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幽赋(学习针灸的经验与总结)
标幽赋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侯。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者,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可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疑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赢。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入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机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带冲,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列两支。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异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六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在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观,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刺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阴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扪弹怒,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得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与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焉,庶几乎童之蒙心启。
第二篇:标幽赋讲稿2010-9-26
序曲 个人简介
张永臣(1968.2~),获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络腧穴教研室主任,山东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针灸经典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个人学习经验
本科阶段:吃透课本、死记硬背、多做习题。研究生阶段:多读书、多随诊、多练笔。推荐必读针灸书籍
1《针灸学解难》李鼎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三版)。
2《中国针灸学术史大纲》,黄龙祥著,华夏出版社。
3自选一本古籍,读书笔记、读书报告、发表论文。
电话***邮箱zhangyc58@sina.com
开篇:《标幽赋》学术思想简析
一、窦汉卿简介
二、《标幽赋》论针法
三、《标幽赋》对腧穴学的贡献
四、《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一、窦汉卿简介
《标幽赋》是金元时代著名针灸医家窦杰的著作,后更名窦默,后又任元世祖时昭文馆大学士、太师等职,故又有“窦太师”之称。
窦默,早名窦杰,字汉卿,生于金明昌七年(公元1196年),卒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广平肥乡(今河北省肥乡县)人,是金元时期著名的针灸学家。早年师承王翁(方脉之书)、李浩(穴之秘者)、山人宋之华(少室隐者)(交经八穴)。
官至昭文馆大学士,死后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窦杰幼知读书,毅然有志。元兵伐金时为元兵所俘,同俘者皆被杀害,惟窦杰逃脱归乡,家破母亡。南走渡河,遇医者王翁,与其女婚配,以医为业。转客蔡州,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又走德安,学伊洛性理之书,后北归,隐于大名,继还肥乡。元世祖遣召,默又改名易字,隐而不就。后不得已仕元。其为人乐易,儒风温然,平时未偿品评人物,至论国家大事则面折廷诤,深受忽必烈器重和厚待。
窦默在行医学道中整理师法、总结经验,约在金天兴壬辰年(1232)前后,完成著述。计有《针经八穴》(又名《流注八穴》)、《补泻法》、《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流注指要赋》)四种。后二种为赋体又合称《针经指南》,当时传本不知是刊刻还是手抄,后朱良能于元贞年(1295)刊行,元至大辛亥年(1311),窦桂芳将窦默著作合称为《针经指南》编入《针灸四书》刊行。
《针灸四书》的编者窦桂芳是建人,他在《针灸四书》序中说:“余先君汉公,以药与艾见重于士大夫。„„至元丙子以来,余挟父术游江淮,得遇至人,授以针法,且以《子午流注针经》、《针经指南》之书遗,„„且喜其姓、字、医术与先君同也。因是作言曰:南北有二汉卿,姓同、字同而为医也同也„„”由此可知,至今学术界一直认为的窦桂芳是窦默儿子是错误的。
《针经指南》是中医针灸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一部杰作。它对针灸经络、侯气、论针、取穴、标本论治、特定药穴、补泻治疗、禁针、禁灸等均作出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概括了窦氏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经验。内载《标幽赋》、《流注通玄指要赋》,甚为精要,历来为针灸医家所尊崇,《标幽赋》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幽赋》编入中医高等学校教材《医古文》之中,并为《针灸学》附录收载。
二、《标幽赋》论针法
(一)对《标幽赋》:“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的理解
(一)《标幽赋》重视押手(左手)
1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
《标幽赋》中指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左手重而多按”,即为在针刺前左手(押手)在穴位上或其周围用力较重、反复按压、爪切。初次针刺、或者惧怕针刺的患者,往往精神紧张,而致筋肉痉挛,进针时会感到局部疼痛,出针时可发生滞针等针刺意外。在穴位上进行爪切、按压等手法,医生和患者进行了肌肤接触,病人可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使患者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从而起到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的作用,有利于进针。2 减轻进针时的疼痛
左手重而多按,可以探寻穴位的状况,取准穴位,并能宣散气血,减少针刺时的疼痛或不适感。这也符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所记载的“凡刺者,必中气穴,无中肉节。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其机理为切按腧穴可使局部皮下毛细血管充血,末梢神经感应迟钝,皮肤痛阈值升高,故针刺不痛。3 寻找准确的穴位或病症敏感点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可以感知穴位局部或其周围筋肉的结聚、凸起、凹陷、拘急、弛缓、压痛等敏感点,利于在进针前探明穴位并准确定位,为刺准穴位作好准备。人有各异,病有不同,所以腧穴的状态不同,反应点也不同,临床上进针前要反复按压,在只有找准病症的敏感点,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素问·离合真邪论》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弹而努之,抓而下之。”此为针刺前对腧穴的扪、循、切、弹、抓手法,可以起到舒缓经气、疏散气血、宣散经脉、舒展表皮,使经脉之气充盈,下针时针尖刺向穴位,保证了取穴的准确性。
