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大自然的礼物
1、大自然的礼物
教学目标:
1、认识大自然里形形色色的生物;
2、学会分类,感受大自然礼物给人类带来的种种快乐;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媒体播放美丽神秘的大自然。
2、说说欣赏后的感受以及收获。
二、走进大自然
1、大自然会给我们准备哪些礼物呢?生交流。
2、走进校园小花园,寻找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生走进自然,寻找“礼物”。
3、交流分享自己的收获,并把自己的找到的礼物填在书上。
三、玩一玩
1、学生分组,拿着自己的宝贝,玩一玩游戏。也可以自己创一个游戏。
2、交流感受。
四、分一分
1、我们可以怎样把这些礼物分类呢?小组讨论后交流。
2、把小组里同学收获到的礼物按照各种分类方式分一分.3、小组派代表交流分法。
五、读一读
大自然里隐藏着无穷的秘密。
六、拓展与延伸
1、看书上插图,你能找到这些伪装高手吗?
2、你还知道有哪些伪装高手?
第二篇:大自然的礼物作文700字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
春天最勤劳的是柳树。每当初春,柳树总是第一个梳好她长长的,绿绿的小辫子,虽然没有桃花的大方、艳丽,没有梨花的纯洁、华丽,但她总是第一个梳好自己的小辫子,而且朴素中带着一分特别。她谦虚,从没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华丽;她单纯,从没把自己装饰得五彩缤纷。
但桃花也别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外边是淡红,中间是粉红,最里边是深红。一朵朵桃花挂在高高的枝头上,显得十分艳丽,叫人一看就喜欢。我见过的桃花最多一个枝头上有十二三朵呢!这时,嫩绿的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望着外面的世界,说:真美啊!我也要成为春天的一道风景线。桃花衬托着小草,小草映衬着桃花,他们生活得十分融洽。
小草还有另外的一个朋友,是谁呢?对,就是梨花。梨花开得纯洁,但中间有几个黑点。它使梨花不那么单调,反而增添了几分独特的美貌,中间的几根花蕊使她更加美丽。小鸟站在高高的枝头上,为春天的花朵增添了几分生机。
当满山都是梨花时,你可以感受到一片春天独有的气息。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这样的天气是我最喜欢的。每当有这样的天气时,我都会在午后拿着跳绳,去外面活动。风吹到了我的脸上,轻柔柔的,就像用毛巾擦我的脸一样舒服;阳光照到了我的身体上,暖洋洋的,就像妈妈在抚摸我的头一样惬意。
而风刮的大一点时,我总会拿着风筝去外面放。当我望着我的风筝是天上最高的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 春天,没有夏天炎热,没有秋天斑斓,没有冬天寒冷;春天,没有单调,没有朴素,春天,没有争吵,一片祥和的气派。春天,是大好的光阴,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春天,你让我们欢乐,是我们蓝天下所有的生命共有的幸福时刻。啊!你是大自然的的礼物。中关村三小万柳部 四.12班 25号四年级:王皓扬
第三篇:《小礼物》教案1
《小礼物》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
2、认识对称美、均衡美、重复美等形式美感。
3、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过程与方法:
1、在探讨中感知父母的节日。
2、在尝试各种材料中,激发材料妙用,发展创造力。
3、在评价中,感受形式美。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关心、尊重父母。
2、学会关心别人;喜欢自己设计制作礼物送给父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有关父母的节日,学会关心父母;能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小礼物。教学难点:设计制作具有形式美、有创意的小礼物。
教学准备:范作。教学过程:
一、探究活动
创设情境,感受父母的爱。说一说:
1、播放有关父母亲情的音乐,回忆父母的爱。
2、你知道哪些有关父母的节日?
想一想:父母最需要什么?(感受父母的期望)准备送什么礼物给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二、探究活动
探究“礼物与材料”的关系。
想一想:看看自己准备的材料,想一想可以做些什么小礼物?(激发材料的想象与妙用)
三、探究活动
探究“美观、精致”的设计制作方法。
想一想:课文中的“小项链”美在哪里?不美在哪里? 试一试:运用什么形式进行设计小礼物才好看? 说一说:你喜欢书上哪一件小礼物?为什么?
