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数学教育专题选讲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教育专题选讲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下农村学校的教育
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09(2)班 石如堂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特别是家境困难的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不在再像自己一样成天吃苦受累,也希望自己的下半生能够过上好日子。于是对自己的子女要求就非常严格,主要是由于家长太在乎自己的考试成绩,对期末考试有很明确的要求,如语文数学必须都达到85分,如果达到了就给予适当奖励,否则就天天只能在家待着,老老实实做作业。本来不是学习时间,可是还得天天过着紧张的学习生活;有些学生本来成绩在班上还算好,有的甚至拔尖,可家长还是不放心,担心自己的孩子因放松而下降,不敢让自己孩子有所放松,于是时刻都在“监督”其学习,不学就要挨打……于是孩子就一直在惧怕中学习,当然,随之而来的就是无穷的压力……有些学生就向老师倾诉:害怕考试,自己不能够安心学习,一看到考试卷子心里就慌,学习成绩也下降不少,心里感到很紧张。也常有家长找我抱怨,你看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我指望孩子能够让我扬眉吐气,为了孩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晚上从不看电视,怕影响他学习、休息,在物质条件上,我让他有很好的保证,我希望他在学习上出类拔萃,将来考上好的大学,以便有个好的工作,可是,这孩子总是拖拖拉拉的,成绩总是很一般,甚至现在也不大愿听我们说话了!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我想每个人都可以理解,毕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中国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科举制度的盛行使得不少贫寒学子经过十年寒窗而一举跳龙门打破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于是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孩子成龙成凤的期望更加强烈。
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责任可能在于家长,可是作为一名农村教师,难道自己就没有责任吗?自己在教育学生的方法上是不是能够稍加改正呢?
假期间,我参加了凯里学院本科的函授学习,这个学期开了一门课程:中学数学教育专题选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使用和学生的学习有着多么重要的联系。以前只会用一些传统的方法去授课:让学生对每一堂课学习的知识都要当堂消化,理解透彻:采取的是讲细讲透,反复练习,“层层夯实”。可是学了这一门课过后,我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时候是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成绩得到提高,但从长远目标来看呢?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光考虑学生短时的目标。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罗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学习方法:GX教学法,是一种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集教育思想、教材和教法为一体的综合改革实验方案。这种教学方法是针对全国普及义务教育新课标下提出来的。其核心是:积极前进,循环上升;淡化形式,注重实质;开门见山,适当集中;先做后说,师生共做。GX实验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的“大众化”“活动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有效教学”“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等基本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数学新课程的教学目标。GX教育思想有助于教师实施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法,并取得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我是一位农村教师,虽然刚参加工作不久,但是对农村的教师队伍也还算了解。第一、农村教师大多属于民师转正或直转。表现为:知识水平低、知识老化、陈旧,专业技能薄弱、职业素养欠缺等问题。由于农村教育信息相对闭塞,农村教育经费短缺,教师不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很难接受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落伍已成不争的事实。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这些教师虽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部分老教师也知道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用惯了,不想去运用新的方法。于是现在大部分老教师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和城乡的学校相比自然相对落后。
第二、农村孩子由于受地域条件的制约,普遍存在着接受学前教育很不规范的现象,绝大多数幼儿只接受一年的学前教育就进入小学,错过了幼儿智力发展的最佳期,造成学生发展很不均衡。学困生居多。致使学生家长不理解、不满意。
作为一名新教师,对信息的了解自然要比那些老教师要多,方法的应用上也比较灵活,加上现在所有的教学设备也都有了很大提高,在这个信息时代运用起来也比较容易,在新课标下的教学,参照罗老师介绍的“GX教学法”,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其中很多都是给小学生玩的,所以学生一下课就坐不住,忙着跑出教室。放学回家亦是如此。学生在课堂上把主要的知识点学会了,下课该玩的时候玩,该学的时候学。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满堂灌”,“填鸭式”,强调“不煮夹生饭”,应该让学生对每一堂课学习的知识都要当堂消化,理解透彻:采取的是讲细讲透,反复练习,“层层夯实”的做法。所以上课一般都是教师在讲课,学生都是被动地在接受老师对知识的灌输,自己学习的时间很少,这种方法的结果是学生在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往往适得其反,老师讲起来累,学生学起来更累,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习惯,教师辛辛苦苦地教学,但学生成绩却一直难以提高,有的教师也产生了“厌教”的思想。原因是学生不可能在一次教学中就将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只有在适当的循环复习中才能真正消化。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呢? “GX”教学方法中提倡“课堂满负荷,从而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其中讲到“积极前进,循环上升”的做法,其立足点是“循环上升”,用循环来加深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层次处理,在前进中解决问题。这种做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对小学生尤其如此。