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

时间:2019-05-12 04: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

第一篇: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

教者 徐志洲

教学内容:

1、感受大自然的美是多样的,一年四季无处不在。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大自然的美。

3、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教学重点: 让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感受大自然的美。教学准备: 设计校园中的几个秋天的景点供学生观赏。教学过程:

1、体验大自然 出现大自然三字,认读大自然三字。大自然是指什么? 大自然里有些什么景物? 播放大自然画面,欣赏大自然的大容量,在美景。人生活在什么地方?(体会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人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和必需的物质财富。)

2、进入课文 亲亲大自然

照片欣赏 在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按顺序说出照片上地一些美丽景物(蓝天、白云、群山、草地、牛马、鲜花)你还能想象出哪些景物吗? 说说照片上拍得是什么时候的季节?

(1)教学目标: 第一课走进大自然

你认为大自然什么时候最美丽? 找一找大自然在一年四季中的美景。(大自然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美丽,大自然的一年四季都很美丽)

(2)看图走进大自然: 小朋友在大自然里做什么? 抱抱大树,看看小鸟,和小鸟说说话,捧捧小河的水?(3)你能用什么方法亲亲大自然?(为它捡去一些垃圾,保护小鸟,爱护小树,躺在大地上闻一闻大地的气息,听听大地的呼唤,看看小河的水,河中的鱼,)

(4)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热爱大自然?

3、进入大自然 在河流边的草地上,田野里,感受大自然的美景,找一找人为破坏的环境。

4、讨论;小结 你感受到大自然美在哪里? 我们为大自然做点什么?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大自然?

教后感 应本活动从明理到实践,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教学上须花一些时间,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了大自然与人的生存之中的密切关系,经教师一度地启发,为学生激起了一股热爱大自然感情,初步接受了河水要得到人的保护,花草树木也要得到人的保护,动物更需要人们的保护,使小学生从小接受到环保教育。关心环保就是关心你自己。

第二篇: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1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难点:

从身边做起保护大自然。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合作 教具准备:

幻灯片、音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你能说说什么是大自然吗?

二、美丽的大自然

1、做一做

大自然中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哪些东西是没有生命的?请你将有生命的东西说出来。

2、你知道吗?

水、空气、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哦!

三、蒙眼游戏

在校园树林里、草地上,和小伙伴玩一个蒙眼游戏。

活动说明:带上蒙眼布,选择一个安全的地方,蒙上双眼,静静地待上几分钟。然后,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过一段路。最后,摘下眼罩围成一圈,分享活动感受。

分享: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闻到了什么气味?摸到了什么东西?请指出你走过的那段路。

交流:蒙上眼睛后,你害怕吗?你会格外留心周围的动静吗?

四、观察云彩

天上的云彩千变万化,观察云彩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云彩吧,一定会有许多收获。(幻灯片)

想一想:1云彩的形状像什么?它们会变吗?

2、用笔画一画你见到的云彩。

五、草地大家庭

青青的草地真美丽,花儿草儿铺满地,草丛里藏着小秘密,小朋友们一起去看看!(幻灯片)

1、你在草地里看到了哪些小动物,请在图中将它们圈出来。

2、你还发现了什么?请画出来。

3、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动物住在草地里?

4、找一找,有没有不属于草地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放到什么地方呢?

六、捡落叶

秋天到了,树叶变色了,一阵风儿吹过,树叶纷纷落下。仔细找找落叶的形状、颜色真不少。选择合适的树叶,把它们拼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叶贴画。

七、课堂小结

八、拓展延伸

制作树叶贴画

第三篇: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生态文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状况;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3、为什么要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重点:

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难点:

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教学过程:

讨论:

1、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状况。

我国的人口特点: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资源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环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1)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及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水平,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3)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4)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5)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等。

3、为什么要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突出位置。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发展问题,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诸如吃饭问题、上学问题、就业问题、资源环境问题等,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没有对人口增长的合理控制,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很困难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生思考:

1、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

(3)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保护环境,严惩破坏环境的 行为。

(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普及科学环保知识,使治理污染和保护空气质量变成人们的自觉行为等。

2、如何珍爱自然、保护生态。

(1)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

(4)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总之,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教学反思:

第四篇:谭志鹏 生态文明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村调查报告

吉林化工学院——谭志鹏

10820120 前言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 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的同时, 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 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为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点。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此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更是值得关注的。

农村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容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中国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在中华大地上,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让我们感觉到了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迅速发展的工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中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在城市文明的冲击下,面临着是消亡还是进一步深化的历史命运。近几年来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以及在新的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如何改变农村的现状措施的出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起到了较为有效的保障与促进作用。经济的发展不仅使得城市要向新的文明形式转变,农村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调查方法:通过网络报纸以及实地调查等途径收集资料。

