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时间:2019-05-14 16:5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第一篇: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浅谈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

姓名:王琪瑜

【内容提要】“酒缺月无味,景无月不美”,[1]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形象,它是一切美的想象的总汇。新月如眉,让人想起玉阶伫立楚楚动人的月下佳人,构成一种恬淡婉约的宁静之美;烟月迷蒙,弥漫着难以名状的轻忧淡愁,构成一种朦胧凄楚之美;花月披离,余香袅袅,象征典雅艳丽之美;皓月当空,通脱潇洒,象征雄浑高古之美……不尽的象征创造着不尽的月亮世界,无数的心灵创造着无数的月亮形象。

在淡淡的月光世界里“中国人那根极轻妙,极高雅而又极为敏感的心弦,每每被温润晶莹、流光迷离的月色轻轻拨响。一切的烦恼郁闷,一切的欢欣愉快,一切的人世忧患,一切的生死离别,仿佛往往是被月亮无端地招惹出来的,而人们种种飘渺幽约的心境,不但能够假月相证,而且能够在温婉宜人的月光世界里有响斯应。”[2]翻开群星璀璨的中国文学史,文人墨客咏月的诗比比皆是,但是还没有人像李白那样,对月亮寄托着浓浓的情意和对月亮所作的无与伦比的细腻而动人的描绘。纵使是李白这样的天才诗人,他也有愁苦,也有乡愁,还有抱负,当然,更多的是失意。失意的诗人为了抒发胸中的失意,他选择了酒与月亮。李白一生钟爱明月,明月在他的诗中无处不在。明月,如酒,是李白的精神寄托。诗人把他的青春热情、豪迈气概、自由理想、人间真情,统统融入这纯洁的自然之物中,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一边饮着醇香的美酒,一边把“愁心”寄给月亮。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全部诗作中,出现月亮意象的诗就占有其诗作1/4的比例,[3]并且每个月亮形象都有其独特的特征。李白的吟月诗歌在我国众多的古代诗人当中,表现得最为复杂、最为全面、也最完美。余光中曾在《寻李白》中概括李白的诗:“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可以这样说,李白的咏月诗歌代表了我国古代诗人关于咏月诗歌的最高成就。一直以来,李白都是文学界大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其中,研究和分析李白诗中的月亮意象,真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也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粗略谈谈。【关键词】李白 诗 月亮 意象

一、李白月亮诗的意象类型

浩瀚缥缈的漫长的历史长河,曲折复杂的坎坷人生。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里。月亮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厌的对象。人们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成败得失,溶进月光里,注入明月中,从而使月亮这一无生命的物象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咏月之意象。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它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是经过诗人情感、想象、思想和审美情趣等重新处理的感觉。李白笔下的月是一个融合了诗人全部情感的月,月亮在李白眼中,就是他的精神之所在。他以月亮作为其诗中的“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以月亮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天借一明月,飞来碧云端。故乡不可见,肠断正西看”(《游秋浦白笴陂二首》),“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秋山寄卫慰》),“我寄愁思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等。诗人也常把自己的这种个人之私情推而广之地来表现天下所有人的共同思想感情,如:“边月随弓影,胡剑拂霜花”(《塞下曲》其五),“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子夜吴歌》),等等。可见,“在情感寄托阶段,月亮已由独立的客观景物内化为人类情感的组成部分,创作主体以象征、移情等手法,将自我感情倾注到月亮意象上,主客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感情活动和谐地融合在一起。”[4]

以月亮象征美人和恋情。如:“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古风》二十六),“衔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见”(《相逢行》),“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忆旧游》),“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越女词》其四),等等。这类诗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感。李白之所以那么喜欢月亮,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月亮是美的代称,美的化身。

以月亮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李白的一生虽然怀才不遇,在痛苦

-***1314-

第二篇: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论李白笔下的女性形象

摘要 :

本文联系李白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经历,从三个反面对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阐 述,也展现了其为人的豁达,豪迈与洒脱的独特气质。

关键词 :李白

怀才不遇

理想

同情

赞美

李白,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性诗人,其人放荡恣肆,浪漫洒脱; 其诗豪放飘逸,清新俊朗。中华书局 1977 年出版了清朝王琦编纂的 5 李太白全集。这本书共收入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 人李白创作的诗文 1110 篇 , 其中诗歌 1048 首。在这 1048 首诗中 , 可以认定是描写女性的诗 篇有 103 首。王安石说李白诗歌“十首九说妇人与酒”。南宋人陈藻的《读李翰林诗》也说 : “杜陵酒罕相逢,举世谁堪入此公。莫怪篇篇吟妇女,别人无物与形容。”虽然,他们说的

有点夸张,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女性诗歌在李白诗中不少的篇幅。

涉及女性的诗歌最早出自《诗经》 :周南

卷耳,卫风

,伯兮

、邶风

雄雉

等等 , 到了

汉魏诗歌中 ,如汉乐府的 伤歌行

、饮马长城窟行

,古诗十九首的行行重行行

、青青河 畔草

、明月何皎皎

以及南朝民歌

子夜四时歌等等。

这些诗歌表达怨女思妇忧愁。后来屈

原独辟蹊径,以君子美人比喻国君和自己,自始,涉及女性的诗歌中带有了政治色彩。此后,许多人都以之为模板,创作了不少佳作如曹植的《洛神赋》,《美女赋》等等。但是,让女性

