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

时间:2019-05-11 23:48: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

第一篇: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方法,创设体验的情境,激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更为重要。本文从“把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入文本、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感受文本、丰富想象创造体验升华文本”这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做到有效的体验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阅读教学 体验性学习

引言

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所谓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重视语文的人文性,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三维目标中情感目标的达成。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有充分体验的过程及表达自己

[1] 的机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特别是小学低年级主要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学生的认知能力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如果教师总是一味地灌输,填鸭式地教学,则学习效果是很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的体验性学习呢?近几年来,我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对这一点有深刻的体会,从以下三个方面略抒一孔之见。

一、把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入文本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有生活就有语文,语文离不开生活。小学语文学习要走出课堂,教师要走下讲台,学生要走出课本,走进生活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从而使语文教学过程充满情趣和动力,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有的只是几年简单的生活体验。所以文本中的很多知识和经验对他们来说都不是很熟悉,只有运用多种方法把他们的生活体验和文本联系起来,才会使文本鲜活起来。

1、回顾以前的生活体验进入文本。比如人教版第二册《我选我》讲班里的劳动委员转学了,在班会课上老师让大家补选一名劳动委员,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回顾开学初我们班选举班干部时的情景,闭上眼睛回忆一下自己想当什么,在举手表决的时候有没有为自己举手?自己是怎么想的?在学到“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一句时,我让学生给文本进行补白:“大家会在想什么呢?”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时选班干部时的想法说出来,有的说:“自己选自己会不会被别人笑呢?”有的说:“班干部是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当的,再说当班干部太累。”还有的说:“我也想当劳动委员,可是不敢举手。”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宁却站起来说:“我选我。”你觉得王宁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通过对已有生活体验的回忆就很容易感受到王宁是个勇敢的、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孩子,无须我多费口舌了。我认为低年级的体验不仅仅要联系生活,接受他人经验,更要强调学生亲历的实践过程及独有的个体体验。对于不易理解的课文,如果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相似的人生体验,学习起来就更有兴趣、更主动。

2、在课堂上体验生活进入文本。有一位老师在上第四册的《我为你骄傲》一文时,让学生做使劲扔石子的动作,请学生谈谈心情怎样,再突然播放“呯”的一声玻璃碎了的声音,请学生谈谈此时的感受。这样的设计就是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带入到文本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读起书来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把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带入文本,让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一起去感受、去思考,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使课堂更加开放,使学生的独特体验和独特见解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他们才会在“活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在“探究”中创新。

二、进行角色表演体验感受文本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它也是对新主体教育观的体现,“体验”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具有活力。低年级的学生性格天真活泼,表现欲比较强,角色表演的体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动机,丰富儿童的感知,从根本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具体形象,能够调动各种感官的体验更有吸引力。

1、借助多媒体手段和教具表演体验。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看有声有色的动画故事和带上头饰进行角色表演了。在学习人教版第二册的《小壁虎借尾巴》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动画片,让学生看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看之前,我先提出要求:小朋友们注意听好了,故事中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想要向哪些动物借尾巴?它们是怎么说的?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吗?看谁看得最仔细,听得最认真,待会儿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的记忆力。一开始放映就看见一个个学生坐得端端正正,眼睛睁得大大的,有的耳朵都竖起来了。当看到壁虎的尾巴被蛇咬断时,他们的脸上的表情是吃惊、担心;当看到小壁虎借不到尾巴脸上流露出难过的神情;当看到小壁虎有了一条新尾巴时,不由得高兴地笑了,有的甚至欢呼起来。可见在观看的时候,他们已经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带入到观看动画片中来了,角色中的喜怒哀乐牵动着他们的神经,角色的情感也是他们生活中体验到的情感,他们与片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融为一体。看完了动画片,读通了课文之后,接下来让学生和同桌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最后请学生上讲台表演。我给他们戴上各自角色的头饰,并提醒他们要表演出不同动物的动作特点。然后请学生表演不同内容的片段,表演之后请其他学生说说优缺点,再请表演的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运用教学导语引导表演体验。有时候这样的角色表演比较浪费时间,教师可根据类似的文本内容直接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比如《夏夜多美》一文讲一只小蚂蚁掉进了池塘上不了岸哭了起来,惊醒了池塘里的睡莲,睡莲问小蚂蚁,我在教学时直接用手势加上语言:“小蚂蚁,你怎么啦?”请学生来回答,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蚂蚁的角色,回答:“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我紧接说:“我感受到你掉进水里很着急!”就这样,边听边用语言点拨边请一小组学生开“火车”,再播放课件小蚂蚁怎么也爬不上来。学生进入角色把小蚂蚁那种焦急、担心、害怕的心情都表现了出来。这样让学生充当角色,进入课文情境,在扮演中受到情感熏陶,感知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促进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培养了语文能力,促进了思维发展。

