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穴按摩记录整理

时间:2019-05-12 03:4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寄穴按摩记录整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寄穴按摩记录整理》。

第一篇:寄穴按摩记录整理

寄穴按摩记录整理

手部穴位

1、大间穴、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疝气,(尤其特效)眼角痛,睾丸坠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不宜双手取穴、左病右治。

2、小间穴:主治:支所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肠炎。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不宜双手取穴。左病右治。

3、浮间穴: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红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禁双手取穴。

4、外间穴: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是穴,禁双手取穴。

5、中间穴:主治: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主治:疝气、外间 小间 中间四穴同时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但以男左女右为主。上述诸穴为治疗疝之特效穴,若能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取穴: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禁双手取穴

6、木穴:主治:肝火旺、脾气燥、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

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本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炎硬等皆有效。本穴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其特效。对富贵手,平均三至四次治愈。

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是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以既止。

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辞的皮肤骚痒有显效。

治疗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论其它的病以对侧为主,如手足干燥干裂出血,手不能触物,足不能着地,可在尺泽及委中三棱针点刺,二三次即愈。

7、脾肿穴:六治:脾肿大脾炎,脾硬化。

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上,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采三分法。本穴治疗脾肿大虽有次,但不如上三黄、三重穴、木斗穴、木留等穴。

8、心常穴:主治:心悸、心脏病、心脏性之风湿病。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向小指侧外开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本穴顾名思义,有治疗心悸及心律不齐之功,但对于心脏扩大可在背部心脏附近穴位,如三金穴等点刺出血后在针此穴有良效。

9、三眼穴:主治同足三里穴,在掌面无名指之内侧。距第二节横纹二分处是穴。{三眼穴位置不明}

10、复原穴:主治:消骨头胀大。

取穴:当掌面无名指之中央线处分开二分直线之中点一穴,其上一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11、木炎穴:主治:肝炎

肝肿大

肝硬化。本穴名为木炎穴,顾名思义能治肝火旺之病,如口苦易怒,烦燥之症。取穴: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12、还巢穴:主治:子宫痛

子宫肌瘤

子宫炎

月经不调

赤白带下

输卵管不通

子宫不正

小便过多

阴门发肿

安胎

本穴本妇科穴

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穴配右还巢穴,治不孕症有极佳的效果)本穴位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透过理三焦,疏理肝胆的作用,治疗妇科病毒颇有验效。

取穴:当无名指第二节中央中点黑白肉际中是穴。

13、眼黄穴;主治眼发黄: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中央点是穴。

14、火膝穴:主治:膝盖痛

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

痰迷心窍所致的精神病有效(生气所致)对治疗变形性膝关节亦极有效。取穴:当小指甲外侧角之后二分处是穴,即小肠经上少泽穴后一分处。

15、指肾穴:主治:口干

肾亏

心脏衰弱

背痛

并常用于治疗阔背肌即高肓穴附近疼痛。但比起大腿之通肾穴唯效果略小些。

取穴:当无名指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16、指三重穴:主治:主治驱风

脸面神经麻痹

乳肿大

肌肉萎缩,本穴功能同小腿三重穴。其效稍小些。本对治疗偏头痛有显效。

取穴:当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也为虎添翼是无名指第二节阳掌外侧采取四分点法。

17、胆穴:主治:心惊

小儿夜哭

除此外本经位于中指心经上,治疗膝痛极效,胜过心与胆能所以治疗胆虚之小儿夜哭及心惊有效。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之中点共二穴。

18、心膝穴:主治膝痛

肩胛痛。本穴除此还可治疗脊柱痛亦有效,治膝无力及变形性膝关节炎疗效极佳。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19、肺心穴:主治;脊柱骨疼痛

脖颈痛

小腿痛

本穴除治疗上述病外,尤其对治疗腰椎及尾椎疗效颇佳。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距上下横纹三分三一穴。共二穴。

20、木为穴:主治半身不随

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它各针有加强作用单用治疗中风后下肢无力颇有效沿能治膝内侧痛及小腿肚酸痛。但比穴不能次数过多及时间过长,第一次五分钟,五日后三分钟,在五日后一分钟。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21、指五金

指千金:主治肠炎

腹痛

鱼刺硬喉。取穴:当食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一分直线上,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为指五金穴六分六为指千金穴。

22、指四马穴:主治肋膜炎

肋膜痛

皮肤病

脸面黑斑

鼻炎

耳鸣

耳炎

。除此以外对治疗掌指之皮肤病极特效。对治疗肩痛效果甚佳。而且还有乳回奶之功能。取穴:当食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23、妇科穴:主治:子宫炎

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

小腹胀

妇人久年不孕

月经不调

痛经

月经过多或过少。本穴对子宫位置不正之处有调解作用。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内庭穴治疗痛经极有效。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这中央线外分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这一处一穴,距横纹三分这二处一穴共二穴。

24、制污穴:主治工; 久年恶疮

恶性瘤开口后流水不止不封口、本穴还可治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点刺现血,极有效验。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计三穴,以三棱针点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25、止涎穴:主治小孩子流口水,治大人则以水金或水通疗效更佳,小孩子流涎多热。大人多寒。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内侧,中央线内开二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双距该横纹三分这二处一穴,共二穴。