积极前进”使学生常有新鲜感,时时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避免了一堂课中因为多次重复而兴味索然的状况;同时又蠃得了时间,教师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循环复习,使学生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不断深化。其实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上,在于导学、助学、促学,而主要不在讲课。一堂好的成功的课,是课堂上师生均投入,课堂紧张、活泼,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上往往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概念的条条款款,忽视了让学生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及其运用。“GX”教学法中针对这点提出:“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是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考虑的。“淡化”不是不要,而是不要把文字看得过分“神圣”,把它作为最高的表达形式,概念、结论都力求要有纯文字叙述。文字叙述方便、有益就用,否则就不用。概念、定理重点在其实质,不在形式;纯文字叙述不是那样容易做到无可挑剔的,它不是教学的重点,要淡化。在初中数学中有些名词不必正式去下定义,要淡化,解释一下即可,甚至可不解释。对于概念的“淡化”,不是说概念不重要,更不是说在教学中可以忽视,而是要讲求实效。教学中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不要从概念出发,要从实际出发,要先去“做”,做了再归纳;不要单纯在概念本身上下功夫,教学中不要在讲概念处停留过久,概念要靠直观演示,具体操作,使学生领悟;概念要分层次,不能同等对待,平均使用力量。GX教学法认为,数学表达的规范化也是一种形式,适当进行规范使学生便于摸仿是必要的,但如果过分强调数学表达式的规范化,规范到只能照着教科书表述,定义、定理的文字叙述要与之一字不差,简化到什么程度也只能照书本上的办理是不妥的,这样必将压抑学生智能的发展。
第三、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整节课都在讲解新知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教师没能抓住青少年好奇心重,求知欲望盛,但注意力又不持久的心理特点,据调查,每堂课的前十五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而“GX”教学法是根据青少年这一心理特点,提出“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迅速达到核心的作法,课题的引入简明具体,干净利落,作用不大的话少说,常常由要讲的实际问题引入,引入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开门见山,迅速达到问题的核心,迅速掌握重点和关键,使得事半功倍。认为教师应该在十五分钟内让学生了解到所有的新知识点,然后通过联系巩固,加深印象。例如,讲有理数,其核心是运算。因此,对正负数的实际意义有所认识,表达形式都有所了解后就应该进入运算。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常常采取“适当集中”的做法,“集中讲,对比练”。集中讲以点带面,对比练综合应用。将一些意义接近的内容集中在一起让学生学习,做练习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寻找恰当的解题方法。这样的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又达到了“积极前进”的目的。
以上建议如果运用于教学中,就需要教师抛开传统教学中的不好的教育思想,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索,让学生参与“教”的过程。在初期,这样的做法会多花一些时间,一旦学生的能力被培养起来,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而且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仅为个人看法,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改进。
2009-7-29
第二篇:中学数学教育专题选讲心得体会
中学数学教育专题选讲心得体会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读后感
凯里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2011级:罗朝政
我是一个凯里师专美术系的学生,毕业后到凯里市冠英中学任教十一年,其中任数学教育教学八年。几次培训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后来在国培和凯里学院听到“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方法后,我深深体会到“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对数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起积极的指导作用.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符合客观规律,能够提高课堂效益.彻底改变了课堂上教师讲解,课堂下学生做题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课堂上到课下都必须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如下:
一、从“做”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在这八年中,都是那种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跟着我转的这八年。做题的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兴趣是促进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在新知识的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能精心设计新课前的习题,让学生在做中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教育要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全面发展;教育要使每个学生获得富有个性的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看着能动的主体,一切教育目标的制定和教学行为的实施都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的价值取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这样往往能取得较好.如在学习习近平方差公式时,之前我是按照我的思路是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出平方差公式。在我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快速地完成所有的练习和作业。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忘记干干净净,我还纳闷着这些学生太笨了。我们在做教研活动中常常说起这样的情况。后来我采用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的的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我的一堂课中:问:“谁能最快算出(2000+ 3)(2000—3)等于多少?”同学们先做以下的练习可以从中找到最快解题的方法.”
