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2 05:4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

第一篇: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

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

你是第021384位读者 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

目 录

01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1966年2月7日穆青、冯健、周原

02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 1978年3月14日穆青、陆拂为、廖由滨

03

蒋筑英——知识分子的一个榜样 1983年2月16日文教

04

“两弹”元勋邓稼先 1986年6月24日顾迈南

05

热血铸长城——记沈阳军区某团原参谋长苏宁 1993年2月28日王和平、黄明松

06

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1995年4月6日何平、朱幼棣、陈雁

07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 2001年9月24日曲志红、孙承斌

08

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追记党的好干部牛玉儒 2004年11月24日汤计、张云龙、曲志红、余英杰

09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记优秀共产党员、木里县马班邮路乡邮员王顺友 2005年6月2日张严平、田刚

一个共产党人的一辈子——追记云南省保山市原地委书记杨善洲 2011年1月29日张严平、杨跃萍

第二篇:2014红枫大学生记者节 新华社记者帅才 发言稿

新闻专业学生如何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一线记者?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帅才,新华社一名一线记者,做过的调研报道包括谁在蚕食900亿医保资金?湖南武冈副市长自杀案调查、湘潭产妇手术台死亡事件、湖南6.4伤医案、湖南体操学校正副校长猥亵女运动员事件等。今天我想讲讲,如何从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一线记者?

这是一个纷争的时代。各种立场,各种利益,各种人群,借助各种媒介,发出各种声音。人们努力提高音量,仿佛不盖过对方,这世界就听不到。

新闻永远是遭遇战。你必须在采访中学会采访,写作中学会写作。正如每一部行业剧都需要一个新人来引出剧情,一个新记者也有可能成为纷争时代最好的记录者。新人最大的长处是,充满热情,没有成见,像一张白纸,可以朴素、清晰地拓上时代的印记。

新入职的记者,被抛在了时代的种种纷争面前,如何从一名新闻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一线记者?

准备工作一:认识记者的工作性质。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因为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我们的工作实际上是24小时工作制,随时准备要出动,是体力与劳力的高强度结合,神经常是处于高度的活跃状态,如果不热爱这份工作,那么这些挑战很难得到破解,慢慢这个工作就会成为包袱。

准备工作二:完成角色转变,身份定位。以前做学生时,环境比较单纯,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在校园里面。而做记者,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我们要学会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作为新人,我们不要害怕跟前辈请教,不要害怕和外界交流,做记者会不会写文章是次要的,走出自己的世界,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更重要。

采访之前,先定好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记者看得太高,也不能看低自己。记者和采访对象是在一个平等的位置,无论是采访官员还是学着,记者和对方都是平等的,不因为对方官位高低和地位高低,而出现自己定位的失衡。

切入主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一线记者?

一.学会学习,学会提问,重视采访,适应拒绝,懂得变通。

在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人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刷微信,很多人获取信息都是通过这些新媒体,媒体有大量的时间、精力都花在互联网和自媒体上。在碎片化时代,我们的信息源要多样,可以利用微博微信,但不能不经核实就随意采用微信、微博上的信息。

学习是记者一辈子的事情,每一天的太阳是新的,每一天的新闻也是新的,作为记者,我们不要在互联网时代成为新闻快餐的制造者,让自己的思维也“碎片化”、“零碎化”。

对于我们的国情、省情、民情都要了解,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对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而不要被互联网所左右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自己的阅读习惯。

第二点,采访。人家都说,新闻是七分采访三分写作,采访到位,新闻就完成了一大半。而成功的采访离不开提问。

怎么问?正问不行就反问,疑问不行就设问,你问不行就她问。学会采访的第一步,学会主动和人交流,学会和人聊天,习惯拒绝,不要害怕拒绝。

对于记者而言,你掌握的是一个话筒,通过这个话题,你可以传递很多人的声音,如果有人拒绝通过你这个平台你这个话筒传递声音,你可以尊重他的选择,但是在很多事情面前,言与不言,说与不说,都已经反映对方的态度。有的时候,无声也是一种声音。

有一次湖南某地发生了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有近百名学生食物中毒。当时我通过当地政府和疾控部门两个渠道获得信息。通过当地宣传部门拿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电话。如果这么问:请问你们那发生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吗?对方说,这个事情正在开紧急会议处理。现在不方便接电话。然后电话一挂,采访就over了。

这个时候,可能采访就要中断。你也可以这么问,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网传你们这里发生学生中毒事件,很严重,有几百个学生中毒啊?这个是谣言吗?你们官方要辟谣啊!激将法管用,对方一听急了,立马告诉我,你不要相信啊,只有90几个啊,不到100人啊。多少学生中毒,多少学生住院了,多少学生经过救治没事了,当地又是如何采取措施善后等。

有的时候和官方打交道,他们在说官话时,你不能说官话,首先,多渠道的获取资料,当发现他们在拖延时,基本上可以视作是拒绝,要换一条路走。

有一位老记者曾跟我说,有时候记者面临的采访阻力越大,这一条新闻价值就可能很大。有时候,做新闻就像钓鱼,有些人钓到小鱼,有些人钓到大鱼,但钓大鱼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纷繁复杂的事情面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众说纷纭相互指责的谜团面前记者要做到的并非告诉读者谁对谁错,而是客观、平衡地反映涉事方的观点、立场。

二.学会加工新闻素材,重视新闻背景,新闻背景也是新闻,有时还很重要。

举个例子,前阵子,湖南岳阳发生了对犯人公捕公判的事情,让犯人带上牌子,坐上囚车,游街示众。县委县政府四大家的领导组织学生、老师、数千人观看了公捕公判,这件事在网上曝光之后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不少人说损害了犯罪嫌疑人的人权。有时候我们做这样的报道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下,那么华容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大背景是什么呢?

