05-12 21:10: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主要是介绍除法的试商方法)、“租船”、“派车”(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和“练习一”。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上册学习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是以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的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经历分苹果、分橘子、分草莓等实际操作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的抽象过程,能正确地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四)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2、让学生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4、解决有余数出发的问题。

5、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单元教学难点:、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

2、有余数除法的试商,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3、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 题

分苹果

教时

(1)

学习

目 标、让学生在分苹果的过程中,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2、让学生能正确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探索的精神。

学习

重 点、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2、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淘气昨天买了20个苹果,但他拿到家后遇到困难了,大家愿意帮一帮他吗?淘气看着一堆苹果发愁了: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分苹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让学生说出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2、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正确掌握除法竖式写法。

A、理解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师通过回顾,总结学生的几种想法。介绍除法还可以用另一种形式计算--除法算式。小结:4是商,表示分4盘;5是除数,表示每盘分5个苹果;20是被除数表示有20个苹果;第二个20是商和除数的乘积,表示需要20个苹果;“0”表示20个苹果全部分完,没有剩余。中间的符号表示除号。

B、教学写法:师在黑板上边板书写法边讲解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做课本第2页“试一试”。

2、用竖式计算。

21÷7

36÷4

9÷3

54÷6

45÷9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2、你认为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如何?

学 生 活 动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分苹果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意见想法

班内交流

学生打开课本第2页,自己观察竖式,试着理解竖式的每一步含义。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班内交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学生用手指在空中笔画写法。让学生思考为什么4和0都要与20后面的0对齐。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每盘放5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20-5-5-5-5=0

20÷5=4,4盘

答:20个苹果可以放4盘。

课 题

分橘子

教时

(2)

学习

目 标、让学生在分橘子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让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4、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学习

重 点、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2、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昨天,我们帮小熊分了苹果,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分的吗?今天小熊又要请客了,它家里只有14个橘子,它想每盘放4个,可不知道放几盘,你能帮助它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有余数的除法及其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试着自己列竖式后,展示不同学生的竖式并让学生说明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同时其他学生可以质疑。因为有除法算式做引导,估计学生不会出现余数大于除数的现象,如果有的话,就直接拿来当作下一环节的样本,解决余数不大于除数。然后教师做小结。

2、完成“试一试”,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教师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完成练一练第1题。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用竖式计算。

9÷4

21÷5

4÷3

9÷6

4、钉一件上衣需要5个扣子,现有23个扣子,能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扣子?

四、总结、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学 生 活 动

学生用14个圆片摆一摆,并列出除法算式。

学生试着先自己列竖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竖式,并说明自己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班内交流

学生在组内说一说“试一试”的题意。小组讨论:到底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算一算”,然后观察每道算式,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评定。

板书设计

分橘子

每盘放4个橘子,14个橘子可以放几盘?

4÷4=3„„2(个)

答:14个橘子可以放3盘,还剩2个。

课 题

分草莓

教时

(3)

学习

标、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重点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大家猜一猜智慧老人最喜欢什么水果?草莓。今天智慧老人买了一些草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挂出情景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索:

、列式、估计结果:

A、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板书课题:分草莓)

B、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先不解答。列式:

c、估计。

2、小组合作探讨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3、小组合作,探索试商方法。

学生分组交流后班内交流,展示两位学生的竖式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师做小结:试商时先看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然后看谁和它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商就是谁。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课本第5页“试一试”。

师生共同完成“()×8<44”()里能填1、2、3、4、5,这些数中间最大的是5,()里就应填5。

班内反馈

2、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1题。

3、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3题。

4、课本第6页“练一练”第4题。

四、总结、你今天又有什么收获?

2、你今天的表现怎么样?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学 生 活 动

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估计一下,每个盘子里大约放几个。

学生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估计后,共同探讨估计的对不对,为什么

A、让学生独立试着用竖式解决。

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竖式,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试商的。

学生先说说()里能填哪些数,然后找出这些数中最大的一个就是答案了。

学生独立完成剩余题目。

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试商方法。c、班内反馈。

A、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错误。

B、提醒学生不能犯类似的错误。

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B、班内反馈。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

课 题

教时

(4)

学习

目 标、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学生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习

重 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开学前几天,淘气、笑笑和他们的好朋友们一起到儿童乐园去划船,我们来看看吧。师投影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揭题:租船。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至少要租几只船”问题、找准数学信息列式解决。

总结:至少要租6只船,通过列式得出需要5只但还有1人没能坐上船,所以还要再租1条船,至少要租6只船。

2、发展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班内汇报时,学生想出的方法只要合理都应给以鼓励、表扬。

学生25人。(2)面包车限乘8人。(3)小轿车限乘3人。

2、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如何派车?

[提示]小组交流后,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师生共同对每种方案进行分析。

3、想一想,还有其他的派车方法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课本第9页“试一试”:

本题答案有多种,关于怎样合理的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只要学生能说出道理,就应给予肯定。2、27名同学去划船,大船限乘6人,小船限乘4人,租大船8元,小船6元,怎样租最合理?[提示]“租船最合理”是解题的关键,即花钱最少。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小结:在解决实际应用问题时,要考虑最佳方案,你掌握了今天的内容了吗?

学 生 活 动

指名说说对这些信息的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派车

25人

面包车:限乘8人

小轿车:限乘3人

(1)可以怎样派车,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你认为怎样派车比较合理?

课 题

练习课

教时

(6)

学习

目 标

.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学习

重 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教 师 活 动

切入举偶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对话平台

学中做

综合练习

(1)填一填。(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总结:本节课你又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 生 活 动

学生说一说本周学的知识.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

c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条船。

①7

②8

③9

板书设计

练习一

()里最大能填几?

()×5<24

6×()<34

()×9<70

7×()<48

()×8<46

4×()<30

课 题

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时

(7)

学习

目 标、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学习

重 点、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 师 活 动

一、基本练习:、课本第10页第1题“()里最大能填几?”

2、课本第10页第2题。(列除法竖式)

二、综合练习:、课本第10页第3题:

2、课本第10页第4、5小题:

3、课本第11页第6题“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

4、课本第11页第7题。

课本第11页第8题,班内交流时,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给以鼓励。

5、课本第11页第9题

第3个小题有些困难,估计小部分学生也能说出答案,让他们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全过程,全体师生共同研究,如果学生说的不到位,师做补充。

三、总结:在本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

学 生 活 动

A、学生说说题目的意思-如何做题?B、学生自主完成题目。c、班内汇报交流。先找一学生详细汇报自己解题的全过程,然后再找学生简要汇报其它题目答案。

A、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B、反馈:首先找一位学生在班内汇报自己的试商方法,全班学生共同判断正误。其余题目同位间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A、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B、同位俩人互相检查,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c、班内汇报交流

A、让学生说出题意,说说做法。B、学生独立解决算式。c、让学生同位两人合作完成分类。D、班内汇报。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如何分配卫生洁具最合理?”

