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主党派建设
社会阶层变化与民主党派建设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基本状况为“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实现了从单一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转变;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经历了所有制变革和经济模式的变动后,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和新的社会力量组合促进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导致了社会的结构性调整。
当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已逐步进入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变化出现了如下五种走势:产业工人的人数在减少,从业企业性质的变化及行业的差异使其收入分化严重;传统农民由于职业分化加剧,使数量急剧下降,但远未完成深层次的分化;原有的结构庞杂的干部队伍在剥离式的分化下趋于分解;许多知识分子脱离干部队伍,职业分布走出原有体制,单一的知识分子阶层逐渐被阶层的多元化所取代;个体和私有企业主的大量涌现而形成新的阶层。
一、新时期我国社会阶层的变化及特点
改革开放前,“身份”决定了国人的社会地位,“户籍”限定了国人的活动空间,单一公有制否定了国人获得其他收入的可能。知识分子大多分布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其身份被定为“干部”。“干部”的调动只能是根据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决定。长期处于被改造地位的知识分子,思想受压抑,工资待遇与创造的价值严重失衡。改革开放后,确立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地位,经济的飞速发展推进着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知识分子的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显著。这一切使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极大变化,他们不再“安于现状”,勇敢地迈出了主动闯荡社会的脚步,跳槽、辞职、下海、创业成了时髦词汇。不少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教师脱离原工作单位,或独自创业、或合伙经营、或投身于大中型企业或外资企业,还有一些知识分子成为不依附于任何单位的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阶层在社会变化进程中的分化,加速了中国新社会阶层的形成。其中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科技含量高的新阶层有五类。
1、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者和技术人员。指以科技人员为主体,按照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创办和经营,主要从事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服务和成果转化的经济组织。他们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经营管理的专门知识,在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中是一支重要力量。
2、受聘于外资或合资企业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他们通常年纪轻、学历高,许多人有在国外留学、就业的经历。他们比较熟悉国外经营理念、管理制度和工作方式,一般在企业担任部门骨干。
3、中介组织的高级从业人员。泛指介于单位与单位、单位与个人之间,进行服务、沟通、协商以及对其监督的社会服务组织。主要由三类组成:行业性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研究会;公证性中介组织,如律师、会计、资产评估等专业事务所和证券、仲裁等中介机构;服务性中介组织,如提供就业、广告、公关、房地产等多种服务的组织。这些组织的高级从业人员大多受过专门训练,专业化程度比较高。
4、自由职业人员。主要指那些不固定供职于任何经济组织、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凭借自己的知识、技能或专长,为社会提供某种服务并获取报酬的人,如经纪人、文化艺术工作者等。
5、个体和私营企业主。由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和固定资产的私营企业主构成。这个阶层来源复杂、成分多样,个人素质差异悬殊。据统计,有40%以上是从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下海”的干部,也有来自转制的中小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管理者和技术骨干,还有一部分人是以不同方式得到第一桶金的投资创业者。
上述新阶层的产生都与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紧密相连。我国的社会转型伴随着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深化将逐步完成,社会阶层构成发生的变化还会继续。由知识分子阶层分化而成的新阶层队伍不断扩大,人数不断增长,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新阶层人士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完善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理所当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结构的整合,必将对中国的政治发展构成新的挑战。阶层分化促使社会个体自主意识增强,阶层政治参与能力差异扩大,这对政治决策的民主与公正形成挑战;阶层分化与利益分化在同一过程中进行,不同阶层的利益在一些具体层面上很可能发生冲突,这对强化政治整合功能形成挑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社会已形成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的氛围,知识分子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得到很大提高。知识分子在新阶层人士中占多数,他们的知识结构新、知识面广、专业技术水平高,对新事物比较敏感,富于开拓创新精神,起到了激励社会进步、促进现代科技发展和传播现代文明的先导作用,对社会思潮和舆论具有特殊的影响力。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进入新的社会阶层,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将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新社会阶层对民主党派建设的影响
中国的民主党派随着历史发展而成长,已由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组成的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发展成为以工人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民主党派通常被称为“知识分子政党”,因由分布在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具有“干部”身份的知识分子组成,又被称为“干部型政党”。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工作一直是在这样的体制范围内进行的,现有的民主党派成员绝大多数是“干部”。
我国的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参与者,构成了当今中国稳定的政治格局。民主党派除作为参政党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为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献计献策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
