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赏析与体验

时间:2019-05-12 04:15: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绘画赏析与体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绘画赏析与体验》。

第一篇:绘画赏析与体验

关于传统艺术与动画如何结合的研究

动画3班 邓玉珊 1060913303 在人类长久以来的动画制作过程,传统艺术总是在当中出现,无论是表现形式、动画风格、人设、音乐、配音、故事等等中都有出现过,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令动画加分不少,甚至可以给予制作者们创作的灵感,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传统艺术可以说是动画创作中不可多得的一环。让我从几个方面来展示关于传统艺术与动画完美结合的优秀例子。以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当做动画风格的动画片有不少。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以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用水墨画来制作动画,短短的7分钟,一个以各种笔展示出的所具有生命意蕴的线条,以及水和墨的晕染所表现的明暗、浓淡、叙事变化的效果,更加生动富有的质感,水墨之间的韵味分歧不仅在纸上可以体现,在荧屏上更能传达出沁人心脾的感觉。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葫芦兄弟》等,都是当时家喻户晓的动画,在借鉴皮影戏和民间及那只等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美术电影形式。以平面碉楼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戏曲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的纸偶,可以使觉得做出多种动作。这种形式的动画色彩明快,造型具有民间剪纸风格,令观众在观感上有了新的体验。

也有以传统故事改编来制作动画的,中国有《宝莲灯》《大闹天宫》《骄傲的将军》《桃花源记》,其中《骄傲的将军》改编自临阵磨枪的成语,动画人设借鉴了中国的传统戏曲尤其是京剧的元素如脸谱等,影片中音乐大量运用京剧锣鼓,人物动作运动的设局也照着锣鼓的音乐进行,动画以狂战的形式再现了传统戏曲的韵味。日本有最近的《辉夜姬物语》,故事改编自日本的传统故事《竹取物语》,这次的制作将人物和背景绘制在一张图上,使用类似草图的线条描绘人物,令人物更具有生命力,色彩使用水彩风格,背景部分留白,体现的是日本人在童话故事上追求的清新童趣的风格。美国动画《生命之书》灵感来自于墨西哥传统节日“鬼节”,这部影片音乐使用墨西哥传统音乐的风格,人物设定也是使用墨西哥的特色服装,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把墨西哥的热情带给了观众。

再一方面就是配音,传统的语言给观众又是不一样的感受了。像是香港的《麦兜》系列动画,使用的的港式粤语,说的是香港的故事,这样的动画片能最大限度地勾起观众的同感和兴趣,还有配音演员的表演也令观众佩服,就算是现在看这部动画的早期作品也没有丝毫褪色。就我看来,《麦兜》系列翻译成普通话引进国内魅力就减半了,即使这个系列的内涵比起国内部分动画更深更有意义。

以我个人看来,将传统艺术与动画结合是相当好的做法,尤其是中华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更是需要动画来弘扬这种文化,使这些文化被人们认识和流传。同时这些文化又能辅助着我们中国动画的发展。

第二篇:徐悲鸿绘画艺术赏析

徐悲鸿绘画艺术赏析

摘要:徐悲鸿是我国美术史上杰出的艺术家和教育家,他的艺术思想和教育体系影响

了我国上个世纪大半个世纪。徐悲鸿的作品包涵了他对艺术审美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的艺术精神,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写实主义发展方向,为中国美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本文研究徐悲鸿绘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徐悲鸿;绘画;马

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1919年春,官费赴法,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27年9月归国,先后任教于南国艺术学院,中央大学艺术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新中国时期,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兼中国美协主席。1953年,因脑溢血病逝北京。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教育家,也是大众最为熟悉的近现代绘画艺术大师。他在艺术领域涉猎广泛,其素描、油画、国画、人物、花卉、山水、走兽、家禽等方面的绘画技艺娴熟、出神入化;在诗文、书法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本文主要对其绘画艺术进行研究。

一、徐悲鸿的画马艺术

众所周知,徐悲鸿以画马著称于世,以至于提起徐悲鸿时人们不禁要提起他画的骏马。由于他经常画马,因此对马有了一种偏爱。听着马蹄声,看着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他的马无不让人觉得他好像在和马一样在奔驰,所有这些都真实反映了他自己的个性。因为马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人才的象征,民族振奋的象征。执著于现实创作的徐悲鸿正是有感而发,尽抒胸臆。他画马不是单纯地画马,而是在马的身上寄托他自己的心情和意

