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汉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之我见
《汉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感受”、“感悟”等有关体验的东西,这很值得我们玩味。夸美纽斯曾指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的感性化、形象化,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思维相结合,它还能激起学生理解记忆并引起对学习问题探索的兴趣,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学论的层面上看,体验是学习主体与客观事物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就学生而言,是情绪、感受、理解、联想、感悟等心理过程面对客体的激活与投入,就学习对象而言,是真善美等内在价值面向阅读主体的显现和渗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是“主客融合、物我同境”的一种理想境界,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体验的时机和快乐。
如果我们对教学环节进行解剖就能发现,无论是课文导入、背景介绍、课文分析、语言品味、迁移运用等诸多板快的展开,还是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等知识点的落实都需要体验这个要素的介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略作说明。
一. 词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词语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把一篇课文中的词语整合起来去理解和应用,在合成运用中加深对词的体验和感知,这比单个词语的学习效果要好得多。如讲《背影》一文时,先讲“奔丧”、“出卖典质”、“惨淡”、“赋闲”等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词义,后让学生用有关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再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这样依托课文内容,抓住几个关键性词语,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不仅积累了词语,而且让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体验了作者的心境,语言思维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二. 想象练习中的体验性学习。
想象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在魏书生老师的教学实例中受到启发,也进行了一些想象练习。如教课文《桥》时,让学生闭着眼睛想象山洪暴发的情景,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逃难的人们的心态、当时混乱的场景,老汉和小伙子的不同的心理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感受,让学生说出“我是怎么想的”,“我会怎么做”等问题。这样的想象非常丰富,当然对当时的环境,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体验也非常深刻了。因此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无须老师更多的讲解,学生自己就体会到了品格的高尚。
三、细节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看似不起眼却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因此,细节教学在语文学习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教《七根火柴》时我们可以围绕文中两次出现的“数”这个细节作文章:卢进勇在把火柴交到指导员手里时的数火柴与前文无名战士献火时的数火柴有何不同?为什么这里的序数词之间都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同学们朗读、讨论后明白了“火”在全文中的重要性:在冷风暴雨、冰雹无常的恶劣环境里,火可以救活同志,可以解除饥饿、寒冷的痛苦。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这么珍贵的东西,所以卢进勇向导战友的深情嘱托,就饱含深情地用一种异样的声调数着。
老师可以接着点拨:除了想到战友,他还会想到自己的什么呢?学生在这种体验中想到很多东西,如想到自己完成了任务,实现了烈士的遗愿;想到要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进;想到要像无名战士那样革命到底,忠于党的事业。接着再让学生朗读。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无名战士的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卢进勇数火柴时的那份感激和激动,通过朗读学生还明确了用了逗号之后语速明显比用顿号要慢,这就把他们两人数火柴时的那份庄重与神圣活灵活现表现了出来。这种细节教学中的体验更有利于学生走进任务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四.实验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现代教学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那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如教《中国石拱桥》时让学生准备一块硬纸板和两个硬纸板做成的桥墩,先让学生把纸板平放在两个桥墩上再防上文具盒,“桥”塌了,后让学生把纸板弯成弧形,放上文具盒“桥”没塌,最后让学生从中得出拱桥比平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在这样的体验中去读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自然是驾轻就熟,居高临下了。在这样一种体验中学生品位到了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五.自主探究中的体验性学习。
让学习主体在自由的主动的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快乐,就会事半功倍。如在教《死海不死》时要求学生围绕“拯救死海“的主题,探索拯救死海的方法。学生兴趣很浓厚,查阅资料,了解死海周围的环境,并积极了解有关历史、地理、天文、气象等有关方面的知识,探讨拯救死海的良策,并提出了不少方案。比如干预天气,人工降雨;植树造林,改变天气;发明新的化学药剂,要来溶解盐类等等。这种探究活动说明一个人只要有从事么某中活动的需要或者把活动当作完成任务的手段,那么活动者的能力水平就会在活动中得到提高,并且活动越多样化,能力发展也越呈多样性。
六.课文续写中的体验性学习。
教材中有不少是文已尽而意未了的美文,可以让学生在续写体验、理解、感悟。如《小桔灯》可写《二十年后的小姑娘》,《最后一课》可写《第一堂英语课》等等。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写出不同的结局或不同的看法。这就让学生在与文学作品中的任务的对话中加深对作品和任务的了解,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
总之,体验性学习是学生由传统地被接受知识变成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的重要环节,只有使体验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旋律,才能让学生在享受中提高语文能力。
汉语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之我见
牡丹江市朝鲜族中学
汉语组
姜美花
第二篇:体验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课题研究方案
良马小学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新的世纪是一个人文价值逐步走向趋同的世纪,新的世纪对教育教学提出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合作精神”等要求,提出了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发展性”的要求。
