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孩子的语言加点色彩
为孩子的语言加点色彩
我们都知道,造高楼大厦,光研究房屋式样,而缺乏必要的建筑材料,那么即使有再好的图纸设计也造不出象样的房子来。同样,在语文教学中,在精妙的思想,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也是茶壶里著饺子——倒不出来。语言不仅是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难以想象,一个语言贫乏的人,他的思维会得到高度发展。因此,丰富学生的语言,无疑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手段。
小学生的记性好,模仿力强,悟性却相对较弱,因此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语言积累,特别强调通过阅读积累,通过生活积累,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放弃烦琐的内容分析,要让学生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一课程目标给每个语文教师提出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新课题。我们都知道,一种学习习惯的养成,一种学习能力的获得,都离不开教师长期的训练和培养,积累也是如此。下面我以二年级课文《李子核》教学为例谈谈指导学生词汇积累的点滴收获。
学生掌握词语需要一个内化过程,我将之分解成课外初“相识”,课内再“熟悉”,作文里“交朋友”这三个阶段。
一、课外初“相识”,拓展词汇空间。
扩大词汇量,最佳的方法就是阅读课外书籍,这已被众多教师认同。许多积累作业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边阅读,边摘录好词好句。教师很少参与其中,只是进行简单地检查批阅。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小学生的识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较差,词汇积累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往往只是记在纸上。所以教师要做恰当的引导。首先知道学生进行词汇的分类整理。例:写人类可分外貌、动作、心理、语言,写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物候,写物类分色、形、味。其次教师在学生课外抄摘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选择出一些词汇,或成讲义,或成小黑板,加深学生对这些词汇的印象,以备课堂上提取。比如《李子核》一文,我抓住文中三个训练点:一是看实物运用课外词汇,描写李子的外形;二是描写瓦尼亚脸红的一个比喻句;三是动补结构的句式“他吓得脸色发白”。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课外积累描述果子色、形、味的词语,描写红颜色的事物以及描写恐惧心理的词语,分类抄于卡片上。
二、课内再”熟悉“,强化词汇学习。
课外的积累,如果没有经过长期的提取、运用,其巩固率是相当低的,我们不能忽视这种现象:有些学生很喜欢看书,也很听话地做了摘记,但是他作文里的词汇还是那么贫乏。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好词没有经过及时消化、强化,被遗忘了。这是很可惜的。如果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语境,让学生回忆课外获得的词汇,在加以运用,那么日复一日,所掌握的词汇量就相当可观了。在《李子核》一文的教学中,我作如下设计:
(一)看图用词。将一幅逼真的李子图挂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我先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李子,然后说出李子的颜色、形状和味道。由于课外的铺垫,学生的学习难度已相对降低了,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红艳艳、红通通、黄里透红、又大又圆、圆溜溜、香喷喷、香气扑鼻等词语。学生通过运用课外所学词语对李子的描述,加深了对李子的认识,这对理解文中主人公瓦尼亚偷吃李子这一情节也无疑起到了过河搭桥的作用。
(二)比较用词。课文第三小节,描写瓦尼亚难为情的表情,用了一个比喻句:“瓦尼亚的脸红得像大红虾。”我出示大红虾的图片,请学生找出大 红虾和瓦尼亚的脸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学生一下子说出两者的共同点是“红”,然后请学生根据这红的特点,瓦尼亚的脸还像什么,学生马上就说出了红苹果、红樱桃、红辣椒、红石榴等十多种物品,这样,既巩固了学生词汇,加深了学生对比喻句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三)体会用词。课文第四小节描写瓦尼亚听了妈妈的话后,非常害怕,用了一个动补结构式:他 吓得脸色发 白。我先让学生体会瓦尼亚此时的心情如何,从哪个词上可以看出瓦尼亚很害怕。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下描写一个 人害怕,除了脸部表情外,能否用其他一些与身体部位相关词语来表达,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头皮发麻、两手发抖、浑身是汗”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整,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积累词汇的兴趣。
