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23:4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

第一篇:《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

4.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5.了解碳的还原性。

6.了解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

7.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1.金刚石、石墨在物理性质方面的特性与用途之间的联系

2.碳单质的可燃性

3.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教学难点】

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讲

述]与氢、氧两种元素一样,碳元素对人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痰湿组成地球上生命现象的基本元素,也是给人类社会提供能源的主要元素,许多含碳的物质早就被人类的祖先用来做燃料,直至现代,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燃料。[板

书]一.碳有哪些单质 1.金刚石与石墨

[观察活动]完成P.129 观察活动

[阅

读]P.130前两段总结金刚石与石墨的性质及用途

[讲

解]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别却 很大,这是因为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讲

述]碳单质还包括由石墨的细小晶体与少量杂质形成的多种多样的无定形碳。

[板

书]2.无定形碳: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阅

读]P.130 无定形碳

[讨

论]P.130 检查站:从图中的用途,你能推知下列物质各有什么性质吗? [阅

读]P.131 知识视窗

[过

渡]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碳的几种单质有不同的物理性质,是由 于碳原子排列的不同,但因为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下面我们学习碳的化学性质。[板

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讲

述]举例说明常温下碳的稳定性。碳受日光照射或跟空气、水分接触都 不易起变化,但随着温度的升高,碳的活动性大大增强。在高温下,碳 能跟许多物质起反应,我们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已经知道,碳在氧 气供给充分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完全燃烧,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32.8kJ/g。[板

书] 2.碳的燃烧——可燃性

(氧气充足,碳完全燃烧)

放热

[阅

读]P.132氧气供给不足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讲

述]在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的燃烧是不完全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值为9.2kJ/g,只有完全燃烧的1/3.6。[板

书]

(氧气不足,碳不完全燃烧)

放热

[讨

论]烧得很旺的炉子在加新煤后温度会降低,为什么? [板

书] 3.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还原性

吸热

[讲

述]碳除了与二氧化碳反应以外,还能跟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板

书]

推广:单质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设

问]碳不完全燃烧及碳与二氧化碳反应都能生成一氧化碳,那么一氧化碳是什么样的物质呢? [板

书]三.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250g/L [讲

述]我们常常在煤炉里煤层的上方看到蓝色的火焰,这就是一氧化碳在 燃烧。我们把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扣在一氧化碳燃烧的火焰 上方,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板

书]2.化学性质:可燃性(燃料)

[讲

述]一氧化碳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它是许多气体燃料的主要成分。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它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一氧化碳前必须检验其纯度。(提问:这和我们学过的什么气体 相似?)

[板

书]3.一氧化碳的毒性

[讲

述]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完燃烧,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气体,它跟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能 力很强,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发生煤气中毒。所以,在室内使用煤炉 烤火取暖要保证有充分的通风措施,确保安全。

[讨

论]①有人用炉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就在临睡前在炉子上、地上 放两大盆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为什么?

②有人说他年轻,身体好,鼻子灵,等闻到煤气味就把火炉搬出去,不会煤气中毒,对吗?为什么? [板

书]4.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

汽车尾气、煤的燃烧、石油炼制、钢铁冶炼、森林火灾、生物腐烂

[小

结] 几种碳的单质及用途 碳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布置作业]P134.第5题

第二篇: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案

(三课时)

第一课时 碳的单质、碳的燃烧、一氧化碳的性质[可燃性、毒性等(还原性在下册学习)

一、主要内容

①碳的主要单质及性质、用途、性质与用途的关系;②碳的可燃性和燃烧产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③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及用途、毒性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石墨、金刚石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了解);进一步认识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理解)。

3.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多样性(理解)。4.了解碳的单质的化学性质(理解)。5.知道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毒性(了解)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各种碳单质的的性质和用途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碳单质、一氧化碳可燃性等的学习,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单质、一氧化碳可燃性及用途、毒性等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通过一氧化碳用途和危害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等。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常见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碳的燃烧产物