一、计算: 1.(a+b)(a--b); 2.(10+2)(10—2); 3.(a+5)(a一5); 4.(3+2y)(3一2y); 5.(2 +6)(2一6); 6.(1—3x)(1+3);
7.(一4a+56)(一4a一5b); 8.102x98.
通过同学们以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出正确的结果,之后我又让同学们总结平方差公式。从以上设问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进行 “先做后说”,让学生在做题中感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导出公式.
二、从 “做”中发现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发现学生思路障碍与不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平时教师上课讲解新课程过程中,往往会把学生运用该知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错误问题一一点出来,教导学生不要重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学生在后来的做题或者考试中往往还是会重复教师所讲述的错误,为什么呢?因为课堂教师讲述没有让学生动起来,没有引起学生高度的重数学学习与研究。
6.(1—3x)(1+3x); 7.(一4a+56)(一4a一5b); 8.102x98.
这三道题目在这节课中有点难度,但是通过同学们解题思路过程,我可以发现他们在什么步骤不足,有意提示同学们再次讨论,最终达到“做”的效果。特别是第七题出现三个负号,通过学生“做”,再“说”使同学们就永远不回忘。第八题是平方差的应用,这样可以让同学们有兴趣。教材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因为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满足某一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基础创造性地整合教材,也就是要合理和有效地调整、删减或补充教材的内容。比如我们在的教学中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内容多难度高的题目,主要是难度高的题目设置基本用的是填写表格和回答问题,在缺乏提示的情况下,以学生的水平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完成预设的任务。为了降低难度,体现学生从不懂到懂,信息获得的过程,我们在使用原来的基础上用正误判断。此外我们也增加补充了时文的阅读和必要的复习巩固性练习。在教学中也不是一味地按课本的顺序进行教学,而是根据内容的相关性,知识与技能的连贯性整合了不同板块的教学内容。而这些对教材的处理都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有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对中考的要求有足够的掌握,才能有自信,大胆地进行。
三、从 “说”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与学、师与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关系,学是核心,导是关键.我们可以把同学们的解题方法、思路说出来或以讲课形式效果最佳。教学是一个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 调帮助下,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学习过程.我们把教育比做助产术,教师是助产士,学生是产妇,教师只是协助学 生心灵产生概念、知识和觉悟力.所以“先做后说”中 “说” 的导向作用起关键性的作用.“先做后说”可以是学生先做老师后说,也可以是学生先做,在老师的引导下 由学生来说.在平方差公式的学习中,学生做完相关题 目后,提问学生概括说出:用什么语言可以表述题目的共同特点?可以归结为一个式子表示吗? 1.(a+b)(a--b); 2.(b+2)(b—2); 3.(a+5)(a一5); 4.(3+2y)(3一2y); 5.(m +6)(m一6); 6.(1—3x)(1+3x); 7.(一4a+5b)(一4a一5b); 8.102x98.
