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历史九上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同学们,上册书的历史,我们进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上一个单元我们讲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发展。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帝国主义国家,在一战后的历史。首先,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此大的一场战争,给我们整个世界带来了什么?它的性质和结果,以及它带给我们的结果是什么呢?
很好,德国、奥匈等成为战败国,英法虽为欧洲强国,但实力已大不如前,美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则得到大幅度增长。战胜国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却输掉了自己的经济发展,他们一定心有不甘,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划分战后的势力范围,能够让他们的意愿得到最大的满足。于是在他们的策划下,就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格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新秩序”(凡尔赛会议)主要国家 帝国主义国家要想按照他们的意愿重新安排战后的格局,但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有机会参与讨论,不是每一个战胜国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得到自己的应得的利益。那么究竟哪几个国家才可以说了算,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呢? 大家仔细阅读1415页内容
很好,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召开了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会议被英、法、美三国控制,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出示巴黎和会“三巨头”一图,讲述)其实和会上,苏维埃俄国被剥夺了参加和会的权利,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使得和会持续了五个月。(讲述)与会各国的地位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巴黎和会必然是一次大国分赃的会议。从和会的掌权者和和会持续的时间来看,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讨论。非常好。帝国主义列强“安排”战后世界的基本依据就是“通过大战变化了的各国实力”。谁有实力,谁就在和会上说话有分量。
这场持续了五个月的和会,它的结果是什么呢?帝国主义列强是如何按照他们的意愿“安排”战后世界的呢?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问题。没错,1919年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在这个和约中,规定了战胜国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的规定。接下来,同学们分成五个小组,按顺序讨论和约中一个方面的内容),好第一组来汇报一下,很好,领土部分针对法国,德国还是丢掉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第二组呢?对,那莱茵河以东50千米内德国不许设防,是靠近哪个国家呢?(法国。很好,第三组,没错,很明显,制止德国和奥地利合并,第四组,发现了关键!会上并没有规定德国赔款的总数,只决定专门成立一个“赔款委员会”来决定赔款的总数,但规定在1921年以前德国要先赔款200亿金马克,赔款最后落在谁的身上呢?(人民)第五组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全部被瓜分但分赃不均,英、法得到的最多,一些实力较弱的战胜国得到的较少。(讲述)这个和约,不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对德国进行了压制,但是另一方面,它却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德国实力进行了保留,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牵制法国,保证欧洲大陆的均势。
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合理建议被无理否定,导致中国国内的“五四运动”。教材上一位美国史学家说:“战胜国在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同时,创造出殖民统治的新理论。”思考一下,什么叫做“新理论”,你是如何理解的?
参加和会的大国,借自己的实力,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随意牺牲他国的合法利益。这就是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倡导的“公平”。而这种不公平,也为以后的历史发展埋下隐患。
《凡尔赛和约》主要是协约国的对德和约,那么对于其他战败国,战胜国有采取了什么措施呢?快速阅读16页内容。战胜国在1919~1920年间,与德国的盟国奥、匈、土、保签订了一系列的和约。由这些和约构成的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再分割的体系,被称作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的确立,有什么作用呢?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作用】(出示地图)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在西方的关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维护这个新秩序的工具就是【国际联盟】。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是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来的。盟约中有维护和平、制裁侵略的漂亮辞句,但这不过是战胜大国争霸世界的障眼法。特别是关于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规定,暴露了这一机构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创设国际联盟的主张一经列为巴黎和会的重要议题,国际联盟就成为推行英、法意志的工具。所以,美国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二、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等列强在这一地区的争夺尤为激烈。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提议下1921-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同学们能不能在书上快速找到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什么?(协调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会议上起主要作用的是哪几国?(美、英、日三国)很好!
(讲述)这次会议和上次的巴黎和会一样,对于各国之间达成的协议,它们也用条约的形式给与确定下来。这次会议,他们之间分别签订了什么协议呢?【形成:1921-1922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 《九国公约》中宣称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可是,为什么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你来说说!
对,它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侵略势力。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大家来看,18页小字部分。会议期间中国和日本代表在会外签订了双边协定,涉及到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改变《凡尔赛和约》的安排,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为了满足帝国主义国家的要求,保持它们之间的均势。在华盛顿会议上,也签订了几个重要条约。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几个主要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对世界格局有什么【影响】呢?教材上说“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继续”两字如何理解呢?没错!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结构。(讲述)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完成了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稳固的吗?不稳固,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本课的主题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对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它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这个机会,建立了战后的所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压迫众多弱小国家的基础之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野心。这个体系就是众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一个分赃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提问:法西斯专政建立后,它们的战争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很好,德意日先后建立起法西斯统治,扩军备战,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比如说在中国的表现是什么?非常好,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那在德意日法西斯的扩张活动中,英法美等国扮演了什么角色?纵容法西斯的侵略。这样出现了什么结果呢?对,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大屏幕展现二战前夕欧洲形势图。1938年,屏幕显示奥地利疆域并变成与德国同色.,德国吞并奥地利,他无视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束缚,但如此,竟然没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德国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了,便把侵略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要求割占苏台德区。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为了求得一时太平问题,英、法、德、意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而当事国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会外。会议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接下来我们看看《慕尼黑协定》的视频,学生注意【“慕尼黑协定”】签订的时间(1938,9),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地点(徳国的慕尼黑城)和主要国家(德、意、英、法)。
二、我们刚才看到的最后一幅画面是英国首相张伯伦在慕尼黑协定签订后回到伦敦,挥舞着几张纸片说:“我把和平从德国带回来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大家讨论一下。通过标题慕尼黑协定是一场阴谋,帝国主义大国为了自身利益,出卖其他国家的阴险行径,是纵容政策的顶峰,那么,它们为什么与德、意一起策划慕尼黑阴谋,支持德占捷呢?大家仔细阅读35页上面的内容,思考这个问题。(①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畏战情绪,千方百计避免战争;②仇视苏联,祸水东引)这是大国强权的表现,这种牺牲小国利益,满足自己私欲,也必然是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后果是使希特勒看清了英法的软弱,慕尼黑协议的墨迹未干,1939.3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三、吞并捷克后,法西斯德国的军事、经济力量大增,在战略上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野心更加狂妄。那大家仔细阅读第二部分前两个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过程。希特勒考虑到,自己目前的力量不足,必须避免两线作战,鉴于苏联的强大,他打算先打垮英、法,再进攻苏联。经过精心的策划后,发生了什么?于【1939.9.闪击波兰】对此英法无路可退,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同学们看这两幅图片,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提问:英法既然已经对德宣战,为什么坐视自己的盟友波兰灭亡呢?祸水东引之心未死,但是德国有没有去进攻苏联?而是集中力量对付英法。当英、法军队坐失战机的时候,法西斯德国已经做好了西进的准备,1940.4.9清晨,德军突袭了丹麦、挪威。紧接着,5.10德军在西线发动了攻击,希特勒先占领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再迫使法国投降。法国沦亡后,英国也遭到了猛烈轰炸。这样德国【攻占了西欧北欧】的许多城市。
