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抗战时期的民主党派
中国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各民主党派在抗战中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编者注
我国民主党派在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中发展、壮大,并且作为一股独立的中间政治力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为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在民族民主革命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党派产生、发展的重要时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广大爱国民主人士,毅然投身于抗日救亡的斗争中。已经组建起来的中间党派、社团,开始介入抗日政治。尚未组织起来的爱国民主人士,迫切地希望联合起来。不久,绝大多数爱国民主人士都加入了应运而生的抗日民主政团。
1935年11月,邓演达创立的“第三党”改组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该会以抵抗日本侵略,争取民族解放为宗旨。1936年,在各界、各地救国会的基础上,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正式成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救国会为主要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在民族矛盾面前,作为职业教育团体的职教社演变成为更具有政治团体色彩的职教社派;原乡村建设协会,也演变为参加统一建国同志会的政治派别乡村建设派。先前已经成立的中国青年党和中国国家社会党,在全国抗战后也参加到抗日洪流中。1939年成立的统一建国同志会,成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前身。1944年,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成为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除了国共两党以外的第三大政治派别。1943年开始活动的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为后来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前身。
随着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首先,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作用表现在为实现停止内战、抗日救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有着强烈的爱国精神,自“九一八”事变后,民主党派一直积极主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全国各党派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和热烈拥护。救国会以“团结全国救国力量,统一救国方策,保障领土完整,谋取民族解放”为宗旨,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对共产党的军事行动,联合红军,共同抗日,给予人民抗日言论和救国运动的自由;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站在救亡战线的立场上,不
动摇,不妥协退让,直到中华民族取得完全胜利。各民主党派都提出了坚持团结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和要求民主进步等方面的政治主张。民主党派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反对片面抗战路线,主张全面抗战路线,并提出了一套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一是要大规模地发动民众运动,积极组织民众团体,发挥伟大的民力。抗战初期,全国各地的救国会会员及其动员的千千万万青年群众,到前线和敌后游击区参加抗日。大批救国会成员进入陕北和苏北,参加了八路军和新四军。二是立即改革政治机构,肃清贪污分子,实行政治的民主化,以造成强有力的坚持抗战到底的民主政府。如章乃器在1938年1月就任安徽省财政厅长,他惩治贪污、整顿税务,成绩斐然,并尽力搞好与新四军的合作关系,坚持团结抗战立场。
其次,民主党派的作用还表现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除了国共两党及其所代表的力量以外,代表上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党派,也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5年11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发表了《反帝抗日宣言》,呼吁一切革命的党派,在民族生死的最后关头,应放弃其宗派的偏见,在进行反帝反日战争中,形成巩固的联合战线,组织统一的行动指挥机关。1936年2月,又发表《“组织反日阵线”提议宣言》,强调国内任何矛盾,都大不过日本帝国主义者与中国的矛盾;各党派的任何分歧,都不能否认集中力量反日的必要。呼吁全国各党派以最快的速度,组成全国的“反日阵线”。1936年7月15日,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民主人士联名发表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一文,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关于建立救亡联合阵线(也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立场和主张,赞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他们拥护、支持国共合作,主张“团结御敌,抗日救国”;抨击蒋介石“分裂、妥协投降”政策,并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艰苦卓绝的抗日救亡运动。
再次,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贡献还表现在,拥护国共合作,坚持团结抗战,积极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中共中央为国共合作发表的宣言。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8年2月1日,章伯钧发表了《抗战与团结》一文,对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表示热烈的欢迎,支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接受中共的政治领导。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排斥异己的政策,反对内战。在国民党顽固派挑起反共摩擦面前,民主党派中大多数人谴责国民党的分裂行为。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各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和妥善处理事变的合理主张给予了广泛同情和支持,对国民党反民主的种种谬论和暴行,进行了尖锐的抨击,既在道义上有力地支持了处在抗战前线的中国共产党,又在海外,特别是在南洋华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抗战时期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他们中的绝
大多数人,尤其是左派,是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他们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民主改革,同共产党人并肩战斗,真诚拥护和坚持支持中共的政治路线和抗日民主政策。对坚持独裁、制造反共摩擦、妨害抗战的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们与共产党人一道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斗争实践中,他们不断提高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逐渐转变自己的观念,接受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抗战后期,各民主党派在参加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对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到了国民党的独裁腐败,与共产党合作的态度越来越好。他们在反对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动员民众,做好反攻准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抗战期间民主党派的作用还突出表现在运用舆论工具宣传抗日主张。以知识分子和文化界人士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在抗战中创办了许多刊物,而这些刊物在政治上的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1937年秋,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部分成员编辑出版了《抗战农村》、《抗战妇女》、《抗战青年》、《抗战华侨》等刊物,宣传抗日救国,联络各方面抗日力量。1937年8月19日,著名民主人士邹韬奋在上海创办了《抗战》三日刊,主张加强全民族团结,进行持久抗战。12月,救国会领袖沈钧儒等在武汉创办了《全民周刊》,后与《抗战》三日刊合并为《全民抗战》三日刊,坚持“全民动员,抗战到底”的方针,每期销数达30万份!风行海内,畅销寰宇,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刊物之一。另外,《全民抗战》还编印了战地版,大量送往前线,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抗日官兵的士气。1938年9月11日,救国会又创刊《国民公论》,这个刊物在坚持团结抗战,提倡民主,批评时政方面,与《全民抗战》的态度同样鲜明。从一定意义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
第二篇: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目录
1.2.3.4.1.2.3.4.5.1.2.1 党派特点 2 各党成员范围 3 党派构成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党派特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方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或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它们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及日本投降以后、国共内战爆发以前成立的。那段时间中国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当时主要的中间党派有:
中国青年党(简称“青年党”或“中青”)(1923年12月2日在巴黎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在旧金山成立)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由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多次更名而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194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救国会”)(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28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6年4月14日在广州成立)
九三学社(简称“九三”)(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1946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
后来在是否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问题上,中间党派发生了分裂。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当时属于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中国民主同盟遂开除了中国民主社会党,此后不久即被国府查封。其他各民主党派也均遭到国府查封,禁止活动。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拥护。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纷纷奔赴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于1949年11月16日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救国会于1949年12月18日解散。有鉴于此,毛泽东希望其他党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产党互相监督。保留下来的八个党派作为“参政党”,在自己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的主席一般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各党成员范围
民革,主要由国共内战时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其后裔组成,后来许多国民党籍的倒戈将领和被俘释放的军政人员加入。
民盟,主要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会精英阶层所组成。民建,主要是以在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家和经济界的中高层人士为主。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农工党,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致公党,主要以归侨、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的人员组成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常见职业分布为教师、医师、工程师等等。
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籍人士组成”。
党派构成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主 席:万鄂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2万多人。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
主 席:张宝文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主 席:陈昌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9万人。创始人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主 席:严隽琪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主 席:陈 竺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中国致公党 主 席:万 钢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陈其尤。
九三学社
主 席:韩启德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主 席:林文漪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主要创始人为谢雪红、杨克煌。
第三篇: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81000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盟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181000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
民建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8000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进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会员103000多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成员99000多人。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
致公党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党员28000多人。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九三学社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5000多人。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
台盟在13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2100多人。
全国民主党派人员共计707100人(七十一万余人)
第四篇:民主党派
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入侵和封建统治集团的腐朽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成立的各民主党派,其社会基础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有着反帝、爱国、民主的政治要求,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力量。在抗日战争时期,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共同为坚持抗战、团结、进步而努力,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倒退行径;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亲密的合作关系,并在严酷斗争中不断加强这种关系,为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而共同奋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的党派自行解散了,毛泽东希望其他党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产党互相监督。保留下来的八个党派分别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他们在自己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议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要吸收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中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中国民主同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中国民主促进会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中国农工民主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中国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主要由台湾省人士组成。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各民主党派已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也可以说已经或正在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劳动者为主体的政党。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届二次会议开幕词中,科学分析了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根本变化,明确指出:“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统一战线已经由不同阶级的联盟转化为中共同非中共(主要包括民主党派、港澳台同胞、国外的华侨华人、少数民族和宗教届人士等)的联盟。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根据中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明确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1993年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有了明确的宪法依据。
第五篇: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
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仅对于民主党派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多党合作制度的运作和发展。所以科学界定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以及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坚持和完善中国政党制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民主党派的地位:
1989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文件第一次明确了各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把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合作的民主党派定位为“参政党”。“参政党”概念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使中国的民主党派有了明确的政治地位和制度保障;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党更充分地获得了政党理论层面和逻辑层面上的说明和支持。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定位,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一个创造。
不仅为我国政党制度的坚持和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内容。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政治地位,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内在要求所决定。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的领导和人民民主的统一,工人阶级的领导和广泛的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两大基本规定性,各民主党派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属于人民的范畴,他们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是人民民主即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民主党派参政党的定位又是根据各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实际作用确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个领域的拨乱反正,统一战线工作和民主党派的活动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关系协调、顺畅,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到空前的巩固和提高,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越来越巩固,多党合作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了宪法和党的重要文件,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党派参加国家政权:一是以接受共产党领导为前提,是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二是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政治基础。三是实行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发挥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作用,民主监督的基本形式是提意见、作批评。四是民主党派成员担任人大代表,是按照程序由人民选
出的,以人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人大活动,行使代表权力。五是民主党派成员在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是经过推荐、协商、考察和组织人事部门依法任命。六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所有这些,核心在于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权和多党合作中的绝对领导地位,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作用:
(1)民主党派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协商政治,完善和优化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在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是协商政治的主体。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位置,协商政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核心。作为另一协商主体的民主党派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优势和作用,是完善和优化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重要因素。
首先,民主党派作为中国政党政治格局中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不断强化政党意识,在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框架下以更好的姿态和自身的优势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格局,为充分发挥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其次,发挥自身政治优势,组织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再次,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作为参
政党的重要职能,也是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
最后,民主党派是凝聚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发挥政党制度政治整合功能的重要力量。
(2)民主党派自身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政党的现代化是现代政党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由于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党现代化包括执政党现代化和参政党现代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力量和根本保证,而参政党的现代化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中特殊而又重要的组成部分。民主党派必须适应现代化进程需要,在党员发展,活动方式,制度设计以及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参政议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从而达到实现自身现代化转型的目的。
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无论是从帮助中共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建设的角度来说,民主党派作为组织独立、智力密集、政治敏锐、联系广泛的政党组织,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和优良的政治传统,其发挥作用的机遇一定越来越大。从另一方面来讲,对民主党
派实现现代化转型的要求也必然越来越高。
(3)在化解矛盾,维护政治稳定中体现参政党价值。
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确保政治秩序的稳定,是衡量发展中国家政体的最重要标志。只有保证和长期维持政治秩序的稳定,才能减少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阻力和不利因素,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事业创造坚实的政治基础。
政治的稳定与否与本国的政党制度和政党作为有直接关系,中国要稳定,首先要稳定多党合作这个政党制度的格局。由于执政党性质和地位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所有社会群体的多样性需要,参政党参与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党社会整合和利益表达功能的不足。对于中国的参政党——民主党派而言,它的功能就是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阶层完成利益表达。参政党作为特殊阶层和利益的代表,通过中国共产党和参政党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有利于解决根本利益和特殊利益之间的矛盾,使各种具体的利益业得到兼顾和尽可能的实现,进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表达和社会整合功能。
我国的民主党派有70多万成员,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政治资源,他们代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阶层和群众,积极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重要作用,努力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为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服务。在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体现了参政党的价值。
(4)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坚固政治现代化的原始根基。政治现代化的标志很多,如政治权力运作的制度化,政治环境的自由化,政治主体多元化和平等化,政治活动的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扩大化,政治过程的程序化,政治运转的高效化等等。政治现代化不仅与这些因素相联系,而且与国家的统一状况密切相关。国家统一既是政治文明的重要表现。也是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国两制”祖国统一方针的提出,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共的方针,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殊作用,努力推进和平统一的事业。,他们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它政治团体无法替代的。
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多党合作制度的不断完善。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更加重要和紧迫。民主党派将更加出色地完成其历史使命,为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而继续努力奋斗。
65100425
仪电四班
曹晓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