低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还不是很丰富,所以老师要善于创造情境,善于用语言引导。他们一旦进入角色,情感的体验、学习的体验就会丰富起来。

三、丰富想象创造,体验升华文本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因此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生活在彩虹般绚烂的想象王国中。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课文的童趣,针对孩子的童心,适时点拨,激发他们在大胆的想象中体验,点燃学生的创造性的火花,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创造体验中升华文本,培养语文能力。

1、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想象创造升华文本。例如第三册的《黄山奇石》,课文介绍了四块有代表性的奇石后,最后以“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来结束全文。这一句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是训练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很好的材料。于是我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件播放有关图片配着美妙的音乐指导他们想象创造。这是我第一次要求学生写一段话的练笔,意想不到的是他们的想象非常丰富,创造能力很强。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得出来,学生已经体验到祖国的山河是多么神奇、多么壮丽。

2、学当小作家、小诗人,想象创造体验升华文本。在学习儿歌时,我也经常让学生来当小诗人想象创造,在想象创造的同时,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了新的体验,升华到了更高的层次。如在学习第三册的《假如》时,我让学生想象创编儿歌,并在电脑里现场打印他们编的儿歌,并打上谁编的名字进行保存。他们的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儿歌的内容除了表现出对动植物和大自然的爱以外,还表现出对人与人之间的大爱。有的这样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老师画一班乖乖的学生。让她能在课间舒舒服服地休息,不用为调皮的我们着急生气。”有的那样写:“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灾区的小朋友画一颗颗红红的爱心。让他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快快乐乐地生活,不会再感到孤独,伤心痛苦。”纵观这些话语,无一不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的整合,是极具个性的语言,都是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感悟到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

[3]“体验是以认识为基础,对认识的一种升华和超越。”学习是学生的自我感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因此我们应对学生的学习体验进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全新地理解课文内容,不断升华学习体验,超越文本。

[2]

结论

有人说,体验是生命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独特享受,是浸润鲜活生命的甘霖,只有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在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体验使学生得到发展,使语言更具人性美。因此,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使“文本教材”向“体验教材”转化,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的体验我做主。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2]关文信.小学语文创新性指导.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3]孙俊三.从经验的积累到生命的体验.教育研究,2001,(2).

第二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初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体验学习初探

●梁秀宁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是通过精心设计的经历、游戏和情境,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观察、反思和分享,从而对自己对他人和环境,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并把它们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样,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认知、行为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让我们的数学教师自信地走上每一堂数学课的讲台,让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完美人生价值。在这其中,有着众多的研究心得与探索成果,笔者长期从事“体验式学习”的研究,深感关注数学,就从“体验”做起。

什么是“体验式学习”?“体”即“身体”、“体己”,“人+本”就是“体”“验”,验证,感受。体验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亲历实践,建构富有个性特征的认知和情感活动。

那么,为什么探究数学教学,要从“体验”做起呢?

一、从新课程理念析“体验”

新课程标准理念的重要精华之一是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所谓学习方式是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所采取的行为模式和认知取向。它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人既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二重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二重统一、独立性与依赖性的二 1

重统一。把学习变成主体的、能动的、独立的、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就离不开个体生命的体验。学习不是一种异己的外在控制力量,学习过程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精神活动,是对知识富有个性特征的重新建构。

当然,接受的学习和探究的学习都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提倡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接受学习方式的存在。问题是无论接受还是探究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自主体验。因为只有在体验中获得的认识,才有可能是真正属于学生的收获。“实践出真知”,实践是认识之源,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正是必不可少的生命的亲历实践。正是从这样的视角,我们不难感悟到“体验”在解读新课程、实施新课程中的重要位置。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数学的“抽象”和生活的“具体”相联系,将数学还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老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组织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这无不都要联系于体验,植根于体验。

