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12:32: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第一篇: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第一讲 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

一、认识当前德育的背景和要求:

1、背景:

(1)迅速变化的成长环境呼唤德育研究

*多元文化的浸润

*多元价值的形成*多元发展的要求

(2)实现学生成长目标的发展需要德育研究

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3)学生发展的特殊背景需要德育研究

*电脑网络的影响

*独生子女群体对教育的需求

*未来社会发展的需求

*严重的学习焦虑

2、培养目标: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育人观念: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人格;塑造师生互动、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全发展;树立尊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评价观。二期课改给教书育人的启示

●重视活动的综合运用。注意知识和事实的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适应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认识、适应、参与能力。●重视学生对历史和事实的探索。通过观察、实验、模拟、合作、讨论、调查、实践,在多种、多样的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得接受教育。

●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观念形态的把握,这个过程需要人的主观建构,想象是建构的主要因素;忽视想象就是忽视创造。●重视思想道德教育对青少年的发展功能。●重视在活动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二、幼儿德育研究什么:(问题视角)

*教育实践提出的问题

*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问题

*教育实践开发研究的问题

(强调视角的独创性、前瞻性、可迁移性)案例1:教育实践中提出的问题: 有一次,我让孩子们以“神奇的海底世界”为主题,让孩子们画画自己所认识的海里的动物,孩子纷纷用手中的蜡笔表现着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我也高兴得一边观察,一边欣赏着:鲨鱼、海蟹、贝壳、海藻……,这时我来到琪琪身边,只见他的纸上没有一只海底动物,有的只是一根根五颜六色弯弯的曲线,与我定的主题相去甚远,如果只是凭教师的传统眼光看了一眼这画后,我会对这个孩子感到失望,会认为他是个没有想象力,没有表现力的孩子,可能给孩子的评价就是绘画能力差,小肌肉发展不好等等,但如果从尊重孩子发展的角度去考虑,蹲下身来,听听孩子的讲述,你就会知道他这幅画的意义:假期里家人带他去海南岛旅游,他看见了真正的大海,大海在太阳的照耀下会闪闪发光,妈妈告诉他,那是太阳照在海面上反射的光,琪琪觉得这种光很美,所以他用各种美丽的颜色画成弯弯的曲线表现了出来,虽然他没到海底去见识过,但是他用他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什么叫“波光粼粼”。此刻,您有没有会为他的想象而发出惊叹呢? 案例2:教育理论中演绎出的问题:

为了鼓励孩子敢于承认错误,在区角活动开设了“我是诚实的好孩子”专栏。在这专栏里能大胆地承认错误的幼儿可得到五角星的奖励。今天林一帆来到“我是诚实的好孩子”认真仔细的画着:画面上她手上拿了一本本子,本子上有十个五角星。旁边画了一位老师。一看明白了。原来她把昨天发生的事画了下来。分享交流时,林一帆把画的内容告诉了大家:“老师说过得十个五角星的小朋友可以换奖品。昨天我拿了十个五角星到老师那里来换奖品时被老师发现这十个五角星其中有两个是我以前幼儿园发的,因为我很想换到奖品,所以拿了两个以前幼儿园发的五角星凑了十个五角星来换奖品。后来当场被老师发现。上课时老师讲了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后,我知道自己错了,应该向故事里的宋金学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所以我把这件事画了下来,我也想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林一帆刚说完小朋友就马上拍手表扬了她,我也及时赞扬她能敢于承认错误并及时的给予五角星的奖励。

案例3:教育实践中开发的问题: 在主题“勤俭”中,原本不那么爱惜幼儿园图书、玩具的幼儿在经过这个主题活动后,有的幼儿看见图书区里的图书坏了,或者区域活动中的材料被损坏了,孩子们会自发地拿出材料箱中的双面胶、透明胶、固体胶或其他替代品进行修补。

生活活动中“保持仪表整洁”就是幼儿生成出的一次共同探讨的话题:据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每天都要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这时我马上会进行即时谈话活动,将爸爸、妈妈和老师说的话让幼儿开展讨论:“每天都要挑挑拣拣的穿衣服这样好不好?”在激烈的争论之后,大家达成共识,现在虽然不用相过去那样穿打补丁的衣服,只要是干净、整洁的衣服就可以,不要挑挑拣拣。这也是“勤俭”的一种表现。

三、怎样进行研究思考?

思考三个问题:研究什么?为何研究? 怎样研究? 把握三条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防止三种失误:题目太大;价值很低;表述不清 讨论(1):选什么研究课题:

(技术视角)

1、从教育部门的科研规划中选题

2、从教育期刊的征稿启示中选题

3、从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中选题

4、从提高本职工作质量上去发掘课题

5、从自己或他人的教育经验或教训中提出课题

6、从各种信息交流中发掘课题

7、从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中发现课题 讨论(2):怎样找研究案例?

