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王子》当中的道德教育
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李明杰
论家庭教育
《小王子》当中的道德教育
《小王子》是作家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写成的著名法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我在几年前匆匆读过,现在想起已经有些忘记了里面的某些情节,但是,那个忧伤却无比温柔的小王子,和那个骄傲到不愿意承认自己内心的玫瑰花,我直到现在仍然清楚的记得。书中那种寓言式的说理或许是要过很久才能够渐渐明白的箴言,我最喜欢的句子一直写在我的笔记本上: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thing that is not seen.最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到的。这句话在很多地方出现过,记得动漫《网球王子》当中完美战将不二周助的座右铭也是这句话。那些看似随意的话语让人思索良多,或许这种教育意义即是潜移默化。
下面我们再回顾一下全书的内容:
故事中的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在地理学家的指点下,孤单的小王子来到人类居住的地球。
小王子发现人类缺乏想象力,只知像鹦鹉那样重复别人讲过的话。小王子这时越来越思念自己星球上的那枝小玫瑰。后来,小王子遇到一只小狐狸,小王子用耐心征服了小狐狸,与它结成了亲密的朋友。小狐狸把自己心中的秘密——肉眼看不见事物的本质,只有用心灵才能洞察一切——作为礼物,送给小王子。用这个秘密,小王子在撒哈拉大沙漠与遇险的飞行员一起找到了生命的泉水。最后,小王子在蛇的帮助下离开地球,重新回到他的B612号小行星上。
小王子初遇蛇时,蛇暗示它能让小王子回到自己的星球;狐狸在小王子将离开的时候给他启示,叫他回去再看看那朵玫瑰。小王子回来跟狐狸告别的时候狐狸告诉了他一个秘密(即一个答案):"本质的东西是用眼睛看不见的,只能用心去看。正因为你(小王子)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光,才使得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对你驯养过的东西,你永远都有责任。你必须对你的玫瑰负责。”
虽然这本书被定义为少儿读物,但我觉得,这在家庭教育当中完全可以作为一本教材来用,无论受教者是不认得多少字的小孩子,还是刚刚走出懵懂的少年,抑或是心智成熟的青年人,都可以在这本书灿烂的人性光辉中体悟到生命的意义和宝贵的品质。
在我看来,文中高贵忧郁的小王子是那么温柔的一个人,他把自己的爱都不求回报的奉献给了那朵玫瑰,不埋怨玫瑰的伤害,这种宝贵的品质在现在这种唯我独尊的儿童教育氛围中实在是闪耀光辉的宝石一般夺目稀缺。他那种为他人着想的心更是当代孩子们缺少的。小王子对那朵玫瑰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许能够教会孩子们,一味的接受并不是真的快乐。他最终决定回到玫瑰身边去,更体现了爱的真谛,面对所爱,或许是很需要勇气的,像小王子一样的诚实的对待自己的心,爱和被爱就不那么困难了。
至于其他的角色,狐狸不希望被抛弃,不希望孤独,但又不希望被抓住,这种希望被接近又恐惧失去自由的矛盾心理在很多人内心都有过,如果大家能在这本书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直视自己的心灵,那么许多看似矛盾的事情就不会再不知所措,左右为难了。而那个虚荣又骄傲的玫瑰,或许就是不懂得珍惜和不懂得如何去爱的代表了。其他星球上的怪人也像玫瑰一样有着人类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缺点,甚至是灵魂当中的阴暗。我们如果在给孩子看这本书的时候,加以适当的引导,相信这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欧洲的古老谚语中有这样的一句话:三代才会出现一位贵族。这句话或许并不正确,但一位真正优雅堪称贵族的人,一定是心灵强大,品德高尚的。塑造这样的一位贵族或许三代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大家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不仅仅注重那些表面的工作,诸如钢琴小提琴的学习,书法绘画的创造,更应该注重一个人品德的修养,做一个举止优雅,心灵高尚的贵族。我想《小王子》这本书一定能在品德塑造方面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篇:道德教育
雷锋小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方
案
作者:江兰青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01更新时间:2004-4-15
