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用多媒体,创建新课堂
运用多媒体,创建新课堂
永年县南沿村镇中心幼儿园 李俊红
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定向能力尚处在较低的层次,他们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很容易被新异的刺激活动而兴奋起来。针对这些情况,我发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较之传统教学更能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授《春》这课的时候,联系到学生们学过的关于四季的诗歌,我设计了 一个诗歌背诵的幻灯片,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示。在导入的时候,学生们首先被那美丽的风景图片吸引了眼球,紧接着的诗歌背诵小比赛让他们立刻进入了紧张的回忆背诵中,连平时不太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也因小组间的竞争机制,而积极投入到了活动中。正因为这个好的开头,也就成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乐于学习课文中的知识,这个课堂因为他们的参与,变得“活”了起来。同时,多媒体的使用,也使课本呈现地更加自然、直接、具体、形象,能够为学生们所接受。
二.运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更多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只学会了“听”,更有甚者,连“听”的学习能力也缺失了。至于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学生完全成了知识的复印机,长此以往,这种习得的知识也不会变成一种能力。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把习得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这是我们当代的教育者都必须好好思考的,所幸,我在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有了一点收获,找到一点诀窍。
在课程教授结构的设置上,对于文本的解析必不可少,可是,也有教师在授 1 课过程中,不相信学生,所以把文本的讲解讲得细之又细,一遍一遍,不厌其烦,殊不知,很多学生已经掌握,早已厌烦。所以,在有限的课程时间里,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让学生自己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尤为必要。我发现,因为多媒体使用的具体性、形象性,对于重要的知识要点,学生一遍的学习已经能够掌握80%,就剩下学生自己回家巩固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应该运用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于是,我根据每节课的特点,参照教辅资料,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例如在教授《散步》的时候,15分钟时间不到,课文的内容、主旨已经在师生的齐心协力下,成功解决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来让学生完成。因为散步讲述的就是一家四口之间由产生分歧到分歧解决的小事,我就在多媒体中,以漫画的形式展示了在家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分歧、问题,并让学生进行选择,来谈感想,并拟出解决的方案。学生们对这种新颖的活动很感兴趣,他们都在练习本上设计了自己认为完美的解决途径,然后再在小组交流中,答疑并补充。通过活动,我发觉,学生提出的解决途径,并不一定是我们成年人眼中最佳的解决方案,但去透过他们的眼、他们的口,反馈着他们眼中的世界,更重要的事,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读懂文意、书面表述、口头表达的能力都在逐步的提高。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知道把老师的内容誊抄下来,他们,也展示了他们独立的思想、观点,也培养了他们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
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自我观点强烈,团队协作、小组合作的能力很差,尤其是在学习上,很容易出现在课堂上,因为意见不统一而产生间隙,知识间的针锋相对,本来无伤大雅,甚至能够吸引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培养学习兴趣,但是我们教授的学生,很容易跨过这个“度”,到时候,他们针锋相对的,就绝非知识本身了。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能够顺应他人,小组合作呢,为此,我在教学中很是进行了几次小组间的辩论赛,在课程过程中,出现模棱两可、可东可西的内容时,我就会通过大屏幕重点投影出来,并让全班同学分成两个大组进行正反辩论,并要给出充分的理由,学生的反应非常强烈,由于避免了个体间激烈的火花碰撞,且对事不对人,学生通常能够很好的完成小组间的协作,并把辩论活动进行得活色生香。
四.运用多媒体 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是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难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其难度大为减轻。如我在执教《春望》时,导入新课时,展示了一个视频:“安史之乱爆发后,战火连天的长安城里,老百姓们纷纷逃命,背井离乡,诗人混在人群中,回头望向故都,满目苍夷,老泪纵横”此情此景,学生已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随后,我又在图画上方出示古诗,诗句和图相对照,激起学生思维的层层涟漪。这时,结合课文,同学们都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战争的恐怖,深深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深情,并且推人及己,表示也要学习诗人这种忧国忧民的民族精神。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减轻教学中实施品德教育的难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总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实现有机的融合,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小组协调性。我惊喜地发现,学生变了,变“活”了,以前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现在都能大方地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多媒体的使用,看似教师的行为减轻,其实是对教师素质更高的要求,我除了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精心设计课件之外,还要更多的拓展自己的见识,但是,我享受着这种过程,每次成功设计、成功进行了一场课后,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而多媒体,也帮助我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无味的教学为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欢的教学。这就是我,运用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我相信,随着多媒体的普及和应用,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教学的主流模式,成为为教师和学生们所共同喜欢的教学形式。
第二篇:运用多媒体 探索新教法
运用多媒体 探索新教法
淮阳县实验小学 冯 琳
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优势。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就是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基础,真正做到减轻师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研究将识字教学、阅读理解、作文训练、电脑应用四者结合起来。基于这种理论指导,我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中,结合下例教学模式,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教学构想。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把教师比作园丁、灵魂工程师,把学生当成任意修剪的花木或任意塑造的物品,最大的弊病在于忽视,甚至是抑制或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已是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聪明、好动、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种特点,我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中,组织、帮助和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探索,培养创新意识。1.设置情境,培养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如何使枯燥抽象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利于学生掌握,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电脑的声、光、色来制造出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有趣的情景,这样,学生随着情境,激发兴趣,产生联想,形成记忆。如我在教学《比尾巴》(第一册)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可以从生字中选出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些字来分析识记,然后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喜欢这些生字,它们的哪些部件有趣?像什么?教师同步展示CAI软件中松鼠、小鸭、小公鸡、猴子、孔雀等动物的图片,配合相关生字的教学,以提高兴趣,加深印象。最后让学生用“认知码”打出这些字。这样,学生在有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的情境中,自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2.分析质疑,拓展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乌鸦喝水》(第二册)一课,让学生自读课文后,找出自己不懂的词、句或内容,有的学生会提“为什么乌鸦喝不着水?”;还有的会问“乌鸦怎么衔小石子?”“水为什么会升高?”“渐渐是什么意思?”等等问题,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逐字逐句去品析,或通过一些直观的实验来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分析和质疑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3.探索实践,培养能力。
