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01: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 题 研 究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新的课程理念给作文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在这次课程改革大背景的前提下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是值得研究的。新课程作文教学不是否定以往的教学经验,而是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意表达的文章,是当前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1、基于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的思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2、基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考。目前,《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写作的兴趣和自信的培养上,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将被动地“要我写”转变为主动地“我要写”。学生要“对写作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把写作教学的情感态度目标重点放在兴趣、自信、习惯的培养上,这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真实与诚信。

3、基于小学生作文学习现状的思考。

纵观目前小学生作文教学,还没有真正改变“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学生习作时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习作中“立意标准化”、“写作技巧化”仍占着主导地位,作文教学还是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学生一到作文就无从下笔.根据这一情况,我们认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对于书本,对于生活,学生并没有真正地用心去体验过。“体验的缺失”是学生作文空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提出了《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主要概念的认识

1、“体验”

“体验”是指在实践中认识事物;亲身经历体验生活。它是指主体借助经验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外物时所感受到的心灵震颤。

2、“体验性写作”

“体验性写作”就是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品味人生,关注社会,感受时代脉搏,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积淀语言,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体验生活的乐趣,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3、“体验性作文教学”

体验性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从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的体验、情感的体验、心灵世界的独特体验等,从而达到学生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一)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一见你就怕”的现象。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作文教学的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二)研究意义

构建小学生作文学习的新局面,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形成“我以我笔写我心”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助于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课题研究主要项目与操作要点

学生的作文常常有一种很“高”的思想意识,但在写作的过程中却表现出较“低”的下笔水平。这种“眼高手低”的作文现实,与“新课标”中提出的“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有着一定的差距。为了缩小这个差距,我们制订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引导品读,体验语言魅力

我国有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书读多了、读深透了、读进与作者类似的心境,书本的语言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自己灵活运用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宝贵财富。

(1)创设阅读教学情景。让学生体验语境,得法于课内,学生在身临其境(或心临其境)的语境中,读出美感、情趣,读进作者写作时的心境、思想,体验、感受其内在的韵味。(2)拓展课外阅读渠道。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领悟,得益于课外。

(3)加强读写结合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课文学习中各种表达方式的能力,养成积累迁移运用习惯。

a、课内阅读课外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查阅相关资料。b、引导学生走进e世界,网上阅读课外资料。

c、阅读学习身边的优秀习作,体验别人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d、提高图书室的图书利用率和流通率,正常更新藏书室的书刊,及时公布推荐,满足全校学生的信息阅读需求。

e、订阅报刊期间,学校根据邮局提供的订阅材料,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相关刊物,并建议学生之间订阅的刊物种类交错,便于交流阅读订阅的刊物。f、鼓励学生之间充分交流自己的课外读物。

g、定期开展评选读后感、读书笔记、组织校园书市等活动,引导他们正确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二)解除禁锢,消除心理障碍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往往有很多束缚,他们写作都是为别人而写,写作中有太多的要求,学生是没有自主权。在被动的情况下,他们是没有写作的动力的。因此,只有没有了禁锢,才能出现作文教学的“艳阳天”。

1、提倡学生自命题写作。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再限制学生写作文的任何条件;作文是学生记录自己生命的成长,没有必要一定得写什么,不写什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由学生说了算。淡化作文的痕迹,让写作文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且积极主动的实践性活动中进行。

2、实施评价主体多元化。作文评价不再限于教师是唯一的权威,而是给大家看,让作文成为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窗口,与他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窗口。要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学生作文评价中来,特别是学生的家长。

3、指导学生学会积累。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洞悉观察力。鼓励学生写学习日记、观察日记等,不局限于传统的日记格式,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自己喜欢的又能让别人看得懂的形式写日记,定期举行优秀日记展评活动。

