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2.2《化学反应的限度》(第5课时)教案 鲁科版选修4
(第六课时)
【题1】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的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C)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解析】恒温、定容平衡后再加入NO2(g),相当于增大了容器的压强,平衡向着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体积分数减小。
【题2】某温度下,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X(g)+Y(g)
2Z(g)达到平衡时,X、Y和Z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C)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mol
D.均减小1mol 【解析】在容积可变的情况下,如果均加倍的话,对平衡时的各物质来讲,浓度均没有发生变化,故正逆反应速率均没有发生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半与此类似。由于反应物的系数之和比生成物的大,所以均增加1 mol的话,可认为先增加1molA、0.5 mol B、1 mol C,这时平衡不移动,再增加0.5 mol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来讲,他们的反应速率的变化就不会一样,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同,平衡不发生移动。均减少1 mol与此类似,只不过平衡移动方向正好相反罢了。【题3】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X(g)+3Y(g)A.Z生成的速率与Z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X,同时生成3n mol Y C.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X、Y、Z的分子数之比为1:2:3
【解析】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是:(1)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随时间的改变而不发生改变(2)V正=V逆。故AC正确。对于B,因为在任何时刻,有n mol A产生时必有3n mol B产生,二者表示的都是逆反应速率,因此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而D只是反应的一种特定情况,不一定是平衡状态。【题4】可逆反应:3X(g)
3Y(?)+Z(?)ΔH>0。随温度升高,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
小的趋势,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D)
A.Y和Z可能都是固体
B.Y和Z一定都是气体 C.若Z为固体,则Y一定是气体
D.Y和Z可能都是气体
【解析】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而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有变小的趋势,说明Y和Z至少有一种是气体或者都是气体。
【题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A.H2(g)+I2(g)C.2SO2(g)+O2(g)2HI(g)
B.3H2(g)+N2(g)2SO3(g)
D.C(s)+CO2(g)
2NH3(g)2CO(g)【解析】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受压强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改变压强只对有气体参加
用心
爱心
专心
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平衡常数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彻底。【题10】反应L(s)+aG(g)
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右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判断(BC)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
【题11】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F2(g)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D)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解析】由已知条件可知,该反应为吸热、气态物质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则升高温度、缩小体积均有利于平衡向正向移动。
【题12】在温度T时将NH4HS(s)置于抽真空的容器中,当反应NH4HS(s)达到平衡时,测得总压力为p,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
。【解析】
NH4HS(s)
NH3(g)+H2S(g)
NH3(g)+H2S(g)
ClF3(g);ΔH=268 kJ/mol,在密闭容器中达到
开始时
0
0
平衡时
1p 2
31p 21112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p(H2S)•P(NH)=p•p=p
224【题13】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可逆反应达到平衡,试填空:
(1)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的关系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2)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如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 方向移动。(3)已知C、B是气体,现增加A物质的量(其他条件不变),平衡不移动,说明A是
态。【解析】(1)减压后平衡向气态物质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由于A、B、C都是气体,因此x+y>z。
(2)加压后平衡向气态物质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由于C是气体,因此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如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逆方向移动。(3)改变固态或者液态的量,平衡不移动。
【题14】PCl5随温度升高分解为PCl3和Cl2,在473 K时PCl5的起始浓度为0.050 mol/L,达到平衡时有26%分解,求473 K时PCl5分解反应的平衡常数。【解析】
PCl5(g)
PCl5(g)+Cl2(g)起始浓度(mol/L)0.050
0
0平衡浓度(mol/L)0.050-x
x
x 由题意可知x=0.05026%=0.013 mol/L 则
Kc=[Cl2][PCl3][PCl5]x21molL1
(0.050x)31(0.013)2molL4.610molL(0.0500.013)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5课时)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A.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B.从能量变化的角度,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C.反应的焓变大于零
