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总结2015.12
夏 庄 幼 儿 园
《幼儿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我园课题于2011年经市批准立项以来,在不断地修改和完善课题研究方案的基础上,切实按计划组织实施,认真扎实地做好课题的过程研究工作,把课题研究过程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在教师的通力协作和幼儿园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开展,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研究,现已取得些许成果。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寻找课题开展的好方法
结合课题研究,由园长和课题组成员轮流带领大家学习一些教科研方法、“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理论书籍和文章:如《观察儿童》、《幼儿图画故事书阅读过程研究》以及《幼儿教育》杂志上的“特稿”、“分享阅读理论与实践专栏”、“教育经验”等栏目内的文章,不断更新教师的理念,习得有效的观察儿童的方法,并吸收借鉴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做法,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其次,我们还要求教师自主学习,积极开展研究性阅读,撰写读书心得、学习档案,不断夯实自己的理论素养。这样采取自学、课题组引领学、集中学习研讨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分享了彼此学习的快乐,而且在学习交流后,教师们能不断反思自己,找出差距,继而超越自我,促进了自身的专业成长,也确保了我们课题研究工作更为扎实有效。
二、分龄实施、分层提高
——开展扎实有效的课题常规工作
本学年,我们继续在三个年级组内开展不同研究侧重点的课题研究,各个年级组在课题组长的带领下,都取得了不同的成绩。
(一)小班——“以启发式亲子阅读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
我们以“以启发式亲子阅读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为理念,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绘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教育活动,激发
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初步学会了正确的阅读方法,体验了绘本所传达的情感,促进了幼儿语言、思维、想象力的发展。我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通过绘本教研学习的方式,着重于“以启发式亲子阅读提高小班幼儿的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每月课题组成员开展绘本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研究,了解绘本阅读的相关知识,预测问题与引导方法,讨论在指导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举例介绍绘本阅读的指导方法。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内化于自己的课题研究中,智慧的获得是非常不易,需要我们将知识的“冰冷的美丽”转化为对知识“火热的思考”,需要我们不断积淀、不断付出、不断追寻!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的收获也颇多,体会到在课题研究中更应注重资料积累,课题研究分工应更有侧重点,更细化。
(二)中班——“以融入式互动阅读提高中班幼儿的阅读技能”
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阅读环境,就像是一种气氛。因此在班级里,老师创设了阅读专栏,图书架,提供各种图书,为幼儿提供随时的需要。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帮助幼儿建立阅读习惯。每周开放一次的图书阅览室,我们也会很好的利用,活动前选择好带领幼儿阅览的图书,进入阅览室后,孩子们很快地坐好,等待老师开展阅读活动,幼儿那专心的样,听的津津有味,非常投入,当孩子们自由选择图书阅览的时候,很多幼儿都会去选择老师刚才阅读的图书,从他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幼儿是喜欢阅读的,教师的引导和良好的环境就显得很重要。
另外,老师在活动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页码,教幼儿看书时一页一页轻轻翻,并把已读过的分享阅读书流在图书角供幼儿翻阅。为了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类型不同的阅读材料,把儿歌式和故事式的阅读材料轮流出现,使幼儿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获得不同的语言体验,从而体验阅读的乐趣。
(三)大班——“以开放式想象阅读提高大班幼儿的阅读创新”
大班幼儿经过两年的课题培养与引导,幼儿对阅读的兴趣、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幼儿喜欢阅读,也会阅读,喜欢听故事,组词、造句。因此本学年,我们继续认真实施该课题,继续给孩子创造一种全方位的阅读空间。并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幼儿提高看图说话、组词、造句,根据故事内容给故事起恰当名字等能力。例如,在班级里发放了“宝宝讲故事”和“故事续编“续编画册”“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在问卷上,我们了解到孩子在家的阅读情况,也得知家长对亲子阅读的看法。另外还在园报、宣传栏上,推荐一些有关幼儿阅读方面的知识,与家长们一起分享。
三、多彩活动、多元研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题延伸活动
(一)互动分享优秀绘本资源——绘本漂流活动
幼儿园在“十二五”课题《幼儿快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实施下,以“快乐阅读,幸福成长”为宗旨,以“家园携手,共建书香校园、书香家庭”为理念,于2013年5月31日上午,拉开了首届“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的序幕。“图书漂流活动”前期策划方案比较周全,宣传到位,如:启动之前,园长给家长们召开了一次“读书,从我做起”的动员会、班级制作小海报、设计漂流卡以及为图书写推荐词等内容等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家长们的认同。
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幼儿园以“绘本图书”为首选读本,将每个周的星期五定为图书漂流活动日,各班设立了图书漂流分站,发给每位幼儿一本图书, 每本漂流书都制作一张漂流卡,书卡上有借阅的时间、借阅的幼儿姓名、借阅的时间,家长利用在家时间带着幼儿进行亲子阅读互动,重要的是要留下曾经借阅的孩子的读后感,可以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或一句话,一个表情等等。于下周一将图书交还老师,教师再组织幼儿在集体中进行讲述、交流。漂流活动在我园已开展了近三个月时间,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也得到小朋友的喜爱。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快乐阅读,阅读兴趣逐渐增强,词汇、语句不断丰富,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正确的读书方法:如何翻书、如何按次序来阅读,当然,他们学到最多的是:如何爱护图书。学而不思则罔,在让书籍“漂流”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家长把自己与孩子的读书感想写在一张纸条上,夹在书中,让自己的思想“漂流”,将智慧与温暖传递下去。通过“图书漂流”活动,家长们感觉到:这个活动既是小朋友分享读书的一个平台,又是家长们分享快乐的天地。与孩子共读是一种责任,这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让全社会的人都行动起来,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二)书香润园、经典润童年——迎新系列活动之一“故事大王”比赛
让书香浸润幼儿园,让经典滋润童年,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与勇气,我园每年进行迎新年“故事大王”比赛活动。先是班级进行选拔,让每一位幼儿都获得一次锻炼的机会,然后每班选取两位进行幼儿园比赛一首首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让孩子们懂得了很多道理,也让孩子们从故事中感受到了快乐,更使参赛幼儿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培养了自信。比赛活动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能说、敢说、愿意说的氛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孩子们沉浸在了充满书香气息的学习环境中,体会到了阅读带来的欢乐。
(三)多观察 细分析 深反思——关于“提高幼儿阅读素养的个案研究”
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及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每位老师进行幼儿阅读跟踪记录,通过案例写作的形式再现出来,实际上也就是对幼儿的阅读困惑、喜悦、问题等等的记录和模写。在每一篇案例中,有你的情感,同时也蕴涵着你无限的生命力。写阅读个案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活动反思,通过案例写作,反思幼儿活动中的某些方面,可以发现某些问题,并进而分析有关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这实际上可以极大地促进幼儿在阅读方面更好地发展,同时也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得双赢得效果。如:2014年是初次撰写,所以组织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关于“提高幼儿阅读素养的个案研究”互动研讨活动,通过理解“幼儿阅读个案“的意义及概念,了解撰写的要求,赏析个案并进行评价,通过研讨活动,老师对于初次接触的“幼儿阅读个案”有了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的撰写。
