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

时间:2019-05-12 04:3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

第一篇: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

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

2015-01-07 李教练跆拳道 李教练跆拳道 李教练跆拳道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

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校体育课推广普及跆拳道校本课程的 实施方案

指导支持单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组织实施单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 实 施范 围:全国中小学校 实 施方 式:体育课校本课程植入

在学校目前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和制约,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体育课内容贫乏,学生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中、小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中小学生整体体质下降趋势严重。

在家庭绝大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不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把孩子养成“温室花床中”的嫩苗,心理健康还未被广大家长重视,这些孩子从小养尊处优,不懂也不肯去拼搏去努力,精神意志十分薄弱,经不起风吹雨打,平时又懒得进行身体锻炼,也难以意识到体育对个人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对遇到困难易灰心丧气,不能持之以恒,只会好高骛远,羡慕虚荣。随着现代化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和社会对中、小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使学生承受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损害。据统计,心理异常的学生中有76%的学生是不经常运动的,另据中央电视台报道:调查显示,中国约有13%的青少年存在明显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其中,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患病率为21.6%到32%;,并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一、跆拳道运动具有较强的教育价值(1)促进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

跆拳道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它更重要的蕴藏着一种精神企求和信念,它能教会如何做人。跆拳道就在身边,在平凡的小事中,他推崇的“以礼始、以礼终”的精神,宗旨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学习者从开始就养成谦逊、宽容、礼让的品质和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的情操,最重要的一点是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为正义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在全校积极开发跆拳道的文化及精神内涵可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及特有的校园文化氛围。(2)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

每次练习之前都要先向国旗敬礼,表示为国家练习武技、强身健体。跆拳道运动在韩国是全民运动,以此磨炼人的意志、锻炼人的体魄,在古代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忠君事孝、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战士。所以我们在开发和运用时能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我国教育实体。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通过练习跆拳道学会做人做事、战胜自我的方法,这将是很好的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教育。

(3)较好的品德教育意义 跆拳道制定了一些礼节仪式用以规范跆拳道练习者的行为,并把礼节仪式作为跆拳道教学,训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的。比如鞠躬礼的规范:面向对方直体站立,两脚并拢,两手握拳贴于双腿两侧,上体前屈30度、头部前屈45度鞠躬敬礼,目视地面,礼毕后上体还原成直立姿势。一个跆拳道学习者的言行举止体现着他本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行,而跆拳道的训练的实质就是对一个人的磨练和道德品质的完善。通过跆拳道能培养学员自重,自强,自信,自立,互助,向上,团队协作,使练习者在磨练中培养出理想的人,让每位学员通过跆拳道的训练和学习过程中达到一种谦虚,忍让,克己,恭敬,纯朴,坦诚,诚信,服从的人格素养,在不自觉的潜移默化中,学会尊重别人的同时也学会尊重自己。

二、实施内容

1、实施形式:体育课跆拳道校本课程。

2、授课时间: 每个班级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0分钟。

3、授课内容:主要以品势训练和儒家文化教育为主。

4、教学材料:由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跆拳道分会委托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教研室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5、参加对象:小学1年级—高中3年级学生。

6、课程目标:

①小学毕业,学生应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1级水平(红黑带)②初中毕业,学生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2段水平(黑带); ③高中毕业,学生达到中国跆拳道协会3段水平(黑带)。

④打造跆拳道特色学校。组织校代表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市、区级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

1、教学阶段划分和阶段目标的确立

教学阶段的合理划分和阶段目标的确立是实施教学的关键,也是达成课程总目标的根本。首先根据跆拳道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不同阶段的要求和特点,针对技术动作难易程度和素质要求,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严格按照由北京体育大学跆拳道教研室编写的教学大纲,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确立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例如太极八章的动作,小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能承受的学习范围为太极二章至太极三章。

2、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3、丰富课间活动

4、开设兴趣活动小组,组建代表队

跆拳道作为奥运会项目也早已在我国蓬勃发展,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有条件、有深入发展跆拳道运动意愿的学生,开设兴趣小组或组织代表队。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体育苗子。结语

总之,跆拳道运动及文化教育对中小学体育教学来说,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科学性、安全性、趣味性、操作性很高,是一种具有较强教育意义的运动。