D.在方程式后增加ΔH及其数据即为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该反应产生出3种气体,而且题目也给了该反应物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所以可以判定A、B均为正确的。选项C错误,因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选项D也错误,因为还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以及,焓变的温度。
【题5】某短跑运动员体重70kg,,其跑时以1/7秒冲出1m远,消耗的能量为6860J,其能量全部由消耗体内葡萄糖提供,热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804kJ/mol,则所消耗葡萄糖的质量为(C)A.0.22g
B.0.55g
C.0.44g
D.0.66g 【解析】本题只要利用总能量除以焓变,即可得需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再将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乘以其摩尔质量即为答案:
6.86kJ180g/mol0.44g
2804kJ/mol【题6】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H+(aq)+OH-(aq)===H2O(l)ΔH=-57.3kJ·mol-
1分别向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D)A.ΔH1>ΔH2>ΔH3
B.ΔH2<ΔH1<ΔH3
C.ΔH1=ΔH2=ΔH3
D.ΔH1>ΔH3>ΔH2
【解析】用③稀硝酸是我们正常学习的中和热57.3kJ/mol,若改用①稀醋酸这种酸为弱酸,部分电离,中和反应产生的热量会被继续电离所吸收,故释放出的热量数值会变小;若用②浓硫酸,浓硫酸有自己的特性,那就是溶于剧烈放热,故释放出的热量数值会很大。另外三者均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零,数值越大的其焓变的值越小。所以有选项D是正确的。【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解析】并不是所有的吸热反应都需要加热,需要加热的也未必是吸热反应,因为有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来促使反应的发生。放热反应主要体现的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而没有指代在常温下能容易发生。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题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D)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按题目来说,就是寻找吸热反应,所有的燃烧为放热反应,所以本题中就只有焦碳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为吸热反应了。
【题9】下列关于ΔH(焓变)的说法正确的是(BD)A.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B.ΔH >0时,反应吸收热量;ΔH <0时,反应放出热量 C.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值与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D.ΔH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解析】反应热是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而焓变是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焓之差,二者不存在相等的关系。焓变的值是受化学计量数影响的,是按倍数变化的。
【题11】磷在氧气中燃烧,可能生成两种固态氧化物。3.1g的单质磷(P)在3.2g氧气中燃烧,至反应物耗尽,并放出X kJ热量。
(1)通过计算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是
,其相应的质量(g)为
。(2)已知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则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反应热ΔΗ=。
(3)写出1mol P与O2反应生成固态P2O3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
本题中磷燃烧可能生成P2O3和P2O5,要确定二者的比例,需要通过题目中的两个数据来联立方程组求解。设3.1g中有物质的量为x的磷生成P2O3,有物质的量为y的磷生成P2O5。故
x+y=3.1g/31g•mol-1 ①
3x+5y=2×3.2g/32g mol-1
②
解得x=y=0.05mol 所以可确定反应产物的组成为P2O3和P2O5,且质量分别为0.05mol×110g mol-1/2=2.75g 和0.05mol×142g mol-1/2=3.55g 单质磷的燃烧热为Y kJ/mol即1mol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释放热量为Y kJ。从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N2H4(g)+O2(g)==N2(g)+2H2O(g)
ΔΗ2=-534 kJ/mol ②
试计算1mol肼和二氧化氮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
kJ,写出肼和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有:②-1/2① 得N2H4(g)+NO2(g)== 3/2N2(g)+2H2O(g)
ΔΗ=-534 kJ/mol-1/2×67.7 kJ/mol=-567.85 kJ/mol 热化学方程式:2N2H4(g)+2NO2(g)== 3N2(g)+4H2O(g)ΔΗ=-1135.7 kJ/mol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第三篇:【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离子反应》(第6课时)
(第六课时)
【题1】甲溶液的pH=6,乙溶液的pH=2,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甲、乙两溶液的[H+]之比为400:1
B.甲、乙两溶液均呈酸性 C.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乙中水的电离程度
D.甲中水的电离程度与乙中水的电离程度无法比较
【解析】甲、乙两溶液中[H]之比(1×10 mol•L):(1×10
+
-6
-1
-2
mol•L
-1)=1:1×10,4故A错。未指明溶液的温度,Kw值未确定,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故B错误。若甲、乙两溶液都是酸的溶液,则甲中[H+]较小,H2O的电离被抑制程度小,电离程度大,乙中[H+]较大,H2O的电离被抑制程度大,电离程度小;若甲、乙两溶液都是强酸弱碱盐的溶液,+
+则甲中[H]较小,H2O的电离程度较小,乙中[H]较大,H2O的电离程度较大。综合上述分析,可知C错,D对。
【题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硫酸和硫酸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总数的关系是(B)A.H2S中多
B.H2SO4中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的关系。氢硫酸、硫酸分别属于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前者在溶液中只有极少量电离,尽管溶液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一样,但是离子的个数却是后者大于前者。
【题3】在0.1 mol•L-1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是(A)
A.5×10-13 mol•L-1 B.0.02 mol•L-1 C.1×10-7 mol•L-1 D.1×10-12mol•L-1