难点: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间的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关键:物质用途与性质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分为两部分: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和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各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它们的用途教学基本思路:“常见的碳单质 → 用途 →性能(性质)→应用 → 结构”。碳的化学性质和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基本思路:“碳的充分燃烧 →碳的不充分燃烧 → 碳与碳的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 一氧化碳的性质”。关于碳的单质的用途、性质教学,可采取先由学生自学教材,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先归纳出碳有哪些单质,然后讨论、交流这些单质的性质(主要是物性)、用途(用途与性质要有机渗透,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途与性质的关系)。教师作相应的板书或投影。在进行了130页讨论与交流后,可安排有关碳单质性质、用途等方面练习。关于碳的燃烧:

由前面的古字画经久不变色,再次强调碳在常温下性质稳定,转而提出碳在点燃或高温下化学性质变得活泼。然后让学生回忆——谁知道碳在点燃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回顾碳在氧气燃烧),让学生说出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之后,教师提出:碳燃烧是否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也可提出,大家知不知道煤气中毒的现象,生煤炉为什么会出现煤气中毒现象,也给一氧化碳的毒性打下伏笔)。投影教材130页图5-10——燃烧的炉火,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上述现象(130页你知道吗)?学生自学教材131页上半部分内容后进行讨论,由学生解释130页你知道吗的有关问题和现象,并归纳出碳燃烧的两种情况,写出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总结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毒性等知识。第二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

一、主要内容[ ①二氧化碳主要物理性质、干冰;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二氧化碳的检验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能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解释某些现象(理解)。2.初步学会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2.通过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活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活动 难点: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键:探究过程中的信息收集与加工

教学的基本思路:探究活动 → 收集信息 → 解释、结论。

首先需要复习碳的燃烧及产物,可由此引出本课时题目,关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可出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学生通过观察(包括闻气味),通过观察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由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二氧化碳的三个主要化学性质,教材安排的是探究活动,至于此探究活动可有两种处理方法。第二种处理是:按科学探究的一般程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假设(或猜想)、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这需要在教师更多的帮助下进行,例如:问题、猜想、方案设计,需要教师帮助参与完成。问题的提出,不宜笼统提出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而应时分别提出,二氧化碳能否燃烧,能否灭火?二氧化碳与水、与石灰水是否发生反应,分别进行猜想、设计方案,以上需要教师很好地调控教学,使其真正进行探究。

第三课时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用途、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一、主要内容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原理;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③二氧化碳的用途;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二、学习目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制取二氧化碳(应用)。

2.了解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理解)。3.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了解)

4.知道什么是温室效应,知道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可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了解);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用语言等表述信息,以及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的能力。

3.通过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和归纳实验室制备气体一般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

2.通过二氧化碳等用途及“温室效应”、自然界中碳循环等知识学习,使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3.通过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和少的利弊分析,增强学生对“一分为二”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探究,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难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关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与制取气体装置的关系

教学基本思路: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 选择适合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 根据反应探究发生装置、根据气体性质探究收集方法 → 制取实验。采取复习导入法。

二氧化碳的实验制法,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

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引导、总结所用装置、方法等。学生可能提出用单孔塞(或试管或其它容器),教师硬予以肯定,并提出若要中间加酸怎么办?从而引出应用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双孔塞)。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讨论的意见情况确定,你如何引导如何调控教学。

接下来,由学生归纳总结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选择适当的反应;

2.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等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气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

3.根据生成气体的性质,确定验证气体、验满的方法。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可结合学生已有经验、知识、教材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作适当的补充,完成教学。(这里也要渗透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由二氧化碳的用途,说明二氧化碳与人类有密切关系,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空气中适量的二氧化碳不可缺少(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但多了就有不利的一面——加剧了温室效应(注意:温室效应对人类有时是有益的,但过了就不利了)关于“温室效应加剧”知识,让学生阅读即可。

——正是由于图中的变化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平衡,若人类活动破坏这种平衡,将给人类带来多大危害(意义要使学生清楚)。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教学要求比较高,按课标要求应达到理解水平(课标第19页“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教学的关键是分析好教材第136页图5-18,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按教材思路进行即可。

建议在此基础总结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大气中氧气产生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还有其它途径)自然界中消耗氧的途径:动植物的呼吸,地表物质腐败氧化过程。人类活动消耗氧气:燃料的燃烧。