(三)丰富活动,体验生活实际 校园学习、家庭亲情、社会实践、群体交往等是学生的基本生活范畴,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产生深刻的体验,成为作文的“活水源头”。(1)引导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体验。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感兴趣的各种实践性学习的活动。例如:参加兴趣小组、小课题研究、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家庭劳动、社会调查等活动,他们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各种情况、作出了各种试探性研究、设想的成功与失败、活动中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学习活动中产生的矛盾心理等都是他们一吐为快的内容。

(2)体验群体交往生活。学生在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有与同伴、与老师、与社会成人等交往的活动体验,与他人交往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其良好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也为写作文储备了丰富的心理描述和人际交往活动的素材。如:与兄弟实验学校之间相关的班级开展“手拉手、互通信”等活动。

(3)体验家庭亲情生活。家庭是学生主要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真情实感最为直露表白的场所。我们采取下列办法,让学生在作文中吐露真情,感人肺腑。

a、设立亲情信箱,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作为孩子,学生在信中表达对父母长辈的亲情是建立在对他们细微的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一字一词一句的运用是再准确不过的。从而使他们跃过了辈份的鸿沟,实现相互理解与沟通。

b、开展亲情活动,培育淳朴的个性品质。我们先后开展过 “为妈妈洗脚”、“孝敬父母、学做家务”等活动,并相继开展了征文活动,涌现出了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亲情作文,洋溢着风土人情的乡情作文等一批优秀稿件。

(4)体验社区实践生活。社区是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如何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形成学生作文重要的体验源呢?

a、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开展社区干部、教师(离退休教师)学生、家长四方参与社会实践主题活动,丰富学生的社区实践生活。学生通过访、谈、看、听、查阅、演等系列活动,切身体验感受。我们先后开展过“走进劳动者”、“了不起的家乡”、“环保行”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受家长、社会的欢迎。

b、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先后以参观、参加劳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耳闻目睹,才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四)搭建平台,交流成功失败

(1)搭建一个成功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虽然属于学生阅读的刊物虽然很多,但刊登一篇学生作文难度就比较大了。当一篇作文写完之后,获得老师、同学及其他人的赞赏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期盼。给学生一个成功的起点,点燃他们写作激情,对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a、充分利用校刊、文学社社刊、宣传长廊中开辟作文专栏、班级板报布置中设置作文角、学校广播(电视)台等阵地,给他们一次次作文发表的机会,以激励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功。b、正常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造更多的成功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开展主题征文和现场竞赛相结合办法,避免部分学生在某些作文能力方面不足而不能获得成功的弊端。(2)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除了上述发表文章是一个交流的平台外,我们认为组织学生走进e世界,在网上开展主题讨论、聊天、拜帖子等;学生之间相互通信,师生之间开通知心信箱等等,不仅是训练学生语句表达清楚、通顺的好机会,也是让学生交流习作心得、交流思想、心灵沟通的新亮点。

(3)搭建一个体验修改的平台。让学生逐步走向教师修为自主修改,让他们在自我修改中,体验把句子写正确生动,把内容表达改精的过程方法,从而迅速提高写作能力。

(五)设置岗位,提供写作机会

(1)指导少先队大队部、文学社、广播(电视)台等学生干部学会起草、制定、修订制度、章程、计划、通知、活动方案等,写讲话稿、记录会议内容等管理性的常用文体,这是提高他们工作水平的标志之一。

(2)设立多个编辑、记者、通讯员岗位给学生多个写稿锻炼的机会。如:文学社社刊编辑部和广播(电视)台可设若干个栏目编辑、记者、通讯员;宣传长廊设计布置组和班级宣传板报宣传组、文娱演出节目可设若干个文字编辑;鼓励、扶持学生自办手抄报,自己当主编、编辑、记者、通讯员等等。使他们在编辑、组稿、采访等实践活动中,学会修改、写作,体验走向成功的经历,激创新思维的火花,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

富春江中心小学三(3)班、三(5)班、五(2)班、五(3)班、六(5)班。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选择5个班为实验班。本校同年级其他班级为对照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6年1月到2007年4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

