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艺术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电影编
电影编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与创作基本概念,以及中外电影史上重要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主要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概论》
(周星主编)、《影视艺术史》(周星等著)等通用教材,缩减概要而成。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下述各章重点。
第一章主要介绍电影基本理论,重点把握基本概念。分节重点包括:
第一节“电影基本范围”中重点把握:
1.电影美学层面概念;
2.电影片种。
第二节“电影的性质”中重点把握:
1.综合性。
2.艺术性。
第三节“电影的社会功能”重点把握:
1.再现功能;
2.表现意义;
3.审美价值。
第二章主要介绍电影创作基本概念。分章节重点把握:
第一节“影像镜头”:
1.景别;
2.构图:
3.运动与造型。
第二节“声音”:
1.人声。
2.声画关系。
第三节“蒙太奇”的概念意义。
第四节“长镜头”:
1.长镜头概念:
2.长镜头意义。
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外电影各个历史阶段创作状况。
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时期代表性影片:重要代表人物。第二节“西方电影的历史发展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三节“东方电影简况”:各个国度重要代表作品。
第四章主要介绍电影类型与体裁,分节重点:第一节“中国电影的类型与体裁”:中国电影类型。第二节“西方电影的类型与体裁”:西方电影类型。
第五章集中介绍中外电影创作名家和经典代表性影片。分节重点:
第一节“中国电影名家名作”:
1.夏衍创作;
2.吴永刚和《神女》;
3.袁牧之和《马路天使》;
4.蔡楚生与《一江春水向东流》;
5.沈浮与《万家灯火》;
6.费穆与《小城之春》;
7.谢铁骊与《早春二月》;
8.水华与《林家铺子》;
9.谢晋与《天云山传奇》、《芙蓉镇》;
10.吴贻弓与《城南旧事》。
11.张暖忻与《沙鸥》、《青春祭》;
12.张艺谋与《红高梁》、《秋菊打官司》;
13.陈凯歌与《黄土地》、《霸王别姬》.
14.黄建新与《背靠背,脸对脸》;
15.霍建起和《那山,那人,那狗》;
16.陆川与《可可西里》。
第二节“外国电影名家名作”:
1.格里菲斯与《一个
国家的诞生》;
2.爱森斯坦与《战舰波将金号》;
3.奥逊.威尔斯与《公民凯恩》;
4.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5.新好
莱坞与《邦妮和克莱德》;
6.斯皮尔伯格;
7.黑泽明与《罗生门》。
第二篇: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
2、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3、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①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
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
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
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
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
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③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Ⅰ、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Ⅱ、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
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
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
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
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
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 的起源》。
⑤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
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
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 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⑥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4、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
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更有内在本质与规律;车尼尔雪夫斯基:“没事生活”。认为艺术完全
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再现。(4)情感表现说:艺术是用外在的材料表达艺术家的内心的情
感。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
己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起源。(5)实践论: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
艺术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并改进而形成的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感
性形式,并且有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特殊的规律与独立的价值。(艺术不是一种赏玩之物,而是一种生活的必须。它的存在形式在本质上不是为装饰消遣)
5、艺术有哪些主要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
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
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
式美的统一。
6、艺术与科学、哲学、文化、实践、日常生活其的关系:真、善、美、益、宜的五位统合(1)哲学、科学求真:哲学引导人们探索、追求时间的本源与本质,从而从科学理性的思
维引导人们不断创新,改造整个客观世界。
(2)文化求善:宗教从虚幻美好的天国引领人们去恶向善,文化则从整套习俗与制度影响,规范每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的思想行为。
(3)艺术求美:艺术以感性的形式表现审美的内涵。
(4)实践求益:行为将科学付诸实践并产生相应效益。
(5)日常生活求宜: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都是为了自身更好的生活。
a.哲学蒸腾着诗性,艺术浸洇着理性b.由于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
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
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c.哲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艺术内涵的先导,而艺术又同样蕴含着理性的思考,二者是有机、动态的辩证统一。
a.科学是人认识时间的万物万象,找出其存在的规律;而艺
术是人认识自己的万般情感,表达出人类对美的感动。b.科学是理性而抽象的,艺术是
感性而形象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世界的美妙的两极。
政治属于上层建筑,制约规范着社会结
构中的一切。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必然受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是政治也为艺术的产
生与发展提供了社会环境。
宗教是艺术起源的原因之一,也是艺术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表现题材,因此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已成为历史经典的宗教艺术作品。
a.道德是社会制度所规范人们思想的标准,包括是非,善恶,正义非正
义等。艺术是美善合一的,因此,在道德表现上往往有鲜明的主题与立场。b.孔子“”c.儒
家教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F、艺术与实践(经济)----美与益实践是一切事实发生的前提,亦是艺术发生的必要条件。
艺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中出现。艺术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实践,有其产生与存在的价值,凝
聚着创作者的心血和劳动。这种实践成果已逐渐成为艺术消费的主要对象,符合社会经济结
构与关系。
审美的日常生活化:将审美活动变成日常生活的一种常
态。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在日常生活中渗透进越来越多的审美因素,使日常生活走向审美
化和艺术化。)
7、艺术的分类方法及其各个门类艺术的内涵与特征,以及不同门类的姊妹艺术之间的内在关系:
(1)实用艺术(机建筑、园林艺术等):内涵: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
要包托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性
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反过来也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密不
可分,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P.S.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
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审美性在实用艺术中的比重越来越大。②表现性与形式美。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表现性也就是用色彩、线条、造型、图案等外部形式,来传达和表现出一定的情绪、气氛、格调、意味。形式美主要是指
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
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时代性表现在a.总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面貌,一定时代和一
定社会的审美理想与时代风尚)b.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
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2)造型艺术(绘画、雕塑等)内涵: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
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特征:基本特征,造型性通过再现和塑
造外部形象来体现内在的精神世界,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H、造型性与直观性“以形写神”,体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只能 用间接地方式去表现没
有外部形态的客观事物。a.瞬间性与永固性 b.再现性与表现性
(3)表情艺术(音乐、舞蹈)内涵:指通过一定物质媒介(音响、人体)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这一类艺术的总称,注意啊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
性艺术。特征:①抒情性与表现性②表演性与形象性 ③节奏性与韵律性
(4)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影视艺术)内涵:①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一类艺术的总称。②吸取了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各门艺术的精华与长处,手法多样而富有艺
术表现力,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③时空交错,视听结合,动静互补,在线与表现统一,造型与表扬相融。④综合性、文学性、表演性 特征:①综合性与独特性,艺术门类之间的综合,综合艺术的独特②情节性与主人公戏剧性与非戏剧性,冲突性与纪实性,曲折性与
生活化 ③文学性与表演性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
(5)语言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内涵:指人们常说的文字。由于文学总是
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
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特征: ①间接性
与广阔性,读者通过想象来实现对艺术形象的把握;语言意义性与内心复杂性使文学全方位的展开艺术时空。②情感性与思想性情动于中西,行于言,文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文
学艺术有 深刻的思想性。③结构性与语言美任何形式与文学作品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结构本身有美感; 文学语言具有审美性、生动性、形象性、准确性等特点。
(6)民族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在民间或少数民族形成、发展并广为流传的各种通俗的传统艺术以及具有民间色彩的技术与艺能,例如,传统工艺、戏曲、舞蹈、音
乐、雕塑、编制、中国结、魔术、杂技、原著民文化。不同门类艺术的联系①不同门类艺
术之间联系的必然性不同的艺术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同艺术之间又有很多共同点,形象
性、情感性、审美性。②不同门类艺术之间联系的有限性每一门都有其无可替代的长处
和特征,与其他艺术发生关系,是为了更好的彰显自身的审美特征。
8、艺术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有哪些?
