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教改的实践与体验
新教改的实践与体验
姓名:张 华 单位:新疆石河子市第一中学
邮编:8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112723931@qq.com 摘要:新教改为中学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也对广大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融身于这场改革浪潮中,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理念,还要不断学习与提高。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意识到要经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答疑解惑的应变能力,使课改有一个新的突破。
关键词:新教改;教育理念;综合素质;教学方法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Zhang Hua
Xinjiang Shihezi City school Abstract: The new education reform not only provide a broader self-development, self-performanc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space to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ut also set higher goal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vast numbe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In the wave of reform, I recognize that teachers must not only updat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but also learn and improve continuously.During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in of how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as the main mode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odel exploration, I relices it is necessary to reflect ones own action, to explore emerging issues,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so as to continuously enhance teaching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enhance the ability to respond FAQ, made a new breakthrough of curriculum reform.Key words: New education reform;Educational philosophy;Overall quality;Teaching methods
教师培训、参观交流、示范课演示、自我学习等等一系列方式,全国新教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教改在给广大教师提供自我发展的广阔空间的同时也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面对新教改,如何进行教育理念的更新、自我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方法的探究等等,成为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也融入到这场振奋人心的教育革命中,在种种尝试和体验中,感受着我国教育史上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转化
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不仅是一个理念的灌输和方法的授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改变教师的行为习惯。在这方面,我有几点感悟比较深: 1.对学生激励性评价的度的问题。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在经验和事实教育下逐渐接受了多表扬、少批评的教育理念,并且在课堂上已经习惯运用。但是在新教改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之下,有些教师迷失了方向,甚至走向另一个极端:只表扬不批评,久而久之,不仅会滋长学生的骄傲自满,而且导致学生良莠不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吝啬表扬学生,但要适时适度,言辞要具体明晰,不提倡一概以“好”、“很好”进行笼统的评价,真正发挥鼓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及时认真指出来,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即“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2.关于家长的“陪读”现象。有些教师不从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归结于家长的不认真“陪读”,这种观念有悖于教育宗旨。刚入学的小学生,各种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督促,但是,如果到了较高年龄段,一个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家长过多的帮助和辅导,就要寻找原因了。家长的角色和教师一样,是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仅不利于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而且会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在新教改如火如荼进行的新形势下,教师要清醒认识到这一观念的弊端,在尊重家长的前提下与家长达到有效、实质性的配合。
二、教师的学习与提高
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仅是一些固有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和良好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充电,否则就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首先,进行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学习。理论和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在认真学习新教改的基本精神、教学理念、知识和能力目标等理论知识,并且将其内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实质性地贯彻实施新教改。有些教师在参加过青少年实践动手能力竞赛后,后悔不已,因为有些获奖作品的工作自己一直也在做,而且做得很好,就是没有归纳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究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理论知识欠缺,平时只注重教材研究,忽略了教学理论和思想的学习。其次,是教学专业的学习。加强专业学习是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也是行使教书育人职责的必备条件。新教改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强调注意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对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要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加深自己的知识层次、拓宽知识面,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地联系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此外,需要加强青少年心理学的学习。戏言说“两年一个代沟”,其实并没有这么可怕,教师和学生的沟通障碍主要不在于年龄差距,而在于心理差距。年轻教师年龄小,在很多方面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年龄大的教师也有自身优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责任心强等。如果一个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并没有被一些世俗的东西所沾染,那么他(她)就始终会保持一颗儿童般善良、纯真的心,容易理解学生、和学生交流,把青少年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事实证明,以前采取的:“教师传授——学生吸收消化——强化训练——知识和能力的再现”教学模式,培养出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这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潜能的发挥。新教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要给学生留出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要给学生提供在不同情境下建构知识、运用知识、表现自我的多种机会,要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形成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探索