A、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B、班内汇报总结。

板书设计

练习一

用竖式计算。

40÷7

52÷8

46÷9

60÷8

51÷6

65÷9

33÷7

第二篇: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除法

第一单元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发和表内乘除法,回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5、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学重点:

1、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2、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学难点:

1、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计算方法;会用竖式书写除法算式并能验算 教学难点:列竖式;理解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主题图;小圆片。教学活动设计: 谈话引入:幼儿园小朋友吃苹果的时间到了,数一数老师带来多少个苹果?快帮老师放一放,每盘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

活动一:交流可以用哪些方法放苹果?(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乘法口诀:四五二十,放4盘。2、4个5连加

5+5+5+5=20

放4盘

3、从20里连减4个5

20-5-5-5-5=0

放4盘 4、20里面有几个5

20÷5=4

放4盘 活动二:认识竖式

讲:除法和加减法一样也可以用竖式计算.板书:

试一试:8÷4

40÷8

35÷7

48÷6 活动三:动手分一分,每盘放6个苹果,20个可以放几盘?

1、用小圆片分一分,汇报分的结果

2、列式并讨论竖式的写法,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3、板书竖式,指名余数和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问:为什么不继续分了呢?(不够分一盘了)

4、教口头验算的方法:每盘6个,3盘共18个,再加上剩下的2个,一共是20个,算对了。

答:20个苹果可以分3盘,还剩2个。活动四:试一试

1、机灵狗把14个苹果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你能帮它分一分吗?并写出竖式。对照比较,笑笑和淘气谁做得对?为什么?

2、看谁写得正确

活动五:观察与发现,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余数比除数小)问:为什么?(余数大还可以再分)活动六: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说说余数可能是几

()÷3

()÷5

()÷2

()÷4

3、完成练一练(2)实践作业:

1、有18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最多分几块?还剩下几块糖? 2、7名同学参加跳绳比赛,平均分为两组,每组有几人,剩下的人怎么办? 板书设计:

分苹果(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 第二课时分草莓 教学目标:

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试商经历 教具: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主题图

1、看图编故事,形成应用题的基本格式。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还剩几个? 估计每个盘子里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说出算式并小组内用竖式试商。

说说你是怎样试商的?55÷8=6(个)„„7(个)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议一议:为什么商6?

讲:用乘法口诀找到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的数,最后再确定商。活动二:试一试()里最大能填几?

()×8<44

()×6<40

7×()<54 9×()<62

()×4<30

5×()<48 活动三:练一练

1、小组内讨论:商几?

2、独立完成P5(2)活动四:请你当医生。

(余数和除数一样大)(余数比除数大)

(积比被除数大)活动五:独立解答应用题。P5(4、5)活动六:思考与提高:

1、在()里填数

()÷6=4„„1

()÷5=8„„4

36÷()=5„„1 23÷()=4„„3()÷()=7„„2()÷()=9„„4

2、“从小爱科学从小爱科学从小爱科学„„”依次排列,第38个字是什么字?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练习一(1)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应用。

2、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到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重点:试商方法。教具:主题图;投影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学中做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56

8×()<44

7×()<44

()×9<69+7 58>()×8

47>()×9

8×()>57-9

2、连一连:下面个数有那些被5、7除有余数,你能用线把它们分别与5、7连起来吗?53

3、列竖式计算:

43÷7

51÷8

49÷6

87÷9

4、按要求编算式

(1)编一道除数是5的有余数除法式题并计算(2)编一道余数是2的有余数除法式题并计算 活动二:做中得

1、看图列算式(教案P13鸟图)

□÷□=□(个)„„□(只)□÷□=□(只)„„□(只)

2、这些数字应该上哪辆车?(教案P13车图)

3、填一填:()÷8=7„„□ 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如果余数是5时,这时被除数是()。活动三:实践应用

1、有20张邮票,平均分给小红和他的4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几张邮票?

2、有20张邮票,平均分给小红和他的5位同学,每位同学分几张邮票,还剩几张邮票?

3、看算式编故事:

11÷2=5„„1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租船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用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具: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课前复习

1、背口诀

2、口算:

24÷6

49÷8

35÷7

70÷9

43÷5

21÷4

37÷7

82÷9 活动二:主题图 谈话:到公园,你们最喜欢做什么?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从图中你能看出哪些数学信息?板书:每只船每时3元;每只船限乘4人;

1、看信息解决问题:(板书)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1)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2)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汇报交流。(3)用小棍摆一摆,分一分,再列式。(板书)21÷4=5(只)„„1(人)

2、试着独立解决:10元钱最多划几时?(学生做在书上P6)活动三:练一练

1、想一想:一壶水可以倒6杯,25个客人至少需要几壶茶?

2、分一分:6个人分15根火腿肠,怎样分最平均?

3、独立解答后全班交流:(1)自己看图找信息(2)独立列式(3)反馈交流

P7(3、4)活动四:思考与提高

1、明明在桌上摆了一排硬币,按以每5分、两枚2分和两枚1分次序排列,共放了19枚硬币。问:最后一枚硬币是几分的?三种硬币各几枚?

2、填一填: 板书设计:

第五课时练习一(2)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具:主题图;投影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基本练习

1、完成P8(1),订正反馈

2、板演试商P8(2),学生讲解

3、独立计算P8(3)

4、比赛:看谁先找到?P9(6)

5、基本应用:P8(4、5)小结: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活动二:综合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除以3,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是()和()(2)在算式○÷△=□„„5中,除数△最小是()(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一定要比()小。(4)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批树苗不到70棵,每行栽7棵和每行栽9棵,都剩下6棵,这些树苗有()棵。①63

②57

③69(2)用2、4、6、16四个数,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是()①16÷2=4„„6

②16÷6=2„„4

③16÷4=6„„2(3)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①4

②8

③9(4)46人坐船过河,每船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 ①7

②8

③9 活动三:实践应用 小组讨论完成P9(7、8)

第三篇: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最新)

第一单元 除法

分苹果(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2、借助分物活动,回顾并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分苹果的具体情况,初步发展提出除法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结合分物活动,认识除法竖式掌握其书写形式,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18个苹果,每盘放6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

(3)同桌同学合作摆18个圆片,验证推算结果。(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18÷6=3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3、填一填,说一说。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三、练习巩固

完成第2页中的2道题。

找出数学信息,提出与除法有关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圈一圈,填一填。说说除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竖式计算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呢? 板书设计:

分苹果

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放几盘?