四、我们之前说了,德国想先打垮英法,然后怎么样?消灭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希特勒德国的一贯目标,为此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认真阅读36-37页内容,看看战争是怎样【扩大】的。
1941年夏季,德国已经占领了欧洲的许多国家,控制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好了侵略苏联的准备。6.月法西斯德国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被迫进行卫国战争,二战扩大了。
那苏联人民是怎么样的态度呢?班长起头大家有感情齐声朗读36页左下角斯大林的话。英勇的苏联军民,誓死保卫莫斯科,成功地阻止了德军的进攻。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德军在二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失败,改变了英美对苏政策,促进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西斯在欧洲的扩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日本偷袭珍珠港,大家看一段美国大片《珍珠港》的预告,了解过程的同时,思考:日军通过珍珠港事件标志了什么?很好,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来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内容:
[巩固小结]法西斯德国无视凡约,在欧洲扩大战祸。英、法为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召开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满足德国,但德国野心更大。1939.9.1闪击波兰,二战全面爆发。面对德国的进攻,英、法宣而不战,波兰灭亡后,并没有按英法的希望去进攻苏联,反而对付英法,不久法国灭亡。德又对英国进行空袭,但没有成功。1941.6.22德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法西斯德国天下无敌的神话。日本野心被刺激,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那么,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些被侵略的国家,尤其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是继续妥协还是起来抗争?那就预习下一课反法西斯的胜利!且听下回分解!
7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知道,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之后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被卷入了这场空前的浩劫中,法西斯恐怖笼罩着全球,这场浩劫的结果如何?今天我们就一同回顾这段历史。
随着战火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遭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到面对共同的敌人,各国何去何从?是继续妥协或孤立作战,还是携手联合?下面开始第一个环节:
一、团结:
首先,先看本课39页的动脑筋,思考:为什么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开始,英、法、美等国推行一种纵容法西斯侵略扩张的政策。具体表现在英法的“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等。反法西斯国家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合作,这是战争初期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总是屡屡得手的主要原因。而战争的发展终于使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这也是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基础】。下面3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告诉老师,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标志: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那他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很好,大家来看多媒体上的材料,同桌之间讨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作用是什么呢?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基本保证,各个国家人民紧密团结,形成抗击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位同学很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一点非常好,但论从史出,谁能利用史实来证明这位同学提出的观点?非常好,教材中所叙述的雅尔塔会议是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为了协调行动而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是反法西斯联盟作用最有力的例证。
好我们先来看,美、英、苏三国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在书上找找,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的雅尔塔召开会议,内容:(1)德国战败后对其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这都为尽快打败法西斯力量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随着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重大行动的协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部分【转折】
二、请同学们来看投影地图,了解一下斯大林战役的过程,请同学讨论,从刚才描述的战争态势看,你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反法西斯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很好,在此战役中,德军的有生力量遭到极大消耗,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还有其他想法吗?生2,非常好,小子部分也说道了,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等地区,而欧洲战场即苏德战场不管是从战争的规模,还是从所牵扯的军事人员数量,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欧洲战场的转折点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三、于是这场战役之后,反法西斯战争不断取得胜利。接下来我们进入的第三部分【胜利】继意大利法西斯投降后,德国法西斯也不得不面临失败的命运,因为诺曼底登陆彻底改变了德国的战局。大家来看《诺曼底登陆示意图》,有人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是什么意思?同学们请认真思考后回答这个问题。没错,【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那么登陆之前的欧洲应该有第一战场,欧洲第一 战场就是苏德战场。所以为了区别苏德战场的另外一个欧洲战场,我们就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了。那么这样一来,德国的战局被迫如何改变?谁来说说自己的理解? 没错,因为德国要同时在东西两条线作战,难免会顾此失彼,估计距离失败为期不远了。于是1945年,德国败局已定。苏军开始对柏林发动总攻并最终攻克柏林,欧洲战场的战争结束。【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
但是在东亚太平洋战场,日本法西斯却是拒绝投降。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加快日本投降,纷纷采取了哪些措施呢?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a、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b、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出击中国东北和朝鲜。c、中国等亚洲各国抗日军民展开全面大反攻。于是,【9月2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
但是,不论是战胜国人民,还是战败国人民都为这场浩劫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我们不禁要反思这场战争。它的性质是什么?(是一次伟大的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呢?1分钟时间思考。1.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和平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课堂小结】
同学们,二战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历史了,我们仍要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使我们懂得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你认为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启示)?(P43活动与探究)
a、反对战争,维护世和平b、各国人民之间只有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有力地遏制霸权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有效地遏制住恐怖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这样才能最终避免战争。
14冷战中的对峙
上课前,先让大家猜个谜语:打雪仗-猜一历史名词,同学们太聪明了,这个历史名词的来历,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二战中领导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这是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的这次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那么,什么是冷战,它是如何开始的?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把书打到84页,学习14课冷战中的对峙,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
一、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第一段内容,回答二战后的世界形势和“冷战”政策的含义。
非常好,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于是,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我们知道,二战中,英、法、德、日、意等资本主义国家损失惨重,经济濒于崩溃,国内政治动荡。唯有美国获利甚大,同时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垄断了核武器,海外驻军遍及50多个国家。这种经济和军事优势,促使其称霸全球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然而,其称霸道路上有一最大的阻力是什么?——苏联。回忆之前所学的分析一下。二战虽使苏联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因战争而发展起来的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无可替代的政治影响令美国不安。我们来看一份资料:战后初期,苏联拥有1100多万军队和强大的军事工业,而且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西方国家感到,这是“共产主义扩张”的反映,威胁资本主义制度,必须打击。但是大战刚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基于以上【原因】,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板书]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总结出【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
