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因此,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其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幼儿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幼儿入厕教学的研究,对实施幼儿入厕教学的原则、目标、途径及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样化学习入厕方法,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
入厕教学
幼儿园一日生活构成了幼儿园课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厕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它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而且又是引导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
随着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教师们对入厕教学管理越来越重视。教育环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学的又一阵地。虽然,教师们对这一教育在意识上引起了重视,并逐步在行动上得到了落实,但据笔者的自身经历及对同行的一些了解,在入厕生活环节中,存在问题多多,困惑连连。
问题一:在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统计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入厕环节中。如:某幼儿园大班小朋友在入厕小便时,由于地面较湿,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额头磕在小便槽的边角,裂开了口子,缝了好几针。又如:在小班小朋友集体小便时,一女孩在裤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时,小脚踩在了便槽里,接着整个身体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惊吓后,以后不敢独立小便了。
问题二:中班凡凡小朋友的生物钟跟别人不一样,每到中午进餐时“老师,我要大便”,弄得老师胃口都没了,且拿他没办法。这天,洗手的小朋友过来汇报:“老师,凡凡大便拉在了上面。”听了小朋友的汇报,老师一脸的不高兴,马上拉长了脸,边过去边对大声斥责凡凡说:“你怎么大便拉在哪里都不知道,每天这个时候拉,臭死了,以后大便在家里拉。”后来的几天,凡凡妈妈替孩子向老师请假说:“凡凡不想上幼儿园,他怕在幼儿园拉大便”
问题三:盥洗室成了孩子们借口逗留玩耍的场所。如:在一教学活动中,某一调皮幼儿要求小便,虽然活动前都小便过,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应了幼儿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儿一去不回,在盥洗室尽情玩耍起来,而专心于教学活动的老师也早已忘记了孩子的小便行为,结果,孩子在盥洗室里度过了大半个活动的“快乐”时光。
问题四:在非入厕活动期间,大班一孩子正在便后擦屁股,只见他屁股翘得高高的,手里拿着一大叠手纸,拉玩后就拿起一张纸(较大的完整的手纸)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纸中间用力被擦破了一个洞,他马上一扔,再拿一张纸来擦,然后又有一个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纸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并不干净,且手上也弄脏了。„„
二、原因分析
当前,教师们都理解“一日活动都是课”的含义,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为何仍会频频出现类似以上的问题呢?我们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无系统的教育目标、计划
尽管一日活动都是课这一理念在教师们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但由于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脱节,教师们对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自选游戏等都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计划、目标,而对于生活活动,特别是入厕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更没有细化的内容。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教师忽视幼儿入厕教学、忽略幼儿入厕能力培养,对入厕教学盲目化、随意性的反映。
2、平时缺少对幼儿的入厕技能指导
孩子的入厕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由于教师心中无目标,脑中无计划,因此没有详细的阶段性的内容实施,也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导,从而导致幼儿不会正确洗手,不会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养成了不良入厕习惯,最终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入厕安全事故。如问题一、三等。
3、教师缺乏耐心,训练方法不当
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有些教师也较重视幼儿入厕教学管理,但由于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如问题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家园配合不到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而忽视早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许多孩子本该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据初步统计,我园中班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大便后由大人擦屁股。小班孩子大多数是由家长代为穿脱衣服,不给孩子锻炼机会。幼儿园五天那老师指导督促下初步形成的自我服务良好习惯被两天双休日家长的不配合化为了乌有,又恢复到了原样。“5+2=0”现象体现明显。
三、概念界定
幼儿入厕教学: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活环节。指教师在管理幼儿大小便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由于大小便活动与洗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儿入厕教学中包含了入厕时的洗手教学管理。
四、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制订各年龄班幼儿入厕教学的目标
大班:
1、养成定时大小便及便后正确洗手的良好习惯
2、自觉地有序入厕。大便后会正确使用手纸(女孩子能从前往后擦)
3、不在厕所里玩耍,懂得一些自护方法
中班:
1、学会定时大小便,有困难时会大胆主动提出要求,便后主动正确洗手
2、学会正确的入厕方法,并有序地进行入厕活动,学习大便后使用手纸(女孩子学习从前往后擦)
3、知道不能在厕所里玩耍,学习初步的自护方法 小班:
1、学习有序入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2、知道便后要擦屁股,会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学习便后正确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厕时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员不同教养观念、行为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能力差异。如:同样是小班孩子,能力强的孩子能按正确的方法入厕,而能力差的孩子连裤子都不会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加倍关注能力差的幼儿。
2、表扬鼓励原则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中,有许多幼儿由于胆小,又不适应幼儿园的蹲厕,因此,常常害怕入厕,从而也就经常大小便在身上。还有幼儿因为不会大小便而不愿上幼儿园。在中大班小朋友中,有个别幼儿因为不会擦大便又害怕老师批评,有了便意却常常憋着,等回家再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亲近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入厕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幼儿体验到自我服务与管理的成功与喜悦。
3、随机教育原则
在幼儿入厕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教师必须抓住教育契机,针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教育。处于真实情境中的即时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中班集体入厕活动时,一调皮幼儿在便后洗手时,将小手指塞进了水管里,水花四溅,他开心极了,可旁边的小朋友却被水花溅湿了衣服和头发。这时,教师就马上阻止其行为,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水花四溅的原因,讲解其科学道理,满足幼儿欲望。然后再让幼儿说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教育,避免日后此行为的再次发生。