其实在基层这样的事情很多,在法制清明的今天,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依法治国,但一些地方执政者缺乏基本的法治思维,不少领导干部有“人质思维”而且习惯于将领导思想凌驾于法律之上,让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权大于法的错误思想,导致“知法者不敬法”、“执法者不守法”的现象频频出现。

记者当时在做这篇稿子时,并没有简单将板子打在地方政府这次事情的做法上,而是将这次事件放在了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分析目前基层法治精神缺失的原因在哪,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领导干部要讲法,树立法治思维。

三、突发事件如何自我保护

对于突发事件、重大事件,新记者很难把握。对于自己把握不好的地方,宁愿说模糊一点,比如发生游行集会,有千号人,你就说几百人,近百人,就说几十人。对于突发事件,报道要及时,字数别写多了,尽量模糊一点,我们国家对于一些安全事故等有明确的界定,很多地方对于这些事情非常介意。事故的严重程度应该是按照伤亡人数来界定的。具体几种: 1.死亡事故:一次死亡1人以上的事故。

2.重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含3人)。3.特大伤亡事故: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

近期国务院近日对沪昆高速湖南邵阳段“7.19”的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作出批复,认定是责任事故,对嫌疑犯罪责任人追究刑事责任,对长沙市长胡衡华、副市长何寄华等72名责任人分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为什么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地方瞒报或者少报事故死亡人数,因为这个牵涉到事故性质的认定,对于重大责任事故,一般地方施行领导干部一票否决制。所以很多地方领导干部很介意这个事情,作为新闻媒体,我们有责任客观地反映事情,但不能让对方抓到小辫子。

对于不确定伤亡人数的重大突发事件,我们先核实,核实后报道,不清楚的地方先做模糊处理。我跟大家讲一个最近新华社发的一条号称最模糊的新闻。前阵子,云南发生地震。我们的记者一开始不确定具体是云南哪里发生了地震,地震局一开始也搞不清。

这个记者写了一句话新闻,距离某城市东南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响声整个城市都能听得见。地震具体的地点、伤亡情况在记者随后的报道中慢慢呈现出来,这就是媒体的有机运动。

在报第一条快讯的时候不要想着把事情全部说清楚,虽然说新闻有几大要素,但是缺要素的新闻我们经常看见。记得一点,缺要素也不能缺心眼。

一般,在突发事件上,官方不会主动给说法,你要巧妙的问,通过官方信任的人去问,最好是慢慢把自己培养成他们信赖的人,培养自己的“线人”。下面我们说说记者交朋友,培养线人。

很多记者采访,习惯找当地宣传部门,宣传部门能给你一些信息,但并非核心信息。热点新闻事件是个点,这个点周围有无数个圈,只有圈内人才有可能获得最核心的事实。要接近这个点,你就要成为圈内人。线人怎么培养?有可能是你的亲戚朋友同学,有可能是你在社会上发展起来的通讯员。

四、批评报道怎么做

做有影响力的记者,主要还是靠报道,做监督报道记得有一点,不要主观。比如,我们做医疗纠纷报道,不要纠结于医患之间谁对谁错,是不是医疗事故永远不是媒体说了算的,你不要去下定论,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不要自大地进行“媒体审判”,你不是公检法机关,你没有权利这样做。

在医疗纠纷面前,我们要讨论的是目前医患关系紧绷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不要纠结于是不是医疗事故这种事情。而且医患的声音、观点都要平衡,一方不平衡,你报道出来,就准备被另一方骂。

一是正确对待破与立,增强社会问题报道的建设性。不破不立,破与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们做负面报道不是为了做负面报道而做,而是为了推动事情解决,推动社会进步而进行舆论监督,换一句话说,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社会更加美好。所以不要在开展批评报道时,总想着下手越狠越好,越解恨越好,越过瘾越好,甚至成为社会情绪的宣泄渠道。做监督报道,一方面要客观准确报道事件,一方面要入情入理分析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的原因,没有简单的推断,没有武断的结论,更不要扣吓人的戴帽子。

需要注意一点,这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很多人也有把新闻当成商品进行交易的冲动,也就是有偿新闻。我们要守住一个原则,新闻里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不要做人家的枪手,收了一方的钱,去做其竞争对手的负面报道。新闻行业如一艘大船,大船航向何方,这不是记者可以把握的,但我们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成为第二个陈永洲。二是正确对待点与面,全面准确真实反映社会问题的状态。一些新闻报道局限于典型,不能反映社会问题,不能反映典型所具有的普遍性。点小面大,分析大而无当,报道显得苍白无力。报道如何以小见大,以点带面,是门功课。

三是正确对待情与理,增加问题报道的震慑力。很多时候,一些事情很矛盾,又很真实,不能一概而论。我来举个例子。前阵,湖南发生白血病人集结上访事件。治疗慢粒白血病的药“各列卫”(又名甲磺酸伊马替尼)价格高昂,一盒价格在2.4万元左右。我国多数省份没有将白血病治疗药物纳入医保范畴,病人不能享受医保报销,一些病人不堪重负,有人通过非法手段通过网络购买印度生产的低价仿制药“A货”各列卫。国内有人专门从印度购买山寨各列卫,再贩卖给国内的白血病人,这种山寨各列卫售价在600元人民币左右。去年,46岁的无锡白血病人陆勇(网民太湖一帆)在网上购买印度仿制各列卫被公安局逮捕。他借用其他白血病人的身份证办理信用卡,并用信用卡从印度医药公司进行买药物给国内的白血病人。公安机关以“销售假药罪”、“妨碍信用卡管理罪”将其逮捕。经调查发现,陆勇购买的仿制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假药,而是未在国内登记备案的,不允许大量流通的药。

患者通过陆勇只要600元就能获得仿制药,因为帮病友买廉价的药品,陆勇在全国白血病患者中影响力很大,数千白血病人加入了他建立的五个白血病QQ互助群。目前,陆勇的案子还没有宣判,他也因为一身疾病问题被取保候审。

在这个事情上,不要简单批评陆勇,也不要义愤填膺地指责体制。我的落脚点放在目前白血病人医疗上面临的难题,通过采访病人,医生、药企、专家,提出有利于缓解病人经济负担的建议。这个事情我走了内参的形式,上报给中央。有没有办法将湖南白血病人的药物费用纳入医保和新农合,我们一起期待。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是精神领域的快速消费品,我觉得不尽然,新闻记者可以在纷繁的表象下面,探寻到最真实的时代脉动,我们是新闻记录者,也是历史记录者,只有快餐式的新闻才是快递消费品,而深度报道、调研报道可以成为不朽的作品。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我们需要尽量不带偏见,一直充满善意,倾听各方群体的声音,因为贴近倾听,就有可能听到声嘶力竭争辩里的潜台词,听到被挤到一旁、抢不到麦克风的势单力薄者微弱的心声。

五、下面,我们接着谈谈调查研究报道

怎么做?