调查对象: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比较有代表性的生态文明村、镇(以白云镇为例)。

白云镇整体概况:白云镇地处平坝县城西南面,距县城5公里,东邻羊昌乡,南与西秀区黄腊乡、刘官乡接壤,西接天龙镇及西秀区大西桥镇、北交城关镇。总面积8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11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98亩。水资源丰富,有槎白河、邢江河流经全境,镇内有洋西龙潭、肖家流水冲、金坪水库。全镇共辖22个行政村,86个自然村寨,182个村民组,总人口41364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1089人,居住着苗族、布依族、仡佬族等少数民族。

白云镇通过几年来健康有序的发展,其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化: 就农业而而而而言,作为全省粮食的主产区之一,农业产业极具特色,主要以“三元杂交猪”、“商品牛饲养基地”、“优质大米种植基地”、金坪村列入折耳根原产地名录等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全镇在平坝属典型的农业大镇。就工业而言,白云镇系而依托黎阳公司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交通便捷,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从县城到白云镇肖家的公路已改造成三级油路,直达西秀区。乡镇企业发展也较快,有兴平、广平、天马三家水泥厂,闽星、金梯2家砖厂,将军山等6家砂石场企业及隆兴铁厂、湘黔气体厂、忠芳茶场等。还具有较好的旅游资源:秀丽多姿的邢江河自然风景区,竹树葱绿、河水清澈,集垂钓、度假、休闲、观光为一体;神秘的飞虎山是新石器时期遗址,对于发掘、研究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很大的价值;明末清初水利专家、翰林学士陈法墓葬位于邢江河畔;平庄、肖家的汉墓群均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肖家片区属屯堡文化范畴。这些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白云镇将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稳定粮食生产;加快产业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发乡村旅游,提升白云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夯实财税基础,实现白云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作为该镇的总体发展

调查主题:

一、农村生态文明取得的成就

农村生态规划编制管理包括环境卫生治理、安全饮水、沼气建设等十几项内容,它们成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一条条金丝线,最后绘出了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推行城乡统一的环保标准,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开展“三清”、“三改”、“三绿”等生态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面临的困境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和谐发展,农民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健康、幸福的重要保障与措施,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最终出路。因此,抓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利国利民的大事。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农村散放式养殖产生的危害,水土流失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工业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引发的环境危害,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的危害,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不良的农村风俗导致的危害等等。农民自身生态观念与生态建设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障碍。农民生态保护意识的薄弱是农民肆意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精神原因;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足和设施建设投入不够,是引发农民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的重要物质因素,良好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有利于培养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农村村舍建设的不合理性,严重损害了农村的村容村貌,浪费了很多农村生态资源,也增加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本;农村散放式养殖加快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治理难度;农村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加大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其对农村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转移,使得工业污染更加深入到农村,特别是一些具有高污染性的企业在农村扎根驻营,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对农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一些很少进入农村的消费品也开始大量进入,由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不健全,大量的农村生活垃圾得不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特别是大量无机垃圾在农村得不到有效处理而导致农村的环境污染出现新的特点,即由以前的单纯由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向多种污染形式并存转变,如农村由于自身消费导致的“白色污染”;农村一些不当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危害,如农业生产过度依靠化肥导致的土壤酸化、硬化,大量使用农药对农村生态系统的破坏等;农村很多不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不良的农村风俗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严重的非物质危害,特别是对农民农村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树立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如农村的赌博风气、丧葬风俗、迷信观念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因此,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农村现状的科学合理有效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成为解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困难的重要课题。

三、如何更好的解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方法探索

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理念。当前我国农村在工业转移和农业开发双重作用下,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的确到了相当严峻的地步。当然,在十七大之后,各地农村都加强了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科学发展归根到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要始终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协调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经济指标与生态指标一同考核,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要更好的解决以上的问题须做好一下几点:

第一,强化组织保证和制度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首先,突出科学规划。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组织领导机制、监督考核机制、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格局。再次,全方位体现“环保优先”和“生态优先”。在重大决策上,环保部门全程参与,体现环保优先。在项目建设上,严格实施项目审批环保第一审批权,体现了环保优先,对各镇、各开发区实行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双重考核”。

第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三,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生态环境工程建设:对现有自然资源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快建设生态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廊道。开展绿色系列创建,全面推进环境优美镇、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优化了投资环境,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四,统筹城乡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推行城乡统一的环保标准,实现城乡生态环境统一规划、统一投入、统一建设、统一整治。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和污染控制,开展“三清”、“三改”、“三绿”等生态工程。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五,强化生态教育,培育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营造共建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培育生态文化。他们坚持不懈地抓环境教育,持之以恒开展系列创建,在深化生态建设中培育生态文化,在发展生态文化中弘扬生态文明。大力倡导适度、公平和绿色的消费方式。

在一个新的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时期内,全村的村民要紧跟党的思想指导,配合村干部及有关单位做好各种文明的建设方面的工作,使农村经济和生态文明双发展,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提高,做真正的致富村 文明村!