诗歌真正大放光彩的是李白。

他笔下的女性诗歌不仅汲取并涵盖了前人的意涵,还创作出了

前人未曾触及的领域。作家的创作离不开其所处于的时代环境,正如歌德所说: “我不应该

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事物和人 物。”

①当然,除了外在的因素外,创作也离不开作家本人的经历和个性。

古人所说的: “诗 言志 ”

。或文如其人,这些观点在现在看来似乎有点偏颇,但可以看出创作和诗人本身之间 的联系。

本文联系时代背景和李白的人生经历及个人经验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一下其笔下的 女性形象。

于历史中寄寓还才不遇

李白所处的盛唐是个 “百花齐放”文化繁荣时代,盛唐之士有着积极入世,进取的人生态

度。李白也不例外,他是个功利心很强的人,有着强烈的“济苍生” “安社稷”的儒家用世 思想。但是他的仕途被自己理想化了,最终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被迫离开长安。从“仰天 大笑出门去”到现在的“我辈只是蓬蒿人”的巨大反差使他不得不借诗酒来消愁,作诗以抒 怀。

这类诗歌中的女子形象主要是出自历史宫廷的。有

“班婕妤”、“陈皇后”、“赵飞燕” “西 施”、“王昭君”等 ,如《妾薄命》 : ”

汉帝宠阿娇 , 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宠 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君情与妾意 , 各

自东西流。昔日芙蓉花 ,今日断根草。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 ”

这首诗的本事是汉武帝陈 皇后失宠 ,乃至被废幽居长门。诗人揭露古代宫廷女子色衰爱弛的不幸命运 ,将批判笔锋直 指最高统治者。

诗歌将陈皇后失宠前后的境遇作了细致的描摹。借表现同是宫廷倾轧牺牲品 的宫中妃子的不幸来抒发自己的情怀。显然 , 诗人是借咏史在抒怀。因此从这些人物身上依 稀可辨诗人的影子。近人黄永武说 : “在古代 ,非仅宫女仰仗皇帝个人的好恶 ,就是士大夫也 常常自比妾妇 ,仰仗君子的爱顾 ,官位不亨达 , 托宫词以寄怨的也很多 ,所以宫词实在也触及

了古代读书人普遍的一个心结。又如写王昭君的: “于阗采花》,于阗采花人 ,自言花相似。

明妃一朝西入胡 ,胡中美姬多羞死。乃知汉地多名姝 ,胡中无花可方比。丹青能令丑者妍 , 无 盐翻在深宫里。自古妒蛾眉 , 胡沙埋皓齿。李白和王昭君算为同是天涯沦落人,不免对其美

貌的惋惜,进而想到自己的内才不能为国君赏识。总之,诗人写历史中的美人和君子,意在追求自己和国君的合作,美人的失恋即是诗人仕途的受挫。

于虚幻中寄寓美好理想

纵观在仕途上坎坷的人,他们为了排忧,或及时行乐,寄情于山水之间,或寻仙访道,在幻想的世界中得到解脱.当然,李白也不例外,他在《将进酒》中写到:“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另外,唐代是中国道教发展的迷狂时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无不心驰神往。道家思想对李白影响比较大,他曾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因此,女性形象在他的笔下也被神仙化了。如作者笔下的上元夫人,雍容华贵,神采飘然“: 裘被青毛锦,身着赤霜袍。手提嬴女儿,闲与凤吹萧。眉语两自笑,忽然随风飘”。又如,屈原、曹植描绘过的洛神宓妃,在李白的笔下其风姿神采足以勾心夺魄“: 洛浦有宓纪,飘风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香尘动罗袜,渌水不沾衣。”当面临现实的灰暗,内心的空缺面或许能在幻想的世界得到慰藉。也许,幻想中的女性美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补偿其心理的缺失。

于现实中寄寓同情赞美

“唐代, 由于男子长期在外应考、从军、经商,夫妻分居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 于是出现了大量描写离妇的诗。”② 《全唐诗》中描写商人妇的诗有 60 多首, 在 60 多首描写商人妇的诗歌中, 写商人妇离愁别绪的占绝大多数。在现实中,作者,或是同情那些被迫与丈夫分离的的思妇,或者表达对自己妻子的思念。如,《江夏行》“忆昔娇小姿, 春心亦自持。为言嫁夫婿, 得免长相思。谁知嫁商贾, 令人却愁苦。悔作商人妇, 青春长别离对镜便垂泪, 逢人只欲啼。”诗人以时间的顺序描述了江夏女子的丈夫在外经商,她的凄苦较多,而幸福的回忆却较少。另外还有《长干行二首》,从二人相识、相恋到结婚, 再到婚后的别离, 诗人对每一阶段女子的形态和心理都作了细致到位的刻画,道出了妇人“那作商人妇, 愁水复愁风”的内心悲苦。“在封建社会, 一般读书人为功名所羁绊, 或为生活所逼迫, 往往不得不离开妻子在外作客。” “能诗的夫妻离别后, 往往以诗赠答, 以抒怀念之情, 这样就产生了一部分寄内诗”③李白的 20 多首寄内诗便是表达对与自己分隔两地的妻子的思念和不能团聚的感伤之情。如,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写自己客居他乡,触景生情,表达了“多少思念,多少感叹,泪下如雨,信不能封缄。”的惆怅之情。《自代内赠 》《秋浦寄 内》、《在得 阳非 所 寄 内》、《南流夜郎寄内》等一系列作品大致都是此类。此外,作者笔下还有一些赞美女性的诗歌,多为采菱女、采莲女、当垆女、船家女、浣纱女、游侠女。她们或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外表如“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或有着天真浪漫,开朗活泼的内心,她们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和爱情,如“吴儿多白晰,好为荡舟剧。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优美清新的诗歌中弥漫着人性美和人情美。丹纳在《艺术哲学》提到:“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作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格概况”。盛唐宏大的气象培育了李白豪放的气质。同时,其本人“读书,学道,任侠,隐居,漫游”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即得意时,令力士脱靴,贵妃磨墨;失意时,便举杯对影,高呼“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在仕途受挫之时并不是一直沉迷失落,而是借外在的事物排遣内心的苦闷,他回顾历史,惋惜美人失宠亦如自己政治失恋;他幻想仙人,将自己的美好理想在虚幻中升华。他描写现实,为我们呈现一幅富有江南风光和生活气息的图画。他借助美人在历史和虚幻与现实和美好之间,浇灌心灵上那片快要干涸的入世心。