1)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审美情怀的培养;以及各种学科 知识的学习与把握。
2)热爱艺术,精通一艺。“不通一艺莫谈美,不通一技莫 谈艺。”朱光潜
3)体验生活,形诸艺术。王国维: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9、艺术创作的过程及心理?
(1)艺术发生/艺术体验①材料的储备 ②艺术发现 ③创作动机的生产
(2)艺术构思①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想象与联想;灵感思维;情感意识---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艺术形象的孕育过程创作预留的产生;审美意识的孕育 ③艺术创作的物化阶段意念转化(意念中的艺术对象如何转化为艺术形象)技巧应用(艺术创作中的艺术技巧与艺术手段)意蕴提升(境界的生成,艺术品格的提问)
(3)艺术实现/艺术物化
(4)艺术风格①艺术风格指艺术家或艺术团体在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格特色,作风,格调和气派。它是艺术家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的体现统一于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之中②风格即人,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稳固性 ③艺术风格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5)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①以地名为标志的(弗伦萨画派、尼德兰乐派、维也纳派、墨西哥画派、北派山水、南派山水)②以某个艺术家名字为标志(梅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布莱希特戏剧)③从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为标志
(6)艺术思潮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以及艺术的自身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它是社会潮流的构成部分之一。
10、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及其各自内涵与关系: 艺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①内容决定形式;为情而造文 ②形式的积极性能动性与相对独立性 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相辅相成,和谐统一(1)材料与媒介层艺术作品在结构上的基层就是“材料与媒介层”,它是艺术作品赖以存在的物质传播,即海德格尔所说的“物因素”(2)技术与技术层如果缺乏技术和技艺的支持,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洞察等,都无法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或者根本无从表达(1)符号与图示层艺术家将其精湛的技艺施展在材料上,对它进行改造,整合并重新组织,改变它原来的存在方式和性质,使其成为“另一种”存在------“组织化”的外在形式之中寓有“意向性”的内在品质,即艺术作品的符号式或图式(2)形象与意象层符号,图式层只是一种粗线条的“勾勒”,充满暗示性和不确定性,并不足
(3)意蕴层意蕴不是作品结构中的实在物,而是由审美主体的意向行为所引发的“盈余”意义。艺术语言、艺术形式、艺术意蕴
11、中国艺术精神有哪些?
(1)典型(圆形人物、扁形人物):指文学艺术作品中,作者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而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的人物形象。
(2)意境(王国维“境界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生三境界):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3)生命精神
(4)道与自然道: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性自然:道法自然,道生万物,天人合一。自然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5)乐舞精神
(6)辩证和谐
12、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方法 灵感、共鸣、顿悟、净化、审美期待
(1)艺术鉴赏内涵:定义: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地、主动地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的主体性特征:对艺术作品审美性的认知,对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阐释,对艺术作品形象的再创造
(2)艺术鉴赏的过程 ① 审美期待文体期待:类型或形式 意象期待:意象或形象 意蕴期待:意境、哲理、情感 ② 鉴赏过程感觉与感知;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 ③ 审美效应共鸣: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直接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被艺术作品所打动,达到物我两忘,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 净化:在文学上,净化是读者在艺术接受的高潮阶段继共鸣之后。达到情感调节,精神洗礼与人格升华顿悟:指审美主角在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的顿悟,洞察世间奥妙,人生真谛及艺术的本质,是高层次的审美升华。
(3)艺术批评 ①批评对象: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批评本身 ②特征: a.科学性:哲学,美学,艺术学理论为基础,汲取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理性分析b.艺术性:坚守并发掘艺术审美性本质,艺术的感受,逻辑清晰,论证严谨,文字优美,生动感人。③作用:a.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b.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c.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4)艺术批评方法:①社会批评:法国丹纳《艺术哲学》---时代、地域、环境 ②心理批
评:弗洛伊德,拉康应用精神分析法③传记批评:法国圣佩韦从作者自身入手进行分析④读者批评:20世纪德国姚斯从接受者的角度艺术作品和艺术史⑤其他批评方法和流派:原型批评、语义批评
(5)艺术批评的功能①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的发现与分析,提高接受者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② 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体系,形成对作品的信息反馈,促进艺术创作发展。③ 丰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协调艺术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共进。
(6)艺术接受指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艺术活动。
第三篇:艺术学基本概念总结
艺术学概念(包括一些文学概念)
1.艺术的认识本质:艺术的掌握方式,或者说,认识世界、反映社会生活的方式,是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活动,认识世界的重点是事物的特征个性和美,以高度概括的具体可感的形式和形象揭示事物的特征本质和普遍性,是在个别之中显示一半,在特殊之中表现普遍。艺术也掌握真理,但它掌握的是具体形象的真理,即艺术美,所以,艺术认识内容,则要求真实性,要求通过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2.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3.美的规律:一个事物,只有当它以其现象的真实充分的体现出其本质的真实,以其具体的形式充分的表现出 其内容的必然性,以其形象的个别性充分的显现出其种类的普遍性,而且这现象、这形式、这形象又必须是 非常突出、鲜明、生动,那它就是美的。
4.艺术典型: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的集中的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题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相比一般的艺术形象,它的真实性更高,概括性更广,思想性更深刻,情感更强烈,感染性更持久,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真理的独特发现和对美的独特创造。
5.美感:是客观事物的美作用与人而引起的一种意识活动和情感活动。
6.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美和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关系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
7.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8.再现:是指艺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摹仿现实。
9.表现: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地、情感地表现对象或抛弃具体物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常采取的象征、寓言、夸张、变形以至于抽象等艺术语言,以突破感受的经验习惯,在创作倾向上,则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
10.形式美:是指艺术作品可直接诉诸于感官的外在形式的美,即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按照一定规律如均衡、对称、对比、和谐、整衣、多样统一等排列和组合的形式,并能唤起美感的审美特征。
11.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干之后,不经过复杂的治理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对观察事物和对其认识不经过惯常的逻辑思考的认识瞬间性。它标志着艺术家艺术素养的超常水平。
12.艺术创作活动: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主要表现在已经形成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才能上),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特别是其中的形象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胎儿——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13.艺术创作方法: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14.艺术体验:是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15.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16.艺术想象: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按照创作主旨的需要,在头脑中对生活中得来的有关的诸多表象进行分解,重组,连接等加工,把实际上并不在一起的事物从观念上把它们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新的理想化了的艺术意象的创造的能力。
17.艺术构思:是艺术家在既定的艺术心理定势和创作目的的指导下,围绕着从生活的暗示中初步形成的主题意向,运用于此有关的生活素材进行艺术思维,进而在头脑中孕育成一个全新的艺术胎儿,即完整的艺术意象。
18.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了主观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19.意象物化:是指艺术家运用艺术语言,将构思成熟的艺术意象表现为专供审美和鉴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其实质是一种审美表现活动。
20.艺术传达: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它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
21.艺术语言:它不仅包括文学语言,也包括了其它艺术门类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艺术想象的材料(如表象这种广为使用的艺术语言符号)和艺术表现手段以及各种艺术媒介。
22.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内涵。
23.集体无意识: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集团、人类)在生理进化和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心理积淀起来的潜在共同心理。