26、五虎穴:主治全身骨痛,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五虎一治手指酸痛腱鞘炎,五虎三治足趾酸痛,五虎四治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脚跟酸痛皆有效。三党可治疗头痛。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也就是大指桡侧黑白肉除下针分二分一穴共五穴。

27、重子穴: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

28、重仙穴: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疗背痛之特效针,治疗肩痛亦极效,治疗颈痛亦有效,对落枕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如配承浆穴效果更佳。如病久在患侧天泽泻针加强效果更佳。也可治疗半身不随,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有效,对治疗子宫肌瘤,卵巢炎亦有效。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29、上白穴: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本穴治疗采连背痛有效。治疗手腕扭伤有效,(针患侧)治疗颈痛(双侧并针)亦有效。尚可治脚无力(针分健侧)。取穴:

30、大白穴:主治小儿气功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治疗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放血。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治以上之病与灵骨穴配合效果极佳。用三棱针在大白穴附近之青筋(血管)点刺出血即可。取穴;拳手(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紧拳头)当虎口底处开五分处是穴。

31、灵骨穴:主治坐骨神经,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随,骨骼胀大,妇女经血脉不调,闭经,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项,以灵骨为主穴,大白穴为圜辅穴,倒马针为治疗半身不随为主穴,(针健侧)或配合风市穴或本肾关穴,在加以背部五岭空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所能及。

本以本穴加强效果,因经穴有活脑部气血之功,但能久留针灵骨本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有特效。治疗 脚痛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灵骨穴单用治疗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柱痛,耳鸣,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32、中白穴:(又名鬼门穴)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中外踝痛,四肢浮肿。本公安部队处于三焦经走中渚穴后五分处,对治疗起坐之际腰痛有效。对治肾亏之各种病毒变效果甚好。沿可治疗脊椎骨刺。也可治疗调理血压高及前头。取穴:拳手在小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一寸五分处(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33、下白穴: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中白,下白穴到马针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中白,下白倒四马并用尚可治疗少阳经走向的坐骨神经痛颇效。取穴:拳手当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一寸五分处(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34、腕顺一穴;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肿,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果更大)腕顺一定位于小肠经之后溪穴后五分处,治疗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腰椎痛,腿弯痛等有极效,配合腕顺二穴,效果更佳。

取穴:在小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35、腕顺二穴: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一二穴并用治疗肾亏所致之各种病以及疼痛,疗效甚好,肾亏之牙痛,眼痛亦有效,尚可治耳鸣,重听,小腹胀,腰围痛,疗效亦佳。

取穴:当小拽外侧掌,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在一穴后一寸是穴。

36、手解穴;主治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手解穴即心经之少府荥穴,晕针时首当强心。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声雷动处是穴。

37、土水穴:主治胃炎,久年胃痛,本穴除治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手骨痛,治疗原则,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取穴: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掌骨小头一寸处一穴,后五分一穴,在后五分一穴共三穴。

38、前谷穴:

39、阳谷穴; 前臂部穴位

1、其门穴: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这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是穴。

2、其角穴: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在其门穴后二寸处是穴。

3、其正穴:妇科经脉不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上穴一般三穴同用,如治疗痔疮,在委中点刺出血,一次治愈者不支其一人,如点刺后在针其门,其角,其正三穴,效果尤其显著,本公安部队对顽固性便秘及小腹胀气亦有殊效。

取穴;基其门穴后四寸,即其角穴后二寸处取穴。

4、火串穴: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尚可治胁痛,尤有特效。

取穴:手平伸掌向下,从手腕横纹中央直后三寸处取穴,握拳屈肘拳心向下,沟祸处是穴位。本穴与三焦经支沟穴相同。

5、火陵穴: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串穴后两寸处是穴。

6、火山穴: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但左手抽筋取右手交叉取穴。如胸部上述取火山,火陵两穴。忌双手取穴。

7、火腑海穴:主治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腿酸腰痛,贫血,头晕,眼花,疲劳过度。取穴:与大肠经之手三里穴相符。

8、手五金: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外侧距腕豆骨五分,即不山穴后外开五分是穴。

9、手千金穴: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手千金单独治手臂疮疡初起特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外则,距腕豆骨八寸,手五金后一寸五分处取穴。

10、肠门穴:主治肠炎,头晕眼花,本穴配金门穴急性腹泻有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是穴。

11、肝门穴:主治争性肝炎有(特效)下针后立止肝痛,左旋转针肠痛即除。右旋转针胸闷即解,跃然纸上肝处右侧,但针时以左手为主,对全并肠炎症状则可加针肠门穴,开成倒马针,疗效甚佳。本穴配上三黄治慢性肝炎亦有特效,三黄穴在小肠经上,小肠为分水之宫,小肠经之原腕骨为治黄疸证之要穴,治多例甚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骨寸处取穴。

12、心门穴: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心门穴在小肠经上,在小肠全公安部队附近,治疗心脏各病尤为特效,本穴治疗大腿内侧痛(含腹股沟)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亦有特效,对治闻膝痛(骨侧脸痛尤效。)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13、人士穴:主治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治以上之病患右取左穴,如针深一寸治心脏病心跳。

