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4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3.4 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与人相处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元素的概念、符号意义及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教学过程
[导课]复习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
一、知识回顾:
1、下列元素符号的书写和名称中,都正确的是(B)A.碘i B.汞Hg C.铁FE D.氖Na
2、“2H”表示的意义是―――――――――(A)A.两个氢原子 B.一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氢气 强调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3、日常生活中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和“钙”指的是(D)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元素 [思考]超市里德东西有成千上万种,为了便于顾客选购,所有商品均分类、有序的摆放。同样,我们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也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呢?
二、元素周期表
1.自主学习:结合本表阅读教材90页“元素周期表” 2.讨论交流: 元素周期表中
a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 个周期。前三个周期又叫短周期,其中元素又叫短周期元素,共18种元素。b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共有18个纵行,但只有__个族。为什么? c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有什么关系?
d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板书]元素的排列顺序与核电荷数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例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根据图中的信息填空: a.氖的元素符号为___
b.氖的一个原子核外有 ___个电子 c.氖的一个原子核内有 ___个中子
相关知识: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板书]观察思考:观察从汉字表示的元素名称中,你能观察到什么规律?
金属元素通常都有是 旁,例如: __
气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液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固态非金属元素都是 旁,例如: __
例
2、在元素周期表中,磷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磷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5” B.属于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P” D.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
【思考】每周期开头是什么类型元素,靠近尾部呢?“元素周期表”这一名称与这个规律有什么关系?
【结论】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这说明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性质出现了周期行的变化。这种变化规律就是“元素周期表”的名称的来源。
练习:
1、(09陕西17)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三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③中处的元素符号是。
⑵①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其中的数值为。⑶②中元素的原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⑴Cl ⑵5 ⑶Na+ 2.完全学习50页课后提升第1题.3.完全学习51页课后提升第6题.板书:
一、元素符号书写及意义
二、元素周期表
1.周期:每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七个周期
2.族:每个纵行叫做一族,共16个族(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
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元素分类
a.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钠 镁 铝 汞除外 b.气态非金属元素:气 字头 氢 氦 氮 氧 c.液态非金属元素:氵旁 溴
d.固态非金属元素:石 旁 碳 硅 磷 硫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了解元素的方法和意义,并学会利用元素周期表来为化学学习服务。作业:p95业1、2、3、4。
第二篇: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文档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
中泉中学
卢海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在讲清元素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
[能力目标] 1.加深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学会元素符号的书写及意义。2.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电子白板课件、矿泉水瓶、三精牌葡萄糖酸锌 【教学过程】观看图片,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板书〕
一、什么叫元素?
〔讲述〕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强调: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讲述〕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②同一类原子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练习〕见电子白板 〔板书〕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讲述〕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讲述〕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板书〕3.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板书〕
二、元素符号
〔讲述〕目前知道112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板书〕1.写法、读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2)写法:“一大二小”。
(3)读法:看课本P58的表格,教师领读。
〔讲述〕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板书〕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小结] 1.元素的概念。2.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3.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检测] 见电子白板 [作业] P62 1、2、3 [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学生难于理解。
教学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大家比较熟悉的药品广告词(三精牌葡萄糖酸锌,蓝瓶的;盖中盖牌高钙片,一片顶五片)引出元素一词,给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结合前面学过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中C-12以及He-3以及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来进行分组计算,从而引导学生从质子数相同的角度区分不同的元素,通过“姓什么”的通俗问法,使得学生初步建立什么是一类原子,通过“不是一个人干的活”引导出元素是一类原子的集合体,适时引导读文、记忆元素定义、出示区别角度对原子和元素进行区分,从而比较成功的掌握了元素的概念。
不足之处是:
1.学生方面:阅读文本时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勾画,而是成行成片,不利于关键词语的提炼和记忆。
2.教师方面:总怕学生说不准而代替学生过早地说出答案,使得学生锻炼的机会减少,教师要转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个别地方只是做了教师认为比较重要的强调,但缺乏必要的跟进性练习,从而未能很好的巩固住,一练习还是错误百出;理清思路,活跃教学设计;知识的过度要随心所欲,不要拘束于教案;语言表术有待提高。
第三篇:《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太炎中学 荆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元素的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构成
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万物由元素构成,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元素的种类和分布。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位素内容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表示元素的符号》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时,知道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初步了解元素概念;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如钙、铁、碘等),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从年龄上看,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单质、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概念;