24.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创作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出来的一种豁然贯通、才思如潮的心理现象。往往起着推动创作过程、促成艺术形象完成的作用。虽然它是在艺术家面对大量生活素材和生活感受而感到难以处置的苦思中,因某一机缘的出动,以出乎意外、茅塞顿开的突然性形态表现出来,但它的产生的基础,则是艺术家平日积累的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长期艰苦的艺术探索。是艺术家在持续构思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心理上的反映。
25.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26.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和艺术欣赏过程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统一的系统中,以捕捉艺术意象为目标,因而以形象思维占相对优势的一种思维方式。
27.艺术个性(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艺术心理定势、艺术意象、艺术想象等内容中体现出来的独特的特点和特性,它是独一无二的艺术体验和独特的艺术技巧高度统一的结果。
28.艺术风格的民族特色:是由本民族的地理环境、社会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和审美需要,但归根结底还是根源于本民族的社会基础与经济生活。
29.艺术风格的时代特色:是指同一时代的艺术创作常常具有某些共同特征,体现出
这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追求。
30.艺术流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31.艺术思潮:在一定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般潮流。
32.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引起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变化,引导人们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3.艺术的审美认识作用: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能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34.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愉悦心目,畅神益智,通过阅读作品获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
35.艺术鉴赏:是指人们对艺术形象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
36.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或图形、音响的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37.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审美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过程中,对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
39.通感:是指在艺术创作与鉴赏活动中,各种感觉互相渗透或挪移,从而大大丰富和扩展了审美感受。
40.定向期待(期待视野):由读者的文化素养、审美趣味、鉴赏能力等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惯性心理力量,“它以不经意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的习惯方式支配着阅读过程,读者阅读中的定向、选择和童话,完全是在不知不觉、不假思索中进行的。
41.审美体验: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的基础上,达到艺术审美活动的高潮阶段,调动再创造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激起丰富的情感,设身处地地生活到艺术作品中,获得心灵的审美愉悦,把外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转化为鉴赏者自身的生命活动。
42.审美升华:是指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达到一种精神的自由境界,通过艺术鉴赏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在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重直观自身实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43.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上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
第四篇:《统计法基础知识》重点知识总结
第一章
统计法基本问题
重点知识汇总
1、政府统计的含义:简单的说就是国家机关(主要是行政机关)依法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和手段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2、政府统计的特征:实施主体是政府机关、必须严格依法实施、具有强制性、统计结果具有社会共享性。
3、政府统计的整体功能:信息、咨询、监督。
4、政府统计的任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
实行统计监督。
5、统计法是调整政府机关组织实施统计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6、统计法的特点:调整对象具有他特殊性和复杂性,规范内容具有专业性。
7、目前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是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统计法》。该法经过1996年5月15日、2009年6月27日两次修订,于2010年1月1日实施。
8、统计行政法规: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9、地方性统计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指定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地方性法规。
10、统计行政规章:政府规章、部门规章。
11、统计法的作用:
(一)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推进统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
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二)规范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各种经济组织以及公民在统计活动中的行为,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都必须依法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12、统计法的基本原则:
(一)保障统计工作统一性原则
1)国家建立集中统计的统计管理体制;
统计管理体制的集中统一,实行统计领导。
2)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标准应当是统一的;
3)统计资料应当依法统计管理和公布。
(二)统计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原则
1)统计机构的职责是法定的;
2)统计机构应当依法履行其职权,既不能放弃职权,更不能超越职权、滥用职权;
3)统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三)统计调查对象依法履行义务原则
1)统计调查对象的义务是法定的;
2)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法履行义务;
(四)维护统计对象合法权益原则
1)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资料受法律保护;
2)尽可能减轻统计调查对象的负担;
3)对非法定统计义务,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履行。
(五)保障统计信息社会共享原则
1)建立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制度;
2)采取多样化的统计资料公布方式和手段;
3)积极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13、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
14、国家建立集中统计的统计系统,实行统计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
15、我国政府统计系统在经费管理上基本上是分级负责,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16、我国最早的统计法始见于周朝。
1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统计法律,是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统计法》,该法于1938年修正公布。
第二章统计调查管理
重点知识汇总
1、政府统计调查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三大类。
2、政府统计调查特点:义务性、强制性。
3、面见统计调查特点:自愿性、盈利性。
4、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三类。
5、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及审批
一、国家统计调查项目
系统内:与本部门有直接隶属关系的单位及部门的派出机构
省级及省级以下与部门对口设立的管理机构
国家级集团公司所属企业
6、国家统计调查、部门统计调查、地方统计调查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矛盾。
7、抽样调查、重点调查或者行政记录可以满足需要的,不得制发全面统计调查表。
8、制定统计调查项目,应当同时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
9、统计标准包含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统计编码。
10、统计调查方法有:普查、抽样调查、全面调查、重点调查、行政记录。
11、搜集、整理统计材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12、人口普查、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为数逢0和6 的年份;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分别在为数逢3和8的年份。
13、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者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对未标明前款规定的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
14、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仍能够反映出总体的基本情况。
15、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16、统计调查证件的种类:统计调查证、临时统计调查证、工作证、普查员证和普查指导员证。
第三章 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
重点知识总结
1、统计资料包括:原始统计资料、汇总资料、有关说明、分析材料、统计报告等。
2、统计资料的特点:客观性、合法性、相关性。
3、统计资料的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统计资料的保存、管理制度。
4、统计资料的管理,是指对统计资料进行存储、登记、审核、调整、归档、发布等工作的总称。
5、统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除依法应当保密的以外,应当及时公开、公布、供特惠公众查询。
6、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7、对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统计调查对象审核和签署统计资料
2)统计调查对象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对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录入的统计资料进行审核
8、保管统计资料的范围应包括政府统计工作中形成的所有统计资料、具体包括统计台账、原始统计报表、汇总统计资料、电子介质的统计资料,以及统计管理工作中形成的所有文件。
9、保管统计资料机构的职责
1)及时、全面地收集在统计工作中形成的统计资料和文件
2)将统计资料分类、整理、归档、入库,随时检查,不得受损
3)按照规定,向查阅和使用者提供统计资料
4)将具有归档性质的统计资料移交相关部门
10、统计机构提供统计资料的目的:
1)为党政机关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2)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之间相互提供有关统计资料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