第三篇:李白的人际世界

李白的人际世界

一、李白与唐玄宗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42岁的李白见到了唐玄宗。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礼遇隆重。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封李白为翰林供奉。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从礼遇上来讲,唐玄宗是很器重他的。而李白也把这次会面,当做一次大展宏图的机会。李白所担任的,并不是真正具有政治内涵和政治意义的翰林学士。他担任的是一个陪着皇上,进行诗文娱乐的翰林待诏,或者叫翰林供奉。他有很多诗,表现了自己一种既闲散又无聊的情绪比如《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院内诸学士》。

唐玄宗这个人还比较仁义,史书记载四个字叫赐金放还。这是一个非常体面的一个下台方式。他没有贬斥他,没有谴责他,没有给他赶出去轰走。保全了他作为一个文人的体面。

李白跟唐玄宗的关系,其实是很密切的。可惜的是,这种密切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娱乐关系,不是一种密切的政治关系。

二、李白与权贵(官员)

1、高力士、杨玉环

根据有的史料来记载,宦官高力士是通过杨玉环,来给唐玄宗递话的,称高力士举了《清平调》那首诗为例,说李白讥讽杨玉环。《清平调》(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就像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一样。高力士就说,你看,他把你比作赵飞燕,这是把你贬低了。你受到人格的侮辱,你要去告他。然后杨玉环就理所当然地在唐玄宗面前说了李白的坏话。

这样的记载是否属实呢?请听《有关李白的小真相》一节。

2、玉真公主

玉真公主是唐睿宗的女儿,唐玄宗的妹妹。她也崇信道教,她就出家做了道士。李白之所以能跟玉真公主搭上界,就是因为李白也是一个道教中人。但是李白跟玉真公主还是没法认识。因为他们俩差距离得太远。这里面还有一个人,就是李白的好友元丹丘。元丹丘他是个道士,跟玉真公主关系非常密切。

《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这首诗是李白初次进京写的,是献给玉真公主的。但李白当时没见到玉真公主。

3、贺知章

贺知章(公元659年~公元744年),字季真。在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当时李白奉诏入京,贺知章在长安紫极宫见到李白,赞赏李白的诗才,称呼他为“谪仙人”,热情地邀请他到酒肆中去饮酒。由于忘带银两,贺知章取下皇帝赐给他的金龟以充酒资。这就是有名的“金龟换酒”。在贺知章的眼里,李白是一个从天上降下来的奇才,因而十分器重,称他为“谪仙人”。天宝三年,贺知章因病告老还乡。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的诗中表达了对贺公的良好祝愿:“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天宝六年,李白至越中探访贺知章,惊闻贺老已于告老回乡当年在家中病逝,他怀着悲痛的心情,赋诗《对酒忆贺监二首并序》。在李白心目中的贺知章,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风流人物,是一个难得的知己,是一个豪爽善饮的忘年诗友。

4、张镐

张镐,是安史之乱时期的宰相。此人品德优秀,淳厚质朴,曾救过王维、杜甫。永王兵败,李白自丹阳南逃。旋被缚入寻阳狱中,曾两次赠诗宰相张镐求救。《旧唐书》载:肃宗以镐不切事机,遂罢相位,授荆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白终以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李白前往流放地到了夏口。已被贬斥到荆州的张镐仍然派人给李白送来了一封书信和一身绫罗衣衫。张镐入相几年数次垂顾人文,倾力相救的古道热肠,也堪为历史佳话。

6、永王李璘

分制置诏下发之后,永王李璘开始执行唐玄宗的命令,在长江流域地区招兵买马。他路过江西九江时,永王李璘派韦子春上庐山说服李白来参加他的军队。李白曾写《赠韦秘书子春》详细地记叙了这件事说“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说我在庐山上待着,本来是挺好的,独善其身,可是想想天下苍生需要我啊。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建树的李白在他56岁那年,终于等来了一次重要的机会。永王现在显然对他来讲是一个重要的人物。在这支担负重大任务的也非常强大的军队里边,做一个幕僚,李白认为自己确实能谈笑静胡沙,收复长安、洛阳两京指日可待。他到了永王军队里边写了十首诗,叫《永王队巡歌》。这十首诗被认为是了解李白在永王军队里边,就是他参军以后活动的一个很重要的证据。永王兵失后,李白仓惶出逃,最终身陷囹圄。