二、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看“体验”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并逐渐抽象概括所形成的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如:三个人,一个比一个高,怎样表达出来?由实物而表现为图示,又由图示而简化为符号()。如果来第四个人,又怎么表示?进一步抽象为数字,可能1234,也可能1232、1233、1231„„从数学本质看,这一系列的演化是一个“过程”,要深刻地理解这样的概括的含义,就必须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这个“过程”。由此足以说明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技能的拥有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都离不开学生的体验学习。于是,情感与态度在体验中获得,因为数学虽然抽象,但同样是一门十分注重生活性与情感性的学科,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同样必须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与态度的熏陶与培养,从数学本质出发,让学生对数学的魅

力产生巨大的兴趣。这种情感与态度既要在体验中获得,同时又会促进学生更投入地进行数学体验与研究,这是我们数学课堂教学应有的价值体现。

三、从优化学习效果重“体验”

听到的会忘记,看到的会记住,而亲身经历体验的不仅能理解,而且会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只有体验学习,才能真正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圆锥的体积”学习时,我听过好几位老师上的课,归纳一下:有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第一位老师直接告诉学生:V锥=1/3V柱,课堂上学生听到了,短时内能套用公式解决极个别的问题,但事后忘记较快。第二位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倒水做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后,得出V锥=1/3V柱。学生能记住,亦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知其来龙去脉,很难进行知识的整合与灵活运用。第三位老师将全班同学每8人分成一组,每组准备四盆黄沙、四个圆柱、四个圆锥(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底高都不等),小组活动时:①议一议:实验怎么做?工具怎么选、具体分工怎么分等在小组内由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定;②分工合作后思考: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是怎样的?为什么?③达成共识:选择怎样的圆柱、圆锥实验?你能发现它们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你能从学习过的什么知识得到什么启发?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人人参与操作,认真全面分析现象,主动表达自己的一些直接感受,相互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引出规律:V锥=1/3V柱。这样的安排由于学生有了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亲身经历,得到的知识是充分内化的,容易理解,而且能举一反三,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走“体验”之路,是一条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梁秀宁阜宁县板湖中心小学)

第三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华侨小学

汤艳梅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财务投入,取得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这正是新课程对理想的教学状态的期盼。作为新世纪的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到有效教学,我认为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

和谐优美的教学环境,既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又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良好的教学环境,能使广大师生产生轻松愉快的心情,时刻感受到置身其中的幸福和喜悦,从而对工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它不仅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要创设和谐优美、有序的教学环境,首先是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 保证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新的教育观倡导师生在一个平等的氛围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主动探索的潜能就会得以充分展现,这一观念现在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合作交流的形式屡见不鲜。其次要建立“严而有格、活而不乱”的教学常规。陶行知就讲过:“教育儿童,应当严格的地方便须严格,应当放任的地方便须放任。⋯⋯太放任了,虽是赋予自由,不免溢出范围。”因此,学生的个体行为必须限定在大家共同遵守的纪律范围内。学生的自控能力和注意力的不持久性,要求教师要有调控学生学习过程的能力,要把学生的行为集中到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来,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二、做好课前预习,突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能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前预习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它能明显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整体结构以至优化课堂细节的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相吻合,就有了成功的快感;或者看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无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理解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在教师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要求对 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确,不懂的字、词、句要查字典、查资料并作标记,感到疑惑的问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来交流探讨;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结合课后的习题多加思考。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笔者课前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为(1)把课文读通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理解词义;(3)思考阅读提示的习题。