2、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呼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教学反复提出了“体验”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呼唤转变全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3、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正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的现状,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的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4、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语文学习的材料形象生动。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引导他们亲临实践,在亲历中生成“真切体验”,产生个性化见解,使课堂洋溢人文气息,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1)体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的体味。它具有亲历性、内发性和独特性,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过程。它是优化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2)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即“对话”),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习”。死记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题。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主要框架
(一)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逐步改变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个性解读文本能力不强的现状。我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引领学生通过听、说、读、写、思、查、演等语文实践活动,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引领学生“积极的发现、建构、创造意义”,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二)主要框架子课题一: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张爱香
2、主要合作者:王美兰
3、研究内容:寻找识字教学与体验性学习的最佳结合点;引领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体会汉字的构成方法,体验学习汉字的乐趣,提高识字能力。
子课题二: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石宝山
2、主要合作者:卫朱芳
卫 彤
3、研究内容: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通过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体验感悟,读出个性化的理解,使课堂洋溢浓郁的“人文”气息。
子课题三:体验性学习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负责人:胡晋萍
2、主要合作者:张海娥
3、研究内容:在作文教学中,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深入体验,把自己真实的见闻感受通过口头、文字表达,积极构建“作文——生活”的桥梁,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课题的研究对象良马小学一至六年级。
(二)研究方法:
1、比较实验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7个教学班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同时随机接受教育辐射。
2、调查法:通过观察、问卷、测试等手段对学生参与体验积极性,体验感悟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3、理论探索法;通过查阅各种理论著作和研究资料,进一步明确体验性学习的内涵及其能力培养方法。
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六、课题研究的时间和步骤
1、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09年9月到2010年8月
2、具体步骤: 前期工作:选择讨论,申报立项第一阶段:2009年9月至2010年1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
(2)制订课题方案,确立课题组人员和实验班,做好组织发动工作。
(3)拟定若干研究子课题。
(4)举行开题会。
第二阶段:2010年2月至2010年6月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探索语文教学中学生体验性学习的策略。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2010年年初,举行中期汇报,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撰写课题中期研究报告,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子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5)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 2010年6月至2010年8月
(1)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邀请有关专家、领导对课题进行评审鉴定。
(3)写出课题论文,汇编论文集。
(4)观摩活动。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论文集(2)学生体验性学习成果展示(3)课题汇报材料
八、课题的组织管理 顾问:张巧红(县教研员)罗连春(乡教研员)组 长:石宝山(副校长)
副组长:韩朝辉(中心校包片领导)
胡晋萍(教导主任)
成 员:张海娥 卫朱芳 张爱香 卫 彤 王美兰
第三篇: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孟
淑
芝
介休市实验小学 2004年10月
数学教学中的体验性学习
介休市实验小学
孟淑芝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述:
什么是体验呢?字典上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也指亲身经历。体验,从字画上也可解释为“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它首先强调实践,但又区别于实践,它必须有感捂,对事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体验性学习是教育者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之中,进而生成反思与实践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主体性、交往性、过程性和个性化的特征。主体性,因为凡体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那种缺少主体意识的体验是一种“虚假的体验”。真正的体验是学习者将客观知识“活化”、“生命化”或者是将客观知识在个体身上“复活”,使其成为个人经验中的有机成分,成为自己的知识。交往性,凡人都是交往、交流者、体验发生在交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师生,生与生的交流、互动。过程性,过程是通往结果的大道,结果是过程的自然到达。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但要重视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后者的意义常常大于前者。个性化,对此美国著名学者维纳·艾莉指出:“我个人的知识体系中包含着大量的对自己来说独一无二的体验和回忆。这些体验过滤了我所知道的和理解的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二、为什么要实施体验性学习?