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
12、统计资料的定期公布制度:除了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的资料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统计资料都应由社会公众共同享有。
13、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要求:
1)发布统计资料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
2)发布统计资料的载体应该是公开的、大众的、官方的、方便查找的。
14、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1)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2)国务院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 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公布统计资料的权限
15、统计资料的公布程序主要有:统计资料的核定、审批和备案
17、审批程序
对于绝密、机密和秘密统计资料,非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外发表。
秘密级的,一般由确定该资料密级的单位批准,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门审核备案 费秘密的统计资料,在国家以法定形式公布前,有关单位如果需要发表,须征得该资料的管理部门同意,综合性统计数字要送统计部门审核同意。
18、统计数据公布的方式: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报刊登载、网站登载、新闻发布会等。
19、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20、商业秘密的范围:包括技术信息和经济信息。
21、商业秘密的法律要件: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
22、侵犯商业秘密的方式: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非法取得商业秘密后,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项商业秘密;
3)合同的乙方当事人或者本企业的技术人员违反约定,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4)第三人知道前述的违法行为,而又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
23、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24、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1)直接标明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2)虽未直接表明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但是通过已表明的地址、编码等相关信息可以识别或者推断其身份的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资料;
3)可以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汇总资料。
25、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负有保密义务的资料有:
国家秘密统计资料、商业秘密、个人信息、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第四章
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重点知识总结
1、政府统计机构分: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
2、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统计局、及派出的调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统计机构。
3、乡镇统计工作岗位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置统计工作岗位,即要安排从事统计工作的人员,但具体是配备专职还是兼职统计人员,可以由乡、镇政府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统计工作的任务量确定。
4、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统计机构,也可以不设统计机构而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5、统计人员的职权:
1)统计人员具有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
2)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
具有上报统计资料义务的有关统计调查对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和个人。
3)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如实提供有关情况、资料;
4)统计人员有权要求有关人员改正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
当有关人员提供的统计资料不真实、不准确时,统计人员有权要求其改正,有关人员应当如实改正。此外,统计人员有学习专业知识的权利。
6、统计人员的职责
1)统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2)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3)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依法出示工作证件。
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
7、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要求
1)统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
统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1)忠诚统计,乐于奉献
(2)实事求是,不出假数
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统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3)依法统计,严守秘密
(4)公正透明,服务社会
2)统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1)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评聘制度;
统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设初级资格、中级资格和高级资格;
统计专业技术职务包括高级统计师、统计师、助理统计师、统计员;
国家实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考试、评聘制度,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统计队伍的稳定性。
(2)统计人员应该具备与其从事的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加强对统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以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8、2004年6月,国务院将“统计人员持证上岗”规范为“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并审定为行政许可项目。国家统计局颁布了《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5年7月1日起在全国开始实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2007年4月,新修订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于2007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
9、实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统计人员素质,促进统计队伍建设;
2)有利于规范对基层统计队伍的管理;
3)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保障统计数据质量。
10、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中承担经常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人员,必须取得统计从业资格,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行为人承担的是一次性政府统计调查任务,则无需具备统计从业资格和持有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11、国家统计局领导和管理全国的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的实施机关。
12、根据《行政许可法》和《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的实施程序主要有: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
第五章
统计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
重点知识总结
1、统计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在统计活动中违反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对统计法所保护的社会形成侵害的行为。
2、统计违法行为的特征:
1)统计违法行为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2)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3)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
3、统计违法行为的种类:
1)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此行为的基本特点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
2)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构成此项违法行为的前提是提供统计资料的要求必须是政府统计机构的合法要求,催报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比较常用的有电话催报、文书催报、网络催报等。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规定期限届满后是否进行答复、行为人主管过错类型不影响此项违法行为的成立。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一般商业调查,不构成此项违法行为。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包含核查或检查对象。
6)迟报统计资料;
7)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8)利用虚假统计资料片区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本项违法行为的主体为单位或个人,但本行为的主体并不一定是制作虚假统计资料的主体,要求他人编造虚假统计资料片区荣誉称号、物质利益或者职务晋升的,也构成统计违法行为。
9)自行修改统计资料;具体表现是指违法行为主体违反规定的权限、程序和要求、擅自修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10)编造虚假统计数据;违法行为主体: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
11)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2)打击报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统计人员的行为:指利用权力、对依法履职或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采取撤职、降级、调离岗位、经济处罚等。
13)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修改后《统计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施了统计行政问责制,强化了领导人员在统计上的法律义务。
14)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或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违法行为的主体: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
15)伪造、篡改统计资料;违法行为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
16)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强令、授意、胁迫、诱导等方式。
17)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违法主体: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