三、明确教学目标,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导向作用。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要紧扣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总结分析为什么?这样设计学生可以学到什么?还需要什么?真正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明确,是指目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需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需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如一位教师在教“给予”词语时,她把词语板书完后,指着“予”这个字问:同学们,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沉默了一会儿说:“是一个生字!”、“是一个和“矛”很像的字”,“是一个多音字!”。教师要的答案是“一个多音字”,而学生恰巧不能说出教师预设的答案,在这个问题上绕老绕去。表面上课堂是开放的,能体现师生互动,但实际上有效的时间就在这一问一答中浪费了。其原因,是所提的问题不具体,指向性不明,因此出现了上述费时,费事的低 效现象。在教学中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吗?还有一个读音你们会读吗?”学生很快能进入状态,轻而易举地掌握这个多音字。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阅读课时,不做任何要求,盲目地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学生读得口干舌燥,依然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盲目没有目的的读,是一种低效的读,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此观之,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需要来定。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四、课堂教学必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同样的课文,同样的目标,不同的方法肯定会有不同的效果。我们都知道,死气沉沉的课堂效果肯定没有活跃融洽的课堂效果好,创设新颖的课堂肯定要比平凡单调的课堂效果要好。而且学生情况也不同,如有的学生希望听到知识容量大的课,而有的学生就喜欢老师“吹牛”,将知识贯穿于轻松幽默的语言中。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根据学生个体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以往的课堂模式是老师根据教学参考文献和课后的习题来设计。学生听老师讲或学生读文本后回答老师的提问。老师的目标是把固定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师生不能越雷池一步。因为考试答案很标准,且责任重大。而现在则提倡多元解读。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任意解读。老师怕伤害学生的积极性或自尊,基本都是鼓励。即便是说错了,也用差不多的话搪塞,或不置可否的态度,形成了一种只要说就有道理的定式。但这不并不是说语文的问题回答没有规范性。有些知识点学 生必须是要会的,比如修辞的表达作用是一定要规范回答的。

课堂教学应该讲究“序”,但又没有固定之“序”。只要教师们“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具有灵活应变的课堂调控能力,完全可以设计、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程序,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比如记叙性文章可以采用讲授法,也可以指导学生在编演课本剧中学习课文,有些文章也可以采用故事会、辩论会等形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五、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使用多媒体已经成了公民的一项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虽然现在语文界对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有着不同的看法,但是谁也无力阻挡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教学那快速而有力的脚步。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多次利用性、便捷性、美观性、大信息量等优势。它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最好帮手。不仅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而且要教会学生使用。

网络的出现给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而恰当地利用这一资源。它们能够给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但关键是要理解一句话:“运用要恰当。”目前它只能是阅读教学的辅助手段,过分依赖多媒体,阅读课就缺少了语文阅读的“原汁原味”。例如,在欣赏、了解诗歌、散文作品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讲解比较空洞、枯燥,缺乏气氛,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教师们可以通过播放朗读带,并用多媒体微机播放一些诗 歌里面出现的物象(诗歌中的意象),物象的展示和美妙的音乐,使学生如同步入诗歌的意境,去领略诗歌中的诗意。通过多媒体微机的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教学,老师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兼顾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实际,精心设计,用简约有效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掌握和运用有效地课堂教学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第四篇:体验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研究方案

良马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张爱香

2、主要合作者:王美兰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石宝山

2、主要合作者:卫朱芳

卫 彤

3、研究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胡晋萍

2、主要合作者:张海娥

3、研究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良马小学一至六年级。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7个教学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10年年初,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 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论文集(2)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3)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张巧红(县教研员)罗连春(乡教研员)组 长:石宝山(副校长)

副组长:韩朝辉(中心校包片领导)

胡晋萍(教导主任)

成 员:张海娥 卫朱芳 张爱香 卫 彤 王美兰

第五篇:“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结 题 报 告

执笔:全柳芳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人类迈入了新的世纪。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是一个对人确立尊严,尊重生命、尊重个性、个性自由、个体自律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

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2)体验性学习是学习者亲历学习过程时,联系自身已有经验,对他人表达的语言、行为、操作、情感、程序等的体验过程。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在语文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陆丽琴

2、主要合作者:龚秋燕 王秋敏 杨丽君 张菊芳

3、研究内容:

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全柳芳

2、主要合作者:俞云芳 顾海红 倪敏霞 俞雅萍

3、研究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毛华芬

2、主要合作者:高叶芳 瞿 燕 黄红梅 胡 敏

3、研究内容:

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子课题四: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研究1、2、负责人:王晓君

主要合作者:仲怡新 金虹霞 薛 健 王惠珍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积极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丰富体验、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一)广泛搜集体验性学习的资料,深入挖掘其内涵

1、图书报刊的检索

课题组通过校图书馆、阅览室及相关新华书店等对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密切关注。对有关体验性学习的资料作必要的收集、整理和学习。