《难经·七十八难》曰:“当刺之时,必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意为在针刺时,首先用左手按压所针刺的穴位,用手指轻弹穴位处的皮肤,使络脉和肌肤怒张,再用指甲向下切按穴位,待左手感到穴位下有如动脉搏动状的经气到来时,右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均说明了左手重而多按,即寻找病症的敏感点或取准穴位的重要性。4 促进针刺后尽快得气 左手重而多按,可感知穴位处的皮、肉、筋、脉、骨分布和气血循行等情况,促使经气的聚散,为气速至而速效作准备。针刺前的反复按压,可以使针刺后尽快出现针感;如不反复按压,常见患者进针时的疼痛而无针感。《难经·八十难》曰:“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至,乃出针。”意为左手候经气到来时,右手进针;进针实施针法时,左手感经气来后,右手出针。
在针刺时,左手(押手)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医者多重视右手,忽视左手,这是不够的。临床上,要谨遵窦氏之言,对左手加以重视,以提高疗效,这与《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
(二)《标幽赋》论得气 原文:
1针刺前准备,以利于针刺后得气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2得气时医者的感觉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
3得气、未得气时的措施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4得气快慢与疗效的关系
“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简析:
1、治神利于得气
得气,也称针感,是针刺治疗中很关键的一个阶段,是一切补泻法的基础,或者是一切补泻法实施的前提,要使达到针刺顺利得气的目的,首先必须做好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终始》曰:“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关于治神,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为病者之治神,二为医者之治神。
《标幽赋》中指出:“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此即为窦氏所讲的病者之治神。《灵枢·本神》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窦汉卿谨遵经旨,要求医生首先应掌握病人的精神和气血循行情况。病人针刺环境要安静,温度适宜,床铺舒适,治疗室内不要有太多人,以免干扰病人的心理状态,医生要消除病人的恐惧感,鼓舞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树立病人对针灸的信任感,使病人情绪稳定,精神乐观,然后才能进针;反之,则不宜进针。临床上,可看到大凡接受针刺治疗的病者施术前能心平气和地配合治疗,则易于得气;反之若病人精神疲惫,恐惧不安则难以得气。进针后医者要注意病者的状态变化,如果病人表现为疼痛、畏惧、汗出、面色苍白或黄、肌肉颤动或抽动等症状,医者要进行适当的处理措施,或轻提针体1~2分,或轻微捻转,或调整针尖方向和角度,避开痛点,消除病者的一切不适感,然后才能实施易于得气的手法。
《标幽赋》云:“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此为窦氏所讲的医者之治神。窦氏对《内经》尤为谙熟和认同,如《素问·保命全形论》也曰:“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即医者要加强医德的修养,思想端正、态度和蔼,绝不可精力涣散、粗心大意,要专心致志地进行针刺操作,细心体会手下的针感,要像对待贵人、长辈一样对待病人,同时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一旦有意外发生,及时处理,以免失治、误治,贻误病情。
2、得气时医者的感觉
《标幽赋》云:“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此句对偶工整严谨,摹状形象生动。又云“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燕处幽堂之深邃”,此句去为明喻,喻深以浅、喻难以易。窦氏对针刺得气时医者手下的感觉情况进行了细致而贴切的描述,并作了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至今仍为临床医生辨别针下气至与否时所遵循,可谓“千古绝唱”。针刺感应的产生因人而异,影响因素很多,表现多样,古人把这些反应现象统称为气的“已至”与“未至”,窦氏认为气至的表现为“沉涩紧而已至”,“如鱼吞钩饵之沉浮”,即凡针下出现沉重、干涩、紧实的现象均为气至,感觉就象鱼儿食钩饵、一沉一浮;气未至的表现为“轻滑慢而未来”,“似燕处幽堂之深邃”,即凡针下出现轻松、虚滑、缓慢的现象均为气未至,感觉就象燕子处在空旷之幽堂、深邃宁静。
3、得气、未得气时的操作
《标幽赋》云:“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应根据病候的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及患者的体质等具体情况,决定留针与否,寒证、虚证宜留针,热证、实证不宜留针。气不至时,采用不同的候气法静留以待气至,或施行进退、提插的针法以催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窦氏秉承了《灵枢》的宗旨。
4、得气与疗效的关系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灵枢·终始》曰:“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灵枢》强调得气的重要性,气至后效果明显,如风吹云,显而易见,并以得气为度、得气即止。《标幽赋》既强调行针必以得气为要,又云:“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这是窦默对得气与疗效的关系的高度概括,可以此判断预后。在临床上总结出得气的快慢与疗效关系密切,得气快的患者,往往正气旺盛、气血充盈,针刺治疗时效果较好、预后较好;得气慢的患者,往往正气虚弱、气血亏虚,针刺治疗时效果较差、预后不好。
(三)《标幽赋》论时间针法 原文 “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
“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1据四时气穴所在而定针刺深浅
《标幽赋》曰:“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由于四季人体气血状态不同,针刺施治的浅深也应顺应时令季节的变化,即春夏要浅刺,秋冬要深刺。此语是宗《灵枢·终始》“春气在毛,夏气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时为齐。故刺肥人者,以秋冬之齐;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齐”而来。针刺的深浅,对于医生的要求比较高,如《素闻·刺要论》所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藏,后生大病”,也就是说,如果针刺恰到好处,能使疾病康复,如果针刺深浅不当,反而会带来极大的伤害。