*新闻效应:找吸引眼球的故事

*蝴蝶效应:找可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事例

*木桶效应:找最短的木板 实例分析: 《在问题情境中提升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研究》 研究内容可以考虑进一步分解细化:

1、大班幼儿数教育的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有助于提升幼儿数运用能力的问题情境类型的研究

3、不同类型问题情境创设的要求与方法研究

4、问题情境创设中多种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

5、问题情境创设中预设性与生成性关系的研究

6、数教育活动中生成性问题捕捉及其处置方法和策略的研究

7、幼儿数运用能力发展不同阶段对问题情境要求的研究

8、不同问题情境中教师有效组织与指导幼儿数学习活动的方法、策略的研究

9、问题情境中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的差异及适应差异的指导策略的研究

10、大班幼儿数运用能力评价的研究

11、问题情境创设对教师能力要求的研究

案例4:开展幼儿挑战活动,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实践研究

永和幼儿园

朱伟琳

本课题想通过对挑战的研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估价危险,应对危险,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加强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提升自信、勇敢等心理品质水平,激发探索精神,增强创新能力,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积极参与社会竞争,谋求生存价值。

案例5:培养独生子女友好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

景凤幼儿园

马平梅

交往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存工具。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幼儿在园与同伴相处的时间甚多,而这种同伴间的平等交流、相互学习、促进、双向互动、取长补短获得信息的伙伴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都无法替代的。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是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孩子们的交往活动,让他们学会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他们的交往水平。而幼儿园集体生活使幼儿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以促进儿童社会化的萌芽。无疑幼儿园是培养儿童交往的最佳场所。

讨论(3)德育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1:

了解、研究现存文献资料以及历史事实、现实情况和问题,从而探索德育规律的德育研究法。包括历史法、文献法、总结法、内容分析法、调查法、溯因法、跨文化比较法、预测法等。研究方法2:

以观察研究学生道德行为或德育活动为主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追踪法、个案法等。研究方法3:

以测量学生思想品德和检查评定德育效果为主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法、投射法、评语法、等级评定法、加减评分法、综合评分法、诚实测验和道德判断测验法等。

讨论(4)个案研究指南: 个案研究(case study)

个案研究是针对一个个例(可以是个人、机构、团体,也可以是事件)作缜密的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经纬万端的错综关系作周全的涵盖,对动态变化之时空情境条件作适当分析的研究方法。它的一个关键部分是研究者要在现场沉浸很长一段时间。这种研究方法被用于犯罪学、工业社会学和社区研究中,教育研究中主要用于儿童发展和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研究。近年来,这种强调自然观察、深入关注个例的研究传统已经在涉猎教育研究的其他领域;尤其是对教育发展计划的评价上。个案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和桥梁。

个案研究法的三种类型,1、以理论探求和理论验证为目的的个案研究,尤其是研究一般论点,目的在于澄清那些模糊的问题,并使读者产生兴趣。

2、以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叙述和描绘那些有趣的、值得仔细分析的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

3、以评价型个案研究,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使读者确信。个案研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1.通过聚焦在特别的事例上来研究一种现象。2.对每一个事例进行深入研究。

3. 研究在自然背景下的现象。

4.呈现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观点。

案例6:当一百次孩子,成一个幼儿教师

新泰路幼儿园

费葳

一、学会用眼去观察孩子的一百种言行

二、尝试用耳去倾听孩子的一百个心声

三、认真用脑去思考孩子的一百个问题

四、真诚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百种情感

如果你想干好一门事业,必须先了解这门事业,然后让自己融入到这份事业里,使自己成为这份事业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幼儿教师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让自己成为孩子,走进孩子的世界里,让自己成为孩子里的一员,和他们一起生活、思考、感受、探索,这样才能知道孩子的需要与困难,从而让自己成为孩子心中最亲切最喜爱的幼儿教师。讨论(5)叙事研究(narrative rsearch)

叙事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已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了,目前它已被引入教育领域并逐渐地运用于教师教学经验的研究中,备受研究者的关注,逐渐成为质的研究中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方式。叙事研究,就是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这种方式的前提在于,人类是善于讲故事的生物,他们个别地与集体地过着故事化的生活。由此引申,教育即是个人与社会故事的建构和重塑,而老师与叙述是说故事的人,也是他们自己的或别人故事中的角色。

德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德育事件的描述、分析、发掘或提示内隐于日常事件、生活和行为背后的德育意义、思想或理念的一种研究方法。

德育叙事研究的特点:

1、所叙述的内容是发生在教育者、受教育者身上的德育事件,具有历史性、真实性、情境性、意义性

2、强调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与叙述者的互动

3、主要采用归纳法

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现象学、诠释学与叙事学。

现象学在方法中最主要的是“存而不论”,现象学者强调人们行为的主观意义,试图进入人们的头脑,以了解人们如何建构和解释他们日常生活经验的意义。

诠释学主要在于通过对作者、文本和读者的意义关系的研究,来考察、解释其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弄清历史传统对理解的影响,区分说与听及写与读这两种对话模式,探讨作者心态对原文意义的涉人,将原文意义以及读者自我理解的关系阐释清楚。

叙事学认为,世界上实际发生的一切事情在尚未被人采用语言表达出来之前,是按照“本来”的面目,以“故事”的形式存在的。

德育叙事的研究过程:

1、提出基于德育实践的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2、选择与德育事件相关的具体研究对象

3、进入研究现场对所研究对象进行工作

4、形成能代表现场经验各方面的文本

5、形成研究文本,即撰写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资料收集的主要准则:

1.研究者要紧密联系自身的实践知识。只有高度重视并紧密联系自身的实践知识,才能保证所取舍的内容能够完整、准确地呈现对象的真实面貌。

2.研究者与参与者之间必须建立一种真正的合作研究关系;担基于双方平等的、对话的、具有共同研究兴趣与目标的合作关系。

3.研究者必须保持敏锐的头脑和反思的意识,这样有助于时刻促进双方关系的改善,并使研究者努力把握现象背后的完整意义。

叙事研究的视角

1.以清晰而完整的故事形式,具体而准确地描述可观察到的现象或事物。清晰而完整的故事可以传达给听者一个完整丰满的形象认识,通过这一形式,具体而准确地描述,才能够使研究者对自己可以观察到的教师日常工作行为有一个真切清晰的形象认识,确保了研究对象的真实可感,也才能真实地再现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与成果,使读者对研究过程与结果获得认同。