取穴:手单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

14、地士穴:主治气喘,感冒,头痛,肾亏,心脏,针深一寸治以之病,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取穴: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七寸,距人士穴后三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位。

15、天士穴;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人,天,地三公安部队均在肺经上,治疗呼吸器官病毒效果极佳,如以上穴配灵骨穴双手取穴,为治疗哮喘之特效,如配三水金,水通穴闻效更好。

取穴;在 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三寸处是穴。

16、曲陵穴:主治抽筋,阳霍乱,气喘,肘关节炎,心跳,用三棱针针刺曲陵空商之静脉血管,使其出血,可治了霍乱。本穴与肺经之民尺泽相符。点刺治疗尤多,实为要穴,本穴可治尿意频数,(配肾关穴)半身不随,咳嗽(本水金穴)泻之呆治筋痉挛拘紧急,肺经一切实症。扁桃腺炎,咽喉等颇有效。点刺出血治疗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痹痛,(五十肩)气喘皆极有疗效。

取穴;单手取穴,在肘窝横纹,在大筋之外侧以大指按下,肘伸屈时有一大窝处是穴。后臂部穴位

1、分金穴:主治感冒,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针,分金穴位于肺经上在侠白下三寸,距尺泽一寸半。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后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是穴。

2、后椎穴: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此穴位三焦经通之脏象治上述之病毒当然显效。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3、首英穴: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一般后椎,首英两穴同时用针、效果迅速而佳。取穴:主治疲劳,血压高,头晕,头痛,针浅治疲劳,针深治头痛,头晕及血压高,首英穴及富顶穴红当消泺穴上一寸。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首英穴上二寸五分是穴。

4、后枝穴: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皮肤病,血硬化,常用富顶,后顶两穴同时下针,可治颈项疼痛,扭转不灵及面部麻痹。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富顶穴一寸是穴。后枝穴约当消泺上二寸,儒会下一寸。

5、肩中穴: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随,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右肩痛扎左,交叉进行,此穴位于三角肌之中央,在肩骨缝下三寸。

取穴:手臂下垂,处肩骨向下工二寸半中央是穴。

6、背面穴:主治胸陪发闷,发音无力,用三棱针点刺可以治全身疲劳,两腿发酸,呕吐,干霍乱,肠霍乱,阴阳霍乱,用三棱针点刺在肩中穴在其后一寸之周边点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

取穴:举臂时肩骨边接缝这空陷处中央取穴。

7、人宗穴:主治脚痛,手痛,肘肿痛难动,面黄(胆病)四肢浮肿,脾肿大,感冒,气喘。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抚胸,在后臂肱骨内侧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二寸是穴,与在肠经手五里相符,过去此穴为禁针穴。

8、地宗穴:主治能使阴症起死回生,心脏病及力管硬化。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抚胸,当后臂肱骨之中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亦即人宗穴上三寸是穴。

9、天宗穴:主治妇科阴道痒,随道痛,赤白带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地宗,人宗,天宗皆在一线条线上,因此针刺时特别准确,地宗穴约在肠经臂儒穴下一寸,天宗穴约在臂儒上寸。

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内缘与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距地宗穴三寸是穴。

10、云白穴:主治妇科阴道炎,阴道痒,赤白带下,小儿麻痹。本肩中穴治小腿无力及胀痛。

取穴;垂手取公安部队,当肩关节前方,骨缝去肩尖约二寸是穴。即背面穴向胸方斜下开二寸。信经验本穴位置应系在肩中穴前一寸再上一寸。

11、李白穴:主治:狐臭,脚痛,小腿痛,小儿麻痹。了穴在肩外侧,从云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处是穴。在肩中裕前一寸二分再下一寸处。

12、

第二篇:脾气大的人,按摩太冲穴很有效果(范文模版)

脾气大的人,按摩太冲穴很有效果

脾气大的人,按摩太冲穴很有效果

这个穴位叫太冲穴,属于肝经的一个大穴,这个穴位主要是使肝气通畅的。按摩这个穴位如果觉得疼,就说明有郁气,一定要揉到不疼了为止。脾气大,脾气不好的人,一碰这个穴位肯定会哇哇叫,这是我经历很多周围的朋友的后得到的结论,还有一个就是经常生闷气的人,碰这个穴位也会疼。

我一个女朋友在08年和妈妈吵架,主要是因为她看中的男友,父母不同意,非要让她们分手,她为了这个男人放弃了国外的发展回到国内,想要和他结婚。但是父母反对。女孩子是80后,逆反心理太强了。她气的在父母面前又撞墙,又砸东西。(其实这是典型的焦虑症的一种,现在我才明白)

当时我正好在他们家做客,为了劝住他们,我当时就蹲下给她按摩太冲这个穴位。当时她疼得哇哇大叫,接着就嚎啕大哭。能哭出来也是散郁气的一种,过了大概30分钟,她换过了这口气,对我说,不用按摩了,我不疼了。于是她就平静下来了,慢慢和家里人说话。不过她父母没有人给他们按摩这个穴位,所以像两头困兽一样继续发作,特别是他爸爸,嘴里骂骂咧咧的一直不停……