在跆拳道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用工作中,还将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实施。另外,作为一个学生体育组织,我们也希望在这项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项目和课程,使中小学校的体育校本课程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第二篇:跆拳道 校本课程

跆拳道校本课程

一、课程性质和课程设计

1.1课程性质与作用

跆拳道是一项集防身健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为一体的体育项目,通过跆拳道有练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成绩;有利于学生克已、忍让、诚信、廉爱的良好品德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信、坚强、积极、果敢的人生观;有利于学生提高自理能力、增强保护意识、掌握防身技能;有利于学生养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

1.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利用拳和脚进行搏击的对抗性运动,是体育中比较流行的一种运动方式。为了正当防卫,通过身体与精神的训练,科学地运用手脚及身体各部位的方法和技术。经常参加跆拳道的训练,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我防卫与搏击能力,通过对道德的学习,可以树立高尚的人格和提高道德境界,达到培养身心健康的目的。随着其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广泛开展,深受体育运动者喜爱,具有健身、娱乐、经济和观赏等价值。开展跆拳道课程是目前校园体育课程的趋向之一,各级体育领导在跆拳道科研、师资等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其发展将越来越瘦体育界关注。跆拳道选修课程面向我校全体学生,它通过丰富的锻炼内容既可以起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前,亦可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满足青少年群体的时尚追求。据此,我校为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将跆拳道列为一门选修课程,通过选修,满足对跆拳道具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的愿望,在掌握跆拳道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就可以灵活组织各种类型的跆拳道交流和学生社团,懂得学会如何利用跆拳道去参与社会实践,使跆拳道选修课程成为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的重要载体。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跆拳道的起源与发展(2)掌握跆拳道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跆拳道基本图解知识和基本技法特点。

(4)具有能够结合现代体育运动及传统体育价值剖析跆拳道的发展趋势的兴趣。

2.能力目标

(1)能够具备跆拳道所需的基本身体素质。(2)能够进行跆拳道基础课程的教学与实践。(3)认知跆拳道与其他传统体育的关系。(4)关注跆拳道的最新发展动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跆拳道中蕴含的传统文化。(2)讨论跆拳道精神如何体现。

(3)培养学生跆拳道“精神”,并以此指导自我社会实践。

三、课程内容

(一)跆拳道运动发展概况、礼仪、价值与作用以及基本技术知识。(1学时)

(二)跆拳道准备姿势和步伐。(2学时)

(三)跆拳道基本手法。(3学时)

(四)学习跆拳道实战腿法。(6学时)

(五)学习跆拳道品势——太极一章、太极二章。(4学时)

(六)身体素质训练。(2学时)

四、教学模式 1.教学组织与形式

在教学18学时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达到跆拳道课程的总目标,该跆拳道的选修课程可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使学生掌握基础性跆拳道技术动作的基础上,多讲解跆拳道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熏陶学生的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同时根据课时短的实际情况,多采用讲解技术特点、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在未学习动作技术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建立动作模糊形态,以利于其课下通过主动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的跆拳道技能。除此,多组织学生进行跆拳道的教学交流,已达到相互激发帮助的目的,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听讲座等获取更多的跆拳道知识。

2.教学方法与手段

跆拳道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正误对比法、游戏法等,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助于增强学生自评、自练、互帮、互教的能力,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从而保证了较高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跆拳道教学手段主要指体育教学器材、设备、场馆等,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还使用录音机、电视、录像、投影仪等一些电化教学手段。今后我们的努力方向:加强教材、课程、课件等教学资源建设,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环境与策略 3.1教学环境

技术内容的教学需要在室内进行,需要跆拳道垫、镜子设备,在教师讲解示范的引领下,组织学生进行对镜子练习,跆拳道垫是减少学生因运动而产生的损伤,也是深刻体验现代竞技跆拳道比赛的一种途径。此外,亦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跆拳道专业队训练、组织听取跆拳道大家讲座,观看国内外高级别跆拳道比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跆拳道热情以及学生的跆拳道视野。对于理论内容,除在技术课程进行渗透式传授外,亦采取“教学扩展”、“网络课堂”、“学科前沿”等栏目,提供文字、视频、PPT、网站、跆拳道进展新闻等补充资料,供学生课外扩展学习。

3.2教学策略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该选修课程根据教学环境、教学载体、教学主体等多变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策略。在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涉及跆拳道简史、功能价值、技击特点和跆拳道裁判四个方面。