(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3、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4、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反思 |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入:这里提到了一个叫做元素的概念,谁还记得呢?请同学回答一下。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元素。大家再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反复讲到了水的电解,那么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来源:学科网] 好的,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元素》 板书:组成物质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 | 同学回答: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 学生能回答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预习过的同学能回答出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顺利引进新课内容。 | 从上节课的内容中找突破口,问大家最平常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来源:学科网]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 内容一:观察模型 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模型,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对,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由元素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 同学回答,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书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 | 1、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印象。 2、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 |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 内容二:现象分析 1、归纳完这些之后,我们可能对于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点的模糊,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大致写下你所了解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来 (查看学生作答情况) 2、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人对照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 3、请大家说一下你认为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填写,填写时发现还有很多困惑之处。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选取代表。 3、学生回答讨论后的结果 | 1、通过填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情况后可进行更针对性的教学。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结合,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易错点,并加深印象。 | |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 内容一: 1、好,做完了上面的练习,我想大家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下面请大家对以下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混合物、纯净物) (板书) 纯净物继续分类 总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练习)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现在所学内容。 板书: 下面我们做两道题目巩固一下。 3、对比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物质,左边的是金属铁,右边的是非金属硫。请思考一下,这两个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元素分类。 | 1、学生回答 请学生回答: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3、学生回答,有金属光泽 | 1、引入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巩固知识。 引入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概念,导出元素分类。 | |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 内容二: 1、放出元素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可以发现什么呢? 没错,我们可以发现地壳中分布最多的是氧,其次是铁,而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给大家4分钟时间阅读P51的内容,然后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完成随堂训练中的内容。 (查看学生阅读和完成训练情况) |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并完成相应内容。 | 引出元素的分布,并由此介绍运用此种表格的好处,介绍海洋元素与放射性元素。 | |
课堂小结 拓展思考 | 同学们,对照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除了老师刚才总结的知识,同学们还学到了什么? | 根据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复述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积极思考有没有学到拓展性的东西。 |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地让学生做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在课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提高。 3、结合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学生做笔记和学生自行总结两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获得很好的反馈信息。 4、锻炼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 |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 完成随堂训练 | 巩固知识 | ||
作业布置 游刃有余 | 1、完成作业本及《定考》2.4相关练习 2、画思维导图 3、拓展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物质,请大家在课后去寻找一下在身边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 记录作业 | 1、巩固书面知识。 2、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
【板书设计】
第四篇: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第二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碳、氢、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与符号;
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以及元素符号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分类的的依据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自然界基本组成的简单性,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1.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2.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与书写。
1.元素与院子的区别。
2.物质、元素、分子、原子之间的关系。
我们已经知道了水是由许多水分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又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那么许多的氢原子的归类,许多氧原子的归类又是什么呢?
[提问]
世界是物质的,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上千万种物质是否由少数的基本物质所组成的呢?
[创设学习情景]
1.电视广告中已经熟悉的“补钙”、“补铁”、“补锌”以及“加碘”。
2.从生物学或科普书刊中查找几种食品的元素组成。
3.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
4.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引伸出包括人体在内的自然万物无非是由碳、氢、氧、钙、铁、锌、碘等称为元素的物质组成,从而得出万物由元素组成的。
[探究活动]
1.欣赏相声《化学汉字考》;
2.以邻座的同学为一小组,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2、3、7、8、12的元素的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单质和化合物
[探究活动]
写出下列各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
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同一类的原子,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相同;不同类的原子,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3.元素的种类(即原子的种类)由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决定。
1.物质类别的从属关系
[板书]
1.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第一个字母须大写,第二个字母须小写(例:C、Co、Mg等)。
2.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氧气、氮气、碳、硫、铁等。
(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等。
(3)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
①含氧化合物—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含氧化合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酸钾等。
②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称为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等。
3.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各成分都保持各自原来的化学性质,可以分离。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具有固定的化学性质和组成。
4.地壳里各种元素的含量
地壳主要是由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元素组成的。
H具有相同的结构:核电数相等(质子数相等),均为1,氢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让学生自己归纳出物质的分类,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得出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含氧化合物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1填写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