很好,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那谁来简单介绍一下【杜鲁门主义】,非常好,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他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那他的出台标志了什么?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大家在书上表示出来。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杜鲁门在国会演说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面对美国的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对,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下面我们详细的分析下这两极格局,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笼。美国总统杜鲁门以应付希、土危机为由,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征服企图,这实际上是不是,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冷战开始,美国代表的资本主义,要设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而战后的西欧一片萧条,美国害怕强大的法国、意大利共产党会趁机夺权。同时,欧洲国家的巨额赤字使它们无力购买美国货物。为此,美国必须帮助西欧复兴。
我们一起来看84页小字部分,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复兴,从而巩固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秩序,另一方面,为了控制 西欧,实现美国的霸权。通过政治上支持,经济上援助,使欧洲资本主义复兴,但强大的苏联仍使美国感到安全上的不稳定,于是,它积极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1949年5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10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此后不久,又据此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付来自美国的威胁,苏联也被迫采取相应措施,于1955年5月与东欧7国代表在华沙缔结《华沙条约》,并据此建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样,战后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相对峙的【局面形成】了。综上所述,二战后美国在欧洲采取了除直接武装侵略以外的各种手段,达到了稳定资本主义的目的。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美苏争霸的过程看一下,把它们有几个阶段?三个。下面分成三个小组,讨论每个阶段的特点状况,根据同学们的分析讨论,老师也总结了一个阶段表格,大家再来回顾一遍。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人:赫鲁晓夫,肯尼迪。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突出事件: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苏美双方均作出了让步,特点,宣告美苏争霸时代到来。2,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勃列日涅夫,尼克松)突出事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之中。而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在1979年出兵占领了阿富汗。特点:苏攻美守
长期的争霸,使经济力量相对薄弱的苏联负担沉重。
3、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里根)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制为中心的全球缓和战略,突出事件: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但是,它的经济也遇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因此,特点是走向缓和。随后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了美苏争霸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学习,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实力的增强是美、苏推行霸权主义的基础,但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和平的环境。故而,激烈的军备竞赛、疯狂的扩张活动必然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遭爱好和平的人士唾弃。
15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大家来看这是一个天平,左边是美国,右边是苏联,上节课我们学习到,这两个国家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对峙,这就是两极格局。他们的关系就像天平,尽管时有偏移,但整体平衡。可是由于东欧剧变,苏联于什么时间?没错,1991年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那么世界格局将是什么走向呢?把书打到90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
一、那么什么是“世界格局”?什么是“极”?
“世界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国际力量对比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或体系。“极”是指综合实力强,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两极”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本课第一部分内容,告诉老师,两极格局被破坏后,世界形成了怎样的局面?很好,【一超多强】。“一超”指的是什么?“多强”又指的是什么? “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很好,在书中表示出来。大家来看这几个材料。小组讨论,试着分析下“多极化趋势”的原因 :谁来说说?
美国是多极力量中最强大的一极;苏联解体后,它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科技等国家综合实力优势明显,它力图在国际事务中谋求主导地位,建立一个美国控制下的单极世界,动辄以经济制裁和军事干涉相威胁,对一些主权国家的权益以及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造成了严重损害。(很好,这是美国的情况)西欧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来联合自强,成立了欧共体,是多极力量中强有力的一极;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多极力量中不容忽视的一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增长,是多极力量中影响日益增强的一极;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仍是多极力量中重要的一极。(非常好)所以“一超多强”并存是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的客观反映;“多强”中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拥有足够的实力可单独与美国抗衡;多强的存在和发展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但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的领袖”,开始构筑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成为世界和平的重要威胁。请同学们联系课本、所学知识和当前形势,美国为建立“单极”世界都干了些什么? 影响当今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和纷争,如伊拉克问题、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科索沃问题、利比亚问题等等,美国无一不插手其间。而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经联合国授权,冒天下之大不韪发动了轰炸南联盟的科索沃战争,对形成中的多极化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你知道美国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吗?它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下面学习科索沃战争。
三、我们先来看这样一段视频:谁能简单概述下美国为什么要轰炸南联盟?(1)美国轰炸南联盟的原因:第一,南联盟是北约东扩、南扩的最大障碍。第二,南联盟是俄罗斯在巴尔干地区最后一块阵地。第三,北约要把科索沃变成它的新武器、新战术的试验场。非常好,那么科索沃战争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它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它严重削弱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大家也在书中最后一段表示出来。近代以来,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重要变化,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所学知识,一战后,二战后以及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答案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3)一超多强。没错,可是“没有一种势能能永远持久。”有起就有落,有升就有降。世界的“命运之轮”正在缓缓地朝多极格局运转,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不仅影响着世界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着各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16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大家一起来看我的书包里都有什么?苹果手机、日本的漫画书,韩国的化妆品,等等,发家发现什么特点?很好,这些东西在我包里的出现是一种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那这种趋势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渐明显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在经济发展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我们来看两个材料。多媒体显示图片:磁悬浮列车、跨海铁路、海底隧道等;文字材料:“被接近的距离”,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小组讨论一下:促使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第一,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第二,二战后出现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第三,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非常好,由此可见,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接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同学们思考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好,视频中出现了哪几种经济交流的方式?国际投资、国际贸易、跨国公司、贸易组织,很好,其实最突出表现就是贸易自由化体系的建立,大家3分钟快速阅读99页自由阅读卡,简单了解世界贸易组织。时间差不多了,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是一个“开放、公平、无扭曲竞争”的国际贸易组织,中国什么时间加入的?2001年,很好。从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二、经济全球化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悄然兴起,并逐渐发展壮大。经济全球化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可以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举例说明?非常好,但是请即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显示有关全球贫富差距、环境问题、经济危机等问题的图片及文字材料,设问:结合上面的材料,请你谈一谈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有人说:“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大家怎么看待这一观点?前后四人小组讨论。很好。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既给我们中国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也提出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趋势,我们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