3.3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对学生的评价要考虑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的各方面因素,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由任课教师综合考核后给一定分值。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运动能力占50%,理论考试评价占10%,创新能力占20%,课外训练表现占10%,学习主体性(包括平时成绩、出勤率、合作能力、作业笔记及道德风尚等)占10%,按百分制进行评定。

第三篇:跆拳道校本课程阶段总结

《跆拳道》校本课程阶段总结

跆拳道项目是我校创建特色学校的主要内容。自开展此项活动以来,深受学生喜爱。到目前为止,我校已对全校学生普及了此项目,包括:简单的腿法、拳法、跆拳道道操。在特色活动当中学生恪守中国跆拳道协会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并遵守跆拳道精神。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非常高。

跆拳道精神是:“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跆拳道是一门渗透着精神魅力、一种强健人体魄,锻炼人意志,陶冶人情操的运动。它是一种以脚和拳为自然武器的一种武术搏击门类,以动作优美、速度敏捷而著称。

经过三年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跆拳道校本课程对学生增进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美的情操等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健康第一”为体育指导思想,通过跆拳道老师的努力,积极创建、打造特色校园。

具体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供保障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特色跆拳道校本课程工作,把它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学校领导还亲自督促全校特色跆拳道校本课程的进行,以推动学校的体育工作和特色跆拳道活动进一步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体育“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十分严重。我校领导坚持 “强健的体魄是基础”思想,把体育教学、训练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确保体育课教学以及训练的正常进行,为创建跆拳道特色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了根本保障。

二、教师认真,提高素质

我校跆拳道工作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用新的理论指导实践,再不断反思、总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几位体育教师经常坐在一起研讨跆拳操的授课过程和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达到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的目的。

三、做好常规,抓住日常

加强对常规教研活动的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深知“个人的成长意味着团队的成长,个人的成功意味着团队的成功”。这几年,我们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课堂展示和评课的系列活动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体育老师们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跆拳道课,努力抓好学生上课礼仪等常规教学,力争把新的精神贯彻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四、坚持训练,小有成效

经过老师的耐心教授,学生不怕苦的坚持训练,我校学生的跆拳操做起来整齐有序,精神饱满。每年的春季跆拳操比赛都会是育英小学最亮丽的风景。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得到了家长以及领导们的好评。

由于高克老师具有优秀的素质、以及上课出色的表现,他在全省体育优质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全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虽然我们已经进行开展跆拳道校本课程三年了,但通过调查和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学生的水平差异比较大,一部分学生由于根本就没有接触过跆拳道方面的训练,所以针对她们的教学仍需要改进,缩小与训练水平较好学生的差距。还有一部分学生身体协调性比较差,所以我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从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还是基本掌握了所教授的内容,个别学生本身身体素质差,动作不协调,但是每位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中,今后需要在这些方面再拓展练习思路。

作为校园跆拳道特色,我校的特色跆拳道任重道远。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对待,我校的跆拳道工作将向着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方向更快、更好地发展。

第四篇: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

课程是人类生命意义上的历代创造之积累、选择、重组和更新,是人类过去经验有选择、有组织地作用于当下的中介,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有意识、有目的地作用于学习者个体的中介。它本身就是文本化的文化,所以,如何经过筛选、组织,进入学校教育教学,即公共课程经过校本化,在教育教学中落实具体的育人价值,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分析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具有统一规定性和强制性。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国家课程在实施方面必须走校本化之路:

1、目前的课程体系仍旧是学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不足;仍旧是知识课程为主,动手课程不足;选择性有增强但与学生适应还有差距。课程的设置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目前这种单一的以国家课程为主的课程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过去有360行的说法,目前据中华英才网2006年发布的各类职位分析,仅叫得出名字的职业就有1838种,随着社会的进步,一直会有新的职业产生,有些职业还没有被定义,也许就在每一分钟,每一钞钟都会有一种职业在消失或者在生成。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单一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2、国家课程注重的是普适性,很难考虑到学校、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国家课程要面向全国,故容易导致与地方教育需求脱节;主要面向所有学校,容易与学校办学条件脱节;主要面向全体学校教师,容易与学校教师脱节,容易与学科发展脱节。国家课程必须面向全国和面向全体学生,必须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因而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就宜太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的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也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但是,受到家庭环境、文化背景、民族习惯、政治信仰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及其家庭在教育资源的选择,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需求,因而必须有足够多的课程满足这种多样化的需求。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必然要求国家课程校本化。