因为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学生心里认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还是建构主义教育理论都为体验性学习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体验贯穿于新课改的方方面面,“体验”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儿童体验生活和存在的意义,把他们培养成完满的个体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作为总体目标,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学习知识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建构,积极的体验。“体验”是新课改的教育目标,本次新课改适应21世纪新科技的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这”三维一体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新课改强调由 1 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发展为本,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结合。体验本身就是知、行、意、情相结合的过程,所以体验就是新课改中三维一体目标。“体验”是新课程形态的重要内容。基于全面,和谐的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改打破原有课程知识本位,分科主义的做法,加强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尊重知识经验的整合性,倡导课程的综合化,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而体验是新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内容。
三、如何实施体验性学习:
(一)情境中可以体验
理想教学效果的取得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没有实实在在的参与就没有扎扎实实的知识,更不会有相应的技能。因此教师要创设适宜的情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上,使学生积极地、高质量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恰当的学习情境中感受体验。1、生活情境中体验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如果我们能把生活中的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产生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如:在学习了《认识人民币》后,教师创设了超市购物的生活情境;第一次是师生之间购买,第二次是小组内购物,第三次是全班内购物,在这样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动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问题情境中体验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开展积极思考,深入研究。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急匆匆赶路的唐老鸭不小心撞到一辆车的棱角上,又撞在了地上的石头尖上,师问:“唐老鸭撞到了什么地方,怎么会那么疼?”
3、游戏情境中体验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得个性得到张扬。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创设了一个投沙包的游戏:一上课生排着两行整齐的队伍进入操场,然后 2 教师提出做向桶内投沙包的游戏,桶放那儿呢?有的学生提议放得队伍中间,但有的学生提出不公平,要公平就得围成圆,但怎样就能围成规范的圆,生提出先画一个圆,怎样画呢?于是学生积极动脑寻求解决画圆的方法,并且想出了多种方法。在这样的情境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并且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除了以上提到的,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设置悬念情境等,情境的创设得当,就会使自己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我们在创设情境中,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实践中体验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现实的特定操作过程中对自己活动过程的性质作反省抽象而产生的,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让数学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数学思维过程,让课堂成为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舞台。1、课中实践中体验
课堂是实施素质的主渠道,教师要努力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有所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操作,把箱子里的物体按形状分类。然后触摸物体的表面有什么感觉?并把这些物体在桌子上滚一滚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学生的手摸、口说、感受、体验,发现这些物体的面的异同点,物体的形状不同,物体的面也有变化,让学生充分感知,经历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实现“再创造”。2、课后实践中体验
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材料的选择应带现实背景和时代气息,使数学问题真正成为学生乐于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如:在上完《统计》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调查周围的人,喜爱吃什么水果,然后根据调查的结果,让学生说出假如你是水果店的老板,你会作出怎样的决策,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统计的目的。这样的课后实践,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课堂知识拓展深化于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魅力与应用的价值。
(三)、评价中体验
课堂教学中,为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 3 行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扬起自信的风帆。1、在教师的评价中体验
2、在自我评价中体验。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既是知识的再现,同时又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方法进行全面的反省,重新认识和评价形成对自我思想行为的反思意识。
3、在集体评价中体验。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接受他人的评价,从而促进自己不段进步。
体验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新形势下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作为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它的意义和价值,积极投身其中,思考、探索、交流、研讨,创设最佳的体验情境,让学生获得锻炼。
