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

时间:2019-05-12 21:1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

第一篇:《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

《解决简单的两步加减法问题》教学设计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联合小学

汤见英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人教版P32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基本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区发现问题,基本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过渡:这是我们学过的解决一步加减法问题,如果男生人数不直接给出,而是给出一些已知的条件,你会求出男生的人数吗?还会求 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的人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解决简单的两步加减法问题》,同学们有信心学好吗?

二、探求新知

1、师: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呢?明确画面中提供的信息: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适当引导出:(1)男生有多少人?

(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2、交流讨论、思考,明确解法:抓住关键词,要求学生用尺子画出已知条件。

(1)我们知道了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又知道男生比女生少5人,只要用女生的人数减去5人就得到男生的人数了。

板书:14-5=9(人)

(2)要求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只要把知道的女生人数加上刚才算出来的男生人数就可以了,板书:14+9=23(人)或9+14=23(人)

(3)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

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须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3、检查正确吗?

14减5等于9,男生确实比女生少5人,9加14确实等于23,解答正确。

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4、小结:解决简单的两步加减法问题要注意什么?(1)读题、审题,理解题意(2)找准已知条件,抓住关键词语

(3)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列出算式解答,并检查。

三、联系生活,拓展提高

1、完成P32“做一做”,“一班有33人参加学校运动会,二班参加的人数比一班多4人。二班有多少人参加?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 学生读题,明确题意后列算式,师巡视评讲

2、做练习六第1、2题

(1)我校有21名男教师,38名女教师。育才小学一共有多少名教师?蓝天小学有45名教师,比育才小学少多少名?

(2)我已经做了25朵红花,还要做10朵红花。一共要做多少朵红花?如果再做40朵黄花,黄花和红花一共要做多少朵?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然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大的用处,希望小朋友们学好数学,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板书设计:

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男生有多少人? 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4-5=9(人)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9=23(人)或

9+14=23(人)

口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

【教学反思】

用数学的教学既是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应用的过程,也是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平台,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本节复习了一步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为学习解决两步加减法问题作下铺垫,创设情境,让小朋友观察图画,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美术兴趣小组在郊外画画),课件出示已知信息:美术兴趣小组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适当引导出2个问题:(1)男生有多少人?(2)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弄清男生的人数就是求比14少5的数(用减法计算),14-5=9(人),求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就是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用加法计算),14+9=23(人),说清算理。最后检查是否正确。

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结构,基本掌握解决两步加减法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我 在本课中让学生观察图画,多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用尺子把已知条件划出来,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尽量培养学生解答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按照(1)读懂题意,审题,(2)找准已知条件,抓住关键词语,(3)分析数量关系,“知道了什么,先求什么,再求什么”,(4)列出算式解答。尽量让学生多说,说出每一步算式意思,充分理解题意,分析各种数量关系,找准中间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完成做一做,练习六第1、2、4题,练习过程中教师注意多巡视、辅导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还请个别学生当小老师,说一说解题思路。最后小结谈收获,激发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不足之出:探究新课时,重点不够突出,还没有很深入的挖掘教材;如果板书时只用纸条出示题目,算式用手写,手写字体稍大,明确每个数字的意义,对理解数量关系更好。对“解决问题”枯燥的课堂活跃积极性还有待加强,希望以后做得更好,与新课标共成长。

第二篇: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8、小学数学《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及评析

【简介】

以前,邱学华老师上过“几倍求和两步应用题”,1995年9月,在江苏省如东县举办的尝试教学法讲习会上又重新上了这堂课。但根据新编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的要求,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新课本中把“几倍求和”、“比多求和”两步应用题,都归纳成“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邱老师紧紧抓住这类应用题的结构,作为教学重点。这堂课充分体现尝试成功的教育思想,开始时,巧妙地运用“猜铅笔”的游戏,揭示这类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结束时,又运用编题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思想。使加强“双基”与创新教育结合起来。这里介绍邱老师的教学设计,并由如东县缪建建平老师写的观后感。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通过尝试练习,使学生能够区别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和两步应用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灵活地运用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用的小学数学磁性教具箱,学生用的磁性学具板,以及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游戏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两个文具盒,一个装红铅笔,一个装黄铅笔。

1、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3支黄铅笔,教师提出要求“两个文具盒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2、教师再打开另一个文具盒盖,学生看到有5支红铅笔,这样学生可以求出一共有8支铅笔3+5=8(支)

3、教师打开一个文具盒盖,出示3支黄铅笔,然后教师指着另一个文具盒说:“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学生会说出得数)

引导学生编出应用题:“有3支黄铅笔,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再引导学生分析,看出这道两步应用题只给出两个已知条件,而前面学的两步应用题都有3个已知条件。这堂课就来学习这类给出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板书)