18÷6=3(盘)

答:18个苹果可以放3盘。课后反思:

搭一搭

(一)(认识余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有余数除法意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3.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 教学重点:结合搭正方形的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探索余数和除法关系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4根小棒搭一个正方形,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二、操作探究

1.学生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交流思考过程.2.认一认,想一想。

横式应怎样列呢?13÷4=3(个)„„1(根)

你能说一说每个数在操作过程中表示什么?

特别是余数1,为什么它要剩下? 填写单位是难点,所以引导学生说一说。3.搭一搭,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1)操作并填写表格。汇报填写算式和单位。

(2)观察表格,比较每个算式的余数和除数

思考:可以发现什么?有什么问题?“余数一会大一会小,怎么回事?”“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3)说一说余数和除数分别表示哪部分? 4.再分别用25、31根小棒搭一搭正方形,试一试。

三、练习巩固:完成书练一练1-3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一)13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正方形,还剩几根?

13÷4=3(个)„„1(根)

答:13根小棒可以搭3个正方形,还剩1根。

课后反思:

搭一搭

(二)(有余数除法竖式)

教学目标:

1、借助搭房子的操作过程,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2、通过联系具体情境说明算式的方式,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思,掌握其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淘气和笑笑在玩摆小棒的游戏,6根小棒搭一个房子,16根小棒可以搭多少个房子,还剩几根?

二、探究新知:

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搭一搭,填一填。

1.结合上面搭房子的过程,认一认,说一说。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竖式各数表示的意思及单位名称的写法,认识余数。

16÷6=2(个)„„4(根)

说一说竖式中各数表示的意义。体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看一看,说一说。

先观察,再解释算式的意义。

三、练一练:

1.练习竖式书写格式并加深理解。直接填在书上,集体订正。2.第4题为试商做铺垫。

3.学生自主编,并根据具体情境添加单位。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搭一搭

(二)16根小棒可以搭几个房子,还剩几根?

16÷6=2(个)„„4(根)

答:16根小棒可以搭2个房子,还剩4根。

课后反思:

分草莓(试商方法)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教学难点: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系? 提问:在有余数除法里,余数和处世有什么关 2.练一练:10÷5 16÷5 18÷5 20÷5 33÷5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订正后让学生对5小题进行分类:有余数的算式,没有余数的算式。

二.探究新知,发现问题 1.探究试商方法。

(1)课件显示P4“分草莓”的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

(2)列算式:55÷8(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 比5小的数。

(5)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6)下面算得对吗?想一想,说一说。引导学生说清错在哪里,错误原因。

三、完成练一练

第1题.结合情境列出除法算式。

第2题.体会试商过程

第4题。改错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分草莓

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

55÷8=6(个)......7(个)

答:每盘放6个,还剩7个。课后反思: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2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交流时围绕:你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或花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

(3)列式: 22÷4=5(条)„„2(人)答;至少要租6条船。

2、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3、试一试。有30元,租1条船最多可以划几小时? 想一想,说一说。你能列式解决吗?

先默读题目,独立思考条件和问题。后指名回答。

条件:每时租金9元。问题:30元钱最多划几时?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三、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2.完成练一练的3、4题。

(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租船

22个人去划船,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人)5+1=6(条)答;至少要租6条船。

课后反思:

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试商方法,进一步积累试商经验。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教学重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难点: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练习。

二、指导练习

1.第1题,先圈一圈,再在算式填空、计算。2.第2题,填表格,体会被除数与商的变化。3.第3题,竖式计算,全班齐练,请学生板演,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4.第4题,鼓励直接写出得数,再连线。5.第5、6题解决实际问题。

先提问: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集体订正。6.第7题,启发学生寻找规律,5颗珠子为一组。

三.拓展练习:

1、填一填。

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

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条船。

2、你能写出哪些不同的算式?

18÷□=□„„□ 18÷□=□„„□ 18÷□=□„„□ 18÷□=□„„□

四、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有余数除法练习课

20÷6 34÷4 30÷7 27÷3

课后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实际操作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并体会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苹果实物、盘子、课件。

学具:小圆片。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星星幼儿园又到分水果的时间了,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看来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别多。不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是水果之王——苹果。

谁来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苹果?

你们来帮幼儿园的老师算一算,如果每5个放一盘,20个可以放几盘?出示1。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算一算。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独立思考解决。

20个苹果,每盘放5个,可以放几盘,你会算吗?

2.算一算、议一议。

由具体到抽象,帮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20÷5=4可以列竖式计算,试着算一算。

给同桌讲一讲竖式中每一步所表达的含义。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

完成第2页试一试中的4题。

4.想一想、摆一摆。

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除法。

(1)如果每盘放6个呢,怎样列式?出示2。

(2)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苹果分一分。

(3)汇报分的结果。

5. 试一试。

由具体到抽象出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1)小组内议一议,怎样用竖式表示,了解每一步的含义。

(2)交待写法,指名余数及单位名称的写法。

20÷6=3(盘)——2(个)

(3)你能试着算一算,你的计算结果对吗?

学中做

1. 课件演示第3页试一试的第1题。

2. 完成试一试(2)。

比较每道题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 做中得

1. 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分草莓

教学目标

1.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上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联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

出示挂图,谈话引入。

同学们,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看图中画的是什么水果?(草莓)对,一共有55个草莓。请你仔细观察图,说一说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想一想。说一说。

先利用以有的经验估一估,再算一算。(1)看图说图意。(2)指名汇报。(3)怎样列式?

(4)估一估,每盘放几个,你是怎样估计的? 2.试一试,算一算。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掌握试商方法。(1)说一说你是怎样估一估的。

(2)想一想你估计的对不对,讲给你的同桌听。(3)议一议:为什么商是6?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第4页的试一试。2.练一练。

(1)完成第5页的第1题。(2)完成第5页的第2题。

(3)完成第5页的第3、4、5题。

租船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引入

同学们,到了公园,你最喜欢做什么?你能把图上的情景讲给大家听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想一想。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如果有21个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条船?