通过同学们利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得出结果,总结以上的规律,可以让每个组都来说。
四、“师生共作”
我和同学们都总结平方差公式(a+b)(a-b),再作点拨性引导再让学生做,或者在学生确实做不下去时教师再作分析板演,过程坚持 “师生共作”共同完成.从例题的讲解中让学生理解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化运用和熟练过程学生先做练习,做完后学生与学生充分交流 自己与别人的同异.教师从中挑选几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在黑板上做,通过全班同学点评或者让学生出来改评,教师作最后的陈述,对其错误有针对性地指出,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记忆,深化知识解运用.小结中,先由学生讲述本节课的知识要点等,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补充,教师对学生没能总结出的作补充强调.课后作业中,也可以由学生针对知识点 自己出题 目做或者让学生 自己出一份单元测验题 目等,教师做好相关的辅导校正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的全过程做到 “师生共作”,师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效率 自然就了,学生发展就更好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对提高课堂效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能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共作”是指完成每个知识点的教学,由老师和学生共同作为来实现.中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课堂注意的 坚持性、主动性较差,往往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到声嘶力竭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师生共作”可以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充份调动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导人中,可以设疑,设探究性问题由学生做或者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师生共作中完成对定义、定理、公理等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进入到例题的教学时,也可由学生先做,若是学生碰壁做不下去时,教师可以提醒部分同学而由部分同学去教给其他同学,最终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先‘做后说、师生共作”在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效果,运用其教学能从 “做”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做”中发现学生解题思路过程,发现学生思路障碍与不足,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从 “说”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共作”能更好地发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012-2-7
第三篇:不等式选讲心得体会[范文]
《不等式选讲》心得体会
从开学到实习前,《不等式选讲》这门课我们已经上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我们学习了讲义里的第一、二章和第三章的第一、二讲。下面,我将对我在这一个月的学过的东西做一个总结,并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一百年来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的研究概况及其思想方法的由来与演变。1908年,德国数学家D.Hilbert证明了著名的Hilbert不等式,其中常数因子π的最佳性证明是由Sohur于1911年完成的,他同时还给出了Hilbert不等式的积分类似形式,称为Hilbert积分不等式。这两个不等式是分析学的重要不等式,后面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都是为了这两个不等式的改进,推广及应用,其成果在中外各类数学文献及不等式专著都可见到。1925年,Hardy与Riesz等引入一对共轭指数(p,q)(1/p+1/q=1),将Hilbert不等式推广为Hardy-Hilbert不等式。Hardy等在文【3】大致建立了-1齐次核的Hilbert型不等式理论。而此后近60年,文【3】的基本成果及方法并没有得到拓展。一直到了1979年,我国学者胡克改进了 Hilbert不等式。之后,1998年,印度数学家B.G.Pachpatte得出 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一个类似形式,由此而来,引出了一系列的改进及推广应用。1998年,杨必成教授引入参数λ∈(0,1]及0<a<b<∞,得出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推广式。1999年,高明哲应用分析及代数向量的方法,得出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一个改进式。2002年,英国数学家Zhang Kewei应用算子理论,得到一个Hilbert积分不等式的改进式。1991年,我国数学家徐利治等提出了旨在改进 Hilbert不等式的权系数方法。这些近代研究成果及研究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对Hilbert型不等式的系统研究。
从1908年数学家D.Hilbert证明Hilbert不等式到今天,这一百年来,我们可以看到,那么多的科学研究者在为改进及推广,应用Hilbert不等式和Hilbert积分不等式做努力。牛顿曾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科学的道路都是曲折难行的,要建起一座高大坚固的知识体系墙,科学研究者们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往上面彻砖,看着它慢慢从地面一层层的增高。我们必须向那些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科学家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我们也必须努力向那些勇敢直前,努力探索未知领域的伟人们学习!
