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难点专题培训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难点专题培训 心得体会
2017年10月25日,我参加了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难点专题培训,本次培训共分为以下版块:校企合作与对外开放 ;高职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 ;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转移 ;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次培训对于我能够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动态,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意识,促进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践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中的创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高校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主要有以下内容:十三五: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与高职教育改革发懂的的展望;职业教育评估框架与策略思考;认识 探索 思考---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的优化;推进2+3+2重大改革,谋求高职教育的新发展;文化建设---迈向一流高职的必由之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建设战略及其目标教育(OBE)的CDIO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内容:学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 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国家政治安全;顶天立地谈信仰;高校教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互联网+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
转型发展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内容:推动地方高校向应用型的战略转变;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车型:国际比较视野下发展策略;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发展路径;新型大学新思考: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改革与实践;转型发展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建设高立平应用型大学。
科技成果转化转移主要内容如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构建高校科技工作“新常态”十三五的形式、目标和任务;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若干策略;高校产学研合作理论与实践;科研组织及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高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思路与举措---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例。
校企合作与对外开放主要有以下内容: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创新校企行合作模式 转型升级助力人才培养;高职院校产教整合的探索与实践;高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研究与实践;集团化办学 背景下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以鄂南职教集团办学为例;产教融合与国际化办学。
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如下: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优化;双创教育与大学开放的未来;关于欧美国家推动创新和竞争力的几点思考;高校创业工作的思考与实践;创客助推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与策略:面向“两创业”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
本次培训一共有六大模块,虽然我没能全部听完,但会把老师的精彩内容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我进行工作,培训以及后期学习的动力,同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理论和实际能力,为学校的工伯能够添砖加瓦。
我现在的主要工作是院长助理,协助院领导做好教学工作,同时我也兼任督导办主任,对于加强我自身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非常重要。在工作中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2013-2017年)》(教党〔2013〕7号)的有关要求,促进学校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帮助高校管理干部准确把握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前沿动态,增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意识,促进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入思考,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实践学校管理和制度建设中的创新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未来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不断的去探索,也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去积累,同时也需要我们多学习别人的经验,这也是要求我们再学习的一次机会。
作为院长助理,我道深知无论学生工作、教学工作、行政工作还是党务工作哪一个都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付出更多有精历与爱心,但我深爱着教师这份工作,为这份热爱我愿意付出我的全部。督导办作为承上启下的部门,我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所以我要加强理论学习;二要加强实践的锻炼。继续干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的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三是加强人交际能力的培养,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切实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先择而后交,不先交而后择”,有针对性的在今后实践中取他人之长,纠正自己的软肋,使之成为自己的强项。为了做好工作我会认认真真学习。
最后通过此次培训,使我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充实,不仅使我提高了理论水平,找到了自身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更教会我深入思考。我决心在今后更加用心学习、细心思考,工作中立足本职、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热心工作,用业绩来回报组织的培养,用才智来答谢领导的信任,用不懈的努力来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热点难点原因剖析
热点难点原因剖析
物价上涨
原因:
1.成本上升,特别是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