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民主党派,其政治联盟的性质决定了它对各阶层知识分子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样,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社会新阶层,对民主党派的建设与发展也将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扩大了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范围
在1979年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邓小平明确指出:“国内的阶级状况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003年12月4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统一战线有如下阐述:“目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已发展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最广泛的联盟,„„”。
在新时期,随着原有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出现的多个新社会阶层,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必然和社会主义劳动者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一起,成为新时期政治联盟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产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扩大了民主党派政治联盟的范围。
(二)新社会阶层的产生拓展了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础
社会阶层分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分化为社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激励社会整体向上进取的意识增长,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增速。新阶层要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要提出自
己的政治诉求,或在政党和政府中寻找利益代言人,或直接参加到政党中去。这样,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阶层作为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由谁去团结、教育其中的知识分子呢?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一件大好事。
社会阶层分化产生活力的原因,恰恰是不同的阶层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诉求、思想观念和表达方式。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不同程度地联系着不同阶层的知识分子,民主党派发展成员强调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由于知识分子分布已从传统的“体制内”向新的社会阶层扩展,政治联盟范围的扩大,必然在客观上拓展民主党派组织发展的基础。
(三)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可丰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容 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搞好参政议政工作要具有以下基本条件:1.对参政议政的目的要有正确认识;2.要有较强的参政意识;3.要组织好骨干队伍,并动员广大成员积极参与;4.要紧密结合实际发挥自身优势;5.要了解国家、本省、本市、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和问题,熟悉有关的方针政策。
当前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薄弱,包括一些在党派担任领导职务的同志,“本职工作繁忙,心有余而力不足”,影响了参政党作用的发挥和参政议政水平的提高;2.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对于如何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了解不多,缺少知识与方法;3.由于长期以来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的对象、渠道相对固定,使得成员专业构成单一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参政党参政议政宽领域、高水平的要求。
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大多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有一定的组织工作能力,又较为熟悉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国家或本地区存在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新社会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大多在新兴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工作或管理工作,他们的观念比较超前,对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的缺陷和不足有较深刻的了解与体会。从他们中吸收一些优秀人才,可以增加民主党派活力,丰富参政议政内容,对于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质量和水平大有好处。
三、民主党派的建设要适应转型期的社会发展
在我国的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导致社会总体发展的不平衡。社会阶层的分化、社会结构的重组是在矛盾和冲突中进行的。完成这一转型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积极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对确保我国政治格局的稳定,顺利完成新世纪三大任务至关重要。
目前的状况是,民主党派的建设无论是理论研究、制度建设、还是工作方法,都不能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水平同日而语,更不能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政治制度,需要执政党和参政党共同努力。
如前所述,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新社会阶层,思想活跃、观念超前、政治参与意识强,他们对社会和舆论的影响力较其他阶层大,对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能起到推动作用,但必须加以引导。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是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不存在降低民主党派的发展条件或改变了民主党派性质的问题。只是目前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水平,无论是理论根基、制度建设、还是管理水平,都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亟待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练好内功。
社会阶层的分化,新社会阶层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统一战线工作只能努力去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民主党派的一切工作也要适应这种变化,与时俱进。民主党派的建设一定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要加强理论研究、加强思想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加强制度建设。
我们坚信,经过五十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国民主党派,是一个政治上成熟的民主党派,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监督,有民主党派内部广大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国民主党派一定会在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如何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如何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盂县政协委员 王希芳