第二章内容分为十讲,介绍了Euler-Maclaurin公式的两类精确化改进公式及级数的估值理论,为估算权系数准备良好的方法。其中第一讲介绍了一类正项级数的估值方法,提出并证明了三个定理,并举了一个例子。第二讲介绍了Bernoulli数和Bernoulli 多项式。第三讲介绍了 Bernoulli函数,介绍了一阶Bernoulli函数P1(t)的积分性质。第四讲介绍了级数求和的Euler-Maclaurin公式。第五讲介绍了涉及级数余项的第一估值式及其改进式。第六讲举了一个例子,并提出了一个推论。第七讲介绍了涉及级数余项的第二估值式,将推论2的结果改进为定理6,并对定理6进行了证明。第八讲介绍了关于δq(m,n)的估值及一些实用不等式。在第五讲的定理5和第七讲的定理6中,取g(t)=f(2q+1)(t),就可以得到 δq(m,n)的估值了。第九讲介绍了一类收敛级数及发散级数的估值式,考察式(4.3)当n→∞的情形,结合推论3和推论4,得出定理7。其中有一种方法,先取较少的n,代入具体的m估算βm,最后,对较大(或一般)的n,估算其有限和。用这种方法还可以求得一些重要和数的估值公式。第十讲则是举了三个应用实例。这一章内容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展开对一类无穷级数估值方法的讨论,为拓展离散型不等式的研究铺平了道路,其中有许多证明方法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第三章内容则深入浅出地介绍了Hilbert积分不等式发表100年来的发展变化权函数方法的具体应用及如何利用实分析的方法证明常数因子的最佳性。其中第一讲介绍了Hilbert积分不等式及其等价式,给出了具体的证明过程。不等式等价性及常数因子的最佳性的证明用了精致的分析技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第二讲介绍了Hardy-Hilbert积分不等式及其等价式,也对其进行了具体的证明。
总的来说,第一章就是介绍了Hilbert不等式的发展史,第二章可以说更多内容是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从第三章开始,我们才算正式开始学习Hilbert不等式及其改进式,推广式。期待在实习回来后的一个月,能继续学习到更多的关于Hilbert不等式的知识!
第四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选讲》(D)答案 陕西师范大学 第二专业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选讲》D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1分,共40分)
1.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2.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挑战性;综合性
4.归纳类比;空间想像;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
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6.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7.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社会有关人员评价
8.主体性;过程性;发展性;实践性
9.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10.拓展教材;变更教材;重组教材;延伸教材;跨越教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2题7分,3、4题8分,共30分)
1.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3分)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2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2分)
2.情感与态度维度的课程目标包括:(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2分)(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2分)(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2分)(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1分)
3.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提出了以下教材编写建议:(1)素材的选取应体现数学的本质、联系实际、适应学生的特点;(2分)(2)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1分)(3)体现相关内容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1分)(4)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教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1分)(5)渗透数学文化,体现人文精神;(1分)(6)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1分)(7)反映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分)
4.数学建模教学的意义如下:(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2分)(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2分)
(3)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1分)(4)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其他学科的联系;(1分)(5)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分)(6)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1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出学生成长的历程。因此,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1分)
下面给出一些具体评价内容的建议与要求。
(1)通过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动机和兴趣。(2分)
(2)独立思考是数学学习的基本特点之一,评价中应关注学生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改进思考的方法与过程。(2分)
(3)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愿意和能够与同伴交流数学学习的体会、与他人合作探究数学问题。(2分)
(4)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以及克服困难的毅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也是数学学习过程评价的重要内容。(2分)
(5)评价应特别重视考察学生能否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以及能否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分)
(6)评价应当重视考察学生能否理解并有条理地表达数学内容。(2分)
(7)评价应关注学生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数学学习过程,并改进学习方法。(2分)
2.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特别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把握标准的定位进行教学。例如,对算法内容,应着重强调使学生体会算法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不应将算法简单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应通过具体实例的上机实现(或编程)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思想及其作用。标准对传统内容的编排和要求也有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自身的数学专业素质和教育科学素质。(2分)
(2)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的参与和行为的参与。既要有教师的讲授和指导,也有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师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的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2分)
(3)加强几何直观,重视图形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鼓励学生借助直观进行思考。在几何和其他内容的教学中,都应借助几何直观,揭示研究对象的性质和关系。(2分)
(4)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形式化的表达是一项基本要求,不能只限于形式化的表达,应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2分)
(5)对不同的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式。例如,可采用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等方式,也可采用实践探索、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还可采用阅读理解、讨论交流、撰写论文等方式。(2分)
(6)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有适当的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题作进一步探索、研究。(2分)