四、探究活动
创作与众不同的精美的小礼物。
想一想:在触摸材料中进行想象,如何才能材料妙用? 做一做:运用形式美感进行创作。
五、探究活动五 欣赏与评价。
评价点:有趣、精美、有创意。
自评、他评:以我的作业与他人的作业比较,找出努力方向。
第四篇:十年礼物教案设计1
1、回忆课文,简要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爱德华
送
达格妮)
2、过渡:这件礼物不是现在马上送出,而是在十年以后,看来,这份礼物让人
期待呀!小姑娘在得到城里人的许诺后,一直等待着礼物的到来,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出示课件
4:想想小姑娘在期待礼物的过程中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有感悟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悟记录在课文的旁边。(1)、生读文,老师巡视指导。
过渡:同学们学非常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就在小姑娘渐渐长大的时候,开始她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这份礼物的?(3)、生汇报:她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您是从哪个句子体会到的?)句子:
出示课件5:当她渐渐长大的时候,有时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
师:您理解的很正确,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小姑娘期待礼物的心情,现在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小姑娘期待礼物的情景吧。(4)、想象练习:
出示课件6:当她----------的时候,她会微笑着想起这次相遇,期待着那件礼物。展开您想象的翅膀吧。
导语:是啊!小姑娘期待着礼物的到来,就这样,五年过去了,可是小姑娘还是没有收到礼物。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会变成怎样呢?(5)、怀疑的心情:出示课件5句子:那个人真会哄我,哄一个八岁的小姑娘。送我一件礼物,在十年以后!(你从哪里体会到?)那位同学能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
师:我们读的时候要突出了感叹号的作用,才能读出小姑娘的怀疑。
(6)过渡:随着时间的飞逝,小姑娘已长成大姑娘啦,可她还是没有收到礼物呀,这时候,她的心情又变成怎样?
生:我还从“即使她有这样的心意,也无法把礼物送到我的手中啊。”这句话看出达格妮在也不相信那个人会送她礼物了。
从这句话我们体会到小姑娘失望的心情。师:我们来认识这句中的一对新的关联词语: 即使„也„,他们表示假设的关系,这句话前半部分先假设音乐家有送礼的心意,后半部分说明这也不可能成为现实。可见达格妮是彻底失望了。
这句话强调的是后半部分,朗读时要注意前后语气的变化。谁来试试? 生读。
师:读得好,说明你理解的好!那么,同学们能用“即使„也„”来说一句话吗? 同桌先相互说一句。愿意把你先到的句子说给大家听吗? 生答。
师:同学们请看这第4、5自然段内容讲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十年前发生的事)而课文其他内容讲的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呢?(十年后的事)通过课件展示:
十年后(1至3自然段)
十年前(4、5自然段)----插叙,十年后(6至8自然段)
像这样在叙事中间插入以前发生的事的写作方法就叫做插叙,我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用插叙的方法把事情叙述的更清楚。(二)学习(1至3自然段)
过渡: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小姑娘有没有收到礼物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读一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出示课件8 :请同学们快速地阅读课文1-3自然段,1、用“----”划出描写达格妮心情变化的句子,并体会达格妮收到礼物时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达格妮陶醉在乐曲中了,她都听到了什么?)导语:同学们很快完成了老师交代的任务,而且有很多同学在句子的旁边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做得真好!当达格妮对这份礼物渐渐淡忘的时候,有一天,她去参加一个露天音乐会,正当她被交响乐的美妙弦律深深陶醉的时候,她突然听到了报幕员的报告,这个报告是什么呢?
(下一个节目是我们挪威的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得意之作----《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
师:达格妮听到报幕员的报告时有什么反应呢?(出示课件9: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睁大了眼睛。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师:那么达格妮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非常意外。)
师:说得很好。那么,意外之余,她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能不能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出示课件9: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著名的音乐家怎么会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一支乐曲献给她呢?)