2.研究者应该努力摆脱个人生活经验、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的束缚,力求全面地、接近真实地了解被研究者的真实思想,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认真感受和分析被研究者讲述的故事,从他们的视角出发,从被研究者自身提供的经验现象中推演、清理、归纳出他们的实践知识本身。案例7:唱好教育孩子的同一首歌

——通过幼儿园合唱活动,开展家园合作工作

周令芳

一、缘起:合唱成为家长参与幼儿园欢乐教育活动的主要渠道

(一)无心插柳: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工合唱活动

(二)水到渠成:金鹭家园同乐合唱团的正式成立

二、发展:“金鹭家园同乐合唱团”成为家园协同教育的主体

(一)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教育内涵

1.大合唱:

2.歌舞表演

3.小品

(二)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密切家园的情感联系

(三)扩展合唱团的功能,完善家园协同教育系统

三、反思:家园同乐合唱活动成为我们深化幼儿欢乐教育的载体

(一)合唱的演出活动的教育实效:育人于无形 实效一:以情感人:奏出了“家园一家亲”的动人篇章 实效二:明理服人:纠正了家长的许多教育误区 实效三:优势互补:走出了家园共创的新路。

(二)合唱活动的启示:育人于“艺术”

四、怎么写德育研究报告 *选择事件

*聚焦事件中包含的“问题” *根据“问题”改写事件

*揭示成功背后的“规律”,或者根据“问题”寻找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思考解决对策

陈薇

(1)德育论文的结构:

1、前置部分 标

题(title)

名(name)摘要(abstract)关键词(key word)

2、主体部分 前言 正

文 结

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

3、附录部分 论文题目的设计:

*准确概括论文内容,能反映研究 方向、范围和深度

*文字简练(中文不超过20字,英 文不超 过10个单词),具有新颖性

*便于学科分类和文献检索 论文题目的撰写形式:

“论”字式:如:论…… ;浅论……;简论……;

试论……;再论……;也论…… “析”字式:如:试析……;简析……;浅析…… “新”字式:如:……新论;……新探;……新思考

冒号式:

如: “道德的道德教育:学校德育的伦理回归” 问号式:

如: “教师如何进行德育叙事研究?”

破折号式:如: “关注学生的道德理解— 学校德育的新视点”(2)怎样写摘要:

摘要的主要目的:一是方便读者鉴别论文的基本内容,确定是否需要阅读论文全文;二是方便二次文献存储入计算机或编制文摘页。

三千字以上正式发表的论文一般应写摘要,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300字。摘要的基本内容:研究的目的、对象和范围;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得出的结果和结论;具有的理论或实践意义。(3)怎样写前言:

一、阐述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提出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

二、简介研究方法和有关研究手段

三、概述研究成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正文的表达方式:

1、并列式,即围绕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论述;

2、递进式,即对需要着重论述的问题,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最终把问题论述清楚;

3、纵横交错式,即在并列论述过程中,在每个并 列的层面上展开递进式的阐述,或在递进论述过 程中,在每个递进的层面上展开并列的阐述。(5)论文的基本结构: 中心论点: 第一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 第二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 第三基本论点: 下位论点1(附属材料)下位论点2(附属材料)……(6)论文段落写作的构思策略

1、每段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要统一

2、每段都要有表达中心意思的主句

3、每段的容量适当,相差不宜太大

4、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与衔接(7)论文结论的一般内容:

1、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及所揭示的原理和规律(理论价值)

2、在实际应用上的意义和作用(实际价值)

3、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有哪些异同,作了哪些修正、补充和发展(比较价值)

4、本研究的遗留问题及建议和展望

(1)说明:根据结论内容的不同,结论可分为分析综合型、解释说明型、事实对比型、提出问题型、预示展望型等写作类型。(2)注释有两种:

一是说明资料来源出处的参考型注释(reference note),它主要是对论文中的引文,包括引用插图、插表等资料的解释,以便函读者查找、核实。

二是对论文内容作补充说明的内容型注释(content note),它主要是为方便读者理解论文中的某些难点、新的名词术语、概念等作出的解释。(3)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等的编排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的文献类型标识分别为M、C、D、R。如:

[1]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68-88.2、期刊文章的编排格式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其中,J为期刊文章的文献类型标识。如:

[3]檀传宝.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根本[J].全球教育展望,2001,(6):9.(4)论文初学者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把论文写成知识性介绍读物

2、不要把论文写成材料堆积的仓库

3、不要把论文写成工作汇报或总结

4、不要把论文简单化,讲“其然”不讲“所以然”

5、注意科研论文的文风(5)对自己写作的认识:

*我有来自一线的资源,(实践出真知)*我的研究对象是独一无二的 *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写作成功的境界: *自说自话 *自圆其说 *自成体系

(完)

第二篇:幼儿舞蹈实践与研究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 江 昊王蕊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幼教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对幼儿舞蹈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幼儿舞蹈教学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幼儿舞蹈概述出发,分析了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为幼儿舞蹈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概述;现状;改进方法

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环节,在舞蹈普及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舞蹈教育仍然是整个舞蹈普及教育中的一个不被重视的部分,舞蹈作为一门在艺术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其生存却艰难万分。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应届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感到无比的痛惜。

一、幼儿舞蹈概述

(一)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重要意义

幼儿舞蹈教学形体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适当适量的舞蹈动作可以训练幼儿在感受形体美的同时,训练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站、坐、行的习惯。舞蹈可以提高幼儿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训练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有极大帮助,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特点,促使其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教学活动可以无形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让其感受到美的同时表现出美,不断扩充幼儿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观念和自信心。幼儿舞蹈多为群舞,在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从生理角度上讲,舞蹈中各种动作只见的协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强烈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舞蹈过程中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改善大脑的供氧条件。所以舞蹈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幼儿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这对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也大有益处。