7、宋若思、宋之悌

在李白身陷囹圄的时候,有一个御史中丞叫宋若思,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宋若思不但把他释放出来了,而且还让李白在自己的幕府里担任幕僚,而且还打算把李白推荐唐肃宗。李白成为宋若思的幕僚,为宋写过一些文表,并跟随他到了武昌。李白曾经和宋若思的父亲宋之悌有过很深的交往。在开元二十二年前后的时候,也就是李白34岁左右的时候,他和宋之悌结交了。宋之悌当时给贬到了朱鸢(安南都督府交趾郡,现在的越南河内)。所以,李白和宋之悌见面之后,专门写了一首诗。叫《江夏别宋之悌》。

三、李白与道士(隐士)

1、司马承祯

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文学修养很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725年〔开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岁,在江陵与当时著名的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对他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以神游八级之表。”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2、高天师如贵道士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

3、赵蕤

李白十七八岁的时候,在故乡,四川的绵州,佩戴得天大匡山这个地方,跟着赵蕤学纵横术。赵蕤不但是个纵横家,还是个侠士。赵蕤写了《长短经》十卷。《长短经》就是讲纵横术。

四、李白与他的朋友们

1、元丹丘

元丹丘是李白一生中最重要的交游人物之一,他们两个人,“荣枯同所欢”。元丹丘是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他们曾一起在河南颖阳嵩山隐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是长生不死的仙人,李白曾赠元丹丘好些诗,共十四首,并在李白代表作之一《将进酒》中提及了他。

2、杜甫

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初夏,与杜甫识于洛阳。两人一见如故,同饮同醉,携手同游。尔后同往开封、商丘游历,次年他们又同游山东,赋诗作歌、亲同手足。李白当时44岁,而当时杜甫也就是才三十二三岁,名气不大。但李白当时不但诗文的名气非常大,而且在政治上有一点资本了。所以两个人的位置并不是完全平衡的。

后来李白和杜甫分手之后,杜甫写了十二首之多的诗,来回忆李白。他们虽然后来再也没见面,但是杜甫一直以一种很深厚的情意在关注着李白的行踪。

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赞其“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沙丘城下寄杜甫》这首诗是李白送走杜甫后,客居沙丘寓所时所作。今存李白为杜甫写的诗可信者及存疑者共四首,另外三首是:《戏赠杜甫》(存疑)《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存疑)。

3、高适

在天宝初年的时候,他和杜甫、李白,同游梁宋,互相诗酒唱和,都是很好的朋友。后永王兵败后,李白是高适的阶下囚。当时高适任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是讨伐永王的统帅,李白就是他讨伐的一个对象。高适对于他这个往日的好朋友,采取的是做壁上观的态度。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李白犯的是谋逆之罪。李白给他写过一封信《送张秀才谒高中丞》因为有一个叫张孟熊的秀才想要去找高适,李白就写这封信推荐张秀才去找高适。他写到“高公镇怀念,谈笑却妖氛,采尔幕中画,戡难光殊勋。我无燕霜感,玉石俱烧焚,但洒一行泪,临歧竟何云。”现在落到这步田地,我面临着目前这种危难的局面,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但是这个话很明白,希望高适能拉他一把。那么这个信寄出去以后,没有任何回应。高适和李白的交游关系,就此就中断了。到后边两个人再也没有来往过。

李白和高适的友谊变成了玄宗、肃宗和李璘父子兄弟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文化和文人的命运不由自己。

4、孟浩然

李白写给孟浩然一首诗,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当时的李白28岁,孟浩然是40岁。他跟孟浩然见过两次面,后来过了十多年之后,当时孟浩然已经50岁左右,李白35、6岁的时候,他们又见面了。这次见面,李白有一首诗《赠孟浩然》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5、“竹溪六逸”

李白四十一岁。居东鲁,与韩淮、裴政、孔巢父、张叔明、陶河等隐于徂徕山(音cúlaí,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境内),纵酒酣歌,号称“竹溪六逸”。又以学道为事,意欲出游越地。

五、李白与他的女人们

(白石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娄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李翰林集》)

1、许氏(原名许紫烟)

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经好友孟浩然撮合,在安陆娶了许氏。这个许氏的祖父是许圉师,当年唐高宗时期的宰相,算是权贵之后、相门之后。他们住在安陆的白兆山桃花岩。结婚后,许氏给他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叫伯禽,女儿叫平阳。他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说明他过得还比较畅快,夫妻感情还不错。可是可能后来过了没多长时间,具体时间不详,可能这个许氏就去世了。因为李白是倒插门过来的,这个许氏一去世之后,他可能就不便于在人家里待。李白携一双儿女离开安陆。

2、刘氏

南陵名家之女儿,因为刘氏有些看不起李白,李白愤而离开。李白在写《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用了朱买臣的典故,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就是说你一个愚蠢的妇人,看不起朱买臣,但是后来这个朱买臣做了会稽太守。李白诗中的会稽愚妇,可能指的就是这个刘氏。