三、研究成果
(一)课题研究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进了课题研究科学发展。幼儿园通过抽取实验班小、中、大班约100名幼儿及其家长进行问卷分析:主要内容有幼儿阅读兴趣、幼儿阅读表现、家长对幼儿阅读的理念三大方面,结果和分析:
1.家长已初步具有对幼儿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识:95%的家长认为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是必要的,早期阅读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积极作用;6%的家长认为阅读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的是识字,2.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培养幼儿早期阅读并不单是开发智力,还可以从书中可以获得情感体验,分辨真、善、美的能力。这是和整个幼儿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调查的结果却表明家长对阅读的作用和教育观念、目标的认识不足。如“幼儿阅读兴趣”:带幼儿逛书店有85%能高兴的去看自己喜欢的书,有15%到处闲逛;在“幼儿阅读表现“中,每周97%幼儿自己找书看 ,16%的幼儿每周看3——4次,幼儿在阅读时,8%的幼儿能做到每次都逐页翻看,87%的幼儿有时能逐页翻看,有11% 的幼儿随意翻看;在“家长对幼儿阅读的理念”中,偶尔指导幼儿阅读的在92%,从以上数据具体表现为:
(1)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她们能较好地运用规范语言,具体地表述图画故事内容,成功地进行图画符号与语言符号的转换;能用几句话概括故事的中心内容,语言概括能力明显提高,特别在不同的情景与不同的人交往中,幼儿能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2)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她们能将一套打乱的故事图片,在一定时间内,按故事的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序排图,或排出故事的不同发展过程,并能说清原因。幼儿能主动接受图书中给予的信息,并依靠思维合理加工,找出故事中的共同点、不同点和衔接点,深层理解故事。
(3)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阅读的感染和熏陶,特别是体验阅读环节中的与生活链接环节,幼儿将作品与生活中发生的事相结合,在迁移阅读经验的过程中,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并通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成功,培养了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极大地促进了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4)促进了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形成了较积极的主动学习的动机,他们喜欢阅读,喜欢享受阅读共同阅读的乐趣,阅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并表现出较好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为大班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加快了教师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提高的步伐。
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从整体上了解、分析、认知幼儿的阅读文化和行为习惯,从动态发展的角度去理解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不同特点,提高了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创新了幼儿园集体阅读、家庭阅读指导方法。通过研究,老师们教育的敏锐性、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得到提高,师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显示出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
(三)课题研究改变了家庭亲子阅读观念,提高了亲子阅读水平。
刚开始研究时,家长对于早期阅读这一概念的提出还是有点模糊,不明白研究什么,自己该去做什么,有的甚至以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的事,经过一段时期的共同学习、与教师个别交流、沙龙中的获得,许多家长非常感慨:早期阅读对孩子如此重要!阅读指导方式如此重要!家庭幼儿园的配合更是必不可少!可以说,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家长的进步不亚于幼儿!这也是我们课题研究中值得
欣慰的一点。
四、后续研究工作的思考
以上是我园本年度课题实施的情况,我们反思在工作中有很多做的不够的地方如: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做不够;教研活动、园本活动的开展有时因为缺乏专家型的引领,工作做的较平淡;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对亲子阅读的能力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调整:
1.继续以《纲要》、《指南》精神为依托,提高教师理论水平、课题研究实际操作水平,为教师健康地成长搭建平台。
2.有关幼儿早期阅读的心理学研究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进行的,幼儿早期阅读的核心能力——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作深层次的理性和实践探索,以取得更有价值的成效。
3.加强对课题的研究,尽快找到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的切入点和科学有效的方法。
4.加大对家长分享阅读理念的宣传与培训,有目的、有计划邀请家长参与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
5.为幼儿建立起自主阅读成长档案,做好幼儿的个案追踪记录。
6.加强案例和个案的积累与分析,继续开展实践性和验证性的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让“阅读“陪伴孩子快乐成长》 教育学文摘 2013年第5期 《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浅探》 文学教育(中)2011年12期 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学前教育研究 2005年1月20日
2016.1
第二篇:幼儿舞蹈实践与研究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 江 昊王蕊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幼教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对幼儿舞蹈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幼儿舞蹈教学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幼儿舞蹈概述出发,分析了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为幼儿舞蹈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概述;现状;改进方法
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环节,在舞蹈普及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舞蹈教育仍然是整个舞蹈普及教育中的一个不被重视的部分,舞蹈作为一门在艺术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其生存却艰难万分。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应届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感到无比的痛惜。
一、幼儿舞蹈概述
(一)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重要意义
幼儿舞蹈教学形体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适当适量的舞蹈动作可以训练幼儿在感受形体美的同时,训练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站、坐、行的习惯。舞蹈可以提高幼儿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训练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有极大帮助,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特点,促使其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教学活动可以无形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让其感受到美的同时表现出美,不断扩充幼儿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观念和自信心。幼儿舞蹈多为群舞,在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从生理角度上讲,舞蹈中各种动作只见的协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强烈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舞蹈过程中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改善大脑的供氧条件。所以舞蹈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幼儿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这对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也大有益处。