根据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统一安排和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的安排,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在广大未成年人中长期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我校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围绕新时期道德规范,立足以“雷锋精神育人,向雷锋那样做人”,积极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响应“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的号召, 组织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参加针对性、参与性、实效性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道德观念,打牢道德基础。
二、活动目标
动员我校学生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践行道德规范,增强道德意识,养成良好习惯,营造快乐健康和谐的校园,培养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爱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具体活动安排
(一)、活动主题:在家庭,我是一个孝敬父母的人
1、开展感恩家人活动。
向父母亲说一声“我爱你”;给父母亲写一封感谢信;在家每天做一件小家务;节约零花钱给父母买一件小礼物。
(二)、活动主题:在学校,我是一个尊敬师长的人
1、引导小学生尊敬师长。推行校园文明礼貌用语,做到知礼仪、重礼节,对师长见面行礼、主动问好。
2、组织毕业班开展感恩母校情活动。
3、提倡团结互助友爱。倡导同学之间结对互助,通过交流谈心、补习功课、赠送学习用品等形式,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4、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活动”,收看中央文明办举办的启动仪式,组织他们在网上发表感言,表达心声。
5、组织在校中小学生积极参加“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征文活动。
6、开展 “养成好习惯、争做文明使者”活动,每月一评 “雷锋之星”、“文明使者”进行表彰。
(三)、活动主题:在社会,我是一个奉献爱心的人
1、开展未成年人“文明出行行动”活动。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道,上下学自觉排路队,同时对行人乱穿公路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2、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献爱心”系列活动。组织师生为贫困山区募捐活动,同时,让学生走向社会,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募捐实践活动。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德。
3、走进福利院和孤寡老人家,做“爱心小天使”。
四、提升活动效果
1、运用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通过组织主题班会、队会,举办演讲征文,征集道德格言,开展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2、在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及时发现总结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评选表彰好人好事。
第三篇:《小王子》
1、讽刺与幻想,真情与哲理
2、天真、幼稚,可爱又纯洁、真诚;作品通过这个小王子的经历,阐述了对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大人的看法和批评,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作者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在作者看来,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爱情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
3、倘若一个人对一朵花情有独钟,而那花在浩瀚的星河中,是独一无二的,那么,他只要仰望繁星点点,就心满意足了。他会喃喃自语:“我的花就在星河的某个角落……”可是,这花一旦被羊吃掉了,一瞬间,所有星星都将随之黯淡无光……那你也认为这不重要吗? 2 你知道的,当一个人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会格外喜欢看日落…… 我会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花儿总是表里不一,而我太年轻了,不知道该怎样爱护她…… 5 人不应该听花说些什么,只要欣赏她们,闻闻花就够了。她其实是不愿意让小王子看到自己哭泣。她曾经是多么高傲的一朵花…… 7 当你抚平你的忧伤的时候,你就会是我永远的朋友,你要跟我一起笑。我的花生命是短暂的,她只有四根刺可以保护自己,抵御世界,我却将她独自留在我的星球上了!想起你,我会很幸福的,你知道我也看着星星啊。所有的星星将会有着生锈辘轳的井,所有的星星都会流出水来让我喝...10 他的花朵曾经告诉他,自己是宇宙间仅有的一种花;可是仅仅在这座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和她一模一样的花!