第一阶段:2006年1月至2006年3月

(1)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并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2)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课题方案。第二阶段:2006年3月至2007年7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06年上半年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

通过中期汇报,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第四阶段:2007年1月至2007年4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2)写出课题论文。(4)观摩活动。

参考文献:

北师大出版社

《走近新课程——与新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师大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

第二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执笔:全柳芳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亲历学习过程时,联系自身已有经验,对他人表达的语言、行为、操作、情感、程序等的体验过程。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陆丽琴

2、主要合作者:龚秋燕 王秋敏 杨丽君 张菊芳

3、研究内容:

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顾海红 倪敏霞 俞雅萍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 燕 黄红梅 胡 敏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1、2、负责人:王晓君

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 薛 健 王惠珍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一)广泛搜集体验性学习的资料,深入挖掘其内涵

1、图书报刊的检索

课题组通过校图书馆、阅览室及相关新华书店等对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密切关注。对有关体验性学习的资料作必要的收集、整理和学习。

2、网络信息的收集

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运用电脑和网络上的各大搜索网站,大量搜集关于体验性学习的相关文字,并进行去粗存精的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料弥补了课题组对体验性学习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认识的空白,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3、进一步解读新课程

本课题的产生源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几个重要的理念:“感悟”、“体味”“自主”“合作”“探究”等。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是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研究中,我们时时关注最新的教改动态,尤其是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纲要解读》、《新课程标准》等重要的教育文献资料我们都组织成员研读,并把它们的实质与“体验性学习”作本质上的探究和整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保障。

(二)积极开掘体验性学习的途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实践活动都是体验性学习。我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在于优化体验的途径,让孩子们在深入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学得生动、有效,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1、联系生活,生成体验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习得的各种经验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奠定了基础。我们课题组在联系生活识字、解词、品句、激情、明理以及习作等多方面深入探究促进体验的捷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联系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努力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简明的介绍引出新偏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分析,自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这样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想象,将生字学习的过程演化为一个生活中动态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认识与之相关的形近字或同音字。这样,识字教学由单一变得多样,由课本引向生活。学生成为识字中热情、自主、独立的主人,识字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2)联系生活品句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就学生读不懂的个别词语,老师无需作“生搬硬套”的解释,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你对**有什么了解?”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引导他们回归课文,联系有关语句深入思考,体会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解词就更形象、个性化了,对句子的品析也就有了独到的认识。

(3)联系生活激情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或印象深的地方,再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细致品。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

(4)联系生活明理

“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思想与生活的体验相联系,明辨是非,积极的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体验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5)联系生活习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通过联系生活,引领着孩子们在体验性作文的大道上不断前进,收获着快乐和成功!在“用眼观察、用心体验”体验作文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展体验活动,如:(1)“亲情”作文:吃饭时,给自己的亲人夹一次菜;生日时,给亲人们做一样手工礼物;适当时,对你的亲人真诚的表达一声爱意„„(2)观察日记: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写一些观察日记;(3)角色体验活动:“当一回残疾人”、“护蛋行动”、“假日小队行动了!”等活动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一篇篇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让每一个孩子在乐写、善写的写作之路上快乐徜徉!

2、走进角色,深入体验(1)角色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体验出的情感也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因此,我们的体验性教学常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努力的开展“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切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在朗读中再现文本的内涵。

(2)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而且对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堂表演能兼顾认知、情意和身体运动三大教育目标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项表演。即表演没有情节,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作诠释。如教学《司马光》时,课文中有一段话“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为了让小朋友们理解“使劲”这个词语,就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演这段话,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使原本无味的课文讲读变得充满乐趣。

综合表演。课文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这类综合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课间操表演。“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中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三维对话。尝试采用“课间操”表演的方式,就是教师把课文内容编成儿歌,配以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表演,并插入师生间活泼生动的对话。