第二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设计
14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 于明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的第13课,本课包含两个子目,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教材共用两目来展示这一过程。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依据“课标”的要求,教材弱化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背景的理论分析,减化了大革命过程的繁琐叙述,使《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内容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本目的地位更清晰。《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理解《人权宣言》对于理解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及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有很大帮助。掌握法国大革命的意义,对于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意义的学习有借鉴作用,也有助于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因此,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切齿痛恨,多次勾结反动力量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企图阻止资本主义向欧洲大陆扩散。但后期拿破仑对外战争又变为军事侵略,因此要了解拿破仑,关键是正确分析拿破仑的内外政策。突破了这一点,一方面便于学生认识拿破仑在历史上的作用,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拿破仑帝国的性质,同时也便于学生正确分析拿破仑帝国败亡的主要原因。
二、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还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感知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感性认识重于理性认识,对被动接受的知识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但是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新奇的事情特别感兴趣。此时的学生尽管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完全利用符号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好的做法是将符号所表达的知识尽可能以生活实例的形态呈现出来。由于现实生活中学生在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等媒体中接触过一些关于法国与拿破仑报道,因此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透过这些报道回眸历史。
(二)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对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在学习此类内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因此学生应具备了一定阅读、理解和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但是对历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本质性的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探讨,对涉及到的政治上的知识和规律把握不清,对片面、零散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简述《人权宣言》;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特点和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课堂氛围,对于后进生学生主要采用启发式;对于中等学生主要采用启发、讲解等方式;对于优秀学生主要通过讲授、探究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规模大,又彻底,影响深远。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拿破仑事业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当时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需要这么一个人物来领导,得出“时事造英雄”的结论。但是他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备条件,每个人的素质和能力要靠平时努力学习和艰苦奋斗才积累起来的,否则就算机遇再好,也会白白地错过。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
(1)《人权宣言》的颁布。(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2.难点
(1)雅各宾派专政。
(2)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二)解决方法
教师提供《人权宣言》的内容,通过教师设疑学生小组研讨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权宣言》的颁布。
教师改变以往由学生总结归纳意义的方式,而是采用了倒叙的方式,通过多媒体先给出其意义,然后让学生用所学史实举例证明法国大革命对内、对外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请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中的相关课文,并归纳其措施及结果。主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依据,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其专政。学生在课下收集材料,在课上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请同学欣赏两幅人物图片(克伦威尔,华盛顿),并说说他们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指出他们都是法国历史赫赫有名的人物,你想知道他们为法国历史的发展是怎样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动荡的法国。
(二)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介绍本课的主线是法国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艰难而曲折的历程,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两子目标的内容展示这一程。
一、法国大革命 1.原因
我们都知道革命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什么矛盾导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呢?(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片)
教师评价学生回答。并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揭竿而起成为大革命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者。(讲授过程中展示相关的矛盾激化示意图)过渡:法国大革命在三级会议的召开下一触即发。我们共同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进程。2.进程
法国大革命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和国;第三阶段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专政。(展示进程示意图)根据三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思考题。(见幻灯片)
第一阶段:攻占巴士底狱,颁《人权宣言》。(播放影片攻占巴士底狱)、展示《人权宣言》的内容。《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号,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同时它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第二阶段: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法国革命开始时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只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1791年6月20日国王路易十六偕王后、王子化装潜逃,并勾结外敌和逃亡贵族,企图镇压革命。国王的背叛,激起法国人民的愤怒,人民群众再一次发动了起义。处死国王废除君主统治,可以说这是法国革命的又一进步,人民群众推动革命向前发展。国王被处死后的法国因反法同盟大军压境,保王党**、物价飞涨,粮食短缺而面临生死关头,巴黎人民力挽狂澜,于是1793年发动第三次起义,革命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巴黎人民起义,雅各宾派专政。(出示罗伯斯庇尔像并简单介绍)过渡: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意义深远。书中是这样评价的:(出示其意义图片)教材中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请学生描述其意义。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冉冉升起一颗年轻的将星,他就是拿破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拿破仑的世界。(讲述过程中出示拿破仑画像)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课下老师给各组同学们留了一道作业题:收集拿破仑的有关资料,把所知道的拿破仑介绍给大家。在介绍的时候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同学们的作业完成的非常好,通过各组交流,我们大家对拿破的一生有了全面的了解,下面老师要检查各位同学的学习成果。
(展示问题内容)1804年拿破仑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自己成为当之无愧的皇帝,在《拿破仑加冕》的那一天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让我们共同欣赏。
拿破仑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使法国一度辉煌,其对内外政策对法国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学们,拿破仑是迄今为止争议最大的历史人物之一。有人说他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有人说他是一位英雄,改变了欧洲的历史;有人说他是一个战争罪魁祸首,是一个暴君;有人说他建立帝制,是历史的倒退„„这些说法有道理吗?你如何评价拿破仑呢?