(四)多种形式用词。将以上所学的词汇制成卡片,在课堂上适时贴在黑板上,给学生直观印象,总结课文时,以比赛游戏的方式再巩固一遍。课后,又将卡片帖教室的“学习园地”上,确保这些词语在学生面前的再现率。通过课外积累和课堂识词相结合,使学生 摆脱了积累词汇的盲目状态。每个词语经过信息编码,贮存到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强化了 词汇学习。
三、作文里交朋友,内化词汇学习。
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高级阶段,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体现。用词是否精确、丰富、生动,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同时,作文里的词汇运用又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学生呈现他们学过的词汇,帮助他们从无意识状态上升到有意识运用状态。所以每次作文教学,我都向学生呈现大量与主题相关的词语,请他们自由选用。学生自己选用的词语超过了我所呈现的范围,则给予表扬和鼓励。经过课外——课内——课外几次反复,学生很自然地就会运用词语了。经过一阶段的训练,学生不仅在习作时不会觉得无话可说,而且对积累词语运用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于与运用,而积累和理解是运用的前提。以上我谈的只是词汇积累,除此之外,还有句式积累、片段积累等。只有天天积累,我们的学生才会形成深厚的语文素养,才会厚积而薄发,他们的语言才不会苍白,他们的思维才会被点燃点亮。
第二篇:!语言的色彩
南阳市十一中____年级_______学科导学 _____年___月____日编制人:_____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语言的各种“色彩”
2、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一、慧眼识色彩
(一)预习P109—P111内容,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
1、小草偷偷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麦苗绿了,穷人的眼睛绿了。
3、绿幽幽的竹园,绿生生的瓜,绿油油的菜畦,绿翠翠的豆荚……
4、顾客们纷纷购买绿色食品。
(二)根据本节工具箱中知识点,完成下列填空。
1.词的语体色彩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基本类型。至于不带任何语体色彩的词语就是________,即通用于________。
2.词的感情色彩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中性词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数量上讲,中性词在汉语中占________。
3.词的形象色彩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联想。在语言中,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构造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二、秀口话色彩
1、(07全国卷,18)穆天宇给余爷爷留一张便条,本想写得有点文采,却有4处用词不得体。请将不得体的词语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余爷爷: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2、判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A荜生辉。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审核:______审批:______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 学生评价: A B C编号:
三、妙笔书色彩
(课本P112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注意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表达感情)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
四、修辞巧用添色彩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请用比喻的手法将下面的句子写得更加形象生动
1、头脑里,情思乱得像„„
2、他冷淡的笑容,像„„
五、活学活用添神采
续写下面的语段
夏天的夜晚是如宁静,微风掠过荷塘泛起了一丝波纹。花轻轻地摆动,散发出阵阵幽香。荷塘中央一个大黄盘若隐若现,风停了,大黄盘显得更加清晰了。突然,大黄盘被一点一滴击碎了。哦!原来下雨„„
第三篇:语言色彩教案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一、导语