近年来在教学改革中涌现出很多新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训练动作技能的教学模式,发展智能的教学模式,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模式,发展个性的教学模式,等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具体运用以下教学形式:
1.讨论法。大多数教师常用的一种课堂基本组织形式,就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例如,在学习转基因内容时,可以就转基因产品的利与弊展开正反方辩论,从学生的辩论中我发现他们在课后做的充分准备,领略到他们辩驳时的风采和机敏让我意想不到。
2.谈话法。可以与学生个别交流,也可以在课间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他们的感受和建议、他们关心的问题,等等。
3.情境法。根据教材内容引伸出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与学生关系比较密切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安全教育等;或者利用网络资源将教材相关内容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情境教育。
4.学生自主法。由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查阅资料,进行课堂设计,组织教学,教师适时加以引导。这种在学习中由学生占据主体地位是新教改所提倡的,可以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进一步发展成“超市式”教学,给学生更自由的发挥空间和学习氛围。
新教改实践中遇到太多的困惑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件易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学情景知识,信息技术知识,还要做到继续学习,终身学习。在教改过程中经常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升华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己答疑解惑的应变能力,使课改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书目
1.史云其.《接轨新课程
推进新教改》.2.顾泠沅.《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人民教育出版社.3.应俊峰.《研究型课程》.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二篇:《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大学语文》调研与教改实践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文化修养的主要课程之一,这是由于该门课程的丰富内容和人文色彩特别显著所决定的。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未来的知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从2003年开始,我们学院在外语系、管理系所有专业的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各专业几乎都是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上课。学生听课人数:2003级650人,2004级600人,2005级300人,2006级450人。开设的方式全部都是必修课,总学时一般是64课时。教材方面,我院《大学语文》课程先后选用过徐中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第1版(2000年7月版),孙昕光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教育用《大学语文》教材。目前使用的教材是由孙昕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该教材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编写,着重突出了以下特点:①体系上突出高职高专特色。②内容上避免与中学语文教材重复。③在学习方面强调实用性。④教学上努力为教师提供便利。
那么,《大学语文》在高职学生心中到底是怎样的位置呢?在高等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有没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大学语文和中学语文到底有什么区别?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关系?大学语文课和学生的专业课是什么关系?我们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大学语文教材?大学语文的未来何去何从?为此,我们课题组于2004年4月至2005年5月,在全院学生中开展了调查。
这次调查,遍及全院所有的五个系,调查的对象主要是03、04级的学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分“以系为单位不分年级”、“以系为单位分年级”、“以文科、理工科和文理兼并类为单位分年级”三种形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 1760 份,回收有效问卷 1739 份,回收问卷率是 98.81 %。在这次调查中,学生热情高,参与意识强,态度端正,答题认真,对大学语文这门课,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和意见。
(1)大多数学生欢迎开设大学语文
?85.62 %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应该学习大学语文; 91.17%学生认为,无论是文科学生还是理工科学生,都需要学习大学语文; 84.22 %学生希望(包括很希望)开设这门课,其中外语系高达 98.45%。
(2)课程的性质
52.8%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应该作为必修课开设,40.2%学生认为是任选课,7%的学生则选择“无所谓”。84.6%的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工具课”,认为大学语文的教学目的是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认为大学语文对专业课的学习有较大的帮助。
(3)开课的时间、方式
在问及希望在哪一年级开设大学语文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在一年级,占到了 94.78 %。有学生还这样写道:“我的语文基础那么差,真担心如何学好专业课?”关于授课方式:53.37 %学生选择“灵活多样就好”,45.12 %学生选择“多媒体教学”,几乎没有学生选择“传统讲课”。可见,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至于课时:55.3%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每周应为四课时,31.4%的学生选择每周应为四课时以上,只有13.3%的学生选择每周应为四课时以下。有学生还在“建议和意见”栏写道:“作为工具课,每周至少上四节课,而且应该上一学年以上。”
(4)关于大学语文的处境
67.33 %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学分少,在各课程学分分配上不平衡。
81.17 %学生认为自己投入汉语学习的时间非常少。
62.45 %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水平很差。
88.74 %学生觉得,在目前“双语”教育中,偏向外语的倾向很突出。
43.72 %学生赞成在我们学院尝试将大学语文水平测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等并列。
有学生在“建议和意见”栏写道:“英语课时太多了,我们都像外语系的学生了!”,也有学生抱怨说:“我的汉语水平很差,但几乎每天面对的都是英语,真烦!”