我老公很喜欢给我按摩这个穴位,两个月后他再给我按摩这个穴位我居然没有反映了,我叫唤了。老公说那段日子我的脾气确实是好多了,很少和他嚷嚷,遇到事情也能平静处理,平静他都心虚了。

脾气不好的朋友,或者工作不顺心,压不住火的朋友,试试按摩这个穴位吧。不过要忍住疼呀,现在疼是为了一辈子都舒服,因为肝郁气滞会诱发很多的疾病,有的疾病导致不孕不育,有的能导致瘫痪甚至有生命危险,有的人视力不好,诱发黄斑变性,视力下降。甚至有的人会因为肝气不舒而发胖,这种发胖减肥是不可能有效果的,因为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肝气舒畅的,最起码对女人来说会有一个苗条的身材。所以对于自己的脾气一定要重视呀

第三篇:夹脊穴之我见

夹脊穴之我见

华佗夹脊穴(简称夹脊穴),从古至今备受历代医家重视,其临床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卓著,且针刺安全。为更好地探讨其作用机理,通过对夹脊穴的源流与定位的认识,拟从中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角度阐述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夹脊穴的渊源与定位

(一)渊源

夹脊穴可以追溯到《内经》,始见于《素问·别疟篇》曰:“十二疟者„„刺项以下侠脊必已。”此处“侠脊”不是穴名,也无确切部位。《灵枢·经脉》云“从腰中,下挟脊,贯臀„„”,这里说的是足太阳膀胱经从腰部分出,紧靠脊旁,通过骶部的八髎穴。隋唐的《太素·量缪刺》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当椎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傍,各刺三痏也”。“夹脊”原写作“挟脊”或“侠脊”,因“夹、挟、侠”三字为通假字,因此意思是一样的。从这些可以看出《内经》所言“夹脊”即是脊柱两侧之部位,可视为夹脊穴产生的理论基础,为现存文献对“夹脊”的最早记载。

(二)定位

关于夹脊穴的定位(包括穴数),历代医家均有不同的认识,都在0.3~1之间。

《后汉书》注引《华佗别传》日:“灸处去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如引绳”。《肘后备急方》载:“夹背脊大骨肉中,去脊各一寸”;李鼎在《针灸学释难》中说“如果夹脊五分,所刺到的只能在棘突之间的“骨中”而不是“肉中”;只有从正中旁开1寸的距离直刺,才能刺到大骨间的肉中”,并明确指出“华佗夹脊穴就是华佗定背俞法”。都应理解为夹脊穴位于棘突下旁开一寸。

1955年承淡安先生著《中国针灸学》,将此穴位置予以确定,“自第一胸椎以下至第五腰椎为止,每穴从脊中旁开5分,左右共34穴”。承淡安谓棘突下去脊5分,沿用至今。

二、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

(一)与经络的联系

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与此二经最为相关,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统属“背为阳”之列。从督脉的循行来看,《素问·骨空论》曰:“督脉者,起于少腹之下„„,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灵枢·经脉》曰:“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脊上项,散头上,下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难经》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阳脉之海也”。从以上可以看出,督脉其经脉有与足太阳经同行者及相通者,其络脉深入在脊柱的两旁,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相互贯通。足太阳膀胱经乃经脉的核心,督脉总督诸阳经是阳经的统领,二脉又同络于脑,行于人体阳中之阳背部,可谓二脉在循行上密切联系,在生理上息息相通。夹脊穴所在恰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外延重迭覆盖之处,夹脊穴于此联络沟通二脉,具有调控二脉的枢纽作用,针灸夹脊穴时能起到调节两经的整合作用。

(二)与脏腑的联系

夹脊穴可以说隶属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脏腑密切相关,是体内脏腑与背部体表相联通的点。其联系途径,也是主要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联系为基础,并且这种联系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具有经络的循环往复,而且借助于气街径路与上下、左右、前后经脉之气沟通,从而夹脊穴成为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的转输点。督脉与肾、脑、心及胞中有密切联系。《素问·骨空论》“督脉者,起于少腹„„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贯脐中央,上贯心,入喉„„”《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奇经八脉合„„同入脑中„„”与脊髓直接连属,就其功能而言,督脉为阳脉之海,手足三阳经气皆会于督脉,它能统摄调节全身阳气,维系全身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阳之要,阳密乃固”祖国医学将人体一切机能活动均看作阳气的表现,而督脉是诸阳之会。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系,为一身之巨阳,头背部乃诸阳经统率诸阴经会合之处。可以说,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这一途径是通过经别的离入出合完成的。这样足太阳经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而又通过经脉、经别的会合,交会穴的通达,使足太阳经具有特殊的联络作用,在整个经络系统中成为核心经脉,它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中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夹脊穴旁通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气交通,为夹脊穴与脏腑联系提供了基础条件。夹脊穴和背俞穴一样,作为脏腑之气输通出入之处,内应于脏腑,反注于背部,反映脏腑状态,治疗脏腑疾病。从现代医学生理解剖也证实,夹脊穴从分布形式上看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不但可影响脊神经后支还可涉及其前支,前支与交感干相联系,能影响交感神经,而与脏腑活动相关,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说明夹脊穴与脏腑之气密切联系。从以上夹脊穴与经络、脏腑之间的特异联系,可以看出,夹脊穴是人体除背俞穴外另类和经络脏腑直接相互转输流注的腧穴,它依附于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借助于气街之经气的共同通路,起到了包括背俞穴在内其他腧穴不能及的调节枢纽作用。夹脊穴的这种独特作用,使其对许多内脏病及疑难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夹脊穴的这种作用和优势在针灸临床愈来愈受到重视。