对于四时针刺深浅,从《灵枢·本输》、《灵枢·四时气》、《素问·诊要经终论》、《素问·水热穴论》等篇章论述的来看,主要是根据人体经气分布的深浅来定,例如《灵枢·本输》“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素问·诊要经终论》“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等,说明春天经脉之气分布比较深而气少,如果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浅刺,到络脉分肉间即可,与《素问·水热穴论》“春者木始治,肝气始生,肝气急,其风疾,经脉常深,其气少,不能深入,故取络脉分肉间” 相合。其它三季与此相仿。可见只有熟悉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才能得气穴而定针刺深浅之所宜,获得良好的效果。2依气血流注盛衰开阖而取穴
《标幽赋》曰:“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是按照天干的演变和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规律开穴施治。杨继周《针灸大成》注曰:“六十六穴者,即子午流注井荥俞原经合也”,六十六穴是气血流注出入的要道,而人体气血的循环周转,如潮水一般有着周期性的盛衰开阖,按照这个原则,将六十六穴轮流分配在每一天的某一时辰,规定某日某时开某穴,然后按时取穴治疗,获得显著的效果。至于具体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开穴取穴的规律可以参考徐凤的《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方法较为简便。
《标幽赋》曰:“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指的是子午流注的纳支法,也就是循经取穴法。杨继周《针灸大成》:“一时之中,当审此日是何经所主,当此之时,该取本日此经之原穴而刺之”,也就是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分配一经,即寅时属肺、卯属大肠、辰时属胃„„气血流注有盛有衰,如寅时气血流注于肺经,如果肺经发生病变,则应当取肺经的相关腧穴,来获得良好的效果。
《标幽赋》曰:“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吴昆《针方六集》:“此以日时干支、五行推脏腑孔穴知开阖,乃侯气法也”,也就是灵龟八法,即着重于日时配穴的针灸治法,也就是奇经八脉中联系了十二经之中的分别配合着八卦的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公孙、临泣、内关、外关等八穴,根据日时干支所代表的数字相加相乘,而确定一定的开穴时间,然后在此时针刺此穴而获得特殊的治疗效果。
《标幽赋》曰:“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此语是将十干分配着五脏、五行,如甲乙与肝脏属木,丙丁与心脏属火,戊己与脾脏属土,庚辛与肺脏属金,壬癸与肾脏属水,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可借此察日时之旺衰,作为辨察疾病旺衰轻重及治疗的依据,如心脏的相关疾病,得甲乙木日时相生则旺,遇壬癸之日时者克衰。
3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
《标幽赋》曰:“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杨继周《针灸大成》注曰“此以月生死为期,午前卯后者,辰、巳二时也。当此之时,太阴月之生也。是故月廓空无泻,宜疾温之。离左酉南者,未、申二时也。当此时分,太阴月之死也。是故月廓盈无补,宜速冷之,将一月而比一日也。”此总论日月消长对于人体气血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当效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针法。此法秉承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气血盛衰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日月光辉有着固定的强弱时间,也可作为针法补虚泻实的依据,即《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的意思。《标幽赋》曰:“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即按月而定人体气血运行存在周期性的盛衰时间,针刺补泻也应顺应月时,无失其宜。从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望日魂魄皆满,血气坚盈,不可补也。晦日月空已尽,人气已衰,不可泻也;朔日月会也,月之阴魄未成,日之阳魂始生,人气亦然,故不可泻也。上弦月始生,气血始结,卫气始行,不可夺也。下弦月始减,人气血亦空,不可迎也”可知如在望日,也就是每月十五,月体充盈而圆,也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候,应当施泻法而非补法,若妄然施补法,则产生如吴昆《针方六集》所说“人身营气与太阴同盈亏,故当其盈而补,是谓重实,令人络有留血。”的不良后果,针灸医师也应当给予重视。
(四)《标幽赋》论补泻 原文:
“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1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是针灸的重要原则。虚,是指正气不足,实,是指邪气有余,即《素问·通评虚实论》所谓“邪气盛则实,正气夺则虚”。因为虚实表现各不相同,所以需要仔细辨明。故《标幽赋》提出“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吴昆在《针方六集》中注曰“诸‘疼痛’者,为邪气实,法宜泻;诸‘痒麻’者,为正气虚,法宜补。”这实际上是一种互文的手法,说明不论疼痛痒麻,都必须辨明虚实而后方行补泻。具体而言,就是《灵枢·根结》所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也就是补虚泻实的意思。补泻是针灸治疗的重要内容,补泻得法,可以产生“蠲邪扶正”、“ 决凝开滞”、“”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温补使气血依归”的治疗作用,如果误施补泻,则难免出现《灵枢·九针十二原》“无实实,无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以及《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论》“补泻反则病益笃”的情况,故临床医生切记仔细辨别虚实,切实的遵守补虚泻实的针灸原则,而不可妄施补泻。2迎随补泻
《标幽赋》提出“要识迎随,须明逆顺”,迎随源起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指出逆经气来时而施,为迎为泻;顺经气去时而施,为补为随。在《灵枢·小针解》中对于“迎随” 解是:“其来不可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进一步指出行迎随,应候经气往来。气来时可迎夺以泻之,气往时可随济以补之。迎随要根据经气逆顺、盛虚来进行,可见,迎随不是某一具体针刺补泻手法,而是一切针刺补泻法的原则。然而到了金代张璧的《 云岐子经络迎随补泻法》,就首倡针向迎随补泻,他提出:“凡用针,顺经而刺为之补,逆经而刺为之泻。故迎而夺之,安得无虚,随而济之,安得无实。此谓之迎随补泻法也”,窦氏《标幽赋》也宗于此说,认为应当通过针向来区别迎随补泻的不同操作方法。对于迎随补泻的实际应用,《标幽赋》说“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即对于四肢厥冷的麻痹,中风半身不遂等病症,必须接气通经,来通调气血,具体才用的方法就应用针向迎随补泻的方法,如吴昆《针方六集》所述“迎而夺之以去其邪,随而济之以补其正,则病去而气血复矣。气血复其常,宁有痹、厥、偏、枯乎?” 3手法补泻
