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的组织那天起,就立下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广大党员,都坚持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
自我们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习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及上级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等有关文件,并展开讨论。我围绕单位实际和分管的工作认真开展了“五查五看”,即:查思想观念,看在解放思想上是否有新的收获;查学习成果,看是否领会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查制度机制,看是否繁琐教条,阻碍和桎梏了科学发展;查工作措施,看是否能够服务和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摆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为人民服务宗旨、实事求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四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有了进一步理解;二是对在全党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有了进一步认识;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作、指导工作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四是对在突出“实践”特色、边查边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给党委提出参谋建议,通过攻坚克难,下大力气解决一广大农民买书难、看书难一些突出的问题,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建设了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举办了我市第三届读书节活动。分析了我市文化产业现状,撰写了《竭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的调研文章。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得不深不透。
2、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不能充分了解基层情况,以致在工作上有时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指导文化体育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带着问题深入到乡镇和有关单位了解情况,但很少象“解剖麻雀”一样取得详尽资料。
3、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完全适应,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己忙于事务多,自觉学习时间少,对党在文化体育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得不够深入。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造成自身理论知识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4、自卑意识。由于自已在机关工作时间长,年龄大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可做可不做,可紧可慢,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而重视程度不高,总认为按时完成任务就行,不给领导找什么麻烦就行。由于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求有功但愿无过的思想倾向。
二、对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深入。原因是:一是学习态度有所偏向,总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是务虚的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远,学不学没什么,另外,在学校上学时也学了不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必要再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二是忽视了理论学习,只注重了自己感兴趣东西的学习,只顾钻研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而理论知识却不愿看,不想学。三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效果不大理想。不能合理地、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而是忽冷忽热,想起来了、用到了,就拿起书看两天,事一多,就放下不学习了,或是学了一半,觉得另一内容应该学,又换另一本书看两天,不能持之以恒。有时自己也在学,也在读书、看报,但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看后没有什么收获,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在学用结合上,也没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工作,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四是学习时间不能保证。认为上班时间业务多,没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学习,下班时间忙了一天了应该休息一下,业余时间要和家属在一起,没时间学习。
2、工作过于强调忙,只求完成任务,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工作中,推进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正面影响,忽视了负面作用。原因是:
重指导,轻调研。在文化体育方面,认为各部门、单位比较懂得各自的情况,只要任务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就能干好,而实际上各单位的情况有差距,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打打电话,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得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革新自我。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已,革新自我,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以指导自己言行的武器。坚持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掌握先进的知识文化,抓住时代特点、特色。首先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学业务,不断熟悉业务工作,争取达到精通业务的程度,提高工作本领。第三,学科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学会用科技手段高效能工作,第四,要学经济,学好经济知识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除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中心,牢固树立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这个主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于文化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自控能力,提高政治水平,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2、分清主次,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安排工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上下互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把文化工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我市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狠抓重点工作,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缓急,集中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在观察问题、处理工作时,不只埋头于具体事务,与文化体育其他工作的大局联系起来,站在大局的高度思考、谋划、运筹和行动,做好各项工作。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驾驭自己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本领,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增强党性修养,努力改造世界观。通过民主生活会及学习调研,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进一步完善自己。善于从政治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作为自己的工作的出发点,时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建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5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与职工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行使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扬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的组织那天起,就立下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广大党员,都坚持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