(1)共有
个周期,16
个族。
(2)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
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一非金属元素一稀有气体元素,从每个周期的开头到结尾出现周期性过渡。
例2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海洋资源非常丰富。如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钠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
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解析:氯元素的偏旁是“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获取的信息,可知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B正确;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获取的信息,钠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即核内质子数为11,而不是中子数,故C错误;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获取的信息,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故D正确。
1.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A)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
D.中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同
2.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艰辛的努力,终于提出了现代元素周期表的雏形。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得到(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铝离子。
(3)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第五篇:物质组成教案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与教学思路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式的书写。与老人教版教材相比, 上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对化学式部分的编写, 无论是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也都有较大的变化。化学式是学生继学习元素符号之后所学习的第二种化学用语, 作为化学学科的基本工具, 化学式的书写是初中化学 “双基”教学的重点内容, 正确、规范、熟练地书写化学式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技能。但由于书写化学式所需的有关知识记忆量大, 抽象性强, 极易成为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分化点。主要教学思路如下: 重视联系实际, 结合具体物质、具体反应与实验现象给出化学式, 构建化学式与物质之间 “名”与 “实”的关系, 揭示化学式丰富的内涵, 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注重示范引导, 强调书写规范, 展示化学式的严谨和简约之美, 促进学生对化学式的国际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理解和体会, 使学生感悟学习化学式的必要性;简化对化合价概念的教学, 突出对化合价含义和作用的学习, 强化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训练, 帮助学生在应用中加强记忆并初步形成书写化学式的技能。
2、教学过程设计与设计意图分析
【实物展示】氧气 镁条 氧化铜粉末 双氧水
【问题】请同学们描述一下所观察到的物质,并说一说对于这些物质你还知道什么? 【小结】同学们对以上物质的了解还真不少,不仅有物质的性质、用途、分类, 还有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就已经知道, 这些表示物质组成的符号叫化学式。
【问题】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物质,学习化学就是要和各种各样的物质打交道。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 同学们还接触和了解了哪些物质,请写出它们的名称和化学式。
【引导】名称和化学式都可以用来表示物质,在这两种表示物质的方法中, 你更愿意用哪一种,为什么? 【小结】化学式在表示物质时, 既简捷方便,又能使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个数一目了然。
【讨论】以某物质的化学式为例, 说明从化学式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交流】表示一种物质;表示组成这种物质的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1个分子;表示构成1个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
【引导】用化学式表示物质不仅具有简捷方便、含义丰富等优点, 而且它还是一种被全世界一致认同的、具有国际性的化学符号。同学们刚刚写了这么多化学式, 真是不简单。那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呢? 目前已经知道的物质有三千多万种, 而且人类每年还将发现和研制数十乃至数百万种的新物质。所以, 化学式的书写绝不能依赖于死记硬背。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地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
设计意图 首先, 突出化学式在表示物质组成时的优越性, 使学生感受学习化学式的重要性;其次, 在肯定并欣赏学生的同时, 用事实和数据使学生感知不足, 感悟学习化学式书写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
【板书】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3、化学式的书写
【讲解】化学式的书写源于一个基本的事实: 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单质是纯净物中组成相对简单的一类物质。
【板书】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阅读】课本 79 页的“联想与启示”。
【讨论与交流】你认为不同单质的化学式在写法上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
问题的提出和研讨, 旨在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式与物质组成的关系, 认识并理解化学式书写的根本依据, 记住不同类别单质化学式书写的差异性。
【练习】写出下表中单质的化学式, 并在后面的空格中填上你所知道的其它单质的名称和化学式。
设计意图
练习设计成定向和开放两部分, 不仅能起到检查和巩固的作用, 而且能达到对所学单质进行归纳和总结的目的。同时, 定向与开放相结合的练习方式, 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发挥各自水平的空间, 从而更加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小结】金属、非金属固体、稀有气体的化学式常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氧气、氮气、氢气等某些常见非金属气体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 “2”的组合来表示。
【板书】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引导】什么是化合物? 下表中的物质都是我们在前面实验中所接触过的化合物, 请描述它们的颜色、状态, 并写出其化学式。
【讨论】观察和分析上述物质的化学式, 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化学式不仅可以反映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还可以反映出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不同化合物中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不一定相同„„
【讨论】化学式右下角的小数字能不能改动?为什么? 【小结】化学式是用来表示物质组成的, 而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所以表示每种物质的化学式只有一个。
设计意图
从学生已熟知的物质入手, 构建化学式与物质之间 “名”与 “实”的关系, 并通过对有关问题的研讨, 进一步加强学生对 “化学式是物质组成情况真实反映”这一观点的认识和理解, 为元素化合价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引导】化学式是对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 书写化学式的关键是要知道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以化学式的书写应该以实验结果为依据。但是测定物质组成的实验要求较高, 不仅大多数人因条件和能力所限, 不可能完成实验;而且也没有必要人人都花时间和精力来进行实验。那么有没有既尊重实验事实又能够正确、快捷地书写化合物化学式的方法呢? 【讲解】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许许多多的化合物, 发现了形成化合物的元素都有固定的原子个数比, 化学上则把这些原子个数比用一些特定的数值来进行表示, 这些具有特殊含义的数值就被称为元素的化合价, 也就是说, 可以用化合价来计算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设计意图
因课程标准不要求学生掌握化合价的概念, 所以, 没有必要对在教学中化合价的具体概念上进行纠缠, 更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给化合价下定义。但由于化合价是正确书写化学式的 “中介”, 因此, 用一种通俗的、简化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化合价的由来, 认识化合价的作用, 是十分必要的。
【问题】化合价与化学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我把科学家所研究的有关元素的化合价标出来, 请同学们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 看看能否发现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 【板书】(1)化合价
设计意图
通过板书以及配合板书的讲解, 示范标注元素化合价的方法, 使学生建立对元素化合价准确、规范的认识。为了发现规律, 学生不仅需要用眼看, 更需要用心想, 同时还得设法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所以,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的过程。
【交流】化合价有正负之分;正价元素在左,负价元素在右;不同化合物中氧元素都是-2价;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之和等于零„„
【引导】元素的化合价除了上述规律之外, 还有其它许多规律, 下表是一些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进行比较和分析, 看看你还能发现元素化合价的什么规律?