(3)角色替换

艺术大师斯坦斯拉夫斯基曾经这样说:“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由此,我们也能得到一种启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课文所展示的、以及你要展示的生活、感情相比照、相联系。

3、开展活动,丰富体验(1)深入阅读,夯实体验的根基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此,在加强课堂自主体验的同时,我们还极为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通过开放图书室,实行“午读”制度,推荐优秀书目,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另外,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与好书交朋友”、“与英雄共成长”主题征文、时文选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丰富个性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同时在“大语文”的环境中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我校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们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课外书,并由家长在《读书情况反馈表》中对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另外,结合各年级的“采蜜行动”、美文诵读、读书演讲、读后感征文、与作家面对面等活动,将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在诵读擂台赛中,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据调查,半年中,实验班生均读书量达到了20.35本,有85%的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有92.3%的学生感到写作比以前轻松多了!近两年,全校有170余篇习作发表或得奖,有数十名学生在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获奖。我们课题组成员还通过成果辐射,让更多的孩子们一起享受着“亲近阅读”给自己的思想、情感带来的丰富体验,享受着体验性学习的快乐!

(2)走进自然,开阔体验的天空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自主体验走出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生活是语文自主体验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情景、生活情景与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它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性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例如,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采访、新闻访谈、当小导游、街头纠错等;结合家庭及社会生活,组织学生观察、话题交流、影视评论、写家务体验日记等。

(3)走向综合,拓展体验的支脉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开设语文活动课程,从机制上保证这种学习方式的落实,使其更具有系统性、生活性和开放性,这是丰富学生自主体验的有效举措。教师通过故事会、竞赛、搜集资料、话题讨论、现场交流、编专题小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如:走近鸡蛋、猴年话猴、和成语有约、拜访雪松爷爷等,均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再如,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如寻找模型、图片,看课外书,网上查询等),然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办讨论会。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交往能力,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习惯。

在“漫步古诗苑“系列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搜集古代名人诗作,开展“五个一”活动(自学一首古诗、了解一位诗人、学配一幅插图、改编一首小诗、自创一首小诗),交流活动心得,举行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体验了诗歌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在“爱我家园”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走向社会,调查实情的,查阅资料的,走访专家的各显神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几天时间,一份份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诞生了。接着,大家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我们吃掉的森林有多少”为题,写起了科技小论文。课余时间,他们调查饭店、采访行人,咨询专家,对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所导致的地球上的资源枯竭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调查结束了,同学们对市民淡化的环保意识有了直接的体验,他们自发兴起倡议,向全市公民发出呼吁:要树立起环保意识,爱护树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为保护绿树,保护森林,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而尽责!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兴致高涨、情趣昂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体验中练就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到同伴合作的重要,更体验到合作成功后的那份喜悦。

(三)自主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体验的生成 1.“激趣——引导”式识字体验 在体验性识字教学中,老师们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活化静态汉字、观察汉字形体、丰富奖励手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走迷宫、变魔术、猜字谜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在体验识字过程中,因为是从兴趣入手,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广阔的时空中学习识字,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时时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识字的情趣、快乐和成功,因此识字的实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仅以我们开展的“读成语,来识字”主题系列活动为例,低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成语故事诵读识字”、“成语故事会”、“成语故事游艺场”、“成语故事识字擂台赛”等活动,读故事、识汉字、明道理,体验了自主识字成功的快乐。几个月的活动中,实验班学生生均自主识字达56个,最多的学生认识了两百多个汉字,读了一百四十个成语故事,过了一把自学成语“瘾”。2.“角色——感悟”式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否走进文本,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情感和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关键所在。在我们体验性阅读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角色体验操作方式,从低年级的角色表演、到中年级的角色替换,直至高年级的角色移情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读透文字的意思,到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直至读出文字深处的思想价值,并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角色——感悟”体验阅读的成功之处在于:创设和谐氛围,引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心灵深处,将学生的心放入文本角色,学生所思、所感即文本人物所要传达给读者的,这样,拉进了读者和作者、人物三者的联系,让他们在情感的同构共生中共同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感悟。