海洋、江河湖溶解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关于温室效应,有时对人类是有利的,加剧了就不利了)。

第三篇: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3 精品教案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过程和方法。教学用具

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集气瓶、玻璃片、烧杯、试管、导管、铁架。

石灰石、稀盐酸、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

酒精灯、火柴。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听写化学方程式

[讲 述]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它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我们有必要更多地认识它。

[板 书]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由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

[探究活动]问题 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

【实验5-5】在大烧杯中放置一个铁皮架,架上固定两支点燃的蜡烛,将一瓶二氧化碳通过漏斗向烧杯倾倒。

现象 蜡烛自下向上依次熄灭

推断(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实验5-6】取一只试管,滴进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直至变色,再将试管加热,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加热后又变成紫色

推断 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5-7】取一只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通过玻璃管,往石灰水里吹一会儿气,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 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不溶物

推断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不溶物 [板 书]2.化学性质

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可溶于水,跟水反应生成碳酸 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发生分解

③二氧化碳跟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的碳酸钙沉淀

该反应常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小 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加压降温后变为液体,进而凝固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干冰可升华,即有固体界转化为

第四篇:九年级化学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5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刚石与石墨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2.明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3.知道一种元素可以因结构不同而能组成几种不同的单质。4.认识碳的燃烧及其产物。

5.了解CO和CO2的性质及CO2的用途。

6.初步学会制取CO2,了解实验室内制备气体的思路和方法。7.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8.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9.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教学重点

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关注社会与环境责任感的培养。教学难点

二氧化碳性质及制法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教学课时

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增强环保意识。2.认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理解碳与一些含碳化合物的相互转变关系。教学过程

[听 写]碳与碳的化合物的相互转变的化学方程式 [板 书]六.二氧化碳的用途

化工原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液态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二氧化

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阅 读]P.146 知识视窗

温室效应的起因、不良影响、对付策略

[板 书]七.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阅 读]完成P.147 图5-18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和消耗

检查站 用线条把彼此相关的性质与功用或危害链接起来 [课堂练习]1.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石灰吟》中所述的物质转变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只等闲。CaCO3CaO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CaOH2OCa(OH)2

要留清白在人间。Ca(OH)2CO2CaCO3H2O 2.课本P.137/习题5.2

高温

第五篇:​《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组成物质的元素》教案

太炎中学 荆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自然界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从组成物质元素角度理解物质初步分类思想。2.知道组成人体、地球的主要元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增强合作与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理解元素的分类与分布的基础上,了解世间万物皆为元素所构成

2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让学生了解元素的重要性,认识到万物由元素构成,物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

教材分析:《组成物质的元素》节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第四节,主要内容为介绍元素的种类和分布。这是学生在学习了同位素内容之后,对物质组成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为接下来学习《表示元素的符号》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安排顺序,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学情分析:从知识的掌握上看,学生对“元素”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在在学习第二章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时,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学习第二章第三节《原子结构的模型》时,知道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初步了解元素概念;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也知道,人体缺少某些元素(如钙、铁、碘等),会影响健康,甚至引起疾病。

从年龄上看,八年级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观察能力,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完全有能力进行粗浅的科学探究活动。

”“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元素的定义、元素的简单分类;

(2)认识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掌握单质、化合物、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概念;

(2)掌握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思想。

【教学方法与教学准备】

教法:

本节课运用设置情境以及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学法、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

本节课指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交流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课件:

2、氧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3、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4、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反思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三鹿毒奶粉事件引入:这里提到了一个叫做元素的概念,谁还记得呢?请同学回答一下。

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就是元素。大家再回忆一下,前面我们反复讲到了水的电解,那么水是由什么构成的?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来源:学科网]

好的,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新课:《组成物质的元素》

板书:组成物质的元素

(元素周期表)

同学回答:元素是互为同位素的原子的总称。

学生能回答出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预习过的同学能回答出是由氢氧元素构成。

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顺利引进新课内容。

从上节课的内容中找突破口,问大家最平常的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引起大家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积极性。[来源:学科网]

在学生回答完后对学生适当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

内容一:观察模型

投影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模型。

同学们来观察一下这两个模型,发现有什么相同点?