第四篇:《道德教育》读书笔记
《道德教育》读书笔记
爱弥尔·涂尔干是法国的教育社会学家,他毕生都致力于教学、研究和著述工作中,他将“至少三分之一,而且通常是三分之二”的心血都倾注在教育学工作上。涂尔干的教育学教学不单单是以教育学为核心的学科活动,更是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理性实践的尝试。
《道德教育》这本书是一本教育社会学的书,也是涂尔干探讨普通教育学的一个尝试。这本书大致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和导言,第二部分讲了道德的三要素,第四部分讲了教育与社会学,第五部分则是一些讨论与讲稿,下面我就涂尔干在文中的某些观点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1、教育理论是现有能够服务于教学的最有条理的,内容最翔实的,文献资料最充分的思想,如果教育理论超出了它的适当界限,如果它声称要替代经验,颁布各种现成的,此后被机械地使用的公式,那么它就会退化成死的东西,另一方面,如果经验不尊重教育学的思想,那么它反过来就会退化成盲目的惯例,或者被空泛的或散乱的思想所控制。教学是一项实践活动,它的进行必须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如此才能取得成效,而这个理论最好的就是教育理论。凡是要有依据,教学的依据就是教育理论,它指导教育如何进行,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适当中可能还会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它同样是以教育理论为前提依据的。但是,在我们进行教学或教育教学改革时,一定要灵活运用教育理论,选择适合自己的,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但我们也不必完全信奉教育理论,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前的教育理论可能并不适合现在的教育教学,这时我们就要有所选择,有所改变,千万不可固守成规。我们现在注重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学生敢于质疑,而在以前的教育中是没有这一理念的。当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断地在进行改革,以使教育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在这过程中,我们以已有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但同时也在不断完善教育理论。
2、道德的要素主要有三个: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知性精神。涂尔干在文中论述这三个要素过程中呈现了他的道德理论——义务的理论、善的理论和自主理论。在道德性格的形成过程中,童年期的第二阶段小学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此前,儿童的年龄非常小,他的智力发展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情感生活也过于简单,没有发育。他依然缺乏为能够强化我们道德的各种相对复杂的观念与情感所必需的智力基础。另一方面,如果度过童年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进入
学龄期,还没有打好道德的基础,那么这种基础就永远打不好了。在这个阶段,唯一可能的训练是一种很一般的训练,即初步引入一些简单的观念和情感。首先,我不知道涂尔干所指的这个阶段是否就是我们这的学前期,也就是幼儿园。其次,诚然这个阶段很重要,但我不认为过了这一阶段道德基础就永远打不好了。我相信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即使在这一阶段一个人的道德基础没有打好,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他接受越来越多的知识,他会明白一些道理,改变原先错误的观念,只要社会不抛弃他,他不放弃自己。在这当中,家庭和老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小时候经常偷东西的人,如果在他以后的生活中,老师和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给他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社会宽容得对待他,我想他会改掉偷东西的坏毛病,但如果家长和老师处理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最后,在这一阶段的训练除了初步引入一些简单的观念和情感外,我想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也是有效的。高深的观念他们听不懂,但是当我们在做一些事的时候或小孩在做一些事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和家长以身作则,或许他们现在不懂,但以后他们一定会懂的。小孩的模仿性很强,所以家长和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很重要,如果自己都没做好,那么要求他们去做,似乎有困难。
道德的基本要素是纪律精神。纪律就是使行为符合规范。通过纪律这种手段,我们可以学会对欲望进行控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我们必须加以控制,纪律和规范则为这种控制提供了可能,当我们想得到哪些我们不该得到或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或做那些我们不该做的事的时候,纪律和规范这时就会告诉我们不可以,而当我们听从了以后,我们的个人意志也得到了提高。可见,纪律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格的发展。所以,纪律精神必然为道德的首要要素。道德也因此具有限制和抑制的功能,所以过多的财富很容易会变成不道德的根源。的确,很多不道德的事都因过多的财富而起,过多的金钱膨胀了我们的欲望,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种种不道德之事源源而来,贿赂、买凶杀人、嫖娼„„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也有人在拥有很多的金钱以后做善事,为人民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所以,我觉得这还是一个道德教育不深入、不到位的问题,而非道德功能的问题,如果道德观念深入人心,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又怎么会有如此多的不道德之事呢?