4、循序渐进原则
正确入厕方法的习得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由易到难。如在有序入厕的内容与要求上:小班做到学习有序入厕(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序入厕);中班要求基本能有序入厕;而大班要求自觉地有序入厕。
三)实施入厕教学的策略
1、多样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1)童谣法
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童谣幼儿非常喜欢朗诵,也利于幼儿接受理解。幼儿在诵读童谣的同时强化和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让幼儿排队入厕时学念儿歌:小朋友,有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没人再上去,知道排队来入厕。在学习擦屁股时念儿歌:小手纸,手中拿;小屁股,翘起来;手纸对准小屁股;轻——轻地擦一擦,再把手纸折一折,然后再来擦一擦,屁股擦得真干净。在洗手时学说儿歌:小朋友,来洗手,伸出手,淋淋湿,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里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
2)榜样法
孩子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到内化为自己自觉行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从他律规则转变为自律规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榜样、奖励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时经常运用榜样、奖励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儿行为品质。如在组织幼儿排队入厕时,让未轮到的幼儿欣赏有序小组幼儿的良好行为;在组织幼儿洗手时,组织几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榜样示范,幼儿欣赏,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良好行为,形成习惯。然后组织幼儿互相学习欣赏,使幼儿产生自豪感。
3)家园联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把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电话、家园联系窗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自己主动入厕,这样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顺利地学会了自己入厕。
2、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
1)营造家庭式宽松入厕环境
小班、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家庭式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才会消除紧张情感,才能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另外,我们的盥洗室虽然在室内,但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需要,特地预备了几个痰盂,让孩子自由选择。中大班盥洗室中的大便槽里边安装上扶手把,保证了幼儿的入厕心理和生理健康。
2)以个别交流为主,结合集体教育
对刚入园的孩子,入厕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三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不敢说;四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幼儿园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对于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再运用肢体语言亲近他(如抱抱、亲亲等),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对于中大班孩子在入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教育,认真训练,决不粗暴斥责。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正确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小班、小小班幼儿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拟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提升了入厕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信。
3、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 1)环境暗示
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将必要的规则融入在墙面环境中,创设隐含规则的教育环境。结合情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在盥洗室的墙壁上画画,使图文并茂的环境成为培养良好入厕常规的有利途径。如在洗手池边上画上“开水龙头——冲湿——用肥皂——认真搓洗——清水冲洗——关水龙头——甩干——擦毛巾”等正确洗手的步骤图,直观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洗手,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进入盥洗室墙边上贴上小朋友有序排队的图片,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心灵在这里萌芽。
2)值日生督促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幼儿园的值日生活动总是受小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们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们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抓住孩子的这个特点,我们 在常规教育中,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开展轮流当值日生活动,让值日生协助监督和管理。值日生的竞选其实也是促进行为形成的好途径。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协助老师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
3)分组差时
幼儿入厕洗手时,总会你推我抢。为了避免拥挤,我们采用运用分组差时方法,让幼儿先后轮流,这样能较好地避免入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入厕教学研究的收获
1、幼儿多方发展了
随着入厕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喜欢上幼儿园了、能大方地跟老师、小朋友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入厕能力强的幼儿在其他自理能力如穿衣裤、吃饭等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2、教师观念、行为转变了
教师对“每个接近孩子的人都是教育者”“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教育的时机”这种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把握得更加准确,对幼儿的关注更加全面、细心,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出来的关注幼儿的言行、需要趋向深入;对环境潜在教育功能的认识与利用更加清晰和娴熟;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实践能力得到增强,教师对自身教育实践的反思能力进一步提高。
3、安全事故减少了
伴随着幼儿入厕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他们懂得了在入厕时不能玩耍,你不推,我不挤;洗完手能主动地用毛巾擦干。安全事故大大减少。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002年5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教园地》2005年第9期 《幼儿园课程中的日常活动》——张丽莉
第二篇:星星四班幼儿安全入厕实践与研究
星星四班幼儿安全入厕实践与研究
郭小莉