窦氏非常的注重手法在补泻的应用,所以鲜明的提出“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具体的补泻手法如 “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其中包括循、扪、弹、捻、进、退、出、内、弩、搓、爪切、伸、提等指法,概括的说,有提插、呼吸、捻转这几种。提插补泻,《难经·七十八难》说“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主要是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提插手法轻重来区分补泻的针刺手法,简单的说就是重插轻提为补,轻插重提为泻。捻转补泻,窦氏在《针经指南》中说“以大指、次指相合,大指向上进,谓之左;大指向下退,谓之右”,即根据针体在穴位内捻转的方向、用力的轻重来区分针刺补泻,后世捻转补泻也悉遵于此。呼吸补泻,本源于《素问·离合真邪论》“吸则纳针,无令气忤„„候呼引针,呼尽乃去,大气皆出,故命曰泻„„呼尽纳针,静以久留„„候吸引针,气不得出„„故命曰补”,是指在使用针刺手法时,配合患者呼吸以区分补泻的方法。虽然窦氏不重视呼吸补泻,但与提插、徐疾等手法相互配合,往往能加强效果。具体的操作,可参照《针灸大成》“欲补之时,气出针入,气入针出;欲泻之时,气入入针,气出出针。” 4凉热补泻
《标幽赋》曰“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这是窦氏依据《内经》而提出的凉热补泻的操作要领,这与《难经·七十八难》中曾提出“推而纳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相合。具体来说,是通过单式的捻转、提插手法,结合迎随补泻而形成的复式补泻针法,其具体的操作可参照《针灸大成校释》所说的“取热的手法术式是:推内进搓,左旋随而济之,特点是用力大,着重向内,在按插上着意;取凉血法的术式是:动退空歇,右旋迎而夺之,其特点是用力轻,着重向外,在提针上着意。”[7]作为凉热补泻的肇始,窦氏对于后世医家的启迪颇大,如《金针赋》就据此首先提出了烧山火、透天凉的具体凉热补泻的针法操作,《针灸大成》对于《金针赋》的针法也做了简化,虽然各家针法传延至今,仍然没有规范统一的方法,但是凉热补泻确是可信可行的。5时间补泻
《标幽赋》曰“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针灸大成》注曰“此以月生死为期,午前卯后者,辰、巳二时也。当此之时,太阴月之生也。是故月廓空无泻,宜疾温之。离左酉南者,未、申二时也。当此时分,太阴月之死也。是故月廓盈无补,宜速冷之,将一月而比一日也。”此总论日月消长对于人体气血的影响,然后提出应当效法日月阴阳旺衰而施补泻针法。时间补泻其实是秉承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人体气血盛衰的过程,可以比拟为日月光辉有着固定的强弱时间,也可作为针法补虚泻实的依据,即《素问·八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的意思。如在一月之中,《标幽赋》曰“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说明在望日,也就是每月十五,月体充盈而圆,也是人体气血旺盛的时候,应当施泻法而非补法,若妄然施补法,则产生如吴昆《针方六集》所说“人身营气与太阴同盈亏,故当其盈而补,是谓重实,令人络有留血”的不良后果,其它晦、弦、朔日仿此,临床医生需要给予重视。
(五)、《标幽赋》论针灸禁忌 原文
“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 “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
1细察病人状态,气血营卫失调勿刺
《标幽赋》说:“饥饱醉劳而切忌”,“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针灸应在患者情志安定、气血调顺、饮食起居适宜、没有恐惧感的情况下运用,在大怒、大醉,大饱、大饥、大劳、大渴、大惊、大失血之时,患者气血逆乱,营卫失调,经脉之气运行失常,则不宜针灸,否则易生晕针等变故。此与《素问·刺禁论》“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人”的说法相符。说明若不详察病人气血营卫状态就进行针灸,则有《灵枢·终始》所谓的“其脉乱气散逆,其营卫经气不次,因而刺之,则阳病入于阴,阴病出为阳,则邪气复生”之患。如遇到大劳、大惊、大恐之病人,可按《甲乙经·针灸禁忌》之言:“步行来者,坐而休之,如行十里倾乃刺之。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这样才能防止针刺意外如晕针等的发生。
2参合四时日月之气,非时勿刺
《标幽赋》说“察岁时于天道”,针刺切忌“寒热风阴”,又说:“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窦汉卿强调人生于天地之间,与自然密切相关,针刺要讲究四时气候、季节、日月的变化,非时勿刺。在大寒、大热、大风、阴晦之天气及一月之晦、朔、弦、望日,不可针刺或者不可施不适宜的针刺补泻手法。此观点近于《素问·八正神明论》所说:“凡刺之法,必侯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针灸大成》对此注说:“此言无针大寒大热,大风大阴雨„„凡此之类,决不可用针,实大忌也”,《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注说“古圣有云,针刺之法大禁,一月之内晦、朔、弦、望四日,谓之四忌。”然而对于气候因素,当如《针经指南》所说:“然大寒无刺,令病人于无风暖室中,啜以粥食,饮以醪酪,令病人无畏寒气,候气血调匀,然后可刺”,知常达变,若遇到卒疾暴病,则更应当不拘时日,救急为先。
3精研经络针道穴法,避免针灸误施
《标幽赋》说“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又说:“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为医者既习针灸,就应当专心究其经络、腧穴、刺灸法,避免针灸失误。正如《千金要方》所说:“夫用针者,先明其孔穴,补虚泻实,勿失其理”;“凡点灸法,皆须平直,四体无使倾倒,灸时穴位不正,无益于事,徒破好肉耳”,故施灸应当明察其孔穴所在,若灸不得穴,徒坏皮伤肉。然而灸法也须结合病情的虚实寒热来具体应用,若不察虚实寒热,犯《伤寒论》:“微数之脉,慎不可灸”之禁而施灸,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所以在针刺过程中,医者应有精深、扎实的医学知识,熟练的针灸技能,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宜针刺,以及针刺、艾灸操作得当。
4对于危重病症,色脉不顺勿刺
《标幽赋》说:“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指出脉象与疾病不相符者,不可针刺。《灵枢·逆顺》亦说:“无刺病与脉相逆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伤寒论》也注重脉象和针灸禁忌:“微数之脉,慎不可灸”,若犯禁忌,则难免发生“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的变证。《针灸大成》对此注说:“此言有笃危之疾,必观其形色,更察其脉,若相反者,莫与用针”,即当病症呈现邪正俱衰和脉症相违时不用针刺治疗。《针灸问对》亦说:“若病人形气不足,病来潮作之时,病气亦不足,此阴阳俱不足也,禁用针。”医者在临床实践中,但凡遇到危重病症,色脉不顺时,均当予以足够重视,谨慎针灸。
5禁针禁灸穴,勿犯其忌
《标幽赋》说:“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腧,二十有二。”窦汉卿指出了禁刺的二十二个穴位,以及禁灸的四十九个穴位。《素问·刺禁论》指出了犯禁忌的危害:“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刺中肝,五日死,其动为语„„”,“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针灸甲乙经》“神庭„„禁不可刺,令人癫疾,目失精。”《针灸甲乙经》、《针灸聚英》、《针灸大成》等书均有禁针禁灸穴的记载,虽各家说法不同,总的来说禁灸处多位于眼睛等五官附近,神经、血管、关节及脏器等处,如《针灸甲乙经》:“丝竹空„„不宜灸,灸之不幸令人目小及盲。”“脊中„„不可灸,灸则令人痿。”禁针处多是重要的动静脉、神经和脏器。所以医者应当掌握人的解剖结构,避免针灸失误。由于古今针具的变化,艾灸方式不同,医疗水平的提高,抢救措施的进步,对于禁针禁灸问题,应当谨慎对待,避免危险状况的发生。
三、《标幽赋》对腧穴学的贡献
(一)腧穴学
1、强调准确取穴的重要性