3、宗氏

公元749年,49岁的李白在梁园再次结婚。李白的这个老婆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并且李白在山东置下了大批田产。宗氏又是一个宰相的孙女,她的祖父叫宗楚客。这位宗氏跟李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有信仰道教。李白曾经在一首诗里面说,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李白常年在外漫游,他也写诗给妻子:我今浔阳去,辞家千里余,红颜愁落尽,白发不能除。他妻子也给他写诗。妾似井底挑,开花向谁笑,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这两人还都写得情意绵绵的,看上去感情还真是可以。安史之乱一爆发,他就带着他的妻子,从梁园向南逃,隐居到了庐山上。李白参军走的时候给家里人写了一封信,说“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似须上望夫山。”他给他夫人说啊,以后你要见我,只能上望夫山看我了。他第二首诗还写到“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后来李白被关在浔阳,这个宗氏翻山越岭为他奔走呼告,想把她丈夫要救出来。李白最后的一次婚姻,看起来还过得去。

六、李白与亲人

1、族叔李阳冰

李白六十二岁,卧病当涂,打算投靠当涂知县也就是他的族叔李阳冰。他写了一首诗给说:“小子别金陵,来时白下亭。群凤怜客鸟,差池相哀鸣。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轻。赠微所费广,斗水浇长鲸。弹剑歌《苦寒》,严风起前楹。月街天门晓,霜落牛渚清。长叹即归路,临川空屏营。”晚春三月,作最后的一次旅行,游宣城、南陵。秋归当涂,病况日下,自知无望。而李阳冰又退隐在即,欲走无路,精神失常。临终之际,将平生所著托李阳冰。

2、长子伯禽、长女平阳、次子颇黎

李白把子女暂时有很短的一段时间,要放在宣州的南陵,后来又寄放在东鲁。李白在流放的时候,伯禽和平阳还都在东鲁,可能还有颇黎。等到李白千里江陵一日还,他的诗里边出现的一个儿子,一直在陪伴他,这应该是伯禽。他有一首诗叫《没有车门客》呼儿扫中堂,坐客论悲辛。这个伯禽看起来一直在他的身边。李白是在当涂去世的。伯禽就定居在了当涂,在唐德宗的贞元八年,公元792年,李白去世之后30年,伯禽也去世了。在这期间,《李翰林集序》里说女既嫁而卒,可能就是这个平阳。但是,这个颇黎一直再没有消息。后来有人在为李白写的墓志里谈到了伯禽其人:有子曰伯禽,长能持,幼能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1、魏颢

魏颢是个年轻人,特别崇拜李白。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他就到处追李白。魏颢自己花钱,从黄河流域跑到江南,跑了好几千里地,就为了看李白。他听说李白在哪儿,就赶到哪儿,可常常是魏颢刚到,人家就告诉他李白已经走了。所以魏颢就一路追下去,一直追到浙江的天台山。结果还是没有见到。魏颢都已经绝望了,又从江南返回江北,在他回到广陵这个地方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李白。这两个人见一面不容易,却是一见如故。李白对他也很信任,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

2、汪伦

李白路过泾川(今安徽省泾县),当地有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名字叫汪伦。汪伦闻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后非常高兴,很快就来到了汪伦的家里。汪伦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大诗人,随后对他说:“实不相瞒,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这里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非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啊!”李白听后虽觉“上当”,可对于汪伦的心意还是能理解的。李白临走的时刻,特赋绝句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四篇:李白笔下的爱情童话——长干行

长 干 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黄,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释 读

还是我的刘海刚刚覆盖前额的童年,我俩就一起在院门前玩攀枝折花的游戏。

我舞着花枝逗你,你跨着竹竿当马骑,得得得将我追赶。

我绕着井台与你互掷青梅,逗乐嬉戏,毫无禁忌。

那时,我们同住一个里弄,两颗幼稚的心,几乎没有半点猜疑。

情窦初开,十四岁就懵懵懂懂的与你结为夫妻,羞得我红霞满脸飞。

不敢与你正面相对,只好低着头面壁而坐,任你千呼万唤,也唤不得我回眸一看。

到十五岁时才知晓世事,常常喜上眉头,打定主意与你同生共死。

我的心里常常滋生出很多美好的愿望,夫唱妇和长相厮守,没想过你会久别不归,没想过我也会登上那令人伤心的望夫台。

十六岁,我正值绝色风华,你却辞家远行,来来往往,都要经过瞿塘峡的险滩滟滪堆。

五月里春水高涨,江流湍急,我不得不整日里为你的安全担心。

加之两岸猿啼,哀号声声,破雾穿云,更叫人肉跳心惊。

家门前,你留下的那些踟躇的踪迹,一一长满了湿滑的青苔。青苔又厚又实,简直无法除去。

今年的秋风早早地吹起,直吹得落叶纷纷扰人心。

刚一进入八月,蝴蝶双双,羽翼焦黄,在西园的杂草中犹能停停飞飞。

这些景象触动了我内心的伤痛,只好孤寂地枯坐,等着红颜一天天地从我的脸上谢去。

你何时才能出巴返家,不管早晚,都要提前写封家信预报你的归期。

到那时,哪怕路遥千里,我都要逆江而上;就是远到长风沙,我也要将你相迎。

猜 读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多么美好的童年。天真烂漫,逗乐嬉戏,无拘无束,毫无禁忌,又是多么地令人惊羡。当然,这也是两人后结连理、渴望相守到老的基础。倘若没有这小儿无猜的铺垫,当然就难以有同赴生死的美好愿望,就不会有结尾时千里相迎的惊人之想!