自我们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习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及上级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等有关文件,并展开讨论。我围绕单位实际和分管的工作认真开展了“五查五看”,即:查思想观念,看在解放思想上是否有新的收获;查学习成果,看是否领会和把握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查工作作风,看是否做到了为民、务实、清廉;查制度机制,看是否繁琐教条,阻碍和桎梏了科学发展;查工作措施,看是否能够服务和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摆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为人民服务宗旨、实事求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主要有四点: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有了进一步理解;二是对在全党开展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有了进一步认识;三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工作、指导工作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四是对在突出“实践”特色、边查边改方面做了一些努力。比如通过调研、分析我市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给党委提出参谋建议,通过攻坚克难,下大力气解决一广大农民买书难、看书难一些突出的问题,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建设了12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总价值达17万余元。举办了我市第三届读书节活动。分析了我市文化产业现状,撰写了《竭力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的调研文章。
二、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还没有完全做到全面、系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认真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没有深刻认识思想精髓,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理解得不深不透。
2、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不能充分了解基层情况,以致在工作上有时缺乏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全面、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在知人、知事、知情上还有一定差距。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指导文化体育工作不够细致。虽然自己能够经常带着问题深入到乡镇和有关单位了解情况,但很少象“解剖麻雀”一样取得详尽资料。
3、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不完全适应,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自己忙于事务多,自觉学习时间少,对党在文化体育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得不够全面,尤其是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学习得不够深入。从客观上总是强调工作忙、任务重,没有处理好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造成自身理论知识跟不上形势发展,没能很好地把学习理论与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结合起来。
4、自卑意识。由于自已在机关工作时间长,年龄大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可做可不做,可紧可慢,对社会文化事业发展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因而重视程度不高,总认为按时完成任务就行,不给领导找什么麻烦就行。由于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的上进心和工作积极性不高,存在不求有功但愿无过的思想倾向。
二、对存在问题的根源分析:
对存在的以上问题,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原因,又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但主要还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够,缺乏科学发展的理念。主要表现在:
1、学习不够系统、不够全面、深入。原因是:一是学习态度有所偏向,总认为社会主义理论是务虚的离自己的工作生活太远,学不学没什么,另外,在学校上学时也学了不少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觉得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必要再深入系统地学习掌握。二是忽视了理论学习,只注重了自己感兴趣东西的学习,只顾钻研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而理论知识却不愿看,不想学。三是学习方法不合理,效果不大理想。不能合理地、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而是忽冷忽热,想起来了、用到了,就拿起书看两天,事一多,就放下不学习了,或是学了一半,觉得另一内容应该学,又换另一本书看两天,不能持之以恒。有时自己也在学,也在读书、看报,但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走马观花,看后没有什么收获,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在学用结合上,也没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指导工作,指导生活,指导学习。四是学习时间不能保证。认为上班时间业务多,没时间也静不下心来学习,下班时间忙了一天了应该休息一下,业余时间要和家属在一起,没时间学习。
2、工作过于强调忙,只求完成任务,没有完全做到深入细致,工作方法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到统筹兼顾。工作中,推进工作、抓落实方面,注重稳中求进,忽视了时效要求,注重了充分准备,忽视了猛扑猛干,注重了正面影响,忽视了负面作用。原因是:
重指导,轻调研。在文化体育方面,认为各部门、单位比较懂得各自的情况,只要任务分配好,各自的工作就能干好,而实际上各单位的情况有差距,不能一刀切。另一方面,认为每一项工作都有专门的领导去抓,自己打打电话,多督促检查几次就可以了,不必每项工作都亲历亲为,缺乏深入实践考察研究。
重安排,轻要求。在工作安排上,强调每项工作都要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但在具体落实上,没有用更高的标准去要求、去衡量。即使有个别单位的工作完成得不太好,也多是考虑他们的困难因素,自己主观上替他们解脱,人为地降低了工作标准。
三、整改措施及努力方向
1、加强理论学习,革新自我。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坚持与时俱进,发展自已,革新自我,真正认识到政治理论学习是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灵魂、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以指导自己言行的武器。坚持刻苦钻研的精神,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掌握先进的知识文化,抓住时代特点、特色。首先学好理论,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去指导工作,使自己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用辩证的、历史的方法看问题,学会用科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学业务,不断熟悉业务工作,争取达到精通业务的程度,提高工作本领。第三,学科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学会用科技手段高效能工作,第四,要学经济,学好经济知识促进工作更好地开展。除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外,还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自己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感性。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中心,牢固树立服务于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朝鲜族民族文化城”这个主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立足于文化体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自控能力,提高政治水平,学会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