对,这就是所谓的物质由元素构成,物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中由无数个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但所有的碳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碳元素;所有的氧原子都归为同一类,即氧元素。

同学回答,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跟着老师的节奏,结合书本,学生能够更好地归纳和总结。

1、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通过观察模型加深学生对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印象。

2、对于学生容易产生疑问的部分(模型和书本)避免学生理解错误。

实验探究现象分析

内容二:现象分析

1、归纳完这些之后,我们可能对于元素与原子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点的模糊,现在给你们3分钟时间,大致写下你所了解的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来

(查看学生作答情况)

”“

2、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将自己的答案与其他人对照总结,然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

3、请大家说一下你认为元素与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好的,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他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

1、学生们认真思考并填写,填写时发现还有很多困惑之处。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选取代表。

3、学生回答讨论后的结果

1、通过填空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薄弱情况后可进行更针对性的教学。

2、采用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教学结合,注重“教师引导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相结合,增加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了解易错点,并加深印象。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内容一:

”“

1、好,做完了上面的练习,我想大家对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下面请大家对以下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混合物、纯净物)

(板书)

纯净物继续分类

总结单质、化合物的区别(练习)

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现在所学内容。

板书:

下面我们做两道题目巩固一下。

3、对比金属铁和非金属硫

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个物质,左边的是金属铁,右边的是非金属硫。请思考一下,这两个物体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板书:元素分类。

1、学生回答

请学生回答: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即质子数不同,元素的种类就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组成元素是否只有一种。

3、学生回答,有金属光泽

1、引入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

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分析问题能力和总结问题能力。

巩固知识。

”“

引入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概念,导出元素分类。

分组讨论归纳总结

内容二:

”“

1、放出元素地壳和人体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

同学们你们看这幅图,可以发现什么呢?

没错,我们可以发现地壳中分布最多的是氧,其次是铁,而金属元素中含量最高的是铝,其次是铁。给大家4分钟时间阅读P51的内容,然后再给大家3分钟时间完成随堂训练中的内容。

(查看学生阅读和完成训练情况)

学生回答:分布不均。

同学们认真阅读书本,并完成相应内容。

”“

引出元素的分布,并由此介绍运用此种表格的好处,介绍海洋元素与放射性元素。

课堂小结

拓展思考

”“

同学们,对照板书,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除了老师刚才总结的知识,同学们还学到了什么?

根据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比较完整,比较系统地复述本堂课学到的知识。

积极思考有没有学到拓展性的东西。

1、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适时地让学生做笔记,可以增强学生在课下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2、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提高。

3、结合传统教学由老师总结,学生做笔记和学生自行总结两种方法,让学生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获得很好的反馈信息。

4、锻炼了学生自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完成随堂训练

巩固知识

作业布置

游刃有余

1、完成作业本及《定考》2.4相关练习

2、画思维导图

3、拓展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有害物质,请大家在课后去寻找一下在身边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

记录作业

”“

1、巩固书面知识。

”“

2、锻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的能力。

【板书设计】

”“

”“

下载《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参考教案[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5.2 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课时1)

    第五章燃料5.2组成燃料的主要元素——碳(课时1)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3.知......

    3.4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教案

    3.4 辨别物质的组成元素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元素的概念,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 ⑵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利用元素周期表查取一些简单信息 2.过程与......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

    作为党组织的组成元素--共产党员,从加入党的组织那天起,就立下铮铮誓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无论是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文档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案设计 中泉中学 卢海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会写、会读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并了解元素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3.在讲清元素......

    元素教案

    课题2 元素 龙头中学汪秋娟 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课时分配: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元素的概念,统......

    《碳族元素》教学设计(五篇)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碳族元素原子结构特点;能推断出碳族元素单质及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加深对典型碳族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的理解。能力培养:比较碳族元素与卤素、......

    《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小编希望这篇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反思之《组成物质的元素》可以对......

    大学校园生活的21个组成元素(精选五篇)

    大学校园生活的21个组成元素 2006-05-17 14:02:48 来源: 网易论坛 网友评论 1 条 校园的钟声叮当叮当,交织过多少美梦;寒窗的日子早已过去,回忆总是神伤,园里的林茵郁郁苍苍,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