3.“生活——倾吐”式写作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此外,我们体验性习写作作研究小组经过反复磨课、反思,总结出“体验性作文课四步曲”:体验情境的创设是前奏;感受深切的体验为序曲;淋漓酣畅的表达显高潮;水到渠成的写作谱尾声。这样,为体验性写作指导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程序。4.“活动——拓展”式综合性学习体验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旨以将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问题,在生活中探寻答案。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此,在加强课堂自主体验的同时,我们还极为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通过开放图书室,实行“午读”制度,推荐优秀书目,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另外,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与好书交朋友”、“与英雄共成长”主题征文、时文选读,“我读书,我快乐”、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丰富个性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同时在“大语文”的环境中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习以活动串联,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家长的帮助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在十余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数以千计的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上街头,走进广播电视,在广阔的学习时空中学习语文,研究生活,运用语文,锻炼才干,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性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努力探寻体验性学习的评价之路,完善教学的保障机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觉得对体验性学习的评价是反映研究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虽然没有把它作为子课题写入方案,但是,我们还是在实践中努力探寻科学的评价之路,以期深化课题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参评对象的改变:在开展体验性学习时,我们要求每一位实验班学生每天都扪心自问:“今天我体验了吗?”“我体验到了什么?”“我是怎样体验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和体验的内容不同,我们注重引导在评价自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体验的方法和经验,提高体验能力;另外,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孩子们对学习伙伴体验状况的评价。让孩子们善于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观察、发现同伴的独特体验方法,从而在同伴小组合作中相互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交流中学习,在互评中找到他人之长,自己之短,争取共同进步;在整个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两者都应积极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孩子在师长的评价中明确方向、掌握方法。

2.评价方法的转换:在评价过程中,言语评价是激励学生体验的有效方式。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常常通过“你的体验这么真切,我们的掌声为你响起!”“你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朗读(表演)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更积极、投入的参与体验过程。

在实验班中,我们也注重学生将每一次体验的过程写成心得放入每人的成长档案袋。或者画画、唱歌、朗诵,或者把参加语文课内外学习、活动的图片、资料收集起来,记载每个孩子体验性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教师定期翻阅、评价,为课题研究的深入积累第一手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三年来,我们课题组20余名成员学习理论、交流心得、积累案例,勤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积累,撰写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三年来,课题组成员中全柳芳老师被评为“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并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陆丽琴老师被评为“太仓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仲怡新、金虹霞老师被评为“太仓市教坛新秀”;青年教师胡敏、张菊芳、王秋敏等在太仓市会课比赛中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毛华芬、王晓君、高叶芳等多位教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课题组向外校输出的杨闻艳、施彩萍等教师已经成长为太仓市教学骨干。课题组教师有34篇论文在苏州市级以上教育部门评比中获奖;52篇论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有15节课堂教学在全国、省、市级进行观摩或获一、二等奖,在校级以上执教实验课、教研课、观摩课共计54节。广大实验班学生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有200余 篇学生习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六(2)班学生优秀习作集《擦亮星星》十五余万字正式出版发行;54名学生在各级作文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各年级学生乐于识字、喜爱阅读、勤于实践,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2004年底,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了自己的个人随笔论文专辑,最多的达四、五万字。大家都说,有了课题研究,自己的日常教学研究就有了方向、有了抓手,教育教学都有了“主心骨”。