2、网络信息的收集

近一年来,我们课题组成员运用电脑和网络上的各大搜索网站,大量搜集关于体验性学习的相关文字,并进行去粗存精的整理。这些网络信息资料弥补了课题组对体验性学习理论和实践层面上认识的空白,有效促进了课题研究向纵深化发展。

3、进一步解读新课程

本课题的产生源自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几个重要的理念:“感悟”、“体味”“自主”“合作”“探究”等。我们的课题研究也是和新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研究中,我们时时关注最新的教改动态,尤其是对新课程理念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纲要解读》、《新课程标准》等重要的教育文献资料我们都组织成员研读,并把它们的实质与“体验性学习”作本质上的探究和整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保障。

(二)积极开掘体验性学习的途径,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从广义上讲,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思等实践活动都是体验性学习。我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在于优化体验的途径,让孩子们在深入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中学得生动、有效,来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

1、联系生活,生成体验

“语文学习的外延是生活。”生活中习得的各种经验给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养分,给学生的学习体验奠定了基础。我们课题组在联系生活识字、解词、品句、激情、明理以及习作等多方面深入探究促进体验的捷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联系生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努力将识字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通过简明的介绍引出新偏旁,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联想和分析,自主选择记忆字形的方法。这样的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想象,将生字学习的过程演化为一个生活中动态的场景。在此基础上,带动学生认识与之相关的形近字或同音字。这样,识字教学由单一变得多样,由课本引向生活。学生成为识字中热情、自主、独立的主人,识字成为了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

(2)联系生活品句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验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往往会促进他们对课文的内涵有深入的感悟。对于小学生来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就学生读不懂的个别词语,老师无需作“生搬硬套”的解释,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你对**有什么了解?”等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唤起孩子们对生活的记忆,引导他们回归课文,联系有关语句深入思考,体会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这样,学生解词就更形象、个性化了,对句子的品析也就有了独到的认识。

(3)联系生活激情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而经验是体验的基础。要想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课文情境,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储存的相关信息作为感悟课文内容的前提。最根本的手段还是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词句,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受感动或印象深的地方,再根据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认真读,细致品。这样,不仅能体会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还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激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可谓一举多得。

(4)联系生活明理

“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勃勃的生机。”我们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不可避免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被形形色色的观念影响着。这些观念左右着他们的成长,也真实的反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应该珍视这些课堂上生成的宝贵资源,积极组织引导,让它们“为我所用”,引导学生将文本中的思想与生活的体验相联系,明辨是非,积极的在思维的碰击中创造火花。这样的课堂上,老师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和文本、和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他们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体验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

(5)联系生活习作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在两年的课题研究中,老师们通过联系生活,引领着孩子们在体验性作文的大道上不断前进,收获着快乐和成功!在“用眼观察、用心体验”体验作文系列活动中,老师们引导孩子们积极开展体验活动,如:(1)“亲情”作文:吃饭时,给自己的亲人夹一次菜;生日时,给亲人们做一样手工礼物;适当时,对你的亲人真诚的表达一声爱意„„(2)观察日记: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写一些观察日记;(3)角色体验活动:“当一回残疾人”、“护蛋行动”、“假日小队行动了!”等活动在校园里引起了轰动,一篇篇生动具体、情真意切的作文让每一个孩子在乐写、善写的写作之路上快乐徜徉!

2、走进角色,深入体验(1)角色朗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自我解读,联系自身经验深入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每读一段文字,学生只有真正的将自己融入文本,才能产生独到的体验,“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体验出的情感也不同,自然读出的味儿也就不同。”因此,我们的体验性教学常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做一做”文本中的那个人或物,想他所想,说他所说,做他所做,努力的开展“角色朗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出自己的韵味。也只有在这样一个真切体验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才能在朗读中再现文本的内涵。

(2)角色表演

角色表演,是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它不但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解读,而且对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有很大帮助。因为课堂表演能兼顾认知、情意和身体运动三大教育目标领域,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单项表演。即表演没有情节,没有多个角色,只是对课文某个词语意思作诠释。如教学《司马光》时,课文中有一段话“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为了让小朋友们理解“使劲”这个词语,就让他们把自己当作司马光来演这段话,其余学生进行评价。这样,不仅使孩子们对词义加深了理解,也大大增强了阅读课文的情趣。使原本无味的课文讲读变得充满乐趣。