页 第 1
(二)幼儿舞蹈特点
1、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直观视觉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视觉上的观赏对其进行审美感知。舞蹈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所表现的情景还是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都要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由于幼儿的脑部尚未发育完全,其思维仍是具体的,对于抽象的事物他们还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靠在双合的手掌上,孩子们就知道这是睡觉的动作;若教他们张开双手在体侧上下起伏,孩子们便知道这是小鸟飞翔的动作。
2、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的特点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都很强,比较喜欢学习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最明显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长知识和能力。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情景,比如双手在脸颊两侧转圈来表现洗脸的动作,双手后摆、身体左右摇晃着前行来表现小鸭子的动作,还有解放军骑马、开炮等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所揭示的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而模仿是幼儿舞蹈的另一特点。
3、幼儿舞蹈具有童真性的特点
爱玩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当我问小孩子们喜欢干什么?他们会说玩积木,玩泥土,玩布娃娃等等---他们喜欢玩和做游戏,这是符合他们兴趣和情趣的事物。幼儿舞蹈可以说是一种高级游戏,而童趣则是这游戏的核心。比如在《蚂蚁搬豆》这一幼儿音乐游戏舞蹈中,当一只小蚂蚁看到一粒很大的豆却无法独自搬走的时候,吸引了好多 蚂蚁过来,最终大家一起把豆搬回去。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抬、滚、推、搬逗逗的喜悦情趣,又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教育意义。
二、幼儿舞蹈现状
(一)幼儿学习现状
从幼儿舞蹈教学模式上看,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注重舞蹈技能等基本功的学习,片面强调舞蹈的动作和技巧,这对于只有3-6岁的幼儿是非常枯燥的训练,因此幼儿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对舞蹈动作的模仿上,并没有过多的对于舞蹈的领会和理解。长此以往不仅有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把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殆尽。另外,舞蹈教师只是教幼儿编排好的动作,完全忽略了对舞蹈中美的表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己创作舞蹈动作,这使小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力直接被扼杀。
另外,孩子对于舞蹈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尚未懂得什么是对其整体素质提高有利或是有弊,因此他们不会注重舞蹈练习的重要性,只是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模仿,没有接受类似于艺术熏陶或是形体美等方面的训练。不论是从舞蹈教程安排出发还是从幼儿对于舞蹈课程的接受程度上看,目前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幼儿舞蹈师资现状
从幼儿现阶段的情况看,在幼儿舞蹈教师中很少是从专业舞蹈院校毕业的教师,就算是有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使幼儿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一味的强调示范和模仿。他们认为幼儿的年纪尚小,只需听从老师的安排。
从幼儿园为舞蹈课配备的硬件条件以及舞蹈教学老师的水平上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为应付家长及上级领导的检查才开设的舞蹈课程,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引起幼儿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社会上,幼儿舞蹈教学多以兴趣班的形式,且大多是功利和盈利为主要目的,一般来说费用很高,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家长不得不放弃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所以,要想提高幼儿舞蹈教育的地位,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首先应该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以幼儿自身的发展角度考虑,才能实现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气质和修养,达到全方面发展。
以上的种种问题说明现在的幼儿舞蹈教学没有充分意识到幼儿自身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特性,导致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不能充分体现,达不到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对幼儿舞蹈教学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舞蹈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一直以来舞蹈教学都是采用“言传身授”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夯实自己的舞蹈基础和教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和语言的相互结合,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并使幼儿能将这种对美的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舞蹈动作中去
幼儿舞蹈教师要有编排新的幼儿舞蹈的能力。要编排一场幼儿喜欢的舞蹈,首先就要了解熟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感知事物并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生活,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编排出幼儿喜欢、有趣、愿意学习的幼儿舞蹈。同时,教师自身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自身对舞蹈的发展历程理解透彻,才能以儿童的语言去传授给他们。
幼儿舞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并达到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不断
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要想提高幼儿的舞蹈创作水平,就应该让幼儿多多接触音乐,在享受愉快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逐渐在音乐中表现自我,激发出自身的创作兴趣。同时,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们对生活多多观察,适当的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形象艺术化,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二)教师对音乐的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和童趣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既要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到音乐对于舞蹈性质的定位。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性而又不是艺术性、趣味性的音乐进行编舞,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只有音乐和舞蹈本身能吸引幼儿才可以。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像“花仙子”、“一分钱”、“波斯猫”等经典曲目依然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在“一分钱”的舞蹈表演时,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角色魅力很大,因此小朋友们在学歌词、理解歌词上都很容易,兴趣也很浓。在舞蹈表演时孩子们表现得也很积极,尤其是扮演“警察”这一角色的小朋友那神气的表情,自然是得益于这个角色赋予的魅力。当然,“捡钱”的小朋友那种自豪和荣誉感也是溢于言表的。这样的素材选择,既可以使孩子们可以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又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进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