在建构主义新型教学模式中,学习不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是教师一味地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就“闭门造车”,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并参与实践探索。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 种媒体,打通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信息沟通,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社会,从而使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形成统一。
4.总结反思,形成理论。
没有积累,就没有创新。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最后,还应帮助学生对所接受的新知识、新技能进行细致的归纳总结,可以总结学法,也可以谈谈收获,或者还可以抒发感想,等等。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理论,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提高理论水平。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第二册)这一课时,因该课是一篇典型的“三段式”教学课文,所以针对这种特点,我先带领学生具体分析第一部分课文,即小壁虎向小鱼借尾巴,让学生明白如何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加以分析,从而体会语言文字的美妙及文章的深刻含义;接着,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了这一段后的感受,总结出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最后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去自学其他两部分。学生从实践中总结出理论,又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进行创新。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探索型学习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已开发和未开发的资源在向我们炫耀着它们的光彩。如何启发学生有效地利用和开发这些丰富的资源,是摆在我们这些从教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我是以“确立--寻找--使用--创新--共享”为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去探索。
首先要提出一个明确的主题,以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探寻资源的海洋,学生带着目标,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找需要的资源,然后将搜寻的资源加以归纳整理、分类列序,并将这些资源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研究课题中,在研究的同时,如有不恰当的或不完善的资源,还可以将这些资源进行改进,丰富,变成自己的资源而加以利用,最后对已使用的资源进行评价,并将其推荐给其他同学参考,以达到资源共享。如小学语文第二册的其中一篇说话训练是:“请老师或家长带你去公园或郊外春游,把看到的景色说一说。”在指导学生完成这个练习之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找春天”,让每个学生从各种途径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结果有的学生找来了有春天景色的图片;有的拿来了歌唱春天的音乐带;有的从书上摘抄了描写春天的句子;有的从网上下载了有关春天的动画片断;还有的带来了春天的花、叶、小草和水果,等等。各种各样有关春天的详尽、丰富的资源摆在同学们的面前,令大家大开眼界。这时,我再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资源来说一说你感受到的春天是什么样子。学生们踊跃发言,不但谈了自己看到听到和感受到的美丽的春天景色,还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了自己理想中的春天的美景,让人感动。最后,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换资源,评价谁的资源利用的最多、最恰当。这种利用资源,主题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不但优化了课堂的教学结构,减轻了学生负担,使学生乐学、爱学、有兴趣学,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资源,开拓资源,让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三、有效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合作型学习模式。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步推广和应用,计算机环境下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环境的网上学习等新型 教学模式也逐步实现。这将是一场以教育技术的变革为特征的人类教育方式的重大革命。随着校园网的建立,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生合作化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更被我校教师广泛采用。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中,这种学习模式更是被发挥的淋漓尽致。学生在这种集声、光、色、形于一体的学习情境中,充分调动听、说、视、触等各种感官,展开辩论,竞争,研讨,思考,创设,摸拟,探寻,评析等活动,最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教师在校园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化学习时,要先提出一个明确的中心议题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再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时教师可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目录或网址,学生通过校园网中公用区内的教学资源库来查找或下载、复制自己所需的资料,也可在网上与别的小组交换资料,再根据问题的性质,开展各种各样的协作活动。如,可在网上交流心得体会,进行研讨;也可以模仿其他人的设计或加以创新;还可以扮演各种角色去进行新的探索;或相互评析对方的研究成果,等等。例如,在对《蔬菜》(第二册)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首先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的学习情景,同时为学生学习建立了“什么是蔬菜?你见过哪些蔬菜?这些蔬菜的哪些部分可供人们食用?”这样几个供学生合作学习的知识支架,然后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去校园网上探寻,学生将从网上下载的有关蔬菜的资料进行交流讲座各自发表看法,再分小组将这些看法归纳整理出来,并齐心协力在计算机上输入自己小组的答案,老师最后将各小组的研究结果在全班公布,并组织学生进行点评。
四、发挥互联网资源优势,建立协商型学习模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开拓思维,不断创新,就一定离不开日渐强大的互联网。如今,许多家庭都上了网,学生足不出户就能在自己的家里与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交流,还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这时,老师要加以正确的指导,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协商学习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在不同地点进行问题探索,或是鼓励学生尝试创建个人网页,并定期观看别人的优秀网页,访问优秀健康的网站,对别人的网页发表意见,交流看法,研讨信息,并学习别人网页中优秀的部分。过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评比。选出优秀网页,给予表扬。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协商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和主动性,使他们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使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真正落到实处,获得成功,最重要还是新型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切切实实地应用起来,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如果不改变模式,更新观念,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提高效益,而且还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 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者所肩负的重任。
第三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益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益
摘要: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资源突破传统课堂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兴趣得以激发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课堂效益得以提高。
关键词:整合资源 激发兴趣 提升数学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由于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佳帮手。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益。
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资源突破传统课堂限制