师:是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那么,一想到音乐家知道她的名字,而且将 一支乐曲送给她,你说她的心情是怎样的?(觉得很激动,而且有点震惊。)师:对了,她的心情非常激动。(播放文中所说的乐曲)
随着这乐曲的渐渐响起,达格妮的心情又变得怎样了?(陶醉)
师:对了。达格妮陶醉到乐曲中去了,那么,陶醉到乐曲中去的达格妮,她听到了什么呢?(生汇报)出示课件
11:她听到了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师:她听到了这些声音,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来自哪里的声音呢?(森林)
师:对了,也就是来自达格妮故乡的声音,美吗?同学们,多美呀,老师忍不住要读一读。那个同学能跟老师再读一遍?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达格妮的感受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优美动听的声音,达格妮想起了什么呀?(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师(指黑板):同学们,达格妮有没有收到城里人的礼物呢?(板书:十年后、送曲)
(三)、学习6-8自然段,小组讨论。
师:足足等待了十年,达格妮才收到礼物,那么同学们想象一下,此时达格妮的心情将会是怎样的?等了十年才收到,那么在她的心目中,这会是一件怎样的礼物呢?
(课件出示12: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生齐读。
课件出示13:小组讨论:为什么说这份礼物是最好的礼物,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
师:我觉得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这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已经是非常珍贵的礼物了,因为它们能让达格妮更加美丽动人,为什么这首乐曲超过了它们,成了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生讨论,汇报。
师:是啊,从上文我们也知道爱德华是挪威的音乐大师,不是一般的音乐家。可见礼物非常珍贵。你能把这份礼物的“珍贵”读出来吗?
师:是啊!首先,这份礼物是爱德华信守了十年前的诺言而送,意义非凡,当然珍贵(板书“信守诺言”)其次,这送礼物的方式很奇妙:乐曲传遍四方,也就将礼物送给了她;无论达格妮在哪里,都会有机会收到这份礼物的,所以珍贵。请你也通过朗读来体会这份礼物的珍贵。师:这样一位深受世人爱戴的音乐家,为了一个八岁的小姑娘,信守了十年的诺言,十年呵,三千多个日子,所以我们一致认为——这是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师指大屏幕上的句子)
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师:是啊,这是一个信守诺言的音乐家。
你还知道信守诺言可用那些成语来形容吗?生汇报,后老师课件出示(信守诺言的成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一言九鼎、言出必信、言出必行、一诺千金、一言九鼎言而有信、、信守不渝)
2、听完乐曲,此时达格妮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师:是啊!这是最好的礼物,难怪达格妮(课件出示16:达格妮听完乐曲,眼泪流满了双颊。她歇力抑制住呜咽,弯下身子,把脸埋在双手里。)师:你能找出最能体现达格妮激动的词语吗? 生:流满双颊、竭力抑制住呜咽、弯下、埋在。师:(在课件上把“流满、呜咽、弯下、埋在等词变成红色,)是的,这些动作描写把达格妮无比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了。让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体会一下达格妮激动的心情。生:(齐声有感情朗读)
师:达格妮为什么如此激动?
生:因为他从音乐的洪流里感到了音乐家对她的祝福。师:让我们像爱德华格里格那样真诚地祝福她——(句子:“你是黎明的曙光,你就是幸福。”示意学生读)
3、着重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生活啊!我爱你!
感动之余,她又会怎么做呢?一起读最后一段。从达格妮的高呼声中,你知道之中“陌生的情感”是什么吗?生: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师:对,也就是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边板书边说:音乐大师信守了十年的诺言,用乐曲给达格妮送来了祝福,让达
格妮感受到了生活是多么美好,让她产生了热爱生活的情感。同学们,现在,让我们也一起来,跟着达格妮面对这片大海呼喊出对生活的热爱。(课件18出示句子:生活啊!我爱你!)(师示意学生读)生:(齐读句子)生活啊!我爱你!