[设计意图: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利用直观,以游戏形式创设情境,采用启发式提问,揭示矛盾,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尝试操作

教师在磁性演示板上,学生在磁性学具板上共同操作。在尝试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到,先要求出红铅笔有多少支,才能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三、尝试练习

1、利用课本上的例题,做尝试题。从准备题过渡到尝试题。

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16只白兔

一共有多少只兔

饲养小组养10只黑兔,养的白兔比黑兔多6只

一共有多少只兔

(用白纸贴在黑板上进行比较,然后尝试练习,练后要求学生尝试说出道理)

2、练后再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对照课本上的例题,验证自己算得对不对,并补充说出课本上的例题,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例题的第二个条件改成“养的白兔比黑兔少6只”。(用白纸贴在黑板上)

要求学生列式计算,练习说出算理。

根据上述黑板上出现的4道题目,进行分析比较,联系课本上提出的“注意:有两个已知条件的应用题,要仔细分析,确定该用一步解答还是分两步解答。”得出初步结论:题目给出的都是两个条件,如果直接说出两个具体数量(黑兔和白兔的只数),就用一步计算;如果只说出一个具体数量(黑兔的只数),另一个没有直接说出(白兔的只数),必须先求出来,这样就要用两步计算。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引导学生观察、对比,运用类比推理自己尝试解题,主动获取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88页“做一做”两道题目:

1、(1)学校里有12盆月季,9盆米兰。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学校里有12盆月季,米兰比月季少3盆。月季和米兰一共有多少盆?

2、公园里有6只小猴,大猴的只数是小猴的4倍。一共有多少只猴?

五、数学游戏

a)

拍手游戏(教师拍几下,要求学生多拍或少拍几下)。求一共拍几下?(同桌学生互相拍)

b)

猜盒里的铅笔。(与导入新课游戏相同)

c)

编题比赛。

要求学生编出这堂课教的两步应用题。(游戏的长短根据所留时间而定)

[设计意图:通过尝试练习与课本例题解法对照,又改变例题中的某一条件,进行变式练习,既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又要求学生说明算理,促进了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达到举一反三,逐步形成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编题比赛,既能够提升学生对两步应用题结构的认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六、课堂小结

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出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评点:邱学华老师按照素质教育的观念,用尝试教学理论作指导,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精心组织教材,紧扣教学重点及关键。运用直观演示,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展示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弄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发现解题规律,自己总结出已知两个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解法步骤和方法,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与自己的解法对照,及时强化验证。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适当,学生不仅获得了巩固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发展了思维能力。

本节课教学结构严谨,环环紧扣,重点突出,循循善诱,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生动,练习形式多样,有讲,有练,讲中有练,练中的议,有研讨,有游戏,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发挥了尝试教学法的功能,培养了学生勤于动脑,乐于动手,善于表述的好学风。]

[观后感]

1995年9月25日,邱学华老师应邀请到如东县讲学,在马塘小学为广大教师上了一堂精彩的示范课“两步计算应用题“(三年级)。这堂课不仅把”尝试教学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还体现了邱学华教育思想的新发展。现谈谈自己的初步认识。

一、分体现了“三个为主”

邱学华教学思想的核心是“尝试教学思想”。其精髓是“先练后学,先学后教”。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要求教者做到“三个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

这一堂课,邱老师努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尝试学习,让他们大胆发言,大胆讨论,举手发言不一定要规范化,及时举手,举一样高,大胆板演(不限制人数,只要你愿意就上黑板来),大胆地让学生作“小老师”批改。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后,邱老师自己也称:“我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解放,这一课可以说是最解放了。上课时,学生只要是主动参与学习的,动一下,笑一下,乱一下,有什么关系呢?何况我们还有“一二三,坐坐正”的治理法宝。我们现在有些老师上课板着面孔,“我不笑,也不准你(学生)笑”“我不叫你举手,你怎么举手啦!”„„限制规定这么多,学生怎么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我想,我今天之所以成功,关键还是思想又解放了一大步。”

在这一节课中,邱老师还注重“以自学为主,以练习为主。”努力发挥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准备题的引导作用、课本的示范作用以及学生的智力互补作用。教学中,首先设计了一步求和与已学的两步求和的应用题(一个文具盒中有3支黄铅笔,另一个文具盒里的红铅笔比黄铅笔多2支,两种铅笔一共有多少支?)作为准备题,让学生练习,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然后出示尝试题(上述题中,第二句话变为红铅笔是黄铅笔的2倍“)由于过渡自然,学生尝试练习并不感到困难,绝大多数同学一次“解决”,接着又让学生积极讨论,教者再点拨,共同总结出解题关键:“先求几倍积,再求和”,最后进行了第二次尝试练习(比赛)教学过程环环紧扣,学生参与程度逐步加深,课堂气氛与学生学习情绪也随之更加活跃。

