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及观后感写作
写读后感和观后感的要点
阅读或观看作品,找出其中最感动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
写读后感、观后感之前,我们要仔细阅读或观看作品,理解作品写了或表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什么感情,然后从中挑选出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内容,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如看了纪录片《周恩来》,我们了解了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立下的不朽功勋,内心充满着感动和敬仰。在写观后感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周总理的哪件事最让我感动并感到有话可说?是他少年时期就有拯救祖国的理想?还是弥留之际仍关注着台湾回归祖国统一?是遵义会议上拥护毛主席的领导?还是十年**期间保护老同志并苦苦支撑国民经济的运转?......我们要经过一番思考比较,找出周总理最使自己敬佩或感动的一件事(或几件事),作为写作读后感的材料。
起个凝练醒目的题目
题目可以提示读后感、观后感的内容,如看了《周恩来》写观后感,用《〈周恩来〉观后感》、《看〈周恩来有感》做题目。题目也可以提示读后或观后的感想,如同样是写《周恩来》观后感,用《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或《人民心中的丰碑》做题目。
开头扣紧题目,为下文做好铺垫
读后感、观后感的开头可以形式多样,但要注意扣紧题目,并为下文叙述作品内容和发表感想做好铺垫。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开头:“看大型纪录片《周恩来》,我几次流下感动的泪水。”如:“‘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这是我看了大型纪录片《周恩来》的深切感受。”再如:“看了《周恩来》,我的眼前时常浮现出他老人家最后一次在国庆记者招待会上发言的情景。”三个开头迥然不同,但都说明白了要写的是影片《周恩来》的观后感,并为下文介绍周总理的感人事迹和写感想做好了铺垫。
结合作品中的材料谈感想
读后感、观后感的“感”来自于阅读或观看的作品中最感动自己或最启发自己的材料,必须结合这些材料谈感想。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发表感想要入情入理。如写“《周恩来》观后感”,先简略叙述周总理在得知邢台发生地震的消息后,不顾余震的危险立即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慰问受伤群众的事迹,再这样谈感想:“周总理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不顾个人安危、不知疲倦地工作。他心里想的只有人民,他是人民的好总理。”感想由事迹而来,有理有据,让人信服。
结尾要说出作品的教育或启发意义
读后感观后感的结尾也可以形式多样:抒发感情,总结感想,谈谈体会,发出倡议等都可以。但不管怎样结尾,都应该说出作品的教育、启发意义:如写《周恩来》观后感这样结尾:“周恩来总理——一个把自己一生无私奉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人。他的伟大精神将激励亿万中国人民为祖国繁荣富强努力拼搏。”另如:“‘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周总理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再如“人应该为谁活着?人应该怎么活着?看了《周恩来》,我在沉思......”几个结尾都高度赞扬了周总理的伟大精神以及对自己产生的影响,说出了作品的教育意义。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伯父带他下火车时,指着一片繁华的市区说:“没事不要到这里来玩,这里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没处说理啊!”周恩来奇怪地问:“这是为什么?”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
周恩来一直想着伯父的话,为什么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块地方,中国人却不能去?他偏要进去看个究竟。
一个星期天,他约了一个好朋友,一起到租界地去了。
这里确实与其他地方不同,楼房样子奇特。街上的行人中,中国人很少。忽然,从前面传来喧嚷声,他俩跑过去看。在巡警局门前,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向两个穿黑制服的中国巡警哭诉,旁边还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洋人。他俩听了一阵就明白了,这位妇女的丈夫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扣住洋人,还说中国人妨碍了交通。周围的中国人都忿忿不平,心怀正义感的周恩来拉着同学上前质问巡警:“为什么不制裁洋人?”巡警气势汹汹地说:“小孩子懂什么?这是治外法权的规定!”说完走进巡警局,砰的一声把门死死关上。
从租界地回来,周恩来心情很沉重,他常常站在窗前向租界地方向远远地望着,沉思着。
一次,校长来给大家上课,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读书?”有的说:“为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做官而读书。”有的说:“为父母而读书。”有的说:“为挣钱而读书。”当问到周恩来的时候,他清晰有力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校长震惊了,他没料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有这样大的志气。
周恩来在沈阳读小学的三年中,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被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还被编进两本书里。