先独立思考: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其次,在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2.摆一摆,说一说。

通过摆一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怎样分配合理?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3.试一试。

继续通过应用,使学生理解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不同情况。每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能划几小时? 先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再独立列式解答。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1、2题。2.完成练一练的3、4题。(1)独立完成。

(2)小组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明白“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道理。

2.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结合生活实际灵活应用。

教学重点

试商方法与实际应用。

开学已经一周了,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

对话平台

学中做

完成练习一的第1、2、3、4、5、6、7题。

综合练习

(1)填一填。

a一个数除以2,如果有余数,有可能是()和()。

b计算有余数除法,()一定比()小。

c37里面最多有()个6,还余()

(2)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a36米长的绳,做9根同样长的跳绳,需要剪()次

①4

②8

③9

b46个人做船过河,每船做6人,至少需要()条船。

①7

②8

③9

二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引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法、后加法”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试题。

教学重点

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谈话引入。谁能用讲故事的形式说出这幅图的图意。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1)同学们,请你也仔细观察一下超市的东南角,看一看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

(2)如果你是小顾客,你想买些什么东西呢?

指名汇报。

(3)如果至允许你买两种食品,每种数量不限,你又准备买什么呢?指名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可板书问题。

2.算一算。

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算顺序。

(1)仔细看图,说一说小熊买了什么食品?

(2)那么小熊应付多少钱呢?请你来帮他算一算。学生独立解答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3)说一说又加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

(4)教师介绍脱试计算的格式及方法。

学中做

1.做一做。

(1)大家真聪明,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黑板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任选一题,做一做。

(2)指名汇报。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掌握运算顺序。

熊妈妈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1)试着做一做。

(2)小组议一议。

(3)说一说。结合刚才的练习,你得到什么结论?

练习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先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图意,最后列试计算。

(2)完成试一试的第2题。先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3)完成试一试的第3题。

花店买花

教学目标

1.通过“花店买花”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法,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3.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部试题。

课件引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花店里的花可真多呀!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课件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初步感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根据你知道的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1)学生自由汇报。

(2)教师根据汇报内容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2.算一算。

通过算一算,掌握方法。

(1)1支康乃馨比1支玫瑰花便宜多少钱?

教师充分放手,先独立解答,在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指名汇报。

(2)观察综合算式,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卖1支菊花和1支百合花,共花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汇报。

说一说你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的第1题。

(1)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

(3)议一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2题。

3.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和第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计算的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用你喜欢的颜色画一画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在讲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46+7×3

29-6×2

54÷9+3

18-6÷2 2. 算一算,看谁算得最准确。2×6+37

8×7-34

42+40÷5 90-54÷6

56-2×6

40+2×6 学中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21+7+7+7+7=21+()×()=21+()=()(2)65-8-8-8=65-()×()=65-()=()2.完成练习题的第4题。3.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做中得 综合练习。

1.把两个一步算式写成一个两步算式。4×8=32

64+20=84 60-32=28

84-72=12 2.完成练习题的第6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使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继续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熟练掌握混合运算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画一画先计算什么,在计算出来。

27+3×4

46+26-24

36÷4-6

98-27-16

48+32÷8

87-7×9

2. 啄木鸟医生。对的画对号,错的画错号。

12-6×2

8×4+15

20-10÷5

=6×2

=32+15

=10÷5

=12()=47()=2()

3.选者正确答案。

(1)停车场上有大汽车40辆,还有4排小汽车,每排5辆,停车场上一共有多少辆?正确列式为()

①40×4+5

②(40+4)×5

③40+5×4

(2)二年一班有5个小组,每组8人,其中有24人是男同学,其余的都是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人?正确列式为().①24-8×5

②8×5-2

4③8×5+24

(3)8瓶饮料24元,一袋饼干5元,饼干比一瓶饮料贵多少元?正确列式为()

①24÷8+5

②24÷8-5

③5-24÷8

做中得 综合练习。列式计算。

(1)25加上6与7的积,和是多少?(2)36除以9得商再减去3,差是多少?(3)5乘以7减6,差是多少?

(4)42加上48除以6的商,和是多少?

过河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运算。

谈话引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看看图,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对话平台

1.说一说。

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1)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汇报。

(2)试着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领会理解运算顺序。

(1)议一议。

29+25÷9这样列式对吗?

(2)教师小结。

小括号可以帮助我们改变运算顺序,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3.试一试。

试着做一做(29+25)÷9。

学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习题。

(1)先说一说计算顺序。

(2)再独力计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

18—9×2

30—6÷3

(16+24)÷8

(18—9)×2

(30—6)÷3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

7×9—〇7×7+7

30÷5+1〇30÷(5+1)

9—2×4〇(9—2)×4

8+32÷8〇(8+32)÷8

18+36÷9〇(18+36)÷9

(2)判断。

①(8+6)×7与8+6×7都要先算乘法。()②81减去6乘以6的积,列式为:(81—6)×6。()③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2.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学生能够进行正确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进一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商议节练习课,进一步巩固带小括号试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先用你喜欢的颜色画出第一步求什么,再脱式计算。

完成练习三的第5题。

2.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3.完成练习三的第3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1)填一填。

① 在混合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后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

②(64—40)÷4要先算(),再算()。

③ 29+35÷5要先算(),在算()。

④ 算式8×7—5的差式(),要使算式等于16,应该列式为()。

(2)选一选。

① 2+3×4与(2+3)×4的得数()。

A.相等B。不等

② 9×(3+4)和6+11—7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

A.除法B。加法C.乘法D.减法

③ 算式:(6+3)×9的读法是()。

A.6与3的和乘9

B.6加上3乘9

C.6加上3的和乘9

(3)列式计算。

① 52减去40的商再除以3,商是多少?

② 甲数是35,乙数是28,把它们的和平均分成9份,每份多少?

2.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第4题。先独立完成,再指名汇报。

(2)完成练习三的第7题。

三方向与路线

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切入举偶

出示课件,谈话引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熊现在站在哪里?(学校)

那么,在它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哪些建筑呢?

大家真聪明,你能填出下面四个建筑物的准确方向吗?

体育馆在学校的()面,商店在学校的()面。

医院在学校的()面,邮局在学校的()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看图,初步了解大致方向。

(1)同学们说得真不错,请仔细观察,在学校的周围还有哪些建筑物?