道德的次要要素是对社会的依恋。道德的起点就是社会生活的起点。人总是生活在许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文明的全部财富的生产者和贮藏者,没有社会,人就会降至动物的水平,道德当然也无从谈起,“狼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如果人要成为一种有道德的存在,他就必须献身于某种不同于他自己的东西;他必须感到与社会一致,而不管这个社会有多么低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如果我们在为自己做事,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努力„„我们不会认为他有道德感,而当他在为别人做事,为别人而献身„„我们会说他有道德感。我不否认一个乐于奉献自己的人,一个处处为他人考虑的人,他的生活会更丰富,更有活力,而他也更有道德价值。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奉献,一味追求与社会的一致,我们得看看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难道我们不奉献就可以说我们没有道德吗?一位研究生为了一个普通农民而献身,这件事是可以体现他的道德感,但是这样做值得吗?一个研究生可以为国家创造多少财富啊?当然我并不是贬低农民的价值,只是相比较而言。如果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能力而不救那个农民,我们就该说他没有道德感吗?只要他不是视而不见,只要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我相信那是一个双赢。
道德的第三要素就是道德的知性。要合乎道德的行动,光靠遵守纪律和效忠群体是不够的,不管是出于遵从规范还是忠于集体理想,我们还必须对我们行为的理由有所了解,尽可能清晰完整地明了这些理由。凡事我们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行之有效。知性的运用是儿童获得自主和自决精神的过程,具有启蒙的意涵,这种启蒙绝没有要求教师为儿童灌输一种总体知识和普遍规范,而是使儿童在待定的界限内自由地运用理性,逐步形成一种内化的社会态度。
3、绝对禁止体罚是学校惩罚中的基本守则。为了维护学校纪律,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很好的施行,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是必要的。惩罚不能为纪律赋予权威,但却可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惩罚或多或少消除了过失,或者尽可能补偿了过失,他的本质功能是维护良知,因为违规行为能够而且必然会搅乱信念中的良知,即使他们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惩罚并不是为了使他人的身体或灵魂吃苦头,而是在遇到过失时确证过失所否认的规范,他可以保护学校一些规范,一种课堂道德,形成对这种道德的尊重。在儿童违反了学校纪
律,做出不道德之事时,我们可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惩罚,使他们知道他们所做之事是不可以做的,如果在他们犯错以后比加以惩罚,那么他们以后还会再犯,就不会尊重这种道德,就会认为这种道德其实也没有什么。当然,对他们进行惩罚并不是要让他们痛苦,虽然惩罚会带来痛苦。惩罚就是斥责,最好的惩罚就是尽可能采取最富有表现力的、代价又最低的方式进行责备,使儿童对他的行为所激发的感受产生尽可能产生鲜明的印象。虽然惩罚是必须的,但体罚却是不可以的,这样的惩罚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道德障碍。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儿童身上激发出一种人类的尊严感,而体罚却是对这种感情的亵渎。体罚或许可以让儿童记忆深刻,但是却也会对他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而且多次体罚之后,他就会产生抗体,对体罚无动于衷,体罚也就行之无效了。儿童善于模仿,在老师对他进行体罚之后,他或许会将之用于其他人身上。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有以为老师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对学生拳打脚踢,我们班一个非常调皮的男生常常成为他体罚的对象,后来这位男生在那学校里经常打架,不上学以后也是不务正业,经常打架,最后初中没读完就不上了。我曾问过他,为何辍学,他说如果不是那位老师,或许他就不会辍学,说不定还是一位好学生呢。体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我看来,它甚至还会阻碍道德教育,它会使人陷入道德混乱的效应。人们没有必要为了传递各种观念和感情而采取如此粗野的体罚措施。随着一个民族的道德良知日渐高尚,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体罚在学校、社会中以无立足之地了,学校以明确规定不可以体罚学生。
我们必须避免体罚,而且必须禁止所有损害儿童健康的体罚。我们不能因为儿童学习任务没完成就剥夺他们的游戏时间,我们也不能因为儿童不遵守课堂纪律就对他们大声呵斥„„儿童的天性是活泼的,我们不可以扼杀掉。当然,之摈弃那些有害的惩罚还不够,我们必须选出和采用那些对受罚儿童有好处的惩罚办法。对于一切具有教育影响的处罚来说,都必须值得受到处罚的人的尊重。对儿童的处罚应该渗透人道的感受,成为一种教育的再造,所有要求有过失的儿童必须完成的补充任务,都应该具有与日常义务相同的特征。我们必须使处罚产生一切又用的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处罚的方式比惩罚更重要。我们绝对不可以在气头上打孩子,这足以使惩罚失去信用,失去全部的道德含义;我们也有必要防止采取无动于衷的惩罚,如果使惩罚不带有一丝感情,也就失去了一切道德内容。