2.受旱涝等自然灾害影响,大量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3.流通环节成本过高,特别是交通运输成本大
4.不少商贩的投机炒作动机
5.我国经济高位运行
6.消费增长势头的回升
7.政策调控力度仍然不够
8.美元贬值的全球性通货膨胀
对策:
1.进一步做好大宗商品的物资储备
2.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天气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
3.全面规范公路收费,严格控制燃料等的运输成本上涨,促进产销对接
4.规范市场行为,健全价格监管机制
5.落实好各类调控政策,全面推进“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6.促进经济发展的平稳健康,提高全民收入
7.对生活有困难的群体发放临时补助金和救助款
收入差距 原因:
1.“先富”与“共富”政策的影响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的影响,忽视公平
2.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3.分配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二次分配、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尚未全面显现
4.一些垄断行业的暴力,工资水平高
5.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特别是对富人的税收制度
6.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对贫困人口的救济保障能力有限
7.受自然地理等环境因素影响,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8.一些企业主压低工资,没有把提高工资待遇摆在重要位置
对策:
1.发展好经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2.完善分配制度,在二次分配、三次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3.健全财税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
5.限制垄断行业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规范灰色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6.注重地区间的平衡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7.加强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制化建设与监管,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监管
8.加强反腐力度,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
房价问题 原因:
1.城市化带来的住房需求和土地资源导致供求矛盾
2.投资性购房助推房价不断上涨
3.人口增长与房屋的供求关系紧张
4.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卖地
5.保障性住房的门槛过高
6.政府部门的调控力度仍然不够
7.权力寻租现象的存在,推动价格垄断
8.人们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
9.结婚用房等刚性需求的增长,传统的思想观念在作祟
10.银行贷款利率的增长,间接影响房价
对策:
1.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扩大城市化空间
2.加大普通商品房供应,根本遏制房价上涨
3.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 4.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遏制投资性购房
5.调整完善相关税收政策,特别是对二次购房行为实行一定增税 6.合理引导住房购买,引导从实际需求出发,严格制定和执行限购措施 7.增加土地有效供应
8.强化差别化信贷政策9.加强反腐力度,有效制止官商勾结,抬升房价
医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原因:
1.人口激增与医疗设备不足,资源短缺的矛盾
2.大型医疗设备及相关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新型药物等导致高昂的医药费用
3.基层乡镇卫生院设备相对比较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4.以药养医的现象仍存在
5.药物流通市场缺乏监管,秩序混乱,哄抬物价
6.基本药物制度不健全
7.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自费就医人员多
8.公告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
9.群众过度依赖、相信大医院以及专家,基层医疗设备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对策:
1.继续万三新农合制度,推进基层综合改革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2.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基本用药
3.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落实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4.加强医疗服务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5.不断完善药物目录,规范透明价格信息
6.坚决遏制以药养医、过度用药、检查,细化监管
7.整顿药品流通市场,维护秩序,施行医药分开
8.加大财政投入,满足群众基本用药和就医需求
教育问题
问题或原因(有的既是问题也是原因):
1.应试教育的模式还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2.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东西部之间的差异大
3.教育的整体投入力度还不够
4.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没有充分实现对接
5.职业教育尚未充分发挥其真正作用
6.社会力量、民间组织参与力度不够
7.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师德的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8.考试唯分数论的问题依然严重,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有待改进
9.对学生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
10.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由此产生一系列身心方面的问题
11.教育易和政府部门产生某些利益交易
12.教育行政化管理严重,没有充分让懂教育的人来办学
13.教师的评价机制,如职称评定等制度有待完善
14.教育****问题日益严重
对策就不多说了,原因反过来说就是对策
食品安全
原因:
1.食品产业小、散、乱现象突出
2.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
3.不少企业利益至上,违法成本过低
4.不合理,不正确,过度使用农药及其他违规药物
5.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利益链条纷繁复杂,执法力度存在偏差
6.食品安全的追踪、惩罚相关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
7.公众普遍缺乏一些必要的视频安全鉴别知识
8.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有待提高
9.受工业污染等外部环境影响
10.对外来商品食品的监督力度不够,比如肯德基等
11.食品加工行业,特别是某些添加剂的量化标准并未科学有效和透明公开
对策:
1.制定和完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有关标准,将管理纳入法治轨道
2.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3.加强对农药的管理,堵住食品安全问题的源头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建设和治理作用