一是找准调查定位,社会包罗万象,新问题、新典型层出不穷,我们可以广撒网,选定的调研题材可以广一些,入行头几年,可以多搜集素材,活跃思维,广交朋友,培养独立调查的能力。很多入行的记者头几年的都是什么报道都做,什么行业都涉及,是万金油似的记者,绝大多数记者是慢慢转型为专家型的记者的。

二是建立一个调研基地。如调研农业问题可往洞庭湖区跑,比如益阳南县、沅江、资阳、常德汉寿、津市、桃源、岳阳的华容、汨罗、岳阳县等。洞庭湖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这里完全可以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代表。如果研究扶贫问题,就可以到武陵山区调研。这些地方你去多了,和当地人打交道多了,你的认识就更深刻了。

三是要走出去,就如那句电影台词所说,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衡量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有没有新闻价值,往往要放在世界的坐标上决定。调查研究中,不管是把握问题还是分析原因或者寻找对策,我们应该放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寻找咨询和参考。

比如调研征地问题时,我们可以用比较法,看看国外是怎么解决征地问题的。调研湖南的征地问题时,也可以对比上海江苏等地改革征地制度的尝试,这有助于记者从整体上把握对问题的看法。

下面我们谈谈专家型记者。其实专家型记者没什么高深的,比如我做了5年跑卫生的记者5年跑体育的记者,现在就是跑口记者里的熟练工,再做个五年、十年,不断累计积累,就可能成为专家型的记者。

我们可以借鉴社会学、现象学、分析学、经济学等一切有益的理论与知识来分析问题。现在一些有影响力的媒体招聘记者,要求的专业都是很经世致用的,很多招聘经济专业、法律专业、英语专业的。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如果我们想做财经记者,就要学习基本的财经知识,不懂博弈,我们今天就很难写出深度经济报道。如果不注意提升知识修养,自己就随时可能被更优秀的人替代。

现在很多搞新闻的不是学新闻的,很多学新闻的转行做别的,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因为新闻行业的门槛比较低,但要做好却不容易。

新闻行业,除了需要万金油似的记者(就是杂家),更需要专家型的记者,对一个报道领域很精通的记者,比如湖南是农业大省,我们需要懂农业的专家型记者,湖南是两型试验区,国家在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探索两型试验,对中部地区发展寄予厚望,我们需要研究两型社会的记者。我觉得新闻专业的学生,要研究下自己未来的报道方向,看看自己什么方面感兴趣,什么方面有优势,尽早确定自己的报道领域,为成为专家型记者做准备。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很重要。调查研究实际上是积累的功夫。积累既有新闻线索的积累,也有素材的积累,更有观点的积累与更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江河无以成大海。我们从入行起,就可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可以多到基层,搜集第一手材料。给大家一个小建议,采访人家后记得留一下采访对象的联系方式,可以继续保持联系。现在自媒体很发达,有事没事加个微信,聊聊天,熟悉熟悉,以后采访就更方便了。

六、最后分享一点感悟,请大家指正批评。

得失很重要,但相比于成长来说,不是最重要的。大家都知道,之前南方报系的一些事情,还有最近又有几家报刊因为一些事情被停刊,现在的媒体和医院一样,很多都是自负盈亏,我们干记者的要想明白一些事情,什么事情做得,什么事情做不得,优秀做不得的事情你一定不要做。

听说,以前记者聚会,要么聊报道,要么聊影响。现在聚会,要么聊收入,要么聊考核。这反映什么问题?是不是记者越来越功利,往往一个行业的生存状态可以折射出现在社会的生态。

我们现在聊这些,并不代表我们不热爱新闻,不满腔热血,只不过人人都要吃饭,不尊重记者劳动的媒体活不长,不尊重医生劳动的医院也没有前途,很多老记者感慨现在干不动了,不能再做一线记者,其实我觉得,正常的状态是记者和主持人一样,应该是越老越吃香的。

我们做记者的,以后要做记者的,要想明白一个问题。我们入行的头几年,可能从金钱上拿的很少,付出又很多,但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住,为什么?大家听过一个故事,关于苹果树的故事。一颗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了,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了,自己的到了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了20%,翻了一番”这颗苹果树心里平衡了。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苹果,被拿走了90个,自己得到了10个。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一个。但是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

我们这代年轻人,很多都是成长在4+2+1的家庭,从小得到了长辈很多关注,被寄予了很多希望。但是随着教育产业化,学校越来越多,大学生越来越多,研究生越来越多,好像找工作也没那么好找了,找着的工作也没那么好了。很多人都在丰满的梦想和骨干的现实中挣扎,作为一名85后人,我也挣扎过,走新闻这条路,谁没有歇斯底里地崩溃过?但是,坚持脚踏实地,坚持就有收获。

做记者这行,看到芸芸众生、社会万象。我们每天到处在接触新事物的亢奋中。可以说生活有多宽阔,新闻就有多宽广,社会有多深奥,新闻就有多深奥。记者是勤奋者的职业,不勤奋,就当不好记者。总结了几勤,与你们分享,一是脚勤,脚底板下出文章,一个好记者要脚踏实地,深入实际,二是眼勤,多看多观察,三是手勤,多记多写多改,四是口勤,打破砂锅问到底,五是脑勤,多思考,把采访来的东西提高到理论高度。

对于85后年轻记者来言,未来是新的,我们和创新联接在一起,见证了自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发达,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我们看到传统媒体争相试水融合发展,在互联网扩充自己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我认为,媒体的竞争最终是渠道的竞争,更是内容的竞争,而作为内容提供者、观点提供者的记者而言,我们迎来的是一个最难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作为一名曾经的新闻专业学生,我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和你们在一起交流。期待未来与你们并肩,向你们学习!