【解析】硫酸属于二元强酸,硫酸溶液中c(H+)=0.02mol•L-1,由此可以求出氢氧根离子的浓度:c(OH-)=Kw/c(H+)=10-14/0.02 mol•L-1=5×10-13 mol•L-1,根据水的电离特点,可知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必等于其所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的浓度。
【题4】已达到电离平衡的的醋酸溶液中,为了促进醋酸的电离,同时使溶液的pH降低,应采取的措施是(B)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热溶液
C.加入少量盐酸
D.再加入少量冰醋酸
【解析】加一定量的水,促进了醋酸电离,但氢离子浓度却会降低,引起溶液pH升高;加入少量盐酸和再加入少量冰醋酸等措施均会抑制醋酸的电离,虽然氢离子浓度高了,也不符合要求。
【题5】某一元酸HR的溶液中,H+与HR的个数之比为m:n,则此时HR的电离平衡常数为(A)
A.m2/n
B.m2/(m+n)
C.m2/(n-m)
D.n2/m2
【解析】根据一元弱酸的电离方程式HRH++R-,可知其电离常数等于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浓度的乘积再除以弱酸分子的浓度。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题6】某温度下,可逆反应HA
H++A-的电离常数为K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
A.Ka越大,表示该弱酸较易电离
B.Ka越大,表示该弱酸较难电离 C.Ka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a随体系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对电离平衡常数的理解以及影响因素,各离子浓度的系数次方乘积与原来总的分子浓度系数次方的比值,只受温度影响。
【题7】相同温度下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pH,前者和后者的关系是(A)A.前者大
B.相等
C.前者小
D.不能肯定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盐类的水解程度大小的有关因素,从内因来看,由于多元弱酸电离出正酸根离子最困难(弱酸的各级电离程度不同,最后一步的电离最困难),所以其正酸根离子就比酸式根离子更易水解,所以本题中Na2CO3的水解程度就比NaHCO3大,故而溶液的碱性前者比后者大。
【题8】下列各式属于正确的反应离子方程式的是(A)A.NH4++H2OB.S2-NH3•H2O+H+
-+2H2O===H2S+2OH
CH3COO-+H3O+ C.CH3COOH+H2OD.CH3COOH+OH-==== CH3COO-+H2O 【解析】本题考查书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原则。B选项错误,因为多元弱酸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不能合起来写;C选项也是错误的,因这是电离方程式,不是水解方程式;D选项也不对,因这是一个酸碱中和的离子方程式。【题9】关于“盐类的水解”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离子的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D.同浓度的NH4Cl和NaCl pH之和大于14 【解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的盐的酸碱性的相对强弱:强酸强碱盐,因不水解,溶液仍呈中性;某些弱酸弱碱盐,比如CH3COONH4,因醋酸和氨水的酸碱性相当,所以两种离子的水解程度相等,溶液也仍呈中性;由此可知A、B选项均错;同浓度的NH4Cl和NaCl,前者的pH<7,后者的pH=7,所以两者之和小于14,所以也错。
【题10】将20 mL.0.4 mol•L
-1
硝酸铵溶液跟50 mL.0.1 mol•L
-1
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B)
A.c(NO3-)>c(OH-)>c(NH4+)>c(Ba2+)B.c(NO3-)>c(Ba2+)>c(OH-)>c(NH4+)C.c(Ba)>c(NO3)>c(OH)>c(NH4)D.c(NO3)>c(Ba)>c(NH4)>c(OH)【解析】NH4+和OH-生成一水合氨过程中,其他离子未参加反应,故Ba2+为0.005 mol,NO3为0.008 mol。根据反应计算,OH过量了0.002 mol,溶液显碱性;因为溶液较稀,且反应在常温时进行(无加热条件),氨气不会全部逸出,故溶液中仍有氨水电离出的NH4+,NH4+要比OH-少的多,所以c(OH-)>c(NH4+)。【题1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 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SO42-+Ba2+=BaSO4↓
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 H2O 【解析】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分析应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找出参加反应的离子,再抓住关键,即参加反应的离子来源物质的性质,确定所书写的化学符号。离子方程式判断的常见错误为:化学反应原理不正确、不能正确使用化学符号、电荷数不守恒、忽略了反应物用量的影响等。A、D选项电荷均不守恒,其中A选项还存在反应原理的错误。B选项中未找全参加反应的离子,除Ba2+与SO42-生成沉淀外,Mg2+和OH-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题12】醋酸是因为过度燃烧煤和石油,生成硫的氧化物及氧化物溶于水而生成硫酸和硝酸的缘故。某次雨水的分析数据如下:
[NH4+]=2.0×10-5 mol•L-1,[Cl-]=6.0×10-5 mol•L-1,[Na+]=1.9×10-5 mol•L-1,[NO3-
-
--
-2+-
-
+
-
2+
+
-]=2.3×10-5 mol•L-1,[SO4
2-
]=2.8×10
-5
mol•L
-1,则该酸雨的pH为(D)
【解析】本题要根据溶液中正负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求出[H+],再求出pH。因为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和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相等,即[NH4+]+[Na+]+[H+]=[Cl-]+[NO3-]+2[SO42-]
故[H+]=1×10-4 mol•L-1,pH=4。
第四篇:【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3.4《离子反应》(第1课时)
第4节 离子反应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沉淀、生成弱电解质、生成气体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4.培养运用归纳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熟悉的例子归纳离子反应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按已形成的思路进行分析,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简要的话进行记忆,使认识得以提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展示更为广阔的化学天地,立志于从事化学、化工研究和生产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充分感受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交流研讨】P98,学生完成
【回顾小结】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 【板书】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 【提问】离子发生的产所在什么地方? 【学生】水溶液中
【追问】实验室制备氨气——2NH4Cl + Ca(OH)2===CaCl2 + 2NH3↑+2 H2O有没有离子反应?