15岁那年,周恩来以优异成绩考进天津南开中学。那时,伯父的生活也很困难,他就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材料,挣一点钱来做饭费。生活虽清苦,但他的学习愿望却很强烈。他在课上认真听讲,课外阅读大量书籍,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他的考试成绩总是全班第一。全校师生都很敬重他,说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为了奖励他,宣布免去他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中学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周恩来在青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努力读书。以后,也是为了这个目标,他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观后感写作(范文)
全国直营,您值得信赖的专业个性化辅导机构
怎样写好观后感
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或几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读后感也可以叫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所谓“感”
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读好原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了解,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读的是议论文,要弄清它的论点(见解和主张),或者批判了什么错误观点,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启发,还要弄清论据和结论是什么。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节,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以及故事发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还要弄清楚作品通过记人叙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样的精神品质,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
其次,排好感点
只要认真读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原作其他内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总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内容,只要你对它有感受,都可能写成读后感,你需要把你说知道的都表示出来,这样才能写好读后感。
全国直营,您值得信赖的专业个性化辅导机构
个题目再以“《XXX》观后感”“观《XXX》有感”为副标题,例如:纯洁清澈的友谊
——读《我飞了》有感
2、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去写,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关键。
3、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
4、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做到议论,叙述,抒情三结合。
5、叙原文不要过多,要体现出一个“简”字。
6、要审清题目。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7、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
8、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文内容往往用3~4句话概括为宜。结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9、要符合情理、写出真情实感。
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
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③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④禁止写成流水账!!
例文: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长江七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提分热线400-101-0908
把您的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
全国直营,您值得信赖的专业个性化辅导机构
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五、写作
根据所学的写一篇有关《窃读记》的读后感。
六、巩固练习
1、读拼音写汉字。
提分热线400-101-0908 把您的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
全国直营,您值得信赖的专业个性化辅导机构
chōnɡ
zú
má
mù
shū
ɡuì
zhī
chēnɡ
()
()
()
()
chǎo
cài
shòu méi
tuǐ
suān
jù
pà
()
()
()
()
2、辨字组词。
梦()
贪()
赡()
碌()
婪()
贫()
檐()
绿()
3、照样子写词语。
例如:舒舒服服(A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如:急匆匆(AB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給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A注意;B拜访;C转过头看看;D商店或服务行业前来购买东西或要求服务的。