4、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是所有意识的生命的两个共存并紧密交织在一起的方面。在所有利他主义中,都有某种利己主义,同样,在利己主义本身之外,也有某种利他主义。这两种类型的情感所表达的,是我们整个心理构造的两个彼此不同却又不可分离的方面。我们会因为我们的亲人的死而痛苦,那是因为,我们有关这个亲戚身体与道德人格的意象,以及与他有关的所有联系的表现,读不再起作用了。我们再也不能重温他在我们心中激起的那种备受珍爱的感情。当我们需要的时候,信任的眼神,熟悉的对话,暖人的话语,所有的一切都永远不再发生了,我们突然感到,在我们的意识深处有一种令人痛苦的空虚,我们在依恋他们的同时,也在依恋我们自己。
儿童一生出来,就能够具有某种利他主义了,尽管他的意识是不成熟的,但他始终是一种有意识的存在,因为儿童的智力水平是有限的,所以他的利他主义既不彻底也不复杂,儿童身上有一种习性:与某种不同于自身的东西建立团结的关系,由于一些习惯的作用,他会越来越依恋于他所熟悉的环境中的物与人。一旦他要喝水,就会去喝他已经用惯了的杯子里的水;一旦他要睡觉,也不会睡在他不熟悉的房间里;一旦他的妈妈离开他,他会痛苦不堪。他不会接受陌生人的拥抱,抵制她的照料。在所有情况下,儿童都能清楚地体验到一种把他的存在加入到他人的存在之中的需要,而当这种联系被打破时,他就会感到很痛苦。
5、在儿童离开家庭时发现自己所处的道德状态与他必须追求的道德状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段路程是不可能在单一阶段走过去的,必须要有某些中介。学校环境就是最合乎需要的中介。学习环境是一些有相似的年龄和社会背景的人的结合,它是一种范围更广的集合,它与政治社会是很接近的。但是它又是非常有限的,仍然可以结成一些个人关系。由于大家一起生活。很容易形成对班级甚至学校的依恋,他们也就很容易接受我们希望在他们身上培养的那些更高尚的感情。学校是一种真实的群体,每一种处于萌芽阶段的智力活动形成都可以在学校中找到一席之地,通过学校,我们可以获得一种在与家庭生活不同的集体生活中培训儿童的方法。它拥有在儿童身上唤起团结感和群体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然而,只有在既定团体的氛围中进行实践,才能获得这种感觉。我们只有在儿童离开家庭走进学校的时候,才能把对集体生活的倾向灌输给他。在儿童心中唤起团结感时教师的指导,一个班的集体感情,以及如何运用集体惩罚与奖赏都
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使共同观念和情感得以自由显明的环境变得多样一些,产生各种积极的结果,协调这些结果,为它们赋予一种比较稳定的形式。当教师进行奖惩时,必须得到班级的支持。单纯的课堂教育有可能促进道德教育,因为我们构想行动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我们必须采用科学教学。我们必须告诉儿童事物其实是很复杂的,事物实在性的程度并不是由简单性的程度来衡量的;我们必须告诉他们实验和观察的需要,如果我们真的想去认识和理解他们的话;我们必须使他们认识到,科学考察的结果往往不同于一个人仅靠推理而期望得到的结果。但同时,我们又必须防止他们陷入神秘主义,我们必须让他们知道事物是复杂的,但不可告诉他们或让他们感到事物永远是无法理解的。事物是复杂的,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我们还是可以认识他,理解他的,即使现在我们无法实现,但以后一定可以的。在使儿童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及其非常重要的意义时,生物科学是尤为有用的。有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生命都是从细胞开始的,细胞的结构是简单的,但其功能却是非常重要的、复杂的。道德行为有自己的目标实体,既高于个人,也是经验的和自然的。这些实体就是社会,是自然的一种特别复杂的形式。因而,自然科学的确能够提供可以帮助我们,指导我们行为的良好的智识习惯。
第五篇:思想道德教育
专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一)怎样进行感恩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概述)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话题一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之本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以法执较,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1、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爱岗敬业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2)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途径包括信息传递、组织指导、示范感召,(3)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
2、师爱的特点
(1)师爱是“泛爱”,不是“偏爱”(2)师爱是“严爱”,不是“溺爱”(3)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 3.如何做到爱学生
(1)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3)体贴入微,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按“三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即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持之以恒,这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4)要以法治教。