欣赏几幅图片,看看带给我们最大的视觉冲击是什么?总结下来,张艺谋这个摄影出身的视觉系导演,一直在用色方面大胆而沉稳。有人说,张艺谋影片中的色彩运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色彩浓烈的中国元素,另一方面是华丽制作的商业元素,其实我认为,这两方面并不冲突,无论有没有商业元素,张艺谋的色彩演进之路,却从未停息。如果回过头从张艺谋多年的摄影、导演生涯来看他的视觉系发展,其实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一幅《红高粱》中朦胧的红色,无论是“我奶奶”的嫁衣、婚轿,还是火红的高粱地,以及后来“我爷爷”目光所及之处的满眼的血色。二幅《我的父亲母亲》章子怡桃色的小花袄温暖灵动,三、四、五幅出自《十面埋伏》《英雄》,张艺谋将华丽色彩发挥到极致,六幅《三枪》小沈阳的桃红,闫妮叶绿,毛毛亮蓝都来自民间。所以有人说张艺谋的电影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无论红色爆发出的躁动还是白色流露出的孤独,颜色都成了张艺谋电影中的符号
二、“色彩词”与“色彩义”
1、概念阐释: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展示“京剧脸谱”
脸谱是色彩的集中体现有红、紫、黑、白、蓝、绿、黄、老红、瓦灰、金、银等色,这是从人物自然肤色的夸张描写,发展为性格象征的寓意有色。红色:描绘人物的赤胆忠心,义勇无俦;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紫色:象征智勇刚义;如:托塔天王李靖黑色:体现人物富有忠耿正直的高贵品格;如:包青天包拯白色:色暗寓人物生性奸诈、手段狠毒的可憎面目;如:曹操蓝色:喻意刚强勇猛;如:窦尔敦绿色:勾画出人物的侠骨义肠;如:程咬金黄色:意识残暴,凶猛;如:典韦金、银二色:多用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之感京剧脸谱的用色虽分类型,但也不是绝对的,仍有很大灵活性。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视觉:明月、残月、新月等 听觉:空好音、千里莺啼、潮打空城
三、词语推敲求色彩,修辞巧用添神韵
(一)、以颜色现人
身为小资女人,张爱玲深谙女性衣饰的色彩运用之道。她用画笔直接给那些小说中的女性们涂抹色彩,色彩艳丽点的便有了热烈的性格特征,色彩纯净点的便绝不会出现热情奔放的个性。
“小寒穿着孔雀蓝衬衫与白裤子,孔雀蓝的衬衫消失在孔雀蓝的夜里。”(《心经》)
青春少女许小寒才二十岁,正是花样年华,却陷入了一场畸形的爱恋之中。张爱玲在给了她本应有的纯洁的白的同时,又给了她饱含内蕴的孔雀蓝。少女无边际的忧伤从孔雀蓝里流溢出来,却不能得到回应,最终只能消失。
“她已经把衣服穿好了,是一件枣红色的,但是蜜秋儿太太一向穿惯了黑,她的个性里大量吸入了一般受礼谨严的寡妇们的黑沉的气氛,随便她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总似乎是一身黑。”(《沉香屑——第二炉香》)
蜜秋儿太太早年就守寡,黑色是多数寡妇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向他人传达一种信息——她是保守,传统的。由于自身的遭遇,蜜秋儿太太过分呵护自己的女儿,甚至连报纸也要自己先过目。正是她的这种“黑色”性格,间接影响到她两个女儿的婚姻。
不少的作家运用色彩一般习惯于采用社会约定俗成的特定的象征意义,如青、蓝、黑是冷色调,给人以冰凉感,红、黄是暖色调,让人感觉温暖而热烈;黑色代表罪恶,蓝色代表忧郁,红色代表热情,白色代表纯洁。张爱玲不习惯这种单调的色彩运用,她以画家的眼光把传统性和自创性结合起来,把自己独到的对色彩的理解倾注到小说中的人物身上,让我们真正见识了“以颜色现人”的色彩运用技巧。
(二)、以颜色展情
色彩因为它负载着人们的生活体验,所以能展示人物情感。张爱玲切身体会着“女为悦己者容”的那种心理情感,因此,她作品中的万紫千红便难以避免和女性们的情感心声纠缠不清,当主人公内心情感发生变化时,色彩也随之变化。
“耳朵上戴了二寸来长的玻璃翡翠宝塔坠子,又换上了苹果绿乔琪纱旗袍,高领圈,荷叶边袖子,腰以下是半西式的百褶裙。”(《金锁记》)
此时,姜长安已是年近三
十、抽着鸦片的老姑娘了。张爱玲给第一次约会的她描绘上了苹果绿。因为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希望。这苹果绿表达了长安在内心深处对爱情、对幸福的向往和希翼。可是张爱玲并没有让长安继续拥有这份“希望”。很快,苹果绿就消褪了。
“长安悄悄地走下楼去,玄色花绣鞋与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黄的楼梯上。停一会,又上去了。”(《金锁记》)
玄色和白色毫不留情地宣告了长安泡沫般的恋情的破碎。这时的长安,没有了爱情,心情是玄色的。长安送走是她这一辈子仅有的爱与希望。从苹果绿到玄色、白色,由希望到失望,长安一路走来的情感曲折就由这几种色彩覆盖了。颜色影响着我们,把我们带到特殊的思想感情当中。红色让人喜悦,绿色让人希望,黑色让人恐怖,灰色让人消极„„在张爱玲的笔下,色彩就是感情,感情就是色彩,色彩和感情犹如水乳交融,她用不同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不同情感。
(三)、修辞巧用添神韵