师: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深情地说—— 生:(深情地读)生活啊!我爱你!
师: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人间真情的感激,让我们富有激情地说—— 生:(富有激情地读)生活啊!我爱你!
师:这呼喊声中,充满了达格妮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让我们充满希望地说—— 生:(充满希望地读)生活啊!我爱你!
师:是的,不仅仅是达格妮,就连我们,甚至是每一个听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音乐大师信守诺言的伟大人格所折服,最后让我们铭记这美好的人间真情,轻轻地说—— 生:(轻轻地读)生活啊!我爱你!
师: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像达格妮那样深深地爱上了这美好的生活。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将课文第四自然段到最后有感情地读一遍。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学到这儿,你认为达格妮从大音乐家那里收到的礼物仅仅是一首乐曲吗?还有什么呢?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师:读了这个故事,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感触很深,我想到了一句关于诚信的名言,现在送给大家(课件19出示:遵守诺言就像保卫你的荣誉一样!)请同学们读一读。(生齐读)师:同学们,名言并不是名人的专利。现在你们心里也有了对信守诺言的不同 理解,请大家也写下自己关于诚信的“名言”吧。(生写话,师巡回指导。)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名言”展示出来? 师总结:同学们,诚信是美好的品德。愿大家终生与诚信为伴,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乐,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小练笔:写一篇自己知道的或亲身经历的信守诺言的故事。
3、收集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和故事。板书设计
爱德华格里格
十年前
许诺
达格妮
(信守诺言)
十年后
送曲
(热爱生活)
第五篇:大自然的启示1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构想】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寓意深刻的散文,作者抓住大自然中的细小的事情,展开丰富联想,描绘了一些细腻、别致的感受,获得了一些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全文将对自然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结合起来,巧妙而别致。文章以描写自然中涌现着无穷生命力开头,以揭示人生中孕育着新希望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明白有多少付出才会有多少收获,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体会人生的趣味。
本文内容丰富。作者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力。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先描写风雨中的小白花,表达了作者的敬佩之情。在风雨中,小白花细小的根“却稳固在纠结于土地之中”;“经过风雨的磨炼和洗礼”,小白花“仍然坚毅地绽放”。再描写了风雨中的小鸟,振翅高空,“马声啁啾地回荡在空中。”最后一段是本部分的小结,揭示出了作者获得的启示:人类不应惶惶度日,要像小花小鸟一样,与大自然和谐一致,融为一体。“雨要下说下吧,风要就吹吧”,作者三次重复这一句话,目的就是要人们像小花小鸟一样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不要因为有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要像小鸟一样扎稳根基。经受磨炼,顽强绽放;要像小鸟一样,振翅高飞,放声歌唱。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春意渐浓的池水。在简略在勾勒出池边的景色后,作者描写了这样的一幕,:人们将石头投入水中激起不同的声音。“面对池畔各式各样的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有谁在事后是抱着诗人一般的情怀与感触悄然离去呢?”作者的发问表明了他的写作意图:以诗人一样的情怀与感触来审视“各式各样人们和各种各样的声音”,“了悟出各种大小不同的石头,会响起各种大小不同的声音”。“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世界中”,人们也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地生活,在生活的水池中,我们也在投石头,但我们投入了多大的石头。激起了多大的声音,在浑浑噩噩、匆匆忙忙的状态下,我们并不知觉。这一部分中,作者获得的启示是:有时,我们需要平静下来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的付出与获得。
第三部分又写到了天上的云。作者写了为断变化和不同的形态,目的显示是用来比喻“人的心,”和“人的命运”。由“云朵的变化”作者想到了很多我,作者想到了人的心境与人生的际遇的关系,想到了人生如流云一样的变化。由此得出结论,“纵然欢喜,也不必得意忘形,纵然悲戚,也不必怨天尤人”。进而推论:“若每个人都能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可体会出漫长的人生中的无穷的情趣。”
第四部分,可以看出是全文的结语,人生中,无论顺境逆境,只要振作精神,努力进取,必定会取得成绩,自然就有了新的希望。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全文以“大自然的启示”为标题,起笔是大自然,落笔是启示,表达了作者在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中产生的一些人生的思考:坦然接受风风雨雨,与大自然和谐一致,不因为生活中的些风风雨雨就惶恐不安,思考一下我们在生活中的付出与获得,勤奋努力,胜不骄,败不馁,保持坦诚、谦虚的胸怀,认真负责地工作,必定能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主旨。