【展示】
设计意图
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多种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不仅能帮助学生较全面的认识化合价, 为应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做好铺垫, 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图表的能力。
【交流】有些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 有些元素有多种化合价;有些元素只有正价, 有些元素既有正价又有负价;不同的元素可能有相同的化合价„„
【讲解】有了元素的化合价, 我们就能很快地推知化合物中不同元素的原子数目关系, 也就可以既尊重实验事实又很方便地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了。那么根据化合价如何书写化学式呢? 【阅读】课本80页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中的内容, 并结合文中的范例, 了解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的基本步骤。
【板书】(2)书写步骤 【示例】写出氧化铝的化学式。
设计意图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再进行书写化学式的示范教学, 不仅为学生检验阅读效果提供了自评的标准, 而且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还起到了突出过程, 强化重点, 使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的作用。这样的设计, 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度指导为一体, 远比 “老师讲学生听, 老师写学生看”的传统化学式教学方法更为有效。
【小结】①判断组成元素, 写出元素符号(正价在左, 负价在右);②标注化合价, 计算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的最小公倍数;③求原子个数, 并写在对应元素符号的右下角;④检查化学式的正确性(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练习】写出氧化锌、氧化钠的化学式。
设计意图
书写化学式包含有较多的操作技能成分,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 才能形成并熟练有关技能。所以, 当学生对书写化学式的方法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表象后, 必须及时进行练习。氧化锌、氧化钠化学式的书写与氧化铝化学式的书写极为相似, 通过模仿, 学生都能够较好地完成任务, 从而感受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习的信心。
【练习】写出氯化钙、硫化钾的化学式。
【讨论】氯元素、硫元素既有正价, 又有负价,如何确定氯化钙中氯元素以及硫化钾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小结】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 与金属元素化合的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设计意图
书写氯化钙、硫化钾化学式时, 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化合价原则对氯元素、硫元素的化合价进行选择。练习难度的增加,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 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而且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进一步激发书写化学式的热情。
【练习】写出氯化铁的化学式。
【问题】铁元素既有+2 价, 又有+3 价, 如何确定氯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引导】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以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化学上常会用一些特定的字加以区别,如当化合物中某元素显低价时, 会在元素名称前加上“亚”字。
设计意图
了解了化学式书写的基本步骤后,学生在进行书写化学式的练习时, 还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 是先把有关问题和解决方法一一罗列出来告诉给学生, 还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较之前者, 后一种方法虽然会耗费较多的时间, 但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所学知识将理解得更深, 记得更牢, 用得更活。
【总结】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关键要知道元素的化合价, 否则就无法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所以必须记住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知道了元素的化合价是不是就可以任意书写化学式呢?化学式只能表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组成, 所以只有在化合物实际存在时, 根据化合价书写的化学式才有意义。
设计意图
教学总结不能只是对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和重复, 更重要的应是从学习方法和科学态度等方面对教学内容加以升华。
【作业】
1、将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编写成容易记忆的歌谣、快板或口诀等, 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2、从家里或到超市找一些含有简单化合物的物品, 试着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并设法了解它们的用途。