十四岁,青春萌动,稍不更事,就懵懵懂懂、稀里糊涂地与你成了婚(更像是心有所期,故作忸怩无知)。想当年,赧色未开,娇羞覆面,不敢面对这一切,又特别是你。只得低头向隅,任你千呼万唤,也不回头一看。新婚的羞涩,怎不令人顿生爱怜?

待到十五岁时,青春的花朵因爱情而开,生命的激情因爱情而绽,已初尝鱼水之欢,初晓燕尔之乐。于是,年轻的心里,常生出很多美好的愿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情愿耳鬓厮磨长相守,同赴黄泉,共化尘埃。就是从来也没有想到会生别离,长相思,苦盼归;会此时相思,彼时闲愁,看着年华似水流。

更加之,你所经之途,峡高水急,险滩重重,生死难卜;猿猱哀号,更让人生悲含愁结怨恨!这怎不乱我情怀揪我心?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你临行时踩出的那些脚印,长满青苔,我欲除难除。好在,我的心泉还在汩汩的流淌,我的心路还芳草无际满天涯。看着这纷飞的落叶,又是一年虚度;蝴蝶变黄,到老时犹能双飞双栖,更添我烦忧。无可奈何,眼睁睁瞅着芳华逐时光而去。尤其是在那个时候,我还根本不敢奢望时光倒流!倘若满院的青苔慢慢地延伸,我的思念也不断地加增,当有一天,青苔一直蔓至我日渐苍凉的心,甚至苔痕遍布,我曾起伏激荡的思绪,化着了一潭死水,我生命的绿树,亦将步入山寒水瘦地老天荒的冬季!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还没等到别人替你担心的时候,你就独自忧愁了。这是一个共性,命运不单单与你过意不去。请相信,这决不是命运给你的专门照顾!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商妇的真情告白,其诚可以撼天,其切可以动地!与《上邪》中的那位“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痴情女子相比,难分彼此。一个以誓明志,一个愿以行达意。是啊,再不抓住青春的尾巴,这一生都将辜负!所以,不辞千里远,径去迎夫婿。情深意更笃,情切意尤炽!

从六朝故都到长风沙到底有多远,相信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肯定没有人去实地精确的丈量过。但对于诗中的怨妇来说,则是一段通向幸福、享受爱情的距离。只有经过她的亲自丈量,我们才会知道生命的长度,爱情的深度,以及幸福的广度!

今天的那些速配速散者,难道不应该在灵魂的深处自我拷问?

赏 读

诗人撷取商妇一生中几个重要的生活片断,情节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笔笔落实,于微之处显精到,于细之处见人心。

小时的情投意合,两小无猜,新婚时的羞态毕现,初尝爱情甘味时的美好心愿,这些都是必要的铺垫与渲染。

谁知,爱情并未按前面的趋势顺着发展;爱情在十六岁的花季来了一个大逆转。试想:初尝爱情滋味,当甘之如饴;初尝爱情滋味,当思天长地久。而这一切都发生了改变,使爱情由喜剧转入悲剧,一切都着上了浓浓的悲剧色彩——主人公看着夫婿离去时走过的地方一天天长满青苔,又除之不去;今年的秋天又来得特别的早,落叶纷纷,真可谓恼人的秋天;八月蝶飞犹成双„„一天天地瞅着红颜渐衰,真个的无奈!

诗并未就此结束,末两句犹豹尾猛提,收束有力。千里迎夫婿,虽是商妇愿,却让读者看到了这场爱情悲剧的曙光所在!情节的起伏,剧情的变化,紧紧地牵引着读者的心,与之同喜同悲同祈愿,这是这首诗感人的原因之一。

感人的原因之二还在于,其字字感情真切,皆人物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句句缠绵婉转,悱恻动人;表情达意细腻真实,诚笃可信,写出了古代妇女,特别是商妇的真实生活。

品 读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郎君呀,想当年,你跨着竹竿当马骑,围着井台,互相投掷青梅,逗弄嬉戏。我们同住一个里弄,两颗天真幼稚的心灵,几乎没有半点儿嫌疑。

这是一个年轻妻子回忆她童年时,与同居里巷的玩伴(后来的丈夫)一起玩耍时的情景。女孩采花,男骑竹马,然后双双弄青梅,好不惬意!已成夫妻的人,想起幼年时同居一个里巷,相互嬉戏游玩,天真烂漫,从无猜疑,更见其对童年岁月的珍视。此四句将夫妻二人从小就情深意挚,互爱有加,表现得栩栩如生。后人常用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个成语,就由此化出,以形容那些由幼年的好友发展为成年的莲理,喻爱情的美好纯真。诗句颇具情趣,脍炙人口。对这样的爱情,人们往往是羡慕不已,赞美有加。

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为迎接你的归来,我准备从金陵的江边沿岸一直溯流而行,即使走到七百里外的长风沙,也不嫌路程的遥远。

思妇的盼归之切,用心之真,用情之诚,实在是感天动地,非寻常人可比。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第五篇: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先生的湘西小说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小说主要以湘西的人或事作为描写对象,一类是反映湘西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人民生活习俗的,这类作品极富民间传说色彩。另一类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在他笔下,湘西风光秀丽,湘西人纯朴、善良,虽生性好斗却懂得识大体、顾礼义,他给人们构建了一个充满爱的湘西世界。