先自己找一找,再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2)这些建筑物又在学校的那个方向呢?请你仔细想一想。

2.议一议。通过议一议及亲身体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

你是怎样想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议一议。

谁说得对?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在学生议一议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小结,明确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3.做一做。

在做一做中,进一步明确八个方向。

用你手中的学具制作方向板。

学中做

1.试一试。

利用方向板。

(1)在教室辨认八个方向。

2.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那位同学。练一练。

完成书中练一练。

认识路线

教学目标

认识简单的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谈话引入。

我们学校明天要来一批外地的小朋友,学校想让我们班的同学带着这批小客人乘坐1路车去动物园。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向客人介绍一下1路车的行车路线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在小组互动中学会认识路线。

(1)请你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2.填一填。

通过填一填,进一步明确行驶方向及路线。

(1)自己独立填一填。

(2)小组内说一说。

(3)全班交流。

3.玩一玩。

通过做游戏,是学生进一步明确行车路线。

(1)公布游戏规则。

说出游览的起点是什么站,终点是什么站,汽车怎样行驶的。前面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终点是后一位同学行走路线的起点,手尾接龙,依次进行。

(2)开始游戏。

(3)游戏小结。

学中做

1.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中的3道题。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做中得

1.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2.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是同学进一步认识路线图,能根据路线图熟练说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和经过的地方,体会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捷克我们来商议接练习课,看看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哪些密切联系。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说一说。

(1)你的家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个有哪些建筑物?

(2)你的房间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向各摆了哪些家具?

2.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先独立完成,在小组交流。(2)想一想,再回答。(3)议一议,再说一说。(4)说给小组同学听。做中得 实践应用。

完成练习四的第2题。1.剪一剪。

2.按图中所给的信息贴一贴。

3.将剩余的图按自己的设计贴在小区中。4.小组交流。

四、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拨一拨”、“摆一摆”、“估一估”、“比一比”等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发展数感。

谈话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四幅图片,每幅图片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个新知识,谁愿意把他读给大家听。

这几个数和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说一说。

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的大数。

(1)在生活中,由许多这样大的数,你能找出来吗?

(2)于你的同伴说一说。

2.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认识计数单位“千”、“万”。

(1)小组合作数一数。

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由10个小正方体,5人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

说一说你是怎样数出来的。

在以每小组摆出的100个小正方体为一层,让10个小组同学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同学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

(2)看图数一数。

意义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3.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1)感受一千页的书有多厚。

(2)感受一千人在操场上敬礼升旗会是什么样的?

学中做

1.找一找,填一填。

(1)你能在你的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2)填一填。独立完成后指明汇报。(3)数一数。完成说一说的第(1)题。(4)涂一涂。

2.回家之后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

拨一拨

教学目标

1.通过“拨一拨”、“数一数”及“数学游戏”等活动,激发读数写数的兴趣。

2.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等活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的方法。

谈话引入。一百是几位数?你还知道向这样的三位数吗?请你举几个这样的例子说一说。除了三位数,你还知道几位数?请你举几个例子说一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这样的数。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拨一拨

通过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学会数数、读数和写数。

(1)读、写三位数。

完成拨一拨(1)。

(2)学习四位数及末位有零的数的读写。

完成拨一拨(2)

(3)你拨我写。在同桌之间进行。

2想一想读书和写数时要注意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学中做

1.完成试一试(1)。

2.完成试一试(2)。

3.完成试一试(3)。

练一练

(1)完成练一练1。

(2)完成练一练2。

(3)完成练一练3。

(4)完成练一练4。

比一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的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比较大小的方法。

谈话引入。生活中的大数无处不在,那么怎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一学,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完成练一练。在()里填上“>”或“<”。

学中做1。试一试。先试着做一做,再议一议。

3.想一想

4。数学游戏。

5.估一估。完成练一练的第一、二题。

练习五1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及有关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估一估”的活动,结合现实数材,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得作用。

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大数,学会了许多有关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上一节练习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看看那个同学学的最出色。

对话平台

学中做

1.完成练习五的第1题。

2.完成练习五的第2题。

3.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4.完成练习五的第4题。

5.完成练习五的第5题。

五、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 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4.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5.判断

6.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公路边的里程碑

ii.摩拖车的速度表

iii.限速标志

iv.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练习过程,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运用知识的技能。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之逐渐养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形成能主动研究数学问题、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

学具:每人准备一件最喜欢的物体。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应用到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用手势表示:1米、1分米、10厘米、1毫米、10毫米„„

2.量一量:一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毫米。

3.填空:(投影显示)

(1)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作单位;量比

较长的物体是,可以用()作单位。

(2)38米+54米=()米

1米-6分米=()分米

570分米-170分米=()分米=()米

1米-85厘米=()厘米

(3)小明身高94厘米,在长()厘米,正好身高1米。

(4)用一根长70厘米的铁丝,做了一个每边长都是15厘米的正方形框架,还剩()厘米。

(5)3只苹果+4只香蕉+1只梨=1090克

3只苹果+4只香蕉+4只梨=1690克

1只梨重()克

(6)先数出5毫米厚度的纸的张数,再算一算。

5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

20厘米厚度的纸约有()张。

学中做

1.完成练习6的第1题。

2.完成练习6的第2题。

3.完成练习6的第3题。

做中得

完成练习六的实践活动。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并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

2.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更好的掌握有关的知识。

3.通过展示与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挂图。

学具:优秀的作业、作品„„

谈话引入。

一个单元学完了,你一定受益匪浅吧。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梳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你将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你学到了什么?

(1)出示图1,看图说一说。

读出每所学校的人数。

说一说那所学校的人数最少,那所学校人数最多,哪两所学校的人数比较接近。

你能把它们的人数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吗?

看图,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出示图2,看图说一说。

仔细看图,说一说个动物馆在池塘的什么方向?