[摘要] 入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因此,早期对幼儿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其生活自理能力,从小班培养幼儿安全的入厕能力,是孩子在园发展的需要。本文在分析当前幼儿园入厕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幼儿入厕安全教学的研究,对实施幼儿入厕教学的原则、目标、途径及方法等进行了认真的探索。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样化学习入厕方法,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等,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关键词] 幼儿 入厕教学 安全
“安全”是幼儿园及班级必须放在工作的首位。孩子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孩子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能光讲道理,要利用一切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一日生活构成了幼儿园课程。而日常生活中的入厕是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每天都要进行的且又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它不仅是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途径,而且又是引导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入厕教学现状
在幼儿园领导的引导下,对《纲要》精神的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本班对入厕教学管理越来越重视。教育环境中的盥洗室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幼儿教学的又一阵地。虽然,班级教师对这一教育在意识上引起了重视,并逐步在行动上得到了落实,但据自身经历的了解,在入厕生活环节中,存在问题多多,困惑连连。
问题一:在对幼儿园安全事故的不完全统计中,有相当一部分事故是发生在入厕环节中。如:小朋友在入厕小便时,由于地面较湿,不小心滑了一下,摔倒在地,额头磕在小便槽的边角。又如:在小朋友集体小便时,一女孩在裤管拉到一半跨小便槽时,小脚踩在了便槽里,接着整个身体摔倒在小便槽,自那次惊吓后,以后不敢独立小便了。问题二:班上有一个叫乔乔的小朋友的生物钟跟别人不一样,每到中午进餐时“老师,我要大便”,弄得老师胃口都没了,且拿他没办法。这天,洗手的小朋友过来汇报:“老师,乔乔大便拉在了上面。”听了小朋友的汇报,老师一脸的不高兴,马上拉长了脸,边过去边对大声斥责乔乔说:“你怎么大便拉在哪里都不知道,每天这个时候拉,臭死了。”后来的几天,小朋友的家长替孩子向老师请假说:“宝宝不喜欢幼儿园的厕所,他怕在幼儿园拉大便”。
问题三:盥洗室成了孩子们借口逗留玩耍的场所。如:在一教学活动中,某一调皮幼儿要求小便,虽然活动前都小便过,但怕他小便在身上,就答应了幼儿的要求,然而,要求小便的幼儿一去不回,在盥洗室尽情玩耍起来,而专心于教学活动的老师也早已忘记了孩子的小便行为,结果,孩子在盥洗室里度过了大半个活动的“快乐”时光。问题四:一孩子正在便后擦屁股,只见他屁股翘得高高的,手里拿着一大叠手纸,拉玩后就拿起一张纸(较大的完整的手纸)擦起了屁股,一擦,手纸中间用力被擦破了一个洞,他马上一扔,再拿一张纸来擦,然后又有一个洞,再扔„„,拉一次大便,手纸用了一大堆,屁股擦得并不干净,且手上也弄脏了。(在家都是家长帮助,在幼儿园里由于对老师的陌生,所以不好意思向老师开口。)
二、原因分析
当前,我们都理解“一日活动都是课”的含义,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那为何仍会频频出现类似以上的问题呢?我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无系统的教育目标、计划
尽管一日活动都是课这一理念在教师们的脑海中扎下了根。但由于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脱节,教师们对一日活动中的集体教学、自选游戏等都制订了具体明确的计划、目标,而对于生活活动,特别是入厕教学活动,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计划,更没有细化的内容。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教师忽视幼儿入厕教学、忽略幼儿入厕能力培养,对入厕教学盲目化、随意性的反映。
2、平时缺少对幼儿的入厕技能指导
小班的孩子的入厕技能是在一次一次的学习和实践中习得的。由于教师心中无目标,脑中无计划,因此没有详细的阶段性的内容实施,也就缺少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技能指导,从而导致幼儿不会正确洗手,不会正确使用手纸擦屁股,养成了不良入厕习惯,最终发生了本不该发生的入厕安全事故。如问题一、三等。
3、教师缺乏耐心,训练方法不当
在教育中,有时候老师也较重视幼儿入厕教学管理,但由于训练方法过于简单或有些粗暴,缺少耐心,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如问题二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4、家园配合不到位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中普遍存在重早期智力开发、学习能力培养,而忽视早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许多孩子本该自理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了。特别是我们小班孩子大多数是由家长代为穿脱衣服,一切生活技能不给孩子锻炼机会。
三、概念界定
幼儿入厕教学: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活环节。指教师在管理幼儿大小便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教学行为。由于大小便活动与洗手活动紧密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幼儿入厕教学中包含了入厕时的洗手教学管理。
四、幼儿入厕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制订幼儿入厕教学的目标
1、学习安全有序入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2、知道便后要擦屁股,会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求,学习便后正确的洗手方法
3、知道入厕时不要玩耍,要注意安全 二)教学原则
1、个体差异原则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有差异的。这既有先天的因素,更有后天的因素。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受家庭成员不同教养观念、行为的影响,导致了不同的能力差异。如:同样是小班孩子,能力强的孩子能按正确的方法入厕,而能力差的孩子连裤子都不会脱。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必须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加倍关注能力差的幼儿。
2、表扬鼓励原则
积极的鼓励和表扬是幼儿成长、建立自信的基石。在刚刚入园的小朋友中,有许多幼儿由于胆小,又不适应幼儿园的蹲厕,因此,常常害怕入厕,从而也就经常大小便在身上。还有幼儿因为不会大小便而不愿上幼儿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亲近幼儿,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入厕方法,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对幼儿的点滴进步予以表扬,让幼儿体验到自我服务与管理的成功与喜悦。
3、随机教育原则
在幼儿入厕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当班老师必须抓住教育契机,针对幼儿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教育。处于真实情境中的即时教育往往会收到良好的成效。如:在一次集体入厕活动时,一调皮幼儿在便后洗手时,将小手指塞进了水管里,水花四溅,他开心极了,可旁边的小朋友却被水花溅湿了衣服和头发。这时,教师就马上阻止其行为,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组织幼儿讨论水花四溅的原因,讲解其科学道理,满足幼儿欲望。然后再让幼儿说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通过教育,避免日后此行为的再次发生。
4、循序渐进原则
正确入厕方法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必须由易到难。如在有序入厕的内容与要求上:小班的孩子要做到学习安全有序入厕(在老师的提醒下有序入厕); 三)实施入厕教学的策略
1、多样法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1)童谣法
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童谣幼儿非常喜欢朗诵,也利于幼儿接受理解。幼儿在诵读童谣的同时强化和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例如:在让幼儿排队入厕时学念儿歌:小朋友,有礼貌,一个一个排好队,前面有人等一等,前面没人再上去,知道排队来入厕。在学习擦屁股时念儿歌:小手纸,手中拿;小屁股,翘起来;手纸对准小屁股;轻--轻地擦一擦,再把手纸折一折,然后再来擦一擦,屁股擦得真干净。在洗手时学说儿歌:小朋友,来洗手,伸出手,淋淋湿,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里洗一洗,再用毛巾擦一擦,我的小手最干净。2)榜样法