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是一个政党永葆活力的重要保证。思想建设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主党派能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基层民主党派在自身建设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在领导班子建设和组织发展方面,思想建设则相对薄弱,这和基层民主党派组织的特殊性不无关系,其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员分散。民主党派的成员分散在各个单位,不容易集中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二、结构松散。民主党派对其成员缺乏人事关系、工资关系等方面的约束,组织结构较为松散,约束力有限,达不到共产党管理基层组织及其成员的规范有力。
三、政治联盟的意味薄弱。民主党派成员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组成,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中、高级知识分子阶层的组织,许多基层组织更象一个知识分子社团,政治联盟的意味显得相当单薄。成员的民主意识很强,而政治意识很弱,有些人仅仅是想在民主党派这样的专家团队中学习或交友,没有强烈的党派责任感和参政议政愿望。
四、制度不规范,落实不到位。基层民主党派的思想政治工作规范化做得不够,制度建立较为零星,没有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工作起来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虽
然制定了有关制度,却没有认真踏实地贯彻执行。
五、活动经费少。由于经费有限,民主党派集中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次数不会很多,这也是基层党派组织竞相到经济界“挖皮夹子”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缺少专门的政工人员。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基本上没有专职干部,即使有专职干部,也是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
七、骨干成员的时间和精力难以保障。民主党派的骨干成员大都是各自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本职工作繁忙,存在与党派工作时间与精力冲突的矛盾,对党派活动、社会活动的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就新形势下基层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章立制。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要因地制宜建立和健全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工作机制,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等高效、便捷、覆盖面广、参与性强的新兴媒体作为宣传引导工具,促进党派成员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这种方式不但有效解决了经费少、成员分散、时间冲突等不利因素,更重要的是新兴媒体为真诚交流创造了条件,能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
性、说服力和感染力。
三、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因党派成员较难召集在一起,要尽可能减少单纯集中学习、空洞说教的形式,可以组织成员参加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学习班,也可以加强与上级组织或其他基层支部间的工作经验交流,还可以为成员订阅有关报刊杂志,或者以活动为载体、寓思想政治工作于组织生活之中,等等,用多种方式提高党派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使成员变应付学为乐于学。
四、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往往是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如果工作生活上的困难长期得不到解决,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就有可能动摇原有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因此应多关心党派成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他们合理解决学习、培养等实际问题,为思想政治工作架起感情桥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同时也是党派成员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应多创造机会让党派成员参与社会调研,参与提案工作,参与社会服务活动,使成员们在参政议政过程中开拓视野、开阔思维、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坚定共创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促使他们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转化
为自觉的行动。
六、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保证成员基本素质。中共发展正式党员,一般要经过一定时期的培养期、考察期和一年的预备期,整套程序严格。民主党派可参照设立一定期限的培养考察期,申请人在此期间参与党派组织活动,党派对其思想进行引导和考察,以克服人虽加入组织而思想未加入或先加入组织后进行教育的被动局面。
思想建设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党派工作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某个领导或某个专职干部的事情,还需要党派内外各个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只有形成上下重视、多方协作的局面,党派的思想建设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第三篇: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浅析
新时期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浅析
——盂县政协委员 李永青
进入新世纪,面对开放性、多样性的社会环境和西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渗透,以及改革开放和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伴生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增加和观念、意识的变化,民主党派成员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通过对民主党派成员思想状况的调查和了解,我们看到:民主党派整个队伍呈现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很强的认同感。但是,在充分肯定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极少数民主党派成员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思想问题。因此,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尤为重要。