在沈先生一生的小说创作中,他的城市小说几乎占了一半,但却没有多少成为名篇。而占其小说创作总量另一半的湘西小说却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其中不乏名篇佳作。在沈从文先生笔下,湘西边陲的秀丽风光——清澈见底的小河,翠绿连天的高山,在急流险滩中飞驰的木船,风格独特的吊脚楼是那样的牵人心魄,动人情怀。世代生息繁衍在这里的湘西土著人们,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当然在这之中也不乏杀戮与血腥,但从沈先生创作的整体情况来看,这类描写只是占少量的比例,而且作者也并不是以揭露或批判的口吻来描写,而是以冲淡平和的心态来表现。在他创作的小说中,凡以湘西的人或事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的,绝大多数是充满着一种和谐宁静的气氛。在他这些小说中,湘西的人大多是纯朴、善良,虽生性好斗却懂得识大体、顾礼义的。他的这类小说,最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最能反映湘西地区的民风民俗,特别是湘西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他的这类湘西小说,按题材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湘西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人民习俗的,这类作品又极富民间传说色彩。另一类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前者以《神巫之爱》、《龙朱》、《媚金• 豹子•与那羊》为代表;后者以《边城》和《三三》为代表。《神巫之爱》、《龙朱》和《媚金• 豹子•与那羊》创作于1928 年冬至1929 年春,这时沈从文先生正寓居上海十里洋场。面对灯红酒绿,霓虹闪烁,作者并没有沉醉于这些之中,而是把创作的笔触放到了生他养他的湘西,回到了山青水秀的苗族居住地。这些作品中的主人公如龙朱、豹子、神巫等都是苗家人的骄傲,虽然龙朱属白耳苗,豹子属凤凰苗,而神巫属白脸苗,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是人中之龙。然而,他们三人又各有特点。龙朱是白耳苗中的美男子,而且是“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象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种种比譬全是为了他的美。他不但人美,而且“德行与美一样,得天比平常人都多”。这些描写,把龙朱这个形象很好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而正因为他的美丽、健壮,反而使许多多情的姑娘不敢奢望,不敢向他表达爱恋。因此,他的处境是“兽中之狮,永远当独行无伴”。但龙朱并不因此放弃自己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当他寻觅到一个值得他心仪的姑娘时,便勇敢地去追求,终于得到了他理想的爱人。

《媚金•豹子•与那羊》中的豹子、媚金却是与龙朱不同的另一类苗族青年,他们没有龙朱那样高贵的血统和社会地位,但他们却也是非常美丽之人。豹子有极美的相貌,又具有“一切美德”;媚金也是白脸苗中顶美的女人。他们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追求自由地结合而演绎了一场爱情悲剧,虽然他们生前不能幸福地结合,但他们所表现的那种热情、诚实却令人难以忘怀。

《神巫之爱》中的神巫,“他知道自己的风仪是使所有的女人倾倒,所以本来不必伟大的他,居然伟大起来了。他不理任何一个女人,就是不愿意把自己的身心给某一个女人,意思就是想使所有世间好女人都有对他长远倾心的机会”。

所以,“他认清楚神巫的职分,应当属于众人,于是他把他自己爱情的门紧闭,独身下来,尽众女人爱他”。也可以说神巫是为了他的“事业”而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但人非草木,在众多姑娘的热情追求下,这个骄傲如狮子的神巫,也顺应了习俗与恋情。他同仆人一起去他所钟爱的姑娘家。他多年来的骄傲,使得他在追求真正的爱情时远没有龙朱、豹子那样勇敢。也可以说神巫碰到了一个难题,因此他犹豫不决,使他遭受了一次爱情的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继续执着地追求,尽管他后来搞清楚了他所爱的女子是一个哑吧,但他还是不愿放弃,终于迈出了勇敢而坚实的一步。可以说,沈从文先生在这类小说中重点表现的是苗族人民,特别是湘西苗族人民的性格特点:他们纯朴、善良,追求的是一诺千金的真正的爱情。这类小说是一幅幅湘西苗族民俗风景画,是一曲曲苗族人民追求爱情幸福的赞歌。从这些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沈从文先生很完整地反映了湘西苗族文化对他的深刻影响。小说中所表现的苗族习俗如恋爱时的对唱山歌,对歌成功后的洞中幽会,以及“用白羊换媚金的贞女的红血”等习俗;还有,苗族人崇巫信神等,比较完整地再现了苗族文化,特别是湘西苗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对歌情节及对歌的内容:“唱到后来的媚金,承认输了,是应当把自己交把与豹子,尽豹子如何处置了,就唱道;红叶过冈是任那九秋八月的风,把我成为妇人的只有你。豹子听到这歌,欢喜踊跃,他明白他胜利了。他明白这个白脸族中最美丽风流的女人,心归了自己所有,高兴地唱道:白脸族一切全属第一的女人,请你到黄村的宝石洞里去。天上大星子能互相望到时,那时我看见你你也能看见我。媚金又唱:我的风,我就照到你的意见行事。我但愿你的心如太阳光明不欺,我但愿你的热如太阳把我融化。莫让人笑凤凰族美男子无信,你要我做的事自己也莫忘记。豹子又唱:放心,我心中的最大的神。豹子的美丽你眼睛曾为证明。豹子的信实有一切人作证。纵天空中到时落的雨是刀,我也将不避一切来到你身边与你亲嘴。”虽然这样的苗族山歌是由沈先生翻译的,带有较浓郁的文人气息,但字里行间所表露出来的内容确确实实是湘西苗族风味。当地苗族人有一种风俗,男女青年恋爱,情同意合就可以在山野之中结合,待产生了爱情结晶后再迎娶女子回家。而且,苗族人诚实、讲信誉一诺千金。因此,当豹子因找合适的小小白山羊而耽误了与媚金幽会的时间,仅仅是耽误了几个时辰,但得到的却是媚金的尸身。豹子也因此义无反顾地把刀子扎进了自己的胸膛,为情而自杀。这样的性格,这样的行动,也只有保存了原始古风的湘西苗族人才具有。