红枫大学生记者节 新华社记者帅才 发言稿

校团委团刊编辑中心新闻采编部 整理

2014年12月13日

第三篇:浅论莫里哀笔下的

浅论莫里哀笔下的“伪君子”

【绪论】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著名的喜剧作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与莎士比亚共同彪炳千秋的伟大戏剧家。他出生在宫廷裱糊师家庭,从小酷爱戏剧。一生共完成喜剧37部。《伪君子》为其中期的代表作之一。《伪君子》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恭家,图谋勾引其妻子并夺取其家财,最后真相败露,锒镗入狱。剧作深刻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丑恶,答尔丢夫也成为“伪君子”的代名词。其剧作在许多方面突破古典主义的陈规旧套,结构严谨,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鲜明突出,语言机智生动,手法夸张滑稽,风格泼辣尖利,对世界喜剧艺术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同时答尔丢夫作为伪君子的代表,他的很多性格是伪君子所共有的,通过对达尔丢夫的分析,进而提炼出伪君子共有的部分特征。

【本论】

一、狡猾的欺骗者

达尔丢夫作为伪君子,他首先是一个欺骗者,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他的欺骗技巧。

二、聪明的诡辩者

欺骗别人总有露出破绽的时候,这时诡辩技巧对他的继续欺骗至关重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他的诡辩技巧。

三、恶毒的伪善者

伪君子一类人,伪善是他们最大的特征,他们之所以要欺骗别人,总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且总是特别狠毒,结合文章内容对他们的伪善的恶毒之处进行分析。

【结论】

总之“伪君子”并不是特指答尔丢夫一个人,而是指具有相同状态的一类人。他们贪婪、狡猾而又凶狠;他们是狡猾的欺骗者、聪明的诡辩者和恶毒的伪善者。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第四篇:金庸笔下爱情(范文)

金庸笔下,那五种不完美爱情

摘要 :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也许正是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金庸笔下的爱情,但凡经历悲剧的打造,就变得悲情丛生,震撼人心。金庸作品虽然多“侠”,却处处辜负女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金庸作品侠和义的背后,爱情可谓最是唯美动人。“人生匆匆数十载,唯一不变的唯有一个情字。”犹记神雕侠侣结尾两鬓已斑白的杨过如此感慨。

杨过和小龙女最终做了神仙眷侣,也许他知道,也许他不知道,也许他装作不知道,程英和陆无双为他负尽青春抛尽韶华,公孙绿萼为他刹那芳华无悔殉情,他们背影远去的尽头,还有一个情窦初开的郭襄为他呓语:“相思相见知何日?”从此,为他天涯思君,念念不忘„„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作品,如果算上短篇《越女剑》是为十五部,但其笔下的爱情却有千般形态,引人万般思索。细读每一部,爱情的描写,不是只有两情相悦、郎情妾意,更多的时候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些爱情的主人公们,或为爱孤独一生,或为爱牺牲成全,或为爱青灯古佛,最终的结局大多总是令人神伤的,那些悲剧的爱情和错爱,总是让人为之心疼而又心酸。

单恋——相忘江湖梦平生

情生痴,痴生怨,怨成仇。我无从得知,金庸的内心究竟受过怎样的一种情感煎熬,可以如此洞彻世间之情。有人说,是因为夏梦。夏梦,原名杨蒙,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名冠当时“长城三公主”之首。

甫时的香港,她是公认的唯一一位可与奥黛丽.赫本相媲美的女明星,姿艳绝代, 容华无双,清丽卓伦„„外形艳而不媚,贞静平和,娴雅大方,兼之身材高挑。“上帝的杰作”是人们赋予她的美誉,也曾是金庸心中最美好的那个女子,他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生活中的夏梦真美,其艳光照得我为之目眩;银幕上的夏梦更美,明星的风采观之就使我加快心跳,魂儿为之勾去。”但人间事常难遂人愿,金庸虽仿唐伯虎入华府之故事,委身长城做一名小编剧,但夏梦早已名花有主,恨不相逢未嫁,最终未能携手。

三毛说:“金庸小说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写出一个人类至今仍捉摸不透的、既可让人上天堂又可让人下地狱的‘情’字。而不了解金庸与夏梦的这一段情,就不会读懂他在小说中‘情缘’的描写。” 金庸作品中的爱情,在俠之大义下,或离别,或悲伤,或牺牲,或错爱,即使圆满结局,依然未必与幸福同等。

“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除了无言的退出离开,以远望的姿势成全祝福,还能去做些什么呢。也许这世间,并不是所有的人是想爱就可以去爱的。正如《射雕英雄传》中杨康身中剧毒对穆念慈大吼:“你不要对我这么好!我从来没有真心爱过你!我以前根本就是玩弄你,利用你,你走开!我不想再看见你!”只一瞬间的落寞,一瞬间的痛楚,穆念慈泪流成行:“我知道,你从来没有真心爱过我,不只你一个人说我蠢,可是一颗心给了你,我又有什么办法呢?”

爱情的世界里,这些单向的苦恋,在金庸的笔下,也成为另一种灿烂的烟火。即便如此,穆念慈对杨康依然选择“我是宁可改我生命,痴心也不愿改。”

说到单恋,有人说,这其中不可不提的有“情书”之称的《神雕侠侣》,“一见杨过误终身”,貌比芙蓉心似草的郭芙,敢爱敢恨凌厉泼辣的陆无双,蕙质兰心温润如玉的程英,娇羞善良痴心不悔的公孙萼,鬼灵精怪人见人爱的郭襄。在这一场单向爱情的变奏曲中,杨过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不可思议的是,这些女子明知杨过心中只有小龙女的位置,也依然无怨无悔:陆无双和程英相伴终老,将一生的痴心付与了杨过;公孙绿萼不惜自杀殉情;郭襄最后青灯古佛;郭芙人到中年才发现挚爱杨过,可谓因缘错合。

《雪山飞狐》中那个深谷幽兰般女子——程灵素。如此聪慧,却无法挽救自己的爱情。犹记全书的末章胡斐身中碧蚕毒蛊、鹤顶红、孔雀胆三种剧毒,“恨无常”一节中程灵素绝世:她慢慢站起身来,柔情无限的瞧着胡斐,从药囊中取出两种药粉,替他敷在手背,又取出一粒黄色药丸,塞在他口中,低低地道:“我师父说中了这三种剧毒,无药可治,因为他只道世上没有一个医生,肯不要自己的性命来救活病人。大哥,他不知我„„我会待你这样„„”

在胡斐的心中,也许一直以妹妹相待。直至程灵素依偎在他身边含笑而逝,以己之命、换他之命时,胡斐才想起了程灵素对他的无数个好来。当他回想起王铁匠的那首情歌:“小妹子对情郎——恩情深,你莫负了妹子——一段情,你见了她面时——要待她好,你不见她面时——天天要十七八遍挂在心!”