页 第 1

(二)幼儿舞蹈特点

1、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直观视觉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视觉上的观赏对其进行审美感知。舞蹈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所表现的情景还是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都要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由于幼儿的脑部尚未发育完全,其思维仍是具体的,对于抽象的事物他们还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靠在双合的手掌上,孩子们就知道这是睡觉的动作;若教他们张开双手在体侧上下起伏,孩子们便知道这是小鸟飞翔的动作。

2、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的特点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都很强,比较喜欢学习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最明显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长知识和能力。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情景,比如双手在脸颊两侧转圈来表现洗脸的动作,双手后摆、身体左右摇晃着前行来表现小鸭子的动作,还有解放军骑马、开炮等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所揭示的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而模仿是幼儿舞蹈的另一特点。

3、幼儿舞蹈具有童真性的特点

爱玩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当我问小孩子们喜欢干什么?他们会说玩积木,玩泥土,玩布娃娃等等---他们喜欢玩和做游戏,这是符合他们兴趣和情趣的事物。幼儿舞蹈可以说是一种高级游戏,而童趣则是这游戏的核心。比如在《蚂蚁搬豆》这一幼儿音乐游戏舞蹈中,当一只小蚂蚁看到一粒很大的豆却无法独自搬走的时候,吸引了好多 蚂蚁过来,最终大家一起把豆搬回去。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抬、滚、推、搬逗逗的喜悦情趣,又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教育意义。

二、幼儿舞蹈现状

(一)幼儿学习现状

从幼儿舞蹈教学模式上看,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注重舞蹈技能等基本功的学习,片面强调舞蹈的动作和技巧,这对于只有3-6岁的幼儿是非常枯燥的训练,因此幼儿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对舞蹈动作的模仿上,并没有过多的对于舞蹈的领会和理解。长此以往不仅有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把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殆尽。另外,舞蹈教师只是教幼儿编排好的动作,完全忽略了对舞蹈中美的表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己创作舞蹈动作,这使小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力直接被扼杀。

另外,孩子对于舞蹈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尚未懂得什么是对其整体素质提高有利或是有弊,因此他们不会注重舞蹈练习的重要性,只是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模仿,没有接受类似于艺术熏陶或是形体美等方面的训练。不论是从舞蹈教程安排出发还是从幼儿对于舞蹈课程的接受程度上看,目前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幼儿舞蹈师资现状

从幼儿现阶段的情况看,在幼儿舞蹈教师中很少是从专业舞蹈院校毕业的教师,就算是有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使幼儿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一味的强调示范和模仿。他们认为幼儿的年纪尚小,只需听从老师的安排。

从幼儿园为舞蹈课配备的硬件条件以及舞蹈教学老师的水平上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为应付家长及上级领导的检查才开设的舞蹈课程,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引起幼儿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社会上,幼儿舞蹈教学多以兴趣班的形式,且大多是功利和盈利为主要目的,一般来说费用很高,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家长不得不放弃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所以,要想提高幼儿舞蹈教育的地位,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首先应该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以幼儿自身的发展角度考虑,才能实现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气质和修养,达到全方面发展。

以上的种种问题说明现在的幼儿舞蹈教学没有充分意识到幼儿自身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特性,导致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不能充分体现,达不到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对幼儿舞蹈教学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舞蹈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一直以来舞蹈教学都是采用“言传身授”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夯实自己的舞蹈基础和教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和语言的相互结合,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并使幼儿能将这种对美的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舞蹈动作中去

幼儿舞蹈教师要有编排新的幼儿舞蹈的能力。要编排一场幼儿喜欢的舞蹈,首先就要了解熟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感知事物并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生活,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编排出幼儿喜欢、有趣、愿意学习的幼儿舞蹈。同时,教师自身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自身对舞蹈的发展历程理解透彻,才能以儿童的语言去传授给他们。

幼儿舞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并达到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不断

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要想提高幼儿的舞蹈创作水平,就应该让幼儿多多接触音乐,在享受愉快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逐渐在音乐中表现自我,激发出自身的创作兴趣。同时,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们对生活多多观察,适当的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形象艺术化,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二)教师对音乐的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和童趣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既要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到音乐对于舞蹈性质的定位。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性而又不是艺术性、趣味性的音乐进行编舞,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只有音乐和舞蹈本身能吸引幼儿才可以。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像“花仙子”、“一分钱”、“波斯猫”等经典曲目依然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在“一分钱”的舞蹈表演时,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角色魅力很大,因此小朋友们在学歌词、理解歌词上都很容易,兴趣也很浓。在舞蹈表演时孩子们表现得也很积极,尤其是扮演“警察”这一角色的小朋友那神气的表情,自然是得益于这个角色赋予的魅力。当然,“捡钱”的小朋友那种自豪和荣誉感也是溢于言表的。这样的素材选择,既可以使孩子们可以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又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进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

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包括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舞蹈语言和动作。这在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其次,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生动形象。幼儿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现学习和掌握舞蹈的技能,这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舞蹈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动作之间的协调和过渡,这是决定幼儿兴趣的关键所在。

再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美语言的运用。舞蹈教学不能局限于肢体语言的表达,要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享受美,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运用清晰、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兴趣的产生,使其保持愉悦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学习。

2、情感教学

对于幼儿的舞蹈教育方法来说,“严师出高徒”这样的方法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这个