爱玲的文章之所以那么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原因有很多,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大量使用精彩绝伦的比喻。她的比喻要么“轻描淡写”,要么“浓墨重彩”,无论是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还是剖析心理,都能通过比喻还原其面貌,赋予其内蕴,真可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丛林中潮气未收,又湿又热,虫类唧唧地叫着,再加上蛙声阁阁,整个的山洼子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骨嘟骨嘟的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将山洼比作一口大锅,这个比喻的喻体这一意象还比较通俗,但妙就妙在后面被牵活了的一系列意象。月亮这一意象被牵活了,成了“一团蓝阴阴”的火,虫声、蛙声则成了水沸时“骨嘟骨嘟的响”,这一系列意象联系在一起,从而联成了一个完整的余音袅袅的形象世界——大锅煮水。本体——虫声、蛙声、山洼、月亮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意象通过喻体——大锅煮水这一形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将山洼比作大锅,里面的的虫声、蛙声成了水沸声,这两个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相似点还比较大,而月亮与“一团蓝阴阴的火”则似乎相距甚远,按常规思维我们很难将其联系在一起,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觉得妙不可言。我们可以想象深蓝的夜幕上称着一弯新月,月光的照映使得月亮周围的夜幕由深蓝变成了浅蓝,模糊望去那一圈浅蓝成了那蓝阴阴的火苗,那弯新月则是火苗中那微弱的红光。张爱玲抓住了本体与喻体在色彩与光线方面的相似性,舍弃了两者在质地、形状等方面相异性,让两个看似风牛马不相及的意象“有缘千里来相会”。本体喻体在相似性方面虽然只有蜻蜓点水,但在效果方面却画龙点睛,细细品味,奇妙无穷。
“„„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才迷迷糊糊盹了一会,音乐调子一变,又惊醒了。楼下正奏着气急吁吁的伦巴舞曲,薇龙不由想起壁橱里那条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跳起伦巴舞来,一踢一踢,淅沥沙啦响。”(《沉香屑——第一炉香》)
衣服究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一时难以表达,作者跳离触觉这个圈子从听觉出发,用音乐来比喻衣服的质感,让我们从感受音乐这个角度来感受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独特,很具感染力。在使用通感时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选准相似点,如果将“厚沉沉的丝绒”比作“富于挑拨性的爵士乐”或将“紫色电光绸的长裙子”比作“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那就十分可笑了。张爱玲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无论在文学、绘画、音乐,还是在习俗、器物、服饰`````都具备了较高的鉴赏力,因此她善于把握其中的共通之处。比如“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厚沉沉的丝绒给人一种凝重的感觉,延伸出一种忧郁,很自然让人联想到身穿此种旗袍的面带阴郁的贵妇人,与那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歌给人的忧郁之感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充分体现作者手法之高妙。
张爱玲的文字色彩是大红大绿的王国。她把中国老百姓喜爱的基本原色发挥到极致,熟练地涂抹上去。单是红色,便有大红、粉红、枣红、玫瑰红、珠红、虾子红、樱桃红、妃红等等的细微区别。金色的运用更十分惊人,有金棕色、赤金、淡金、洒金、漆金、泥金之分,足以说明作者的趣味,色彩经过装饰性的选择调理组合,用人的心思打通,增添了文化的意味。(5)然而绚烂的文字底下蕴涵的思想却是荒凉的。张爱玲身位“最后的贵族”一方面清楚“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属于他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传奇>再版序》);一方面又流露出对这个时代的眷恋,因此竭力要以金碧辉煌来叙说一个衰败的世界。
四、语言写生
写关于“雨”的一段文字。
秋天的雨
张爱玲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
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
橘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的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五、作业
用色彩传情达意,不仅仅是中国文人们的手法,在西方文学中同样有借助色彩来传达作品主题的例子,例如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小说以两种对比强烈的色彩为题,作者的用意何在,他希望告诉读者什么信息呢,这两种颜色分别有怎样的寓意呢?