2、分清主次,树立大局意识,统筹安排工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坚持上下互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把文化工作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我市各项工作的各个环节。狠抓重点工作,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缓急,集中抓好影响全局、关系根本的重点工作。在观察问题、处理工作时,不只埋头于具体事务,与文化体育其他工作的大局联系起来,站在大局的高度思考、谋划、运筹和行动,做好各项工作。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驾驭自己发展民族文化事业的本领,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增强党性修养,努力改造世界观。通过民主生活会及学习调研,努力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进一步完善自己。善于从政治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改造世界观。以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作为自己的工作的出发点,时刻要求自己约束自己。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建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5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与职工保持密切联系作为行使职能的重要途径,发扬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
[政法委]领导班子干部作风整顿对照检查材料
[2007-10-30]
正在开展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是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在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中,认真学习各级领导的讲话及有关文件精神,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提高,增强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自律意识。在查找问题阶段,通过设立征求意见箱,发征求意见函,召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干部、市级部门和乡镇干部征求意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认真梳理相关意见的基础上,对照“五查五整治”要求,结合实际,认真剖析、深刻反思,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认真查找思想根源,边整边改,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提高班子建设水平的决心和信心。
一、存在问题
1、理论知识学习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和部署,把工作搞好就行了,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学习空气不浓厚。二是对学习抓得不紧,虽有学习计划和制度,但坚持得不够好。工作闲时能坚持学习,忙时则无暇顾及,工学矛盾未能处理好,缺乏长抓不懈的精神。三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学习上满足于一 知半解,浅尝辄止,对其科学体系、精神实质缺乏深透的理解。有时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缺乏全面性、系统性,学习的知识面不宽,对现代科技知识、社会市场经济知识、历史知识学得少,视野不开阔。四是学用有所脱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分析、研究具体情况,解决具体问题的自觉性和水平不高。
2、深入基层调研不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搞好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班子成员本应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但往往在工作中忙于具体事务,针对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走出去,到乡村、社区、基层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时间少,听取主管部门意见多,听取相关基层单位意见少,听取干部意见多,听取群众意见少。
3、宗旨观念树立不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个代表”最终落脚点是代表广大群众根本利益,这是我们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最高检验标准,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最高检验标准。过去我们积极开展惠民行动,在工作中贴近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单位及职工大力帮扶联系村贫困群众,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单位竭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受到群众称赞,但离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4、督促管理力度不够。一是在政法队伍的管理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对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十条禁令”以及遵守法官法、检察官法、警察法方面督促检查力度不够,对政法干警要求不严,个别干警上班不在状态,甚至在网上娱乐,迟到早退,溜岗脱岗。二是维稳和综治基层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个别乡镇重视不够,措施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政法委工作面宽量大,对偏远乡镇的督促检查指导力度不够。
二、主要原因
1、理论学习不系统,学用结合不紧密。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理论认识的高度决定着分析问题的深度和解决问题的力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只有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扎实了,各方面知识都丰富了,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敏锐地识别各种错误的观点和思潮,科学地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也才能在各种复杂的局势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由于认识不深,重视不够,因而学习理论的自觉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学得的理论知识不够系统、缺乏深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总结经验教训的自觉性不够高、不善于对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不善于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班子成员静下心来系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不够,对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处理不够好,过分强调工作多、事务多,没有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主要原因在于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一些纯理念的东西,认为是理论家、专家的事。学习不深入,因此,产生理论素养不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有时不够深刻,从整体上看,理论功底尚需加强,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有待进一步提高。
2、工作作风欠扎实,调研工作不深入。虽尽职尽责,竭尽全力抓好各项工作,办好每一件事情,使得我市维稳、综治、政法工作在2006年实现了新突破、跃上了新台阶。但从工作作风方面看,还存在着工作不够深入的情况,主要表现在没有坚持经常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一是日常工作中,班子成员的工作负担都很重,具体事务挤占了很多时间,到基层一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相对减少。虽然调整部分精力和时间深入到乡镇和基层单位,但一些具体问题、具体事情听汇报多于实地调查研究。其次,班子成员都是从基层走过来的,总感觉到基层的情况都经历过,都比较熟悉,造成在机关办公多,深入基层工作少,没能更多地深入到群众中,沟通思想、交换意见,导致有时对基层工作情况掌握不够全面。
3、宗旨意识不牢固,服务群众有差距。未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没有深刻体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质。没有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以致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有所淡化。工作作风不够深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精神不强、调查研究不够都与宗旨观念树得不牢、群众观念淡化有关,没有完全把“人民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完全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根本工作路线,没有很好地把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结合起来,没有很好地把为基层、为群众服务有机统一起来。
三、整改措施