孩子常规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从遵守规则、执行规则到内化为自己自觉行动的过程,即是一个从他律规则转变为自律规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榜样、奖励非常关键。因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入厕习惯时经常运用榜样、奖励的方法,以此提升幼儿行为品质。如在组织幼儿排队入厕时,让未轮到的幼儿欣赏有序小组幼儿的良好行为;在组织幼儿洗手时,组织几名洗手方法好的幼儿进行示范,通过榜样示范,幼儿欣赏,使他们产生要学习的心理氛围,然后要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良好行为,形成习惯。然后组织幼儿互相学习欣赏,使幼儿产生自豪感。3)家园联手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把对孩子入厕方面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家长,如:家长会、电话、家园联系窗等,请家长配合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园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自己主动入厕,这样家园一致形成合力,孩子就顺利地学会了自己入厕。
2、多途径培养入厕能力 1)以个别交流为主,结合集体教育
对刚入园的孩子,入厕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紧张或害怕;三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不敢说;四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幼儿园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对于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再运用肢体语言亲近他(如抱抱、亲亲等),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让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对于中大班孩子在入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耐心教育,认真训练,决不粗暴斥责。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正确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小班幼儿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拟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提升了入厕能力。同时也获得了自信。
3、多元化提升入厕安全管理 1)环境暗示
走廊、墙面的环境也是一个教育的好场所,我们在培养幼儿常规时将必要的规则融入在墙面环境中。结合情感、道德、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利用幼儿园在盥洗室的墙壁上图文并茂的画面成为培养良好入厕常规的有利途径。在进入盥洗室墙边上贴上小朋友有序排队的图片,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这样,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良好的思想品德,美好的心灵在这里萌芽。2)值日生督促
值日生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是老师的小帮手。班上的向浩宇小朋友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年龄较大一点的小朋友,他大方、勇敢,也会听老师的口令,所以担任了值日生。他总是受小朋友欢迎的。每次要当值日生时,他都会自豪地向同伴和家长说:“今天我当值日生了!”当他带上值日生标志时,显得尤为自豪。我们请的值日生是能遵守规则、又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小朋友。在当值日生的这一天,值日生不仅要管住自己,同时也要督促同伴遵守规则。如培养孩子良好入厕习惯时,我们请值日生协助老师检查小朋友是否拥挤,是否正确洗手,是否将水龙头关紧等。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在值日生的指导和督促下得以改进,良好的习惯也逐步形成。3)分组差时
幼儿入厕洗手时,总会你推我抢。为了避免拥挤,我们采用运用分组差时方法,让幼儿先后轮流,这样能较好地避免入厕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入厕教学研究的收获
1、幼儿多方发展了
随着入厕方法的习得和能力的提高,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如喜欢上幼儿园了、能大方地跟老师、小朋友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幼儿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入厕能力强的幼儿在其他自理能力如穿衣裤、吃饭等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2、安全事故减少了
伴随着幼儿入厕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了。他们懂得了在入厕时不能玩耍,你不推,我不挤;洗完手能主动地用毛巾擦干。安全事故大大减少。
总之,我们要把安全问题放在工作的首位,在一日活动中精密联系安全二字。对孩子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眼不放心。”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同时也做好班级的安全工作,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的班级环境。
第三篇:幼儿舞蹈实践与研究
皖西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作者
指导教师 江 昊王蕊
摘要:幼儿舞蹈教学作为幼教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虽然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已经对幼儿舞蹈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幼儿舞蹈教学仍存在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幼儿舞蹈概述出发,分析了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针对一些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旨在为幼儿舞蹈教育的改进提供一些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概述;现状;改进方法
幼儿舞蹈教育是舞蹈普及教育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环节,在舞蹈普及教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目前我国幼儿园的舞蹈教育仍然是整个舞蹈普及教育中的一个不被重视的部分,舞蹈作为一门在艺术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其生存却艰难万分。作为一名舞蹈专业应届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感到无比的痛惜。
一、幼儿舞蹈概述
(一)学前儿童学习舞蹈的重要意义
幼儿舞蹈教学形体训练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适当适量的舞蹈动作可以训练幼儿在感受形体美的同时,训练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使其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站、坐、行的习惯。舞蹈可以提高幼儿身体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功能,对训练幼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免疫力都有极大帮助,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乐观向上、开朗的性格特点,促使其全面发展。
幼儿舞蹈教学活动可以无形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让其感受到美的同时表现出美,不断扩充幼儿对舞蹈艺术的表现方法。
幼儿舞蹈教学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观念和自信心。幼儿舞蹈多为群舞,在参加各种演出活动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和自豪,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此外,从生理角度上讲,舞蹈中各种动作只见的协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强烈的节奏感,可以促进幼儿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舞蹈过程中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心肺功能得到改善,改善大脑的供氧条件。所以舞蹈的学习还可以促进幼儿对其他知识的学习,这对幼儿的心理素质提高也大有益处。
页 第 1
(二)幼儿舞蹈特点