说一说狮子馆到猴山的行走路线。

看图,你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同桌交流,采取你问我答的形式。

集体汇报。

(3)出示图3。

看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交流:你能根据图重的条件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看谁提出的问题多,更有价值。

全班交流,学生讨论评价。

2.我的成长足迹:与同伴说一说。

(1)组内展示个人的学习资料。

(2)说一说。

a.请同学们勇敢地展示最满意的数学作业展示给同学看。

b.请你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展示内容。

3.评一评。

a.自我评价。

b.小组成员互评或好朋友互相评价。

c.教师评价。

4.忆一忆。

a.回忆自己影响最深刻的一节数学课、最喜欢的一节数学活动,或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个问题等。

b.在老师或同学面前讲一讲。

c.说说自己取得的进步。

5.写一写。

a.教师可以为学生纪录成长纪实。

b.学生完成纪录卡片。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练习中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学习技能发展的同时,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上一节数学练习课,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玩中学

1.凳上智慧梯。完成46页的第2题。

2.你知道吗?完成46页的第3题。

1.完成46页的第4题。

2.完成46页的第5题。

3.完成46页的第6题。

4.完成46页的第7题。

5.完成46页的第8题。

走进乡村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2.通过“走进乡村”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数学问题,从中能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运用以有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3.对所提出的数学问题加以讨论,学生间要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看图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以有的知识解决问题。

情景引入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绿草茵茵的小村庄。潺潺的河水从那流过,一片片麦田在微风的吹拂下不停地翻滚着,几只欢快的小鸟在树林上空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那真实人间仙境。你们想去看看吗?

玩中学

i.看一看。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整体感知画面。

i.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ii.在小组内交流。

iii.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2.说一说。

分布引导,循序渐进。

(1)出示书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看图,说一说方向和路线,要求小组内交流。

(2)每组派代表汇报。

3.算一算。

解决发现的问题,体现数学的使用价值。

对于学生发现的数学问题,教师鼓励他们运用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放在问题银行里,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中做

看图,出了课本中的问题外,你还能提出有关方向和路线的问题吗?并试着解答出来。

做中得

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走一走,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并根据所看到的内容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再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六加与减

(一)买电器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教具:口算卡片实物卡片磁力板。

学具:实物或卡片、计数器。

出示挂图,故事引入。

今天,数学王国里的“放心家电城”终于开张了。瞧,大家都赶来祝贺,顺便也挑选几样中意的商品,谁能说说,柜台里都摆放了哪几种家用电器呢?分别是多少钱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从图中的情境入手,发现数学问题。

(1)提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组成员讨论。

(2)汇报小组讨论结果。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很多问题。如:一台洗衣机比一台电冰箱便宜多少钱?买其中三样或四样电器共花多少钱?1000元钱能买那几种商品?„„教师先选择一个比较容易的问题加以解决。

2.算一算。

探索计算的方法。

解决“买一台洗衣机和一台电视机共花多少钱”。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怎样计算500+800,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4)各小组展示算法。

生1:我先想5+8=13,再在得数后面填两个0,得数是1300。

生2:我是这样想的:5个百加上8个百是13个百,即1300。

生3:看人民币的图,我发现,5张一百元加上8张一百元,是13张一百元,13个一百是1300。

生4:我是用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方法得到的。

3.试一试。

进一步熟练掌握整

十、整百数得加减的口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50页试一试中的题目,得出结果。

(2)集体订正。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2题。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1页的第3题。

回收废电池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废旧电池的危害吗?指名回答。

教师讲解:废电池中含有金属和废弃的液体,这些物质会对土壤、对水、对人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一颗钮扣大小的电池可以污染60万升水,这些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

你们快想想办法,用过的废电池应该怎么处理呢?

对,我们应该集中回收,不随便丢弃。这节数学课我们就围绕回收废电池这一主题学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借助情境图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同学们,童星小学从本学期起开展了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环保教育活动。这是该校二年级各班在开展活动以来回收废电池的情况。

(2)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先自己想一想,在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3)那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发现的数学问题汇报出来?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能会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关于加法或减法的问题,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最后,教师在交待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加法的有关问题。

2.算一算。

探索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一班和二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1.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试。

2.教师板书:102+97=

3.看算式,试着估算出的数大约是多少。

4.指生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5.进行计算。102+97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6.各小组展示算法并进行汇报。

7.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完成第52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计算,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指正,予以辅导。

(2)解决“一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方法同上。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决。

1.学生要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即“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的算理。

2.还可以采用凑整

十、整百的方法进行计算。

3.完成第53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解决“二班和三班一共回收多少节”。

结合本班的数学情况,让学生独立完成。

①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② 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③ 完成第54页的试一试的题目。

3.想一想。

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今天我们学习三位数得比算加法,大家想一想,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和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2)谁能对照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说说三位数的笔算加法应该怎样做?

学中做

完成教材第55页的第1、2题。

做中得

完成第55页的第3题。

小小图书馆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况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学具:计数器。

切入举偶

课件导入。

课外小组的同学非常喜欢读书,他们经常在午饭后到小小图书馆里汲取新鲜的养分,看,它们正聚精会神地学知识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

引导学生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1)你们知道“小小图书馆”的藏书情况吗?(出示统计表。)谁能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

先独立思考,再与小伙伴们说一说。

过渡: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算一算。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解决“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① 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②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236-118=

③ 看算式,试着估算出得数的范围。

④ 指名说说估算的过程。

⑤ 进行计算。236-118怎样计算呢?

请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⑥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汇报、交流。

(2)提一提。

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求“两种书的差”的问题。

① 根据藏书情况表,你能提出哪些求差的数学问题吗?

②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③ 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知识解答出来。

④ 指名汇报的数,并说出计算过程。

3.试一试。

探索减法验算的方法。

(1)出示前两幅图,说出图意。

(2)结合实际讨论:找回32元对不对?

(3)总结减法验算的两种方法。

(4)完成教材第57页的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

4.议一议。

探索笔算减法中连续退位的算理。

(1)讨论300-97怎么算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看那个小组的方法最多? 最简便。?

(2)各小组间交流、汇报。

要求学生汇报时说出计算过程。

(3)强调:笔算减法时,尤其是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退位减法,个位不够减,十位是0,要从不为0的数位上退位,0退1后看作9减。

(4)看黑板,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再来说一说。

5.想一想。

根据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笔算减法的法则。

(1)自己结合学过的百以内数得比算减法法则,试着总结出万以内数的笔算减法法则。

(2)在小组内交流,完善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

(3)班内汇报:在用竖式计算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4)在下面记一记。

(5)运用笔算法则和应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第58页的试一试中的题目,并互相交流计算方法。

6.议一议。

讨论加法算式验算方法。

(1)出示747+87=?独立计算出来。

(2)可以用什么方法验算呢?与同伴互相交流。

(3)汇报验算方法。

学中做

1.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2题。

(1)通过动物卡片游戏,练习三位数的减法。

(2)还利用这四个动物卡片,练习列出三位数的加法。

做中得

完成教材第59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判断这三道题的对错,然后再指出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练习七

教学目标

1.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练习,巩固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