综合表演。课文表演的部分,内容比较丰富,有不同的角色,有生动的情节,有个性的对话,大多是课文的一个片断或整篇课文。这类综合表演有很高的教学价值,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组合了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着生理感官上的快乐和满足。实践表明,这种综合表演调动和调节着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把认识与创造、对美的追求与体验、张扬个性与建全人格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提高。

课间操表演。“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中加强“教师——学生——文本”的三维对话。尝试采用“课间操”表演的方式,就是教师把课文内容编成儿歌,配以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进行表演,并插入师生间活泼生动的对话。

(3)角色替换

艺术大师斯坦斯拉夫斯基曾经这样说:“当你一脚踏进剧院的大门,就必须把家里的所有烦恼和不快统统抛至脑后。”他认为,只有这样,艺术家们才能沉浸在戏剧中角色的情感世界里。由此,我们也能得到一种启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理解课文语言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方法之一就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去体验,去假想,去把自己的生活、感情和课文所展示的、以及你要展示的生活、感情相比照、相联系。

3、开展活动,丰富体验(1)深入阅读,夯实体验的根基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为此,在加强课堂自主体验的同时,我们还极为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通过开放图书室,实行“午读”制度,推荐优秀书目,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另外,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与好书交朋友”、“与英雄共成长”主题征文、时文选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丰富个性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同时在“大语文”的环境中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在我校开展的“我读书、我快乐”主题活动中。实验班的学生们坚持每日阅读半小时课外书,并由家长在《读书情况反馈表》中对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另外,结合各年级的“采蜜行动”、美文诵读、读书演讲、读后感征文、与作家面对面等活动,将自己的读书心得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在诵读擂台赛中,孩子们“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据调查,半年中,实验班生均读书量达到了20.35本,有85%的学生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高,有92.3%的学生感到写作比以前轻松多了!近两年,全校有170余篇习作发表或得奖,有数十名学生在各类语文学科竞赛中获奖。我们课题组成员还通过成果辐射,让更多的孩子们一起享受着“亲近阅读”给自己的思想、情感带来的丰富体验,享受着体验性学习的快乐!

(2)走进自然,开阔体验的天空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加强学科间的融合,努力拓展语文学习的时空,让学生的自主体验走出小课堂,走向生活的大课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社会生活是语文自主体验的拓展和延伸,是社会情景、生活情景与语文学习的有机整合,它使学生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性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例如,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学生参观、采访、新闻访谈、当小导游、街头纠错等;结合家庭及社会生活,组织学生观察、话题交流、影视评论、写家务体验日记等。

(3)走向综合,拓展体验的支脉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的学习方式。开设语文活动课程,从机制上保证这种学习方式的落实,使其更具有系统性、生活性和开放性,这是丰富学生自主体验的有效举措。教师通过故事会、竞赛、搜集资料、话题讨论、现场交流、编专题小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开展综合性学习,如:走近鸡蛋、猴年话猴、和成语有约、拜访雪松爷爷等,均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再如,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多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如寻找模型、图片,看课外书,网上查询等),然后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举办讨论会。这样,不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践交往能力,还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我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体验的学习习惯。

在“漫步古诗苑“系列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搜集古代名人诗作,开展“五个一”活动(自学一首古诗、了解一位诗人、学配一幅插图、改编一首小诗、自创一首小诗),交流活动心得,举行成果展示等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伟大祖国的灿烂文化,体验了诗歌带给我们无限的美感。在“爱我家园”系列活动中,同学们纷纷走向社会,调查实情的,查阅资料的,走访专家的各显神通,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几天时间,一份份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诞生了。接着,大家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我们吃掉的森林有多少”为题,写起了科技小论文。课余时间,他们调查饭店、采访行人,咨询专家,对人们随意砍伐树木所导致的地球上的资源枯竭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调查结束了,同学们对市民淡化的环保意识有了直接的体验,他们自发兴起倡议,向全市公民发出呼吁:要树立起环保意识,爱护树木,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筷子。为保护绿树,保护森林,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而尽责!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兴致高涨、情趣昂然,在整个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在体验中练就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践中体验到同伴合作的重要,更体验到合作成功后的那份喜悦。