18)违法公布统计资料;对于依法应当公布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予以公布。
19)泄露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
20)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
21)泄露国家秘密;
22)违反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法规;
23)违反《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对《统计法》的重要补充,于2009年5月1日开始施行。
24)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
25)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26)违反《国家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
27)违反《涉外调查管理办法》;
4、统计法律责任:指行为人对其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所应承担的惩罚性法律后果。
5、统计法律责任的特征:
1)统计法律责任的承担者,必须是具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统计法律责任的内容是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的;
3)统计法律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必须由专门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来进行,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此权力;
4)统计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统计法律责任可以分为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
6、行政法律责任:
统计行政法律责任主要包括:统计行政处罚、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另外,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也属于行政法律责任的形式;通报、批评教育一般也可以列入行政法律责任的范畴。
(一)统计行政处罚:是指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依法对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给予的行政处罚。
特点: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只能是各级统计监督检查机关、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范的行为、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不适用于民事违法和统计犯罪,不同于民事处罚和形式处罚
原则: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统计行政处罚与统计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
种类:①警告
②罚款
③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④责令停产停业
⑤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⑥行政拘留
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1)警告(属申诫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法律规范行为的谴责和警示,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行为人一种精神上的惩戒。
1)违反《统计法》的行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
第一、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第二、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 第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第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第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第六、迟报统计资料;
第七、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
2)违反《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行为:企业事业组织、个体经营户 第一、拒绝或者妨碍经济普查机构、经济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 第二、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经济普查资料;
第三、未按时提供与经济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
3)违反《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的行为: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户 第一、拒绝或者妨碍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 第二、提供虚假后者不完整的农业普查资料;
第三、未按时提供与农业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 第四、拒绝、推诿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农业普查依法检查;
第五、在接受农业普查执法检查时,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
(2)罚款(属财产罚的一种)。是指行政机关强迫违法行为人缴纳一定数额的货币。罚款针对作为对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经营户使用,适用于以上警告使用的三种情况。
(二)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
处分:行政机关对本机关违法的工作人员,或行政监督机关对股价工作人员施行的行政制裁措施。只针对国家公务员: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处分的适用,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监督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或者失职行为,可以直接给与撤职一下的行政处分。处分是一种内部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对所受行政处分不服的,既不能要求行政复议,也不能提起行政诉讼,只能通过申诉程序解决。
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是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实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有关行政领导或者责任人员给予的行政制裁措施。《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方面的部门规章。
适用情况:
(1)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适用。
第一、地方、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员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第二、强令、授意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有关机构、人员拒报、虚报、瞒报或者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第三、对拒绝、抵制篡改统计资料或者对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四、对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
第五、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严重失实的统计数据,应当发现而未发现或者发现后不予纠正,造成不良或者严重后果的。
第一、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强令、授意统计调查对象虚报、瞒报或者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二、参与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的; 第三、故意拖延或者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第四、在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明知统计数据不实,不履行职责调查核实,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五、违反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公布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六、泄露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七、泄露统计调查对象个人、家庭资料和商业秘密,造成不良后果的; 第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的。
作为统计调查对象中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违法行为,其直属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可以给予处分:
第一、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 第二、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三、拒报统计资料的、第四、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第五、拒绝提供情况、提供虚假情况或者转移、隐匿、毁弃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以及与统计有关的其他资料。
此外,还有一种违法违纪行为,针对的是不特定的主体,即包庇、纵容统计违法违纪行为的行为。(2)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决定机关。处分的最终决定机关是违法行为人的任免机关或者是监察机关。对本机关违反统计法律法规的有关人员可以依法直接给予处分,本机关外的认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当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三)通报
(1)特点:由人民政府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行使。通报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2)通报主要适用于以下统计违法行为:
第一、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的;
第二、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三、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四、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
第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第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的; 第三、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第四、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第五、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的; 第六、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
第七、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
第八、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第一、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第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第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第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第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普查对象违反《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情况的;