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新型的师 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第二,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第三,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第四、要讲求民主,宽松和谐。第五、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话题三 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的新涵义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话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2.班主任地位的加强
《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与一般的教师不同,具有特殊地位,主要表现为:(1)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任课教师不同。他们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较为突出,班主任工作的绩效反应比任课教师来得强烈和持久。
(2)班主任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使班主任容易成为学生生活天地中的主要依靠对象和长者、智者、仁者的化身,最容易成为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子女的主要参谋和“场外指导”。
(3)班主任能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参照系,成为一名任课教师能否评先、奖优、晋级的重要条件。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新时期班主任教育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3.班主任的新作用
班主任新的特殊地位,使得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新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骨干力量,对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起着保证作用。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引路作用。
(3)班主任在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上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4.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
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应该包涵以下五个方面。(1)师表楷模的新形象。(2)科研型学者的新形象。(3)务实型博爱者的新形象。(4)心理医师的新形象。(5)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形象。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1.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 2.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 3.由“简单粗暴型”走向 “细致耐心型” 话题四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
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冷静思考,把握时机,不断的学习,依据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全新的教育方法,以新的工作艺术,一丝不苟、常抓不懈地统领班主任工作。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⑴在培养目标上,树立新的学生观,把新一代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的人才。⑵在师生关系上,树立新的民主教育观,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⑶在活动方式上,树立开放、整体的教育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奇迹。
⑷在促进发展上,树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教育观。
2.采用新的教育方法
⑴开放的教育方法。
⑵自主管理的教育方法。⑶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⑷多方协调的教育方法。3.掌握新的教育方式
⑴统筹兼顾,一丝不苟。
⑵常抓不懈,和谐管理。4.发挥班主任人格的魅力
我们平时说“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谁知班主任的愁滋味
1.新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新时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使教育艺术化 3.新时期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要新的变化
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新方法
第一,坚持以身作则。
第二,继续努力学习。第三,勇于大胆创新。第四,勤于刻苦实践。第五,善于提练总结。
2.形成较高威信的新技巧
什么是班主任的威信?简单说就是班主任的非权力影响力,概括地说就是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能力、学识、品格、教学艺术等各因素在学生心理上唤起的信服和尊崇的效应。那么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在学生中形成较高的威信呢?