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场景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等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多媒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准备丰富的背景材料,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是启动活力的一个突破口,既能抓住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又能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学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突破传统课堂45分钟限制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数学。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几个图,给学生几个公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研究几何图形,从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和谐愉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
以“妙”引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置学习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使数学知识以一种学生可以感受和认识的形式呈现。如教学平移的概念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中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平移现象从直观上有初步认识,对平移的特点有了感性的理解,为最终形成平移的概念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浓厚了学习的氛围。
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注意人机对话,在计算机上搜集史料,如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等一个个探索历程,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情境中,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得不少的启迪。通过阅读我国数学家祖冲之、陈景润在数学历史上的贡献,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意识。
以“新”增趣 运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动态的画面和作图功能将比较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探求和自信心,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探索活动进行探究,形成技能与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掀起课堂高潮,使学生自觉进入数学的宫殿。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效果好。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规律地联系起来,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境”激活思维 初中学生注意力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性和情绪性,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从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讲授“线与圆位置关系”一课时,采用情景导入,“太阳徐徐从地平线上升起,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象:太阳先露出半个脸,而后下端刚好紧挨着地平线,最后它离开大地”。设置此情此景,引出问题:将地平线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圆,那么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顿时,整个课堂活跃。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有意注意,使得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生入境,激活思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序”显露思维 数学中的许多现象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数学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方法都隐藏在丰富的背景材料之中,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知识及背景的丰富材料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序地暴露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以“动”优化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成一个动态演化的情境,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能从全局角度正确把握演变中的事物,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构建新知识结构,优化思维。如教学平行四边行,用图形的变化,可以深刻理解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再如由梯形上底一个顶点的运动可以将梯形演变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从而明确三种不同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以“放”发展思维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达到数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全面开放,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开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展思维,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能力。
教师与的教学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多媒体具有形声皆备的优点,可以将整体教学,个别辅导、交互辅导相结合,实现因材施教,发挥个性。同时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民主的堂课学习环境中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是传统教育方法不可比拟的,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使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学习,能轻松学习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新颖、有趣、直观,能使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能鞭策数学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
[3]《培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 第2期
[4]《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河北教育》2005年 第24期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 03期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 冯东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伴而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挣脱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更新了人们思想观念,使教学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数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若挂图、照本宣科,则内容枯燥、索然无味,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讲新课之前,屏幕先出现设计新颖有趣的画面:如猴妈妈买回了一个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小猴子看见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就要分来吃,猴妈妈用刀一切(屏幕演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人半个(1/2),顽皮的小猴子说:“我要多一点”。猴妈妈灵机一动,就把小猴子这半个再一切(1/4),又平均分成2份,这时小猴子可高兴了,左手一快,右手一快,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时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维,激活学生思维,巧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被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所吸引,恰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感染着学生,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二、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比传统教学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倾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计算机也及时给出反馈的信息,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很肤浅的,不能达到以上效果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应有个限度,它是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的思路是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然后拼成类似长方形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越近似于长方形,这用传统的直观手段来演示则显得很复杂并且不容易做好,用多媒体课件事先编好程序,上课时演示则变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的反复演示,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一结论,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声音和动画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理解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四、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鼓励学生认真动脑。人机互动使学生兴趣黯然,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动力。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单位:获嘉县高级中学学科:
学段:
姓名:数学高中刘晶 晶
多媒体打造高效课堂
获嘉县高级中学高中数学刘晶晶
内文摘要:
21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迎合新课改的到来,我们教师在课堂中越来越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以其特有的直观形象逐渐步入课堂,大有替代传统教学利用黑板进行教学模式的趋势。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多媒体也有一定的缺点,只有把多媒体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关键词:
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优缺点有机结合正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多媒体技术广泛的应用到了高中数学课堂上,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媒体以其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非凡表现力,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营造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和展示现代化气息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许多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数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不讲自明、难点不难了。为此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多媒体教学,上课不用多媒体就觉得不是一节成功的课。但是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根据我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经历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比如:数学课件设计很精美却分散了学生注意力,上课热闹,下课就忘;思路知道,不会书写;上数学课全凭老师的一张嘴,课堂容量大,但是对那些
基础差的学生占多数的班级来说,一节课讲那么多内容,他们根本消化不了,最严重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看着多媒体觉得听得懂,但是一到课下做题就感觉什么都不会,课堂后续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数学课堂上怎样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就成为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数学教学的优缺点。数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和体系,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对学生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粉笔加黑板,与学生容易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教学过程灵活,能够很好的保留板书,让学生更深刻得理解每一步的知识点;缺点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抽象和直观的内容讲解困难,尤其是数形结合及立体空间的题型,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
我们再来谈谈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我们知道,教师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来说,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思维方法,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方法来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将数学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去的能力。那么这就要求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要有更深入的理解,更灵活的运用。而多媒体教学恰好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所没有的优势 ——形象、直观、深刻、信息量大、课堂容量大、效率高等,这些优点弥补了传统数学教学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知识的产生过程,模拟数学实
验等,可形象直观地呈现数学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其缺点是缺少情感交流,教学流程不灵活,内容固定死板并且保留时间短。
通过以上对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缺点的分析对比,我认为教学中若能扬长避短,把传统教学手段、教师个人特色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运用,教学效果一定会有显著提高。那么怎样扬长避短,把传统的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结合起来就成了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方法,我觉得很有必要和各位同行探讨一下。
数学学科注重逻辑推理和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果完全应用传统教学,对于一些抽象、直观的问题就很难解决了,比如:我们在函数性质、二分法、函数的应用等知识的学习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作图、运算、动态演示等,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理解函数及二分法的基本思想上;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空间立体几何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图像的动态变化过程,在变化中寻求“不变性”,以利于学生发现性质等等,多媒体的这一优势在学生学习几何时体现得尤为突出。立体几何一直就是高中数学的难点,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初次接触立体几何,会遇到许多困难,因为在平面上绘制立体图形,会受到视角的影响,难以综观全局。而多媒体技术易于显示图形的形成、变化过程,可将复杂的图形分解成简单的图形,让立体图形在平面内动起来,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去观察,领悟图形中各元素间的位置关系、度量关系和
图形本身所具有的性质。但是有些内容使用传统教学较好,比如,在讲解三角函数公式之间的转换的时候,语言加黑板能很好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毕竟数学解题是讲究演算过程的,在黑板上把解题过程一步一步的写出来,学生不但有思考的过程,而且可以反复地进行分析,因为传统的教学很容易保留前面的板书。比如在讲解《条件语句》这一节时,我只是运用多媒体展示了练习题和小结,把定义及语句这些概念性的东西放到了黑板上,让学生整节课都清楚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因此我认为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有选择的使用,并将其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巧妙结合起来,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突出了教学重点,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中,课件制作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备简单明了的结构、有序合理的布局。课件制作要简洁实用,不过分追求其外在的美,避免干扰教学。
总之,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了解高中数学利于多媒体技术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才能够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多媒体改造,才能真正使多媒体技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否则,多媒体教学就成了华而不实的摆设,空有一套华丽的外衣,而不能真正为高中数学教学服务。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许多问题,在此只是初步探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更深入的研究。只有勇于实践探索,才能探寻出对多媒体运用更适合的途径,有利于数学课改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2001).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
教,1,4-7
[3]何棋,范登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9): 73-76
[4] 邹珍福.多媒体在现代教学应用中的困境与生存方略 2008
[5] 魏彩萍.多媒体教学现状与改进的思考,辽宁高职学报,2006,(1)
[6] 李鸿科,雷体南.课堂多媒体教学应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