5.消费者要多关注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标准,学会辨别
6.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工作,严格执法,对小、散、乱等要严打严处
7.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相关培训
8.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追踪体系
9.加强外来食品的监管,不过度迷信进口食品 环境保护
原因:
1.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依然严重,带来高污染
2.受经济利益驱使,长期忽视环境治理
3.受不正确、不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如乱砍滥伐、汽车尾气排放等
4.执法问责不严,处罚力度不够
5.机制体制弊病,部门之间,区域之间没有形成统一治理体系,责任容易推诿
6.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7.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相关再利用水平低
8.人口众多,环境承载压力过大
9.公众的环保意识普遍较低
10.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能源
2.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工程,有效遏制恶化趋势
3.统筹城乡环境建设,加强城市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4.加快环境科技研发和创新,加强专项整治,制定严格标准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改变不合理生产生活方式
6.健全法规,严格执法,坚决取缔不符合环境要求的企业
7.明确责任,统一部署,统筹好区域之间治污工程
8.加强国家交流和合作
9.加大环境整改资金投入
10.全面实施贯彻“美丽中国”建设
老龄化问题
原因:
1.计划生育的后续影响
2.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现行养老金制度不能很好应对老龄化问题
3.现行的退休政策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矛盾,过早退休问题
4.年轻人的巨大生活压力,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5.公共养老资源不足,养老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6.社会化养老建设有待提高,特别是居家养老等新型养老方式有待改进
7.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在延长
8.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策:
1.适当放宽生育政策
2.发扬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3.建立健全适应老龄化变化的社保体系,加大财政投入
4.发展好社会经济,打下物质基础
5.增加公共养老资源,提高服务水平
6.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养老
7.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反腐倡廉
原因:
1.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意识影响较大
2.对于官员的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官员自制能力较差
3.对于官员的考核标准有待完善,不能唯经济论
4.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比如下级服从上级安排,导致权力过大过于集中
5.监督管理力度不强,特别是对中监督渠道欠缺
6.犯罪成本相对过低,惩处力度不强
7.攀比、炫富等心理因素在作祟
8.权力寻租、政商不分现象较严重
对策:
1.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企分开,对权力进行有效控制
2.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3.加大惩处力度
4.拓宽监督渠道,推进党内党外监督,让群众充分参与监督
5.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官员考核标准,提高对德的考核
6.广泛宣传倡导廉政之风,做好舆论导向
7.建立健全城防体系,形成反腐合力,全社会共同参与
社会道德
原因或问题:
1.市场经济背景下,各种利益驱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发生变化,比如利己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下,多文化融合,淡忘国家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信息网络高速发展,不合理、不健康的事件大量迅速充斥网络
4.社会氛围整体影响,缺少典型和榜样的树立
5.传统文化的糟粕影响,比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6.法律制度方面不健全,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模糊
7.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在道德教育方面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对策:
1.做好制度保障,表彰善举,惩治恶举,用法律手段作为保障
2.加强传统优秀文化的宣传教育
3.规范网络建设,杜绝假恶丑,弘扬真善美
4.树立更多社会道德模范和榜样,做好宣传
5.从学校教育入手,推进提升道德教育
6.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雷锋、学先进
7.进一步构建社会诚信体系
8.积极发挥媒体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法治建设
问题或原因:
1.社会公众特别是农民等群体的法律素质有待提高
2.法律制度整体不够完善,有些行为的制度保障不健全
3.司法独立不彻底,行政对立法、执法干预太大
4.传统封建人治思想仍有残余,轻视法治
5.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6.执法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7.对贪污****分子等的打击力度不够,群众有更高期待
8.法律政策的执行存在偏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9.法律制定过程缺少“接地气”,一些重要法律未进行广泛深入基层调查
10.普法特别是学校普法力度不够
对策:
1.引导群众加强思想认识,树立法治理念,特别是对企业主和基层群众
2.加强普法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
3.立法过程要更加公开透明,让更多人参与,确保一致性
4.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全面提高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
5.破除传统封建人治观念,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6.推进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避免行政过度干预
7.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8.更加健全完善法律体系,内容广覆盖
9.注重加强对官员干部尤其是中高层干部的自我教育和警示
交通治理(拥堵)
原因:
1.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跟不上交通需求的增长
2.小汽车购买量和拥有量增长过快,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不可分
3.停车场容量不足
4.路网规划不合理,分流能力较差
5.驾驶员群体的意识和素质相对不高,特别是不懂得“谦让”
6.交通信息发布相对比较滞后,不能及时将交通拥堵的信息及时公布
7.公共交通发展未能很好满足现实需求,一些的收费过高
8.城市规划中,商业区等过于集中
9.和城市旧貌有关
对策:
1.合理布局,分散人流,规划更多的辐射状
2.加强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路网规划