总结
也许我们怎么也写不出那些名家大师的水平,但每个人的心灵都是独特的。岁月在一点一滴地流逝,每天我们都在感受这个纷繁的世界,能够用我们的笔绘写几笔生命色彩,留下一点生活的足迹,哪怕只是自娱自乐,是否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呢?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案
陈爽 伏龙泉高中
第四篇:语言色彩教案
《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
韩毓梅
中教高级
邮编:135000
联系电话:***
一、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美丽奇异的。目遇之为景,心动之为情,当情随境生,心为景动,不吐不快时,我们就可以借助准确生动、色彩鲜明的词语来表情达意了。大家先来看几幅图片。(幻灯片)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那些诗句?(生答)好!这些诗句运用了鲜明的色彩词语,创设了诗歌的意境,更好的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些色彩词,准确体会它的内涵,领悟它所表达的情感,并学会运用色彩词来表现我们的生活。(板书课题)
二、教学过程:
1、色彩词在表达颜色的同时,由于人们的主观感受而附加了一定的意义,这就是色彩义,色彩义包括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形象色彩。这节课我们侧重探讨色彩义的形象色彩。所谓形象色彩,就是由词语本身所引起的人们的视觉或听觉的联想。准确恰当的运用形象色彩,可以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更好的体现作者的情感。
2、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闻一多的哲理小诗《色彩》(出示幻灯片)大家齐读。在这首诗中,闻一多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色彩词,表达了他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诗句体会,这些色彩词有
怎样的内涵,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明确:绿,小草发芽的颜色,树木吐叶的颜色,象征生命的诞生,新事物的开端发展;红,太阳、火、心脏的颜色,象征生命的热情、执着、温暖;黄,黄土地的颜色,黄皮肤的颜色,象征高贵、忠诚;蓝,天空、大海的颜色,象征宽广、博大、高洁;粉红,花蕾的颜色,象征灿烂、美好、希望;灰白,枯木的颜色,象征失意、冰冷、悲哀;黑,是夜晚的颜色,象征庄严、肃穆、死亡。
在诗中,闻一多赋予了色彩多种情感,诠释了生命从绿色的生到黑色的死的全过程,;表达了对多彩生命的热爱之情。
3、老师也依葫芦画瓢仿写了一首,可是没有完成(出示幻灯片),谁能帮我把它完成?
(生作答,师结)聆听了大家的心情,老师也有了自己的感受。明:灰给我迷茫,绿给我追求,蓝让我畅想,粉使我知温柔,黑赐我肃穆,白赠我以无求,黄教我懂得生命的来源,红引我去奋斗终生
可见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就会赋予色彩不同的情感。
4、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在我们所阅读的文学作品中,运用色彩来表情达意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在文学作品中妙用了色彩词,来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作者又是如何运用色彩词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生答)明: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这样来概括。在文学作品中用色彩词来表情达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我们以诗词为例来说明。(出
示幻灯片)可见,色彩词的妙用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魅力,创设意境,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文学作品是这样,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更是到处都有运用色彩词来表情达意的例子,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如,婚礼时以红色为主,丧礼是以白色为主,红灯停绿灯行等等。
6、同时我们还会发现,色彩词往往传达给我们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我们以红色为例。(出示幻灯片)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打色是红色,你知道为什么吗?(生答)
明:红,氤氲着秦汉的气息,延续着唐宋的遗风,沿袭着魏晋的脉络,流转着元明清的神韵;它挥洒在中国印上,凝结在祥云火炬上,飘扬在运动员的国服上;它将北京的热情,奥运的喜庆传达给每一个人,让世界分享我们的激情与欢乐。红色是奥运的象征,红色是中国的象征。
7、那么,大家知道西方人又是如何看待红色的吗?