第一、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第二、优化自身心理品质。第三、具有坚强的毅力。
第四、形成多样的能力。
第五、要注重首因效应。即是指给人的“第一印象”,第六、具备广博的知识。
第六,善于搞好课堂教学。
4.在专业发展中成长
保证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强化如下工作。
⑴提供政策保证,为班主任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⑵ 强化职前教育,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夯实基础。
⑶强化校本培训,为班主任专业发展营建基地。现时班主任的专业培训更需要校本培训的支持。新时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
新时期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下面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觉悟,有强有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2.优秀的道德素质
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是班主任素质结构中极为重要的内容。3.精湛的科学文化素质 4.优秀的能力素质
5.健康的身心素质
6.良好的风度仪表素质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点
话题一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是真爱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3.尊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 4.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
5.坚持教育民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话题2 尊重学生,并不是允许学生去做
如何应对学生课堂的问题行为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的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问题一:上课时打瞌睡
●叫醒学生
●使学生难以打瞌睡
●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靠近讲台的地方 ●出其不意地提问他
问题二:在课堂中插嘴
●把有插嘴倾向的学生安排坐在靠近你的位置,这样安排使你能够在他要脱口而出时,暗示他安静并举手。
●不理睬插嘴的学生,只提问举手的学生
●教学生检测他自己的行为: ●教会易冲动的学生该如何保留他的想法: 问题三:擅自离开教室
●当学生没在教室,及时通知领导或班主任,保持冷静,不惊扰其他学生。
问题四:制造噪音
●让学生知道他正在发出噪音,明确告诉他弄出的响声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并表明以后若再发出噪音,干扰课堂会受到批评。
●走近发出噪音的学生,靠近他站一两分钟,还可以用眼神与他交流。你出现在他眼前足以让他停下来。
●给学生以实在的关注,如在他表现积极、学习上取得成功时表扬他。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认可.他就不会用不合适的方法引人注意。问题五:小偷小摸行为 ●要求归还丢失的东西
●要求学生写字条: ●就偷窃行为及其后果教育学生,让他明白偷窃是错误的行为。●考虑告知校长和父母
●如果你知道是谁偷了东西,不要告诉其他人,一定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他。
1.正确认识人格与品质的区别 2.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 ⑴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②强化和巩固课堂规则、秩序。确立了课堂行为准则,就要去维护它,遵守它,不断的巩固它。③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话题3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1.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⑴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
⑵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⑶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特权”。
3.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构教学过程公平
⑴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⑵体谅和宽容。
⑶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尊重 师生的情感关系与伦理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教育关系。而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伦理关系是社会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应该得到的权利的规定。这种规定是一般的、非个人的。
班主任的专业要求
一、新的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新的时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使教育艺术化
1、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
2、利用主题班队会,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同 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提高班主任的个人修养,艺术的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4、因势利导积极的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三、新的时期,家庭与学校之间出现空白,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要新的变化 班主任工作的新对象
一、新时期中小学生的长处
1、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2、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具有求异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呐喊:“80后一代”的另类表达
3、敢想敢说,为人热情,开朗、乐观
二、新时期中小学生的不足
1、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2、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
3、嫉妒、报复心理强:自尊心太强,变成了虚荣心,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
4、自私、利己主义思想普遍
5、任性、固执、爱发脾气
三、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对策
1、了解学生
2、必要的指导、恰当的点拨
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及个性特长 课程改革中的班主任
一、做好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1、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
2、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
3、“简单粗暴型”走向 “细致耐心型”
4、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
二、掌握方法,做好新课改下的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要有创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
2、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严格教育与宽容教育相结合
4、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全方位了解学生
日见疏离的师生关系
当前,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以及接受教育方面权利的违法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还十分严重。体罚学生的情况屡禁不止。师生伦理关系、情感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还有: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师包办代替的,不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在评价、班级管理等过程中侵害学生人身权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限制地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更为世人关注和谴责的是,现在,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被移植到师生的伦理关系之中,世俗的请客送礼、行贿索贿的腐朽现象在教育行业不断发生,且愈演愈烈。
怎样进行环境教育
所谓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依据《义务教育法》赋予教师的教育权力,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校纪规章的学生而行使的一种教育管理权。它既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也是教师职务权利之一。爱,是教育亘古至今的主题
(一)爱国,是教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爱教,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本途径
(三)爱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1.师爱是父母之爱的延伸 2.师爱,教育成功的条件
(四)爱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证
(五)爱己是合格教师的起点,是成熟教师的根本条件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爱岗敬业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2)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途径包括信息传递、组织指导、示范感召,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3)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
师爱的特点
⑴师爱是“泛爱”,不是“偏爱”。⑵师爱是“严爱”,不是“溺爱”。
⑶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3.如何做到爱学生 ⑴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⑵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⑶体贴入微,严格要求。⑷要以法治教。
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中痛苦着,但要活着,还要快乐着?理想的教育在何方?