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包括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舞蹈语言和动作。这在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其次,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生动形象。幼儿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现学习和掌握舞蹈的技能,这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舞蹈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动作之间的协调和过渡,这是决定幼儿兴趣的关键所在。
再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美语言的运用。舞蹈教学不能局限于肢体语言的表达,要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享受美,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运用清晰、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兴趣的产生,使其保持愉悦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学习。
2、情感教学
对于幼儿的舞蹈教育方法来说,“严师出高徒”这样的方法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这个
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表扬,这会积极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儿童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多多鼓励、夸奖孩子,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多多予以肯定,这对于一些表现相对较差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只要我们多多加以鼓励,适时予以肯定,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对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不能过分夸奖导致其产生骄傲心里。
其次,要充分信任孩子。告诉并相信他们“你可以做到!”。孩子年纪虽然小,但他们却异常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老师一个鼓励的微笑点头等简单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快乐的缘由。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怀疑的时候,他才会充分自信的面对各种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机会,不适时宜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游戏教学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小孩子们喜欢玩、喜欢热闹,将舞蹈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辅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孩子们“数鸭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自己扮演鸭妈妈,小孩子们扮演鸭宝宝,在鸭妈妈的带领下鸭宝宝学习各种本领,学习小碎步、蹦跳步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穿上相应的服饰、戴上头饰,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升。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不同孩子的资质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材施教不仅适用于舞蹈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好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但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发掘孩子的能力和长处,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促进幼儿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引导幼儿感受舞蹈作品
幼儿对舞蹈作品的感受是舞蹈教学的升华,也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讲授课上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让幼儿多接触一些新鲜题材、新鲜舞蹈形式的作品,而孩子们往往会被这样的新鲜事物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舞蹈作品中一些优秀、突出的地方进行提问,引发幼儿对舞蹈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舞蹈作品中的某个感兴趣的桥段,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其他舞蹈作品的优秀之处。这个过程当然会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也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多对其他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才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动力,进而可以有机会鼓励孩子创作舞蹈动作。
四、结语
幼儿舞蹈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幼儿的情操,使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舞蹈方面的能力,又感受到舞蹈为生活带来的艺术之大美。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仔细关注孩子们美丽的童心,关注他们情感、兴趣的变化。大范围地收集、编排可以体现他们童真童趣的舞蹈作品,同时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幼教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为幼儿教育工作尽职。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J];黄河之声;2009,05
[2]宋晨霞;舞蹈编创没有那么难---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编创教学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3]刘洁;游戏性的幼儿舞蹈教学[J];青春岁月;2012,02
[4]袁静;幼儿舞蹈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浅议[J];华章;2012,01
[5]张卫民,彭芝兰;浅谈幼儿舞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7
[6]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7]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09。
第三篇:幼儿快乐体操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总结
《幼儿快乐体操的探索与研究》阶段总结
(2004.9——2005.6)
雕庄中心幼儿园
作为一所具有鲜明体育特色的省级示范园,我园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对幼儿体育活动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我们感受到了幼儿基本体操是一项集教育性、审美性、模仿性于一体的体育活动,幼儿基本体操作为体育活动的一个分支,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生物学功能,还对幼儿的机体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发展个体的健康心理,造就良好的形体具有深远影响。但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幼儿基本体操内容多为基本技能的练习,常以机械训练地形式完成,在练习中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大大影响了幼儿学习体操的兴趣,因此成为制约我园幼儿基本体操迅猛发展的瓶颈。为此,在十五课题滚动研究之际,我园将继续关注幼儿基本体操的研究,让“快乐的乐章在幼儿基本体操教学中奏响”。《建构幼儿快乐体操的探索与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有成功的快乐,也有困难的烦恼。下面针对一学期以来的事实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一、加强学习