1、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舞蹈本身就是一种直观视觉的艺术形式,人们通过视觉上的观赏对其进行审美感知。舞蹈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在舞蹈作品中,不论是所表现的情景还是人物的心理情感、状态,都要通过舞蹈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由于幼儿的脑部尚未发育完全,其思维仍是具体的,对于抽象的事物他们还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闭上眼睛,靠在双合的手掌上,孩子们就知道这是睡觉的动作;若教他们张开双手在体侧上下起伏,孩子们便知道这是小鸟飞翔的动作。
2、幼儿舞蹈具有模仿性的特点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都很强,比较喜欢学习他们所感兴趣的事物,最明显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通过模仿幼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长知识和能力。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情景,比如双手在脸颊两侧转圈来表现洗脸的动作,双手后摆、身体左右摇晃着前行来表现小鸭子的动作,还有解放军骑马、开炮等等。幼儿舞蹈活动中想象所揭示的内容就是模仿所提供的,因而模仿是幼儿舞蹈的另一特点。
3、幼儿舞蹈具有童真性的特点
爱玩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当我问小孩子们喜欢干什么?他们会说玩积木,玩泥土,玩布娃娃等等---他们喜欢玩和做游戏,这是符合他们兴趣和情趣的事物。幼儿舞蹈可以说是一种高级游戏,而童趣则是这游戏的核心。比如在《蚂蚁搬豆》这一幼儿音乐游戏舞蹈中,当一只小蚂蚁看到一粒很大的豆却无法独自搬走的时候,吸引了好多 蚂蚁过来,最终大家一起把豆搬回去。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既体会到了抬、滚、推、搬逗逗的喜悦情趣,又感受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教育意义。
二、幼儿舞蹈现状
(一)幼儿学习现状
从幼儿舞蹈教学模式上看,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是注重舞蹈技能等基本功的学习,片面强调舞蹈的动作和技巧,这对于只有3-6岁的幼儿是非常枯燥的训练,因此幼儿的学习也仅仅局限于对舞蹈动作的模仿上,并没有过多的对于舞蹈的领会和理解。长此以往不仅有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把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殆尽。另外,舞蹈教师只是教幼儿编排好的动作,完全忽略了对舞蹈中美的表现,也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幼儿进行自己创作舞蹈动作,这使小孩子富有想象力的创造力直接被扼杀。
另外,孩子对于舞蹈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个年龄的小孩子尚未懂得什么是对其整体素质提高有利或是有弊,因此他们不会注重舞蹈练习的重要性,只是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的模仿,没有接受类似于艺术熏陶或是形体美等方面的训练。不论是从舞蹈教程安排出发还是从幼儿对于舞蹈课程的接受程度上看,目前幼儿对于舞蹈的学习效果不佳。
(二)幼儿舞蹈师资现状
从幼儿现阶段的情况看,在幼儿舞蹈教师中很少是从专业舞蹈院校毕业的教师,就算是有也没有很高的学历,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使幼儿的学习没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还有一些老师没有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意义,一味的强调示范和模仿。他们认为幼儿的年纪尚小,只需听从老师的安排。
从幼儿园为舞蹈课配备的硬件条件以及舞蹈教学老师的水平上可以看出,很多幼儿园都是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为应付家长及上级领导的检查才开设的舞蹈课程,其教学内容远远不能引起幼儿学生的兴趣,达不到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社会上,幼儿舞蹈教学多以兴趣班的形式,且大多是功利和盈利为主要目的,一般来说费用很高,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家长不得不放弃对幼儿进行舞蹈教育。
所以,要想提高幼儿舞蹈教育的地位,幼儿园、家长和社会首先应该意识到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以幼儿自身的发展角度考虑,才能实现在舞蹈教学中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气质和修养,达到全方面发展。
以上的种种问题说明现在的幼儿舞蹈教学没有充分意识到幼儿自身的幼儿舞蹈教学的特性,导致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不能充分体现,达不到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目的,甚至还会影响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对幼儿舞蹈教学改进方法的探讨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舞蹈是一门实践能力很强的学科,一直以来舞蹈教学都是采用“言传身授”法,对于幼儿舞蹈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夯实自己的舞蹈基础和教学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肢体和语言的相互结合,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充分让幼儿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并使幼儿能将这种对美的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舞蹈动作中去
幼儿舞蹈教师要有编排新的幼儿舞蹈的能力。要编排一场幼儿喜欢的舞蹈,首先就要了解熟悉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幼儿的角度感知事物并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仔细观察生活,注意儿童的情绪变化,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编排出幼儿喜欢、有趣、愿意学习的幼儿舞蹈。同时,教师自身具备的舞蹈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修养也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自身对舞蹈的发展历程理解透彻,才能以儿童的语言去传授给他们。
幼儿舞蹈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并达到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不断
提出的新要求。比如,要想提高幼儿的舞蹈创作水平,就应该让幼儿多多接触音乐,在享受愉快美好的情感体验同时,激发学习舞蹈的热情,逐渐在音乐中表现自我,激发出自身的创作兴趣。同时,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只有让孩子们对生活多多观察,适当的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形象艺术化,才能有更多更好的表现。
(二)教师对音乐的选择
前面已经提到,幼儿舞蹈具有直观性、模仿性和童趣性的特征。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舞蹈音乐的时候,既要照顾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点,又要考虑到音乐对于舞蹈性质的定位。教师要选择具有教育性而又不是艺术性、趣味性的音乐进行编舞,从歌词到音乐,从结构到风格,只有音乐和舞蹈本身能吸引幼儿才可以。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像“花仙子”、“一分钱”、“波斯猫”等经典曲目依然受到小朋友们的欢迎和喜爱。比如在“一分钱”的舞蹈表演时,由于它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角色魅力很大,因此小朋友们在学歌词、理解歌词上都很容易,兴趣也很浓。在舞蹈表演时孩子们表现得也很积极,尤其是扮演“警察”这一角色的小朋友那神气的表情,自然是得益于这个角色赋予的魅力。当然,“捡钱”的小朋友那种自豪和荣誉感也是溢于言表的。这样的素材选择,既可以使孩子们可以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习舞蹈,又可以得到思想上的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促进幼儿对于新鲜事物的探索。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点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在这个基础上学习一些基本的舞蹈技能。
首先,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题材,包括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舞蹈语言和动作。这在前面已经提及,不再赘述。