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表扬,这会积极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儿童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多多鼓励、夸奖孩子,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多多予以肯定,这对于一些表现相对较差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只要我们多多加以鼓励,适时予以肯定,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对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不能过分夸奖导致其产生骄傲心里。

其次,要充分信任孩子。告诉并相信他们“你可以做到!”。孩子年纪虽然小,但他们却异常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老师一个鼓励的微笑点头等简单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快乐的缘由。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怀疑的时候,他才会充分自信的面对各种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机会,不适时宜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游戏教学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小孩子们喜欢玩、喜欢热闹,将舞蹈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辅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孩子们“数鸭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自己扮演鸭妈妈,小孩子们扮演鸭宝宝,在鸭妈妈的带领下鸭宝宝学习各种本领,学习小碎步、蹦跳步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穿上相应的服饰、戴上头饰,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升。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不同孩子的资质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材施教不仅适用于舞蹈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好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但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发掘孩子的能力和长处,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促进幼儿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引导幼儿感受舞蹈作品

幼儿对舞蹈作品的感受是舞蹈教学的升华,也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讲授课上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让幼儿多接触一些新鲜题材、新鲜舞蹈形式的作品,而孩子们往往会被这样的新鲜事物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舞蹈作品中一些优秀、突出的地方进行提问,引发幼儿对舞蹈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舞蹈作品中的某个感兴趣的桥段,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其他舞蹈作品的优秀之处。这个过程当然会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也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多对其他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才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动力,进而可以有机会鼓励孩子创作舞蹈动作。

四、结语

幼儿舞蹈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幼儿的情操,使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舞蹈方面的能力,又感受到舞蹈为生活带来的艺术之大美。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仔细关注孩子们美丽的童心,关注他们情感、兴趣的变化。大范围地收集、编排可以体现他们童真童趣的舞蹈作品,同时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幼教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为幼儿教育工作尽职。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J];黄河之声;2009,05

[2]宋晨霞;舞蹈编创没有那么难---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编创教学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3]刘洁;游戏性的幼儿舞蹈教学[J];青春岁月;2012,02

[4]袁静;幼儿舞蹈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浅议[J];华章;2012,01

[5]张卫民,彭芝兰;浅谈幼儿舞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7

[6]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7]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09。

第三篇: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对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研究调查报告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其中我校的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清明前夕,为配合进行传统教育,他提倡班里的的学生利用周末采写革命英烈传记,前后历时一月,共得32篇烈士传记、17篇祭奠烈士的诗文,清明前夕利用这些材料召开班会,使师生受到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写的是本村的甚至是自己的叔伯亲人,感情真挚,有的可写,而且这项活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几乎在每个学生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人??他家的人,他家族的人,他们村的人,大家都给他鼓劲儿,支持他写好,希望他写好,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责任心很强,惟恐写不好给英烈、给家庭、给家族、给本村人脸上抹黑,所以用心备至,结果出人意料。

还有这样一位老师在讲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他会同当地广播电视局搞

了一次题为“来自家乡的报告”的征文,效果也很好。学生利用周末或分组或个人分头回村采访调查,写采访记录,回来整理成文。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真人真事,学生熟悉,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学生虽还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接受知识和各种信息比较早,比较快,量比较多,面比较宽,因而显得更聪明智慧,他们非常渴望早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笔为家乡、为社区做点儿实际工作,他们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心理准备是充分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华小试身手,宣泄自己的干劲和力量,故而也易于发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使人感喟良多的是学生的变化,他们走乡串寨深入群众调查学做群众工作,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考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弦真地被拨动了,以前学生虽学哲学,但是看问题多犯主观、片面、停滞的毛病,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坏人坏事,看的多是阴暗面,总爱置身事外袖手于旁,以批评家、旁观者、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现在一事出现,学生不再只是发牢骚指责,而是试图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它、分析它、改变它,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是复杂的,一件事发生总有重叠相生的原因。能尝试着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渐渐地,学生们认识问题深刻了,观察问题全面了,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一)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

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定要注意这类活动重在动情,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所以整个活动要与学习紧密相关,万勿忘记治学这一根本。倘能注意这两点,那这样的活动势必会受到学生欢迎,且容易获得成功,有事半功倍之效。某老师曾回忆起他曾经搞过的一个活动:各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组织活动,好多学校到北京香山看红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香山红叶名闻天下,好则好矣,美则美矣,能够前去观赏当然很好,但是他当时所在的学校远在香山以西的深山里,东去香山140里,车、钱、时间、安全就像四座大山一样横拦在他们师生面前,一时难以解决。而他们学校附近山峦起伏,秋叶如火枫林涂丹,名气虽然远远比不上香山红叶,但是却也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体裁衣。他从实际出发,靠山吃山,别具深意地带着学生在本地步行登山,搞了一次秋日登高的教育活动。到了山上稍事休息,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便开始了“秋日登山”的第二项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用各种修辞描绘眼前的大好秋景。学生眼观美景文思泉涌,口出妙辞,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收效非常好。

回校之后,他又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这一活动前后进行了五种训练:一是登山体能训练;二是意志磨练;三是培养了同学们登山下坡互相扶助关系他人的品质;四是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五是饱览了家乡绚丽多姿的大好秋景,以自己的观察所得,以自己之口,以自己之手来赞颂描绘家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他既可以把知识学活,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深厚情感,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教材教学线、实践教学线开放型双线教学,提出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拓展,关注社会问题和自我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二)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第四篇:德育活动课的认识与实践初探范文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传统德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和内容的设置编排上,在途径和方法的确定选择上,既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也不关注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过程成了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着观众和听众的角色。在预先安排的固定目的、组织方式、活动程度等具体要求下,学生被动地进行着一种程式化、履行公事式的机械表演。这种反理性的教育方法造成了教育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距。而德育活动课注重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兴趣出发,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工作的人本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科尔伯格利用道德两难问题为学生提供积极参与和决策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作为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了道德的层次。其基本价值就是向我们论证了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不可能有真正道德的发展。换言之,活动是德育的生命。没有了活动,便没有了德育。