志,表达了他自己对生活、社会、祖国以至整个世界的思想和领悟及观点。

1、徐悲鸿早期的马的创作

徐悲鸿早期的马的创作,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如《奔马》这幅作品中,徐悲鸿先生运用酣畅奔放的墨色勾勒马的头、颈、胸、腿等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自然而然的显现出了干湿浓淡变化,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腹部及臀部还有鬃毛的弧度很有弹性,具有很强的动感变化,而从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透视感较强,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给人一种骏马要冲出画面的感觉,用笔洗练洒脱,使人震撼。

2、抗战爆发后的马的创作

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在1941

年所绘《前进》图中题“长沙会战,忧心如焚,或者仍有前次之结果,企予望之”,徐悲鸿此时正在新加坡

举办画展为国募捐,并将卖画所得全部捐献给了阵亡战士的遗孤以及流离失所的难民。画家对战争前景焦虑万分,希望中国军队能像上次一样击退敌人。

他在笔下的这匹骏马身上寄托了对胜利的殷切希望,盼望抗日的将士们勇往直前。这匹奔马的角度几乎接近全正面,属于极难把握的大透视。骏马四蹄翻飞,迎面冲来,给人以空前的震荡感。

1942

年徐悲鸿回到重庆,积极筹备中国美术学院。在抗日战争期间,徐悲鸿创作了大量歌颂中华民族伟大精神和智慧的中国画作品,即使是一鸡一狮,都带着强烈的寓意,寄托着对光明和胜利的渴望,而他创作的马更代表了忠实、勇敢,一往无前的品质和时代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可以说这段时期悲鸿与国家共患难。

3、建国后的马的创作

而建国后他的马又成为“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他画的马仍然是驰骋奔腾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的是欢快和振奋。一九五0他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一幅奔马图上题诗日:“山河百战归民主,铲除崎岖大道平”。又题画马诗云:“百载沉菏终自起,首之瞻处即光明”。他借马抒情,寄托了人民的爱憎,在它们驰骋的脚印上,烫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二、徐悲鸿绘画艺术与西方美学

1、融入西方美学的写实性

徐悲鸿把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绘画的造型方式以中国画的线条和墨块出之,极大丰富了中国画线条和墨色的表现力。传统中国画里线条有所谓“十八描”,尽管变化多端,但都离不开书法的美学范畴,而徐悲鸿笔下的线条已不仅是起轮廓线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书法范畴的笔墨趣味,而更成为既反映物体结构,物体与背景关系,又具有质感、量感、韵律感、节奏感的造型手段,它随着物象体面转折关系而呈现出轻重、缓疾、浓淡、干湿的变化,通过巧妙的疏密安排,相互间的对比与呼应,赋予物象毫不亚于明暗调子造型方法的体积感和空间感;同时,它又具有欧洲古典主义写实绘画无法比拟的高度概括和提练。一句话,传统中国画和欧洲写实绘画中要调动诸多手段才能达到的效果,在徐悲鸿笔下一根线条就可以解决问题,尤其在他的人物画与动物画中,这种特点尤为明显。

2.摒弃西方美学的不足

徐悲鸿并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中西调合”,而是以写生的方法画水墨。他认为明清绘画因不重写实而衰败,西方现代艺术亦因放弃写实而没落。徐悲鸿反对艺术上门派渊源的承袭,主张直接以自然为师。面对传统,他观点鲜明,反对文学与绘画的过度互补。他尤其痛恨画谱之束缚人的创新能力,在《中国现代美术之回顾》文中写道:“中国艺术三百年来,萎缩卑陋,奄奄一息,已无生气,中虽有寓扬州诸家唱高逸之音,但其风被不远

仅知取芥子园画谱,取道方便法门,然后摹抚,便谓能事已毕,天地之大,造化之奇,人民生活,胥无所见,漠不关心!