设计意图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应立足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对作业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作业的设计应体现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对完成作业的方式和数量进行自主选择, 要使学生既能感受到作业对促进自我发展的价值, 又能体验到作业过程中的乐趣及其完成作业后的喜悦。
第八章
第二节 淀粉和油脂
教学重点:
1、知道食用淀粉的重要性。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2、了解葡萄糖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它在体内缓慢氧化为生命活动提供热量和能量
3、了解葡萄糖的来源、特性,知道检验葡萄糖的方法和现象以及这一方法的应用。
4、认识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油脂的分类、组成以及对生命活动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了解葡萄糖的生成、认识淀粉或纤维素与葡萄糖之间的相互转化。
2、知道酿酒中物质的转变、认识碳水化合物的概念、学习油脂的提取。
仪器药品: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棉签、碘水、碘酒。教学过程:分析作业中错误:氧化铁写成FeO 一引入:昨天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些食品中的有机物。[学生活动]:阅读P210 [老师提问]:通过阅读,有收获的同学(不论多少)请举手,(选择基础差的同学回答)板书:
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 来自于光合作用
2.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由血红蛋白分子输送人体各组织 文字:淀粉+水 动物)
符号:(C6H10O5)n +H2O
葡萄糖(人)纤维素+水
nC6H12O6
葡萄糖(食草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C6H12O6+6O2
6CO2+6H2O+Q
Q==2804Kg/180g C6H12O6
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乏力疲倦昏迷休克。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上述三种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也称为碳水化合物,原因有三:
①糖类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②当时发现的糖分子中H、O个数比恰好为2:1③且糖类的分子式都遵循Cn(H2O)m这个通式。
[总结和探索]:淀粉①是人们食用的最主要糖类②水解产物是葡萄糖③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演示]:用棉签蘸碘水或碘酒溶液涂抹在下列物质上:饭粒、面团(馒头)土豆片,白糖、青菜、食盐、猪油、花生米。[演示]:P216实验。简答:没有成熟的苹果遇碘变蓝色,成熟的苹果遇碘却不蓝色,用实验证明生苹果中含淀粉、熟苹果中含葡萄糖 §
8、2淀粉
油脂
一、淀粉:存在于:大米、面粉土豆,粉丝、山芋等食品中
1.来自于光合作用6CO2+6H2O
C6H12O6+6O2
葡萄糖又进一步转化为蔗糖(342)C12H22O11淀粉和纤维素(C6H10O5)n
二、淀粉——葡萄糖——在小肠里吸收后进入血液——输送人体各组织——氧化放热 文字:淀粉+水 动物)
符号:(C6H10O5)n +H2O
葡萄糖(人)纤维素+水
nC6H12O6
葡萄糖(食草葡萄糖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在体内缓慢氧化释放热量。C6H12O6+6O2
6CO2+6H2O+Q
Q==2804Kg/180g C6H12O6
低血糖:淀粉摄入量不足(或消化吸收能力差)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太低。乏力疲倦昏迷休克。治疗方法:静脉输入葡萄糖。
三、淀粉、葡萄糖、纤维素——遵循Cn(H2O)m这个通式,糖类(碳水化合物)
四、淀粉与葡萄糖的性质差异 1.淀粉的检验:与碘作用呈蓝色
2.葡萄糖:物性:有甜味,易溶于水,白色粉末固体
化性:①有还原性易被氧化,放热②C6H12O6
2C2H5OH+2CO2↑
③与新制氢氧化铜在碱性环境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该反应可用于检验葡萄糖。
作业:教与学,附加:多种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白糖食盐面粉②米汤牛奶③葡萄糖溶液和水④苹果是否熟了⑤情报工作者用米叶写情报,接受者有碘水湿润写有情报的纸显出蓝字。第2课时
分析作业中的问题:加碘盐中碘酸根离子的检验。
复习:
1、哪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它在人体内是如何进行代谢活动的,食草动物呢? 答:①水解成葡萄糖②葡萄糖被氧化释放能量。
2、淀粉有何特性,如何检验某物质中是否含淀粉?没成熟的苹果遇碘变蓝,成熟后遇碘不变蓝,猜想其中的原因。
3、哪些物质被称为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它们灼烧后都有黑色物质析出,若遇浓硫酸都会碳化。
4、葡萄糖有何特性,如何检验。
[阅读回答]:
1、存在于:动物的脂肪层,植物的种子中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2、组成元素(C、H、O),氧化最终产物是CO2+H2O 是人体储备能量的物质仓库。3.葡萄糖:15.6KJ/g
油脂38KJ/g
蛋白质24 KJ/g [实验]:从花生米中提取油脂①原料粉碎②正已烷浸泡溶解(无毒低沸点(68.7℃)③过滤④水浴加热恒温蒸发。
[总结]:淀粉、油脂均为食品中重在的有机物。板书:同过程。
作业:一课一练。附加:拓展视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