二、力使每个学生尝试成功

尝试教学法自1982年创立后,邱学华老师经过十余年的实验研究,特别在近几年吸取成功教育等经验、理论,提出了“有指导的尝试原则”,并构建了“尝试成功”教学理论体系,实现了从方法——原则——理论体系的飞跃。尝试成功,其含义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尝试活动能够取得成功。其指标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知——初步达到预定的知识、能力目标;情——在心理上产生成功喜悦、体验,师生情感得到交流与满足;意——通过尝试成功活动,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与意志。

在这堂课中,学生在“知”上不仅学会了解答“几倍求和”应用题,而且还尝试成功解答了“几倍求差”应用题,知识得以分化,能力得到提高;在“情”上,学生始终情绪饱满地参与尝试学习全过程,形成了良好的探索热情、竞争态势与师生交流的活跃气氛。特别是,为了鼓励学习成功的学生,邱老师要求学生一齐击掌三下,并说“表扬他”(被表扬学生站起来说:“谢谢大家”,一堂课“表扬他”说了不下40次。而对于那些暂时未成功(做错了或说错了)的同学,邱老师总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一点也不加训斥,有的只是友好的建议:“这位同学字写得不错,下次动点脑筋一定会做对的!”;“这位同学只错了一点儿,我相信下次他一定能做得全对!”涓涓细流,春风化雨,使学生一直处于良好的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一定会大大增强。

三、分展示了驾驭课堂的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尝试学习,又如何使学生尝试成功,这就需要教者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基本功。

邱老师虽然是“尝试教学法”的创造者,但他自己并不拘泥于“五步模式”,而是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与改进。如第二次尝试练习“几倍求差”的应用题,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影响,做错的人数不少,邱老师似乎早有准备,在这一环节增加了时间,让学生激烈争论、辨别、比较,终于扫除了障碍。此外,课堂教学中还通过直、演示、电化手段的合理运用,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该课开始时巧妙地设置了一个悬念:“第一盒装3支铅笔,第二盒我装多少不让你看见(躲在讲台后偷偷装盒),求一共多少支?”学生通过讨论,发现“不好求”“为什么”“少了一个条件”,“谁把它补上”„„这看似“戏法”,实有“门道”,即让学生加深了对一步应用题结构的理解,也为吸引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了一个绝妙的“伏笔”。总之,邱老师不是在“教书”,而是在“用书”,他的教学注意力主要不是放在某某知识点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学生是怎样想的,他们在感知、记忆、思维中会碰到什么障碍,怎么扫除障碍等。

我想说,邱老师用40年时间准备了这堂课,这一点也不过分。邱老师今日的成功,源于他数十年的孜孜探求,不懈努力。这种治学精神也一定会鼓舞一代又一代教苑耕耘者,不断成长。

第三篇:两步解决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Subject Teaching Plan

一、基本信息Basic Information

(一)课题Topic 两步解决问题

(二)作者及任教年级Teacher and Teaching Grade 作者:郑泽龙

任教年级:小学二年级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2页,主要是解决两步应用题。从美术兴趣小组引入,根据题意列出两个式子,写两个答。

三、学情(含学生学习起点能力)分析Target Students

学生在学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基础上,要学会读题目,列出已知条件,根据所求的问题来列式是本节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Teaching Objectives

(一)IB十大素质培养目标Learner profile 根据实际情况,本节课希望实现学生的IB素质目标有:探究者Inquirers、思考者Thinkers、善于交流的人Communicators、有原则的人Principled、、全面发展的人Balanced。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交给学生读题,寻找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的方法,掌握这些条件之间的联系,会列式解决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他的生活的问题。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Teaching Focus and Difficult Points 难点: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重点: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一)复习旧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计算顺序)

63+17—28= 56—18—2= 28+(43—13)= 92—(61—55)=

2、小兔采了12个蘑菇,兔妈妈比小兔多采了4个蘑菇。兔妈妈采了多少个蘑菇?

(读题,画线段图并解答)

(二)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例5:

(1)、仔细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会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吗?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实物展示学生解题: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5的情景图,请学生描述两个问题。

2、教师引导:

能计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吗?

能一步计算出美术小组有多少人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需要先算出什么?

