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识、技能、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技能、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知识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基本层次,技能目标的水平要求原则上划分为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种水平。各门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但重要的是,各个水平的选项和行为动词必须比较具体明确,对于由低到高的水平要求的分布情况要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合理的结构。
1、关于知识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 了解水平。包括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例如: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再认
● 理解水平。包括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例如: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提供、把„„转换、猜测、预测、估计、推断、检索、收集、整理„„
● 应用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例如:应用、使用、质疑、辩护、设计、解决、撰写、拟定、检验、计划、总结、推广、证明、评价„„
2、关于技能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 模仿水平。包括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对所提供的对象进行模拟、修改等。例如: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例证、临摹、扩展、缩写„„
● 独立操作水平。包括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尝试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例如: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安装、绘制、测量、尝试、试验„„
● 迁移水平。包括在新的情境下运用已有技能;理解同一技能在不同情境中的适用性等。例如: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3、关于体验性目标的学习水平与行为动词
体验性目标划分为经历(感受)水平、反应(认同)水平和领悟(内化)水平三个层次。其中,重点是经历(感受)水平,强调只要学生有机会并获得一种经历和感受就表明课程目标实现了,至于还能进一步达到什么结果则不作要求,也无法做出统一的要求。领悟(内化)水平仅就学习水平而言是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目标中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尽量少用,因为它要求太高;二是这类动词后面的内容难度是较低的,这样可以求得一种平衡。比如,“形成”一词的学习水平是很高的,但如果跟“„„信念”恐怕就是太高的要求了,作为统一的基本要求是不合适的,而如果跟“„„习惯”或“„„姿势”就比较平衡了,这样作为统一基本要求才是合适的。国家课程标准应在课程目标的编制技术上保证基础教育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
● 经历(感受)水平。包括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例如: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寻找、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考察、接触、体验„„
●
反应(认同)水平。包括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例如: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重视、采用、采纳、支持、尊重、爱护、珍惜、蔑视、怀疑、摒弃、抵制、克服、拥护、帮助
●
领悟(内化)水平。包括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例如: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建立、坚持、保持、确立、追求„„
第二篇:教学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表述动词
教学目标水平与相应的表述动词
1、认知与识记:要求学生记忆或回忆一些信息如
定义、排列、回忆、叙述、匹配、界定、命名、选择、标明、概括、陈述
2、理解:要求某种程度的领会,期待学生能够转化表达,解释或进行推理如
估计、推理、辩护、解释、释义、辨别、延伸、预测、判断、概括、总结
3、应用:要求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运用先前所获信息
改变、修改、叙述、计算、操作、解决、演示、组织、转换、发展、准备、使用
4、分析:要求学生界定逻辑错误或区分事实、意见、设想、假说和结论等如
分解、区分、指出、演绎、说明、叙述、图解、推理、分离、区别、概括、细分
5、综合:要求学生将各个部分合成新的整体,创造一些独特原创的东西如
分类、创造、制定、编写、设计、预测、创作、发明、产生
6、评价:要求学生对具有特定目的的方法、想法或产品进行判断并作出决定如
评价、批判、证明、比较、辩护、支持、对比、判断、证实
7、情感接受:要求学生觉察或积极注意某些现象与刺激
注意、识别、看、觉察、听到、注视、控制、听、分担
8、反应:要求学生注意某些刺激或作出反应,从而遵从所给的期待如
鼓掌、遵从、讨论、跟随、服从、参与、扮演、练习、自愿
9、价值化:要求学生展示体现自己信念或态度的行为
行动、争论、说服、辩论、展示、表达、帮助、组织、偏好
10、组织:要求学生接受一套价值观如
抽象、平衡、比较、决定、限定、制定、选择、系统化、理论化
11、个性化:要求学生展现的所有行为都应与他自身的价值观一致如
避免、展示、内化、处理、要求、抗拒、解决、设计、修改
12、动作技能:又分为模仿、控制、精确、连接、自动化五层
第三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化合价的本质
2、让学生掌握化合价中元素化合价的一些规律,熟记一些常见的化合价,并学会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学习能力,并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在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渗透定组成定律的基本思想。形成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二、教学重点:
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了解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三、教学难点
1、化合价概念的建立和形成2、使用化合价规则确定物质的化学社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氯化氢(HCl)、硫化氢(H2S)、氨气(NH3)甲烷(CH4)的化学式
【教师提问】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式的知识,请大家读出投影仪上给出的化学式,观察这四种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它们都由氢元素组成,但分子中氢原子个数不同。
【教师】形成化合物的原子数目为什么不同,我们先来看一下硫化氢的形成过程。
【投影】展示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展示氢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以硫化氢为例让学生理解化合物形成过程,并初步建立物质在化合过程中原子数目不同的观念,并由此引申出化合价的概念
【板书】
一、化合价
(1)化合价:用来表示原子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2)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左符号右数目,注意和离子的表示方法相区别(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的电荷,通常数值相等,正负相同;位置不同,写法相反)
【练习】请写出铝离子、氯离子、氧离子的化学符号,并标出三种元素的化合价
【提问】离子所带电荷有正有负,同种原子可能形成不同离子,那么,元素的化合价有正负吗?一种元素是否只有一种化合价?