科学理论是课题研究的依据和支持,能给课题研究指明方向。教师对3——6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有了初浅的了解,能掌握简单的幼儿基本体操动作要领,但对于怎样在体操活动中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以及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使幼儿快乐地进行体操学习从而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教师一知半解。于是,我们收集了相关学习材料,如:《快乐体育的基本内涵》《多元智能与传统智能的关系》《幼儿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等进行集体学习,各子课题成员自己自动收集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学习。教师学习高涨,教研氛围浓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做法
1、教师科研的积极性较高,基本能做到人人参加课题研究,班班有自己的子课题。如 景小卫、张艳研究的《幼儿体操教学中的语言指导策略》,史文平、倪芳、濮建秋、钱笑媛研究的《美术活动在快乐体操中的促进作用》,夏吉、沈洁进行《浅谈音乐在幼儿园体操中运用的策略研究》,王秀萍、顾雪华研究的《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对体操活动的兴趣》,居海燕、顾婷嫣研究的《幼儿园体操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何燕萍、史银华研究的《让快乐体操促进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吴燕萍、丁芸研究的《膳食营养与体操》:张霞、邵丽娟的《探索和实践体操活动的教与学》。
2、以总课题方案为主线,各子课题制定阶段实施计划,并设计前测调查表,要求教师认真设计体操活动教案,保证质量,为结题提供可靠的依据。
3、每个子课题保证每月一次观摩活动,并在活动后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交流活动的开展情况,为下次进行研究活动打下基础,每个子课题学期结束有阶段小结。
三、收获与体会 教师的变化:
1、注重营造轻松、娱乐、童趣、和谐的教学气氛
教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在行动上。如活动一开始,没有排队的限制,没有多少动作的要求,幼儿或围在老师身边或跟在老师的身后,自然、愉快的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做动作,幼儿的运动机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舒展的同时学习兴趣一下子提上来了,如在“调皮的皮筋”活动中,幼儿变成了可以自由弯曲、收缩的皮筋,在欢快的音乐下时而蹦跳时而伸长,这时教师是活动的推进者,对“立卧撑”动作的学习也不是老师死搬硬套的传输给孩子的,而是让孩子在想象、探讨皮筋的变化的同时,通过幼儿间相互的纠正、总结学得的,教师简洁的“弹”使幼儿的兴趣大增,孩子在活动中始终是学习者、主导者。
2、创编游戏以培养幼儿对基本体操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动作发展。
游戏一直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所以我们教师在或活动中很好的运用了游戏这一手段来组织教学,让生动、有趣的游戏来吸引幼儿。如“长颈鹿吃树叶”的游戏使幼儿“抬头、挺胸、垫脚尖走”的动作学的形象又生动,“小矮人”的游戏帮助幼儿学习了“蹲走”的动作,“壳中乐”活动中,小海龟身穿龟壳分腿从平衡木两侧爬过的游戏则让幼儿的直体行进动作发挥得淋漓尽致。
3、生动的儿歌、童谣刻画动作要领,使幼儿听得懂、易领会、记得牢,教师能注重运用语言的活动中朗朗上口的儿歌来辅助教学,如在引导幼儿学习“立卧撑”的动作时,教师就编“造大桥”的歌谣,而在进行“韧带”的练习时,辅以“小小飞行员”的儿歌,使幼儿在学学、说说、做做中了解了动作的要领,轻松的完成了动作练习。
4、借助多媒体技术,感知过程,突破难点,创设情境,拓宽思维空间
教师能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制作简单的课件,如在《快乐的青蛙》这一活动中,将蛙跳动作要领用分步演示的方法表现出来:全蹲→蹬腿向前扑出→手先着地→全蹲,加上有趣的动画设计,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地掌握了动作要领,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结合教学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幼儿在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印象,联系起来更有劲,更积极主动,掌握技术动作更快。又如在体操教学中的开始部分,播放一些青蛙生长的动画,启发幼儿用形体动作表现青蛙生长过程中不同的样子,如幼儿用“皮球滚”动作表示“卵”的样子,趴在地上双手抱肩、双腿并拢、扭动屁股表示“蝌蚪”游动等。在巩固练习蛙跳动作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害虫啃吃庄稼,农民伯伯着急的画面,激起幼儿争当“小青蛙”去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的强烈愿望。以情激趣,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为幼儿而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活跃了学习气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利用音乐及音乐风格的差异性,引导幼儿感受形体练习的乐趣
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体操教学中进行律动教学,采用旋律欢快活泼的歌曲,适当配以简单的动作,幼儿听音乐动作,无拘无束,通过人体体现音乐内容,有表情动作形式或造型,揭示音乐美,以陶冶幼儿美的情操。这种音乐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操的积极性。教师还尝试从音乐风格入手,引导幼儿分辨不同风格的音乐进行相应的形体动作与放松游戏,如《丑小鸭》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天鹅湖》代表天鹅自由飞翔,要求动作挺拔、高昂,同时选择《军队进行曲》代表猎人偷袭。幼儿在区分两段不同风格音乐时,表现了不同的动作。运用对比的方法,幼儿较易理解音乐的不同风格,并且在音乐的交换中,感受到形体练习的乐趣。
此外,教师还通过引导幼儿欣赏体操动作的形体美,启发幼儿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体操形体动作的认识。《膳食营养与体操》的研究,教师能意识到要家园同步,促进饮食习惯的培养,制定合理的食谱等。
幼儿的变化:
经过了半个学期的体操学习,幼儿对体操活动有了初步的概念,对体操活动有了较强的兴趣。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随教师一起动起来。孩子的模仿能力日益提高,从模仿一个停顿动作到现在能模仿、爱模仿多个连续动作,他们乐此不彼。幼儿的节奏感有了提高,能跟随简单的二拍子音手拍手、做动作。幼儿有了初步的站立意识,知道要直直的抬头挺胸站立。能做简单的动作,如:踮脚尖、手臂波浪等。幼儿的平衡素质、协调素质、灵活素质等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四、探索与思考
通过一学期的课题研究活动,有一定的收获,也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讨的地方。教师方面:
1、划过于统一,没能体现层次性
我们目标制定追求的还是整齐划一,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针对不同发展水平、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得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发展。
2、教师过于注重课前的设计,而忽略了孩子的主动参与
我们的教师往往在课前名冥思苦想,花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来设计活动,准备教具,布置华丽的场景,却很少关注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无法体验参与整个活动的乐趣,无法做出对活动的判断、无法真正的称为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活动还是应更多的考虑幼儿,让幼儿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体。要形成以“以(教学策略的)万变应(幼儿活动的)不变”的教学风格。
3、运动量、密度、强度达不到要求
活动的密度、强度一直是困扰我们老师的难题,但纵观教师的教学,这个问题还是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原因在于:首先,我们选择动作大多是静止的,在练习时的密度有了,可强度够不上,在没有其他强度的动作辅助练习的情况下,幼儿缺少了“难度”与“刺激”,以至于达不到相应的运动负荷高峰。其次,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在组织、安排、讲解上安排时间过多,大大降低了运动的密度。最后,我们的教师喜欢运用语言进行详细的指导,这样也会降低运动的密度,而一些非语言信号的运用能帮助我们改善这种状况,如:明确、具体的手势,鼓励的目光,适时的抚摸等等。
幼儿方面:
1、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差,不会避开危险。而体操活动中安全是一个教师急需面对的任务。今后除了要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外,还要教幼儿学会如何避开危险,如何保护自己。
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会主动学习,创造性差,不会合作学习,互动性差。教师在下阶段要针对幼儿的这个特点多开展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幼儿学习体操有更大的兴趣和进步。
让我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实践、多种总结,为课题研究画上圆满的句号。