违反《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的
违反《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的(四)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和撤销晋升的职务
除取消荣誉称号、追缴获得的物质利益,撤销晋升的职务外,对其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由作出授予荣誉称号、给予物质奖励和予以晋升职务的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检查机关取消其上述获得的奖励。
(五)批评教育
适用对象是特定的,即在重大国情国力普查活动中拒绝、阻碍统计调查,或者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普查资料的个人,其实施机关也是特定的,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7、刑事法律责任
(1)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的统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机密、个人信息或者提供、泄露在统计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上述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两款罪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违法行为,故意后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统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5)利用统计调查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进行欺诈活动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统计监督检查与行政争议的解决
重点知识总结
1、统计监督检查的主体: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检察机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统计监督检查是使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是实现依法统计、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手段。
2、统计监督检查的特征:
1)统计监督检查是由国家依法授权的机关进行的;
2)统计监督检查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具有严肃性、权威性和国家强制性;
3)统计监督检查是按照一定的权限、程序和方式进行的。
为了防止滥用检查权,保障被监督检查对象的合法权益,监督检查机关必须按照法定权限履行监督检查职责。
3、统计监督检查的方式:
1)根据监督检查在时间上的不同,可分为定期监督检查和临时监督检查;
2)根据监督检查涉及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抽查;
3)根据监督检查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联合监督检查和单独监督检查。
4、办理统计行政处罚案件查处程序: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5、立案查处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有明确的行为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2)经初步审查,有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情节较重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
3)按照职责与分工规定,属于管辖范围内的。
6、调查取证是统计违法案件查处程序中最实质性的工作阶段。
案件的调查工作应主要抓住以下三个方面:
1)案件的违法事实;
2)被调查人的有关情况; 3)证据材料。
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立案的依据、统计违法事实、案件性质、应追究的法律责任、处理意见、调查组成人员及报告时间等。
7、告知:统计执法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8、听证:统计执法检查机关在作出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二万元以上的罚款,对公民处以二千元以上的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9、启动统计执法中的听证程序应同时满足以下连个条件:
1)对单位罚款超过了一定数额;
2)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
10、有关听证程序的具体规定
1)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2)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3)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11、处理:被处罚单位在接到处罚通知后,如果既不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又拒不执行的,由查处机关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1、结案: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办理案件结案手续:
1)行政处罚决定执行完毕的;
2)免于行政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的;
3)经复议机关复议,复议决定执行完毕的;
4)经人民法院判决或者裁定执行完毕的。
12、行政复议
统计行政复议的特征:
1)统计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的活动;
2)统计行政复议是上级统计行政机关对下级统计行政机关进行的层级监督的活动; 3)统计行政复议以引起行政争议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为审查对象;
4)统计行政复议由不服具体统计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依法提出申请而启动; 5)统计行政复议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13、统计行政复议的范围有如下具体统计行政行为:
1)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等。2)行政不作为。
3)被认为行政侵权、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行为。统计行政复议管辖权的确定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申请人既可以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申请复议。复议权利由申请人选择。
2)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以共同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其复议管辖权属于它们的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一般为本级人民政府。
3)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另一种情况是当事人对国家统计局派出的其他调查机构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在该派出机构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出的调查机构即调查总队中申请行政复议。
4)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统计局申请行政复议。如果对国家统计局的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裁决。
14、统计行政复议程序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申请、受理、审查、决定和执行。
15、统计行政复议的申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16、决定:维持决定、履行决定、撤销、变更和确认违法决定。行政复议中的和解、调解制度。
17、统计行政诉讼的特点:
1)统计行政诉讼的双方当事人中,被告只能是行使统计行政权力、作出引起纠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执法机关,即国家统计局及其派出的调查队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2)统计行政诉讼索要解决的是统计行政争议;
3)统计行政诉讼的起因是相对人对具体统计行政行为不服,持有异议,认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
4)统计行政诉讼是再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进行的。
18、统计行政诉讼的范围
引起统计行政诉讼的具体统计行政行为有三类: 一是统计行政处罚行为;主要是警告、罚款等。二是统计执法机关的不作为行为;
三是统计执法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19、统计行政执法的原则
1)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3)和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的原则; 4)行政诉讼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5)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原则; 6)辩论的原则;
7)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进行法律监督的原则;
8)人民法院就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审查的原则。20、统计行政诉讼的管辖
1)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该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2)经过行政复议后,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仍不服的,由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统计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3)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或者对国家统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经过行政复议后仍不服的,由国家统计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统计行政诉讼案件。
21、做好统计行政应诉工作;
1)确定应诉人员;
2)认真研究起诉书副本; 3)提交答辩状; 4)到庭应诉;
5)对一审判决及时作出反应。
22、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的;
(二)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三)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四)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五)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一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一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有本条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一下的罚款。
第五篇:2014证券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2014证券资格考试证券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1.债券回购交易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性质上归属于货币市场2.证券法规定设立证券公司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主要股东具有持续盈利能力,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记录,净资产部低于RMB2亿元 3.证券公司开展经纪,自营业务的要求:1注册资本分为5000万,1亿,5亿;2净资本分为2000万,5000万,1亿,2亿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设会员大会,理事会(决策机构),专门委员会,总经理(负责日常事务,由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任免)
5.1997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包括债券现货交易和债券回购)