一、当前民主党派成员思想政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当前部分成员思想政治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社会问题,如对于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缺乏信心,对腐败、社会治安、国企改革、民主进程等问题抱着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观望和等待的态度,或对于一些改革措施还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味地怨天尤人,愤愤不平;二是党派问题,有的成员感染了民主党派只是“花瓶”、“摆设”的错误观点,不能全面客观地看待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对参政党作用的发挥缺乏信心;有的成员受西方民主政治观点的影响,对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合理性、优越性缺乏深刻的认识甚至产生怀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足,敷衍应付。认为思想建设是软任务,不容易看到成绩,思想教育成果不容易巩固,多变,易反弹;同时思想建设政治性、政策性特强,稍有不慎就会犯错误。所以有的领导同志忽视思想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有些干部对待统战宣传思想工作基本上采取了应付的态度。领导布臵就干,不布臵就不干;领导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自己不去动脑筋想办法,更谈不上创新;工作上得过且过。
(二)队伍不得力,工作欠方法。许多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干部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方法,不知道从哪里入手,有的干部自身业务太忙,没有时间去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也有少数干部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因此也无法去做别人的工作。此外,缺乏活动经费,无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是影响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了解,当前民主党派思想建设工作在工作方式和方法上存在着“六多六少”的情况:即口号提得多,真抓实干少;形式主义多,实际成效少;普遍教育多,针对方式少;“形势教育”多,日常工作少;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传统方法多,创新手段少。
(三)制度欠规范,落实不到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是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保证。当前,党派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制度建立和贯彻执行方面较弱,还没形成一整套的规章制度,制度建设方面显得较为零星,规范化工作还做得不够,工作起来无章可循的情况时有发生,即便订有有关制度,但执行的情况仍不如人意,没有认真踏实地贯彻执行下去。特别是基层组织,大家都忙于工作,要召集起来统一开展政治
学习相当不易,久而久之造成了思想政治工作不好管、懒得管、没法管的情况。
二、加强民主党派思想政治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这些情况,加强民主党派的思想建设,就日益显得重要和迫切。那么,在民主党派进行思想建设的过程中,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成效?我们认为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意识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参政议政。要想做到参政方向明,议政水平高,就必须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正确地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只有这样,民主党派才能适应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才能适应新时期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
要提高党派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使成员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敏锐的政治嗅觉,就必须抓好政治理论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成员努力做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本党派的发展史以及与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历史,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识,提高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立足于中国国情,深化对参政党地位、性质和历史使命的认识,在重大问题上分清是非,自觉地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巩固和发展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才能够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新要求,为履行职能保证良好的思想基础。虽然绝大多数骨干成员对党派的历史和章程有较深的了解,老年成员对党派的历史感情较深,大多数基层骨干成员通过阅读党派的内部刊物、网站以及通过参加党派组织的学习活动提高了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对民主党派的相关知识也了解较多。但还是有部分中青年成员由于本职工作繁忙,热情不高,对民主党派知识知之甚少且认识水平不高。要始终把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加强党员理论修养摆在自身建设的首位。通过常规学习制度化、专题学习经常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宣传报道及时化等举措,提高了整个队伍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使其自身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深入开展学习创先争优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与实践,取得工作上的效果。
(二)强化参政履职能力不断增强政党意识
要建设一个有活力的参政党,就要增强政党意识。有人说民主党派实行的是“明星制”,人才荟萃。这话不无道理。名教授、名作家、名艺术家、名律师、名医生等等。这当然是引以为自豪的,是优势。但这些成员大多专业意识特强,在他们的本行中,是权威,可以一语中的;而在履行参政职能方面往往显得不够。作为民主党派成员,不仅要做名专家,还要做政治家,一个没有政治家的政党,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将无所作为,这样的政党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同样的道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如果不能在参政议政的舞台上显身手,不能为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提不出几个有份量的提案或议案,拿不出几篇有质量的调研文章,其参政党的影响与作用就很难显现。一是要提高党派成员对参政党这一组织形式的认识。参政党是政党组织,不是社会组织,是中共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民主党派必须遵循的根本政治原则。民主党派要从政治上正确地代表自己党派的成员及其所联系的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从整体上塑造参政党的形象,使之真正成为参与我国民主政治进程的政治力量;同时各民主党派成员也有责任去塑造和维护自己党派的形象,党派成员参加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各自的专业领域,还应多关注社会民生,如果不把精力用一部分在参政议政工作上,就拿不出有分量、有价值、有影响的参政议政成果,也就会影响参政党的政治作为。二是要提高基层民主党派领导的政治素质。民主党其政治作为的大小与主要领导的政治素质和热情分不开,因此在民主党派的领导干部任用上除了充分考虑其业务权威条件外,还应充分考虑其参政议政的素质与热情,同时对民主党派领导干部要多提供政治学习、外出考察的机会,以拓宽其政治视野、增长见识,增强其参政议政履职能力。三是考虑建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专职办事机构。要建立参政议政调研室之类的机构,政府给予一定的编制。这类机构功能主要是进行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党的方针政策和统战理论的调研,就国家和地方的某些重大决策、重大问题召开座谈会,培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意识,提高其参政议政水平。如果能设立这样的机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的效果将会更好。