是八股山水之害,中人深矣!”但徐悲鸿推宋画,尤其是北宋花鸟,认为:绘画亦古人在创制文化上劳动之收获,中国于此,成绩特著;其造诣,确为古今世界上占第一位者,首推花鸟,尤以北宋人,为最高峰。这一点与他老师康有为“全球画宋画第一”的观点一脉相承,但徐悲鸿从宋画中继承的是其自然主义精神而非写实技巧,他把西方古典绘画写实技巧引入中国画而摒弃了其对物象的过度忠实,比如景深的营造;他在绘画背景的处理方式上基本上是中国式的,基本上不利用透视关系来营造深度空间,对具体物象描绘的技法上则是西方式的,他非常注重透视比例以及明暗体积的表现,比如他笔下的墨竹,第一次出现了明暗调子。这种以写生的方式画水墨,不是“调和中西”这四字所能包容,实则是一种独创。

三、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

1、贯穿于徐悲鸿艺术生涯的始终

徐悲鸿的“浪漫主义”艺术本质可以说是贯穿于他的艺术生涯的始终。徐悲鸿虽然很早就表现出致力于学习和研究写实主义艺术,比如1918年徐悲鸿给梅兰芳画像《天女散花图》,包含了徐悲鸿对写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早期追求,但其中也不可避免地融入了徐悲鸿的浪漫主义气质。作品中都有大胆的想象的成分,如徐悲鸿早期担任北大画法研究会导师时的刊登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刊物《绘学》第一页的画作《搏狮图》,画中一裸体男子赤手空拳与一只张开大嘴的雄师搏斗,男子的神态坚定自若,虽然作品中用了写实主义的技巧,但是整幅画面的人与狮关系上的艺术化处理、大胆想象、对人类斗争精神的理想化处理都使作品显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这说明徐悲鸿自从步入艺术的早期就流露出了浪漫主义的艺术本质,从此以后,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不是减弱了,而是逐步得到了加强,即便他在留学欧洲8年而全心学习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期间的创作也是如此。比如他1924年的油画创作《琴课》、《抚猫人像》,1925年的《蜜月》等,虽然是对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实践占据主导,但是徐悲鸿同时赋予画面另一种婉约、秀丽、温馨,甚至是超然物外以及朦胧梦幻的迷人的浪漫主义气息。

2、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普遍性,徐悲鸿艺术的浪漫主义特色具有普遍性,在他的国画、油画、素描、书法甚至是诗文和讲辞中都是极其显明的。比如,他的国画《愚公移山》、《前进》、《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新生命活跃起来》、《风雨鸡鸣》、《漓江春雨》、《喜马拉雅山(之林)》、《山林远眺》、《沉吟》等,其中《漓江春雨》以其对创造性的泼墨技法的运用,画面体现出的浩然浑融的气势和儒雅的中国文化精神,以及艺术家个人的“独执偏见,一意孤行”的个性、敦厚笃实的品德和强烈的创作激情和丰富想象力的表现,都标明了徐悲鸿艺术本质上的浪漫主义特色。就包括《印

度妇人》、《泰戈尔像》、《神鹰图》、《灵鹫》、《鹰击长空》等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目的作品在内,也不能说是完全的写实主义,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也是不容否认的,特别是人物的眼睛和灵鹫与山鹰的眼睛,真可谓是“以形写神”的典范之作,使灵鹫和山鹰的形象与搏击的本性跃然纸上,更显现出了傲然的斗争精神。

再看油画,早期的《奴隶与狮》、《琴课》、《抚猫人像》、《蜜月》、《箫声》、《田横五百士》、《桂林风景》、、《黄山秋色》、《月夜》、《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其中《喜马拉雅山》不仅表现出了中国艺术传统的气韵生动、飘逸洒脱、浑穆大和的美学追求,还从其构图上的奇绝、色彩上的容纳中外古今、对中国阴阳辩证以及西方理性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卓绝的高强度整合,达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现出了强烈的浪漫主义本质。以上作品包括了人物画、风景画和动物画,表明了徐悲鸿艺术之浪漫主义的普遍性。

结论:

徐悲鸿的一生对绘画执着追求,将绘画艺术融汇中西、贯通古今。对中国画坛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领域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在当代,社会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艺术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融,但作为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其历史的、民族的属性还是存在的,是绘画艺术的特质所在。因此,全面了解徐悲鸿作品艺术,对于把握东西方文化和绘画的不同内涵,了解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对于正确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问题,对于正确展望民族绘画艺术的发展走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第三篇:案例赏析《绘画游戏》完整

《绘画游戏》教学实录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四册第二课

执教:东官营乡中心小学

广晓静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在玩儿中感受三种线的变化,根据线的随意组合穿插形成的图形进行合理的联想,并且添画出自己想象出的各种形象。

本课共两页,左上角为米罗运用各种线联想的绘画作品;另外有两幅表示出绘画过程的图片,其余为同龄孩子有代表性的作品。内容很全面,也很容易让二年级的小孩看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观察、表现等方法,让学生知道生活中的线大致有三种,学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以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个人或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发

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各种图形,想象添画各种形象。教学难点:

教给学生如何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有趣的形象。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两张图画纸、一盒水彩笔。课

时:1课时

级:二年二班(30人)教学过程:

一、语言组织教学

同学们,新的一节美术课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上课了吗?