1.顾此失彼。()
2.像我这样光顾着看书的人很多。
()
3.今天顾客盈门,服务员都忙不过来。()
4.我环顾四周,只见这里山青水秀。()
光:A光彩;B完了;C只,单;D露着;E明亮;F景物。
1.春光明媚。()
2.为国争光。()
3.我担心书被卖光。()
4.你光着膀子想大干一场啊!()
5.光明在前头等着我们。()6.光靠你们两个人恐怕不行。()
五、写近义词。
鼓励()
惧怕()
贪婪()
六、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
3.他读书的时候,像一只蜜蜂在吸取花粉那样专注。
()
4.她看见饭店的招牌,闻到炒菜的香味,就好像看见了满桌的美味佳肴。()
5.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1.“它在这里”中的“它”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分热线400-101-0908
把您的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
全国直营,您值得信赖的专业个性化辅导机构
2.“我像一匹狼,贪婪地读着。”这句话把“我”比作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分热线400-101-0908 把您的孩子当做我们自己的孩子
第三篇: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写作六忌
读后感是既有“读”又有“感”的一种议论文体,内容多为一事一议。写读后感要把握好引、议、联、结几个重要环节,同时要指导学生走出写作“误区”,少走弯路。具体来说,写读后感要注意以下“六忌”。一忌只有“读”,没有“感”。这样的读后感往往是改头换面地大段抄录或翻译原作,可以说只是原作的“翻版”;整体看去,几乎没有自己的“感点”,就是有“感”,也不过是原作的观点。须知,“读”只是“感”的基础,“感”才是写作的重点。
二忌只有“感”,没有“读”。“感”虽然是重点,但不能没有“读”,更不能脱离“读”。没有“读”,“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读后感,要么是另起炉灶写成了一般的议论文,要么是虽然写了“感”,但缺少“读”的根基,于是文章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要写好读后感,就应该认真阅读原文,掌握原文的中心思想,吃透原文的精神实质。
三忌“读”“感”脱离,二者之间毫无关系。这样的读后感往往表现在“读”“感”两方面是脱离的,没有内在的联系,“感”不是从原文中而“生”,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读懂原文,或者
是歪曲了原文的思想实质,结果出现“读”“感”脱离的情形。
四忌“感受点”面面俱到。一篇文章或材料给我们的感受可能不只一个,而在一篇读后感中只能谈一个感受点,不可面面俱到;贪多求全就会漫无中心,意多文乱。只有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为人们所未发的某个感受点来阐述,才能写出有新意的读后感。
五忌“感受点”肤浅,落入俗套。文章最忌随人后。读了原文之后,应力求多角度提炼出更多的“感受点”,然后横向比较,选择新颖独到、立意深刻、具有现实意义的“感受点”去写,才能写出好文章;否则,难免千篇一律,立意肤浅,落入俗套。
六忌原地踏步,就事论事。引出“感点”后,在论述上应该联系实际,就“感”展开联想,可列举一些典型事例,用以论证“感点”的现实意义及深刻性。不可原地踏步,就事论事,要有的放矢,直击生活的横断面。应该清楚,读后感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如果学生能够注意到以上几点,并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多加注意,写好读后感就容易得多了。
第四篇:如何写作读后感
如何写作读后感
安徽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李天梅
读后感也叫读书心得,指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是读书笔记的一种。下面我将针对同学们写作时出现较多的问题,谈谈如何写作读后感。
很多同学不重视读后感的标题拟定。有的同学干脆不写题目,大多数同学不愿意动脑筋,一律用《读„„有感》这样的万能标题。读后感的标题和作文的标题一样,好的标题可以先声夺人,给人在阅读之前先产生良好的印象。这里介绍三种拟主标题的方法。①明确主题式。即用能够表明自己感受的一两个词语做主标。例如汪浩然同学《老人与海》的读后感《学会坚强》。②提示内容式,当你的感受比较多或比较复杂,不便列作标题时,不妨用概括性的词语来提示文章的内容。例如李福山同学的《群英会蒋干中计》读后感《成功的秘诀》,张裕俊同学的《红楼梦》读后感《鼎盛背后》。③直接引用式。即直接引用书中给你印象深刻或者能概括你所感内容的句子作主标题。例如胡茵梦同学的《林徽因传》读后感《你是人间四月天》,陶蕊同学的席慕蓉《七里香》读后感《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好的标题不仅能显露作者的才情,还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万不可忽视。
同学们写作读后感时,最常见的误区是重视“读”而忽视“感”,即大部分篇幅都在叙述书的内容,只在结尾草草写几句感受,甚至通篇都找不到“感”。“感”从何来?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或从书中领悟出道理或精湛的思想,或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或因读书而激发自己的决心和理想,或因读书而引起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讽刺,不一而足。衡量读后感优劣的主要标准是“感”得有无新意,是否深刻,能否引起共鸣。
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生发感想,下面从写作内容和文章结构的角度介绍两种常见的写法。