我们现在进行辩论赛,请各小组同学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师根据课堂实际适时点拨,并指出刚才同学们就如何评价拿破仑,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交流,既有观点也有史实。随着同学们的成长,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认识会更加深入。纵观拿破仑的一生,有功有过,拿破仑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打击了国内外封建反动势力,促进了欧洲人民的觉醒,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是他的主要功绩。但拿破仑毕竟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胜利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冲昏了他的头脑,更滋长了他的野心,争霸世界,四处侵略,最终导致了他走向毁灭。
(三)小结反馈
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环。
法国大革命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一方面他保留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件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因此,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切齿痛恨,多次勾结反动力量组成反法同盟对法国开战,企图阻止资本主义向欧洲大陆扩散。但后期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又变为军事侵略,可以说拿破仑从战争中发家,又在战争中消失。
六、拓展资料
1、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参加者有教士(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通常是国家遇到困难时,国王为寻求援助而召集会议,因此会议是不定期的。它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批准国王征收新税。在会议期间,三个等级各自讨论议案,只有在拟定对国王的回答时才举行联席会议。三个等级,不分代表多少,各有一票表决权。
1300年,法国与佛兰德交战,财政支出增加。腓力四世(美男子)向法国教会征税,遭到罗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拒绝,双方发生冲突。为了争取社会各阶层的支持,1302年腓力四世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英法百年战争时期,为了抵抗外敌,三级会议有权监督政府。16~17世纪初,专制王权加强,三级会议的权力被削弱。从1617年到路易十六统治时期,三级会议中断了175年。法国大革命前夕,由于国王财政困窘,1789年5月5日在凡尔赛宫重新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代表(包括资产阶级)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按人数表决。提出三个等级一起开会,共同审查代表资格的建议。在遭到拒绝后,第三等级于6月17日自行召开国民议会。至此以等级为基础的三级会议完成了历史使命。
2、《拿破仑法典》
《拿破仑法典》又称为《法国民法典》,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产物,于1804年公布施行。经过多次修订,现仍在法国施行。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称为《拿破仑法典》,1816年又改称为《民法典》,1852年再度改称为《拿破仑法典》。它在不少资产阶级国家里有颇大的影响。首先,在1804年原属法国因而自该法典施行之日起即属于它的效力范围的一些国家中适用,比利时和卢森堡现在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该法典在法国的某些前殖民地中也仍在施行。例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现行的民法典,部分以该法典为基础,部分以《巴黎习惯法》为基础。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自1825年起采用了该法典,不过作了若干修改和补充。其次,有些国家以该法典为蓝本制定本国的民法典。例如,1838年的《丹麦民法典》是依据该法典制定的,1940年的《希腊民法典》也是以该法典为范本的。最后,还有很多国家的民法典在编纂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该法典的影响,如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1907年的《瑞士民法典》、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1889年的《西班牙民法典》、1855年的《智利民法典》、1869年的《阿根廷民法典》、1916年的《巴西民法典》等,在习惯上一直沿用《法国民法典》的名称。
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不是打了四十几次胜仗,滑铁卢会抹去这一切,但<<民法典>>会使我不朽.”
3、《人权宣言》(节录)(1789年8月20—26日)法国国民议会,1789年8月26日 起草:穆尼埃
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以便本宣言可以经常呈现在社会各个成员之前,使他们不断地想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以便立法权的决议和行政权的决定能随时和整个政治机构的目标两相比较,从而能更加受到他们的尊重;以便公民们今后以简单而无可争辩的原则为根据的那些要求能确保宪法与全体幸福之维护。
因此,国民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第四条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第五条 法津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凡未经法律禁止的行为即不得受到妨碍,而且任何人都不得被迫从事法律所未规定的行为。
第六条 法津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预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故他们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七条 除非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并按照法律所指示的手续,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凡动议、发布、执行或令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处罚;但根据法律而被传唤或被扣押的公民应当立即服从;抗拒则构成犯罪。
第八条 法律只应规定确实需要和显然不可少的刑罚,而且除非根据在犯法前已经制定和公布的且系依法施行的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
第九条 任何人在其未被宣告为犯罪以前应被推定为无罪,即使认为必须予以逮捕,但为扣留其人身所不需要的各种残酷行为都应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第十条 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
第十一条 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此,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但在法律所规定的情况下,应对滥用此项自由负担责任。
第十二条 人权的保障需要有武装的力量;因此,这种力量是为了全体的利益而不是为了此种力量的受任人的个人利益而设立的。
第十三条 为了武装力量的维持和行政管理的支出,公共赋税就成为必不可少的;赋税应在全体公民之间按其能力作平等的分摊。
第十四条 所有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由其代表来确定赋税的必要性,自由地加以认可注意其用途,决定税额、税率、客体、征收方式和时期。第十五条 社会有权要求机关公务人员报告其工作。
第十六条 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当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所显然必需时,且在公平而预先赔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4、法国国庆日的由来
法国国庆日是在每年的7月14日。以纪念在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克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
巴士底狱是一座位于巴黎市中心非常坚固的要塞,高30米,围墙很厚,有7个塔楼。上面架着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当时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后来,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下,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囚犯。例如,文学家伏尔泰在此处坐过牢;因此不少当时的民众就认为巴士底监狱是法国王权专制独裁的象征之一。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把巴士底狱当作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并把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监狱的占领这一事件描绘成伟大的功绩,代表英勇巴黎人民解放被压迫的农民的一次革命胜利。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狱被攻占那一天,巴士底狱里发现只有7个囚犯,大部分是被自己人关押的贵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
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5、
第三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本课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讲述的是法国进入资本主义的过程,前两课讲过了英国和美国的过程,两个国家都是经过战争才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国也不例外,在前两个国家的影响下,再加上法国的资产阶级法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法国也就爆发了一场更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本课讲的就是大革命的背景、经过以及它的结果、意义。法国大革命比前两个国家的革命有更曲折、更反复的过程,学生记忆方面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在讲课方面,注重一定的顺序,而且要及
/ 9 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在课堂上要组织学生多讨论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多角度的分析。指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结合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的评价,让学生明确评价历史人物应结合他们各自的活动和时代的需要。评价要有阶级性、全面性,发展性。
教学媒体
课件、视频、幻灯片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在前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英国和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把他们的国王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其实在欧洲还有一个国家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那就是法国。在法国也有一位不得民心的国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法国的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看看这位国王到底是谁。
【讲述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
1.(讲述)我们刚才说了,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法国大革命,就像我们学习的英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样,其实任何一场革命都不是无缘无故会发生的,它都有它产生的原因和背景。法国大革命也是一样的。它是不会无缘无故发生的,那么我们首先就来看看这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不同的革命、起义,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革命的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一般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等。大家浏览一下教材小字部分和《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谁能和大家说说,当时在法国社会存在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呢?