1、强化学习提素质。要创新学习,学以致用,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度重视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感,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素质的核心任务抓紧抓实,联系班子的思想工作实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学习,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始终把谋求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认真学习和践行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良好作风”,以“三个用心”和“为民、开拓、务实、清廉”为要求,着力提高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班子成员的学风不断改进,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纯洁和升华,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始终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办好事;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为创新思维、创造性工作蓄积知识底蕴;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断提高指导工作、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行、行有所果”,坚持学习“三常”,即一是常学,树立终生学习思想,做学习型干部、建学习型班子、建学习型机关,在不断学习中夯实履行职责的理论水平的根基;二是常思,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努力在理性思想中提高判断问题、筹划和落实工作的能力素质,在创新中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水平;三是常用,在工作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谋划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求得新成效,成为知识型、谋划型,务实型,开拓型,复合型的干部。
2、廉洁自律做表率。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照章办事,坚决防止不正之风,对违反纪律的行为,坚决从严查处;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认识和运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增强自控、自律能力,实实在在做人,堂堂正正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虚心接受党组织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以廉树威,以廉生威;在加强廉洁自律的同时,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原则,对组织负责,做反腐倡廉和转变作风的表率。
3、牢记宗旨为人民。要保持公仆本色,坚定服务宗旨,真正做到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要进一步增强勤政意识,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之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干部作风整顿为契机,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真正做到司法为民。
4、转变作风求实效。要创新作风,树立良好形象,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之中,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尤其要带着如何解决和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深入调查、了解、倾听意见,努力研究和探索新形势下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各项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要创新观念,树立超前意识、开放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节拍,通过思维观念的转变推动工作的新突破。围绕“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施力,为万源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第二篇: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的组织那天起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的组织那天起,就立下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的广大党员,都坚持和发扬了这种优良传统。
自我们学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按规定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有关文件及其他必读内容,并展开讨论。我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具体内容的学习,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查摆了自己工作以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为人民服务宗旨、实事求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⒈政治思想意识不够强。
对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和执行,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不具有一种时不我待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不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没有培养自己从政治的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认识事物只停留在表面,未看本质,对事物的理解不深刻、不全面。对政治学习走过场,停于形式,敷衍了事,平时虽然经常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但思想上未引起高度的重视,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时缺乏思考,只从字面上理解毛泽东思想,没有意识其思想的精髓,更没有掌握邓小平同志强有力的理论武器,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钩,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
⒉宗旨观念不够牢固。
我有时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同事不能始终保持热情的态度,尤其当手头工作稍多,稍忙时,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以至自己为学生服务、为同事服务的公仆意识淡化,没切实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基层的普通党员也干不了什么大事,没有深刻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至于为群众服务意识的淡薄一切为了群众,文秘114版权所有,文秘工作者共同的天地!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表明坚持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自己得失的衡量标准,而我却忽略了群众的想法,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一切为了群众是要求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同事,做到树立党员一面旗的良好形象⒊业务知识不够钻研。
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缺乏一种敬业精神,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会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态,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说,对问题采取逃避的方法,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一方面,自认为是专业院校毕业,又念了这么多年的本专业,用起专业知识来会措措有余,一种自傲的情绪,不愿更深入地去钻研;另一方面,缺乏敬业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得过且过,在业务方面存有依赖性,认为领导会有具体的示,我不用先急着干,害怕自己先做做不好,反而招来非议。自己没有一整套学习业务知识的计划,所以在工作、学习中比较盲目还有一方面,缺乏创新精神。对已经成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很依顺,不太动脑筋去创新尝试,不够大胆,害怕失败。
⒋工作作风不够扎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厌倦的情绪产生,对待工作有时抱有应付
了事的态度,没有做到脚踏实地,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时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祸上身。
做事情只安于表面处理方法比较简单,有没有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时还会把工作作为负担,却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二、改进措施:
⒈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公仆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关于人民公仆的理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重要的实践在于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为群众做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把本职当作党赋予每个党员的任务和使命,按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来实践。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人民,是看实践。我们一定要看到自己的责任,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对党充满期待和信赖的眼睛,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⒉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文化修养是人们为掌握和运用文化艺术及一般知识所进行的努力学习,以及所达到的一定素养或水平。我们要努力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工作中的内行专家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多向周围的同志请教。同时我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提高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切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⒊剖析自己,虚心接受,更快进步。
我知道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我也知道正确认识自己特别是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是很不容易的。诚如邓小平所指出的:认识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常常是夸大自己好的一面,对于自己的弱点总是原谅的,还往往把弱点看成优点。我觉得我不能就滞留于现状,我要做到真正剖析自己,要为自己定好位。我不能把自己降低为普通老百姓,不能仅仅按老百姓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必须牢牢把握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个定义。正确地对待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从群众意见中看清自己平常没有察觉或没有引起重视的缺点和不足,虚心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才能使自己更快地进步。
党性分析材料
我于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教长,入党誓词犹在耳边,这次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重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让我的心灵再一次得到了净化,更深入地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再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非常及时和重要,它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增强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重大举措,永葆党的先进性,是党员本质的体现和要求,只要全体党员在党的纲领下真诚团结起来,对党忠诚老实,努力为党工作,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永远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如期实现。
对照《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和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对照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以及单位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结合在谈心活动中部分党员同志对自己提出的意见以及书面征求意见时大家对我提出的意见,我就近年来自己在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的情况作如下剖析,有不对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在理想、信念方面,虽然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但是总认为那只是一种意识形态,是形而上的东西,与实际工作生活联系并不密切,所以时时会有所淡忘,因而在工作中没有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历史使命感,对一些上级的指示不能从历史的高度去认识执行,对一些不良言论没有及时制止。缺乏捕捉问题的敏锐眼光,不能使自己能够始终把握时政、综观全局,自觉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判断是非,因而也无法用专业水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宗旨观念方面,虽然一向严以律己,重视加强自我修养,也乐于为人民服务,但没有做到全心全意,满足于自己为群众所做的一点事,因而在工作中也就没有创造精神和进取精神。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一是因洁身自好的思想走向了“明哲保身”的消极另一面。因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坚持不够,作为一个工会主席和校长助理,平时和其他同志、朋友交往时,存在“一团和气”的思想,坚持原则不够坚决,有时对一些事情有不同意见,自己也不发表,对一些错误、消极的言行也不加制止,不愿意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这些表面看是尽力搞好团结,实质上是存在老好人思想,不敢开展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二是因学校事务性工作较多,放松了对自己的教学业务的钻研,因而教学业绩不够突出。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政治学习不够深入,理论修养不到家。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学习存在片面性,党政理论研究不是自己的特长,自己对理论研究不感兴趣,也就没有下苦功去进行学习。二是学习理论的深度不够。学习理论只是停留在理解表层意义的水平,满足于记住几条重要论断和几句讲话,缺乏系统性、经常性的深入学习,未能在把握科学体系和理论精髓上下功夫,以致自己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方面出现片面性。
(二)受古代老庄哲学思想的影响,在看淡名利的同时也淡化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三)自我要求有所放松。由于思想进取意识淡化,工作标准也随之降低,不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而是按部就班,凭经验办事,按套路出牌,缺乏抓细、抓实、抓具体的实干精神,影响了工作质量。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工作和业余成就,自满情绪有所滋长。
三、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对世界观的改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学习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好《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要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重新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入党,在一言一行中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要在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上下真功夫,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统一。
(二)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和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贴近群众,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苦,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真正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坚决克服过去在工作中全局观念淡漠的问题,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大局。
(三)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水平。要以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自己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益为落脚点,坚决克服自我满足、固步自封的缺点,深入基层,向工作一线的教师学习,真正做到了解民情、熟悉民生。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进取意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一名行动上合格、思想上合格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太炎中学 荆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元素的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构成