3.优化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4.科学管理,做好交通信息的及时发布
5.加快停车场地建设,采取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
6.群众要改变出行方式,选择低碳环保的方式
7.限制购买汽车
8.全面提升驾驶员素质,文明出行
9.采取必要的交通限行措施,坚决查处非法占道
10.推进错峰上下班,有效缓解人流
农民工就业难原因:
1.农民工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和市场要求的差距越来越大
2.岗位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工资水平偏低,合法权益受损
3.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相对缺乏,比如社会保险等跟不上
4.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忽视农民工权益维护
5.相关劳动保障部门执法过程中对农民工考虑不周
6.当地就业困难,特别是农村、中西部地区、山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弱
7.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经常受歧视
8.农民土地有被征用现象,富余劳动力过多
9.农民工的创业意识不够,资金不足
10.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难,户籍受限制
11.和整体就业形势有关
对策:
1.发展好当地经济,促进农民工就近就业
2.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维权意识
3.加强劳动监管,维护好农民工切身利益
4.提供更多更合适的就业岗位
5.打破户籍制度,让农民工充分融入城市
6.农民工要加强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7.健全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
8.创造更多创业机会、政策和资金等扶持
第三篇:热点 难点 排查
依麻木乡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
1、水管站所同志反映,在灌溉期间,调配水时尽量保证水量充足,保持水量均匀稳定,不要忽大忽小,满足农田灌溉,否则,经常发生争水、抢水纠纷事件。
2、防渗渠道及配套建筑物冲坏以后,希望尽量及时的进行维修,不要影响灌溉。
3、水费征收工作中,希望水利局领导能与乡领导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水费征收工作按时完成。
4、各村民小组之间的路与小引水渠交叉,但是没有涵桥,在灌溉期间,不能满足交通,希望能够解决涵桥。
5、许多农户的房屋在渠道周边,每天的交通出行都要从渠道上穿过,但渠道上的交通桥很少,有的是农民自制的简易桥,非常的不安全,希望政府能多建几座坚固的交通桥,为农民的交通创造便利。
6、渠道上的闸口经常被破坏(因抢水原因造成),希望水政大队做好水法宣传工作,尽量宣传到乡、村、组及农户中。希望水管总站尽快做一个有效的保护水利设施的规章制度。
7、乡干部反映乡水管所人员不配合乡政府,不能解决农民的灌水问题,要加强《水法》宣传工作。农民反映水管所的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按规定来管理,采取罚款的措施加强水管工作。
8、依麻木乡3村种水稻较多,地下水位较高,导致其它农作物产量低。希望县水利局修建5公里排水渠来解决困难。
9、依麻木乡1、2、3村村民普遍反映,1、2、3村引水渠较水,4、10村的渠道不通,耕地灌溉存在灌水难问题,灌溉时有抢水现象,农户之间缺少配合,不按顺序轮灌;渠道引水口没有或太少,缺少节制分水闸、渡槽、涵桥,渠道水量不够等。希望上级部门能够修建防渗渠完善水利设施,并督促干部对农户的灌水问题进行协调管理,有序轮灌。
第四篇:城市管理方面热点难点问题
城市管理方面热点难点问题
1、无证餐饮店扰民。
现阶段,居民群众拨打12345投诉举报无证经营餐饮店油烟、噪音扰民现象持续增多,被投诉的餐饮店多数集中在居民区内,并且由于靠近居民居住区或者油烟排放噪音等达不到合格标准,因而得不到环保立项评估通过,从而导致无法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演变成为无证照经营。针对这一现状,管理区环保办、城管办、卫生办多次会同市环保局、食药监局、工商部门进行上门发放整改通知书,但收效甚微。下阶段还是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在市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下,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整治效果。
2、娱乐场所噪音扰民不止。
区域内酒吧、茶室、麻将馆、健身房等场所,经常有附近居民投诉噪音扰民现象,环保部门和文广新局多次前往要求合理降低音量,但收效甚微,居民投诉也有增无减。针对这一现状,除了职能部门要求其合理规范经营外,还需出台严格的处罚细则,进一步严格要求其整改落实到位。
3、城市基础设施缺损增多。
针对老城区基础设施损坏和缺失严重的现状,居民投诉等问题日渐突出,依托 “科学合理、规范顺畅、运转高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一旦发现基础设施损坏后,通过虞山镇网格365平台准确地将具体问题、位置及时上报虞山镇政务服务中心,对问题进行分类后派发到各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和动态化。另一方面,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维护和改造的资金投入,积极向市、镇两级政府、相关部门争取,努力解决辖区居民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实际问题。协同配合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处,做好城市道路及其附属设施、路灯照明及亮化、城区河道和防洪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市政设施建设、维修、养护的管理工作。在重点民生问题上做到多方投入、百姓受益,进一步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4、卫生死角、院户楼道乱堆放现象。
老城区存在大量背街小巷、大院户、老新村,目前城乡环境“脏乱差”和街巷破烂现象、不尽如人意的市容市貌、较为粗放的城市管理现状、不文明不和谐的生活陋习,都造成日益增多的投诉量,管理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民攻坚战,实现旧貌换新颜,要求各社区、物业公司、保洁公司在环境清洁行动中进一步强化全局一盘棋观念和责任意识,齐心协力把环境卫生工作抓实抓细抓好,深入找准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部位,集中力量攻坚克难以清理小街小巷为重点,以整洁楼道院户为依托,从中心城区到城郊,从主次干道到小街小巷,在地毯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全方位、立体式推进环境清洁工作。通过环境清洁长效机制,凡是涉及影响市容环境卫生的问题,得到进一步精梳细理,积极做到发现一处,整治一处,不留盲区,切实解决好一批影响城市形象、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公共利益。
5、无证摊点、游摊散贩占道经营
针对菜场周边无证摊点增多,且设摊区域集中,对市容交通秩序影响较大的情况,市民投诉也逐渐增多,管理区将采取三项措施,对菜场周边的无证摊点开展集中整治。一是坚持集中整治不放松。配合城管方塔中队在强化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加大了集中整治的频率和力度,对泰安菜场、平桥街菜场区域组织大型集中整治,积极劝离无证摊点。二是坚持日常管理不放松。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力度,建立健全路面管理人员责任区制度,定人、定时、定岗、定责,严格监督考核。建立“社区、中队、菜场”三方联动机制,通过社区城管、中队队员和菜场保安的工作联动,进一步增强日常管理力量,弥补管理时间空挡。同时,强化机动班同日常驻守人员的工作衔接,确保执勤管理的连续性。三是坚持宣传教育不放松。在强化整治和日常监管的同时,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要求路面执勤队员在纠违时加强对管理对象的教育,引导自产自销的菜贩到附近的疏导点内规范经营。安排社区城管队员定期开展城管“五进”活动,向市民宣传城市管理相关知识,自觉抵制无证摊贩,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