(回答)当时存在三个等级。以教士为主的第一等级,以贵族为代表的第二等级,还有以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为主的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对第三等级实行压迫、剥削。
/ 9(总结)大家说的很对。法国大革命是就是阶级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是第三等级反抗第一、第二等级的压迫、剥削的一场战斗。是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主力是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2.(展示图片,讲述)在课本的一开始,就说到1789年7月14日,愤怒的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掀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为什么攻占一座监狱,就会使一场起义的序幕,这座监狱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其实,这座巴士底狱不是一般的监狱,它是专门关押政治犯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关押被统治阶级的地方。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人们向它开火,就意味着要向传统的封建势力开战。所以书上说,这是大革命的开端,从此掀开了大革命的序幕。
3.(讲述)书上在形容法国大革命时,用了“轰轰烈烈”这个词语,我们之前也学习过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我们都知道,只要是革命就不会使很平静的,那么为什么只有在法国大革命时,采用了这么一个词,它与那两个国家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思考后,教师指出)其他两个国家的革命,参加者都是资产阶级,而法国大革命的参与者,不仅有资产阶级,还包括第三等级的其他人,也就是说人民群众也参与到这场大革命中来了。而且,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是法国革命的突出特点。
4.(提问)法国也同英美两国一样,在大革命中颁布了一项法案。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回答)《人权宣言》。
(展示图片,讲述)对。那么它有什么内容呢?
(同学看书后回答,组织讨论)那么《人权宣言》的发布对当时进行的大革命有什么影响呢?大家可以从进步性、阶级性两方面考虑。
/ 9(讲述)它是一个维护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的法律文献。对于当时的资产阶级的发展很有帮助,使得资本主义在法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也使封建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这是它的进步性。但是另外一方面,我们刚才说了,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这是法国革命的突出特点,但是在这部法案中,对于人民的利益,体现的却不够,没有很好的维护他们的利益,这是这部法案的不足之处。
(教师组织讨论)我们学习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还有今天的《人权宣言》,大家分析评价一下,看看这三个文件有什么异同。大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法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答案统一)
5.(提问)我们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知道在战争一开始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就被处以了死刑,而且一开始我们也说到了在法国也有一位国王被送上了断头台,他到底是谁呢?
(回答)法国国王路易十六。
(展示图片,讲述)对。在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度,建立共和国,之后才处决了国王。大家应该明白法国革命开始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说明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的过程。
6.(讲述)在法国处决国王后,欧洲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要求为法国恢复君主制度,开始侵略法国,其实他们才不管法国是实行什么制度。而这时在法国内部,局势也动荡不安,这时急需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掌权。那么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候是谁站出来了呢?
(回答)罗伯斯庇尔等人。
(展示图片,讲述)罗伯斯庇尔等人,他们当时是属于一个叫做雅各宾派的俱乐部的。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激进派政治团体。1789年常在雅各宾修道院集会,故名。开始时成分较复杂,1791年7月和1792年10月,立宪派和吉伦特派先后分裂出去,雅各宾派成为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1793年6月,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取得政权。罗伯斯庇尔,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
/ 9 命派的领导人物。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把法国大革命推升了高潮。大家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概括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
(学生看书后回答,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被称作“恐怖政策”,那么应该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雅各宾派政府实行恐怖统治,组织爱国力量,严厉打击国内外反革命势力,限制资产阶级投机活动,规定物价的最高限额。雅各宾派的非常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效果,至少是暂时稳定了政权。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但罗伯斯庇尔不善于分清敌友,因势利导,而是继续实行恐怖政策。最后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但我们应该明白,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7.(讲述)从1789年,法国人民攻入巴士底狱,掀开大革命的序幕,到1792年雅各宾派上台,将大革命推上高潮,这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教材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说的很简单,只有几句话,那么我们应该从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中学到什么呢?
(学生发表自己看法,教师总结)书上前半部是强调了这次革命的国内意义,我们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一)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二)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
(三)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组织讨论)之前我们学习了英美两国的革命,它们也都有自己深远的历史意义,就对各自本国的国内意义来说,大家将这三者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出英国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美国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讲述)刚才说了它的国内意义,教材后半部强调的是其世界意义。书上说的“很大影响”有什么具体含义呢?
(教师指出)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它的 5 / 9 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列宁曾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大家看一下课后“活动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可以从原因、主力军、领导阶级、进程特点、意义等方面思考。大家说说你们的观点。
(提示)相同点:①原因相同。两国资产阶级都想掌握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上的障碍;②领导阶级相同。都由资产阶级领导;③革命动力相同。人民群众在两国革命中都起了推动作用;④影响相同。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对其他国家革命都有很大影响。
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完全相同:英国除资产阶级领导外,还有新贵族。②特点不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执政的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则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的、最彻底的、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③意义不同:英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法国扫荡了国内的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封建制度的基础。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讲述)有一句很有名的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大家知道这是谁说的吗?