(提示学生整理用具,调动学生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欣赏作品导入本课。

1、同学们请把书打开翻到第四页看左上角有一幅画,这是非常著名的画家米罗的作品,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举手回答,你在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回答自己看到的形象。

(眼睛、蜘蛛网、泪珠等)

师:同学们观察仔细,我们再来猜一猜米罗是怎样画出这幅画的。生猜测米罗绘画的过程,学生答案多样,大致说出利用线的组合即可。

教师叙述:同学们,米罗是利用线经过穿插、组合形成一幅线图,然后对形成的各个小形状进行联想,上色完成作品。这种绘画的方法近似于一个游戏,这节课我们也来尝试一次。

2、此时教师相机板书:《绘画游戏》。生读一遍题目。(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线条展示,渗透基本知识。

1、师:老师现在来画线,你们来说一说这是什么线? 教师画线(下图左面)。学生说教师书写三种线的名称(下图中间文字),并相应画出另外三种画法(下图右面)。

(直线)

(折线)

(曲线)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了解几种绘画常用线的名称。)

2、请同学们在纸上画这三种线。(学生尝试着画线)

3、返回米罗作品,提问:同学们我们再次观察米罗的作品,看

他的作品中什么样的线多一些?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曲线多。

教师叙述:这是因为曲线能使画面产生动感,而画家为了使画面生动,所以大量使用曲线。

(学生学会三种线的画法,知道了曲线给人的感觉)

四、讲授新知,强化线条穿插、组合练习。

1、教师画线连结图 师:我们认识了三种最基本的线,现在老师用一根线来做个游戏,我来画,你来看。此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书中的线条图。(右图)

2、学生试画线

师:请你在刚才用过的纸的背面随意画一幅线图,可以选用你喜欢的水彩笔直接画。(学生开始尝试画)

3、分析学生画的线图

学生画的同时,教师巡视,并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三幅(下图),张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哪幅图看着更舒服,更容易让人产生联想。

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第一幅图过于简单,不适合联想;第三幅图太杂乱;第二幅图看着舒服。(下图)

4、学生再次尝试画线图。

学生知道了自己线画的问题所在,很容易把握住要点,教师指导学生换纸再次画线图。

(学生两次画线图,理解了要点,教师给予表扬)

五、依据图形,展开联想,欣赏教师范画,明确任务。

1、分析线图中有哪些基本形。

师:我们看看我们的线图中有哪些基本形体? 学生回答: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

2、图形联想

师:现在我们就对这些图形展开丰富的联想。我们以三角形为例,你看看三角形像什么?如果添加、变化一些结构后它又像什么?学生联想、分析并回答。

此时教师在黑板上粘贴白纸,画好三角形,让学生在此图形上添加、变化。

多个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对三角形的变化的理解,同学的想象力

很丰富有小旗、松树、小鱼、铅笔、火箭等。

(学生通过叙述、绘画理解了这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3、展示彩色图画

师:同学们,老师也对我的图画形象进行了联想,而且还上了色,你们想看看我的联想画吗?

(教师黑板张贴刚才范画的彩色图)

4、学生展开联想,根据自己的图进行图形联想。

教师:我们可以把每个图形都看成是我们知道与它类似的一个物体,请你用你的小手指着你的线形图告诉同桌:我的这个图形像……,同学之间相互说,互相听。

六、明确作业要求

教师:同学们你想把你想到的物体画出来吗?听好老师的要求:(1)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就画成什么。

(2)两个相邻的形体不要涂相近的颜色。

(3)速度要快,画面要干净。

七、学生开始绘画,教师播放音乐。

教师:老师的要求你能做到吗?那就动手动脑开始我们的联想画吧!

(学生认真表现,教师播放音乐,为学生创造轻松的绘画氛围。)

八、作品展示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完成了作品,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展示给大家看,谁第一个展示,说一说你画了什么,说一说你画的怎么样?再说一说你的同学画的怎么样?