明:在西方,红色被认为是血腥,是暴力,是不忠贞的,例如在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红色代表了女性的不忠贞。
8、对于其他颜色,中西方的理解是否也有所不同,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生答)
明:红色理解不同,绿色西方人认为是嫉妒,所以我们的红眼病被西方翻译为绿色的眼睛。等等。可见,中西方赋予色彩不同的理解。
9、可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色彩词往往传达给我们一种特定的情感体验,这是为什么?
明:这和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地域等因素有关。我们以黄色为例。黄色是黄皮肤的颜色,是黄土地的颜色,五行,枯枝与败叶,现代与色情有关。由此可见,色彩词的内涵和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与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息息相关,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着。
三、课堂小结:本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色彩义的形象色彩,领悟了他们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探究了它们与民族心理和文化内涵的关系。同时我们也明白了,恰当运用色彩词,可以更好的表情达意。
四、学以致用,写作练习:既然色彩词可以表情达意,而我们又生活在这样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中,那么就请大家拿起笔来,试着运用色彩词来描述我们的生活。(出示幻灯片)这几张图片美吗?这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校园。现在请大家动笔写作,可以不局限于校园生活。(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结束语:每一种色彩都向我们诉说着不同的情感,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去观察,运用色彩词恰如其分的表现我们的生活。这就是语言的色彩,这就是语言的艺术,这就是中国文学的艺术,这就是中华文化的艺术。语言的色彩之美,是神会之美,是品茗之美,是含蓄之美,是淡雅之美。让我们拿起笔来,去描绘我们多彩的生活吧!
第五篇:孩子眼中的色彩
孩子眼中的色彩
从小班到中班,孩子们的美术技能有了明显的进步,从线条的绘画,到色彩的运用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感情在其中。又一次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关于大海的课程,孩子们的表现确实令我吃了一惊。
绘画前,我带领孩子们开始想象大海的样子,有的孩子想象中的大海平静、无暇;也有的孩子想象中的大海是波涛汹涌,绘画课当然允许孩子们有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然后就开始绘画了,老师也将示范画挂在了黑板上,因为是整体画面的构画,所以孩子们还需要一些参考。有的孩子还停留在临摹的阶段,老师怎么画孩子就怎么画,但是有几位小朋友却与众不同,一位幼儿将大海用粉色的笔画,我就问他为什么。他回答:大海很平静,给我感觉很温柔,就像妈妈一样,所以我用粉色。孩子的语言也许形容大海不够准确,却能够把自己心中对大海的感觉准确的表达了出来,而粉色是孩子用来表现一些较为柔和的事物,没有攻击性,给人放松,温暖的感觉。
有一位孩子刚好相反,他给天空涂上了重重的黑色,在大部分的美术课中,老师会避免小朋友使用大范围的黑色,尽可能的往积极的方向引导孩子,但是也许孩子用黑色有着自己特别的意思。我为孩子为什么涂黑色,他的回答很简单下雨了,天空黑压压的所以是黑色,我观察了他的画,他特别用了很多大波浪线画出海水波涛汹涌的样子。我问他你见过大海么,他说没有,但是在电视上看见过,就是这个样子的,船里的人最后都找不到方向回不了家了。他的语气中透露着些许害怕。我立刻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我说:“哎呀,真可怕,出海时如果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可能真的就回不去了,如果这个时候能够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他们指引方向就好了。”“我知道,我知道,如果能有一组灯塔就好了,他们就能回家了,灯塔就像这样,帮助很多的人。”他边兴奋的说着边做出灯塔的东西。最后孩子交上来的画上虽然天空还是黑压压的一片,海水也依旧是波涛汹涌,但是远方却出现了一座可以照亮画面和孩子心灵的灯塔。
在孩子的心中每一个颜色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理解,教师可以引导但是绝对不能过多的干预,尊重孩子的选择色彩的权利,尊重孩子理解事物的想法,让孩子们真正的做到: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舒菁
中四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