(三)自主构建体验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促进有效体验的生成 1.“激趣——引导”式识字体验 在体验性识字教学中,老师们通过营造故事情境、活化静态汉字、观察汉字形体、丰富奖励手段等方式引导孩子们感受汉字“四味”:趣味、情味、美味、甜味;在此基础上,又开展走迷宫、变魔术、猜字谜等丰富多样的游戏引导孩子体验快乐识字;利用学生熟识的语言体验及生活经验来增强识记,丰富识字体验,来促进快乐识字。在多彩的生活中,孩子们学习识字方法,找到展示识字成果的舞台,养成了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在体验识字过程中,因为是从兴趣入手,充分发挥每一个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在广阔的时空中学习识字,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时时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充分感受到识字的情趣、快乐和成功,因此识字的实效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仅以我们开展的“读成语,来识字”主题系列活动为例,低年级的小朋友们通过“成语故事诵读识字”、“成语故事会”、“成语故事游艺场”、“成语故事识字擂台赛”等活动,读故事、识汉字、明道理,体验了自主识字成功的快乐。几个月的活动中,实验班学生生均自主识字达56个,最多的学生认识了两百多个汉字,读了一百四十个成语故事,过了一把自学成语“瘾”。2.“角色——感悟”式阅读体验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其中,学生是否走进文本,读透文字背后的意思、情感和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实效的关键所在。在我们体验性阅读活动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材的不同特点,设计了不同的角色体验操作方式,从低年级的角色表演、到中年级的角色替换,直至高年级的角色移情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文字,走进作者的内心,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从读透文字的意思,到读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直至读出文字深处的思想价值,并让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之交流、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

“角色——感悟”体验阅读的成功之处在于:创设和谐氛围,引领学生走进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心灵深处,将学生的心放入文本角色,学生所思、所感即文本人物所要传达给读者的,这样,拉进了读者和作者、人物三者的联系,让他们在情感的同构共生中共同深化对文本的解读感悟。

3.“生活——倾吐”式写作体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纵观古今中外的大诗人、大作家,无一不有着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有着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因此,作文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体验上,把题目命到他们的心坎上。在教学中,老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把他们头脑中那些无意识的、零散的生活体验,梳理集中成为写作时所需的一个个“小部件”,从而让每个人都感到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此外,我们体验性习写作作研究小组经过反复磨课、反思,总结出“体验性作文课四步曲”:体验情境的创设是前奏;感受深切的体验为序曲;淋漓酣畅的表达显高潮;水到渠成的写作谱尾声。这样,为体验性写作指导提供了一个可操作的程序。4.“活动——拓展”式综合性学习体验

学生的课外阅读与实践是最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只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拓展思维,发展智力。”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用书(苏教版)新增了“综合性学习”板块,旨以将语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延伸到广阔的课外活动中,让学生从学习中寻找问题,在生活中探寻答案。在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各方面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此,在加强课堂自主体验的同时,我们还极为重视开拓学生的阅读途径,指导学生坚持课外阅读,通过开放图书室,实行“午读”制度,推荐优秀书目,交流读书笔记等形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另外,通过举办读书节,开展“与好书交朋友”、“与英雄共成长”主题征文、时文选读,“我读书,我快乐”、经典诵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丰富个性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同时在“大语文”的环境中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品质。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们的学习以活动串联,辅之以教师的引导,家长的帮助和学习小组成员的合作。在十余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数以千计的学生走出班级,走出校园,走向社区,走上街头,走进广播电视,在广阔的学习时空中学习语文,研究生活,运用语文,锻炼才干,在感悟语言的同时,获得社会性体验、反思和批判,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积累,提高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实现自我的信心,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四)努力探寻体验性学习的评价之路,完善教学的保障机制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觉得对体验性学习的评价是反映研究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虽然没有把它作为子课题写入方案,但是,我们还是在实践中努力探寻科学的评价之路,以期深化课题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参评对象的改变:在开展体验性学习时,我们要求每一位实验班学生每天都扪心自问:“今天我体验了吗?”“我体验到了什么?”“我是怎样体验的?”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和体验的内容不同,我们注重引导在评价自身体验的过程中,积累体验的方法和经验,提高体验能力;另外,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更关注孩子们对学习伙伴体验状况的评价。让孩子们善于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观察、发现同伴的独特体验方法,从而在同伴小组合作中相互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交流中学习,在互评中找到他人之长,自己之短,争取共同进步;在整个体验性学习过程中,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因此,两者都应积极参与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孩子在师长的评价中明确方向、掌握方法。