学生依次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对他人的作品进

行评价。

教师肯定学生的表现,找出有特点的作品,给以表扬、鼓励。

九、总结拓展

谢谢同学们对自己、对他人做出的评价,在今天的四十分钟里,大家的表现都很棒,人人都有会思考、会联想的大脑;人人都有一双勤劳、灵巧的小手。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作品带回家给父母看一看,给家长讲讲我们今天是怎样绘画的,与他们共同分享我们美术课中的收获。同学们,让我们期待下一节美术课的到来,下课。

第四篇: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富春山居图》与《向日葵》

作者:周莹珺

高一(6)班

内容摘要:在美术的发展史上,中西方拥有着自己引以为傲的绘画艺术,它们思想内涵不同,它们作画原料、技巧不同。但当它们相互碰撞时,一种化学反应产生了,它们相互交融,一起进步与革新!

关键词:中国小墨画,西方油画原料,绘画技巧,碰撞与融合,梵高与《向日葵》,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一、中西方不同的绘画技术

(一)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

元代画家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画山水,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小墨,浅降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赵孟頫并称“元四家”。他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并且曾以卖卜为生。因为生活的坎坷,寒暖自知,他所画的画一致地有两种风格,一为浅降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另一为小墨,皱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在黄公望晚年时定居在今天的富阳市内,他情钟于富春山水。79岁的高龄也未能阻止他终日不辞幸劳地奔波,观察那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之壮阔。炉火纯青的技法夹杂着生活,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一幅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真实亲切。世人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明朝末年富春山居图传到吴洪裕的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每天乐不思蜀的临摹。甚至在临死前下令说要焚烧此画作为陪葬。幸运的是,吴洪裕的侄子及时将其从火中抢出,但此时的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半,前段较小称作“剩山图”,后段较长,称作“无用师卷”。

(二)梵高与《向日葵》

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牧师家庭,今名为文森特·威廉·梵高,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1890年7月份的时候,因为受到精神病的困扰,割掉了自己的左耳,后来又在法国瓦兹河开枪自杀,那时他37岁,一位天才的画家便向着天堂上去了。他死前的两年,也是他35岁时,梵高从巴黎来到了阿尔勒,一个法国南部的小城。《向日葵》就从那蕴育出来,其画面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充斥每一个细胞,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温度就像跃跃欲试喷出的岩浆。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的临摹下来的职务,而是注入了、生命热情与希望,带有原始冲动的生命体。当然,一幅作品受到的主观,客观决定因素很多,因而他作品中也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独特新颖,他远远地走到了时代的前沿。那时难以被人所接受,可当环境改变,物是人非时,他达到实实在在的现实,促使了表现主意的诞生,甚至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实际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

二、不同的绘画技术、特点,影响与特点。

(一)掬一捧烟雨,会缓缓地流进心底

小墨画顾名思义是由小墨画出的画,也称国画。其有要素三个:一是单纯性、二是象征性、三是自然性。用中国特制的烟墨构成的小墨画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画种,而墨作为其主要原料,也是颇为讲究。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五墨,画出不同浓淡层次,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从而形成以小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水墨画也拥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点。借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评论:小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的外表,更多于是抒发主观上的情趣。讲究“以型写神”,骨法用笔—平、园、留、重、变。可以说是西方艺术的再现手法。后来进阶时的小墨画,也有毛笔花鸟画,色彩缤纷,有时也便称为彩墨画。

(二)蒙一层亚麻,染些油味的颜色

油画是以用快干性的植物油调合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画的一个画种,它凭借颜料的遮盖力和透明性能较充分地表现描绘对象,色彩丰富,立体质感强。成为了西洋画的主要画种之一。其实油画的前身是15世纪以前的蛋彩画,后来经尼德兰画家杨·凡·艾克进行了改良,由此他也被称为“油画之父”。油画逐渐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就如同中国的小墨画一般。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的发展,用油调制的颜料,取而代之地被为丙烯颜料等高科技的工具。油画的遍及也随之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别出现,比如说:浪漫主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现实主义米勒的《拾穗》;后印象主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甚至还扩及到后来的抽象画派。而挫、拍、揉、线、扫、跺、拉、擦、仰、砌、划、点、乱、涂、摆也是油画中贯用的作画技巧。