(三)组织形式多样活动,不断增强大局意识。
作为一个民主党成员,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民主党派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亲密合作,共同奋斗,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民主党派参加了人民政权和人民政协的工作,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完善和发展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表明,民主党派一向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识大体、顾大局,与中共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团结合作,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我们发现,在发展民主党派成员的过程中对入党对象的人品、业务素质、专业影响很看重,而对其政治素质的考察相对考虑较少。于是,部分党员在思想上出现价值取向多元化,政治信念不够稳定,思想上派生许多困惑,实际工作中主要存在几方面问题:
(一)党员来自不同的单位,界别多,向心力不够,难于开展工作;
(二)部分党员只醉心于专业,而政治理论学习热情不高,思想认识跟不上形势,对大局认识不够明朗;
(三)有的党员提出的意见、建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重视采纳,参政议政的热情便开始减退,有的甚至产生民主党派是“花瓶”“摆设”的错误观点,慢慢崇拜起西方的民主制、多党制,有的甚至发表不恰当的看法。因此就会存在极少数成员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缺乏大局意识,从而直接影响到党派组织的形象和作用的发挥。新时期的民主党派强化大局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民主党派作为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做到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大局,考虑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大局出发,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进行选题,结合自身特点和人才优势进行调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胸无大局者,不足谋一域”识大局方能谋大事。在新的历史时期,民主党派只有增强这种大局意识,才能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参政党,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再创辉煌,写出新的篇章。如何增强民主党派的大局意识呢?除了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党史教育外,组织多种形式的活
动也非常重要。一是要发挥党派专业技术人员的特长,组织社会服务活动。充分发扬“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优良传统,倾注真情,传递爱心,一如既往。通过定点支教、送医送药、抗灾救灾、科普文艺等活动,增强党派成员服务社会民生的大局意识。二是要结合党员工作实际,开展相关专题调研活动。通过扎扎实实的社会专题调研,拓展了党员思考问题的高度与广度。三是要创建平台,拓展党员参政议政活动,除了积极争取党员政治待遇外,创办基层党派内部宣传刊物,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让党员谈学习体会展示才华,倾吐其对党的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识见等,深化其对国家、社会、党派的责任。
21世纪,我国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完成这三大任务,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共同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把理论学习与参政议政的实践相结合,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多种形式的实际锻炼相结合,扎扎实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从而为整个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篇: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指在中国大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除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以外的八个参政党的统称。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目录
1.2.3.4.1.2.3.4.5.1.2.1 党派特点 2 各党成员范围 3 党派构成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中国民主同盟 ▪ 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中国民主促进会 ▪ 中国农工民主党 ▪ 中国致公党 ▪ 九三学社 ▪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党派特点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合作方式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或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它们大部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以及日本投降以后、国共内战爆发以前成立的。那段时间中国政治气氛比较宽松,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当时主要的中间党派有:
中国青年党(简称“青年党”或“中青”)(1923年12月2日在巴黎成立)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1925年10月10日在旧金山成立)
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由1928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华革命党多次更名而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简称“全救会”或“救国会”)(194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简称“救国会”)(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10日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成立)
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1945年10月28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
中国民主促进会(后更名为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6年4月14日在广州成立)
九三学社(简称“九三”)(1946年5月4日在重庆成立)中国民主社会党(简称“民社”)(1946年8月15日在上海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1月1日在香港成立)