3.2.2大学语文教改的实践研究
⑴拟定教学大纲,明确授课内容
①根据高职高专教学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我们首先编写了大学语文这门课的教学大纲,明确这门课的性质、目的、要求,使老师教有方向,学生学有目标。
②由于教材内容繁多,而教学时数有限,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授课的范围。
教材分上、下编。上编以阅读为主,结合有关阅读技巧与方法的专门知识讲解,精选优美而声情并茂、便于充分感悟的古典文学和表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当代文学。主要授课内容是:《快速阅读的方法》、《燕昭王求士》、《又是一年芳草绿》、《听听那冷雨》;《精读的方法》、《谏逐客书》、《文学的趣味》、《论言谈》;《朗读的方法》、《春江花月夜》、《声声慢(寻寻觅觅)》、《雨巷》、《西风颂》;《创造性阅读的方法》、《**》、《老人与海》、《哈姆雷特》等。
下编以写作为主,较系统地介绍有关立意与选材、构思与布局、文体与表述、语言与风格、修改与文风等方面的写作基础知识。
③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们尽量突出读、写能力的培养训练。做到读为基础,写为提高,以读助写,写以促读。
⑵课时的分配
以64课时的考查方式为例,除了考核、复习、机动外,阅读部分约为30课时,写作部分约16课时,另外,留出至少8课时,补充一些教材以外的内容,如:中国文学史概述,诗歌、小说、剧本的阅读与鉴赏知识,一些优秀的诗文。
⑶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我们全部运用多媒体教学,尝试多种教学形式,如经典影视作品赏析、情景模拟训练等等,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结合起来,使大学语文教学更具特色、更加生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⑷加强课外阅读
大力推荐名著,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网络上的文章,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鼓励学生自学教材中必讲以外的内容。
⑸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与学生的社团活动相结合,开展征文、朗诵、演讲、辨论比赛等等,使学生认识到学以致用的妙处;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领略自然美景的意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6)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加强与《应用写作》、《文学欣赏》、《演讲与口才》、《人文素质》等课程的联系,丰富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做到突出特点,摄取精华,融会贯通。
(7)不断探讨考核方式,完善学生成绩的评定工作
①考核方式:2003级、2004级为120分钟的期末闭卷考试;2005级、2006级为120分钟的期末开卷考查。
②学生成绩的评定:2003级,期考占80%,平时(包括作业、提问、测验、段考等)占20%;2004级,期考占70%,平时占30%;2005级、2006级,期考占60%,平时占40%。
三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大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大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人文精神,为他们学好专业课和未来的知识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课程。只要我们提高认识、明确目的,采用灵活多变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形式,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目前我们学院只是在外语系、管理系开设,我们建议在全院所有专业开设这门课,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大学语文的魅力。
附~
《大学语文》调查问卷
1、大学时期还应该学习大学语文吗?
A、应该
B、不应该
2、你认为哪些人需要学习大学语文?
A、文科学生 B、理科学生 C、都需要
3、你赞成“语文是一门工具课”的说法吗?
A、赞成 B、不赞成
4、你希望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吗?
A、很希望 B、希望 C、不希望 D、反对 E、无所谓
5、你认为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汉语表达能力和水平
B、提高文学鉴赏和审美水平
C、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人格
D、以提高汉语运用能力为主,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
E、以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人格为主,同时提高汉语的运用能力
F、通过对作家、作品及某些文学文化现象的介绍和评析,提高对语文学习和文化研究的兴趣
6、你觉得这门课每周上课应该为多少时间?
A、4课时以下 B、4课时 C、4课时以上
7、你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
A、很高 B、高 C、一般 D、不 E、差
8、你认为高校非中文专业应该将该课程作为哪一类课程开设?
A、必修课 B、任选课 C、讲座 D、无所谓
9、你觉得在哪个年级开设这门课更合适?
A、一年级 B、二年级 C、三年级
11、你认为大学语文在各门课程学分得当分配上平衡吗?
A、平衡 B、不平衡 C、差不多
12、你觉得目前“双语”教育中,有偏向外语的倾向吗?
A、很明显
B、没有
13、你喜欢哪一种授课方式?
A、传统讲课
B、多媒体教学
C、课堂内外结合D、灵活多样就好
14、有些高校已将大学语文水平测试,与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等级考试等并列,你认为我们学院可以尝试吗?