第四篇: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因此,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其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幼儿入厕教学的研究,对实施幼儿入厕教学的原则、目标、途径及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样化学习入厕方法,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入厕教学
幼儿园一日生活构成了幼儿园课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厕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它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而且又是引导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
随着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教师们对入厕教学管理越来越重视。教育环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学的又一阵地。虽然,教师们对这一教育在意识上引起了重视,并逐步在行动上得到了落实,但据笔者的自身经历及对同行的一些了解,在入厕生活环节中,存在问题多多,困惑连连。
问题一:在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统计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入厕环节中。如: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入厕小便时,由于地面较湿,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额头磕在小便槽的边角,裂开了口子,缝了好几针。又如:在小班小朋友集体小便时,一女孩在裤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时,小脚踩在了便槽里,接着整个身体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惊吓后,以后不敢独立小便了。
问题二:中班凡凡小朋友的生物钟跟别人不一样,每到中午进餐时“老师,我要大便”,弄得老师胃口都没了,且拿他没办法。这天,洗手的小朋友过来汇报:“老师,凡凡大便拉在了上面。”听了小朋友的汇报,老师一脸的不高兴,马上拉长了脸,边过去边对大声斥责凡凡说:“你怎么大便拉在哪里都不知道,每天这个时候拉,臭死了,以后大便在家里拉。”后来的几天,凡凡妈妈替孩子向老师请假说:“凡凡不想上幼儿园,他怕在幼儿园拉大便”
问题三:盥洗室成了孩子们借口逗留玩耍的场所。如:在一教学活动中,某一调皮幼儿要求小便,虽然活动前都小便过,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应了幼儿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儿一去不回,在盥洗室尽情玩耍起来,而专心于教学活动的老师也早已忘记了孩子的小便行为,结果,孩子在盥洗室里度过了大半个活动的“快乐”时光。
问题四:在非入厕活动期间,大班一孩子正在便后擦屁股,只见他屁股翘得高高的,手里拿着一大叠手纸,拉玩后就拿起一张纸(较大的完整的手纸)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纸中间用力被擦破了一个洞,他马上一扔,再拿一张纸来擦,然后又有一个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纸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并不干净,且手上也弄脏了。„„
二、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们都理解“一日活动都是课”的含义,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为何仍会频频出现类似以上的问题呢?我们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无系统的教育目标、计划
尽管一日活动都是课这一理念在教师们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但由于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脱节,教师们对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自选游戏等都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计划、目标,而对于生活活动,特别是入厕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更没有细化的内容。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教师忽视幼儿入厕教学、忽略幼儿入厕能力培养,对入厕教学盲目化、随意性的反映。
2、平时缺少对幼儿的入厕技能指导
孩子的入厕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由于教师心中无目标,脑中无计划,因此没有详细的阶段性的内容实施,也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导,从而导致幼儿不会正确洗手,不会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养成了不良入厕习惯,最终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入厕安全事故。如问题一、三等。
3、教师缺乏耐心,训练方法不当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有些教师也较重视幼儿入厕教学管理,但由于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如问题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家园配合不到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而忽视早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许多孩子本该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据初步统计,我园中班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大便后由大人擦屁股。小班孩子大多数是由家长代为穿脱衣服,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幼儿园五天那老师指导督促下初步形成的自我服务良好习惯被两天双休日家长的不配合化为了乌有,又恢复到了原样。“5+2=0”现象体现明显。
三、概念界定
幼儿入厕教学: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活环节。指教师在管理幼儿大小便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由于大小便活动与洗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儿入厕教学中包含了入厕时的洗手教学管理。
四、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制订各年龄班幼儿入厕教学的目标
大班:
1、养成定时大小便及便后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
2、自觉地有序入厕。大便后会正确使用手纸(女孩子能从前往后擦)
3、不在厕所里玩耍,懂得一些自护方法
中班:
1、学会定时大小便,有困难时会大胆主动提出要求,便后主动正确洗手
2、学会正确的入厕方法,并有序地进行入厕活动,学习大便后使用手纸(女孩子学习从前往后擦)
3、知道不能在厕所里玩耍,学习初步的自护方法 小班:
1、学习有序入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2、知道便后要擦屁股,会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学习便后正确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厕时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员不同教养观念、行为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能力差异。如:同样是小班孩子,能力强的孩子能按正确的方法入厕,而能力差的孩子连裤子都不会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加倍关注能力差的幼儿。
2、表扬鼓励原则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中,有许多幼儿由于胆小,又不适应幼儿园的蹲厕,因此,常常害怕入厕,从而也就经常大小便在身上。还有幼儿因为不会大小便而不愿上幼儿园。在中大班小朋友中,有个别幼儿因为不会擦大便又害怕老师批评,有了便意却常常憋着,等回家再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亲近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入厕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幼儿体验到自我服务与管理的成功与喜悦。
3、随机教育原则
在幼儿入厕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育契机,针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教育。处于真实情境中的即时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中班集体入厕活动时,一调皮幼儿在便后洗手时,将小手指塞进了水管里,水花四溅,他开心极了,可旁边的小朋友却被水花溅湿了衣服和头发。这时,教师就马上阻止其行为,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水花四溅的原因,讲解其科学道理,满足幼儿欲望。然后再让幼儿说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教育,避免日后此行为的再次发生。
4、循序渐进原则