(回答)拿破仑。
(展示图片,讲述)对。(教师略微补充拿破仑上台前的生平事迹)(提问)大家阅读教材补充材料,想一想拿破仑为什么能掌权?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虽然都说“机会都是为有准备的人提供的”,但是不能单纯归结为他个人的杰出才干,更重要的是当时法国政局动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就是“机会”也很重要。这也就是“时势
/ 9 造英雄”。
2.(讲述)1804年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称拿破仑一世,这样就结束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国进入了帝国时代。拿破仑在上台后,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实行军事独裁。那么他都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固他的统治呢?要想看看他要采取什么政策,首先要知道他是为谁服务的,知道了它的性质后,才能判断他对政策是怎样制定的?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个第一帝国成立的性质。
(教师指出)帝国的性质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会更好的掌握帝国采取的内外政策。那么他都实行了什么具体政策。
(学生看书,回答,教师总结)对内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外打击反法同盟,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把国外侵略军彻底赶出了法国。而且,他还趁机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
(展示图片,组织讨论)大家看一下教材“自由阅读卡”,你是怎样看待拿破仑进行的一系列的战争的?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实则资本主义便开始渗透到哪里。后期变为军事侵略,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3.(展示图片,讲述)拿破仑将战火引入别国的同时,也将战争的性质由开始的正义性,转变成了非正义性,这时他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人民的反对。这也就是“失道寡助”。这种侵略性的战争,也就意味着他已经走到了尽头,意味着帝国即将覆亡。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时候,拿破仑元气大伤。
(回答)1812年,拿破仑率军远征俄罗斯失利,元气大伤。(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讲述)是的。从那之后,虽然拿破仑帝国还没有马上灭亡,但是它确实已经走到了尽头。直到1814年,他彻底被赶下了台。这个强盛一时的帝
/ 9 国终于倒下了。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的流放,思考一下: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可以结合“活动课”的内容,设计都种活动形式)
(1)每个小组推举一名同学作为“故事王”参与全班比赛。(2)由全班同学推举裁判若干名,组成评委会。(3)在班级由各组推举的“故事王”讲故事,每讲完一个故事由评委会打出分数。
以“是非成败拿破仑”为题,组织一场辩论会。
课后各位同学可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拿破仑》的小论文,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巩固课文中的知识,展示研究成果。
【课堂小结】
本课讲述的是法国进入资本主义的过程,在英国和美国的影响下,再加上法国的资产阶级法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法国也就爆发了一场更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本课讲的就是大革命的背景、经过以及它的结果、意义。法国大革命比前两个国家的革命有更曲折、更反复的过程。教材还讲述了大革命之后,拿破仑上台,以及他建立的第一帝国,和最后帝国的灭亡。法国在经历了这一系列战火的洗礼之后,也逐步走上资本主义之路。
【活动与探究】
1.下面两人之间的这段对话,你觉得他们说得有没有道理,谈谈你的看法。男生:雅各宾派平息了国内叛乱,打退了反对法国的外国军队很了不起。女生:雅客宾派杀人太多,让人觉得它的手段太残忍、太恐怖。
答案提示: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雅各宾派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果断措施,打退了外国军队的进攻,平息了国内的叛乱,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其恐怖政策“打击面过宽”,“处决的人太多”,造成了人人自危的恐怖心态,使他们失去
/ 9 了统治基础。这也是导致其被推翻的原因。
2.下面两人分析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男生:拿破仑能成功完全是“时势造英雄”与他个人的能力没关系。女生:不对,拿破仑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成功的,是“英雄造时势”。答案提示:两个人分析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是不确切的,二者都过分强调了拿破仑成功的某一方面因素。其实,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板书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2.爆发——1789年7月14日,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 3.颁布《人权宣言》 4.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 5.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掌权 6.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1.拿破仑上台
2.建立帝国——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内外政策 4.对外战争
5.帝国灭亡——1814年
/ 9
第四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第14课《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
邢熙玲 于忠利 常小伟
【课标解读】
本课课标要求:
1.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通过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人权宣言》是要求掌握的内容,通过《人权宣言》的学习,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而本节课一个重要的人物就是拿破仑,他是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因此通过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也就了解了法国大革命的主要过程。而评价历史人物是我们课标对于能力培养的最高要求,因为拿破仑作为一个资产阶级的政治家,在法国大革命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通过评价他进而对整个法国大革命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课从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监狱开始,讲到1814年拿破仑战败下台、法国封建王朝复辟,讲述了法国大革命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衰两大历史内容。课文分两部分:
(一)法国大革命。概述了法国大革命的经过,涵盖了“攻占巴士底狱”“《人权宣言》的颁布”“处死路易十六”“雅各宾派的统治”等重大历史事件。
(二)拿破仑和他的帝国。从拿破仑的崛起、上台,到他建立帝国后的内外政策,再到拿破仑的失败,系统讲述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兴衰过程。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拿破仑帝国,一方面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评价拿破仑。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补充史料等,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理解其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与地图、补充史料等,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3.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对比、归纳等学习能力。本 课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的最后一课,前两课分别学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学生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要素,如原因、领导阶级、革命文件、历史意义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理采用图片、文字等史料,有目的地创设探讨性的问题,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
【教学评价】
学生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教师以激励性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注意进行即时评价、小组评价、同伴评价、课堂达标检测、自我评价等多元性评价。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周四是美国传统的感恩节,美国的国庆节是哪天?那你知道法国的国庆节是哪天吗?不知道没关系,今天我们学习第14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你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由刚刚过去的感恩节导入历史课的学习,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知识链接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颁布的重要文件是,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的文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是。【设计意图】注重知识衔接,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而且能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学习新课 1.示标导学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明确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方向。
(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补充史料等,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理解其历史意义。
(2)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与地图、补充史料等,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3)通过史料研习和合作探究,评价拿破仑的历史作用。2.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6分钟,完成导学案独立试航部分,要求:认真阅读课本P82—86,在课本上做好标注,注意带★和▲部分。(见导学案独立试航部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整体上感知本课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掌握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相关史实,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3.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提示:1号同学多关注4号同学。如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组长记录下来,留待全班解决。
【设计意图】组内交流学习成果,既能查漏补缺,又能使更多的学生有展示交流的机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4.巩固记忆
当堂巩固记忆5分钟。
【设计意图】掌握好基础知识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否则,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都无从谈起。
5.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反馈)(1)法国大革命 原因
利用法国封建等级示意图、三级会议图片,明确法国大革命的根本原因和导火线。
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国王三级会议的召开导火线:第三等级要加税……特权等级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教士贵族资产阶级第三等级(要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经济上:有钱政治上:无权抗议!抗议!工匠、城市贫民、农民(2)经过
开始:攻占巴士底监狱 出示图片,解决问题:
图片反映的是法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该事件发生的时间?该事件发生的历史意义?(3)发展:资产阶级掌权,颁布《人权宣言》 出示图片、文字材料,解决问题:
材料: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该文献的名称是?它宣扬怎样的理念?反映了什么阶级的愿望?今天有无现实意义?(4)初步胜利: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处死路易十六 出示图片,解决问题:
被推上断头台的是法国哪位国王?