(孟淑芝)
2004.10
4
第四篇:浅谈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
浅谈美术教学中体验性学习
金堂县土桥镇三小 周腾云
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以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前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的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第三个领域则倾向于素质品质;最后一个领域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研究创造。怎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实施体验性学习呢?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性
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如区别静止的水果与滚动的水果,学生把玩、抚摸水果的过程中,通过手的触觉,体验到圆的实体,果皮的细嫩、光滑;通过鼻子的嗅觉体验,闻到了水果的芬芳;通过动手绘画体验,发现平面上的圆与生活中的圆有很大的差别,但又互相联系。
开展体验性的学习活动,是在感知觉体验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思维和情感的体验,逐步获得对知识的感悟与认知。
一、体验性学习注重主客体的交融性
开展体验性学习,教师的作用就是使用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活起来,就是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方式方法,使教材内容成为开放的、具有趣味性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有机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和体验学习气氛,体验学习的契机,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获得对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如欣赏《赛车》那幅画时,设问:骑车的小朋友头发怎么啦?(飘起来了)为什么飘起来了呢?(因为车速快)„„使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二、体验性学习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
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多姿多彩,只要把教材内容融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恰当的体验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和谐地学习活动中体验和认知。如通过棉花拼贴画教学,让少年儿童在教学活动中,熟悉棉花材料的特性,掌握棉花拼贴画的方法,体验运用脑与手把普通材料变为一种艺术品的自豪和喜悦,同时棉花拼贴画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体验性学习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体验学习方法既是独立的,又相互联系,学习的主体本身就是一个利用视觉、听觉、手感触觉和大脑进行学习的复合体和共同体。我们在美术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有所侧重,既保证体验学习的实效性又保持体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体验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寓德于“美” 以“美”育人 金堂县土桥镇三小 周腾云
小学美术教育大纲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就是说小学美术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美术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利用教材,充分挖掘美术教材中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思品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的作用,寓德于“美”,以“美”育人。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了解爱国人物和爱国史实,认识家乡和祖国的巨大变化史实„„,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增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对于把学生培养成新时期的合格接班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利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画笔对准自己的生活,画家乡的巨大变化,画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画《热闹的街市》、《可爱的家乡》、《火红的桔园》等,都是现实中活生生的爱国主义题材。第二、利用儿童美术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社会主义好》中,表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人们团结友爱,生活幸福。小朋友们茁壮成长,用歌声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心声;《中国杂技》表现的是技艺精湛、世界一流的中国杂技表扬和祖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杂技艺术和京剧艺术的热爱;《桂林山水》中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只要教师引导得当,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第三、利用民间美术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年画、剪纸、皮影、木偶、木雕、泥塑、玩具等。在欣赏和制作时,告诉学生这些作品在世界上很有影响,教育学生热爱和继承民间艺术,并不断发扬光大。
第四、利用工艺美术品和建筑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祖国工匠师的杰出创造》,让学生欣赏之后,感受到祖国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五、利用古今优秀的绘画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唐代敦煌壁画《双飞天》,现代画家齐白石的《荷花》,让学生感受古今画家高超的艺术造诣,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艺术宝库,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第六、利用爱国画家的故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讲一些著名画家的爱国故事,不失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好办法。
二、以集体主义教育为基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第一、利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和偶发因素进行教育。如:设计一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的游戏,让学生明白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要热爱集体,努力完成好比赛任务,为集体争得荣誉,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第二、利用创作课进行教育。在上美术创作课时,教师有意识地确定教育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互相友爱的创作内容。如:《我为灾区献爱心》、《手拉手,心连心》、《我们在一起》等。