而他自己所言,他天天十遍八遍挂在心上的是另一位叫做袁紫衣的姑娘。当时他满心满眼只有袁紫衣那容光照人的身影,何曾注意过身边那个一直叫着她大哥的女孩?程灵素与胡斐之间,永远只有牺牲。

“很凄凉,很伤心,可是干净利落,一了百了。”她说过,什么下场都无所谓。一如她的名字,异常别致文雅,选自两本医书《灵枢》《素问》。

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但懂得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世间情大多是这样,当一颗美好的心灵在对你的心灵默默呼唤时,有多少人能够听到,又有多少人会去关注呢?胡斐不明白,因为那时的他还太年轻,年轻的只看见了袁紫衣照人的容貌还有那年少时必须要有的,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爱情的感觉。

所以,他不负天下人,却负了灵素一人。“如果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有什么法子?”,《白马啸西风》结尾可谓将这种单向爱情的境界上升到了命运的层次。也许,对待单恋这样的难题,金庸心中最好的解法或许就是像李文秀那样,退出离开,以远望的姿势成全祝福,正如他遥远的祝福远渡重洋曾经心爱的人儿夏梦。

▉▉金庸的梦中情人夏梦

多恋——情多总为罪红颜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想必,能得到天下的如花美眷,是众多男性心中的一个梦想了。提到多恋,金庸迷们首先想到的恐怕是韦小宝和他的七个老婆,但在我看来,杨过和张无忌算是多恋的典型。

《倚天屠龙记》的结局处,周芷若绑架赵敏,曾这样问过张无忌,在小昭、蛛儿、赵敏和她四个人中,他真正爱的人是哪一个。张无忌一时感慨万千,女人们为了他明争暗斗,自己一直难以取舍,在被动之中游走,想起自己也曾扪心自问,梦娶四美,然而世事变迁,小昭远赴波斯做了教主,表妹蛛儿逝世,芷若误入歧途,只有赵姑娘一直陪在自己身边。

周芷若手段耍尽逼他成亲他便成亲,赵敏逼他逃婚他也就跟着赵敏走了,赵敏放弃荣华富贵对他不顾一切他便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自己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情感。最后,面对周芷若的追问,他终于找到心底的那个答案,对周芷若,他是一向敬重,对蛛儿,他是心生感激,对小昭,他是意存怜惜,但对赵敏,却是刻骨铭心的相爱。

而《神雕侠侣》中,杨过从一介顽童,到最后心有所属小龙女,但在和小龙女别离后的十六年中,他始终都在找寻。这十六年中,杨过身边出现的女子可谓百媚千红,并且对他死心塌地。然而,终因杨过的无心挑逗,最后无一例外全部成为他和小龙女爱情的陪衬。她们越是痴心不悔,就越是看出杨、龙二人的坚贞。然而,杨过真的是未曾动过痴心吗?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反过来看,如果没有杨过的嘻嘻哈哈相公自居,无双不会一直心有牵念,如果没有杨过的绝情谷一番甜言蜜语,公孙绿萼不会对其瞬间一往情深,而后,当杨过发现她们爱上他时,他又坚定的表明心中早有所属。当然,杨过赢得的爱情肯定不止这些表面,能称之为神雕大侠,身上亦正亦邪的因子,才是令女子们前仆后继的理由。

再来看看《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有人说,韦小宝是无赖中的至尊,痞子中的王者,手段多端,花样百出,作为他的情敌的郑克爽倒足了霉头,最后乖乖地把阿珂押给了韦小宝,还欠下若干银两,可谓是人财两空,欲哭无泪。阿珂终于、也是不得不嫁给了韦小宝,而且还不是他唯一的老婆。韦小宝看上的女人一个也没有跑掉。正如韦小宝发狠所言,“总而言之,你奶奶的,我今生今世娶不到你臭小娘为妻,我是你郑克爽的十七八代灰孙子。我韦小宝是王九蛋,王八蛋加一蛋。老子一辈子跟你泡上了,耗上了,阴魂不散,死缠到底。就算你嫁了十八嫁,第十九嫁还得嫁给老子。”碰到韦小宝这样的人,女人怕是无招可施,男人只能暗自垂首顿胸了。

除却这些吸引眼球的男主人公,《天龙八部》中处处惹相思的段正淳,但是此人的爱情与之前几人大有不同。无论是刀白凤还是王夫人,无论是甘宝宝还是秦红棉,段正淳到处留情,却也真真心心对待每一个爱过的女子,而到故事的结尾,无论之前情人们如何明争暗斗、又如何想要加害段正淳,她们却都甘愿一一为他而死。这样的结局,正如诗中所言,牡丹花下死,做鬼亦风流了。

虐恋——别恨人间爱两难

其实,每每看到《神雕侠侣》之时,我一直不解,金庸为何要让杨过断臂,小龙女失贞,或许,这才像断臂维纳斯一样,是残缺的圆满。

“这次是我真的决定离开,远离那些许久不变的悲哀,想让你忘却愁绪,忘却关怀,于是我守着寂寞不能归来„„”小龙女和杨过冲破礼教束缚终在一起,可是一次一次面对离别,小龙女和尹志平之间的误会,而后的悄然离开,到最后的决意转嫁,最后情花剧毒的折磨,断情崖的十六年不能相见,杨过已是两鬓斑白,小龙女青春永驻,两人经历生死虐恋依然矢志不渝,或许正如杨过对龙儿所说,“人,还是情深些好,否则,我们怕是今生今世都不能再见了。”

《倚天屠龙记》中,纪晓芙是个令人敬佩的女子。她诚实,不肯说谎。早由父亲配与武当六侠殷梨亭为妻,后被杨逍劫持失贞,宁愿被师父打死,也不肯加害杨逍,并为女儿起名不悔,足见其爱的诚实决绝。《碧血剑》中温仪遭遇虽与纪晓芙相似,但她的故事却显凄凉,一如她教温青青唱的曲子:“从南来了一群雁,也有成双也有孤单。成双的欢天喜地声嘹亮,孤单的落在后头飞不上。不看成双,只看孤单,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细思量你的凄凉,和我是一般样。”