这一类描写湘西苗族人生活的小说在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他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窥探和再现了湘西乡村生活方式,以及湘西苗族人的灵魂,因此取得了成功。二我们认为代表沈从文先生小说创作最高成就的却并不是上面所说的具有民间传说性质的小说。而是那一类多少带有一些时代气息,反映湘西山民生活的,以沅水流域各支流各乡村为背景的小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认为沈从文先生的创作之所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主要是真实地描写了湘西的乡村,反映了湘西山民的生活和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湘西山区的独特风采。他的这类小说,以《边城》、《三三》、《萧萧》为代表。

《边城》写于1934 年4月。在这部小说中,沈从文先生倾注了他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类的爱,在他的笔下,确实没有一处景色不是明媚秀丽的。如:“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可清澈见底。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黄泥的墙,乌

黑的瓦,位置却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实在非常愉快。”这里的人,不论是摆渡的老船夫,还是掌水码头的船总;不论是清纯如水的翠翠,还是靠卖身养家的妓女,都是那么厚道,有着善良的灵魂。他们心口相应,行为思想一致,对于生活没有过分的奢望,按照自己的本性自在地生存,心思永远在别人身上以成人之美。老船夫,虽然人很穷,但对有人要送渡河钱却从不肯接收,实在推却不去,就把钱托人到茶峒去买茶叶和草烟,用以招待过往的旅客。掌管水码头的顺顺,“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喜欢交朋结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便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大大发作起来⋯⋯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明事理,正直和平,又不爱财”。在作者笔下,顺顺真有点“及时雨”的风度。少女翠翠更是一个清如山泉,纯如雪莲的姑娘,“翠翠在风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和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残忍事情,从不发怒,从不动气”。作者在写到翠翠的爱情时,也是那样的纯净,那样超出一切世俗利害关系,那样的非物质。虽然她爷爷对她恋爱的态度是按湘西传统风俗来办,或是“走车路”,或是“走马路”。但对她本人而言,爱却是一串梦。当傩送二老“走马路”来对山歌求婚时,“翠翠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 摘虎耳草!” 如此美妙的境界,还伴有歌,突显出了作者着重要刻画一群淳厚朴实的湘西人。因此,在他笔下,连那些从事最古老职业的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她们也重义轻利,守信自约。小说中的其他人也都具有美好的人性,构成了茶峒这个湘西小镇的和平、宁静,为爱的氛围笼罩着的人生一隅。在沈从文先生的其它湘西小说中,人们也同样具有真的性情,善的美德,美的情操。

如《三三》、《阿黑小史》等小说就是很好的例子。因此,可以说沈先生的小说所描写的湘西世界是真实的,但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呢?因为他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沈先生在他的《从文小说习作选•代序》中说:“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他又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

我们从沈从文先生创作的“ 湘西世界”中可以看出,湘西传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深刻的,他总是站在湘西“乡下人”的角度进行创作,歌颂那里的人们的美好人性,赞美那里的风俗习惯。他的血管里流着的是湘西人的血液,他的创作情思,始终萦绕着湘西这片热土。他笔下的“湘西世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ps·本文摘自邓立平,本人实在没读过几本沈从文的书,而且其书文化蕴含极其丰富,没有扎实的湘西文化底蕴实在是不敢瞎写。望见谅)

文法系

10级7班

郭常斌

下载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湘西世界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现代神话

    湘西世界沈从文笔下的一个现代神话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8-08-28 11:22:00 ]作者: 李美容编辑:Studa_hasgo122【内容提要】 沈从文采取反复叙事的方法,构筑了神话化的“湘西......

    李白

    谪仙豪情——简论李白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 有人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历史,出了两个旷古绝今的人物,一个是苏轼,另一个,就是李白。那么这位号称谪仙的“楚狂人”,到底是何许人物?从史......

    李白专题

    李白诗歌鉴赏专题 【专题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及其人格魅力。 2、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3、初步体会李白诗歌“豪放飘......

    李白范文

    古诗吟诵之------- 《静夜思》教学设计 李家完小 许慧娟 教学目标: 学会如何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在音乐声中感受平仄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配乐 教......

    李白

    李白简介 【生平简介】 李白(七零一-七六二),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户......

    李白(定稿)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赏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画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

    李白

       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经历 李白的思想性格 李白的诗歌创作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李白的家世与生平经历  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

    浅论莫里哀笔下的[★]

    浅论莫里哀笔下的“伪君子” 【绪论】 莫里哀(1622——1673),法国古典主义时期最著名的喜剧作家,也是世界戏剧史上与莎士比亚共同彪炳千秋的伟大戏剧家。他出生在宫廷裱糊师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