取穴准确关系到得气的与否和疗效的大小,《标幽赋》曰:“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即指出了取穴不要失其准确的位置。为了做到这一点,《标幽赋》又指出:“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此句的要点有三,首先要掌握全身的骨度分寸,用好骨度分寸取穴法;二要结合医者的经验,审视患者的体型肥胖、筋肉分布情况作灵活变通;三要使患者处于一定的体位和姿势,或卧位取穴、或伸屈取穴,如足三里要伸小腿而得之,委中要屈小腿而得之,犊鼻要屈小腿而得之等,实为临证经验之谈。为取穴准确,要重视左手(押手)的作用,在取穴时切、按穴位或其周围,感知穴位的经气充盈和筋肉的松紧、拘缓状态,并宣散穴位的气血,《标幽赋》曰:“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此为取穴准确的一个基本步骤。
对于某些特殊或显露的部位如关节周围,不便于用同身寸、骨度分寸定位,窦氏根据他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取穴经验。《标幽赋》曰:“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也就是:阳经的穴位多在两筋、两股之间、肌肉凹陷处,阴经的穴位多在腘窝、肘窝等经气深聚处、动脉搏动处,这些经验一直为后世医家所习用。《标幽赋》中还指出:“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当选取某一穴位时,必须要取好该穴前后左右四穴,根据五穴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定准该穴位;选用某一经脉时,必须明确周围两经的位置,才能保证该经脉的循行位置准确无误。窦氏在取方面的谨慎态度,值得针灸医师借鉴。
2、善长运用特定穴 《标幽赋》对特定穴的运用尤为重视,其处方用穴多为特定穴。提到的特定穴有九种,即八脉交会穴、五输穴、原穴、络穴、俞穴、募穴、八会穴、郄穴、交会穴,如云:“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等。窦氏运用特定穴治疗经络病、脏腑病等疾病,现在仍有很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3、处方选穴少而精
从《标幽赋》所载的针灸处方中可以看出,针灸处方非常精炼,每个针刺处方的穴位皆为1~2个,最多三个,说明窦氏对特定穴的功能特性有着详尽的了解。取一个穴位者如“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取2个穴位者如“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取3个穴位者如“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标幽赋》曰:“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这是根据腧穴的名称选穴的一种宝贵经验。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经穴的特殊作用往往体现在名称上。经穴361个中,带门的有22个,带海的有5个,它们都是经气出入的门户和经气聚集的处所;俞穴、募穴各12个,分别是脏腑、经络之气转输、灌注于背腰部和胸腹部的部位,它们对脏腑、经络的功能均有较好的调节作用,故脏腑病、经络病常取门海俞募类的穴位治疗。窦氏的这一经验对后世的启发很大,如用带风的穴位风池、风门祛风,治疗外风而致的头痛、咽痛、咳嗽,风池、风府熄风,治疗肝风内动引起的头痛、眩晕、面肌痉挛、惊风、筋肉瞤动,风市祛风通络,治疗风湿痹阻经络的肢体疼痛;用带神的穴位神门、神庭、神堂安神定志,治疗失眠、心悸、易惊;阴市散寒,治疗肩背冷痛、下肢冷痛至骨等。
4、重视按时取穴
窦汉卿很重视按时取穴,在《标幽赋》中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五输穴为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共计60个穴位。五腧穴与五行属性相配,阳经的井穴为金,荥输经合分别为水木火土;阴经的井穴为木,荥输经合分别为火土金水。阴经的原穴以输穴代原穴,阳经的原穴另设一个,共计12个,但6个与输穴重合,故五输穴和原穴共计66个。以此66穴为基础,根据井出、溜荥、输注、经行、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逐日按时开穴,这种取穴方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分别配合十二时辰,在各经相应时辰取其经脉的原穴进行治疗,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纳子法。子午流注针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标幽赋》还云:“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文中所讲八法即灵龟八法,五门即甲已、乙庚、丙辛、丁壬、戊癸等十天干,分为土、金、水、木、火五行。它是运用古代哲学的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其与奇经相通的八个经穴(八脉交会穴或窦氏八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数字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方法,提出按时取穴的一种针刺法,后世进行乐补充和发展,演变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
5、取穴、配穴方法灵活多样
《标幽赋》中取穴、配穴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取、下病上取、上下取穴法、远道取穴法、局部取穴法和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取穴法。如“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左侧有病取右侧的穴位进行针刺,右侧有病取左侧的穴位进行针刺,即是左病右取、右病左取的取穴方法。“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即为上病下取法。“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即为下病上取法。“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取合谷、太冲为上下取穴法,八脉交会穴配穴法如胃痛取公孙、内关等也为上下取穴法。“脾痛胃疼,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心下痞满而井主”,即为远道取穴法。“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取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耳聋取听会),即为局部取穴法。“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即为远道取穴。
“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目视不明取肝俞补肝补血,取命门益肾填精,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肾同源,故补肝益肾可以明目;“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天地人三才一气之说,是中医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人在中为和,在人体则头面为天,下肢为地,躯干应人,故用涌泉、璇玑、百会作为全身天地人三才经穴的代表,用大包、天枢、地机代表上中下三焦三部,此二者为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取穴法。
(二)特定穴
1、八脉交会穴