【板书】(3)化合价规则
1、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
2、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3、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4、在化合物里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元素通常显+1价
5、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教学拓展
6、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金属显正价,非金属显负价
2、在化合物H2O中,氧元素显负二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3、在氧气中,氧元素显负二价
【投影】常见元素化合价表,要求学生背诵,学生感到非常困难
【学生活动】教师给出化合价口诀,并将常见元素化合价谱曲,要求学生合唱,这时候学生学习热情得到鼓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四六硫要记清; 二三铁;二四碳;单质为零铜正二;金正非负和为零;
老师趁机提出,在化学反应中,虽然原子是最小离子,但有的原子总是作为 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原子之间不再发生变化,我们把这种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的原子集团称作原子团
【投影】六种常见原子团和化合价
顺口溜 :
一价硝酸氢氧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
正一价的是铵根
【提问】我们学习化合价有什么实际应用呢
【板书】
二、化合价的应用
1、已知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步骤
(1)写出有关元素符号
(2)标出有关元素的化合价。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用最小公倍数法求出化 学式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4)验证所写化学式是否正确。
口诀:正价前,负价后,价数交叉为角数
角数若有公约数,莫忘约去要记住
【练习】
1、写出氧化铁、硫酸铝、氧化亚铁的化学式
2、已知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请同学书写相应的化学式
3、判断下列化学式书写的正误
氧化铝
AlO
氧化镁 MgO
氧化钠Na 2O
氯化亚铁
FeCl3
氯化铜CaCl2
硫酸铝Al2SO4
硫酸钠NaSO4
碳酸钠Na2CO3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 OH 2
氢氧化铁 Fe(OH)2
第四篇: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得体验,丰富经验,增进理解。学习是一项综合性认知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和经验,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具体的认知过程,创设较好的学习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深刻认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认识感受
数学是从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抽象总结,要想真正学好数学,需要将数学更好地回归生产生活,还原具体的应用情境,以此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情况,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生活中感受,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强化其认知感受,在具体场景中应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些具体的事物,如桌面、尺子、蝴蝶等,感知轴对称的具体体现,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得到真实感受。然后利用教室现有的多媒体现代化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碗碟等更多常见的用具。接着让学生从身边事物观察,找出最近的呈现轴对称的事物,教室的门、电扇、电视、讲桌、凳子等,学生能够找到很多。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好处和美观,欣赏这些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而且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得到最真实的体验,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锻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他们的探究兴趣,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发展能力。小学数学实施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在操作应用中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动手,自己感受这些知识,从中获得感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的缺点和不足,在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他们的知识能力体系。
如,学习“图形的平移”相关教学内容时,这些知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也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分步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方格,并在中间点一圆点,将圆点在方格里沿着水平方向或者是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感知“平移”的概念。其次,再让学生用一块方正的橡皮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移动,以此让学生明白具体实物在平移前后的异同。再次让学生进一步尝试立体实物的平移状态和变化,感知与对称的不同。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平移前面的点,通过数格子将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让学生掌握并巩固平行线的画法。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究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方法,也能做到触类旁通,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做好知识迁移巩固和提升
体验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受,深化理解,将知识与现实应用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引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迁移巩固和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在探究中发展,在反思中升华,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体验,提升思维品质。
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他们在实践中既能掌握能力,又会发现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找到不足,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有的学生做这道题=1+1=2教师可以把学生错误的做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反思: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通过反思,很快得出由于受“凑整”思维定式的影响,把的结果错算成了1,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次改错,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悟出“计算须细心,学习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想当然”等。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了纠错追因的意识,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多感受和感悟,不断强化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曾燕红.小学数学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编辑 孙玲娟
第五篇:库仑定律教案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库仑定律
第二节“库仑定律”教案
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库仑定律,要求知道点电荷的概念,理解库仑定律的含义及其公式表达,知道静电力常量.
2.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3.知道库仑扭秤的实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让学生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再得出库仑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重点:掌握库仑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难点:会用库仑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教具:多媒体视频 教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摩擦、接触起电实质,2、静电感应现象,原因
3、电荷守恒定律
-8-84、三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A带+6×10C的电量,B带-2×10C的电量,C不带电。把AC两球接触后分开,再让AB两球接触,B带电多少?
(二)新课教学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带正电的物体和带正电的小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使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出结论(参见课本图1.2-1).
【板书】:
1、影响两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1.距离.2.电量.
2、点电荷:只要带电体本身的大小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本身的大小、形状、电荷分布跟电荷间的作用力相比可以忽略,带电体就可以看作点电荷,带电小球可等效看成电量都集中在球心上的点电荷.
3、库仑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叫静电力。
4、库仑定律:
内容表述:力的大小跟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公式:Fkq1q2 静电力常量k = 9.0×109N·m2/C2 2r适用条件:真空中,点电荷——理想化模型
扩展:任何一个带电体都可以看成是由许多点电荷组成的.任意两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都遵守库仑定律.用矢量求和法求合力.静电力同样具有力的共性,遵循牛顿第三定律,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板书】:
3、库仑扭秤实验(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
【演示】:库仑扭秤(模型视频)介绍:物理简史及库仑的实验技巧.
实验技巧:(1).小量放大.(2).电量的确定.
【例题1】:试比较电子和质子间的静电引力和万有引力.已知电子的质量m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