正确入厕方法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由易到难。如在有序入厕的内容与要求上:小班做到学习有序入厕(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序入厕);中班要求基本能有序入厕;而大班要求自觉地有序入厕。
三)实施入厕教学的策略
1、多样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1)童谣法
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幼儿非常喜欢朗诵,也利于幼儿接受理解。幼儿在诵读童谣的同时强化和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让幼儿排队入厕时学念儿歌:小朋友,有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没人再上去,知道排队来入厕。在学习擦屁股时念儿歌:小手纸,手中拿;小屁股,翘起来;手纸对准小屁股;轻——轻地擦一擦,再把手纸折一折,然后再来擦一擦,屁股擦得真干净。在洗手时学说儿歌:小朋友,来洗手,伸出手,淋淋湿,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里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
2)榜样法
孩子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到内化为自己自觉行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从他律规则转变为自律规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榜样、奖励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时经常运用榜样、奖励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儿行为品质。如在组织幼儿排队入厕时,让未轮到的幼儿欣赏有序小组幼儿的良好行为;在组织幼儿洗手时,组织几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榜样示范,幼儿欣赏,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良好行为,形成习惯。然后组织幼儿互相学习欣赏,使幼儿产生自豪感。
3)家园联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把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电话、家园联系窗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自己主动入厕,这样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顺利地学会了自己入厕。
2、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
1)营造家庭式宽松入厕环境
小班、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才能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预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中大班盥洗室中的大便槽里边安装上扶手把,保证了幼儿的入厕心理和生理健康。
2)以个别交流为主,结合集体教育
对刚入园的孩子,入厕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三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不敢说;四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幼儿园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对于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再运用肢体语言亲近他(如抱抱、亲亲等),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对于中大班孩子在入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教育,认真训练,决不粗暴斥责。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正确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小班、小小班幼儿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拟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提升了入厕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信。
3、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 1)环境暗示
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将必要的规则融入在墙面环境中,创设隐含规则的教育环境。结合情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在盥洗室的墙壁上画画,使图文并茂的环境成为培养良好入厕常规的有利途径。如在洗手池边上画上“开水龙头——冲湿——用肥皂——认真搓洗——清水冲洗——关水龙头——甩干——擦毛巾”等正确洗手的步骤图,直观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洗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入盥洗室墙边上贴上小朋友有序排队的图片,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心灵在这里萌芽。
2)值日生督促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总是受小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 在常规教育中,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协助监督和管理。值日生的竞选其实也是促进行为形成的好途径。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协助老师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
3)分组差时
幼儿入厕洗手时,总会你推我抢。为了避免拥挤,我们采用运用分组差时方法,让幼儿先后轮流,这样能较好地避免入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入厕教学研究的收获
1、幼儿多方发展了
随着入厕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喜欢上幼儿园了、能大方地跟老师、小朋友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入厕能力强的幼儿在其他自理能力如穿衣裤、吃饭等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2、教师观念、行为转变了
教师对“每个接近孩子的人都是教育者”“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的时机”这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把握得更加准确,对幼儿的关注更加全面、细心,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关注幼儿的言行、需要趋向深入;对环境潜在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利用更加清晰和娴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
3、安全事故减少了
伴随着幼儿入厕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他们懂得了在入厕时不能玩耍,你不推,我不挤;洗完手能主动地用毛巾擦干。安全事故大大减少。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002年5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教园地》2005年第9期 《幼儿园课程中的日常活动》——张丽莉
第五篇: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日期:2006-3-14 10:27:04
一、课题的提出
国际象棋是一项历史悠久(1500年以上历史),开展最为广泛(三亿爱好者)的世界性体育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智力活动,它风靡世界,被革命导师列宁称为“人类智慧的体操”;被德国大诗人歌德称作“聪明人的游戏”;近几年,国内外的一些学校将国际象棋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实践表明:国际象棋能陶冶情操,提高身心健康。良好的棋风能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正确地估计自己和对手。严格的棋规能帮助学生形成遵守规范的作风。复杂的棋路变化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棋局的的胜负可以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及革命的英雄主义优良品质。下棋能改变学生的性格、脾气,锻炼人们处理局部和全局、进攻与防守、虚与实、舍与取等等关系的能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21世纪的建设重任将落在他们身上。高度科技化的时代,势必对孩子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社会所具有的挑战性和竞争性也就要求未来的主人必须具有科学头脑,顽强拼博的精神、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幼儿期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期发展。