其次,舞蹈教师的示范动作必须生动形象。幼儿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表现学习和掌握舞蹈的技能,这是幼儿舞蹈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把舞蹈内容生动的表现出来,激发儿童学习的愿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讲解动作之间的协调和过渡,这是决定幼儿兴趣的关键所在。
再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优美语言的运用。舞蹈教学不能局限于肢体语言的表达,要在视觉和听觉上同时享受美,这样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运用清晰、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兴趣的产生,使其保持愉悦的情绪,积极主动的学习。
2、情感教学
对于幼儿的舞蹈教育方法来说,“严师出高徒”这样的方法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这个
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更需要的是鼓励和表扬,这会积极促进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给儿童知识以外更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个性,多多鼓励、夸奖孩子,这会让他们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被肯定的成功的喜悦,这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对孩子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多多予以肯定,这对于一些表现相对较差的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只要我们多多加以鼓励,适时予以肯定,就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当然,对不同的孩子要不同对待,不能过分夸奖导致其产生骄傲心里。
其次,要充分信任孩子。告诉并相信他们“你可以做到!”。孩子年纪虽然小,但他们却异常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和信任,所以老师一个鼓励的微笑点头等简单的动作都会成为孩子快乐的缘由。这个时期的孩子是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时期,当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不再怀疑的时候,他才会充分自信的面对各种困难。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机会,不适时宜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游戏教学
舞蹈是一种高级的游戏形式,小孩子们喜欢玩、喜欢热闹,将舞蹈教学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辅导,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孩子们“数鸭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自己扮演鸭妈妈,小孩子们扮演鸭宝宝,在鸭妈妈的带领下鸭宝宝学习各种本领,学习小碎步、蹦跳步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穿上相应的服饰、戴上头饰,这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会大大提升。
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教师最关键的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不同孩子的资质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材施教不仅适用于舞蹈教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好这一点是很困难的。但作为学前教育的舞蹈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根据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发掘孩子的能力和长处,才能真正实现舞蹈教学的重要意义,真正促进幼儿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引导幼儿感受舞蹈作品
幼儿对舞蹈作品的感受是舞蹈教学的升华,也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应该在平时的讲授课上给幼儿展示一些优秀的幼儿舞蹈作品,让幼儿多接触一些新鲜题材、新鲜舞蹈形式的作品,而孩子们往往会被这样的新鲜事物吸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对舞蹈作品中一些优秀、突出的地方进行提问,引发幼儿对舞蹈作品更深层次的思考;还可以让孩子们模仿舞蹈作品中的某个感兴趣的桥段,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其他舞蹈作品的优秀之处。这个过程当然会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也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多对其他舞蹈作品进行欣赏,才可以更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学习舞蹈的动力,进而可以有机会鼓励孩子创作舞蹈动作。
四、结语
幼儿舞蹈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幼儿的情操,使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舞蹈方面的能力,又感受到舞蹈为生活带来的艺术之大美。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我们一定要仔细关注孩子们美丽的童心,关注他们情感、兴趣的变化。大范围地收集、编排可以体现他们童真童趣的舞蹈作品,同时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升幼儿整体素质的发展。幼教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和耐心,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为幼儿教育工作尽职。
【参考文献】
[1]齐娟;幼儿舞蹈教学新探索[J];黄河之声;2009,05
[2]宋晨霞;舞蹈编创没有那么难---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编创教学实践[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2
[3]刘洁;游戏性的幼儿舞蹈教学[J];青春岁月;2012,02
[4]袁静;幼儿舞蹈教学中一些问题的浅议[J];华章;2012,01
[5]张卫民,彭芝兰;浅谈幼儿舞蹈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8,07
[6]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7]周炳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1,09。
第四篇: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幼儿舞蹈教学的实践研究
幼儿舞蹈就是幼儿用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对幼儿舞蹈教学目标的再认识、有效的舞蹈教学活动的探索等几方面出发,阐述了对新理念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的认识,以及开展舞蹈教学活动的方法,对幼儿舞蹈教学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舞蹈是韵律的(有节奏的)身体运动,本质是用来表现个人的内在情感,无法用理性的言语表达,只能从韵律的象征性的动作中流露出来。幼儿舞蹈就是幼儿用身体动作、幼儿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手段,反映幼儿生活,表达幼儿情趣的歌舞,是幼儿园音乐的教育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舞蹈的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表演舞(舞蹈基本组合小品),它们都是在音乐伴奏下,以动作来表达音乐的性质、内容的活动。它强调让幼儿有自然、愉快的舞动经验,更多的是提供自娱和自我表现,因此,舞蹈是幼儿非常易于接受的艺术形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只要有音乐响起,孩子们就会禁不住手舞足蹈,通过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但许多教师都有同感,觉得幼儿舞蹈活动很难开展,一是很难找到适合幼儿表演的题材;二是不会教,因为孩子在舞蹈活动中过度兴奋,难以自控,在跳舞时不听指挥造成混乱场面;三是控制过多,使幼儿被动应付教师要求,有时为了学会一个基本步法而反复练习,使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不愿参与。如何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活动,既有感情地、愉快地舞蹈,又能保持长久的兴趣,享受舞蹈的美,启迪智慧,发挥创造力呢?