欧洲国家为什么多次组成反法同盟进攻法国?(5)高潮:雅各宾派掌权 出示图片,解决问题:
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谁掌握政权? 出示材料,体会高潮时的恐怖专政: 过往的人啊,不要为我的死悲伤!如果我活着,你们谁也活不了„„ —罗伯斯庇尔的墓志铭
【设计意图】以图说历史的方式,再现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直观形象,既检测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又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6)历史意义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过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归纳革命成果,分析革命的历史意义。
革命成果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法国大革命的意义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颁布《人权宣言》
提出问题:1789年的法国革命为什么被称为大革命? 材料:
“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列宁
解决问题:法国大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法国大革命成果,进而一一分析历史意义,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文字材料的补充,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又提高了学生解析材料的能力。
2.拿破仑和他的帝国(1)拿破仑上台 材料: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筋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恩格斯
解决问题:拿破仑上台的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拿破仑上台背景的了解,适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正所谓时势造英雄。拿破仑抓住了机遇,凭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坚强的意志,顽强奋斗,多次创造军 事史上的奇迹,最终稳定政局。我们中学生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将来机遇才会青睐你,你才有能力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
(2)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讲述其主要活动。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初露锋芒(大革命中)政变夺权(1799)(1804)颁布法典对外征战建立帝国对内:对外:我比阿尔卑斯山更高!
出示材料: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解决问题:拿破仑建立帝国是历史的倒退吗? 出示地图:《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的欧洲》
主我人的,最掌终握目欧的洲是的欧天洲秤。做拿欧破洲仑的——
材料:
法国大革命的几次战争起初是民族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帝国,奴役欧洲的时候,法兰西的民族战争便成了帝国主义战争,而这种帝国主义战争又反过来引起了反对拿破仑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
──列宁
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他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
解决问题: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影响?
【设计意图】在讲述拿破仑主要活动的基础上,出示文字、图片材料,引导学生理解拿破仑的对内政策、对外战争,为下一步正确评价拿破仑做好铺垫。(3)如何评价拿破仑?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具体活动,要本着公正、客观、全面的原则进行。
小组合作交流,要求组内分工合作,做好记录,准备班级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本课学习难点,既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又培养了合作探究能力。
(四)知识巩固
出示本课知识梳理,理清线索,对照学习目标,查漏补缺。
第14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始时间、标志:资产阶级掌权,颁布文件及其内容: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__高潮:____掌权历史意义:帝国的建立内外政策帝国的覆灭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帝国
【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并通过再现目标进一步巩固记忆,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五)达标检测(见导学案)提示:第4题每组4号同学可选做。
【设计意图】检测题是按照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设计的,可以有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体现目标——教学——检测评价的有效性。
(六)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自我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从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
(七)布置作业
完成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表(见导学案)
【设计意图】以完成表格的方式,整体把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能熟练运用比较法进行历史学习。
第五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反思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反思
威海市工业新区苘山中学
刘红星
设计和执教本节课,我充分发挥自主学习、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教学优势,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这一课中,主要采用视频、图片作为主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力图通过视频、图片把历史更直观、透彻地呈现给学生,使相对简单的课文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在带给学生一节生动的历史课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
本课通过描述“启蒙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碰撞”,引导学生关注18 世纪末的法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思想动向;为了凸现启蒙思想对法国革命的作用,采用了“驳论”的方式,设计了路易十六的困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按常规得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然后,提出一个足以“翻船”的问题,引出话题。
从效果来看,这种“欲擒故纵”的方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历史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假如只有新颖的观点而没有充分的史实依据,这一做法就有哗众取宠之嫌。因此,我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充分的文字、数据和图片资料,说明启蒙思想从社会精英的思考逐步得到大众普遍认同的过程,让学生在真实而鲜活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地感受18 世纪末的法国社会、深入观察和理解启蒙思想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对法国革命的推动作用。
在“大革命进程”的教学设计中,为了能清晰地凸现启蒙思想对于法国革命的引领作用,教学重点放在对于《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的文本解读上。经验表明,初三学生解读历史文献、尤其是理解历史文献中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有一定难度。针对这一问题,我将以上两份文献的解读设计为“体现了„„原则”、“批判了旧制度法国的„„”、“明确了未来新社会中的„„”的模式,运用电子白板技术将文献中的关键词汇重点标示,示范讲解,较为顺利地解决了这一困难,有助于培养学生从文献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得以从真实的历史文献中感受启蒙精神如何贯彻于大革命的进程中,进一步理解和领悟启蒙对于革命的引领作用。
由于受自身学识所限,这节课存在将启蒙思想过于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将启蒙各家的思想一概笼而统之地等同于抽象的“自由、平等”,而未能加以说明,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时,我也深切感受到历史教学内容不仅就其本身
-来说,是一个前后衔接的系统,而且还必须和学生的发展契合为有建构意义的系统———假如没有此前《启蒙思想》中的充分铺垫;如果没有让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时代特征,懂得《人权宣言》和《拿破仑法典》的精神所在及其重要价值,学生没有机会进一步学习分析、解释和评价历史文献,没有思维上的醒悟和情感上的体验„„那么,即使记住了“法国大革命”的所有细节,这堂课又有什么意义呢?
教后我感觉到还存在一些不足:
(1)由于视频教学还处在摸索、实践的阶段,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个别学生完全把注意力放在视频当中,没有带着问题去思考,或者是被视频中其他无关重要的信息所吸引,影响了学习效率等。针对上述问题,在日后的尝试中,教师需要提高设问的趣味性,让设问成为学生观看视频时的引路人。对所筛选的视频做进一步的后期提炼,让视频更加紧凑,让视频和课文内容的联系更为密切,让学生更快找到所需的内容,避免过多其他无关痛痒的内容混淆学生视听,影响课堂效率。
(2)教师自身素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语言上更加生动、注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喜好。
在语速上控制好,抑扬顿挫,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要自己一人唱独角戏。
在表情上更加自然,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亲和力,肢体语言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