三、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第一、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如:《今天我掌勺》、《劳动动态》等课,在指导学生进行速写和创作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教育学生从小爱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养成劳动习惯;而《锄禾》、《馒头》等图,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还可教育学生艰苦朴素,让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第二、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法规纪律、革命传统和无私奉献的教育。如:《我最亲近的人》、《我的家庭》等课,可以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等文明礼貌教育;《天天向上》一图教育学生刻苦努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三、对学生进行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教育。如欣赏《破纪录》、《我最快》等画时,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要敢于竞争的精神;欣赏《狼牙山五壮士》等画时,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烈的高贵品质。
第四、对学生进行爱鸟、保护益虫和环保教育。如教学《小鸟的家》、《爱鸟节》、《画蝗虫》、《画天牛》、《植树》、《绿化大地》。
四、以科学、理想为关键,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结合《去太空旅行》、《好帮手机器人》,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结合《我喜爱的活动》中航模小组活动图,教育学生向王伟叔叔学习,从小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总之,美术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非常丰富,除以上谈到的外,教师还要注意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其它教育因素,适时地、长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美术教学的始终。
第五篇:浅谈语文的体验性学习
谈 语 文 体 验 性 学
金昌铁路中学窦建荣浅习
浅谈语文体验性学习
摘要: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性学习是学生获得隐性知识的常用方法。体验性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教师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求的学习程序,学生用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积极深刻地进行学习并获得体验。课前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作体验的准备,课堂上施行开放式教学,运用整体感受、角色体验、模拟体验、联想体验、想像体验、移情体验等体验性学习方法,改变重传授,轻领悟的现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求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体验性学习
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往往可以通过理性的方法来获得,而隐性
①知识的获得则要更复杂得多”,“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获得隐性知识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前
较多重视显性知识的灌输,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现在应多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倡导“体验性学习”的学习方法。
一、体验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一)体验
体验就是“亲身经历、以认识周围的事物。”②“体验”即“体察、专察,在实践中认识事物”。③ “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④体验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表示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体验状态是一种多水平要素的整合,有感觉水平、认知水平和意志水平。内心体验有加工、深化扩展和升华的功能。
(二)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指学习者亲身介入实践活动,通过认知、体验和感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态度的方法,其特征是重在学生自主的感悟体验,要求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对新情景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感情或体验,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
二、体验性学习的意义、作用
“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程的要求。体验学习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体验性学习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具有主动性、实践性的特点。体验性学习既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已有的知识,探索未知领域的新知识。体验性学习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体验性学习改变了应试教育漠视学生完善人格的培养,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与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会如何主动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建立自信,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体验性学习能较好的实践新课标提出的要求。⑤
因为体验性学习是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的,又是对经历、实践和感受,认知和经验的升华,这种升华是对感受的再感受,对认知的再认知,对经验的在经验,所以,体验性学习既有感情的刻骨铭心,又有知识的深刻烙印,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和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吻合的,体验性学习能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体验性学习的实施
