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1:2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第一篇: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数数学三年级(下)92页~94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加深对平均数的意义 的理解,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使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 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接下来我们去看看三年级 男女生的套圈比赛。

2、出示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看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从运动会导入,引起学生最感兴趣的套圈比赛,从而 出示了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避免了直接出示统计图的单调。】

二、自主探究,理解平均数

1.质疑:你觉得是男生套得准些还是女生套得准些?

充分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用多种方式表达男女生套中的情况。2.提问:在这么多的看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能较好的说明问题 而且是最公平的呢?

小组讨论,统一看法,交流结果。分别求出男生、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1)移多补少法。

(2)先求和,再求平均数法。

质疑: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一个是除以4?一个除以5? 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思考: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是不是每个人都套中7个?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平均数比每人套中的个数中最多的要小,比最少的要多。4.师小结:

(1)为什么要求平均数?平均数表示什么意思?

(2)刚才我们学会了移多补少法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的方法。

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将解决问题策略在小组讨论,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 1.拿一拿、算一算。完成想想做做1、2.2.想一想、说一说。

完成想想做做3、4。在小组里讨论后回答,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设计意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利用多教学手段,创设了良好 的学习环境。学生手脑并用,使知识和感情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略

第二篇:三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内涵、特点。2.会运用平均数的特征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建构概念

1.李俊平3分钟各投中5个、5个、5个球,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2.闻山河3分钟各投中3个、5个、4个球,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结合交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移多补少”的方法。

3.者夏东3分钟各投中35个、7个、2个球,又该用哪个数代表他一分钟的投篮的一般水平?

结合交流,揭示先合并再平均分的方法,进而揭示“平均数”的含义。

4.张老师想投四次,如果是你,你会答应吗?如果张老师前三分钟各投中5个、4个、6个球,你觉得张老师可能会赢吗?如果张老师最后一次只投中1个,结果怎样?如果最后一次投中5个或9个,情况又怎样?

二、拓展理解

观察四次情况,你又发现了平均数的哪些特点?

结合交流,随机揭示平均数的“均差之和为0”的特性。

三、实践应用

1、平均身高。

(1)篮球队的平均身高160厘米,李强会不会是155厘米?为什么?(2)结合实际情景,深化学生的认识.2、平均水深。

(1)平均水深110厘米,身高130厘米的冬冬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2)

结合实际情景,深化学生的认识.3、平均寿命.(1)介绍最新中国男女平均寿命的数据.(2)辨析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统计:平均数》教学反思

《统计:平均数》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基础上,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充分产生求平均数的需要,进而自主探究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实际问题,体验运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教完这堂课后,觉得有以下收获与困惑:

收获一:情境的成功运用。课一开始,我以学生熟悉而又喜欢的运动会跳绳的录像引入,把学生一下子引入了课堂。这一情境的创设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同时也为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法)起到了迁移的作用。在例题教学中,我让学生观看了“套圈比赛”的录象,学生注意力特别集中,兴趣盎然,既而我抛出一个实质***的问题:是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套的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认为男生组,有的认为女生组,学生各抒己见,各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有的学生用最多个体进行比较,有的学生用最少个体进行比较,有的用总数进行比较,还有的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进行比较。这时候鼓励他们将心中的矛盾展示出来,让他们充分地争论,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用求平均数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的合理***。当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套得更准一些必须先求出“男、女生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后,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讨论或者讲解“平均每人套中个数”的含义,而是让学生用移一移,画一画的,或者用计算的方法求出平均数。在此,我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学生,不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所学知识的价值。

收获二:概念的建构认知。本课的大致知识能力层次如下: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应用平均数。教学设计从由条形统计图呈现数据,并利用条形图中涂色方块的移动揭示求平均数的方法,为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提供了感***支撑,然后,在学生已经学过“总数÷份数=每份数”的基础上得出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整节课由具体到抽象,由模糊到清晰,由平面到立体,多纬度构建主体化的平均数概念。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 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 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收获三: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这样的教学实现了数学教育的多重价值,使各学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但在这堂课教学中,我也有困惑:首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行合作讨论、探究,更深层次地理解概念;其次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流于过场的倾向,怎样实现这一学习方式优化及发挥其最大功用,这些问题仍值得不断探究和实践!

《求平均数》教学反思

“平均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里面的内容,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上,而难点则是运用平均数的理念分析数据、理解数据的意义,从而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它的概念并掌握正确的求平均数方法?我一开始就设计了保护环境收集空瓶的情境,并通过让学生观察统计图,获得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掌握问题解决的多种有效方法,再联系中注重数学只是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到平均数只是再生活中的作用,比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这节课我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自己课堂节奏把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补充的内容如:增加一个数会对平均数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正确解读生活中的平均数等等。有待在练习课中进一步展开。

第四篇: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42页——43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问题情景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 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移多补少、估计、对应等数学思想。3. 能运用平均数解释简单生活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利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比身高。

(1)第一次比较。师:今天进行男女同学比身高。先请——(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同学;男的同学比女的同学明显高一点)

(2)第二次比较。师再请两位同学。一位男同学,一位女同学。(男同学略高于女同学)现在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

(3)第三次比较。师:看来这么一比,大家一看就知道了。继续请上两位同学(女生明显高于男生)

师:你觉得这3个男生与这3个女生比,是男同学高还是女同学高?怎么比呢? 生:……

二、引发问题,促使探究

(4)第四次比较。师:如果再请上一位女生(比平均水平稍矮一点)呢,是男同学高,还是?

师:如果不请男同学上来了,你觉得这样比怎么样? 生:不公平

三、感受概念,建立模型

1.师:好厉害也!向老师说不公平。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比如说,三(1)班和三(2)班人数并不相等,那我们就没有办法比较出这两个班某一项成绩的高低吗?你有没有更好的招?