三、不同绘画碰撞和交融

从古至今,西方与东方的思想与文明都因为经济的发展不同而有所差异,它波及至各个领域,工业、声乐、绘画都是如此。千年的文化愧宝。清代时期,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代表传入中国,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由此碰撞,发生了不一样地化学反应。不同的技巧,不同的绘画颜料,不同的精神文画相互交融与仰仗。西方崇尚那种诗,书画集于一体的儒雅气息。东方崇尚那种富有各式色彩,画色鲜明的绘画艺术。后来,戊戌变法之后,中国许多青年学者先后赴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学习油画,其中不就有后世知名的徐悲鸿、关良、胡一川等人。而西方也开始用中国的小墨作为油画的底料,用墨色来勾勒绘画。这便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吧。

第五篇: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名 系

部 专

业 指导教师

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唐雯

学号 2012531330351

音乐舞蹈系

音乐教育

刘小君

职称

讲师

****年**月**日

目 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内涵及关系 „„„„„„„„„„„„„„„„„3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3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3

(三)、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的关系„„„„„„„„„„„„„„„„„„„4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5

(一)、从感性认识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5

(二)、从标题、文字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5

(三)、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6

(四)、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6 致谢„„„„„„„„„„„„„„„„„„„„„„„„„„„„„„„„8 参考文献„„„„„„„„„„„„„„„„„„„„„„„„„„„„„„8

音乐赏析中的情感体验

音乐教育

专业学生

唐雯

指导教师

刘小君

摘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能表现感情并以此感染欣赏者。音乐通过它独特的方式——声音在时间的运动和声音的强弱、节奏来表现其感情。音乐情感体验是一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审美活动的归宿,它能使欣赏者感受到作曲者的心境、情感和思想,使欣赏者了解音乐之美并向往美好事物。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只有在对乐曲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的领会作品的情感内涵。相反,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是人们发自内心情感世界的对音乐的认识、欣赏、感悟的结合。

关键词:音乐欣赏;情感;艺术

Abstract:Music is a good performance and stimulate the emotional art, and other art like this infection can express feelings and appreciators.Music through its unique way-the sound of movement in time and intensity of sound, rhythm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Music is an emotional experience aesthetic process, but also the fate of aesthetic activity, which enables the viewer to feel the composer's mind, emotions and thoughts, so that the viewer understand the beauty of music and longing for the good things.Whether it is for ordinary music listeners, or for music specialists,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music appreciation are indispensable during a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only on the basis of thought and life of music produced after have a relatively clear understanding is it possible to gain a deeper, more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the work.Instead, the emotional content of music is caused by certain social life, and a certain idea and is linked.In the course of music appreciation emotional heartfelt emotions people experience the world of music understanding, appreciation, perception combination.[ key word]: Music appreciation;emotion;Art

引 言

音乐欣赏可以培养出高情商、高素质的人,是促进人们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亦能增强我们对事物的探索兴趣,更可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进而丰富人的情感、陶冶情操。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审美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养水平的标志之一。通过音乐鉴赏及其他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使欣赏者充分体验音乐的美和蕴涵于其中的丰富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进而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对于情感体验,要求欣赏者感受音乐,使之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随之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情感体验是欣赏者欣赏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主体的情感反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其实,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

一、音乐欣赏与情感体验的内涵及关系

(一)什么是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的过程是人们通过音响感知达到情感体验,去想象联想,从而完成理解和认识的过程。简单来说,音乐欣赏就是听音乐,是对某一事物存在的感知。然而,事实上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活动,是欣赏者主体性的意识活动,这个活动由于欣赏者的生活阅历、思想感情、个性特征、艺术修养以及审美情趣不同,在欣赏中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我们说音乐欣赏也具有创造性,它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的参与。例如在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时,我们心头会涌起一种凄楚、哀怨和愤懑的感受,不可能产生欢乐和豪迈的激情。每个人都在欣赏中改变着对象,把一个外在于自己的客体变为主体感受的一部分,这就是欣赏者的创造。音乐欣赏是思维在意识形式中将感觉经验转化成想象的活动。音乐欣赏的创造性是音乐审美中不可缺少的心理条件,作为欣赏者不仅要善于理解和想象作品,还要能借助审美,想象审视音乐作品,达到自我表现和自我认识。张前教授在《音乐欣赏心理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版)一书中指出:“欣赏者对由音乐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复杂的情绪和情感,所引起的情感活动会产生感知、想象、理解等反应。这时,欣赏者的情绪和情感又会影响和作用于音乐作品的本身。这是一个主、客体相互交融、相互统一、相互结合的过程”。一个作曲家,在创作和审美地反映世界过程中,总是情感与认识相伴随的,他对于生活的审美的情感、态度,推动着他去反映生活,进行美的创造。