七、研究后的思考

1、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但我们体验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的脚步不会停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成果,通过网络、现场展示等多种途径在全校、太仓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大力推广。我们将动员更多热爱科研的老师一起来继续实践、研究,让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造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识字、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2.体验是语文教学走向深入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几年,我们在识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四个板块中对体验的具体形式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探究。我们发现,每一个子课题的深入,都凝集了无数的问题,这个课题面广量大,仅以我们课题组二十多位教师的绵薄之力,恐怕难以摘取理想的“果子”。接下来的研究,我们将在阅读教学板块掘口“小井”,围绕我们发现新的课题:怎样让学生在读中加深体验?怎样将阅读教学中体验的实践提升、总结?教师的阅读体验如何与文本、学生的体验有效组合,促进体验的生成?如何引导学生“沉入”语文,体验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3.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将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因为“身在此山中”,所见、所思、所写往往比较狭隘,尤其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滋养,所以对研究的总结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积极向专家请教是我们今后仍需不懈努力的。

第三篇: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得体验,丰富经验,增进理解。学习是一项综合性认知实践活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理论,学会一些基本的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直观的体验和感悟,以此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外现为基本的能力和行为习惯。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让学生获得更多体验和经验,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具体的认知过程,创设较好的学习应用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形成深刻认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学生认识感受

数学是从生产生活中的经验抽象总结,要想真正学好数学,需要将数学更好地回归生产生活,还原具体的应用情境,以此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应用情况,获得更加直接的体验和感悟。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以此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应用,在生活中感受,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强化其认知感受,在具体场景中应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如学习“轴对称图形”的相关内容时,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些具体的事物,如桌面、尺子、蝴蝶等,感知轴对称的具体体现,以此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数学知识与现实的联系,让学生得到真实感受。然后利用教室现有的多媒体现代化投影设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碗碟等更多常见的用具。接着让学生从身边事物观察,找出最近的呈现轴对称的事物,教室的门、电扇、电视、讲桌、凳子等,学生能够找到很多。进一步让学生观察分析轴对称图形的好处和美观,欣赏这些事物。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认知,而且能够更好地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得到最真实的体验,增强他们探究的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构建知识能力体系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锻炼,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他们的探究兴趣,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发展能力。小学数学实施体验性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感知,在操作应用中思考,引导他们自主动手,自己感受这些知识,从中获得感悟。在实践中发现学习的缺点和不足,在应用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学生只有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构建他们的知识能力体系。

如,学习“图形的平移”相关教学内容时,这些知识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才能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体验,也只有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才能不断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分步骤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首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方格,并在中间点一圆点,将圆点在方格里沿着水平方向或者是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感知“平移”的概念。其次,再让学生用一块方正的橡皮按照上述方式进行移动,以此让学生明白具体实物在平移前后的异同。再次让学生进一步尝试立体实物的平移状态和变化,感知与对称的不同。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平移前面的点,通过数格子将图形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画出来,让学生掌握并巩固平行线的画法。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实践探究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方法,也能做到触类旁通,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做好知识迁移巩固和提升

体验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感受,深化理解,将知识与现实应用结合起来,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引导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进一步迁移巩固和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巩固,在探究中发展,在反思中升华,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习惯的养成,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让学生能够多思考,在实践的基础上获得体验,提升思维品质。

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自己练习,他们在实践中既能掌握能力,又会发现一些问题,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找到不足,培养他们严谨的态度。有的学生做这道题=1+1=2教师可以把学生错误的做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反思:这道题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学生通过反思,很快得出由于受“凑整”思维定式的影响,把的结果错算成了1,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这次改错,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悟出“计算须细心,学习要有严谨的态度,不能想当然”等。这样既纠正了错误,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帮助学生树立了纠错追因的意识,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获得更多感受和感悟,不断强化他们的应用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曾燕红.小学数学课堂“体验性学习”的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编辑 孙玲娟

第四篇:体验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研究方案

良马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张爱香

2、主要合作者:王美兰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石宝山

2、主要合作者:卫朱芳

卫 彤

3、研究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胡晋萍

2、主要合作者:张海娥

3、研究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良马小学一至六年级。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7个教学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10年年初,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 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论文集(2)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3)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张巧红(县教研员)罗连春(乡教研员)组 长:石宝山(副校长)