A、可以 B、不可以 C、无所谓
15、你认为你现在的语文水平是否适应将来工作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A、适应 B、比较适应 C、有一定差距 D、不适应
16、你觉得大学语文对专业课有没有帮助?
A、很大帮助 B、没有帮助 C、有一些帮助
17、你学习汉语投入的精力合适吗?
A、合适 B、不合适
18、你认为你的汉语水平如何?
A、很好 B、较好 C、一般 D、差
19、你愿意上语文课的主要原因是
A、对语文感兴趣
B、为适应今后工作需要
C、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D、为了提高写作能力
E、为了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F、作为一种精神调剂?
G、获取学分的需要
20、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第三篇:英语教改实践与反思
英语教改实践与反思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外语组
一、实验目的:
1.为更好地贯彻教育部关于英语教学要“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的教学理念,适应今后中考、高考改革的新形势,探索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和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的道路;
2.在本校初中创办英语教学实验班模式,力图以英语教学为突破口,以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为主要方向,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以英语学科发展带动综合学科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的人文素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视野开阔、富有创新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
3.通过初中创办英语教学实验班,培养一支科研能力强,教学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外语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英语环境,逐步形成本校英语教学的特色。
二、教材选用和课程设置
(编班情况
7年级:(04年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笔试和口试编班;
8年级:(03年9月入学)2个英语实验班,(全年级6个班)通过英语测试编班;
9年级:(02年入学)4个英语实验班,入学前没有进行测试,根据学生意愿编班。升入二年级时,按“因材施教,分层推进”原则,根椐学生英语程度,分为A,B班二个层次授课,B班为第一层次,A班为第二层次。学生可中途调班,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后和每期期末考试后分别调整过;
高二年级:(2006级,全年级3个班,)第一学年 2个英语实验班,根据学生“中考”成绩,结合测试后的英语综合素质编班;升入高二后,因做大文大理实验而终止英语实验。
高三年级:(2005级,全年级2个班)第一,二学年2个英语实验班,因升入高三而终止实验。
课程设置
7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周课时均为7节;
8年级实验班周课时8节,平行班6节,增加的2节1节为英语听说,1节为阅读理解,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进度,增加词汇量; 9 年级实验班8节,平行班7节7、8年级实验班和平行班每周1节英语“活动课”,教学模式为视、听、说;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1、教材选用
1)主修教材:各年级均采用教育部指定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
2)辅修教材:7年级辅修《朗文快捷英语》第一册;8年级辅修《朗文快捷英语》第二册;9年级辅修《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朗文快捷》以口语训练为突破口,重视口语和听力,并配有练习。《新概念英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教材按结构分级,循序渐进,语境化内容较多,课文简单,较生活化,语法贯穿于对话之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重组教材,结合教法,优化结构,合理分配课时,使主修和辅修教材有机整合,相得益彰;
各年级除按部颁标准安排课时外,另增加“外教”口语课和英语活动课。
2、英语活动课
1)活动课教学原则 教师自选自编教材。这就为教师搭建了“提高课程开发与建设能力的平台”。活动课设计以课程目标和学生的需要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现状,既有新的内容,新发展,又不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内容多样性,目的性,拓展性,可行性,有跨文化的特性,体现外语特色。
2)活动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能力;
(3)扩大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3)活动课教学模式采用“视,听,说”教学模式,即教师设计会话主题;提出思考问题;学生看,听VCD磁带或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提示关键词组织语言;师生示范对话;学生分组操练;全班汇报表演。
三、实验保证:
1、师资配备
(7年级:王小芳傅红梅李 莉(平行班)
8年级:廖华平张 恒李 宇(平行班)
9年级:高敏(产假后兰洁接任)魏月香李媛(离岗后
兰洁,丁熠洪接任)
高2006级: 徐红
高2005级: 何敏
活动课:7年级: 李莉8年级: 杜敏李宇)
英语实验班配备了较强的师资队伍。教师热爱教育,关心学生,对
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在教学中爱护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全体教师都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转换能力和科研能力;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其中一些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学生中考、高考成绩优异,多次受到学校和有关部门的表彰。
2、师资培训
1)2003年7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英语桥”活动和教师培训工作。由北京市西城区学科带头人,北京市兼职教研员张玉萍学监制定培训计划;宣讲《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导教师分析教材,编写教案,设计并实施“英语桥”活动,对2006级高
一、初一新生进行了有效的衔接教育;
2)2003年4月,张玉萍学监来校听课,评课,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
3)2003年11月,国际交流专家,旧金山大学访问学者,北京高等院校测试专家韦会教授来校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了教师和学生的听说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4)2003年5月、8月学校先后选派了何敏,廖华平到北京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教师培训;