挂图、投影片、口算卡片。

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1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2题。

教师启发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怎样找到最大数与最小数,怎样确定哪两个数的和最大,哪两个数的和最小,哪两个数的差最小。

2.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3、6题。

让学生在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自觉的进行验算,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4题。

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

4.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5题。

让学生看图说出图意,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看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7题。

6.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8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并比较出得数的大小后,再交流各自的解答过程。

7.学生完成教材第60页的第9题。

第(1)小题要帮助学生会看火车里程表。

第(2)小题可利用北京到上海的铁路路线图或线段图帮助理解。

第(3)小题在学生能够能够看懂题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

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具与学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体、一个大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学具:白纸2张、剪刀、尺子、小圆片、小纸条、三角板、一个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T: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看挂图

(师生一起观看挂图)

小朋友,刚才的挂图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出示综合图]

T: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T: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T: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

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给每一个小组往上爬一格。

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T: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

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

[出示课件]

T: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边,这个点叫——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1。读作:角1。

(教师演示如何画小弧号:从上一条边往小一条边画一个小弧号,然后在旁边标上1。)

(二)第一次尝试练习。

A:独立思考,与同桌交流哪些是角哪些不是?

B:汇报。

(三)角大小的认识

T:小朋友,现在拿出你们桌上的圆片,有的同学是大圆片,有的同学是小圆片,然后想办法折出一个角。

A:动手折。

B:同桌(大、小)两人相互比一比,谁折的角大?谁小?

T:小朋友,通过刚才折角比角,我们发现了角有大小,对吧,那么,现在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折角,好,我们把圆片对折,然后再对折,最后对折。

A:思考:同样折三次,同桌两人折的角,谁大谁小?

B:再次比一比。

C:汇报。

T:一样大,可是好象怎么看都是那个大圆片折出来的角大呀,你们能告诉陈老师角的大小与边有没有关系呢?

(生汇报)

哦,与边没关系,那么角的大小跟什么才有关系?拿出桌上的两根小棒。

A:利用这两根小棒,制做一个角,再小组内讨论,动手实践,角大小跟什么有关系?

B:汇报,小结。

角的大小与边没关系,而是与角的两边的张口有关系。

C:教师利用活动角及课件加以演示。

三实践活动。

T:小朋友,我们发现了角这么多的秘密后,不知道你们现在能作出一个角来吗?

A:小组为单位,交流:有几种方法?

B:小组汇报。

C:全班参与评价。

四第二次尝试练习。

T:小朋友,这堂课我们发现了角什么秘密呢?

A:汇报

哇,挖掘了这么多的秘密,智慧爷爷说想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对这个图形剪一刀,那么还剩几个角?

A:猜

B:动手剪——证实。

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对角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复习。

2.能借助三角尺辨认三种角。

3.让学生了解“角的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到处可以找到角。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

教学重点

准确的数角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

学具:三角尺、学具钟、放大镜。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都掌握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完成练习八。

对话平台

玩中学

再玩中学的过程中,以“去角国做客”为线索,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部分。

1.继续展示课件1。

它们就是陪同我们玩的向导,我们来向他们打个招呼,认识一下吧!记住,一定要把角的名称说的准确呀!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1题。

2.展示课减2(一列小火车、6节车厢,车厢上面分别画着教材第2、3题中的6个图形)

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一节车厢,就请你们标出这节车厢上的图形的各个角,注意直角用符号“┐”表示。然后和同桌说一说,你都找到了什么角,有多少个?

(1)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答案。

完成教材第68页的第2、3题。

3.展示教材第69页的第6题。

让我们一起来参观一下角的王国吧!请你一边看,一边认,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角?

(1)自己找,自己认。

(2)全班交流,角的名称叙述要准确。

学中做

在角的王国里,到处充满了新奇有趣的关于角的知识。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1.展示课件4。

(1)你们看到了什么?

(2)(显示教材第69页的第5图)你能说出钟面上显示的是什么时间吗?

(3)仔细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你发现了什么?

(4)分组活动:用学具钟拨一拨,说一说,还有哪两个时刻,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同样大,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角?

(5)拿起手中的放大镜看看手中的钟面,你又发现了什么?

(6)指针长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做中得

1.又一个角很顽皮。(出示68页第4题第1个角图)数一数它有几个角。

2.它在自己身上填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2个角图)。数一数它现在又有几个角。

3.哎呀,它又给自己添了一条线!(出示68页第4题第3个角图)同学们快数数,现在又有几个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2.能够按要求在之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回用正方形、长方形设图案,发展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

1.在活动中尝试归纳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具:长方形、正方形。

学具:①附页2上的长方形、正方形;②放一张长方形彩纸的信封;③三角尺、直尺、剪刀。

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你们的桌面上放一些几何图形,请你认一认,它们都是谁?

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认得这么准确的?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活动一。

学生分组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出示若干图形,请同学们说出几号图是正方形,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

(2)利用学具在小组内探索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先研究用什么方法,再进行操作。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小组的研究结果。

(4)完成“填一填”。拿着手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互相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活动二。

通过小游戏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1)猜一猜。

信封里装一张长方行纸,露出一部分。请同学们猜一猜:信封里装的彩纸是什么形状的?

(2)拉一拉。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拉一拉,(拉动要慢)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彩纸露出部分的变化,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

(3)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为什么一会是长方形,一会是正方形,一会又变成长方形呢?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平行四边行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2.在观察与比较中,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成长方形与四边形间的区别与联系。3.体会平行四边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

通过生活情景与实践操作,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教学准备

教具:活动长方形框架点子图。学具:七巧板。切入举偶

课件引入。

请同学们找一找,你在这幅图上找到了什么你认识的图形?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做一做。

引出平行四边形,同时渗透了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师示“活动长方形框架”。

老师要拉动框架两角,猜猜会是什么结果。用你的小手比一比,和同桌说一说。

谁愿意来试一试?

请学生到前面来拉动长方形框架两角,将其变成平行四边形。

这个图形的名字是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说一说。

2.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平行四边形。

(1)先对你的好朋友说说。

(2)谁愿意告诉老师?

学中做

1.画一画。

教师出示点子图。

书上附页3有点子图,请同学们是这在上面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吧!

请一名同学在黑板上画。

你觉得自己画得棒不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2. 拼一拼。

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1)每个同学都认识了平行四边形,我们的七巧板着急了,它也想和平行四边形做朋友,请你帮帮它,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快动手试一试!