3、目前,新课程改革在实际操作的层面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即技术层面的革新,很少涉及到课程的层面。这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有关。在课程的选择方面,仍然坚持着以考试为主的价值取向,把考试需要的科目看得很重,称之为“主科”,而那些不需要考试的科目自然就成为了“副科”,这种状况可能丧失基础教育的整体价值,导致教师为考为教,学生为考而学,而学生的发展则成为了一句空话。如果任由这种状况自由发展,新课程改革可能走向夭折。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过于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发展,过于依赖于国家课程的权威,也阻碍了教师的全面发展。

二、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目标定位

国家课程校本化不是简单的校本课程。目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使用“校本课程”这个概念,它主要是指学校在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课程空间内的完全自主的课程开发,这主要是以学生的需求和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开发出的特色课程,如时事论坛、活动课程、专题讲座等。

但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同样也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区别于上述概念,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更为准确,它的基本含义是: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前提下,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上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书面的计划的学习经验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实践的学习经验的创造性实践,包括教材的校本化处理、学校本位的课程整合、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和个性化加工及差异性的学习评价等多样化的行动策略。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基本要求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意即国家课程在学校文化基础上的融合与建构。这样,每个课堂都是一个课程实验室,每个教师都是一个课程实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时时刻刻检验、发展并具体化国家的课程理想,并形成合乎本校特点的课程理想与实践。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功能在于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具体的符合学校特色与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特色说明书”。新课程的实施虽然也有由专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即教学参考书可以遵循,但是真正起作用的只能是学校及教师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研究学校本身的条件和特点,研究所教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内在生成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说明书”,即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班本化、人本化(内化到教师个人知识与能力结构的课程)。这样,教师就不仅仅只是国家课程的被动实施者,而是课程改革的积极参与者。

三、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三大引擎

新课程改革需要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才可能顺利实施,从外部环境而言,主要来自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和决心,需要各种综合配套政策的落实。但是教育改革是一个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所学校在改革中扮演什么角色,改革能够推进到什么程度,则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动力。这里讲到三大引擎,主要是从内部来分析的。

(一)领导引领

一所学校能不能够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作为,关键取决于学校领导能不能洞彻教育的责任,能不能洞彻教育发展的规律,能不能洞彻学校文化的历史使命。新课程改革包含着多项艰巨的任务,就高中阶段而言,我们面临着如课程多元化问题、高效课堂问题、教育教学评价问题等,哪个问题才是基础性的问题?能够对其他问题的解决起到带动作用呢?夷陵中学首先选择了从课程入手,把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带动高效课堂的发展。为此,夷陵中学从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形成了具有夷陵特色的新课程改革领导体系。

在组织机构上,成立校长领导下的由夷陵名师组成的教学科研处,统一管理教研组和备课组,负责新课程的专题研究,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方案以及师资培训,为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支撑。这样就改变了教务处事务过多过杂过繁从而导致的重教学轻科研的状况。

在制度管理上,制定了以年级学科组为主体的集体备课制、以“以学导教、以教导学”为核心的高效课堂管理模式,以“双学双导”为依托的课堂观察标准以及全体学生参与的“评教评学”评价制度。三套制度从课前研究、课中实验、课后评价三个环节,全程覆盖整个

2教学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了研究的气息,最大限度地避免了盲目性。

在具体实施上,夷陵中学形成了领导必须带课、领导必须带队、领导必须带头的文化氛围。夷陵中学三名副校长、四处一室所有中层干部都承担相当的教学任务,和教师一样接受学生的评教评学,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每名校级领导都分管相应的年级组和相应的备课组,深入具体的教学工作调查研究,指导和管理教学研究工作。各个层次的领导都必须深入课堂听评课,了解教师的业务发展状况并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在课题研究上,每名校级领导都有分管课题,每个处室都有自己独立的课题。

(二)名师引领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学研究工作,需要深厚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以及实践经验,必须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才可能由点及面带动教师发展,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层次,取得良好效果。