2、体会文章的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意境与深刻的寓意的关系,了解本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特点。
3、联系自然与生活,获得启示,丰富思想,感受人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对深刻而富有哲理的启示的理解
2、难点:体会景与意的对应关系。
【教学安排】
1、通过朗读,感知文章的内容,2、用心体会深刻的寓意,学生自主探究,3、观察自然、思考生活,联想人生,获得启示,丰富思想
4、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观察和表达,深化感受与思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我们生活在一年的四季中,春的勃发,夏的热烈,秋的成熟,冬的冷峻,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五色斑斓,一切生命才如此丰富,生活才有了意义而显得精彩。散文《春》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焕发的勃勃生机和无穷生命力,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与激励。《夏之绝句》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与生命之美是瞬间的,脆弱的,只有我们让自己浮躁的心平静下来,关注大自然,才能发现美,才能体会到生活之美。《夏天的旋律》和《唐宋诗中的物候》告诉我们,古人从大自然的观察中悟出了物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还能借物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写的《大自然的启示》,看看一个外国人又从大自然获得了那些启示。
(开篇激趣,让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更深刻一些,为理解本文的深刻的寓意作铺垫。利用本单元的前几篇学过文章,从启示这个角度总结一下,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并顺利地过度到本文的学习。)
1、整体感知,读中说品
㈠初读文章
⑴检查预习,梳理字词
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或听配乐朗诵
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文章的意思或感情
⑶学生读后自由说说文本的内容
要求:不看书,用自己的话概述或用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复述:语言通顺,意思连贯。
(学生初读课文,读出感情,说出大意,加强对文本的理解的力度,为下一步打好基础。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去读,在听读中感知文本的内容,完成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诵读,自主吸纳文中的营养。学生说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促使学生提高吸纳的效率,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体现了学生的的学习的主体地位。)
㈡再读文章,读中说品析
⑴学习跳读文章,寻找自己感受最好的或最深的语句或段落品读。
要求:读也语句或段落的感情,注意运用朗读的技巧。
⑵学生交流,说出朗读的方法与原因,教师点评。
要求:可以说整个语段的语气语调的特点,也可以说一句话中的一个或几个词的读法。
(这个板块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对文本的个性化的领悟,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朗读探究中,自主地领悟文本的内涵。读中品,品中读,真正达到学生在听读中领悟文本的目的。)
2、问题探究,质疑解难,加深认识,品中说悟。
⑴作者在文中写了大自然哪些物象,从中领悟到什么人生的启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⑵从全文来看,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⑶本文的描写的景与表达的意有什么关系?探究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手法的特点?
学生结合问题自主探究
(方法:全班前后四个人为一个小组,自选一个小组长,进行研讨,要求用把理解的意思写下来。)
过程:第一步。学生自读,小组探究交流
第二步。小组间交流。
第三步。师生共同对问题进行探究,形成对文本解读中问题共识。
(这一板块主要的目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感知,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并能自主、合作、探究,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主旨。提出的问题,为的是加深对内容主题的理解。通过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深度:在相互交流中,提高理解力,在相互的质疑中,提高分析力,在相互对话中,提高表达能力。养成读书能深入思考的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3、品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的深刻哲理。悟是说品。
⑴学生自由选择品味点或是难点,进行朗读。
⑵交流自己的体会,提出自己的疑点。学生答疑,教师点拨。
教情设想:几个精辟的句子理解。
①人生要经受“风雨的磨练和洗礼”,而事实上人生的风雨是时刻存在着的,就像人生如流云,时刻变化。在文中找出写云变化的句子?在文中找出写人心、命运变化的句子?