生:那就可以到里面同样选几个人出来。

师:我明白了,你还是要让人数一样多。听懂老师的问题。人数同样多的时候,用总数进行比较,大家心服口服,人数不一样,比总数不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比较方法?

生:就是把它们平均分成。

师:你说的怎么平均分?譬如? 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怎样计算每个队投中个数的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每队的平均数。(学生选择自己的方法求平均数,可以摆一摆,移一移也可以用算式求出平均数**。)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见过平均数吗?(指名学生回答)给学生提供平均数的信息:(1)上学期我校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我们三二班平均每人捐款4元。你知道这4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2)我们学校老师的平均年龄是38岁。2.小红家2005年每季度用水量统计表季度用水量(吨)一16二24三36四27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1)(16+24+36+27)÷4(2)(16+24+36+27)÷12(3)(16+24+36+27)÷365.3.你觉得有危险吗?

小朋友说:我身高140厘米,在这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如果用100分表示心情很开心,请每位同学给自己这节课的心情打个分数,再算一算你们组的平均得分。

第五篇: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与说明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出示动物寿命统计表:小猫 老鼠 大象 乌龟寿命/年 6 2 51 152提问:看了这张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乌龟的寿命最长,老鼠的寿命最短。)谈话:借助统计,我们常常能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统计。(板书:统计)【说明:利用动物寿命统计表这一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复习相关旧知,导入新课,自然贴切,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呈现套圈情境。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的场景。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2.收集整理数据。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说明:运用多媒体对教材例题进行动态处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摆小方块制作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亲历数据收集整理的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数作准备。】3.引入平均数。出示男、女生套圈成绩统计图。提问:看了这里的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要比较哪一队套得准,你准备从哪个方面去比较?结合学生的想法,相机进行引导。想法一:因为吴燕套中的个数最多,所以女生队套得准(比最多)。追问:用一个人的成绩代表整个队的成绩,这样合适吗?想法二:先要求出每个队一共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一队套得多(比总数)。追问:这种想法的可取之处是已经注意到从整体的方面去比较,但是他们两队人数不相等,这样比公平吗?可以怎么办呢?想法三:先要求出两个队平均每人套中了多少个,再比较哪个队套得准(比平均数)。追问:这样比公平吗?(公平)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板书:平均)【说明:富有启发性的追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用原有认知结构中数据处理的方式,如比最多、比总数等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合适,从而引出平均数,并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受平均数能表示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4.理解平均数。操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自己面前的统计图,先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找出每个队的平均成绩,再试一试。看哪些小组想的办法又多又好。提问:怎样求男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一是移多补少;二是先合后分。反馈时,先让学生在实物投影上边操作,边讲解移多补少的过程,教师利用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求平均数(课件动态演示:将统计图中的涂色方块合并起来,再平均分成4份),并引导列式:6 + 9 + 7 + 6 = 28(个),28 4 = 7(个)。【说明:将学生对平均数的探求发端于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有关平均数的多种求法。】谈话:请大家看男生套圈成绩统计图(用红色线条标出平均数,并不断闪烁),图中闪烁的红色线条表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前面板书的平均后面添上数。观察:图中的平均数与实际每人套中的个数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平均数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多媒体闪烁平均数的取值范围。提问:根据你的发现,谁能猜一猜女生队平均每人套中的个数一定在什么范围之内?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验证?谈话: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圈呢?你是怎样知道的?先和小组内的同学一起说一说。反馈时,引导学生交流求女生队平均数的方法及所求平均数的意义。列式计算时注意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除以5而不除以4?提问:现在你能判断男生套得准还是女生套得准吗?小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什么?你能结合刚才的例子,说一说平均数表示的意义吗?【说明:多媒体演示与学生的交流有机结合,使学生对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平均数的意义及取值范围等建立清晰的表象。同时,将平均数学习嵌入一个完整的统计活动中,较好地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数一数每个笔筒里笔的枝数,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分别求出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枝铅笔。2.出示题目。下面是小华记录的他家近四天的用水情况。你能求出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千克吗?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用水量/千克 112 88 104 96先估计一下小华家平均每天用水量的大致范围,再求出前4天用水量的平均数。提问:根据表中信息,你能预测小华家第五天可能会用水多少千克,为什么?3.出示课始的动物寿命统计表。小东家最近领养了一只小猫,你能预测一下它大概能活多少年?这些动物的寿命你是怎样理解的?(都是平均数)举例:我们小朋友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平均数,你能举几个平均数的例子吗?4.播放电视短片:如东县版图及洋口港位置。主要内容:洋口港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 04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是119天,平均水深17米,是天然的深水良港。提问:刚才的短片介绍的是如东县正在筹建中的洋口港。谁来说一说洋口港有什么特点?你怎样理解这些数据?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弄清题意后,分别解决前面的两个问题,再自主地提出问题,并解答。6.完成练习九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然后用多媒体显示相关河床截面图,加深对平均水深的理解,并作出正确的判断。【说明:练习设计既重视平均数的求法,更重视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刻理解。通过估计、预测、判断等一系列数学活动,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较好地发展了学生的统计观念和应用意识。】

四、课堂总结(略)

下载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求平均数教学设计 了李家河乡中心小学 李京星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的例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培养学......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92-94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其中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田心小学 杨乐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四年级《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9~51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

    四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 涞源一小城关校区 杨海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90-9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动手操作、观察、讨论等活动中理解平......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1597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

    三年级数学教案——《平均数》教学设计5篇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大全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八年级数学《平均数》教学设计本课时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 能运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