《笑傲江湖》中,任盈盈和令狐冲历经劫难,似乎幸福相守,但是,小说第三十六回中,岳灵珊被害,令狐冲心中一沉,似乎整个世界忽然间都死了。我们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心似乎忽然间都死了,足见令狐冲对小师妹岳灵珊的挚爱。任盈盈对他来说,或者可以说是可以结婚的人,因为,任盈盈足够爱他。

这世间,所爱的人不爱自己、爱自己的人不是所爱的人,令狐冲与岳灵珊、任盈盈的凄凉是一样的。或许,被爱总是比爱人要容易的多,所以,在沧桑看尽之后,择一良人相守,无须尽想爱与不爱,未尝不是爱情的另一种选择。

畸恋——因爱生恨反成仇

“只是我还放不开,对你太依赖”,爱情的世界里,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为爱牺牲,成全爱的伟大。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微笑放手祝福,放对方和自己一条生路。世界之大,有因爱成全的人,就有为爱癫狂的人。金庸的作品,对这类成魔成痴另类爱情的精彩描写,也让我们直面唯美爱情之后的变态和扭曲的灵魂。

《神雕侠侣》开篇,便是李莫愁吟诵元好问那首“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古人说,“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遥想双雁,“天南地北” “几回寒暑”中双宿双飞,相依为命,一往情深。但其中既有欢乐的团聚,又有离别的辛酸,那个叫做陆展元的男人,扭曲了李莫愁曾经纯情的小女儿灵魂。爱极成痴,痴极生恨,李莫愁不懂得成全,更做不到放手。她为他公然背叛师门,幻想了多少种生活的方式,幻想了怎样做一个贤妻良母。然而,一句,相公,她是谁?所有的仇恨就在这句话上产生,李莫愁痛不欲生。

这个女子是可悲的,更是可怜的。想当初她和陆展元你侬我侬、忒煞情多之时,也是百般娇羞,温顺善良。即使后来狠辣无情之后,她对郭襄无微不至的照料,柔情无限地抚她入睡,以平常用作杀人武器的尘拂为她驱赶蚊子,甚至想要用自己的命换取郭襄活下去。可能就此看出,她心中尚有爱,也尚有情,只是为爱,她实在不懂得放生。她杀人全家,双手染满鲜血,不见自己的凶残,只为自己相思无着落而黯然销魂,到最后,只落得身中情花剧毒,默然挺立在熊熊烈火之中,而后传出一阵凄厉的歌声:“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以身相许?天南地北„„”凄然而绝。

同样让人感叹的还有《碧血剑》中为情成魔的何红药。如果没有金蛇郎君所谓的“薄情寡幸”,也许何红药会选择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何红药美艳不可方物,但拥有太多的人,容易高傲,更容易自负。我待你好,你就必须像我一样。但这世上永远没有这样一个规定,你爱我,我就必须爱你。《侠客行》中最终走向自我毁灭梅花拳掌门梅芳姑亦是殊人同路。让我们重温这一段对话:

“芳姑,我明明白白的再跟你说一遍,在这世上,我石清心中便只闵柔一人。我石清一生一世,从未有过第二个女人。你心中若是对我好,那也只是害了我。这话在二十二年前我曾跟你说过,今日仍是这样几句话。梅芳姑冷笑道:‘想来针线之巧,烹饪之精,我是不及这位闵家妹子了。’”

石清仍是摇头,道:“内子一不会补衣,二不会裁衫,连炒鸡蛋也炒不好,如何及得上你千伶百俐的手段?”梅芳姑厉声道:“那么为什么你一见我面,始终冷冰冰的没半分好颜色,和你那闵师妹在一起,却是有说有笑?为什么„„为什么„„”说到这里,声音发颤,甚是激动,脸上却仍是木然,肌肉都不稍动。石清缓缓道:“梅姑娘,我不知道。你样样比我闵师妹强,不但比她强,比我也强。我和你在一起,自惭形秽,配不上你。” 梅芳姑出神半晌,大叫一声,奔入了草房之中自寻短见,后又“残害”石清夫妇幼子,令他们伤痛余生。

后来金庸在书的后记中写道:“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以及梅芳姑因爱生恨的妒情。”

爱了怕了,痴了恨了,这世间的爱,多是有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金庸先生要告诉我们的恐怕是,爱到不能爱时,聚到终须散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放手。给自己生路,给对方生路。

绝恋——生死无憾尘缘叹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也许正是受这种传统理念的影响,金庸笔下的爱情,但凡经历悲剧的打造,就变得悲情丛生,震撼人心。

犹还记得,萧峰阿朱雁门关外互表心扉:“阿朱,你对我这么好,不以我是契丹贱种而厌弃我么?”

阿朱道:“汉人是人,契丹人也是人,哪有什么贵贱之分。我„„我喜欢做契丹人,这是真心诚意,一点也不勉强。”

“阿朱,你以后跟著我打猎放羊,是永不后悔的了?” 阿朱道:“便跟著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也不后悔。跟著你吃尽千般苦楚、万种熬煎,也是欢欢喜喜。”

萧峰道:“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从今而后,萧某不再是孤孤单单、给人轻贱鄙视的胡虏种,这世上至少有一个人„„有一个人„„”一时不知如何说才是。

阿朱接口道:“有一个人敬重你、钦佩你、感激你,愿意永永远远、生生世世,陪在你身边,和你一同抵受患难屈辱、艰险困苦。”

最后,爱情辗转,阿朱面带微笑永远的躺在了爱人的怀里,若干年后,贵为大辽南院大王的萧峰面对辽主耶律洪基的重金与美女的诱惑,丝毫不为心动,反而黯然心道:“我既误杀阿朱,此生终不再娶,阿朱就是阿朱,四海列国,千秋万载,就只一个阿朱。岂是一千个、一万个汉人美女所能代替得了的?皇上看惯了后宫千百名宫娥妃子,那懂得‘情’之一字?” 萧峰的生命,从此没有爱情。