明确:云,快快慢慢、大大小小、白白淡淡、高高低低,时刻溃散崩离,时刻瞬间组合,各有不同。人的心、命运:明明暗暗、各式各样、分分秒秒、变幻莫测,人生如流云。
②人生变幻,悲喜交加,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呢?
学生讨论明确:得意淡然,失意夷然。每个人都要拥有坦诚、谦虚的胸怀,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负责的工作,必可体会出那漫长人生中的无穷情趣。
③声朗读最后两段,思考揭示了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明确:人生要经历崇山峻岭般的起起伏伏,经历风吹雨打,要振作精神,克服困难,继续奔向前程,在那山的那一头,永远有着我们的希望。这也便是作者所要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启示。
(这一板块的教学主要的培养学生从不同有角度去理解文章的主旨,感受文章的语言优美与深刻的内涵。体会文章运用语言表达思维的特点,从语言品味这个角度去把握作者思维,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目的。)
4、观察大自然,结合生活,展开联想。读写结合,训练能力,拓展思维。
⑴你从作者表达的对人生的感悟中,感受到作者是怎么一个人?我们应该对待生活?
⑵你还能从大自然中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自由发言,探讨与交流。
(本教学板块目的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课文的深刻思想启发学生对生活细心地去观察每一件小事,深入的认识。立足学生的个性的感受,从课本走向课外,学会关注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让学生在读书中学做人,在生活中学做人,在自醒自悟中成长。)
5、教师小结
6、布置作业
我们身边的自然变化,试着也用细腻的语言表达出来?从中领悟到什么启示,用抒情议论的句子表达出来?题目自拟,教师的点拨:
你看过山吗?山是伟大壮阔的。你看过海吗?海是宽广无边的。一片偶然飘落你手中的落叶能让你想到什么?是它过去曾拥有的历史?是它来自何方?还是依*在枝头上的岁月中所看见的大大小小的、数也数不清的人人事事?
我一直认为,人生在大自然中领悟很多,难道不觉得大自然的一切代表着人的压力、失意、竞争以及喜乐悲愁吗?好,就拿月亮来说,月圆月缺这种自然的现象,常常代表亲友的团聚、离散。蚂蚁和蚜虫,就表现了为生存而合作互助。看过独自生活的蜜蜂吗?他们讲求的是团结、分工的精神。
大自然还带给我岁月匆匆,务必要珍惜光阴的启示。你看过那日出和日落,仿佛刚刚旭日东升,转眼间却是星月稀疏。夜来香绽放了,又萎谢了,若是说,落花、残叶曾代表着一个个绚丽的生命,那么,它实在太短促了。花蕾初生的光彩转眼间化为死寂的干枯,蝶儿在夏季热闹以后,也会僵死在花儿的冷香里!虽然,它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它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写下最美好的历史,这不也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吗?
生命虽然短促,但若能使它放出色彩,但可称之永恒,是吗?
附板书:
大自然的启示
大自然的景获得的启示
小白花小鸟和谐一致
投石水池付出获得
去中变化坦诚谦虚
【教学后记】
课堂阅读教学的设计与效果的思考
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通过阅读教学进行训练。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阅读方法,掌握表达规律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通过品读各类文章作品来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学活动,核心是教师教学生学会阅读,达到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阅读教学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阅读水平的高低。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如何设计与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3.激发阅读仿生学书籍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你想采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呢?
(围绕阅读提示讨论学习,可结合搜集的资料学习,甚至互读、互问均可。)
二、自主学习
1.同桌互相抽认生字词和课文,要求读熟课文。
2.小组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三、重点学习,交流感受
1.出示三个重点句,请生按自己的学习方法理解这三个句子,谈感受。
(1)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现在,飞机设计师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飞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飞机。
(3)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2.小组合作学习,结合搜集的资料和课文内容理解。
3.交流从这三句话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
1.请生交流搜集到的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2.进行综合性课外学习“大自然的启示”。
五、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