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做了不少这方面的尝试,其中京西一位老师是这样做的:

清明前夕,为配合进行传统教育,他提倡在校住宿的学生利用周末回村采写革命英烈传记,前后历时一月,共得32篇烈士传记、17篇祭奠烈士的诗文,清明前夕利用这些材料召开班会,使师生受到深刻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学生写的是本村的甚至是自己的叔伯亲人,感情真挚,有的可写,而且这项活动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几乎在每个学生背后都站着不少的人??他家的人,他家族的人,他们村的人,大家都给他鼓劲儿,支持他写好,希望他写好,孩子也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故而责任心很强,惟恐写不好给英烈、给家庭、给家族、给本村人脸上抹黑,所以用心备至,结果出人意料。

一位老师在讲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一文之后,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了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他会同当地广播电视局搞了一次题为“来自家乡的报告”的征文,效果也很好。学生利用周末或分组或个人分头回村采访调查,写采访记录,回来整理成文。像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写的都是本乡本土的真人真事,学生熟悉,有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中学生虽还谈不上什么建功立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和过去的青少年相比,接受知识和各种信息比较早,比较快,量比较多,面比较宽,因而显得更聪明智慧,他们非常渴望早一些发挥自己的潜能,能用自己的笔为家乡、为社区做点儿实际工作,他们是兴奋的,兴趣是浓厚的,心理准备是充分的,态度是积极的,热情是高涨的。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渴望一展才华小试身手,宣泄自己的干劲和力量,故而也易于发动。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使人感喟良多的是学生的变化,他们走乡串寨深入群众调查学做群众工作,学到了课堂内、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增强了与人交际的能力。学生通过亲身考察,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过程的深刻变化。学生的心弦真地被拨动了,以前学生虽学哲学,但是看问题多犯主观、片面、停滞的毛病,一开口一动笔就是不正之风,就是坏人坏事,看的多是阴暗面,总爱置身事外袖手于旁,以批评家、旁观者、评论家的姿态出现。现在一事出现,学生不再只是发牢骚指责,而是试图以主人翁、建设者的姿态去研究它、分析它、改变它,明白了天下的事情是复杂的,一件事发生总有重叠相生的原因。能尝试着用辨证的、客观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渐渐地,学生们认识问题深刻了,观察问题全面了,分析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加强了,这的确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二、德育活动课有利于学生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德育在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上往往缺乏统一的整合模式。“对现实问题也很难培养出有道德选择、判断、创造能力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是运用道德认知,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多种复杂具体的现实的道德问题的能力。

学生德育活动课的内容是极为广泛、极为丰富的。就其内容的性质划分,可概括为:学习性的德育实践,人际交往的德育实践,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自立自理的德育实践等。实践性德育活动是促进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品德的基础。德育活动课就是通过多种符合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生在实践中的角色地位的需要、兴趣、爱好与追求两个方面的交互作用,使他们在完成学习、工作、劳动任务和进行社会交往与协作的过程中,一方面践履社会、集体或教师提出的道德规范、行为要求;另一方面自身也会产生遵守道德规范、评价和协调人际关系及个人行为的需要。这样,学生便将形成相应的品德,发展一定的道德实践能力。学生在道德形成过程中要完成由知到信,由信到行的转变,其中道德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实践性德育课为学生的品德外化提供了实际锻炼的机会,同时,学生对一定道德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和深化也依赖于德育实践活动。

(一)学习性的德育实践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生活实践的主要内容。为此,德育必须引导学生学习适合现代生活的行为规范和伦理道德,要使学生懂得诚实、自强、责任心和尊重别人,要学习做人与做事的学问。必须用现实社会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在参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在学习性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唯物辩证观和科学精神。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创造精神、刻苦认真、耐心细致等优良品德,以具备在未来社会中独立生存的资本。

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是成功实施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但一定要注意这类活动重在动情,在情感上推动学生,真正能够扣人心弦激动人心;学生到学校来就是为了学东西的,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获取各种知识,是学生的普遍心理和最大愿望,所以整个活动要与学习紧密相关,万勿忘记治学这一根本。倘能注意这两点,那这样的活动势必会受到学生欢迎,且容易获得成功,有事半功倍之效。某老师曾回忆起他曾经搞过的一个活动:各校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纷纷组织活动,好多学校到北京香山看红叶,饱览祖国大好河山。香山红叶名闻天下,好则好矣,美则美矣,能够前去观赏当然很好,但是他当时所在的学校远在香山以西的深山里,东去香山140里,车、钱、时间、安全就像四座大山一样横拦在他们师生面前,一时难以解决。而他们学校附近山峦起伏,秋叶如火枫林涂丹,名气虽然远远比不上香山红叶,但是却也波澜壮阔气势非凡。考虑再三,最后决定还是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量体裁衣。他从实际出发,靠山吃山,别具深意地带着学生在本地步行登山,搞了一次秋日登高的教育活动。到了山上稍事休息,作为语文老师的他便开始了“秋日登山”的第二项活动内容,即要求学生用各种修辞描绘眼前的大好秋景。学生眼观美景文思泉涌,口出妙辞,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收效非常好。

回校之后,他又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写一篇同题作文,或记叙文、或说明文、或议论文。这一活动前后进行了五种训练:一是登山体能训练;二是意志磨练;三是培养了同学们登山下坡互相扶助关系他人的品质;四是语文知识的复习和运用;五是饱览了家乡绚丽多姿的大好秋景,以自己的观察所得,以自己之口,以自己之手来赞颂描绘家乡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德育活动其实是一种训练,他既可以把知识学活,激发学生爱学习的深厚情感,又可以锤炼其道德品质。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教材教学线、实践教学线开放型双线教学,提出研究性学习,内容包括:学科课程拓展,关注社会问题和自我发展,要求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学会设计方案解决问题,这位老师的做法不是很发人深省吗?