三、临床应用

(一)运动系统疾病

1.颈椎病:马胜治疗颈性类冠心病112例,总有效率98.2%。王升旭、赖新生治疗颈型、颈神经根型颈椎病70例,有效率达93.3%。李伟林

通过桂川注射夹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2例,有效率为96.8%。2.肩周炎:高维滨针刺病侧颈4~6夹脊、后溪穴,同时活动肩关节,总有效率100%。

3.腰椎病:陈守基根据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穴位,治疗腰腿痛。所治病种包括腰臀部肌筋膜综合症、腰椎增生、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骶椎隐裂和椎管狭窄症等。张倩如等采用夹脊穴深刺加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7例,治愈60.5%。王升旭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1例,总有效率94%。

(二)神经系统疾病

1.截瘫:米建平以华佗夹脊穴及背俞穴为主治疗截瘫50例,有效率为80.0 %。徐凡治疗此病,取病变脊髓节段上下相对应的夹脊穴,顺着脊柱的纵轴沿皮刺,观察到:治疗后肌力提高程度方面夹脊穴治疗组明显优于四肢部常规取穴组。

2.小儿麻痹后遗症:薛良珍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以患侧L1~L5夹脊穴为主穴,配下肢穴,并以Vit B12穴位注射。认为夹脊穴治疗痿症,贵在早期治疗。

3.中风偏瘫:毕福高治疗中风偏瘫,以夹脊穴为主,上肢取颈夹脊穴,下肢取腰夹脊穴,配合体针透穴,总有效率达99%。

4.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53 例,有效率达93.5%。魏玲采用夹脊穴注射药物加毫针围刺病损治疗老年带状疱

疹后遗神经痛80例,治愈率为81.2%。

5.坐骨神经痛:陈兰双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22例,有效率为95.4%。郝宏伟治疗460例,显效为46.1%。

(三)泌尿系统疾病

程俊杰等治疗泌尿系结石,通过针刺胸12~腰2华佗夹脊穴配合委中,治愈率为62.7%。刘风花应用腰夹脊治疗妇产科术后尿潴留、小儿神经性尿频均获治愈。

(四)消化系统疾病

谭奇纹等通过针刺T7~T12华佗夹脊穴配合足三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杨振辉等采用针刺夹脊穴T8~T12配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刘风花治疗腹泻选取L1~L5夹脊穴,强刺激不留针,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五)心血管系统

周巧兰通过针刺夹脊穴治疗冠心病,取穴分两组:1.第五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巨阙,心平(少海下3寸),2.第四胸椎棘突旁开的夹脊穴、内关、膻中;两组穴位交替使用,从治疗后心电图、SV、CO、EF改善情况看,认为针刺夹脊穴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从而起到抗心绞痛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六)呼吸系统疾病

王书荣通过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气管炎,总有效率达100%。何明波治疗呃逆、慢性咽炎等运用夹脊穴均获较好疗效。华佗夹脊穴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七)妇科疾病

张兰之采用针刺华佗夹脊胸3~5穴治疗女性乳房痛。结果30例中治愈21例,占70%;显效3例,占10%;好转6例,占20%;无一例恶化。吕美珍通过夹脊穴配合针刺人迎穴治疗乳腺增生病90例,总有效率为80.0%。参考文献: [1] 承淡安.中国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09.[2] 北京中医学院.金针王乐亭[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66.[3] 上海中医学院.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4.168.[4]朱春光.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椎病313例临床观察.针灸临床杂志,1995;(3):10.[5]蒋松鹤.牵引态下针刺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中国针灸,1996,(9)5.[6]马胜.针灸治疗颈性类冠心病112例疗效观察.中国针灸,1996;(4):13.[7]夏跃胜.华佗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颈源性眩晕116例疗效分析.中国中医骨伤科,1995;(4):37.[8]金白仁.针刺夹脊穴治疗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354例临床观察.针灸学报,1993;(1):16 [9]翁玉珍.巨针平刺治疗急性腰扭伤130例.江苏中医,1994;(4):30.[10]高维滨等.针颈部挟脊,后溪穴疗治肩关节周围炎46例.针灸学报,1991;(1):27.[11]陈守基.电针夹脊穴治疗腰腿痛.江苏中医杂志,1985;(3):6.[12]徐凡.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脊髓性截瘫临床研究.针灸临床杂志,1995;(11):13.[13]高维滨.夹脊电针治疗脊髓性截瘫42例.针灸临床杂志,1993;(5):12.[14]蒋时英.针刺治疗急性脊髓炎所致瘾闭15例.中国医药学报,1990;(1):40.[15]王予康.针刺治疗格林一巴利氏综合征46例.山西中医,1995;(3):29.[16]马和平.治痿当主取督脉与体佗夹脊.新疆中医药,1991;(2):49.[17]薛良珍.巧用夹脊穴.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0;(3):33.[18]毕福高.对夹脊穴的临床探讨.中医研究,1984;(1):41.[19]谭奇纹,鞠艳丽.针刺夹背穴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中国针灸,2000;(3):133~135.[20]杨振辉.临床研究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3;(3):141~142.