6、危旧公寓房解危解急 管理区辖区内建于七八十年代的零星公寓房、城镇危房和老旧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居民住户进行政策咨询日益增多,管理区已前期进行安全排查摸底,并将摸底调查情况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根据住建部及省政府办公厅文件精神,城市危房和老旧房屋开展安全排查已拟订方案报市政府。待方案出台后,将督促房屋产权人或使用人根据排查治理意见进行整改。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危旧房解危事宜高度重视,组织规划、国土、住建、属地政府等部门调研摸底全市的老旧危房分布和安全情况,住建局起草了全市危旧公寓房解危更新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多次征求相关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办法。危旧房改造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将在进一步深化、完善后,由市政府出台实施,对现未列入改造规划的零星住宅小区,上级部门正在积极调研编制城市更新规划,建立健全相关更新机制,对城区建成年代较久、使用功能和质量状况较差的住宅,将因地制宜分类制定解决方案。
第五篇:改革的热点难点
改革的热点难点很多。很多既是热点又是难点。比如:医疗保障、物价上涨、反腐败、大学生就业困难、国企深化改革等等。现在大热点是和谐社会,和平崛起!解决嘛,国家肯定得加大调控力度,提高效率。比如抑制产业发展过热,增加就业岗位等等。
主要是光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
造成的后果很 多。贪污。。贫富差距。。权贵。,3
今年,反映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的“十一五”规划将全面实施,中共十七大也将召开。今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如何突破?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
问:我国今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吴敬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九五”期间又把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规定为一项基本目标。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依靠更多的物质资源投入,仍旧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计划经济制度下行政配置资源的许多做法仍然普遍存在:各级政府仍然掌握着土地、信贷等基本资源的配置权力,行政定价使生产要素价格严重扭曲。所有这一切,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途径在于毫不动摇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定方向推进改革。当前,如何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继续推进土地管理制度、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幅度强化市场机制在关键生产要素的配置中的作用,减少乃至彻底消除某些领域中生产要素价格因政府干预而形成的扭曲。
这些改革如能取得较大进展,将会校正市场信号和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
问:在改革面临的种种困难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吴敬琏:今年我国改革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中,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关键所在。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出发,政府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机会发挥基础性作用,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这就是建设一个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制度平台。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平台,就很难摆脱规则扭曲、秩序混乱、权力干预市场交易等状况。去年,我国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批重大案件的突破。今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将个案的突破扩展为制度上的突破,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良好公共治理要靠法治
问:政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吴敬琏:如果说对腐败官员的惩治还只是对腐败行为的事后应对,那么对腐败行为的釜底抽薪之策就应当是建立法治。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须臾分离的制度支撑。当我国市场交换突破了地方的范围走向全国市场,甚至突破了国家的范围走向全球市场后,法治的缺失就会造成市场失序、欺行霸市行为盛行的状态。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证明的,没有民主法治条件下的透明性的保障,就无法建立起社会信用;而没有社会信用,现代市场交易就无法进行。
应当承认,由于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惯性,实行民主法治势必对某些拥有不受制约权力的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造成损害,因而必然遇到障碍与阻力。在从今年开始的新阶段中,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障碍,把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公共服务职能需强化
问:政府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敬琏: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提供良好的公共治理这一极端重要的公共产品,本来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建设法治意味
着政府权力部门“革自己的命”,要求把政府官员的权力限制在宪法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内,并要求他们尽职尽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政府改革的另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挑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当前,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措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一些实效。
与此同时,随着舆论的持续集中关注,社会各界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期望值已经大幅度提高,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政府资源的约束之内进一步强化、优化公共服务职能,跟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步伐,是今后若干年中各级政府都将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总的来看,今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具体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各种阻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有客观的必要性,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同样走过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为了解放生产力,努力调整生产关系,改革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但是,调整和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先后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等做法,但这并不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三大时,虽然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但是还没有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应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如何进行,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很难在实践中操作。