因此我们依据纲要的精神,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尝试在幼儿园开展国际象棋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使幼儿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二、课题涵义的理论界定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与纯粹的竞技国际象棋不同。竞技国际象棋是世界性的体育项目之一,重视的是战绩。幼儿国际象棋活动是不可多得的“寓教于乐”的特殊教育手段,是为了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将探索出一系列趣味横生、切实可行、适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将活动渗透于幼儿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自我意识与同伴的合作竞争意识、遵守规则、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的良好行为习惯以及发展操作、观察、思维、想象、创造、逻辑推理等能力,为幼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终身学习,终身健康打好基础。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俄罗斯著名国际象棋教学专家克尼亚泽娃指出:国际象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外能方法,对国际象棋认识越深,人的成功机率就越大。因为:
(一)国际象棋具有科学性,表现为其规则的合理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连续性。幼儿在国际象棋活动中有助于智力的开发。
(二)国际象棋具有竞争性,表现在争取先手和有利局势,最终战胜对手的拼搏过程之中。在弈棋胜与负过程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国际象棋具有娱乐性。国际象棋运动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体操”,更是当前风靡全国的大众娱乐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棋弈是一种集体活动,在掌握和运用对弈这种“准交际手段”中,自然而不拘束的结识许多新朋友,大大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实践,有助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的教育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历史时期,而把融竞技、艺术、科学为一体的国际象棋引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恰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在幼儿时期要发展智慧,关键是让幼儿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从娱乐中学,从玩耍中学。其教育过程是:兴趣——游戏——引导——激励。
四、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的在幼儿园开展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研究,是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健康为出发点,从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研究探索,对国际象棋活动中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目标的研究以及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个案研究这三方面开展实践,将国际象棋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新《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的主动
学习,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的研究能够使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不要把关注点过分集中在具体知识或技能的教学上,而是着力组织设计适合幼儿的活动,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幼儿出发,寓教于乐,保证每一个幼儿在愉快、自信、有尊严的幼儿园生活中发展潜力,良性发展;使幼儿获得健康的、真实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国际象棋活动在幼儿园形成特色,成为一个亮点。
(二)主要内容
本课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子课题
1.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研究探索(责任人:梁泓)
目标:a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国际象棋活动培养幼儿对国际象棋的兴趣
b在国际象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敏锐观察力和有意注意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记忆力,提高思维能力。c利用国际象棋活动的特殊性,使幼儿在自信心、自尊心、自制力、荣誉感、好胜心、坚持性等方面获得发展。
2. 国际象棋活动中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目标(责任人:张文娟)
目标:以终身教育和终身健康为出发点,利用国际象棋的体育与娱乐的双重身份,引发哟而对国际象棋的兴趣,在日常的学习、对弈、比赛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幼儿的智力水平。
3. 国际象棋活动中幼儿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个案研究(负责人:华静)
目标:a在对弈、学习、比赛等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会与同伴友好合作,形成坚强、勇敢、不怕困难、不怕输等良好的个性健康心理素质。
b将国际象棋活动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领域中,将国际象棋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使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五、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帮助课题组成员确定研究课题和研究方向,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
2.行动研究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国际象棋活动,并根据实际操作,适时调整修改方案,使课题研究科学、合理。
3.个案分析法: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幼儿为研究对象,较全面真实地进行观察记录,并对记录资料进行分析、解释。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处理的措施。
4.经验总结法:在收集、积累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使课题研究条理化、系统化。同时组织论证,撰写课题报告,并将先进经验方法向其他幼儿园所推广。
(二)研究对象
本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
六、成果形式
主课题集体报告,子课题有关论文,围绕课题活动撰写的有关论文、活动设计以及个案汇编
七、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园长朱文华承担策划、统筹、管理工作;副园长何晅承担策划、组织、协调工作;骨干教师梁泓承担子课题:《幼儿园国际象棋活动的研究探索》的研究工作;张文娟承担子课题:《国际象棋活动中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的研究工作;华静承担子课题:《国际象棋活动中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个案研究》的研究工作;聘请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潘家康承担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聘请国家队退役的棋手曲筱雯老师为国际象棋教练,对我园教师进行国际象棋知识和棋艺的培训。
八、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03年3月—2003年8月)
1.确立主课题,构建子课题,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
组建了由园长及小、中、大班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课题组。明确各自的职责,课题组成需做到团结协作,努力完成课题任务。
3.建立建全学习交流制度
每月一次的课题进展情况交流,便于教师间相互学习,适时的修改课题方案,保证课题的顺利开展。
4.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子课题工作计划
二、研究实施阶段(2003年9月—2005年12月)
1.第一阶段
确定课题及子课题的目标、计划,逐步开展课题研究,做好资料的积累及分析工作,总结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2.中期小结
开展中期汇报,完成阶段总结,分析研究工作是否把握方向。在阶段总结基础上实践、创新。
3.第二阶段
调整方案,修订子课题计划,确立下一阶段研究目标,保证课题工作的顺利完成三、结题鉴定阶段(2006年1月—2006年6月)
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完成课题结题报告,汇编优秀论文、个案、活动设计,为课题成果鉴定作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