(7)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采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探索的态度,勤奋好学、勇于克服困难和不断进取的学风。(2分)
(8)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1分)
第五篇:《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选讲》(B)答案陕西师范大学 第二专业
《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选讲》B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40空,每空1分,共40分)
1.内容;思想;方法;语言2.价值;目标;内容
3.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4.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
5.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变换6.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
7.算法初步;统计;概率8.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评价体制
9.目标;方向;时空;过程;机会;方法10.针对性;综合性;实践实效性
11.教师个体;教师职业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2题7分,3、4题8分,共30分)
1.统计观念主要表现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2分);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3分)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2分)
2.数学思考维度的课程目标包括:(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2分)(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2分)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1分)(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分)
3.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具体如下(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1分)(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1分)(3)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1分)(4)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分)(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0.5分)(6)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0.5分)(7)强调本质,注意适度形式化;(0.5分)(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0.5分)(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分)(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1分)
4.数学阅读的教学价值如下:数学阅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水平;(2分)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水平;(2分)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2分)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1分)数学阅读有助于发挥数学教材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1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的涵义是多方面的,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元化、内容多元化和目标多元化等,应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进行选择。(2分)主体多元化,是指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员评价等结合起来;方式多元化,是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书面与口头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结果与过程相结合等;内容多元化,包括知识、技能和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身心素质等内容的评价;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准衡量所有学生的状况。(3分)
下面给出一些评价方式的具体建议:
(1)评价应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评价主体要参与学校数学教育活动,并注意主体间的沟通。(2分)
(2)笔试仍是定量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要注重考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数学思考的深度、探索与创新的水平以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2分)
(3)定量评价可以采取百分制或等级制的方式,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但要避免根据分数排列名次的现象发生。(2分)
(4)定性评价可采取评语或成长记录等形式,评语或成长记录中应使用激励性语言全面、客观地描述学生的状况。(2分)
(5)要重视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在学生评价中的作用(1分)
(6)应重视计算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评价学生学习中的运用。(1分)
2.数学建模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新的方式,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助于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体验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增强应用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分)
数学建模教学的建议如下:
(1)学校和学生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确定数学建模活动的次数和时间安排。数学建模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选择;或者提供一些实际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特别要鼓励学生从自己生活的世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分)
(2)数学建模可以采取课题组的学习模式,教师应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交流讨论、寻求帮助。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参谋。(1分)
(3)数学建模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使用计算机、计算器等工具。教师在必要时应给予适当的指导。(1分)
(4)教师应指导学生完成数学建模报告,报告中应包括问题提出的背景、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问题解决的过程、合作过程、结果的评价以及参考文献等。(1分)
(5)评价学生在数学建模中的表现时,要重过程、重参与。不要苛求数学建模过程的严密、结果的准确。评价内容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性。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的方案有新意。
——现实性。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现实。
——真实性。确实是学生本人参与制作的,数据是真实的。
——合理性。建模过程中使用的数学方法得当,求解过程合乎常理。
——有效性。建模的结果有一定的实际意义。(2分)
(6)对数学建模的评价可以采取答辩会、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进行,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提问交流给出定性的评价,应该特别鼓励学生工作中的“闪光点”。(1分)
(7)数学建模报告及评价可以记入学生成长记录,作为反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资料和推荐依据。对于学生中优秀的论文应该给予鼓励,可以采取表扬、评奖、推荐杂志发表、编辑出版、向高等学校推荐等多种形式。(2分)
(8)教材中应该提供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数学建模问题和背景材料供学生和教师参考;教材中可以提供一些由学生完成的数学建模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