第四篇:按摩降压法范文

按摩降压法

-----------------2006-08-25 08:44:44 自我按摩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使微血管扩张,血液增加,血压降 低,防止动脉硬化.采用自我按摩疗法防治高血压,可有效地防止药物的毒副反应,且效果 明显.浴面分抹法搓热双手,从额部经颞部沿耳前抹至下颌,反复 20~30 次.然后再用双手 四指指腹从印堂穴沿眉弓分抹至双侧太阳穴,反复多次,逐渐上移至发际.手法轻松柔和, 印堂穴稍加压力以局部产生温热感为度.本法可降低血压,增进面部光泽.按摩指甲根部法在手的大拇指的指甲根部, 以另一只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夹住, 转动揉搓, 然后,自指甲边缘朝指根方向慢慢地揉搓下去,勿用力过度,吸气时放松,呼气时施压,尽 可能于早起,午间,就寝前做 3 次,这样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按摩涌泉法方法是取坐位于床上, 用两手拇指指腹自涌泉穴推至足跟, 出现局部热感后 再终止操作,每日 1~2 次.足浴后可按摩涌泉穴,两者同时进行,方法简单,实用有效.捏手掌心法血压急剧上升时,捏手掌心可作为紧急降压措施.其方法:先从右手开始, 用左手的大拇指按右手掌心,并从手掌心一直向上按到指尖,然后,返回掌心,直到每根指 尖都按到.然后再照样按左手掌.


第五篇:保健按摩(范文模版)

《保健按摩》试题集

(一)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第一部按摩专著是________。(A)A、《黄帝岐泊按摩经》 B、《黄帝内经》

C、《华佗别传》

2、以下不属于按摩的禁忌症的是________。(D)A、皮肤湿症 B、严重肺病患者 C、体内有金属固定物 D、肩颈酸痛者

3、骨膜对________的营养和________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C)

A、骨髓、骨折 B、骨质、骨髓 C、骨质、骨折 D、骨髓、骨干

4、在人体的常用方位术语中尺侧和胫侧分别为________。(C)A、前臂的内侧、小腿的外侧 B、前臂的外侧、小腿的内侧 C、前臂的内侧、小腿的内侧 D、前臂的外侧、小腿的外侧

5、腰椎的棘突是________的骨性标志之一。(B)A、胸骨 B、椎骨 C、肋骨 D、髌骨

6、肋骨共有________对。(B)A、24 B、12 C、26 D、13

7、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是________。(B)A、五脏连属的经脉是阳经 B、五脏连属的经脉是阴经 C、六腑连属的经脉是阴经 D、六腑连属的经脉是阳经

8、平推法中刺激较强的是________。(B)A、拇指平推法 B、拳平推法 C、掌平推法 D、肘平推法

9、下列不属于点法手法要领的是________。(D)A、垂直用力

B、固定不移 C、稳而持续 D、暴力施术

10、多指拨发多用于________。(B)A、腰部 B、腹部 C、头部 D、大腿部

11、关元穴的位置在________。(B)A、前正中线,脐下二寸 B、前正中线,脐下三寸 C、前正中线,脐下四寸 D、前正中线,脐下五寸

12、大椎穴的位置在________。(B)A、颈部第五六颈椎之间 B、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之间正中处 C、背部第一、二胸椎之间 D、背部第二、三胸椎之间

13、天枢穴位于________。(B)A、腹部脐旁一寸 B、腹部脐旁二寸 C、腹部脐旁三寸 D、腹部脐旁四寸

14、心经的起止穴是________。(D)A、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B、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C、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D、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15 人体________的穴位具有疏散风邪、开窍止痛、镇静安神、明目益聪的作用。(A)A、头面部 B、颈项部 C、胸腹部 D、腰背部

16、使上臂外展的肌肉有________。(C)A、斜方肌、三角肌 B、斜方肌、冈上肌 C、冈上肌、三角肌 D、小圆肌、三角肌

17、使大腿外展的肌肉有________。(D)A、臀中肌、臀小肌 B、臀中肌、梨状肌 C、梨状肌、臀小肌 D、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

18、使大腿伸的肌群有________。(B)A、股二头肌、半膜肌、半键肌 B、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键肌 C、股二头肌、半膜肌、半键肌、阔筋膜张肌 D、臀大肌、阔筋膜张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键肌

19、斜方肌的起点位于________。(D)A、全部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枕外隆突、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 B、全部胸椎棘突、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 C、全部胸椎棘突、全部腰椎棘突 D、枕外粗隆项韧带、第七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 20、肱二头肌止于________。(C)A、肱骨内上踝 B、肱骨外上踝 C、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 D、尺骨鹰嘴