以下是我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探索。对幼儿舞蹈教学有效策略的探索
我觉得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应从选、教、现、创四个字来体现,选是选材、教是教学、现是表现,创是创新,如果能把握好这四个字,那么就能充分激发幼儿参与舞蹈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幼儿对舞蹈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
(一)选
选就是选题材。幼儿舞蹈所选的主题必须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吻合,在律动或表演游戏中加入模仿动作或是童话故事情节,有利于给幼儿更多的想象空间,引起兴趣。
1、幼儿舞蹈的选材。
首先要考虑到排什么主题的舞蹈,确定题材,就象写作文一样要有一个中心思想。主题 的内容要与生活结合。由旧经验引发新经验,才能体验周围事与物,并且启发幼儿自然运用身体的舞动。这个内容是讲什么呢?是孩子游戏、欢庆、还是讲小动物的故事‥‥‥如何从舞蹈中来体现这个比较抽象的内容呢?我就决定用《纲要》所强调的师生关系来体现,但这种体现又不能成人化。因此我设计一个《我们是朋友》这样一个主题,用游戏的形式来表现师生之间的平等、互爱和伙伴式的关系。舞蹈分成四个层次,第一段是教师和幼儿做游戏、第二段是上课、第三段用慢板表现老师象妈妈,第四段是A段游戏场景重现。第二步就是根据设计的主题来选合适的音乐,最后编排合适的动作。另一种是根据某一个较好的音乐来设计主题,如许卓亚老师的许多作品都是根据名曲的音乐来编成故事、模仿动作,让幼儿表现。
2、韵律活动的选材。
韵律活动的选择要来自幼儿身边的事和物,就是幼儿能感知、经历过的,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如韵律活动《去郊游》就是来自于幼儿平日的游戏,老师看到孩子在玩新郎新娘抬轿子,就设计了这个韵律活动,并且配上了生动的儿歌:
汽车汽车快快跑 我们大家准备好 背上我的小书包 我们出发了。
整个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环节自然过度,情节化,教师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教
教就是教动作,动作是舞蹈的语言,是基本的要素。教师在教动作时,要忘记自己是个成人,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动作。有时候你觉得又好看又简单的动作,但孩子怎么也学不会、学不好,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动作发展的特点。在实践中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来开展舞蹈教学,以下是我在教舞蹈时所采取的几个有效策略。
运用形象化手段学习基本动作
幼儿舞蹈活动是一种有声音、有情趣的艺术活动,它有别于其它的教育活动,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如幼儿跳新疆舞须学会踏垫步和手腕转动,跳西藏舞须学会弹簧步,要学会小鸭走、小鸡走,学会踵趾小跑步等等。幼儿对基本动作掌握得好,学习舞蹈就比较容易。如果在教这些基本动作时,教师采用简单的注入式练习法、,让幼儿一遍遍练习,直到 学会为止,这样就造成教师和幼儿都筋疲力尽,更谈不上有什么兴趣。所以在舞蹈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幼儿的好奇和形象化的思维特点,把这些枯燥的基本动作巧妙地变为形象的事物,多用形象的比喻,使幼儿能体会生动、形象的舞蹈动作的特点和领会其方法,让幼儿在轻松的游戏之中掌握技能技巧。如教踏垫步时,可采用大脚丫和小脚丫的方法。学习弹簧步时,为了让孩子感受到膝盖弯曲的感觉,可先练习变高人变矮人的游戏,而且要求谁变得快,还可以给膝盖装上小弹簧等方法,让幼儿轻松掌握。教手腕转动可把小手当成镜子来照,先照自己再反过去给别人照照,这样幼儿能很快掌握手腕花的动作,及少出现错误。舞蹈动作“吸腿跳”对孩子来说非常难,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孩子把一条腿当成小猴子,另一条腿当成树,大家一起做猴子爬树的游戏,看谁的小猴子爬得快又高,这样即形象又有趣,幼儿可以很快的学会。
(三)、现
现就是情感表现。孩子跳舞普遍没有感情,男孩子做动作总是心不在焉,所以在舞蹈教学中因以“情”感染,从感情入手开展舞蹈教学,能融洽、愉快地完成《纲要》中提出的“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的目标。教师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优美的舞姿、饱满的热情,都能唤起幼儿对美的感受,使之愿意去亲身尝试、体验。“情感”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萌芽,而且会在舞蹈中表现出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的情感表现。
教师可以借助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情感,使之产生情绪体验,激发表现的欲望。在教《我是小小兵》律动时,我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当兵”的意境:“作为一名军人要有神气,严肃的状态,让我们一起去参军吧。”接着我边放音乐,边做踵趾小跑步的动作,边念自编的儿歌:“小小兵,小小兵,我是小小兵,年纪小,志气高„„”由于教师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好象真的来到军队里,都兴致勃勃地随着音乐做起动作。
(四)创
创是创新。在舞蹈教学中,要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创造性地表现艺术活动。教师要确立孩子为主体的思想,改变以往一味传授、训练基本技能的方法,要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创造的机会。我在活动中通过开放的问题,让幼儿行前思,行后思,设想与众不同的,加以鼓励。