5)全组教师定期参加市上的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
6全组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四.实施情况
全组教师通过学习《新英语课程标准》行成了共识:与以往的课程相
比,新课程在以下四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课程功能改变2)课程结构调整3)课程内容变化4)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的英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实现新课程目标的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理念,素质,水平和能力。“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教师必须构建与新课程改革发展相适应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能力结构等智能结构,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新课改同行。为此,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1.教研制度化;定期开展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加强集体备课,提倡团队精神,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教学,科研职能;定期召开教改情况分析会,总结经验,探讨问题,完善方案。到会人员包括学校领导,年级组长,任课教师。平时问题随时解决;
2.备课规范化:认真备课,规范教案。教案包括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等。2003年本组优秀教案9篇选入学校“科研论文,教案集”;
3.帮学常规化:教研组内教师自觉开展献课,听课,评课活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大家对“任务型”教学途径进行了探索。做到了教学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过程。体现了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通过设计相应的交际情景,新句型,新词汇,指导学生练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正在教研组内认真实施。
五、创设语言环境
1、建立包括视听中心(Audio-video Center),英语阅览室(A Small World),风情屋(Global Village)在内的“英语乐园”,为学生提供了感悟英语,实践英语的良好语言环境。周一至周五中午由本组教师轮流值班开放,让学生参加活动。
2、要求学生不仅上课用英语提问,回答问题,而且课外也用英语向老师和同学问好,尽量用英语进行会话;
3、生活化英语教学,营造了英语学习环境。教师指导学生用英语制作课表,名片,礼品;出墙报,办黑板报;唱英语歌,演英语剧;举办英语角,开设“英语日”,全校举行大型英语文艺汇演,评选优秀学生作品;2003年已有34篇文章编入学校“学生作品集”。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展示的机会。
4、2004年5月与学校德育处联合举办了 “海外学年中美学生文化联谊会”;常年聘请“外教”为学生上口语课,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际的机会。外教走进课堂,海外朋友走进生活,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有更多的认识和感受。
5、成功举办了2003年学校科研周“英语日”活动:徐红为全市英语教师献公开课,受到专家和同行的好评;举办学生英语知识竞赛,组织大型英语文艺汇演,评选出一、二,三等奖12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6、2004年10月至11月8日由张校长策划并组织实施了与年级组配合的7年级的英语口语竞技活动,全组教师担任主考,实验班学生和平行班各选出10名学生参加。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重视口语交际,增强语感,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7、8年级备课组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1)学生制作教具,激发创新意识。对教学中要用到的图片,提早一周布
置给学生,要求他们用彩笔画在白色的硬纸片上,在纸片的背面写上图画所表达的单词及其音标,一周后,“作品”被运用在课堂上。在课外学生兴趣盎然地制作图片,课堂上他们都期待着自己“作品”出现。开展画图片活动,其意义已经超出图片本身,它让学生体会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愿意上英语课。
并且画图片也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也达到了预习的目的。
(2)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将英语日常用语变成竞赛用语;问答
变为“抢答”;拼读学词变为“单词大王”竞赛,以及书写比赛,猜谜语大赛,传悄悄话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这就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实验效果
1.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用能力普遍提高。而这些能力就是人力开发,也是创新教育的一部分。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也优化了他们的能力结构,训练了他们的思维方式。不断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不断升华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2.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调动了他们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学习能力,英语实验班学生的各科成绩都优于平行班的学生;
3.2003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有42人获奖,其中全国一等奖3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8人,市级一、二等奖23人;
4.2002年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19人获市级一、二等奖,4人获全国奖;
5.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10位教师论文在师大附校论文评选和市论文评选中获奖,其中高敏在附校获三等奖,杨萍获市一等奖。2003年李宇,杜敏参加学校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均获三等奖。2004年10位教师论文获奖,其中何敏在《中国基础教育》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中获一等奖,师大附校“海威杯”论文评选获一等奖,其余教师获市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8人,2004年何敏参加师大附校系统“海威杯”教学研讨会获课堂教学综合能力一等奖,徐红,廖华平参加学校2004年“说课比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6、.何敏被评选为2004学年校级学科带头人。