对建设生态文明村观点:生态文明建设,是反思人类传统发展观念的与时俱进的理性选择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处理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历了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征服自然的曲折变化,相应地人类经历了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若干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情况,并由此引发了人类的觉悟与反思。

第五篇: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论文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论文

——建设生态文明呼唤生态文明教育

白云六小 陈玲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物质生产和消费方式、社会组织和管理体制、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以及资源开发和环境影响方式的总和。在我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发展新阶段的突出问题。要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重视建设生态文明。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系统工程,我认为加强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这一系统工程的重中之重。老师们应切实利用各学科教学平台,抓好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需变革我们现行的教育。首先,要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我市教育发展战略中;这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建设生态文明是贵阳未来社会发展首要战略目标,我市教育发展战略必须与社会发展战略一致。我们要从全局性、长远性上谋划我市生态文明教育,将其列为我市教育发展战略中优先考虑的地位;要整合全市生态文明教育资源,要将其理念、目的、任务、课程和评价融进我市基础教育,用生态文明教育统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工作,使生态文明教育成为我市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积极开展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生态文明教育在价值取向、教育规律、教育内容、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和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和效益、教育评价等方面均与现行教育有许多不同之处。许多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如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人的生态文明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内涵、生态文明教育的规律、生态文明教育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生态文明教育与素质教育等,以及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的组成部分,如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生态伦理道德的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生态科学的教育、生态文明行为教育、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和生态美育等,都亟待研究。

第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应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该课程目标要求教师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点,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是以传授生态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对生态学知识的学习兴趣、理解程度、应用能力是目标达成的关键。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识应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生态学知识,特别是引导学生用生态学知识分析评价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会感受到环境问题离他们很近,与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重视知识的应用,不仅使知识传授收到最佳效果,也是培养学生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身边事例引导学生用生态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当学生能用生态文明知识去看待政府的一些决策、自己所熟悉的一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时,那么培养学生的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学目标便已达成。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应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人的行为与周围环境同处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中。生态行为是指人们在环境保护意识的支配下做出的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质量的行动表现。在培养学生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他们的新的思想观念落实在行动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态文明知识,反省自己的日常行为。帮助他们正确判断哪些行为是有利于保护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的生态行为,哪些是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改善环境质量的非生态行为。2007年12月31日,国家有关部门正式发布通知实行“限塑令”,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遏制“白色污染”。实行“限塑令”一年来,虽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一些农贸市场仍在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也有一部分学生购物时没有拒绝使用不合规定的塑料购物袋。针对这些现象,我在学生中开展了“保护生态环境,从我做起”的活动,通过活动纠正他们的一些非生态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态行为习惯。

总之,为了应对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对我市教育的挑战,我市学校教育应遵循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规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教育,使教育既积极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又促进社会的发展。

下载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设计(徐志洲)(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教育(推荐)

    三.生态文明教育 (一)加强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教育 大力开展对公众的生态意识教育,更新思想观念,使公众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世界观。 (二)加强生态文明道德观的培养 生......

    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计划

    彭水县第四小学 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通知》(彭水教基„2015‟19号)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校学生态文......

    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

    “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活动方案 为了加强我校师生的生态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广大师生营造一种和谐、自然、宽松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根据门源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中......

    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生态江西,绿色崛起——鄱阳湖生态文明教育 1月31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动员大会在南昌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该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以后正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鄱阳湖......

    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枫林铺完小生态文明教育教学计划 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放在发展战略的高度。这是......

    生态文明教育 纪实[精选]

    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纪实 一、建造生态化的绿色校园 根据“环保、和谐、科技、创新”这一主题思想,努力建造“生态化绿色校园”。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师生共同努力,加强环境......

    《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生态文明教育》读本 走进大自然教案 执教:胡敏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

    生态文明教育教案

    生态文明教育教案1 绿色消费,绿色选择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知道绿色消费。 2、了解绿色消费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懂得绿色消费,绿色选择。 教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