《标幽赋》中提到:“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此即奇经八脉交会于十二经脉中的八个腧穴,分布于四肢腕踝关节上下,可以调节十二经脉气血,在临床上非常重要,这八个穴位为公孙和内关、足临泣和外关、后溪和申脉、列缺和照海。关于八脉交会穴,多数针灸文献中均见记载,但以窦氏尤为推崇,因为窦氏最早倡用,故也称为“窦氏八穴”。在《针经指南》“流注八穴”序中,窦氏云验之于临床“一一捷精,疾莫不廖”。概括而言,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四阳经穴主治全身肢体的表证,列缺照海、公孙内关四阴经穴主治咽喉胸腹等里证,所以《标幽赋》曰:“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痛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窦氏对八脉交会穴治疗脏腑经脉的疾病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结。
《标幽赋》云:“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窦氏力主的流注八穴,经王国瑞、徐凤、杨继洲、高武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其理论更加丰富和完善,加上配穴,主治范围又有增加。后来结合九宫、八卦、干支演变为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现在,临床上许多针灸医生也常常喜用八脉交会穴,每获良效。
2、五输穴、原穴
《标幽赋》云:“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五输穴为十二经脉位于肘膝关节以下的“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共计60个穴位。五腧穴与五行属性相配,阳经的井穴为金,荥输经合分别为水木火土;阴经的井穴为木,荥输经合分别为火土金水。阴经的原穴以输穴代原穴,阳经的原穴另设一个,共计12个,但6个与输穴重合,故五输穴和原穴共计66个。以此66穴为基础,根据井出、溜荥、输注、经行、入合的气血流注、盛衰开合的道理,配合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来逐日按时开穴,这种取穴方法为子午流注针法的纳甲法;根据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分别配合十二时辰,在各经相应时辰取其经脉的原穴进行治疗,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纳子法。子午流注针法对后世影响极大。
3、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
《标幽赋》中提到:“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即凡经络阻滞、疼痛不已之疾,可取经气交贯、聚会的十二原穴(太渊、神门、大陵、太冲、太溪、太白、合谷、阳池、腕骨、陷谷、丘墟、京骨,共12个)、十五络穴(列缺、偏历、内关,共15个)、交会穴(三阴交、关元,共109个)、八会穴(章门、中脘、大杼、膈俞、太渊、膻中、悬钟、阳陵泉,共8个),尤其是原穴更为重要,又云:“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因为原穴、络穴、交会穴、八会穴虽是一穴,但贯通数经,可通调脏腑、疏通经气,故而可用于治经络瘀滞的数经病变、脏腑病变。
4、俞穴、募穴
《标幽赋》云:“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门乃精气出入之门户,海为脉气之众流所归,背俞和腹募穴与脏腑之气直接相通。因此对于脏腑、经络的各种病变,可取上述门(期门、风门、云门、神门、郄门、梁门等22个)、海(气海、血海、少海、小海、照海,共5个)、俞穴(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小肠俞、大肠俞、膀胱俞,共12个)、募穴(中府、膻中、巨阙、期门、日月、章门、中脘、京门、石门、关元、天枢、中极,共12个)治疗。背俞穴、募穴可以单独应用,也可配合应用,即俞募配穴,在现在也是一种常用的配穴方法。
5、郄穴
《标幽赋》中提到:“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金门为膀胱经的郄穴,治疗头痛,阳经的郄穴可治本经循行部位的急性病、疼痛病症。“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阴郄为心经的郄穴,治疗盗汗,阴经的郄穴可治疗血症、汗证。
《标幽赋》中窦氏列举了经络病、妇科病、内科杂病等病的配穴或证治取穴,病选录了几则医案,全文载症21个,用穴35个,但特定穴占27个。所用腧穴以上述特定穴为多,很有临床参考价值。列举部分内容如下:寒热痛痹,取合谷、太冲,为原穴;喉痹、喉痛,取照海,为八脉交会穴;呆痴,取大钟,为络穴;体重节痛取输穴,心下痞满取井穴;心胀咽痛,取太冲,为原穴、输穴;脾痛胃疼,取公孙,为络穴、八脉交会穴;胸满腹痛,取内关,八脉交会穴、络穴;胁疼肋痛,取支沟,为经穴;眼痛、眼痒,取光明、地五会,为络穴、交会穴;目视不明,取肝俞、命门,为俞穴、交会穴;耳聋,取听会,为交会穴;小便不利、水蛊,取偏历,为络穴;中风,取环跳;虚损,取天枢,为募穴;晕厥,取百会,为交会穴;肩臂痛,取肩井、曲池,为交会穴、合穴;下肢痛,取悬钟、环跳,为八会穴、交会穴。
第三篇:针经标幽赋学习心得
针经标幽赋
《针经指南》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偃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若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似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效速,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可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蹻阳维并督脉,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带冲,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別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膕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使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异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沉浮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沉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阴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候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痛胃疼,泻分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捫弹怒,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纳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肝;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得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跛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取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衍其能而犯禁忌。愚庸志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第四篇:标幽赋原文及白话解
标幽赋