(二)人际交往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的人际交往也越来越具有复杂和深刻的特点。学生通过人际交往性的实践活动、亲身体验人际交往的道德行为规范。在交往中,他们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对自己负责和对他人负责。学会与人相处等做人的准则。更重要的是通过交往、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能够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对照检查自己,从而克服自己的短处和缺点,对自己有了更客观、全面的认识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对青少年来说,良好的交往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经常率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老师们说起学生的进步和变化,总是非常感慨侃侃而谈:孩子们经常到社会、到野外去,会遇到各种困难,诸如自带饮水食品、行李工具,负重出行,长途跋涉越岭登山,有时粮水不继还要受渴挨饿,但他们咬着牙坚持下来了。从中磨练了学生意志,增强了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校内野外进行科技活动,需要合作完成,上岭下坡相互扶助,增强了他们集体观念,团结互助关心他人的精神得到发扬。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与人交际、口头表达能力。某小学参加各种科技小组的学生几乎占到全校学生的一半,他们经常要走出校园,到野外奔波,在街头巷尾宣传,这就大大增加了他们与人交际的机会,上至科学家、市、区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经常会见,着实见过些世面,从而锻炼了他们的胆量、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三)社会公益性的德育实践活动。社会公益性活动是一种直接服务于社会的活动,也是处理自我与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如手拉手互助活动、为希望工程募捐活动、青少年志愿者活动。这类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为社会、为国家承担一份责任,应尽一份义务。在助人中体验服务的快乐,在奉献中培养无私的精神。学生从中不仅获得了人生意义的感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则更有利于引导学生说、学、做合一,知行统一,对以往说与做两张皮的现象,具有特殊的批判和修正作用。

某一矿区原来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当地小学组织师生实地了解写出调查报告,反映给矿领导,引起高度重视,不久修建了该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批垃圾站,有效地改变了该地的环保卫生状况。北京的珠穆朗玛峰??灵山脚下的清水镇人民的生活好了,家家青堂瓦舍,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可废弃物品生活垃圾却往外河滩一推,顺着马路牙子倒了下去,久而久之,109国道南侧垃圾堆积如山,再加上旅游线路的开辟,更使这一地区的环境污染日甚一日雪上加霜。清水镇是北京的西大门,又是灵山旅游区、百花山旅游区、龙门涧旅游区的必经之地咽喉要塞,脏、乱、差的环境既有碍观瞻,又影响旅游事业的发展,所以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清水中小学学生和清水人民一起,团结奋战,终于清除了109国道一侧的垃圾山,再现了该地山青水秀旖旎风光的本来面目。

学生参加这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了社会,学生们为自己小小年纪,用学到的知识为当地发展献策出力小试身手,发挥个人潜能而欢欣鼓舞,这正是爱国爱家的具体体现;向别人宣传环保,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这样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律性和社会责任感。

(四)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针对当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学生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和艰苦磨炼,加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性教育,如料理自己的生活,保持环境整洁卫生的劳动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包括值日,保持教室、校园的整洁,布置教室,改善学校环境和教学生活条件,绿化、美化校园等,这类的自我服务性、自立自理性劳动,不单单是为自己服务,包括为自己所在的集体服务,为所居住的社区服务,为国家服务。这类劳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有责任关心家里的一切事情,学会当家作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问题自己来解决。从而锻炼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并养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关爱他人,继而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勇于承担重任的优良品德。总之,自立自理性的德育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自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全面提高青少年一代素质。这也是学生加强品德修养、立志成才的必由之路。

我们访问了某个北京市五好文明家庭,这一家子人老少三代五口,82岁的姥姥,一双已成人的儿女。孩子小的时候,他们非常注意早期教育,要求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四岁的时候,已经能识一千多字,五岁半插班上二年级,1982年“六一”前夕他们被评为北京市“四好家长”。随着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又适时提出“每个家庭成员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对家里最大的贡献”,现在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学业有成,这一家子人相互体谅彼此和睦,家庭气氛融洽祥和,在家里逐渐形成了亲情洋溢相互关心的氛围,这一点可谓弥足珍贵,卢梭曾经说过:“只要父母之间没有亲热的感情,只要一家人的聚会不再使人感到甜蜜,不良的道德就势必来填补这些空缺了。”一旦家庭亲情这道钢铁的长城形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便是莫大之幸,对于教育子女来讲那是莫大之福了!