21、髌骨是人体内最大的________。(C)A、扁骨 B、短骨 C、籽骨 D、不规则骨

22、五脏六腑的功能各有不同,五脏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D)A、主持消化 B、主持吸收 C、主持排泄 D、贮藏精气

23、仰卧位抖动是以两手握受术者双踝部,抬离床面约________,做上下向连续抖动。(C)A、5厘米

B、15厘米 C、30厘米 D、50厘米

24、在施术腹部横摩法时应注意,在________。(B)A、劳累后不宜立即施此法 B、饭后不宜立即施此法 C、小便后不宜立即施此法 D、饮水后不宜立即施此法

25、先秦时期按摩主要用于________。(C)A、治病 B、保健 C、治病和养生保健

26、使用温法,对于每个穴位,按摩的时间要________,使受术者有温热感。(A)A、长 B、短 C、适宜 D、不考虑

27、温法的作用是________。(A)A、扶助正气,温补肾阳,散寒止痛 B、温补肾阳,调和脾胃 C、补虚驱邪,调和脾胃 D、疏通经络,补虚驱邪

28、和法的作用是________。(C)A、消瘀散结 B、清热除烦 C、气血调和,表里疏通,阴阳平衡 D、温经散寒,调和脾胃

29、揉三阴交穴的作用是________。

(D)A、咳嗽气喘,咽肿 B、水谷不化,大便不通,小腹疼痛 C、发烧咳嗽,背项强痛,头痛鼻塞 D、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月经不调 30、按摩术作用于体表,能引起________。(C)的反映。A、血液 B、气血 C、局部经络 D、神经

31、可通过按摩手法作用在________而消除胀满。(A)A、足阳明胃经上穴位 B、阿是穴 C、腹部上穴位 D、胸腹上穴位

32、通过推全腹所不能达到的作用是________。(C)

A、调和肠胃 B、通便导滞 C、疏散风邪 D、除湿利水

33、掌推肩胛所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B)

A、调和肠胃 B、平喘止咳 C、通便导滞 D、壮肾补腰

34、按天枢法,________者忌用。(C)A、高

血压 B、心脏病 C、便秘者 D、胆结石

35、揉足三里法,________者慎用。(D)A、高血压 B、关节炎 C、足部扭伤 D、下肢肌肉萎缩

36、按摩手法作用于人体的________上,从而达到调整阴阳,调整经络系统和人体气血。(C)A、体表 B、穴位 C、经络、穴位 D、经络

37、在振法中,振幅随作用力增大而________。(B)A、减小 B、增大 C、有时增大,有时减小 D、没有影响

38、在滚法中,角度过大________。(C)A、力度就大 B、有利于前臂旋转活动 C、不利于前臂的旋转活动 D、有碍于腕关节活动

39、推拿的疗效与________无密切关系。(D)A、手法的质量 B、施术的部位 C、经络穴位的特异作用 D、推拿的速度 40、软组织丰满处宜用________手法。(B)A、软性 B、硬性 C、刺激性 D、力面大

41、推拿的补泻一般而论,凡是促进兴奋、营养、激发、扶正、升温作用的手法均属于________法。(B)A、泻法 B、补法 C、泻补法 D、扶正法

42、前胸正中线上的穴位是________经。(D)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太阴肺经 D、任脉

43、下牙痛是________经的病症。

(B)A、胃经 B、大肠经 C、小肠经 D、膀胱经

44、偏头痛是________经脉病症。(A)A、少阳经 B、阳明经 C、太阳经 D、督脉

45、保健按摩开始和结束的手法是________。(A)A、表面抚摩法 B、指针法 C、揉捏池颈法 D、拍打法

46、泰国式保健按摩的特点是________。(C)A、同于中国式按摩 B、左右手同时进行 C、左右手交替进行 D、同于推油按摩

47、按摩手部时不同的按摩介质具有不同功效,适用腕腹疼痛,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痛,并有温中行气解囊通阳作用的按摩介质为________。

(D)A、滑石粉 B、薄荷水 C、鸡蛋清 D、葱姜汁

48、在进行经络指压按摩时,我们配合自身呼气时进行________。(D)A、往下按 B、力度停留 C、休息 D、往上放松

49、进行推油按摩时,要求操作者的双手________。(C)A、可热可冷 B、可以同时离开 C、不能同时离开 D、快速进行 50、进行刮痧时刮痧板以________斜度与皮肤接触进行刮痧。(B)A、30度 B、45度 C、90度 D、15度

二、填空题

1、古代称按摩为按跷。

2、人体常用的切面有矢状面、水平面、额状面。

3、肋骨分为前端、后端、肋骨体三部分。

4、按摩可以使肌肉纤维被动活动,使被被牵拉的肌肉放松。

5、手太阳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左右各19个穴位。

6、全身按摩施术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肢前部、背、腰、下肢后端、上肢的顺序依次排列。

7、肩周炎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

8、服务程序灵活性很大,在具体执行中常常要因人因事而异。

9、按摩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按摩师在从是按摩工作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与按摩职业相适宜的的行业法规范。