1、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名师是培养的,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学校的政策是对于有潜质的教师给位置、给任务、给政策、给机会,促进其成长,一句话,学校必须有产生名师的文化氛围和土壤。

给位置。学校的中层管理岗位全部实行竞争制,通过竞选学说、群众测评、专家组考察、学校党委审批,三年一轮换,优胜劣汰。给所有教师公平发展脱颖而出的机会,始终保持所有领导岗位的领导者必须走在教育教学的前列,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示范者、引领者和推动者。

给任务。恰当的任务是保证名师茁壮成长的最好的催化剂。课题研究、优质课比赛、高效课堂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一律推行名师负责制,促进名师在任务驱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出色完成任务的良性循环。

给政策。名师的培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学校在名师培训等方面给出足够宽松的政策,通过带薪进修、委托培养等各种方式,提高名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给机会。“十一五”期间,夷陵中学先后派出杜姝琳等19位老师分别赴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新西兰等国家进修、考察和学习。并选送优秀教师赴高校继续学习或者接受高校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通过脱产学习以及在职攻读研究生毕业或结业的教师共及27名。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夷陵中学培养名师的基本理念。

2、充分发挥名师在教学科研中的核心作用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包括课前研究、课中实践和课后评价三个大的环节。名师在每个环节的推进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前研究。夷陵中学的课前研究的主要形式是集体备课制和课题研究制。而在集体备课制中具体实行的则是名师负责制、专题负责制、专人负责制。集体备课备什么,怎么备,出什么成果,名师是方案的具体制定者和过程的指导者,在国家课程的理解、教学大纲的解读、教育计划的安排等方面,名师发挥着理论指导、教学方案建构的重要作用。专题负责制则是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分工负责,形成精品案例。例如某个老师擅长作文审题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应成果,那么整个夷陵中学的作文审题的研究则以这个老师为核心,这样就形成了一人一课题、一人一特色的研究氛围,改变了面面俱到大而化之的不利情况,形成了人人有特色,个个有绝活的良好局面。专人负责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全体教师都能够得到发展。实行名师负责制以后,可能出现教师的依赖意识,即名师研究,普通老师负责实施的局面,这样不利于全体教师的全面发展。因而每次集体备课都安排相应教师负责下一次集体备课的任务,作为中心发言人,使每一名教师都能够成为研究者而不是旁听者。

课中实践。再好的方案最终也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来检验、发展和完善。为此,夷陵中学主要采取的是以“双学双导高效课堂”为基本范式,以异课异构(名师精品课)、同课异构(对比公开课)、异课同构(专题研究课)为基本形式来检验课前研究的效果。“双学双导高效课堂”遵循的基本思路是“以学导教、以教导学”,基本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基本理念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夷陵中学特级教师、正高职教师、省骨干教师、宜昌名师、宜昌市学科带头人等每年都要上一节精品示范课,以此引领夷陵中学课堂教学的发展。名师精品课从本质上讲是国家课程与名师个人品质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人本化的国家课程,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具体成果。而对比公开课采用的是同课异构的形式,在同一课程计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特有品质,演绎个性化的课堂教学,从本质上讲,是国家课程班本化的具体表现。专题研究课主要表现为教学质量月、高三复习备考质量周活动等形式,选定特殊主题,所有活动对象即不同学科采用相同形式进行研究的课堂模式,例如学习方法指导课、评讲课等,通过这种形式研究学习活动的共性及规律,不同学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课后评价。主要是以“夷陵中学双学双导课堂观察方案”为依托,形成三级评价主体(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评价)、三维观察内容(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元评价目标(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两种观察对象(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相结合的立体评价体系。所有评价的结果将会以“学生评教评学量表”、“双学双导课堂观察量表”、“我最喜爱的一节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量表”等形式反馈给相应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及教师个人,并对教学工作作出相应调整。

(三)专家引领

任何一项教育教学改革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但是教师的专业性质、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又无法满足教学研究所达到的理论高度。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借助专家的力量,帮助学校建构教学改革的理论框架,并合作制定改革的计划方案。

校际合作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夷陵中学先后加入中国教师报为主体的“中国区域课改共同体”,湖北省名校联盟、湘鄂青年教师交流联合体等研究团体,通过资源共享、课题攻关等活动,提升课程改革的理论水平。