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这才确定了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十四大虽然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我们对其规律还缺乏把握,也无法完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到了党的十五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是必要而且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
二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般地说,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最终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它总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果在推进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因为:
第一,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时期的矛盾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上的推陈出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旧体制的因素同时存在,相互间存在矛盾,处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第二,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及其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它把亿万人民群众引导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来。在这场变革中,社会成员有着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如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作补充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多样化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多元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不良的政治要求就容易引发政治**,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民主的过程容易引发某些不稳定因素,这就使我们陷入深入的两难境地。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党的十六大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十六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特别是提出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此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进行的部署,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的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习惯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必须看到,党领导人民发扬民主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以往 “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到依法执政上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任务十分艰巨、极其敏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步完成。
现实昭示人们,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权威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内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要求通过平等协商和按照多数人意志决定的原则进行表达和集合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活动中,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和实现。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在中国,这个政治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现代民主和法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同时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级、各种社会阶层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政治领导核心,政治发展就难以能够平稳、顺利地转换和过渡,政治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上不能实事求是地审慎行事,循序渐进,则可能伤害党的领导地位,影响党的政治权威。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三
在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执政党作为政治领导核心,应当善于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才能保证政治体制改革顺利和成功。政治体制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应当有一个渐进性的发展规划,对于近期的任务、中长期的目标、具体的方法和步骤等等,都需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思考、合理确定。对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等重大问题,应当积极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究,在把握客观规律、真正深思熟虑的基础上,逐渐提出改革的措施。对于目前影响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则应该抓紧进行改革。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这是适应经济改革,解决政企不分,真正消除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如,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努力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当务之急。如,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的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是防止腐败的根本途径。如,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等等,应当不失时机地推出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