10、躯干部由胸、背、脊椎组成;上肢部由肩、上臂、前臂、手组成;下肢部由臀、大腿、小腿、足组成。

11、在常用人体的方位术语中,上是指接近头部;下是指接近足部;内侧为接近身体正中线;外侧为远离身体正中线。

12、胸骨的体表骨标志有胸骨柄、胸骨体、剑突。

13、股骨的体表骨标志是大转子。

14、成人的骨骼共有206块。

15、根据骨的不同形态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16、关节韧带具有连结两关节骨和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

17、梨状肌综合症,多有外伤史或感受风寒史。

18、踝关节扭伤多因踝关节突然内翻或外翻所致。

19、全身按摩的施术部位是仰卧位、俯卧位、坐位。20、胸部按摩施术手法包括分肋法、开胸顺气法。

21、背部按摩施术手法包括拿肩井法、掌推肩胛、背部分推法、背部按揉法。

22、提拉肩颈时,要叮嘱受术者肩部放松。

23、运动疲劳的按摩以四肢、项背为主,头部、胸腹为辅。

24、肩周炎早期局部常感酸痛、肩部有僵硬感,活动范围受限。夜间常常疼痛而影响睡眠,此时如不及时治疗肩部肌肉可逐渐萎缩,弹性减弱,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又称冻结肩。

25、踝关节扭伤一定要排除韧带全部断裂和骨折方可施术。

26、推拿治疗足跟痛,主要是刺激骨刺周围软组织,使其对疼痛逐渐产生适应,而不能使骨刺消失。

27、掌揉法因手作用的部位不同,可分为鱼际揉法、全掌揉法、掌根揉法。

28、抖法分为上肢抖法、下肢抖法、腰部抖法。

29、拍打法的手法分为四指拍打法、指背拍打法、虚掌拍打法、五指散拍法四种。30、啄法主要用于头、胸、背部。

31、推按腰背法所起的作用是通经活络,镇痛化滞。

32、进行肩周拿提法时,受术者有沉重和牵拉感,术后有局部微热及轻松感。

33、进行腹肌拿提法时,受术者腹肌要放松,每次提拿时均须先挤拢腹肌后再提拿。

34、按气冲的作用行气活血,温通经脉。

35、抹法的动作与推法相似,可谓是直推、旋推、分推、合推的综合。

36、捏颈肌法捏拿移动宜缓慢,用力均匀,以皮肤微红为度。

37、胸壁禁止使用单指压法,采用多指或掌压法,手与肋骨保持十指交叉状。

38、掐法是以指端甲缘重按穴位,而不刺激皮肤的方法。

39、背部拳揉法对体壮者者用实拳,对体虚或久病者者用空拳揉。40、摇法

是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运动的手法。缓慢摇动称运动,大幅度摇动称盘法之说。

41、平推法推进速度宜缓慢,必须直线推动,不可偏斜和跳跃。

42、按法的作用疏松肌筋、温中散寒、理筋正复、调和气血。

43、常用按摩递质剂有水剂、酊剂、粉剂、油剂、膏剂5种剂型。

44、拿法用力宜有小渐大。

45、点发刺激强度大于指按法。

46、保健按摩分局部按摩和全身按摩两大部分。

47、美容按摩时,如油脂分泌旺盛,应加揉上星穴。

48、按摩必须持证上岗。

49、按摩师要作好值班记录。50、按摩师身体健康,无任何传染病。...

下载寄穴按摩记录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寄穴按摩记录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按摩流程(汇编)

    足浴流程 一、 泡脚(加盐或加醋) 二、 颈椎:揉按颈椎,轻拨颈项肌肉,放松 三、 肩部(1)揉拿双肩、掌揉双肩 (2)点揉肩井、大舒、肺俞等穴位 (3)点按肩胛骨边缘 (4)摇摆手臂(左三右三圈),牵拉......

    平衡针要穴[范文模版]

    平衡针灸学平衡针灸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发展的自然规律;通过针灸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达到对各脏器生理功能修复的科学。它所阐明的规律是通过研究发现针刺外周神经靶点,......

    经络腧穴学_总结

    1、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到,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2、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别部。 3、十二经......

    丙穴双拥工作

    丙穴社区双拥工作简介为了让服务更加深入基层、贴近优抚对象,年初,丙穴社区成立了拥军优属工作站,在县双拥办和镇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联络站指导下,扎实开展各项双拥工作,使双拥......

    风穴寺导游词

    我们现在正前往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途中,在您亲临其境之前,给您介绍一番“风穴山景区”。 出汝州城东北行9公里,便进入了“风穴山景区”。这里是中岳嵩山少室南麓,景区以风穴山为......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第十章临床腧穴学基础 【学习目标】:通过常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位、主治和刺灸法的学习,让学生数量掌握常用腧穴的操作。 1.掌握内容:掌握常用腧穴的基本概念、腧穴的定......

    保健按摩论文

    《保健按摩》结课论文 治疗胃痛的按摩处方 按摩禁忌: 慎用范围: 1、饥饿时,饱食后45分钟内或腹胀时; 2、剧烈运动、极度疲劳者应休息一段时; 3、怀孕和月经期女性腹部、腰部不宜......

    保健按摩教学计划

    6按法:以手指举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它部位,逐渐用力加压按而留之的手法或按法。 7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处微屈曲,用手腕部摆动,带动虚掌着力于按摩部位,平稳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