七、问题与措施
1.教学反思
1)在本期7年级进行口语测试中,发现学生听说能力普遍好于阅读能力,这就不难使我们想到现在的外语教学可能有重能力培养轻知识传授或重听说轻读写的倾向,所以学生在口试时读的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
2)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注重情感、策略、任务教学的同时,如何解决与抓“双基”的矛盾,这是全组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2.措施与建议
1)进一步研究主修教材和辅修教材的整合,使之达到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
2)进一步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学模式,同时也要防止教学模式化,要研究如何从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3)定期召开教改研讨会,班科教师联系会,及时研究,探讨,解决教改中出现的问题;
4)充分发挥“视听中心”,“阅览室”和“风情屋”的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之更加有效地为教学服务;
5)需购进适合教学和学生实际的音像材料和图书资料;
6)为教师添置教学参考资料和工具书;
7)进一步建立完善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体系。
北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外语组
课件制作:丁熠洪
2004年12月8日
第四篇:新教改培训总结
新教改培训总结
新教改培训即将结束了,把我个人这次培训的情况从以下几方面予以总结。
一,培训态度的转变。起初,我个人对这次培训持怀疑观望甚至抵触的态度。教改多少年了,把许多人由黑发改成了花发,可改来改去,只落个“误尽苍生是语文”的下场。这除了语文教改本身的原因,还有外在因素。许多时候,语文教学不能按老师自己的理念,意图去操作,你得去遵守那些模式,即使是僵化的。所以老师只是被动地执行就行了,“改不改”“如何改”“改得彻底不彻底”,那就看上面怎么做了。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国家教改的决心和迫切,深切感受到了语文教师自身培训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国家的教改方案,最后必须落实到每个老师的肩上,如果每一个老师不转变观念,不提高自身素养,不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教改只能是一句空话。办好教育,每个教师都有责任。我们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困惑与茫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教改。
二、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变。在此之前,如何让学生高考拿高分,是语文教学的唯一目标。学生必须没完没了去做试卷,一次又一次地参加考试,老师则忙于监考,阅卷,试卷讲评。效果当然显著,学生不会握钢笔,不会写笔顺,不会写请假条,不会读课文,不知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区别何在,可一考试,成绩还是给整出来了,甚至上课玩手机的,谈恋爱的,呼呼大睡醒不来的也会常常拿高分,而认真学习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弄得老师很无奈。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高中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理念。高中语文课程必须既体现出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又体现语文教育的独特价值。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血神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三、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全面的语文素养,再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需要。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丶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生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四、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穿这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知和审美创造能力。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名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高中语文课程从语文的功能和人的主要行为取向出发,围绕应用、审美、探究三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有必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现代生活和自我需要;要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注重科学之间知识和技能的联系、迁移和整合。在高中语文课程建设中,为有效的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必须考虑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课程类容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实际需要的联系、,包括当前的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基本需要;二是课程实施途径,要注重设计与开展应用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作业、练习,作文等堂课、主渠道,有一时的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作风。语文课程是学生受到审美教育的一条重要渠道,高中语文课程必要突出这方面的教育功能。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受到语言、书写艺术、作品形象、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美的熏陶。在语文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地审美意识,时时注意把实用目标,科学规律和审美要求结合起来,提高学习,工作,生活的质量。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探究学习意识的培养。探究能力是创新的基石,创新能力不仅是国家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发展成长的内在需要。这就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长期以来习惯了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增