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万物由元素构成,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元素的种类和分布。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位素内容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表示元素的符号》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时,知道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初步了解元素概念;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如钙、铁、碘等),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从年龄上看,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单质、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概念;
(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3、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4、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反思 |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入:这里提到了一个叫做元素的概念,谁还记得呢?请同学回答一下。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元素。大家再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反复讲到了水的电解,那么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来源:学科网] 好的,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元素》 板书:组成物质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 | 同学回答: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 学生能回答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预习过的同学能回答出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顺利引进新课内容。 | 从上节课的内容中找突破口,问大家最平常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来源:学科网]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 内容一:观察模型 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模型,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对,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由元素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 同学回答,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书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 | 1、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印象。 2、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 |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 内容二:现象分析 1、归纳完这些之后,我们可能对于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点的模糊,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大致写下你所了解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来 (查看学生作答情况) 2、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人对照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 3、请大家说一下你认为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填写,填写时发现还有很多困惑之处。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选取代表。 3、学生回答讨论后的结果 | 1、通过填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情况后可进行更针对性的教学。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结合,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易错点,并加深印象。 | |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 内容一: 1、好,做完了上面的练习,我想大家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下面请大家对以下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混合物、纯净物) (板书) 纯净物继续分类 总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练习)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现在所学内容。 板书: 下面我们做两道题目巩固一下。 3、对比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物质,左边的是金属铁,右边的是非金属硫。请思考一下,这两个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元素分类。 | 1、学生回答 请学生回答: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3、学生回答,有金属光泽 | 1、引入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巩固知识。 引入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概念,导出元素分类。 | |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 内容二: 1、放出元素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可以发现什么呢? 没错,我们可以发现地壳中分布最多的是氧,其次是铁,而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给大家4分钟时间阅读P51的内容,然后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完成随堂训练中的内容。 (查看学生阅读和完成训练情况) |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并完成相应内容。 | 引出元素的分布,并由此介绍运用此种表格的好处,介绍海洋元素与放射性元素。 | |
课堂小结 拓展思考 | 同学们,对照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除了老师刚才总结的知识,同学们还学到了什么? | 根据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复述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积极思考有没有学到拓展性的东西。 |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地让学生做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在课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提高。 3、结合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学生做笔记和学生自行总结两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获得很好的反馈信息。 4、锻炼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 完成随堂训练 | 巩固知识 | ||
作业布置 游刃有余 | 1、完成作业本及《定考》2.4相关练习 2、画思维导图 3、拓展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物质,请大家在课后去寻找一下在身边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 记录作业 | 1、巩固书面知识。 2、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
【板书设计】
第四篇: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文档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
中泉中学
卢海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在讲清元素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能力目标] 1.加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2.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件、矿泉水瓶、三精牌葡萄糖酸锌 【教学过程】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板书〕
一、什么叫元素?