后来在是否参加制宪国民大会的问题上,中间党派发生了分裂。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当时属于中国民主同盟)参加了制宪国民大会。中国民主同盟遂开除了中国民主社会党,此后不久即被国府查封。其他各民主党派也均遭到国府查封,禁止活动。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得到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拥护。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纷纷奔赴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于1949年11月16日并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救国会于1949年12月18日解散。有鉴于此,毛泽东希望其他党派不要解散,可以和共产党互相监督。保留下来的八个党派作为“参政党”,在自己的党章中都明确规定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参政议政。民主党派的主席一般兼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各党成员范围
民革,主要由国共内战时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及其后裔组成,后来许多国民党籍的倒戈将领和被俘释放的军政人员加入。
民盟,主要是以从事文化教育方面工作的社会精英阶层所组成。民建,主要是以在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家和经济界的中高层人士为主。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农工党,以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致公党,主要以归侨、侨眷为主。
九三学社的人员组成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常见职业分布为教师、医师、工程师等等。
台盟是“由居住在中国大陆的台湾籍人士组成”。
党派构成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主 席:万鄂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于1948年1月正式成立。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目前有党员8.2万多人。创始人为宋庆龄、何香凝、李济深。
中国民主同盟
主 席:张宝文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1月16日,张澜在重庆公开宣布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为中国民主同盟。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盟员18.44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等。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主 席:陈昌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于1945年12月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和有联系的知识分子发起,在重庆成立。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10.9万人。创始人为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主 席:严隽琪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于1945年12月在上海正式成立。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民进有会员10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主 席:陈 竺
1930年8月,国民党左派领导人邓演达在上海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5年11月改名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7年2月改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党)。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2万多人。主要创始人有邓演达、黄琪翔、章伯钧等。
中国致公党 主 席:万 钢
中国致公党(简称致公党)是由华侨社团发起,于1925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成立。1947年5月,致公党在香港举行第三次代表大会,进行改组,成为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党。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目前有党员3万多人。主要创始人为司徒美堂、陈其尤。
九三学社
主 席:韩启德
1944年底,一批进步学者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重庆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为纪念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改建为九三学社。1946年5月,在重庆正式召开九三学社成立大会。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目前有成员10万多人。创始人有许德珩、潘菽、涂长望等。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主 席:林文漪
在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以后,由一部分从事爱国主义运动的台湾省人士于1947年11月在香港成立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目前有成员2100多人。主要创始人为谢雪红、杨克煌。
第五篇:民主党派
民主党派
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包括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八个民主党派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下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在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基本特征。中国多党合作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显示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民革以同原中国国民党有关系的人士、同民革有历史联系和社会联系的人士、同台湾各界有联系的人士以及其他人士为对象,着重吸收其中有代表性的中上层人士和中高级知识分子。
民革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党员81000多人。
中国民主同盟
民盟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盟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盟员181000多人。
中国民主建国会
民建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
民建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8000多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
民进主要由从事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民进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会员103000多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
农工党主要由医药卫生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农工民主党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成员99000多人。
中国致公党
致公党主要由归侨侨眷中的中上层人士组成。
致公党在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有党员28000多人。
九三学社
九三学社主要由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
九三学社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105000多人。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台盟由台湾省人士组成。
台盟在13个省、直辖市建立了组织,现有成员2100多人。
全国民主党派人员共计707100人(七十一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