语文的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课内外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关注和向往,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感知语文学习认知的对象,理解语文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并领悟其内在蕴涵的意义,从而逐步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和语文素养。
(一)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
1、课前关注学生值得体验的内容
初中生比小学生多一些生活经历,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知识,但是与成人相比,则少了许多生活上的知识,特别缺少理性的知识,书本上有些知识学起来会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之前对这些知识有所关注:哪些知识学生会了解甚至掌握,哪些则不然,等等,然后指导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的相应教学素材,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如《竹影》的教学目标有“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在上本文之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每人找一幅自己喜欢的画。等在课堂上要理解“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的内容时,出示几幅西洋画、中国画,稍一指点,学生就理解了。因为文章内容富有童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喜闻乐见,所以生活化的学习材料,课前加以关注,学习轻松。
2、课堂上开放化教学。实现体验性学习
(1)理由开放新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细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题目给出了三种答案,都有道理。该题既体现了人文性教育,又让学生“自主感悟体验,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在新情景感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知识”。学(2)策略开放上例文中有一个名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课后题目问“哪个内容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这个特殊的复句,通过学生体会,促进思维广阔性的发展。用“单是”句是强调的重点。仿写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如要表达家园中是十分干净整洁的,就可选择“客厅”、“卧室”、“厕所杂物间”,学生十分明白:重点强调“厕所杂物间”。
(3)结论开放《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你有过这样的感受吗?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这些既是大人又不是大人的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有许多话想说,并且好说。生能讲出各自理由,都应当认为是收获,但从比较中,会体验出第三种答案更为合理。
(二)运用多种体验性学习方法,理解学习材料
体验性学习涵义集中,方法多种,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是:
1、整体感受法。对人物形象丰富,意境深远,意象丰富的材料适合这种学习方法。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其姓名不为人所知,不识字,好事,言行粗俗,青年守寡,一生做保姆,是一个很不幸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又有许多规矩,用之管教孩子,了解孩子,想方设法买来《山海经》,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劳动妇女。通过整体阅读,多角度、全方位探究,获得整体性感受体验,理解了材料。
2、角色体验法。深入课文的某一角色,进行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背影》中“我”对父亲“还是自己送我去”,和脚夫讲价钱“说话不大漂亮”,为我拣定椅子,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等做法感到“迂”。让当今初中生深入角色,体念一下当年作者之感情,也是理解文章的一个好学法。因为当今许多学生整周、整月寄宿在校,每次去学校时,父母也总是放心不下,通过角色替换,能理解作者当年对父亲的言行感到的“迂”和作者自己“那时真是太聪明了”的含义。
3、模拟体验法。对材料学习时,再现材料的情景,在再现材料的情景中体验。如学习《斑羚飞渡》,创制课件来展示飞渡的情景。看到老斑羚们为了种族的生存,用自己的身躯托起年轻斑羚的生命,体验当我们在危难关头,应该有献身精神,团结协作的精神。
4、联想体验法。就是在阅读中想开去,回忆相关知识、过去有关事物或某段生活经历,触发对课文所描写的事物或生活经历的感悟,从而使认识深化、情感升华、经验提升。对情境距离学生比较远的,或要说明的道理不太容易体会的,可以用联想体验法。如《天上的街市》要表示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所描绘的美丽的天街景象,学生是不可能见到过的。通过回忆自己现实生活中马路、大街上晚上灯火闪烁的情景来体验理解。
5、想像体验法。就是让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表象或经验,对课文描写的人物形象或意境展开再造想像,还可以就课文的描述进行创造想像,从而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意境更丰富。对描写生动、意境丰富的课文可以在想像中体验。如高尔基的《海燕》,利用学生对浩瀚大海的表象和暴风雨来临之自然景象的印象,想象海燕在此时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穿过乌云的雄姿,体会作者对革命先驱者的赞美之情。
6、移情体验法。就是学生在情绪、情感及理智上移位到他人的身上来考虑问题,站在他人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分析问题,理解他人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从而在态度、情感上引起一致的反应过程。如《我的第一本书》,当你站在文中“我”的位置上思考:父亲要我把送给同学的“半本国文书”拿回来时,你会怎样做?当父亲把一分为二的“两本国文书”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并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了名字的书要你送给同学时,你又会怎
总之,体验性学习是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习方法,它重视人的发展,强调教学要以学生生命质量的发展即“人本发展”为本。强调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人与人的理解与相互合作,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强调在体验之中获得真正的知识。实践体验性学习,转变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新世纪课堂教学的重要实践活动。
①
②样想,怎样做?让学生移情体验文章中同学之情,父子之情,父亲的品质。《浙江省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资料选编》第15页 《辞海》第228页,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③《教育大词典》第588页,人民出版社出版
④《现代汉语词典》第1130页,商务印书馆出版
⑤ 《新课程通识》第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