夷陵论坛。“请进来”与“走出去”是夷陵中学提升教师核心竞争力的两条路径。十一五期间,“夷陵中学学术报告厅”先后迎来了教育部基教司长、清华大学王文湛教授、北京大学朱怀球教授、清华大学胡伟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王坤教授、杜时忠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余光教授和武汉大学著名文化学者、有“武大名嘴”之称的王三山教授、北京市广渠门中学高金英老师、南京十三中学王军校长、特级教师周时忠老师、山东兖州一中杜金山校长等教育专家来校传授教

3育理论与经验。通过借助专家的智慧,让夷陵中学的课程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三个基本原则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过程实际上是课程文化与学校文化的融合过程,是国家的课程理想与学校文化的双向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纲为本的原则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烈地体现着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提出的国家标准。其主要目在于确保所有学生学习的权利。国家课程是面向全国的,因此国家课程将保证所有学生都享有在一定领域内的学习权利,都享有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权利,从而获得一个积极的有责任感的公民实现自我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一般来说,国家课程的标准不宜过高,通常是中等偏下,这样就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国家课程标准,从而避免因标准过高而将那些处境不利的学生排除在外。这是国家课程最显著的特征。

但是高中阶段,学校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任务,而且还承担着为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高中阶段不仅要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还要按照国家考试中心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组织教学,即组织学生参加高考,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所以高考标准实际上也是社会认可的和强制实施的一种人才标准。《考试大纲》的标准显然要高于《课程标准》,通常是中等偏难,只能保证部分优秀学生最终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

坚持以纲为本的原则,正是基于两种标准差异性的客观要求。为此,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二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关系;三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的关系。

(二)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

国家课程最终需要通过学校及其教师才能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从而实现国家的教育理想与目标。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同一学校内部不同教师之间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接受并实施国家课程的时候会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因此,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过程中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办学目标。

1、必须与学校文化相融合。一个学校总是沿着特有的文化轨迹向前发展,又朝着更高的文化目标继续追寻。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与冲突,本质上是原有文化意识与新的文化理想目标的冲突。阻碍课程改革的最大因素不是技术而是观念。因此,在实施改革过程中一定要培育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包容不同的意见。

没有人反对的改革不是改革;

很多人反对的改革是不能实施的改革;

改革的本质是改变自身,是自我革命;

改革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改革的难度在于对改革的再改革。

2、必须体现学科特点。不同学科由于知识体系、思维特点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校本化实施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为校本而校本,忽视内容而流于形式的做法必须坚持反对。在学校制定的总体原则指导下,各教研组由名师牵头制定学科具体的实施方案,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3、必须明确研究重点,确定合理目标。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任务多、难度大,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集中力量有选择性地研究,力求重点突破,以点带面。

研究的重点包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是如何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在哪些方面给教师的发挥留有充分的余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在难度上的差异点有哪些?如何在贯彻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即学习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拓宽与加深知识,并准确把握住度等。

(三)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新课程改革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不是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无论你积极还是消极,总有一天要出发。消极等待和盲目行动是我们必须反对的两种错误倾向。

1、重点实验,积累经验。在全面铺开,一步到位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必须由部分先行者率先实验,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夷陵中学在继承传统集体备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提升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选择部分学科、部分年级、部分教师率先实验。“夷陵中学双学双导高效课堂学案”及“夷陵中学双学双导高效课堂教案”就是这些研究的具体成果,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班本化、人本化的具体表现。“学案”与“教案”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但是“学案”与“教案”如何体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体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要求,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如何将上述要求内化为教师集体和教师个人的文化元素则是一个新课题。它在国家课程理想与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形成了类似教学参考书但是比它更具体的、更切合校情和学情的学习方案和教学方案,这种产品说明书式的学习计划与教学计划最终影响着一个学校的教学成果。

2、抓住根本,立足长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任何改革都只能是空谈。夷陵中学在教师培养方面采取了三大工程:一是名师工程,这在前面已经介绍;二是青年教师培养工程,这包括“青蓝结对工程”和“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两个具体工程。三是教师促进计划即夷陵中学教师评价体系。三大计划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支撑着夷陵中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夷陵中学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榜样示范,共同提高。评价名师不是看你一个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你身边的人有什么样的进步。名师的作用在于示范性,在于影响力,在于团队提升。10年来,夷陵中学有118位教师在全国、省、市级各类学科优质课比赛中获将,共获得奖项248个,奖项范围覆盖了所有学科。获奖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超过73%,有些教研组除开今年新进教师以外,全部获得过奖励。如果有人问夷陵中学最大的财富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即夷陵中学有一支敬业精神强、业务素质高、研究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国家课程校本1