〔讲述〕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讲述〕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练习〕见电子白板 〔板书〕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讲述〕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讲述〕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板书〕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板书〕
二、元素符号
〔讲述〕目前知道112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板书〕1.写法、读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2)写法:“一大二小”。
(3)读法:看课本P58的表格,教师领读。
〔讲述〕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板书〕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小结] 1.元素的概念。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3.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检测] 见电子白板 [作业] P62 1、2、3 [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药品广告词(三精牌葡萄糖酸锌,蓝瓶的;盖中盖牌高钙片,一片顶五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中C-12以及He-3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来进行分组计算,从而引导学生从质子数相同的角度区分不同的元素,通过“姓什么”的通俗问法,使得学生初步建立什么是一类原子,通过“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引导出元素是一类原子的集合体,适时引导读文、记忆元素定义、出示区别角度对原子和元素进行区分,从而比较成功的掌握了元素的概念。
不足之处是:
1.学生方面:阅读文本时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勾画,而是成行成片,不利于关键词语的提炼和记忆。
2.教师方面:总怕学生说不准而代替学生过早地说出答案,使得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教师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个别地方只是做了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强调,但缺乏必要的跟进性练习,从而未能很好的巩固住,一练习还是错误百出;理清思路,活跃教学设计;知识的过度要随心所欲,不要拘束于教案;语言表术有待提高。
第五篇: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案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碳的单质、碳的燃烧、一氧化碳的性质[可燃性、毒性等(还原性在下册学习)
一、主要内容
①碳的主要单质及性质、用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②碳的可燃性和燃烧产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③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及用途、毒性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墨、金刚石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理解)。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理解)。4.了解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理解)。5.知道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碳单质的的性质和用途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碳单质、一氧化碳可燃性等的学习,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单质、一氧化碳可燃性及用途、毒性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通过一氧化碳用途和危害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碳的燃烧产物
难点: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间的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关键: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部分: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和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用途教学基本思路:“常见的碳单质 → 用途 →性能(性质)→应用 → 结构”。碳的化学性质和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基本思路:“碳的充分燃烧 →碳的不充分燃烧 → 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一氧化碳的性质”。关于碳的单质的用途、性质教学,可采取先由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先归纳出碳有哪些单质,然后讨论、交流这些单质的性质(主要是物性)、用途(用途与性质要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途与性质的关系)。教师作相应的板书或投影。在进行了130页讨论与交流后,可安排有关碳单质性质、用途等方面练习。关于碳的燃烧:
由前面的古字画经久不变色,再次强调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转而提出碳在点燃或高温下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然后让学生回忆——谁知道碳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回顾碳在氧气燃烧),让学生说出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之后,教师提出:碳燃烧是否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也可提出,大家知不知道煤气中毒的现象,生煤炉为什么会出现煤气中毒现象,也给一氧化碳的毒性打下伏笔)。投影教材130页图5-10——燃烧的炉火,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130页你知道吗)?学生自学教材131页上半部分内容后进行讨论,由学生解释130页你知道吗的有关问题和现象,并归纳出碳燃烧的两种情况,写出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总结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等知识。第二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 收集信息 →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三课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2.通过二氧化碳等用途及“温室效应”、自然界中碳循环等知识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和少的利弊分析,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探究,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关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气体装置的关系
教学基本思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 选择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 根据反应探究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探究收集方法 → 制取实验。采取复习导入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导、总结所用装置、方法等。学生可能提出用单孔塞(或试管或其它容器),教师硬予以肯定,并提出若要中间加酸怎么办?从而引出应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情况确定,你如何引导如何调控教学。
接下来,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确定验证气体、验满的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教材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完成教学。(这里也要渗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由二氧化碳的用途,说明二氧化碳与人类有密切关系,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空气中适量的二氧化碳不可缺少(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但多了就有不利的一面——加剧了温室效应(注意:温室效应对人类有时是有益的,但过了就不利了)关于“温室效应加剧”知识,让学生阅读即可。
——正是由于图中的变化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平衡,若人类活动破坏这种平衡,将给人类带来多大危害(意义要使学生清楚)。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教学要求比较高,按课标要求应达到理解水平(课标第19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的关键是分析好教材第136页图5-18,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按教材思路进行即可。
建议在此基础总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中氧气产生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还有其它途径)自然界中消耗氧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地表物质腐败氧化过程。人类活动消耗氧气:燃料的燃烧。
※
海洋、江河湖溶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关于温室效应,有时对人类是有利的,加剧了就不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