但爱情是从来不讲道理的。金庸作品多“侠”,能称上英雄的,恐怕也只有重情重义的萧峰了。自古美女爱英雄,阿紫爱上萧峰如果说是情理之中,那游坦之爱上“狠毒”美貌的阿紫也是意料之外了。阿紫敢爱敢恨,极端的个性,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游坦之。但阿紫无怨无悔,游坦之亦是心甘情愿。两个人都不惜毁灭自己,包括尊严、仇恨,甚至生命。

再来说说香香公主。我到现在不明白,陈家洛到底爱的是谁,他优柔寡断的个性,失去了两个爱他的女人。一个香消玉殒,一个远走天涯。陈家洛有块玉,上面刻着,“刚极易断,情深不寿,”最后他和香香公主的爱情也一语成谶。当她发现乾隆出尔反尔,要加害陈家洛时,不惜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陈家洛示警,最后化蝶一幕,将爱情升华为凄美的人间绝唱,让人一次次为之动容,潸然泪下。

“问世间,情是何物?”问李莫愁,她未必答的出,问杨过,他估计也未必答得出,问萧峰,问段誉,问虚竹,甚至问已过百岁的张三丰,他依然未必答得出。因为,世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爱情,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爱的时候好好爱,爱到终须散的时候,好好活。

第五篇:新华社记者郭玲春会议报道及特点

标新立异,道别人所未道——这是郭玲春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郭玲春,常常以她颇有特色的新闻作品向社会发言,她用鲜明的创新精神,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继《金山同志追悼会在北京举行》获1982年全国好新闻奖后,她 采写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又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消息一等奖。同 一个作者,写的都是会议新闻,一个是表彰大会,一个是追悼大会,内容、场面、气氛迥 然不同,但却都为读者所欢迎,为新闻界所首肯,这是偶然的巧合吗?显然不是。其中是 内在联系就在于,审美信息的巧妙运用,使作者有了写作成功的法宝,创新与成功有着必 然的联系。按郭玲春自己的话来说:“也许,我唯一的长处,大胆!”4好一个大胆!大胆 者,勇于创新也。让我们仅举她写的几篇消息的导语吧:

其一:“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三百五十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 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 萃北京,参加建国三十五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与“新闻人物 ”这个词无缘的新闻记者,而今受到党和人民的表彰,自己成为新闻人物,这是事物发展 的一个本质变化,是一个观念的变化,再也没有比抓住这个特点来写导语更能和这样一个 表彰大会相称的了。导语接下来的两句,更深一层地道出了这次表彰大会的特色,突出了 新闻工作者的特质。整段导语既包含了消息必备的要素,又摆脱了通常的八股格式。其二:“在全国有影响的刊物《人民文学》,今天下午庆祝创刊三十五周年时,既畅 谈成绩,又把它在三个时期所经历的曲折与失误,公之于众。主编王蒙说:„我们只想说 明,国运兴,文运也兴。刊物的命运是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的‟。”这声音回荡着历史 感,昨天与今天的对比,国运与文运的关系,记者把事实升华为一种令人思辩的哲理。导 语紧紧抓住这一点,新闻的思想提高了,主题深化了,新闻具有了生命。

其三:“没有人为他主持这最后的仪式,也没有人为他致悼词,只有他的家人,他亲近的朋友和弟子,今天在八宝山公墓一个朴素的灵堂里,向他——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沈从 文先生告别。……人们将一株月季放在他的身边,淡淡的色彩和一缕清香,正如他令人怀 念的一生。”这里,我们不准备做更多的评价,许多大报在一版全文发表了这条消息,有 的报纸还将以上这段导语的一部分作为副标题,足见编辑们看了这叩人心扉的文字后拍案 叫绝的神情。

这些导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们没有一条是不可理解的,同时又没有一条不是 创新的,在可理解性和独创性之间,郭玲春同志执著地追求它们组合的最佳化,用丰富多 采的审美旨趣开拓报道空间,借变化多样的手法传达信息,显示出一个进入成熟阶段的记 者的丰厚功底。

郭玲春同志成功的奥秘何在?她自己说得好:“新闻,要永远给人以新的感觉,包括 内容到形式,某种样式多了,我就不写,我看报,若发现自己的报道在形式上和别人的类 似,我就感到不安,对自己产生不满。”5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创新精神,一种何等难得的 美学追求!一个有出息的记者,不但不能重复别人,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甚至不能重 复自己,他(她)应该不断形成自己自我的写作个性,又不断地用新的质冲击甚至破坏这 个个性,形成一种与先前个性有内在联系的新的个性。郭玲春正是这样。读她近年来的新 闻作品,觉得几乎每一篇都打上了她写作风格的印记,每篇又都自有特色。她的新闻作品 所来源的事实,决非她一个人所能“垄断”,人人心中所有,但笔下所无,这就有了新意 ;她孜孜不倦地在自己所报道的范围内筛选精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而蜚声新闻界; 她付出了加倍的劳动,也加倍地赢得了读者;她的成功和出名,根本原因就在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

散文式新闻

穆青同志说:“我们的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构也可以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改变那种沉重的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只有在这方面有所创造有所突破,也许才能真正对八股式的新闻作点改革。”

散文式新闻的明显特点是:段落松散与节奏明快,行文流畅自然、生动活泼,而又寓意深刻。它同样需要符合“用事实说话”的新闻报道原则。

散文式新闻在写作技法上讲究:善于用形象化的白描手法去刻划新闻事件的特征,新闻人物的个性;采用情景交融的散文笔调,富有美感与表现力;抓住生动感人的细节,从细节描写中以小见大;还可在描写、记叙事实的基础上,加以精辟、切中肯綮的议论,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1、散文式新闻的语言。散文式新闻作品对语言要求很高,应该比小说多几分雕饰,比诗歌多几分清淡,简洁而潇洒,朴素而优美。可说介乎浓妆与淡抹之间,即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以小的篇幅给人以大的信息量。

2散文式新闻的结构。

那么什么是散文式新闻呢?散文式新闻是吸收了散文与新闻的优势而形成的一种新闻体裁。说它是新闻,是因为它所反映的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不能有半点的夸张,不能有丝毫的“合理想象”和“主观发挥”,而且要有时效性。说它是散文式新闻,是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比较松散、自由,不那么规格,实际上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新闻,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清新明快,富有文采。