三、开展德育活动课的几个基本原则

德育活动课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首先要考虑应包含德育的五大要素,即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在层次结构上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及德育的内在规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深刻,力争做到螺旋上升、循序渐进、有章要循、有据可依。德育研究中心承担的“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研究成果《德育》读本为德育活动课提供了一个载体,其中体现出来的编写思路和设计原则都是我们在开展德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

(一)主体性原则。德育活动课应贯彻主体性原则,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觉自愿性和自主参与性,而不是强迫他们按照已经安排好、策划好、完全确定下来的程式去做,不给学生一点发挥和展示的机会。因此,学生的主体性或主体地位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活动的内容由学生自己选择;活动方式和具体要求由学生自己安排;活动的材料也由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二是看学生参与程度。一堂德育活动课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如果一次活动只有少数几个人参加,多数同学只是听客、看客,这样的活动是无法达到人人接受教育的理想效果的。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机会,在活动中大胆尝试,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教育。

(二)实践性原则。德育应把以道德为基础的道德实践作为其终极目的,付诸于实践。实践是德育活动的根本特性。德育育人的实践过程是内含于生活之中的过程,不可能脱离生活,凌驾于生活之上。因此,学生需要在生活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获得新的感知、体验,从而引导自己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去认识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义,进而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

源于此理,德育活动课应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入生活,走近大自然,去和周围的世界积极对话,广泛交流和沟通。这种以社会为大课堂的教育方式,突出了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热情,必能大大提高德育的实效。

(三)系统性原则。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活动课的编排和设计也要考虑其系统性,决不能随意、随便地进行。就一堂德育活动课而言,它的教育性是通过活动来体现的,其深刻程度及教育性大小与否,也是通过活动的内容来决定的。而某些内容又需要反复进行,步步深化。只有经过反复的、长期的教育感染、熏陶和磨练,才会收到一定的效果。这就是说它的内容和形式既要考虑其包容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德育的内在规律,只有掌握了德育的系统性,才能保证德育活动课做到“德育目标,一以贯之;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四)创新性原则。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未来的世界,要求冲破旧的、僵化的思想,不断产生发展新思维、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活动课中培植新的思想,要善于反思,勇于探索,勇于批判,勇于创新。要不断研究和发现学生的特点和德育的规律,研究时代的特征。在活动的形式、方法到活动的内容方面不断有所突破和创新,以利于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五)开放性原则。现在全球正在实行经济一体化,中国进入WTO之后向世界开放的力度会更大,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该是开放的,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当然在开发中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应时时记住,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流行的未必是有生命力的,允许的未必是值得提倡的,我们适应社会既不是迎合,也不是盲从,只有超前意识下的行动才是对现实更好的适应和对未来更好的准备。我们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德育可以向南韩、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借鉴,但是决不能等同,应该时时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和敏感性,要让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大旗永远高高飘扬。

(六)层次性原则。工作注意区分层次这是十分重要的,德育工作更是如此。这中间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结构,年级高低,区别不同地域,注意思想政治工作的可接受性,承认尊重差异,才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真正入学生之脑,进学生之心,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七)研究性原则。德育是个老话题,但是多年来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超前性都不强,本身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而且面临着迅速变化的新形势,出现的新问题,都等着我们去研究解决,所以必须面对现实加强研究,提出对策,迎接挑战,与时俱进,乘势而上。

(八)乡土性原则。要想让德育取得实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德育资源,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紧紧抓住当地特点,充分开掘利用当地的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师生共同立足的这块热土上耕耘播种,学生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教育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非比寻常。

德育活动课还是个新事物,确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还有待于各位同道在实践中不断去研究探索。

第五篇:体验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体验式德育的研究与实践

——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体验式德育又称研究性德育,它的重要特点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去体验知识的科学性,体验道德的高尚,去体验生活的丰富。体验活动是在教师设计、指导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调查了解去关注道德现象,使自己融入生活之中,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感恩教育为父母献孝心,如果光以说教难以收到教育效果,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父母的爱,让学生自己告诉自己如何感恩,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如何向父母献孝心、如何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并引申到感谢师恩、感谢朋友之恩、感谢祖国之恩。感恩教育具体的设计过程:

一、五月份感恩教育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

各班通过感恩主题班会设计,并请老师、家长参加主题班会,达到感知父母和老师的劳动,起到动员和教育作用。(学校全体领导及政教处、年级组长深入到各班听班会、评班会)

二、感恩体验活动

1、设立学生孝敬日,即“父母的生日就是孝敬日”。在孝敬日学生做一天家庭小主人实践活动。

2、设立怀柔三中学生感恩节,即“母亲节、父亲节就是感恩节”。在感恩节学生献出自己的亲情孝心。

3、家庭系列调查活动

(1)开展家庭收入调查、家庭消费调查,用于自己身上的消费与父母的消费进行对比,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2)开展父母的工作量、劳动量调查与自己在家庭中的劳动量调查进行对比,体验父母的辛劳。

三、感恩行动

1、回报父母的爱

(1)当父母下班后献上问候。

(2)周六、日家庭劳动行动。

(3)自己的房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父母生病后、劳累后我做些什么。

(5)通过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

2、五月份、六月份通过《学校与家长联系卡》和家庭座谈会反馈学生感恩教育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总结、评价。

下载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德育研究的认识与实践(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国际象棋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苏州市沧浪区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日期:2006-3-14 10:27:04 一、课题的提出 国际象棋是一项历史悠久(1500年以上历史),开展最为广泛(三亿爱好者)的......

    浅谈“实践”与“认识”[范文]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继续教育学院 2017年03课程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习中心:江西地矿学习中心 学号: 1626510420002 姓名: 白鋆 专业层次: 专升本浅谈“实践”与“认识......

    [论文]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范文大全)

    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研究与实践 一、 引言 幼儿的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一、研究目的 文明礼貌通常是指爱长辈、老师,听他们的话;见人有礼貌地称呼,会说“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不打扰成人谈话,不随便要与翻弄别......

    中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实践与认识(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实践与认识 语文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在于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文能力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幼儿德育浅谈

    幼儿德育浅谈 一个国家的人民素质折射着这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当今的国民教育已经把“素质教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

    教师关于课例研究的实践与认识

    教师关于课例研究的实践与认识众所周知,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而传统的备课重点是备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学”,是从教师讲的角度,而不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考虑备课。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