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

(二)时间:2012-9-4 14:04:10 编辑者:administrator

----上海协和双语高级中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开题会纪实

在新学期还没有正式开始前,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课题的研究已开了两次会议。继8月21、22日两天的准备会议后,8月29日迎来了语文、数学、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课题的开题会。

上午九点整,校学术专业委员们齐聚在三楼的会议室,共同探讨数学、语文、英语国家课程校本化课题的相关问题。在8月21、22日两天的准备会议中,张校长曾经对三门学科的课题申请书给予精辟的分析、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研组长带领本学科的老师,对准备会议中张校长和学术委员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对课题申请书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英语教研组的课题申请书在准备会议中已无太大问题。准备会议结束后英语组在专家吴小英老师的帮助下,又着重强调集体单元备课一项,强调每个年级掌握的重点内容的衔接,并对原申请书的步骤做了修改。在现有的课标、大纲和教学内容校本化的基础上,在进行教学实践之前,增加单元备课的环节。此单元备课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单元总目标、教学课时分配和单元评价等环节。要求教师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入手,概括、梳理出单元总目标,即各个知识板块内的重难点内容。在备课组进行完单元备课之后,每位老师根据单元备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再通过磨课以及个性化的调整形成最终的教案。备课组教师根据单元备课和教学设计,重新修改、调整暑期整理的课标、大纲和教学内容,使之对于教学实践有更好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语文教研组对成果展现中的内容做了必要的调整,由于内容上的改动,计划书的时间也相应的做了调整。语文组目前正处在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阶段,希望在参加教研组长会议时再次征求意见。同时葛未来老师对于拓展课部分也指出:做之前一定要规划好、一定要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一定要拿出成果来、接力棒一定要传下去。

数学教研组对准备会议中提出的五处问题做了认真地研究和必要的修订,在这个过程中,杨晓萍老师带领数学组的全体老师们做了大量工作,对原申请书作了比较大的调整,得到了与会学术委员们的认可。尤其是对拓展课部分做了细化,将希望杯、明思杯整合在一起。

无论哪个组发言结束,在场的老师们都热烈的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最后,三个教研组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开题申请书全票通过。

最后,朱老师对此次开题会总结。他说:三门学科的开题报告基本通过,为了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及进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后要跟踪开会讨论,校长室和教导处一定全力支持大家的工作。他强调:我校的课题研究才刚刚起步,既要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又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最后形成一整套校本教学体系,体现我校教学 “低负高效、快乐学习、幸福课堂”的特色,使我校的办学质量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教导处

2012-9-2

下载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教育部推广跆拳道为校本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在全国中小学校体育课推广普及跆拳道校本课程的333.

    关于在中小学校体育课推广普及跆拳道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指导支持单位: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 组织实施单位:深圳市罗湖区跆拳道协会 实施范围:中小学校 实施方式:体育课校本课......

    国家、地方、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国家课程实施方案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观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为切实推进课改工作,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特制订......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 在坚持......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广

    古槐街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汇报总结 我区进入课改以来,我校在区教体局和教研室的领导下,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校本课程。现将我......

    跆拳道课程教学计划

    跆拳道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代号30,理论环节时数:4节,实践环节时数:26节。 开课单位:金平区体魄文化公司 二、跆拳道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通过跆拳道运动锻炼身体......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开发跆拳道操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 鲍文贤邮编:31208 手机:*** 邮箱:baowenxian666@126.com 摘要: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迎面走来,新的《体育课程标......

    跆拳道课程合作协议书

    跆拳道课程合作协议书 甲:_____ 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籍贯:________ 乙:_____ 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籍贯:________ 甲乙双方本着公平、......

    跆拳道学期课程教学计划

    Ainy晴 大拇指藝校跆拳道學期課程教學計劃 教學理念: 根據跆拳道“禮始禮終”の禮念:通過對跆拳道精神の學習、領悟,通過訓練時の發聲和實戰練習,能有效改善孩子の精神氣質,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