【学生】没有,因为不在水溶液中发生的
【提问】在必修1中我们学到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什么?
【学生】生成沉淀、生成水、生成气体(也有可以知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板书】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举例】SO42—、Cl—、CO32—的检验以及MgCO3沉淀的转化
【教师】其实,生成水和生成像水一样的弱电解质也可以,比如讲,CH3COONa与盐酸HCl反应、NH4Cl与NaOH反应大量Na2CO3与少量盐酸
【板书】生成弱电解质
【举例板书】CH3COONa+HCl===CH3COOH+NaCl
CH3COO— + H+ === CH3COOH
NH4Cl+NaOH===NH3•H2O+NaCl
NH4+ + OH—=== NH3•H2O Na2CO3(过量)+HCl===NaCl+NaHCOCO32—(过量)+ H+=== HCO3—
【提问】少量Na2CO3与大量盐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物是什么?
【学生】Na2CO3+2HCl===2NaCl+H2O+CO2↑
CO32— + 2H+=== H2O + CO2↑ 【追问】那么这个离子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
【举例】比如讲NH4+的检验:NH4+ + OH—石蕊试纸)
【提问】Fe2+能否在硝酸中,浓硫酸中存在? 【学生】不能 【追问】为什么?
【学生】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Fe2+被硝酸或浓硫酸氧化成Fe3+了。【教师】所以离子反应的条件还有溶液中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交流】大家尽可能多举出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离子 【板书】常见还原性离子有 Fe2+、HS—、S2—、I—、SO32—等
常见氧化性离子有
Fe3+、ClO—、(H++MnO4—)、(H++NO3—)等
【提问】H+ + OH === H2O表示哪一类反应?Ba2+ + SO42 === BaSO4↓表示哪一类反应? —
—
△(用湿润的蓝色 NH3↑ + H2O(或浓碱溶液)【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一类物质的反应 【练习】
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NaHSO3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2)澄清石灰水与盐酸反应(3)FeCl2溶液与新制氯水的反应(4)硫酸与Ba(OH)2溶液的反应(5)石灰石与硝酸的反应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离子化合物在离子方程式中都要以离子式来表示
B.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溶液中某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C.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水,故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是
H+ + OH— = H2O
D.复分解反应必须具备离子反应生成的三个条件才能进行
3、下列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Na+、NO3—、SO32—
B.MnO4—、Fe2+、Na+、NH4+
C.Fe3+、SCN—、SO42—、Cl—
D.Fe、HCO3—、Cl—、NH4+
4、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AgNO3,所用下列试剂中效果最好的是
A. NaCl溶液
B. NaBr溶液
C. NaI溶液
D. Na2S溶液
5、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下列物质,会有Fe3+生成的是
A .稀硫酸
B .氯水
C .硝酸锌
D .氯化铜
6、已知还原性Fe2+>Br—>Cl—,在含有n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XmolCl2,请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1)当X≤0.5nmol时
(2)当X≥1.5nmol时
(3)当X=nmol时 【总结】1.离子共存问题MnO4—等
(2)加入铝粉后放H的溶液或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Al3+、Fe3+分别与CO32—、HCO3—等双水解的离子。(5)生成配合物:Fe3+
+ SCN—
(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Cu2+、Fe2+、Fe3+、(6)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7)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
2.过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不过量的一定要按化学式的组成比要书写阴阳离子个数(能拆的))
(1)Na2CO3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Na2CO3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2)FeCl3溶液与少量铁粉反应,FeCl3溶液与过量铁粉反应(3)硝酸与少量铁粉反应,硝酸与过量铁粉反应
(4)NaOH溶液与少量CO2反应NaOH溶液与过量CO2反应
(5)Ca(HCO3)2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Ca(HCO3)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6)NaHSO4溶液与少量Ba(OH)2反应,NaHSO4溶液与过量Ba(OH)2反应(7)AlCl3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AlCl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8)向Na[Al(OH)4]溶液中通入少量CO2,向Na[Al(OH)4]溶液中通过少量CO2 作业:P106-P107
1、2
【板书设计】
1.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1)写拆删检(2)离子不能共存法
2.离子反应:溶液中有离子参与的化学反应称之为离子反应 3.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弱电解质、↑、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还原性离子有: Fe2+、HS—、S2—、I—、SO32—等
常见氧化性离子有: Fe3+、ClO—、(H++MnO4—)、(H++NO3—)等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表示一类物质的反应
第五篇:【化学】鲁科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1.1《化学反应的.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描述与反应条件有关;通过中和热的实验,了解反应热效应的定量测定原理和方法;通过反应焓变定义的学习,了解反应热和反应焓变的关系;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了解燃烧热的概念,体会热力学的严谨性;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了解反应焓变与变化途径无关,仅仅与状态有关;通过键能的变化求算反应焓变,了解物质的结构与其能量变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应热定义的学习,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对比、分析、思考等方法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通过反应焓变概念的学习,了解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科学探究方面的意义;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分析、迁移等思维方法来建构新的概念;通过盖斯定律求算反应焓变的过程,体会数学、物理在学习化学中的重要性,注意理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感悟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思考带给人的愉快情感体验,感悟化学学科学习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教学难点:反应焓变的计算