首先可采用听、想、讲、做、学的方式进行。如在教舞蹈前,教师先不告诉幼儿题目,教师启发或提问幼儿,让他们先听音乐想一想,音乐里讲了什么故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 象讲出来,再用动作来表达,教师在幼儿想出动作的基础上,将幼儿即兴编好的动作和自己编好的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一次完整的表演,反馈给幼儿。如《加沃特舞曲》的音乐形象非常明显,好象表现小树长成大树的情景。幼儿听完音乐后,我问:“你们听了音乐,好象看到了什么?”幼儿有的说是小树慢慢长成大树了,有的说种子发芽了。我又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孩子们的动作比我想象得多。他们有的双手合拢蹲在地上,随着音乐渐渐打开表示种子发芽;有的幼儿高举双拳站在椅子上,然后把手指一根根竖起来。我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我是大树爷爷,冬天里我的叶子掉光了,春天来了,我又长出了一片片的绿树叶。”当音乐结束时,孩子们都长成了参天大树。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充满了乐趣,充分发挥了想象力。
最后让孩子自己创编,教师从中获得启迪。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动作编不出,怎么办呢?这时可以放上一段音乐,让喜欢跳舞的孩子自己创编,孩子在忘我的表演中往往能做出意想不到的动作。这时候老师要静静地观察,特别注意哪些幼儿的动作符合节奏,符合这个乐句所表现的内容,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旦发现,教师就要马上学会,再把这个动作编进舞蹈或律动里面,虽然动作有一定难度,但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学起来兴趣高,掌握快。经常采用这种方法,班上的孩子的舞蹈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第五篇: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良好入厕习惯的培养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点,是生理、心理迅速、连续发展的时期,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可塑性,正确的培养就可以为其将来的发展,在其身体、心理、智力和品德等素质奠定很好的基础,因此,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根据现代保育观为我们提出的:“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不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与护理,身体的保健和养育,而且应使幼儿在生活活动中更加快乐、随意、自主的生活,保育工作更多关心的是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原则,我尝试创设宽松、民主、尊重的心理氛围,对幼儿良好入厕排便习惯的培养。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常规培养,幼儿在入厕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各方面的动作经过一学期的锻炼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天气冷的时候,孩子们的衣服开始逐渐穿得愈发的厚、多,这在无意中对原本入厕有困难的孩子们来说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样不仅不利于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一般不同的幼儿所存在的问题各不相同,个体差异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男孩子不会用正确的姿势解大便;
2.入厕排队等候的时候喜欢大声喧哗、吵闹;
3.入厕后不会随手系好裤子;
4.裤子系好后喜欢绕着教室奔跑、追逐。
针对上述这几个问题,我将在本学年实施以下几项措施以便于正确引导、鼓励、帮助幼儿逐步改掉不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
1.开设生活小剧场
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必须在幼儿的生活中进行相关内容的渗透,加深幼儿的映像,可以查找有关良好入厕习惯的小故事、儿歌等,教师也可以自己编一些相关的故事,从中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入厕。
2.每次入厕前提出明确的要求
有时听了这个,就忘了那个,因此,建立一个良好的入厕常规,需要教师不断的向幼儿提出要求,强化幼儿正确入厕的意识。那么针对入厕所出现的情况,我列出以下几点要求:
1)学习“小猫任何活动开始前必须向幼儿讲清活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入厕作为幼儿生活常规的一部分,活动前也同样需要教师耐心的讲述。由于孩子的记性不是特别好,走走走”,入厕时轻轻走、慢慢走
2)上厕所要排队,不推也不挤,必须站在正确的位置上入厕
3)入厕后要将裤子系好,不会系的也要自己尝试系,然后让老师帮忙整理。
4)裤子系好的小朋友不得在教室内追逐、打闹
3.幼儿入厕时,教师应顾及到每个幼儿
除了要在入厕前向幼儿讲清要求,教师自身也应该做个有心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包括在盥洗室内的幼儿和在教室里的幼儿。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部分幼儿到了盥洗室就会变得很兴奋,在里面又唱又跳,因为他们认为在盥洗室里老师看不见听不到,所以就会变得异常活跃„„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在入厕时尽可能去顾及到全班幼儿,稍不留神幼儿很容易在盥洗室里发生矛盾、碰撞等等,这些后果是难以预料的,也是无法想象的。
4.坚持正面教育。
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但还是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从正面积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在幼儿入厕后,教师可以针对每天不同的入厕情况,进行适当的评价、奖惩,表扬入厕习惯较好的幼儿,同时对于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教育,鼓励幼儿学习好的榜样,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只要我们更加耐心、细心地教育,一步一个脚印,相信每一位幼儿都能够成为一个能干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