【出处】 本赋作者窦汉卿是金元时期针灸名家。《普济方》、《针灸大全》、《杨敬斋针灸全书》、《针灸聚英》、《类经图翼》及《针灸大成》均收录本赋。本赋学术和艺术价值均高,是针坛文献的奇葩。【歌诀】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针↑①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静以久留,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剌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注释】
①九针:见于《灵枢》,即镵针、员针、〒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白话解】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救治疾病的方法,针刺有绝妙的效果。医者要明察天时、自然界的变化,确定病人的形体和气质分类。在春夏季节和对瘦人应浅刺,在秋冬季节和对肥胖的人应深刺。如果不研究经络阴阳的变化,就会发生违反针刺禁忌的不当治疗。医者如要探究患者脏腑的虚实,就必须诊察研究经络学说。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经脉运行起始于中焦,气血按时辰流注各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至足厥阴肝经一圈终而复始;在外部从中府穴开始,止于期门穴。全身有十二正经脉,三百余络脉。经络在身体的正面侧面和上下部分布,气血有六百余种穴位变化征象。手足三阳经的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手足三阴经的足三阴经从足走腹,手三阴经从胸走手。要掌握迎随补泻,必须明白经脉流注的顺序和方向。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况且了解阴阳经脉气血的多少最为重要。手足厥阴经、手足太阳经少气多血;手足太阴经、手足少阴经少血多气;手足少阳经多气少血;手足阳明经多气多血。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先了解各经脉气血多少,其次应详察针感的变化,针下轻浮、滑虚、慢迟是气未至,针下觉沉涩紧是气已至。气至有针感后,则考虑寒证留针,热证疾速出针。气未至,应根据虚实 而候气。气至,医者手下有如鱼吞钩饵的沉而浮动感。气未至,则手下如闲处幽堂深处没有感觉。气速至则速效,气迟迟不至则没有针效。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运用九针治病的方法,毫针最为微妙,它与天上北斗七星相应,在人体有众多穴位相助变化。毫针本身属金,有祛邪扶正的作用;针的长短变化如水,有疏通瘀滞凝结的作用;进针后针有斜正不同,如树木枝干;口中温针法如火,有助阳补虚的作用;抚循经脉,针毕按塞针孔如土之功。可知应用毫针合于五行。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虽然毫针只有三寸六分,细如毫发,但能贯通气血之通路,巧运神机,其理极奥妙。能调治五脏的寒热,补泻六腑的虚实。筋脉拘挛气血不通者,可以祛邪气通之,寒热痹痛者,可以通过开(合谷、太冲)四关而治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凡用针刺治疗,应使患者精神集中而后刺人;既刺人,应使患者精神安定,而后施针行气;精神不集中者,不应针刺,神气定而后可以针刺和行针施术。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针刺以调气血为要,下手施术补母泻子是基本方法。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百会、涌泉和璇玑穴如天地人三才,大包、天枢与地机是上、中、下三部取穴。
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凝。阳跷脉、阳维脉及督脉、带脉属阳,主治肩背腰腿在表的病症。阴跷脉、阴维脉、任脉、冲脉属阴,主治心、腹、胁、肋在里的病症。
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阳陵泉、阴陵泉、中脉(阳跷)、照海(阴跷)、三阴交、阳交六穴经气递相交接于两手两足并头部。二间、三间、少商、商阳、天井、肩井六穴相依分布在两上肢。
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取穴的方法,必须明了同身寸,根据筋骨肌肉肥瘦长短度量取穴。取穴时根据部位或伸屈肢体或平卧或直立自然安定状态取之。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在阳部筋骨侧旁取穴,必取夹骨侧指陷中为正确,在阴侧筋骨间隙、胭窝部取穴必有动脉应指而为正确。取穴时以周围五穴相参照而采用一个穴位,则必然端准。取一经经穴,必须用其他二经作比较就可以准确。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头部与肩部的穴位繁多应详细分取,督脉任脉直行背腹,按分寸和椎体间隙,容易确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
要明确经脉的标和本部,研究刺深与刺浅。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经,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治疗疼痛宜取经脉交会穴,诊察和治疗脏腑的疾病,要仔细扪求期门、章门、京门、气海、血海和十二背俞穴、十二募穴的微细变化。经络气血阻滞应针灸原穴、络穴以及交会穴。更进一步掌握了经脉的根结和标本上下关系的理论,按此针刺则治疗疾病的范围就非常广泛灵活。采用迎随、呼吸、提插、捻转、开阖、疾徐等八种针法;在井、荥、输、经、合五门的特定穴上,以正气为主,以邪气为客,辨明邪正,补虚泻实则针效必然良好。八脉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为枢要。
奇经八脉通八脉交会穴,是人身经脉的纲要,十二经脉连十二原穴,则是气血的枢纽。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气血行十二正经,一日中一时辰气旺一经,当此之时按子午流注选取全身六十六个井荥输原经合穴中的穴位针刺之法,才显示出针灸的奥妙。按时辰分取十二原穴玄妙深奥。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在本经。
补泻的方法,不仅仅在调呼吸,而重要的是手指的捻转、提插、轻重、浅深的配合。要取速效还须选用本经和与之相表里的经脉穴位。
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疾而脚上针。
缪刺络穴法,即左侧有病而取右侧相应络穴;泻法可采用远部取穴,头上有病取足部穴位。上病下取。
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刺相通。
巨刺与缪刺都是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巨刺深入于经,缪刺浅刺在络;两者不同,但用毫针祛邪的道理是相通的。
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根据经络的分布证候可知某经脉的虚实,诊察脉象的浮沉迟数,可分辨出某脏腑的寒证或热证。
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幕,如待贵人。针刺之前要整理好针具,医者集中思想,精神贯注,如擒虎般沉着、果决;如待贵人一样庄重、审慎。
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
然后押手(左手)应重按穴位,刺手(右手)轻而徐缓地刺人,这样可使气散而不痛。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深掐,坐卧平而没昏.,患者饥饿之时或恐惧严重,无论直立位或侧卧位针刺都易发生晕针。押手重掐穴位,不使患者看到进针情况,则坐卧位都不易发生晕针。
推于十干十变,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日时之旺衰。
根据十天干推论气气血流注的变化,由五脏的五行分属,判断脏腑疾病的取穴,按时开穴,失其时则为阖。
伏如横弩,应若发机。