强探究兴趣,养成探究意识和习惯。探究学习是开放性的,它注重的不仅是问题的答案而且还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课程实施过程中组织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等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质疑意识,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求证解决方法等。
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性选择相统一的原则。高中语文教学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需求,是每一个学生都完成所规定的内容,都达到所规定的课程目标这就是共通性和基础性;同时注意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语文学习基础的差异。面对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就要注意多样性和选择性。
六、教育改革是动态的,持久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探究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充满信心,坚定不移地向前走。
第五篇: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所谓《GX》,即录求最高课堂效益,充分发挥45分钟的作用,用最少时间使学生学到最多有用数学知识和方法,用课堂的“满负荷”来减轻师生课外负担,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数学过程教学,使学生在“做”中明确概念、学习方法,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上教师机械讲解,课下学生模仿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上到
课下都必须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使教师变在不完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讲解知识为学生的导学、助学和促学。其具体措施是:
1、积极前进,循环上升《GX》认为,不巩固不能前进,但不前进也可能巩固。在“前进”与“巩固”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前进”是目的,“巩固”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前进”是学习的基点,根据学生实际,只要前进就应巩固。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省出较多时间。有了时间,就有了主动,就更能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往往机械理解“循序渐进”,与“打好基幢的含义,为了“稳妥”,加大保险系数,奉行“前不清,后不接”,“不煮夹生饭”,“层层夯实”的“毕其功于一段”的教学观,在实际操作中则所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在每个知识点上反复讲,重复练,使教学在同一处,同一水平上重复过多,停留时间较长,势必效益低下,并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GX》认为,只要理解基本事实,会基本操作,就可以前进。认识总是接“否定之否定”规律前进的。高效的教学,只能在积极前进的基础上,用循环来完善和加深认识,熟练操作,逐步解决存在的问题。
2、谈化形式,注重实质传统教学是按知识的逻辑顺序、先概念、性质(定理、公式)、操作步骤,再例子,最后是学生模仿解题。这是一种“理论+例子+练习”的模式,着眼点在知识本身,它与人的认识规律恰好朋友。而《GX》一般是从问题出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出相关的概念和结论,力图让学生在“做”中领悟知识,着眼点是在通过知识,发展学生智能。所谓“淡化形式”主要是指:(1)“淡化概念”。主要是针对当前中学数学教学中片面理解科学性原则,在名词、术语上孜孜以求,对概念的文字叙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么复讲,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等不恰当的“形式主义”而提出的。其实,概念往往带有人为因素,并非百分之百不可变动和神圣不可侵犯。概念应与知识相结合、相适应,不宜单纯在概念上下功夫。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尽快进入实质问题,就需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理解相关概念。(2)淡化纯文字叙述。符号化本身是数学的特点之一,对意义非常明确的公式、法则,没有必要要求学生的表达与教材上的文字叙述一字不差,只要明白公式,法则的意义,能正确运用就该认可。对文字叙述不宜规范到只有一种,甚至可以允许学生自创表达形式与符号,只要明白无误都可以允许。
如果表达形式都不允许灵活,要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岂非“缘术求鱼。
(3)摒弃形式理论。追求形式的严密、完整,在教学中增加了师生不必要的负担。时间没有用在刀刃上,得不偿失。“注重实质”是指要注意适当说理,这不但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识的需要。“理”可以把知识组织联系起来,知识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掌握。
3、开门见山,适当集中课堂教学要直接了当地揭示主题,突出主要矛盾,这样才能保证有较快的进度,实现积极“前进”。如有理数教学可直接由实例引入正负数,使学生领悟有理数的加法就是“正负相消”,第一节课就可从正负数的概念进入加减运算,以后再从与学生共同运算中总结出法则。这样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既提高课堂效益,又克服学生不观察不动脑,按例题画葫芦做题的不良习惯。《GX》强调尽可能多的采用“整体出现,分层推进”和“集中讲,对比练”的方式,这是由“小苗到大树”的发展方式,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知识的全貌,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
4、先做后说,师生共做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培养其能力,必须通过自身的实践。即教学中,使学生从“做”中去体会,去巩固、掌握知识,尽量减少说教式,结论式教学。
“先做后说,师生共做”是实现《GX》思想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它把学生和教师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主要功夫用在“导学、助学,促学”上。
总之,“积极前进,循环上升”从宏观上提高时间效率;“淡化形式,注重实际”为积极前进提供理论依据;“开门见山,适当集中”从技术上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先做后说,师生共做”从微观上提高时间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