(2)拼完的同学可以将你的平行四边形展示在前面。

(3)看一看,评一评,你最喜欢谁的平行四边形?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用基本图形构成的美丽图案。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创新,设计与数种不同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自己喜欢的漂亮图案。教学准备

教具:图案资料。

学具:学生收集的图案、方格纸。切入举偶 谈话引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精美的图案,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好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欣赏

再者以缓解中,通过欣赏、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五篇: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主备人:董敏

副备人: 李亚伟 窦亚菲

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54~56页例2、3,练习十二第1~3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通过分析、推理探究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动手摆一摆,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组织学生口答。

(1)苹果有5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梨有多少个?板书:5×3=15(2)喜欢跑步的有6人,喜欢跳绳的人数是跑步的2倍,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板书:6×2=12

2、组织学生说一说“倍”的含义。“梨的个数是苹果的3倍”就是说梨的个数有3个苹果的个数那么多。

3、小结:从上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倍,那就是说甲数有××个乙数那么多。反过来说,甲数有多少个乙数,就是乙数的多少倍。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教学例2.(1)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用小棒摆的飞机。数一数用了几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2)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摆小棒。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并说说他们摆的小棒是教师根数的几倍?(4)如果学生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的根数是老师的多少倍。(5)总结,引导列式。

要求这些小棒的根数是老师的几倍,其实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15里面有3个5,就是说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名称,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6)引导学生完成第54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3.(1)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这个问题?(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该问题。

(3)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式,并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4)引导学生完成第55页做一做。【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在学习例2 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56页1、2、3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必要时进行讲解。【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练习课

(三)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教学准备: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解决问题(两步计算)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59~61页,例4,练习十三第1~5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

3、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相应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主题图、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投影出示主题图。

春光明媚的星期天,很多小朋友来到公园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在玩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公园游玩”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数学的问题与生活实际更加贴近。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依次出示两幅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观察第一幅图。得到他们在划船。每条船上有4人,一共有6条船。还有5条船空着。岸边有2个人。

(2)观察第二幅图。得出碰碰车每辆可以坐3个人。问题是这么多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尝试解答。

(2)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小结算法,板书算法。

从刚才大家的讨论中我们知道要解决图上的问题必须要先算出“一共有多少人?”板书:6×4=24 然后用24÷3=8(板书)

(4)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你们能将这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式吗?自己试一试。

(5)讲解综合算式的递等格式。讲清书写过程与完整的格式。【设计意图】:

1、明确问题和条件为正确地解答问题做好准备。

2、通过交流解答,掌握该类题目的结构特征。

三、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书本第60页率1、2、题。(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算法。(3)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订正,纠正错误。

2、引导学生完成第3、4、5题。【设计意图】:尽可能让学生独立解答,要引导学生说出其中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

练习课

(四)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练习十三6~8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教学难点:

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学会分析思考的方法,让思维更加富有条理性。

教学准备:图片、学具、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4

56÷7

32÷8

6×5 2、6的3倍是多少?

3个9 是多少?

72是9的几倍?

16里面有几个2?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简单乘除法的数量关系。

二、展开学习

1、投影出示第61页第6题

(1)学生汇报从图上可以看出哪些信息和问题? 买9元一枝的钢笔要花63元钱,换6元一枝的钢笔。共需要多少钱?他们要买几枝钢笔?讨论两个问题的计算顺序。

(2)如果直接算6元一枝的钢笔要多少钱你会算吗?试一试。

2、投影出示第7 题

(1)仔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要我们算什么?(2)学生尝试练习(3)交流解答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3、解答第8题

从图上我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要我们求什么?你会算吗?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思路,再集体校对。

(在指导练习时,要培养学生整体读图、读题的习惯,独立思考,自主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可列分步式,也可列综合式,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用两种方式进行解答。【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解题兴趣。

三、拓展应用

解答思考题:一根绳子长16米,对折后,再对折,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或画出示意图,使之明白“一根绳子对折,再对折以后”它的总长度与每折长度之间的关系,这样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

(一)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1)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2、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1)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2)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3、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4、做第65页中第5题(1)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2)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九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二)主备人:豆亚飞

副备人:李亚伟 董敏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2题,练习十四第7~10题

授课日期:_ 年_ 月_ 日 星期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转化的数学方法。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现象,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难点:

利用混合运算并进行逆向推理的练习,并用多种解决方案。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瞧!这是小明他们班上的体育课的情景图,这个数学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一个班的学生在上体育课,先玩跳绳,6人一组,可以分成6组;再玩丢手绢,9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刚才,你们通过同桌互相说,明白了主题图的意思,知道了所要求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步骤。(2)小组合作交流不同的解题策略。

生:

1、分步解答:6ⅹ6=36(人)

36÷9=4(组)生:

2、用综合算式解答:6ⅹ6÷9=4(组)

师: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要想好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2、学生自我搜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出示第66页第8题的主题图)(1)师:夏天到了,同学们可喜欢游泳了,瞧!游泳池里真热闹!你看到了什么? 要求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指名回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3)小组汇报提问题的情况

(4)教师把学生提的问题板书出来,并组织学生解决以上问题。解决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其中的数量关系。【设计意图】:利用情景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1、学生做第64页的第3题(1)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议一仪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2)让学生各自独立进行解答。

(3)组织学生互相进行交流、评价等活动,再次说一说自己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掌握此类问题的解法。

(4)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5)看着这一幅情景图,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7题

3、第66页的第9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同桌的两人进行猜数活动。

4、做第66页中第10题

(1)先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填上合适的数。(2)组织学生交流,说一说填数的策略。

(3)师生共同归纳填数的一般思路:与混合运算的顺序正好相反。(如下图)

×

+

÷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整理和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请告诉你的同桌,我们一起来分享!五

教学反思: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第一单元《除法》单元备课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八单元教案

    29、数星星的孩子 知识目标: 会认读本课生字14个,认识一个多音字“重”,并会用生字口头组词。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回答文后问题。情感目标......

    2017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课教案(第五单元)

    XX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备教案(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分类(共2时) 第一时: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第40 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

    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第四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备课

    教材内容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 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教材设......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数一数与乘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使学生知......

    九年级 美术 全册教案及单元备课

    人教版美术九年级上册 王丽 目录 第一单元 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 第1课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 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第1课......

    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教案 1 乐趣 《养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实施的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观点,执这种观点,久而久之会抹煞学生学习的主动......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认识表内除法,包括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这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是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