副组长:韩朝辉(中心校包片领导)

胡晋萍(教导主任)

成 员:张海娥 卫朱芳 张爱香 卫 彤 王美兰

第五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飞翔的三部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也像其它学科一样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任务、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应努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构建知识、提高语言能力,而且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探究等活动方式,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精神与宗旨?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必须思索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我尝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体验性的学习。

关键词:

体验

生活化 简化抽象

语言环境

丹麦语言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必须潜入水中,亲身感受,这样,他最后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享受在其中。”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只有在体验中,才能得到升华。

一、鼓励生活英语,让学生体验课本外的风景。㈠英语“生活化”。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科学性的英语活动,是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教师能展现给学生的也不仅在三尺讲台之内了,只要一敲开电脑,全球资讯尽在眼前。因此,作为教者,就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预先洞察出学生在学习上可能出现的“知识盲点”,然后利用网络,寻找适当的内容,帮学生架起体验的桥梁。

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1的Part A Let’s read部分里,向学生介绍了有关“中西方交通规则的不同文化。可学生们对于西方国家的交通规则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一无所知。外语学习本身就是文化的双向交流,而这课时的“中西方交通规则的异同”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之一。可单单凭借课本几幅插图,是无法完成这种体验过程的。那怎么办?于是,我就通过网络实现了让学生和中西方交通规则知识零距离的接触:列举世界上人、车靠右走大多数的国家名称中国、美国等,但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左行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设计各种有特色的交通标志。如具有环保意识和爱护动物的标志,表示动物优先通过,或提醒司机注意前方动物的出没。如澳洲在有袋鼠、鸸猫出没的地方,都挂着袋鼠、耐猫图案的黄色标志,好像一道交通标志风景线。当学生看到屏幕上每个国家的交通法规尽现在眼前时,犹如自己身临其境,手舞足蹈地融入了汽车行驶中。顺着学生们的激情,我顺水推舟,教学了Red light、green light、yellow light。真实的情景再现激起了学生们很强的兴趣,很快他们就认识了红绿灯的交通规则。于是我又设计了“挑战十字路口”的游戏,让学生们亲身演示过红绿灯的过程。学生们有的做小交警,有的做行人,有的秩序地经过十字路口并运用所学的交通规则靠右行走: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of the road。而做小交警的同学要指出行人或司机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们从体验中感知知识。这难道不是一次成功的体验吗?

㈡生活“英语化”。生活“英语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英语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英语已进入我们的生活,要处处留心观察英语,养成事事、时时吸收运用英语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英语、创新性运用英语的积极性。例如,开展收集电话号码来学习运用英文数字;收集国旗图样、世界著名景观学习英语国名;收集服饰品牌学习英语字母;收听国际台天气预报学习表示天气的英语习惯用语等活动,浏览大街上广告牌上的英文缩写,使学生将英语运用到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相接轨。

二、简化抽象知识,让学生体验英语的意义。

小学生听觉灵敏,善于模仿,具体形象思维好、富于想象、活泼好动,教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简单形象化,让学生在通俗易懂的语言里面,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易于体会英语的意义,从而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如,在四年级下册教学天气词hot、warm、cool、cold时,可分别拿几杯“热的、暖的、凉的、冷的”的水,让学生去摸一摸,切身感觉不同的温度;在三年级下册教方位词in、on、under时,让学生将自己的右手拳头分别放在左手掌的“里面、上面、下面”,亲身把位置“做”出来;同是三年级下册教形容词big、small、tall、short时,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身上有关于这方面的特点:My nose is big.My mouth is small.He’s tall.I’m short.等。再如,教学五年级上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第四课时,让学生掌握味觉方面的单词,我让每一学生从家里带来三个空的瓶子,自己分别给每位学生配上酸、甜、咸、辣苦的调料,通过亲身的体验、尝试,同学们在哭笑不得的表情中,愉快地学会并掌握了单词sour、sweet、salty,另外学习了三会但词peper。让学生通过口、眼、耳、手、脑等多种身体部位去感知所学语言。