针刺如发射弩箭,根据各种情况,适当时机处理,其疗效则如箭发应手而中。阴交阳别而定血晕,阴跷阳维而下胎衣。
三阴交和任脉上的阴交穴还有三焦经原阳池(阳别)可平定妇人血晕。照海、外关有催产下胎衣的功效。
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崩漏带下,温补使气血依归。
使用迎随补泻的方法,可使经络气血运行复常,治疗各种痹证和中风后的半身不遂。采用温针或灸可温补气血,固摄气血而治疗崩漏证、带下证。静以久留,停针待之。治疗上面各病都要留针较长时间,以待正气恢复。
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
取照海穴治疗喉中闭塞的症状,用大钟治疗心神失常痴呆。大抵疼痛实泻,麻痒虚补。一般疼痛证属实宜用泻法,麻痒不仁感多属虚应用补法。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五输穴中的“输”穴主治体重节痛,“井”穴主治心下痞满症。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
心胁部胀痛、咽痛可针肝经太冲穴治疗。脾阳虚而胃痛,针公孙穴则愈。胸满腹胀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
胸腹胀满不适,针刺内关;胁肋部疼痛,针刺支沟穴(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肝病而筋挛骨痛取魂门穴行补法,肺病而体热虚劳咳嗽针魄户用泻法。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痛,泻光明与地五。
头风头痛可刺申脉穴和金门穴;眼睛痒或痛可泻光明穴和地五会穴。泻阴郄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剌偏历利小便,医大人水蛊。针刺心经郄穴阴郄可以清内热而治疗盗汗和小儿骨蒸内热。刺偏历有利小便的作用而治疗腹水症。
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
中风半身不遂可取环跳穴针刺,虚损宜补脾胃之阳,故可取胃经的天枢穴治疗。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
按照时辰顺序午前卯后是辰时、巳时,此时尤上半月之月亮,人之气血由虚转实,应顺其势而用温补法。离左酉南是未时、申时,即午后,人之气血尤下半月之月亮,由实转虚,这是正常天人相应规律,因此应顺其势而用凉泻之法。循扪弹弩,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
用针之后采用循法、扪针孔法、轻弹针法、留针法、呼吸补法、选母穴补法都可以补虚,而重提、疾去针、选子穴、呼吸泻法都可以泻实。
动退空歇,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
摇针动而速出针,不扪针孔,迎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右皆泻法,可退热。重插进内,搓针法,随经脉流注顺序而刺,捻针向左都是补法,可以令寒转暖。慎之!大凡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饥饱醉劳而切忌。
要谨慎!凡危重病人,色脉症相逆者要谨慎处理,不可草率进针;大寒、大热、大风和阴晦的气候中,过饥、过饱、酒醉、过劳的患者都要注意禁忌审慎用针。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
每月十五日是月望,不宜用补法;初一日是月晦日,不宜采用泻法。上弦月是初
七、初八日不宜用泻法,下弦月是廿二日和廿三日都不宜用泻法。月朔是初一不宜用补法。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
精心地诊断,详尽地掌握各种灸法,不要无谓地灸坏皮肤损伤肌肉,甚至造成坏病。研究医理,寻求疾病的原因和部位,以免针刺的穴位不准确精当。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禁灸处记载有四十九穴;禁刺穴除肺心膈肝脾肾俞外还有二十二个穴位,应谨慎。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后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疴;王纂针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古时记载金朝高皇帝重病,李浩医师刺心之募穴巨阙后复苏。秦越人过虢国,太子患尸厥针刺百会、中极使太子苏醒。甄权治鲁州刺史库狄嵌臂痛,刺肩井和曲池穴后立即能援弓射箭。华佗刺悬钟和环跳穴使下肢瘫痪、跛足之人立时能行走。南宋的徐秋夫,夜闻鬼求治腰痛,便扎单人针腰俞穴,治好了痼疾。宋王纂针刺治一女被狐所惑的精神病,下针妖精即逃,其女病愈。还有针刺肝俞和睛明穴,使盲者复明,刺少阳经听会阳池穴,使聋人复聪的各种记载。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啊!距古时针灸医圣已经很久远了,针灸学逐渐走下坡路,有的人学习针灸未能得其精髓因而学术低下;有的人(华佗)持其高超的技术傲物性恶而犯禁被杀。愚笨的人平庸,智慧的人又偏于浅薄,难于理解和运用针灸玄妙的理论啊!针灸学理论极为深奥,真正得其真传的能有几个人?我上面的这些话对于初学针灸的人有些启蒙的作用吧,还请贤明高人指正。
第五篇:针灸学习——针灸推拿专业医学考研经验
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针灸学习——针灸推拿专业考研经验
我是医学考研过来人,也分享一下本人考试的经验,虽然分数并不是太高。我是外地中西医临床专业考的北京针灸推拿专业,考研分初试和复试。初试考英语政治中医综合。
1、总的来说初试更重要,要想考研成功一些,就得初试多考些分,是有的老师对于高分不感冒,但那是个别老师,大部分老师还是喜欢高分的。总之,初试就是往高了考。
2、政治的复习最简单,不要担心这个科目,我是11月份开始看的那本大纲解析,教育部考试司出版的,内容很多,大体看了看,也记不住个什么。实际上政治就是不用担心,好多同学没怎么看政治,就最后突击上几天,一样考个五六十分。
3、政治最后有好多的押题的,一般做做某某最后几套题,就差不多,比较著名的有《20天20题》,《任汝芬最后四套题》。20天都说今年没怎么押中题,实际上差不多还是有两个大题我是按20天的说法答的。
4、英语应该过了年就是看看单词,别落下了,别把英语落下了。英语阅读是个大问题,做英语阅读很多篇目都是读不懂但是要能把答案选对。曾鸣张剑出版的那本英语黄皮书挺好,对阅读这块讲的挺细。可以早点的买来看看。但是我看到这个黄皮本是到了快考试了,也没怎么看看。英语作文很重要,所以建议考试时先写作文。最后考试把握时间很重要,我平时做真题一般能50分以上,但最后时间没把握好,该得分的题没有做完。只考了39。还好划线36,过关了。
5、中医的复习我是这样复习的,我从十一月份开始请下假来,开始看课本,从中基开始,看课本,做那个《240分之路》。这样做完一章,就做真题,张保春老师的那本。
这样一直中内针灸弄完一遍,就开始重点背诵了,背中内那些方子,背诵中药的功效,方剂我认为可以在整体复习前上半年就背好。
期间穿插几次模拟题,真题什么的,等背好也就差不多考试了
看课本很重
6、所以现在的话(上半年)咱们就是背方歌,看看单词,政治不用看,其余时间想干嘛干嘛,还是一个正常的生活,大学时间不多了,想干点吗干点吗,现在还有时间。
7、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吧,《了凡四训》,这是明代的一本家训,曾国藩让后人必看的。我认为这是所有考学考官的人必须看的一本书。看看袁了凡先生的经历,相信会对大家考研很有裨益。大家看看吧。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
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凯程考研辅导班,中国最强的考研辅导机构,http://www.xiexiebang.com
考研就找凯程考研,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此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凯程考研,考研机构,10年高质量辅导,值得信赖!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