(二)什么是情感体验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这即是说,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和态度,是人的主观体验,是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内驱力。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心理学家戈尔曼也曾说过:“情感决定着我们潜能的发展程度,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成就。”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是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人的情感应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使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并引起共鸣。

(三)音乐欣赏和情感体验的关系

1、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体验与反应。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动力、中介和归宿。

2、音乐感知植根于人类的本性之中,只有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使人的这种感知能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3、音乐是通过其旋律起伏、和声张驰、调式转换、音色变化、动机发展、曲式结构直接表达人的情感的。

4、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

5、音乐欣赏者首先在音乐作品欣赏中情感体验上有感性认识,其次也要有情感体验上的理性认识,以获得音乐作品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要求。

6、音乐的欣赏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欣赏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表现的感情互相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7、在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感知音乐的基础,对于音乐美的感受和表现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如何在音乐欣赏中进行情感体验

(一)从感性认识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我们在欣赏这个作品时,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情感体验。此曲由郑路与马洪业于1976年10月创作的管弦乐曲,曲调热情奔放, 高亢矫健,由高,中音的木管和乐器齐奏,铜管和低音木管齐奏。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生动的勾勒出边赛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作者曾多次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他们善于吸取当地群众所流传的对歌、对舞、载歌载舞、一领众和艺术表演形式,并采用民间歌舞音调来塑造乐曲的音乐形象。作品为多段体结构,乐曲不段转换调性,情绪逐渐向高潮发展。最后,在鼓乐齐鸣声中,再现了第一主题,热烈的情绪发展到了顶点,辽阔的号角声中,象征着人们奔向美好明天的决心。作为审美对象的音乐作品,在许多情况下,人们首先是对审美对象的感性认识,听到优美的旋律就会愉快、喜悦,整个身心都受到震动。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情感,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情感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情感的内在含义。

(二)从标题、文字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在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

比如:

1、在欣赏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时,为了能使听者真正进入音乐,感受中国古典音乐的博大、深邃,将张若虚的同名诗《春江花月夜》引入欣赏中,并配以多媒体画面,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欣赏者的情感体验,情感的交流也使他们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首动人的乐曲就这样留存在他们的记忆中。

2、在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时,我们通过对标题的理解可以很清楚的认识到作曲家的写作动机和表现内容,平静的多瑙河水波荡漾,晨曦拨开河上的薄雾,河水击岸,生机勃勃,使人感到振奋,多瑙河水畅流不息,它歌唱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歌唱春天已来到奥地利人的故乡。

3、在欣赏《江河水》时,而当我们听到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乐曲中一音一顿的弓法处理,犹如声声重锤扣击着人们的心扉,悲愤激昂的情感可以说抒发得淋漓尽致,乐段末句的逐渐下行和渐慢演奏,又使音乐回到了思绪万千悲痛之中。

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情感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情感内涵的体验。

(三)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相反,在音乐中的情感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的,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虽然“非标题音乐”比“标题音乐”更难以理解,但如果我们对作曲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矛盾、艺术思潮、民族风俗等有所了解,加上一定音乐素养,同样能领略音乐的感人之处。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情感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识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情感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

再如,肖邦的《c小调革命练习曲》,我们又能深深地体会到肖邦那种对暴力的愤慨,对祖国灾难的悲痛和号召人们起来斗争等各种复杂的心情。在低音由半音的向上和向下的盘旋快速走句,似乎又在积蓄力量,音乐转回原调,在最后爆发出愤怒的音响,强力度的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引出一连串的快速走向,使情绪变得更加明朗,大有排山倒海,势不可挡之势,终止在升高了三音的大主和弦上,不但使激情和愤慨达到极点,同时也体现了肖邦对民族解放的坚定信念,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情感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四)从音乐作品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中进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

我认为、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感受和态度,所以了解作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音乐。了解作者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生平、社会地位、政治观点、处世哲学等;二是作者的创作个性。作曲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养、艺术趣味、个人性格上的差异,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同样题材的作品,将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