课时安排:共五课时(新课3课时复习练习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
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板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投影】
【提问】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有哪些类型? 【学生】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 高温 CaO+CO 2↑
②2NH 4Cl(s +Ba(OH2·8H 2O(s =BaCl 2+2NH 3 ↑+10H 2O ③C(s+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C 高温 2CO
【讲解】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投影】
【练习】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
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
【讲解】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 Q>0 反应放热 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讲解】反应热可以根据反应的类型分为多种,比如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叫中和热,燃烧反应放出的热量为燃烧热等等。
【板书】①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
【讲解】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和热和如何进行中和热的测定。【板书】(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投影】理解要点: ①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 【板书】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Q=-57.3kJ
【练习】
1、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练习】
2、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用50mL0.5mol•L—1的盐酸和50mL0.5mol•L—1NaOH溶液,第二次是用100mL0.5mol•L—1的盐酸和100mL0.5mo l•L—1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相等或者不相等。
【讲解】我们来看看中和热的测量及有关问题。【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页,完成:
1、测定中和热的仪器;
2、测定中和热的原理;
3、测定中和热中应该要注意哪些问题? 【视频】中和热的测定。【板书】
3、中和热的测量
(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
【投影】
【板书】(2原理:Q= —C(T2—T1(C为热容 或Q= —C m(T2—T1(C为比热容 中和热:Q= Q n(H2O = —mC(T2—T1 n(H2O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讲解】根据单位判断到底是热容还是比热容。【板书】(3步骤: 【投影】步骤: 1组装量热器
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防止热量扩散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误差。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如上图所示。
2药品取用
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1.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1.0mol/L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
3酸碱混合
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迅速倒入量热计(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立即盖上盖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上下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4数据处理
5重复以上实验两次
【提问】我们测得中和热为52.5kJ,小于57.3kJ,你们认为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交流与讨论】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投影】产生误差的原因有:(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提问】(1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2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3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4有人建议用50mL1.1mol/LNaOH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更加准确。为
什么? 【答案】(1减少热量损失(2减少热量损失
(3不能。因为铜丝易导热,使热量损失较大
(4可以保证盐酸完全反应。使测得的热量更加准确。
【练习】
3、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如下图所 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可 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若大烧杯上不盖硬纸板,求得的反应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4实验中该用60mL0.50mol·L-1盐酸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会;用50mL0.50mol/LNaOH溶液进行上述验,测得的放出的热量数值可能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有关练习【板书设计】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Q>0 反应放热 Q Q<0 反应吸热
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 ①中和热
5、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 ③生成热……(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l;Q=-57.3kJ
3、中和热的测量(1)仪器:量热计(环形玻璃搅拌棒、温度计、烧杯)(2)原理:Q= —C(T2—T1(C 为热容 中和热:Q=(3)步骤 或 Q= —C m(T2—T1(C 为比热容)Q —mC(T2—T1 = 与酸、碱的用量无关。n(H2O n(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