6.2002年6月,商业银行债券柜台市场开始运作,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始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扩展
7.证券公司申请交易所会员资格报送材料主要包括:持有5%以上股权的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名称,出资额,持股比例,业务范围,注册资本,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的等信息 8.证券交易所予以受理证券公司申请材料,并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接纳为会员的决定
9.证券交易所应当设会员代表1名,会员业务联络人1-4名
10.证券交易所会员应当向证券交易所履行以下定期报告义务:1每月前7个工作日内报送上月统计表及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2每年4月30日前报送上经审计财务报表和证券交易所要求的报告材料以及上会员交易系统运行情况报告
11.证券交易所决定接纳或者开除会员应当在决定后的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决定接纳或者开除正式会员意外的其他的会员应当在履行有关手续5个工作日之前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12.境外证券经营机构驻华代表处
申请成为证券交易所特别会员的条件之一:依法设立满1年,最近1年无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而受到主管当局处罚的情形
13.会员取得席位后可向证券交易所申请1个或1个以上的交易单元,1个或1个以上的标准流速,1个标准流速为每秒15笔
14.2004年10月20日,中国结算公司发布通知,“一个自然人,法人可以开立不同类别和用途的证券账户,对于同类别和用途的证券账户,原则上一个自然人,法人只能开立1个”
15.证券公司申请开立多个自营账户,每500万元注册资本开立1个证券账户
16.证券公司开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每设立1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立1个专用证券账户
17.信托公司每设立1个信托产品开立1个专用证券账户
18.保险机构投资者每一保险产品开立1个证券账户
19.证券投资基金每租用1个基金专用交易席位开立1个证券账户 20.单个企业年金计划最多可开立10个证券账户
21.证券发行人应该在发行结束后2个交易日内向登记结算公司申请办理股份发行登记
22.1998年4月1日起,上海交易所开始实行全面指定交易制度 23.2007年,证券公司全面实施“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
24.证券交易所交易的证券买卖申报数量:1债券:1手或其整数倍—上海,10张或其整数倍—深圳;2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100手或其整数倍—上海,10张或其整数倍—深圳;3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1000手或其整数倍—上海,深圳无此业务
25.证券交易所竞价交易的单笔申报最大数量:1股票,基金,权证交易:不超过100万股—上海,深圳;2债券交易:不超过1万手—上海,不超过10万张—深圳;3 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同债券交易;3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不超过5万手—上海,深圳无此业务
26.2002年开始,国债净价交易净价申报和净价撮合成交,上海公司债券的现货交易也采用净价交易方法,但是深圳的公司债券的现货交易仍采用全价交易。公式为:应计利息额=债券面值*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
27.上海证券交易所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A股,债券交易和债券买断式回购交易的申报最小变动单位为0.01元RMB;基金,权证交易为0.001元RMB;B股交易为0.001USD,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为0.005RMB
28.深圳交易所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A股、债券、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为0.01RMB,基金交易为0.001RMB,B股交易为0.01HKD 29.上海证券交易接受会员竞价交易申报的时间为:9:15—9:
25、9:30—11:30、13:00—15:00;深圳为:9:15—11:30、13:00—15:00.30.上海集合竞价交易时间为:9:20—9:25;深圳为:9:20—9;25、14:57—15:00
31.涨跌幅价格=前收盘价*(1+/-涨跌幅比例)
32.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股票连续竞价期间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3%
33.上海交易所对买卖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在集合竞价阶段的有效申报的规定:1股票申报价格不高于前收盘价的900%,并且不低于前收盘价的50%;2基金债券交易申报价格最高不高于前收盘价的150%,并且不低于前收盘价格的70%;集合竞价阶段的债权回购交易申报无价格限制。
34.上缴所对买卖无价格涨跌幅限制的证券在连续竞价阶段的有效申报规定:1申报价格不高于即时揭示的最低卖出价格的110%,并且不低于即时揭示的最高买入价格的90%,同时不高于上述最高申报价于最低申报价平均数的130%且不低于该平均数的70%
35.深交所的规定:1股票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900%以内,连续竞价、收盘
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2债券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发行价的上下30%,连续竞价、收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的10%,非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前收盘价的上下10%,连续竞价、收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3债券质押式回购非上市首日开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前收盘价的上下100%,连续竞价、收盘集合竞价的有效竞价范围为最近成交价的上下100%
36.佣金的收取:证券公司向客户收取的佣金不得高于证券交易金额的3‰,也不得低于代收的证券交易监管费和证券交易所手续费。A股、证券投资基金每笔交易佣金不足5元的,按5元收取;B股每笔交易佣金不足1USD或5HKD的,按1USD或5HKD收取。交易佣金有变的上报证监会备或发改委备案,备案15天无异议的后实施
37.过户费:上交所,A股过户费为成交面额的1‰,起点为1元;深交所免收A股过户费。B股,过户费又称结算费,上海为0.5‰,深交所为0.5‰,但最高不超过500HKD。基金交易目前不收过户费 38.印花税:1‰,39.上交所大宗交易的时间为:9:30—11:30、13:00—15:30,深交所为:9:15—11:30、13:00—15:30
40.无涨跌幅限制证券的大宗交易成交价格,由买卖双方在前收盘价的上下30%或当日已成交的最高、最低价之间自行协商确定
41.在上交所进行的证券买卖符合以下条件的,可采用大宗交易方式:1A股单笔买卖申报数量应当不低于50万股,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300万RMB;2B股单笔买卖申报数量应当不低于50万股,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30万USD;3基金大宗交易。不低于300万份,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300万元;4国债及债券回购大宗交易的。不低于1万手,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5其他债券。
不低于1000手,或者交易金额不低
于100万
42.深交所进行的大宗交易必须符合的条件:1A股同上交所。2B股单笔交易数量不低于5万股,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30万HKD。3基金同上交所。4债券单笔交易数量不低于1万张,或者交易金额不低于100万RMB。5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部低于1万张,或者不低于100万RMB。6多只A股合计单向买入或买出的交易金额不低于500万元,且其中单制A股的交易数量不低于20万股。7多只基金合计单向。。不低于500万元,且其中单只基金的交易数量不低于100万份。8,多只债券合计。。不低于500万元,且其中单只债券的交易数量不低于1。5万张
43.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条件之一:1,最近一个会计的审计结果显示公司对外担保余额超过1亿元且占净资产的100%以上。2,最近一个会计的审计结果显示公司违法违规为其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提供的资金超过2000万或者占净资产的50%以上。3,连续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每日收盘价均低于每股面值。4,连续1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通过深圳 证券交易所 交易系统实现的累计成交量低于300万股
44.在公司股票交易实行退市风险警示期间,公司应当至少在每月钱5个交易日内披露公司为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所 采取 措施及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45.出现无法申报的交易席位数量超过证券交易所已开通席位总数的 10%以上的,或者行情传输中断的营业部数量超过营业部总数的10%以上的交易情况,证券交易所要临时停市
46.证券交易所公布相关证券当日买入,卖出金额最大的5价会员营业部:1,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达到+/-7%的各前3只股票 基金。2,日价格振幅达到15%的前3只股票基金。3,日换手率达到20%的前3只股票基金
47.对于证券交易异常波动的,交易所实行披露:1,连续3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的。2,ST股票和 *ST股票连续3各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跌幅偏离值达到 +/-15%的。3,连续3各 交易日内日均换手率与前5各交易的比值达到30倍,并且股票,封闭式基金连续3个交易日内的累积换手率达到20%
48.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只能委托1各托管人,并且可以更换托管人;每个合格投资者可分别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委托3价境内的证券公司进行证券交易
49.单个境外投资者通过合格投资者持有一价上市公司股票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该公司股份总数的10%;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综合,不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0%
50.合格投资者自接到减持通知之日起的5个交易日内予以减持
51.新股发行中市值配售的比例不到100%,则市值配售与网上定价发行同时进行
52.2005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询价制度
53.新股发行申购:上海为每一单位为1000股,申购数量不少于1000股,最高不超过9999.9万股。深圳规定,申购单位为500股,不超过999999500股
54.投资者申购新股:1,T+0日,投资者交足申购款,进行申购委托。2,T+1日,申购资金冻结,验资及配号。3,摇号抽签,中签处理T+2日。4,T+3日,申购资金解冻,承销商公布中签结果,认购款划付
55.上交所A股红利派发日程:1,T-5日,申请材料送交日。2,T-3日前,中国结算公司核准答复日。3,T-1日前,向证交所提交公告申请日。4,T日,公告刊登日。5,T+3日,权益登记日。6,T+4日,除息日。7,T+8日,发放日
56.上交所B股现金红利派发日程:1,2,3,4同A股。5,最后交易日为 t+3日。6,权益登记日为T+6日。7,现金红利发放日为T+11日
57.上交所A股送股日程安排:1,申请材料送交日T-5日前。2,结算公司核准答复日 T-3日前。3,向证交所提交公告申请日 T-1日前。4,公告刊登日为T日。5,股权登记日为T+3日
58.上交所B股送股日程安排:1,2,3,4同A股。5,最后交易日为T+3日。6,股权登记日为T+6日 59.召开股东大会的上市公司要提前30天刊登公告,在公告中说明是否要进行网络投票;公司还应在股权登记日后3日内再次公告股东大会通知
60.采用累积投票制的议案,选举票数超过1亿的应通过现场进行表决
61.上市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即进入封闭期,封闭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封闭期内基金不受理赎回
62.买入上市开放式基金申报数量为100份或其整数倍,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01元
63.深交所对上市开放式基金交易实行价格涨跌幅限制,10%
64.T日买入基金份额自T+1日开始可在深交所卖出或赎回
65.上证50ETF和深证100ETF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都为100万份,上证50ETF买卖申报数量为100份或其整数倍,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01元,10%的涨跌幅限制