例如,贝多芬出生于一个平民家庭,家里生活很困难,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8岁起他就挑起了负担家庭生活的重担,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过早走上了独立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培养了他刚毅不屈的性格。19岁时受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的影响,他逐渐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他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反对封建专制的压迫。因此,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充满斗争性,追求光明,号召人们为人类的自由、幸福而斗争。就拿他的《第一交响曲》来说,给人幽默通俗的第一感觉,而又略带一些舞蹈性,韵味上接近莫扎特、海顿时期的交响曲。但是我们不能粗浅的把这种类似或者雷同归结为这部作品的缺陷或者不成功,而应当理解为真正伟大的贝多芬那个时候还处于摸索、探寻的阶段。而且在《第一交响曲》的某些旋律段中,贝多芬依然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一面,只是这种独创的态度显得还不够开放,而过于拘谨。所以我以前说过,欣赏这部作品是一件颇具兴味的事情,这部旋律不失激昂、幽默的作品,听来通俗易懂,但与贝多芬以后的那些名作又似乎有着较大的区别。通过这样的对比,正可以显现出其在创作上的风格转变。

致 谢 通过这篇论文让我懂得了如何去体会音乐中的情感艺术。音乐之所以有迷人的魅力,是因为它饱含着人类情思的喜、怒、哀、乐,是人类的精神产物。无论人们是否喜爱音乐,音乐都毫不保留的传递给每个人。只要一个人有听觉,音乐就会以它独特的方式与情感进行交流。同样在学习工作中我们也要保持一颗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的心,以乐观快乐的态度面对人生中的点点滴滴,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能顺利完成这篇论文首先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如果没有导师的督促指导,想要完成毕业论文是不易的,还有我的室友,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与相关文档,室友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帮我分析资料的论点和相关性。真的非常感谢他们。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一如既往的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25—30

2、王汉君《浅谈音乐欣赏中的情感体验的重要作用》时代文学社2010:41—50

3、王岳欣《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黑河教育2010:8—13

4、矛原《中外名曲赏析》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20—26

5、中学音乐教学法[M].邵祖亮等:上海音乐出版社:58—59

6、普通高中音乐教科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5—7

7、丁璐《浅谈音乐教育与人类情感的联系》艺术教育 2011年08期:16—21

8、杨忠《浅谈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与职业 2006年14期:51—57

9、陈静梅.音乐欣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33—35

10、邵洁.音乐欣赏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 2008:15—16

下载绘画赏析与体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绘画赏析与体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速写与绘画创作

    速写与绘画创作 ——李松杰 速写在绘画创作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速写艺术是快速提高造型能力,塑造优美形象最便捷的方法。实践证明,速写艺术不仅具有独立的审美艺术品质和......

    光色与绘画教案

    光 色 与 绘 画 胡钧毅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本课是绘画技法理论课,也是色彩理论第一课,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

    幼儿绘画与手工

    美工区工具材料和表现技能探索 1、幼儿“绘画”活动材料、工具及表现技能参考 第一种、线条画 A、 黑白装饰画(作品展示) (1) 工具:铅笔、签字笔、黑色水彩笔等。 (2) 材料:各种白色......

    体验与收获

    体验与收获 对于“拓展训练”一词,我也只是有所耳闻,但理解其真正内涵是在今年3月21、22、23日的三天时间里。当我和公司54名干部员工一起迈进充满大自然原生气息的西航校里的......

    体验与表现

    新社员必看——体验与表现 关于表演艺术的创作方法,欧洲曾有过体验派与表现派的争论,两大派争论了二百多年,我国戏剧界1961年也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持有表现派观点的代表人......

    桃花源记 摘录与赏析

    摘录与赏析 《心中的桃花源》 1.每一个多少读点书的人,都知道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篇只有三百六十字的散文能流传一千五百年,家喻户晓,传唱不衰,其中必有它的道理。 赏析:两......

    绘画专题

    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高考美术试题 绘画类 北京联合大学素描考题:正面青年男子(18-25) 北京联合大学色彩考题:一块深褐色衬布、一块橘黄色衬布、一个啤酒瓶、一个玻璃杯装橙黄色液......

    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人教版《绘画》第三课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课程名称】:美术 【课题】: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用笔用墨 【课型】:示范课 【教学时间】:45分钟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授课时间】:2017年9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