如果写从书中领悟出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宜采用“并列式”结构。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把自己的感受提炼三到四点,夹叙夹议。如《成功的秘诀》一文,作者认为周瑜最终能借蒋干之手除掉东吴水军之患,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基础,成功的秘诀有三点:面对敌人,他事先做好了准备;面对说客,他机智应对;无视劝说,他不变初心。这三点作为分论点,铺展开来,使文章言之有物,调理清晰。再比如《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一文,作者从席慕蓉的诗作中精选出四首,结合诗句分析,写出自己的不同感受:读《青春》,在诗人含泪的惋惜中,感受到执著的身影;读《送别》,感受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但不是所有的风景我们都可以拥有,尽管是心中最美的那幅,也只能是远远伫足,静静欣赏;读《旧梦》,体会席慕蓉身为美术家,也将画融入了诗中;读《长城谣》,悟出在这本诗集亦是“思”集中,优雅地唤醒离开故园的中国人的回忆。
如果写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这样的读后感宜采用层进式结构,写法上更接近材料作文,基本的写法分引—议—联—结四个部分。
引——概括内容。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例如“《老人与海》写的是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的捕鱼经历。老人千辛万苦捕到大马林鱼,在返航途中又同鲨鱼进行一次一次惊险的搏斗,最后大马林鱼被鲨鱼吃尽,老人精疲力竭伤痕累累,只拖了一副鱼骨架回港。”不到百字,高度概括《老人与海》的故事,为后面的议论作基础。
议——分析材料。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从世俗胜利的角度来看,老渔夫不是最终的胜利者。因为尽管开始他战胜利大马林鱼,但是因为大马林鱼,但是大马林鱼还是让鲨鱼给吃掉了。可是在理想主义这眼里,他就是胜利者,因为他始终没有向大海,没有向大马林鱼更没有想鲨鱼妥协和投降。”在对老人的形象分析之后,水到渠成地提出出自己的观点:要勇敢顽强面对挫折和挑战。
联——联系实际。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
反的种种问题。例如张裕俊的《鼎盛背后》由贾、史、王、薜四大家族的衰败联系到西汉霍光家族的破灭,再进一步联系现实中的腐败问题,层层深入,揭示鼎盛背后隐藏的危机。
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读”的内容不放松。如《鼎盛背后》的结尾:“所以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时刻保持清醒、节俭、收敛、尊重、忍让;否则,这一刻是顶峰,下一刻则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文无定法,读后感的写法也要灵活掌握。总之,精读,慎思,勤练笔,是写好读后感的最佳途径。
附: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读席慕蓉诗集《七里香》
安工大附中 213班 陶蕊
十四岁的席慕蓉便背着画袋和画架,离家求学。书中的诗和插图,都是她自己所作,画中的线条,古典,柔和却根根分明,让人觉得仿佛是从慎重的经籍中走出来的插页。而她的诗——又或者说那是“西喇木伦”的牧歌,流的自然,音韵天成,将无怨的生命一一唱出。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也都启程。”诗人怀着对青春的无限伤感,对生命短暂的无限惆怅写下了这句话。“无论我怎样的地去追索,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她开始追寻青春,希望可以捕捉到他的微笑和落日后的群峦,但那些都属于一个不再回来的夏日。“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在诗人含泪的惋惜中,却感受到了那执著的身影。这种惋惜不关消沉,它关乎生命的呐喊,一种怨而不怒的沉静。
在整本的诗集中,我最喜欢的是《送别》中的一句:“错过那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整首诗表达了因离别带来的悲愁和疚恨,对于别人说的“世间种种,最后必终,必终成空”的话,她并不信服,她愿意尝试,试图主宰自己的命运。即使仍然错过了,不能得到完美的结局,但,还请珍重。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但不是所有的风景我们都可以拥有,尽管是心中最美的那幅,也只能是远远伫足,静静欣赏。
席慕蓉身为美术家,也将画融入了诗中。是的,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呢?在《旧
梦》中,她便将诗与画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她选择并掌握着她的生活,在这自由的天地里,只要有智慧,有信念,并且不要有过分的贪心,大概都能享受到这美景。“我牵着孩子,走下山坡,林中袭来温香的五月的风,我的儿女双颊绯红,夕阳缓缓地落下,挚爱的伴侣已经回到了家,他在屋前向我们遥遥挥手,这黄昏的家里啊,那样甜蜜,那样温柔。”这样就够了,还有什么奢求?何必美词堆砌显得不实在呢?
在这本诗集——亦是“思”集中,优雅地唤醒离开故园的中国人的回忆。她的外婆是孛儿只斤光濂公主,一个能骑能射的旧王族,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她长大了,不会骑,不会射,但她有一双手。在《长城谣》里“今宵夜色应如水,而黄河今夜仍然从你身边流过,流进我不眠的梦中。”虽然从未生活在塞外,但她一直牵挂着故土,凝聚着她的独特情感。
涌泉仍在,岁月却奔流而去;怅然回顾,只见烟云流动,满山郁绿苍蓝的树丛。在那一个个十六岁的夏日,山林多少次含泪聆听,夏荷多少次倾情盛放,而那孤独的树,一直抗拒着秋的来临。
兽人之心永不为奴
安工大附中 203 毛郁馨
“你能回来就好了。”在一片悲喜交集中,《为奴十二载》这本书被画上句号。然而,他的精神和思想还远远没有结束。他所反映的善良、不屈和反抗,在当今和平年代仍值得纪念和发扬。
《为奴十二载》是一部个人回忆录,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具有自由人身份的纽约州黑人居民所罗门,即本书作者,被人设计诱骗到华盛顿,惨遭绑架,落入奴隶贩之手,随后被运往盛行奴隶制的路易斯安那州,买至当地种植园。所罗门在离家数千里的南方挣扎求生十二年,终于觅得良机,写信到家乡求援,最终幸运获救,与家人团聚。