由于儿童难以摒弃母语的影响,再简单的英文字母、单词、句型对于他们而言都有可能会是抽象的。作为教师,应该抓住知识的特点,简化并优化语言 知识点。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精心设计如画、唱、模仿、实物展示等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乐于体验,从而掌握语言的真正意义。

三、有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英语。

第多斯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逼真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给学生体验快乐的课堂,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志趣升华。用游戏组织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在愉快中学到英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有效方法就是恰当地创设情景,将枯燥无味的语言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走进孩子的生活世界,创设一个真实逼真的完整的交际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情景中体验知识,领会知识。情景体验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语言的过程。要在英语学习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积极创设能使用英语的生活情景,充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他们主动的去学、去说、去做。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这一课中,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于是我结合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课的课题”水果茶会”偷梁换柱,将“水果茶会”改为“大食会”带着学生进行了一次野餐,带上喜欢的食物。大家三五成群,围成一个小组,我要求他们必须要用英语交流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食物。讲台大屏幕上投影某一餐厅的图作为背景。学生一边挑选食物,一边体验语言知识: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tomatoes,beeff,cucumber, potatoes,onions…这种身临 其境般的体验加快了学生习得语言的速度,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接着,充当服务员和顾客的学生开始对话了:Can I help you? Yes, pleas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dinner?—I’d like some green beans, carrots, mutton….随着学生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深,他们在情景中运用并扩展了语言,创造性地说出:It’s dilicious.I like it very much.Would you like some pork? No,thanks.Yes, they are healthy..等的句子。再如六年级下册Unit2 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Mike?我分别从家里带来了许多纱布,设计情景:让学生包扎不同的身体疼痛部位,让其他学生利用所学的句型:How do you feel? I am sick.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 I have a headache/toothache.Are you Ok? Do you feel better now?My finger hurts…..让学生在充满欢乐有趣的演练活动中尽情地演,尽情地体会。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每次组织实践活动,我都立足于全体参与,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我在知道活动时,首先考虑到的是给接受能力教差的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协助,降低难度并扶一把。如Book IV Unit 6中的“Draw your farm”,我就和他们一起描绘农庄,并在画面的安排、色彩的选择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知道。其次,我注意培养优秀生独立运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的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主动和后进生合作,帮助同学并在帮带的过程中培养合作能力,体验更高层次的成功感。其三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变废为宝;变词为句、变句为对话、变对话为文段;大胆尝试,积极创新,作品“各自精彩”,不要千篇一律。《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情景英语的体验则能让学生切实感到身边有英语,用英语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英语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体验性的学习,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引导学生用心灵去触摸文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我们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亲身体验、参与为基点,让学生通过体验来学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通过习得语言来巩固、深化语言知识与技能,在生活实践中发展和创新语言学习,让英语教学真正地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感受英语课堂与时代生活脉搏相通,更让她们体会到英语课是他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引导他们发展的重要课程。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2003年7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2000年《广东教学研究》第十期《浅谈“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小学英语教育网《快乐的体验,有效的学习》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4月

下载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验性学习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最终版]

    《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一、 课题研究开展过程: 本课题自2004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2年多了,现在正式结题。整个实验工分为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04、4......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山东省无棣县梁郑王学校 王连进 251914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性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独立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养成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面对火热的现实生活。体验......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体验性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亲身体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学习数学,有利于他们主动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新一轮......

    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体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小学生害怕作文,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个大难题。一是学生无话可写。二是对练习习作的写作目标不大明确。三是无“欲”而写。家......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孟 淑 芝 介休市实验小学 2004年10月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介休市实验小学孟淑芝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述: 什么是体验呢?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实践......

    浅谈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全文5篇)

    浅谈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金堂县土桥镇三小 周腾云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以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