66.权证存续期慢前5个交易日,权证终止交易,但可以行权
67.证券交易所在每日开盘前公布每只权证可流通数量、持有权证数量达到或超过可流通数量5%的持有人名单
68.权证行权时,标的证券结算价格为行权日前10个交易日标的证券每日收盘价的平均数;权证行权时,标的股票过户费为股票过户面额的0.05%
69.可转债“债转股”申报方向为卖出,价格为100元,单位为手,1手为1000元面额
70.上市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发行结束6个月后,方可转换为公司股票
71.即日买进的的可转债当日可申请转股,当日T日转换的公司股票可在T+1日卖出
72.证券公司从事代办股份转让服务业务应具备的条件:1,具备协会会员资格。2,综合类证券公司运营1年以上。3,最近净资产不低于RMB8亿,净资本不低于5亿。4,最近2年内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5,设置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管理部门,至少配备2名优资格从事证券承销业务和证券交易业务的人员。6,具有20家以上的营业部
73.股份转让公司只能委托1家证券公司办理股份转让,代办的股份转让仅限于股份转让公司在原交易场所挂牌交易的流通股份,涨跌幅为5%
74.股份报价转让每笔委托股份数量在3万股以上
75.从事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其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应达到1亿,净资本不得低于5000万
76.内幕信息之二: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监事或者经理发生变动。公司营业用主要资产的抵押、出售或者报废1次超过该资产的30%
77.证券公司的证券自营账户应当自开户之日起3个交易日内报证券交易所备案
78.证券公司应每月、每半年、每年向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报送自营业务情况
79.交易所邀请会员按月编制库存证券报表,并与此月5日前报送证券交易所
80.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过后的30日内,交易所向中国证监会报送各家会员截止到该日的证券自营业务情况
81.证券公司从事资产管理业务的资格:1,净资本不低于2亿。2,具有3年以上证券自营、资产管理或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从业经历的人员不少于5人
82.设立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净资本不低于3亿,设立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净资本不低于5亿
83.证券公司办理定向资产管理业务,接受单个客户的资产净值不得低于100万;证券公司办理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个客户资金不低于5万,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个客户的资金数步低于10万
84.证券公司参与1个集合计划的自有资金,不得超过计划成立规模的5%,并且不得超过2亿;参与多个集合计划的自有资金总额,不得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15%
85.证券公司倍批准设立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应当在证监会决定之日起6个月进行推广,并在60日内完成设立工作并开始投资运作
86.客户资产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发行总量的10%,1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于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计划资产净值的10%
87.客户资产管理账户注销后,证券公司应当在3个交易日内报证券交易所备案
88.单个会员管理的多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由同一托管机构托管的,可以共用1个专用交易单元
89.证券公司应当在每结束之日起60个工作日以内,按《试行办法》的规定对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运营情况单独进行审计
90.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始投资运作后,在每月前5个工作日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提供上月资产净值;在会计结束后4个月内,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送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单独审计意见
91.证券公司应当在清算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清算结果报住所地中国证监会排除机构备案
92.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信息披露:管理人、托管人至少每3个月向委托人提供一份准确、完整的资产管理报告和资产托管报告
93.集合计划终止之日起5个交易日内,证券公司应当开始清算集合计划资产
94.证券公司应当在每结束之日起60日内,完成资产管理业务合规检查报告,并报注册地中国证监会排除机构备案
95.证券公司申请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条件:1,经营证券经纪业务已
满3年,且是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2,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2年内未因违法违规经营受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3,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年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最近6个月净资本均在12亿以上。4,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
96.证监会排除机构收到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向证监会出具是否同意申请人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的书面意见
97.融资融券客户的选择标准:要求客户在申请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证券公司所属营业部开设普通账户并从事交易慢半年以上
98.融资融券最长期限不超过6个月,融资利率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 99.客户只能与1家证券公司坚定融资融券合同,向1家证券公司融入资金和证券
100.客户信用证券账户事证券公司客户信用交易担保证券账户的2级账户
101.证券公司对客户融资融券的额度按现行规定不得超过客户提交保证金的2倍,期限不超过6个月 102.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的申报数量应当为100股或其整数倍
103.标的证券委股票的应符合条件:1.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满3个月。2,融资买入标的股票的流通股本不少于1亿股或流通市值不低于5亿元,融券卖出标的的股票流通股本不少于2亿或流通市值不低于8亿。3,股东人数不少于4000人。4,近3个月内均换手率不低于基准指数日均换手率的20%,日均涨跌幅的平均值遇基准指数涨跌幅的平均值得偏离值不超过4个百分点,且波动幅度不超过基准指数波动幅度的500%以上
104.冲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以市值按下列折算率进行折算:1,上证180指数成分股股票及深证100指数成分股股票折算率最高步超过70%,其他股票折算率最高步超过65%。2,交易所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0%。3,国债折算率最高不超过95%。4,其他上市证券投资基金呢和债券折算率最高不超过80%
105.客户融资买入证券时,融资保证金比例不得低于50%,融资买入或融券卖出时所使用的保证金不得超过其保证金可用余额
106.客户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30%,低于130%则客户追加担保物,该期限不得超过2个交易日,客户追加担保物候的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150%
107.维持担保比例超过300%的,客户可以提取保证金可用余额中的现金或冲抵保证金的有价证券,但提取后维持担保比例不得低于300%
108.证券公司应当与每个交易日22:00前向交易所报送当日各标的的证券融资买入额,融资还款额,融资余额,以及融券卖出量、融券偿还量和融券余量等数据
109.单只标的证券的融资余额达到该证券上市可流通市值的25%时,交易所可以在次一日暂停其融资买入,并向市场公布
110.业务集中度风险的控制:1,对单一客户融资、融券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5%;2,接受单只担保股票的市值不得超过该只股票总市值的20%
111.上交所于1993年12月、深交所于1994年10月开办以国债为主要品种的质押式回购交易
112.自1997年6月起,全国统一同业拆借中心开办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融资券回购业务;商业银行间的债权回购业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不得在场外进行
113.2002年12月30日和2003年1月3日,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推出 企业债券回购交易
114.上交所对债权回购交易集中竞价的申报条件:1,申报单位为手,1000元标准券为1手;2,计价单位为每百元资金到期年收益;3,申报价格最小变动单位为0.005元或其整数倍;4.申报数量为100手或其整数倍,单笔申报最大数量应当不超过1万手;深交所最小报价变动为0.01或其整数倍
115.上交所新质押式国债回购交易品种: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91天,182天 9个回购品种;质押式企业债回购交易品种为1天,3天,7天
116.深交所现有质押式国债回购品种有1天,2天,3天,4天,7天,14天,28天,63天,91天,182天,273天灯11个品种;质押式企业债回购品种有1天,2天,3天,7天 117.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地期限为7天,14天,21天,1个月,2个月,3个月,和4个月 7个品种,最长不得超过4个月
118.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回购交易数额最小为债券面额10万元,交易单位为债券面额1万元
119.买断式回购地期限由交易双方确定,单最长不超过91天
120.进行买断式回购,任何一家市场参与者单只券种的待反售债券余额应小于该值债券流通量的20%,任何一家市场参与者待反售债券总余额应小于其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自营债券总额的200%
121.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的主体限于在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以法人名义开立证券账户的机构投资者(B/D账户)
122.上交所买断式回购地报价方式:1,价格;按每百元面值债券到期购回价(净价)进行申报;2,融资方申报买入,融券方申报卖出;3,最小报价变动为0.01元;4,申报单位1000手或其整数倍;5,每笔申报限量;净价撮合系统最小1000手,最大50000万手。单笔交易数量在10000万手以上,可采用大宗交易方式进行
123.履约金=首次结算金额*履约金比率
124.每一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单一券种买断式回购未到期数量累计不得超过该券种发行量的20%
125.T+1滚动交收使用于我国内地的A股、基金、债券、回购交易等;T+3滚动交收使用于B股;我国相关实行T+2滚动交收;美国采用T+
3126.结算备付金利息每季度结息亿次,结息日为每季度第三个月的20日;最低结算备付金比例暂定为20% 127.A股、基金、债券的清算于交收,登记结算公司于T+1日开市前将清算数据发送给每个结算参与人,结算参与人应收款项由登记结算公司于T+1日开市前划入起资金交收账户;结算参与人备付金账户内余额不足,则结算参与人应当与T+1日17:00前及时补足
128.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在T+1日17:00进行T日交易的资金交收
129.上海市场B股交收实行“净额交收”(境内结算参与人)、“逐项交收”(境外结算参与人以及境内参与人涉及托管银行客户的交易)
130.逐项交收:1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在T日24:00前向相关参与人发送交收通知书;2证券公司参与人最迟需于T+2日 13:00之前、托管银行参与人最迟需于T+3日13:00之前,向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发送结算交收指令;3,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于T+3日13:00进行最终对盘处理,并在14:00前向结算参与人发送T+3对盘结果文件
131.到期购回金额=购回价格*成交金额/100;购回价格=100+成交年收益率*100*回购天数/360
132.违约金=质押券欠库量等额金额*违约天数
133.权证交收履约保证金最低限额=MAX(上月权证日均买入金额,上月权证单日最高净买入金额)*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