二、散文式新闻的特点

鲁迅曾经说过:“散文的体裁,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有破绽也无妨。”用散文形式来写新闻,当然也可以形式灵活多样,特色各具千秋。那么,散文式新闻有什么特点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内在的本质。散文式新闻往往是抓住一个问题、一条经验、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侧面,用形象的手法来加以表现,这样写出来的新闻,才能有散文的味道。二是生动的细节。散文往往用细节来表现人物或事件,写散文式新闻也可借鉴这一点,在细节上做文章,用细节展现一种意境。三是深刻的议论。散文式新闻不仅仅局限于用事实说话,还常常通过各种事实,发表深刻的议论。但这种议论应当是精辟的、切中要害的,不是不着边际的泛议。四是新颖的文采。散文式新闻从语言文字和表现形式来看,应该是新颖的、美丽的、多彩的。有些新闻往往语言呆板、枯燥无味,散文式新闻语言优美,生动活泼,时而叙述,时而抒情,时而议论,时而描写,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新华体

新闻稿的中外结合体形式叫新华体

就是先把事件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阐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持,不至于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心理落差。因而,第二段实际上是一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新华体的公认特点是:消息简洁,文字精炼、篇幅短小;善于用事实解释事实,很少空发议

论;层次清晰,尽量做到一个事实一段,消息中段落过渡自然;稳健中见权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注重通稿的信誉;善于抓大问题、关键性问题,重大事件的报道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角度,主题开掘深刻。

有关追悼会的消息写作,几乎行程一个固定模式。但郭玲春报道金山逝世的消息却突破了老框框:

新华社北京1982年7月16日电鲜花、翠柏从中,安放着中国共产党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这里,作者仅用52个字就把一个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交代出来了。作者一反陈规,用描写式导语报道名人逝世。这是比较少见的。

有些新闻事实本身有些抽象枯燥,但郭玲春却能从普通事实中提炼出新的意境。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开幕,议程无非是领导做报告,宣读贺电,老实说,实在写不出什么新意;而郭玲春笔下却出现了新颖奇异的构思: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民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建国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

这条消息的导语写作,确实出手不凡,构思奇巧,发人沉思。尤其是“今天”这个确切的时间词语构思得极妙。它既是与“过去”相呼应的对比,又是发电稿的时效表述,可谓一语双关,寓意深长。

郭玲春还十分注意导语与结尾的互相呼应

福建闽侯人,1940年出生于上海,1964年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毕业后到文化部工作,直到1971年墨彩和丈夫一起调到新华社,先后任编辑、记者、主编等职,被评为高级记者,1992年任新华社香港分社记者。由于郭玲春数次以会议新闻获全国好新闻奖,同行们都戏称她为“会议记者”,而他自己也声称,作会议记者是她的自愿行为。

郭玲春的会议报道范围很广,有展览会、颁奖会、座谈会、纪念会、新闻发布会、追悼会、庆功会……报道的会议也有大有小,小到几个人参加的小型讨论会,达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这大大小小的会议报道中,郭玲春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孜孜不倦、探索创新的精神,在写作中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打破了以往“新华体”的会议报道模式,开辟了一条别具一格的会议新闻写作的新途径。

郭玲春会议报道的成功与她细致的观察、深入的采访时分不开的,她每次参加会议,表面上轻轻松松,实则全身警戒,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每篇材料,每句发言,乃至每一声感叹她都用心捕捉。她不仅观察着大背景,也不放过每一个小的细节。郭玲春在报道中沉淀着她的思考,而不是单纯的就会议本身而报道会议。这是她报道的一个突出特点。她不甘为“新华体”所束缚,而创造了审美感极强的“郭体”会议报道形式。她注重会报道的导语。特写式的导语、对比式的导语、设问式的导语……都被她运用得巧夺天工。对报道的结构,郭玲春也是精心安排的。

郭玲春会议新闻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有文学味道,富于感情。她新颖的写法给新闻写作带来了一股春风。郭玲春很善于把“我”写进新闻里,常常在新闻里“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我”的登堂入室增加了新闻的文学味道,嵌入了散文的特征。

郭玲春虽被称为“会议记者”,但她也写了许多通讯、特写、评点、随笔等文章,而且形式与内容和谐一致,写得有声有色。郭玲春的成功更在于她一次次突破自我。郭玲春自己曾有个比喻:我们就像春蚕吐丝,作茧自缚,而我们现在要走的第一步是挣脱它,就是解放自己。她自己正是在前进的路上一次次地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次次超越自我,使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

下载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华社记者笔下的共产党员(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新华社记者到律所主任 iCourt

    从新华社记者到律所主任iCourt 编者按:今天推荐的校友是瀛和律师机构联合创始人董冬冬律师,他分享了创业十年的故事,从新华社记者到律师,从建立盈科上海分所到创办瀛和律师机构,......

    作家笔下的小动物[范文模版]

    “作家笔下的小动物”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 2011-3-24 11:02:40 | By: sophie ] 写在前边: 本周从德州耀华学校学习了“单元主题”教学,尽管所听的三节课还远远没有开启我对单......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摘要:浅析鲁迅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看看这些人的形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鲁迅又为什么会写这些人,同时还将他们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来写。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出......

    鲁迅笔下的女性

    鲁迅笔下的女性 鲁迅笔下的女性 【内容摘要】鲁迅笔下的典型人物众多,其中不乏很多女性,本篇论 文主要围绕《祝福》中的祥林嫂,《伤势》中的子君,以及《离婚》 中的爱姑这三......

    名家笔下的父亲

    名家笔下的父亲6月15日是今年的父亲节。每当此时,很多人都会谈起父亲的话题。父爱就像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那样,是无言的、严肃的、深厚的。闲暇时,看名家笔下的父亲,会触发......

    浅论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浅论鲁迅笔下的经典人物 付佳琪 摘 要 鲁迅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为了挽救中国、改变中国人的体质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后......

    画家笔下的色彩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画家笔下的色彩 一、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主要内容为感受色彩、学习色彩知识、尝试色彩表现。教材借用向日葵明亮大方的造型特点......

    张爱玲笔下的文化

    张爱玲笔下的文化史 李书磊张爱玲的文字太奇巧了,所以人们往往记住了她怎么说,而忽略了她说的是什么,更不会把她当成史料家:只有文笔最无趣的作家才会赢得此名。我这次读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