书中令人记忆深刻的场景便是所罗门即将逃走之势被人发现,面对主人的警告,神态卑微,带着胆怯和畏惧,脊背也不在挺拔,早已不同于当年意气风发的小提琴家。最后一丝尊严也在主人的谩骂中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底是什么样的折磨能将一个人的神态磨灭的毫无意气。
即使所罗门的身体成为了奴隶,但他的心仍是兽人之心,不屈和倔强。他无时无刻记着自己是自由人的身份、记着自己和白人一样的平等;哪怕身边的所有人告诉他他只是个没有自由的奴隶,将一生奉献给种植园;奴隶主也吊打惩罚他只因为他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奴隶,无数次的“以下犯上”高呼自己是自由人。受尽了种种非人的虐待,可所罗门从未认命、向恶魔屈服。他从未放弃过逃出地狱求生的欲望,运用自己的知识,想着一切可以求救、让可悲的奴隶制消失、与家人团聚的办法。大抵是因为他的兽人之心,成就了这段光辉的故事,了结了这个黑暗的历史。兽人之躯虽为奴,兽人之心永不为奴。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历史。
泱泱大国,雄鸡佔据一方,华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然而在后面几百年中却充满了屈辱和血腥。无数次的战争,使这片土地几经分离。鸦片战争,英国用炮火撬开了中国紧闭着的大门,战争的惨败,迫使我们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师全军覆没,日军又以胜利者的姿态威胁和讹诈,中国又被迫签下了丧国辱权的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国丧失了无数珍宝和精美建筑,辛丑条约的签定,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甚至主权都无法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八年抗战,更使我们丧失了家园和亲人,日军犯下的种种罪行都是没有人性、不可原谅的。曾经无所不有,走在世界前沿的帝国,人民心中的骄傲早已生根蒂固。如今这个令人自豪的国家被糟蹋成这副模样,换做谁都是无法容忍的。于是诞生了许多改变历史、不向命运屈服、胸怀兽人之心的伟人。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英勇战斗,在战舰受创侧倾的情况下,全速撞向日本军队第一舰队,决心与其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同全舰两百多名官兵壮烈殉国。周恩来,自小心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董存瑞,决定挺身而出与敌人同归于尽勇炸碉堡。毛泽东,在湖南建立共产党组织,并提出了要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斗方略。李宗仁,率领战士在台儿庄将日军全部歼灭,获得了战争中第一个大捷——台儿庄大捷。狼牙山五壮士,在战争中临危不惧,子弹打光后用石头还击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悬崖。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不幸被敌人击中全身火烧,为了不暴露目标,他趴在火中纹丝不动,直至牺牲……等等。
之所以心中有着一颗不屈的兽人之心,才能拥有超脱强人的毅力,为改写历史作出了无法用奖章来衡量的壮举,他们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流芳百世永垂不朽。
兽人之心并非是英雄才拥有的,只要心中存有骄傲和不屈,便是一颗长存而坚毅的兽人之心。
兽人之心永不为奴,王者之尊永不屈服。
第五篇:读后感写作
读后感的写作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示例:
我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 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
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血写的稿件丢失了,多么令他灰心失望啊,但他重新振作起来,用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巨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保尔可谓强者的化身。
对照保尔,想想自己,感到脸上一阵阵烘热。记得今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我家却十分冷清。爸爸工作繁忙出差了,妈妈因病卧床不起。听着孩子们在外面的嬉闹声,我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片刻就“簌簌”落下眼泪来。妈妈见我落泪了,指着床头的书说:“轩轩,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看完了吗?”我再次把这本书翻阅,保
尔的形象又浮现在眼前。对,我该做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我应该为家人分忧解难,决定下厨做饭菜。妈妈脸上露出了笑容,紧紧拉住我的手说:“你真是咱们家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啊!”我指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说:“是它教会我的!”
每当我遇到困难而退缩时,每当我受挫折而落泪时,我就会想起保尔那高大的身影,要把自己炼成一块真正的钢铁!
评语:这篇读后感的特点是:有感而发、情感真挚。小作者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后,对保尔这一主人公产生了敬仰之情,称赞他是“强者的化身”。当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用保尔这一榜样鞭策自我做生活中的男子汉。篇末紧扣文题,用“每当„„就„„”的句式表明了自己的抱负,是画龙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