3、学生代表汇报自己的解决方案:

4、师生评议:

男生人数由“女生有14人,男生比女生少5人”直接列式求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多少人,第一种求出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求出。第二种列加减混合算式得出。鼓励开放思路,多向思维。

5、归纳总结: 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知道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然后再利用已知条件解决问题。

(四)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完成32页的做一做。

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规范书写格式

(五)课堂总结:

学生在知识、方法上做一个回顾。学生自由说说。

七、板书设计Whiteboard Designs 你知道了什么? 有()个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要求什么? 男生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怎样解决? 14 – 5 =9(人)9+14=23(人)

解答正确吗? 答:男生有()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人。

八、教学反思(或设计意图)Reflection Teaching Notes

(一)书本没要求画线段图,但我还是有安排了这一部分,不过基础弱的同学,对线段图还不够理解,可能需要专门设一节课来讲线段图。

(二)对单位和答的要求还要再严格一些,有学生偷工减料。

第四篇:解答乘除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解答乘除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解答乘除两步应用题。课本第31页得例题4.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两步运算的应用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一.教学过程: 1.复习:

(1)口算:4×6=

5×3=

12÷3=

12÷4=

3×6=

5×4=(2)有24块巧克力,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3)有24块巧克力,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二.新授: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逛。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1)出示课本第31页例题4的图。

(2)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观察到的情况。三.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师:小明和小芳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 生:小明说要买5辆小汽车,小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小明应付多少钱?

师:怎样才能知道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呢?要求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应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求出?现在小组讨论一下。

生:先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 生:从售货员阿姨说的“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可以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的价格

师: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12÷3=4(元),买一辆小汽车需要4元。

师:知道买一辆小汽车4元,那么5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4×5=20(元),买5辆小汽车需要20元。师:应用题解答完要记着写答。

(2)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学会了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什么数据信息,就把它作为先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1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教学内容:

教学解答乘除两步应用题。课本第31页得例题4.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解答乘除两步运算的应用题。

2.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一.教学过程: 1.复习:

(1)口算:4×6= 5×3=

12÷3=

12÷4=

3×6=

5×4=(2)有24块巧克力,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多少块?(3)有24块巧克力,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多少人? 二.新授: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逛。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1)出示课本第31页例题4的图。

(2)让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观察到的情况。三.探究新知:

(1)发现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师:小明和小芳到底要买什么呢?他们在说什么? 生:小明说要买5辆小汽车,小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生:小明应付多少钱?

师:怎样才能知道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呢?要求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应先知道什么?怎样才能求出?现在小组讨论一下。

生:先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

师:同学们看看我们可以从哪里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 生:从售货员阿姨说的“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可以知道买一辆小汽车的价格

师:买一辆小汽车用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12÷3=4(元),买一辆小汽车需要4元。

师:知道买一辆小汽车4元,那么5辆小汽车需要多少钱?怎样列式?

生:4×5=20(元),买5辆小汽车需要20元。师:应用题解答完要记着写答。

(2)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去解决问题,学会了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须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如果缺少什么数据信息,就把它作为先解决的问题,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1页的“做一做”(2)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32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第五篇:《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习收集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共同探讨中培养合作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策略: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共同画线段图、尝试列式计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课件)

四、教学活动:

一、复习铺垫。

1. 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3×2/9 7/15×3/14 25×3/5 2/9×3 5/12×6/7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1)梨的筐数是苹果的3/4。

(2)梨的筐数的3/4和苹果的筐数相等(3)白羊只数的4/5等于黑羊的只数。(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4/5。

3.教师给上面的第2题每个小题补充一个已知条件,再要求学生口头提出问题并解答。3(1)有40筐苹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34(2)梨的筐数是和苹果的筐数相等,有40筐。()

44(3)有40只白羊,白羊的只数的等于黑羊的只数。()?

54(4)白羊的只数相当于黑羊的,有40只黑羊。()?

5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3。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1)指名读题,说也已知条件和问题。

(2)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 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5/6,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2/3。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2/3”,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教师画线段图(2)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说出,从已知条件或从问题分析,说出要求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因此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3)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18×5/6=15(元)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③该怎样列综合算式,?16×5/6×2/3=10(元)(4)检验,写答语。答:小新储蓄了10元。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19页下的“做一做”,先画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独立解答后,进行订正。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3.小结。

从上面的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看,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今天学的是连续两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五的第6、7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你有那些体会? 解答这类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关键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五的第8~10题。

下载《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教学设计--汤见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教学设计 莫忌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 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

    《乘除法两步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例4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运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5×7= 45÷9= 63÷7= 18÷9=32÷4= 56÷7=......

    两步乘法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用数学”活动中,学习......

    浅谈两步应用题的三段式教学

    浅谈两步应用题的三段式教学近年来,我们在进行小学教学课堂结构改革的初步尝试中,将“尝试法”教学有机地渗透于目标教学之中,采用“三段式”教学法进行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

    刘英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计算能力,(课件出示整数加减法)请大家列竖式计算并想一想怎么算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谁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做法,(指名订正......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教学设计

    乘除法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 学 设 计 河南省新野县溧河铺镇田口学校 王 玲 教学内容: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59页例4和练习十三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小动物们重建家园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减两步计算问题的解题思路。2、培养学生们提出问题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探索解决乘加、乘......

    《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心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教务长解决问题的方式,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