2.评价方法的转换:在评价过程中,言语评价是激励学生体验的有效方式。在体验过程中,我们常常通过“你的体验这么真切,我们的掌声为你响起!”“你能把自己独特的感受通过朗读(表演)展示给大家,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听到了)„„”这样的评价语让学生获得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更积极、投入的参与体验过程。

在实验班中,我们也注重学生将每一次体验的过程写成心得放入每人的成长档案袋。或者画画、唱歌、朗诵,或者把参加语文课内外学习、活动的图片、资料收集起来,记载每个孩子体验性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教师定期翻阅、评价,为课题研究的深入积累第一手资料。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三年来,我们课题组20余名成员学习理论、交流心得、积累案例,勤于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和积累,撰写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或案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三年来,课题组成员中全柳芳老师被评为“苏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教育科研学术带头人”,并被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陆丽琴老师被评为“太仓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仲怡新、金虹霞老师被评为“太仓市教坛新秀”;青年教师胡敏、张菊芳、王秋敏等在太仓市会课比赛中取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毛华芬、王晓君、高叶芳等多位教师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课题组向外校输出的杨闻艳、施彩萍等教师已经成长为太仓市教学骨干。课题组教师有34篇论文在苏州市级以上教育部门评比中获奖;52篇论文发表于省、市级刊物;有15节课堂教学在全国、省、市级进行观摩或获一、二等奖,在校级以上执教实验课、教研课、观摩课共计54节。广大实验班学生也在老师的引导下,取得了一些成绩:有200余 篇学生习作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六(2)班学生优秀习作集《擦亮星星》十五余万字正式出版发行;54名学生在各级作文等学科竞赛中获奖;各年级学生乐于识字、喜爱阅读、勤于实践,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2004年底,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了自己的个人随笔论文专辑,最多的达四、五万字。大家都说,有了课题研究,自己的日常教学研究就有了方向、有了抓手,教育教学都有了“主心骨”。

七、研究后的思考

1、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但我们体验性教学的实践和研究的脚步不会停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入总结研究成果,通过网络、现场展示等多种途径在全校、太仓市乃至更大范围内大力推广。我们将动员更多热爱科研的老师一起来继续实践、研究,让我们的课题研究真正造福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真正爱上识字、爱上阅读、爱上语文!

2.体验是语文教学走向深入的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几年,我们在识字、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四个板块中对体验的具体形式和操作方式进行了探究。我们发现,每一个子课题的深入,都凝集了无数的问题,这个课题面广量大,仅以我们课题组二十多位教师的绵薄之力,恐怕难以摘取理想的“果子”。接下来的研究,我们将在阅读教学板块掘口“小井”,围绕我们发现新的课题:怎样让学生在读中加深体验?怎样将阅读教学中体验的实践提升、总结?教师的阅读体验如何与文本、学生的体验有效组合,促进体验的生成?如何引导学生“沉入”语文,体验语言文字本身的魅力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3.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将教学中的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因为“身在此山中”,所见、所思、所写往往比较狭隘,尤其缺少理论的支撑和滋养,所以对研究的总结总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和积极向专家请教是我们今后仍需不懈努力的。

下载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体验性学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只要我们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培优

    怎样在语文差异教学中进行有效培优 【问题目标】 问题:怎样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培优,让大面积的学生实现优秀(测试成绩达80分以上)。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是典型的差异性教学,班......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情境导入 冯敏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部电影、一本书,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抓住观众、读者,让你非看不可。做事如此,讲课亦如此,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导......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课堂对话” 201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谷俊华 【摘要】本文从创设情境,在平等互动中对话;优化预设,留出“空白”让学生对话;静心阅读,重视生本“对......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董村小学 胡莹莹 1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摘要】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老师促进学生思维,评......

    浅谈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谈电子白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新的融合模式,带来了教学内......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尝试 ------体验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飞翔的三部曲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英语也像其它学科一样在教育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中感悟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中感悟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何贯彻与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