1.我们需要理想的教育
2.教师要追求理想教育
不负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1.在理论上,明确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三点:
第一,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爱生”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和严格要求的共同基础。
第二,尊重、爱护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严格要求是尊重、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这也就暗示着,尊重和爱护既可能体现为对学生的宽容、关怀、信赖、理解,也可能体现为严格要求;
第三,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各种教育要求得以产生实效的条件,从而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条件
怎样进行赏识教育
家校关系(概述)
话题一 家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是家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通过各种中介因素(如家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气氛、长辈的语言和行为等)去影响孩子,孩子又以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等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一种连续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做人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第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其实,要注意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第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应如何按《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呢? 第一、在内容上,要知晓《意见》的规定,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二、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一)家长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所以必须如此。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该法的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干什么的?《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为人师表就得品德高尚,以身示范。
第三、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观察模仿开始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起到示范作用。
(二)家长要在艰苦奋斗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三、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健康危机是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以下几大心理特征:
第一,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
第二,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第三,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第四,性情孤僻,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有的胆小。
(三)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四)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使青少年处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二)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临新的困惑和问题。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
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责任
《怎样进行赏识教育》 家校关系(概述)
话题一 家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二、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做人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第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三、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
话题二 家庭教育的实施
一、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启蒙
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二、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一)家长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提高的家长们必须了解如下七个教育观点:
1.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权利主体,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参与权,玩也是孩子的权利之一;
4.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多欣赏孩子才能帮助他成功; 5.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比成绩好更重要; 6.向孩子学习,一家几代人共同成长;
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不同的爱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命运。
三、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健康危机是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以下几大心理特征:
第一,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
第二,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第三,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第四,性情孤僻,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有的胆小。
(三)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四)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使青少年处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
(二)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临新的困惑和问题。
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如何使家校教育保持同步
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二)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三)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这部分少年儿童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医治其自卑心理的灵丹妙药是尊重他们。
第一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心灵。也就是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理想志向、生活习性等。
第二对他们不歧视,无特殊对待。教师要时刻想到他们,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同对其他孩子一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第三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部分孩子自尊心的养成是非常艰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随意地当众批评他们、不随意向家长告状以养成并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对这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评论,要以他们原有的基础出发;要坚持正面评价,以奖励、激励为主;要立足于关爱、帮助、扶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发展和完善的机遇。怎样进行健康上网教育
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好方法:
1、QQ交流时尚、快捷、高效。
2、班主任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网页,成立网上论坛。
3、类似“家校e”信息平台、“校讯通”平台系统、教育一网通等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家校互动功能。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
1、定期给每位学生家长寄信、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单、家校联系册,2、定期如开家长会,组织开放教学和 “家长接待日”活动,成立家长学校。
利用这些先进的交流工具有什么技巧呢?
1、利用OICQ与后进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在初使阶段最好是隐藏身份。
2、要慎用学生的隐私。
巧用班级日记 ——善于运用行为表现观察评价法
所谓班级日记,是班级成员“大家”写的日记。
要使班级日记充分发挥它的功效,班主任老师要做到:
首先要积极营造心理交流的“场”。怎样联系忙碌的家长
建立畅通的家校关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 1.家长会。首先,会前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家长分类,向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家长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工作、爱好、性别、性格、知识层次、家庭状况等。然后在家长会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可以向家长倾吐学生的心声,要求家长全面的关心学生的成长,并让家长就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献计献策。教会他们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其次,让家长变成家长会的主体,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恳请家长对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提出建议、意见,倾吐孩子们的心声。2.家访。
3.开设家长信箱。4.约谈。
5.星期五信封 如何对待学生的过失:
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所以必须如此。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该法的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干什么的?《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为人师表就得品德高尚,以身示范。
第三、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观察模仿开始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起到示范作用。
(二)家长要在艰苦奋斗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家校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1.倾听。2.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3.摆正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4.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5.进一步明确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目的。6.不要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力办私事。7.运用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
8.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
“家校e”信息平台上留言实例。家校的电子沟通。怎样与家长沟通更有效 怎样批评更合理
家庭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启蒙: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如何按《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呢?
第一、在内容上,要知晓《意见》的规定,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面对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