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赛结束感想
辩论赛结束感想
由我们学习部发起的辩论赛已经结束,下面叫我来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
我觉得辩论赛是对场上辩手的一种锻炼,更是一种提升自身能力的方式。我觉得最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辩论赛选出的辩题都是当今比较热门的问题,辩手在了解辩题后必对辩题进行了解,动手从网上、书籍等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内容,选择对自己有力的角度来为自己观点辩论,使得辩手对这些问题有深入理解。增强了动手能力,也动了脑筋。
第二、在场上辩手们给我留下具有强烈的侵略意识,这种侵略意识是足以让对方低头对你认同。我认为这种意识在当今社会相当重要,设想你的一番话叫别人点头,由你引导着对方,让对方跟着你走,在将来企业、工作中,这将是领导能力,那么你将距离成功不远了。在辩论赛中这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第三、在辩论赛中你可以看到辩手们在团队中明确的分工。再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可以叫团队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这将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长处都充分发挥出来,避开自己的不足,使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发光发热。一个强大的团队可能单个成员不都是顶级的最棒的,但一定是都懂得配合对方,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全局为重的。我觉得我可以从辩论赛辩手身上看到这种团队精神和团队中的个人贡献。每个最佳辩手的身后都有力挺自己的好队友。
第四、我认为场下的观众看到辩题后也会有所思考,正如之前,辩题都是当前比较热门的话题,正反双方辩手在激烈的争辩中观众也对辩题事件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可能不同意正方观点也可能不同意反方观点,思想是自由的。自己自然有自己的想法,这次辩论赛可以说对观众来说也是增长见识的机会,思考的机会。
从以上四点来看辩论赛的举行,对同学们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同学们能力的提高是肯定的。我对辩论赛的发起表示真心的感谢。感谢辩手给我们带来的一场场精彩的表演,感谢学校对我们的支持,更感谢那些一位位在背后默默工作的学长,学姐们。我的感谢到此结束。
学习部:谢忠贤
辩论赛结束感想
第二篇:学年结束学后感想
学年结束学后感想
每个专题一开始就提出了数个“核心问题”,它们实际上是围绕每个主案例的主题提出的,是引导读者围绕主题在教育基本层面上定向思考的风向标。“48份目标的故事”讲述学年开始之际,班主任让学生自定目标的故事,提出了“自定目标对学生自律行为产生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制定目标?如何监控学生实施目标?”等问题。“自由找座位”讲述班主任在尝试各种编排座位的方法中,面临的矛盾与尴尬。提出了“编排座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有多重要?应当如何保证教师和学生在编排座位中的作用?编排座位是否有可以遵循的几条原则?”等问题。“一波三折的小柜面”是发生在布置教室中的故事,主人翁因他人的热情帮助反而受到伤害,从而引发关于“如何帮助自信心差的学生?班主任如何把布置教室的过程成为育人的过程,成为班级文化的构建过程?”等问题。“选班委的**”叙述的是选班委会过程中出现的作弊和拉票现象,而班主任在维护公正性和保护学生自尊性的冲突之间面临着决策两难问题,提出了“如何对待作弊和拉票现象?师生在实施民主教育、体验公平公正的民主实践过程中,师生需要掌握哪些必要的技能?”等问题。“李老师和班规的故事”通过探讨在班规建设中学生的软抵抗、以及在班规实施中学生拒绝承诺的故事,提出了“班规究竟谁说了算,班规到底是管谁的,班规怎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问题。“用书信和家长会搭建连心桥”讲述班主任通过沟通家长、激励家长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班级多数学生的进步,但依然不得不面对一些“刀枪不入”的学生。提出了“班主任在家校联系中,如何处理面上的工作和个别工作的关系?如何深化家校联系?”的问题。“评教给我上了一课”讲述了班主任在学生评教过程中,给科任老师评低分,引起科任老师的不满,班主任被置于矛盾的焦点之中,提出了“班主任应当如何协调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科任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评价的真正意义?”等问题。“学年结束时的一幕”讲述班主任在做完学年末总结后,无论是受到批评的同学,还是受到表扬的同学,都表示不满。班主任对此感到困惑。引发的问题是:“班主任在总结工作中,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开展表扬与批评?”“总结究竟是为了什么?”
主案例都隐含着或引发着问题。但这些问题的体现方式不尽相同:第一类情况:如“选班委的**”、“自由找座位”中问题围绕班主任的决策是否恰当提出的,它引导人们多视角审视与探讨班主任所作的决策;第二类情况:班主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生成一种开放性的问题,如“48份目标的故事”、“李老师和班规的故事”、“用书信和家长会搭建连心桥”,它引导人们对于开放性问题开展多方位的复杂性思考;第三类问题,如“学年结束时的一幕”直接提出了班主任面临的困惑和尴尬,引发大家对问题产生原因的追溯和探究。
第三篇:辩论赛感想
辩论赛感想
田朝利
经过了三场辩论赛,从中获益匪浅,也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
对于辩论赛这项活动,了解不是很详细,也没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去参加这项活动。感觉辩论赛对一个人具有很大的挑战:在有限的时间里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并能够击败对方,实在是不易。
在我参加的两场辩论赛中,感觉做好充足的准备,是战胜对方的关键。对于第一场比赛,我准备不是太多,以致于在自由答辩中没有问题向对方提问。还好辩论的题目不是太难,最终险胜过关,而对于第二场比赛,我吸取了第一次比赛的教训,赛前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也对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但还是准备不是太充分,忽略了一些问题。但总算赢得了比赛,感觉挺高兴的。
辩论赛结束了,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教会了我团队意识在一项集体活动的重要性。相信有许多企业都很重视团队合作,而此次辩论赛就给我们上了生动而形象的一课。
同时,我也认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态度很重要,只有认真对待要做的事才有可能把它做好。而我从前在这方面,却做的远远不够,总是对要做的事情莫不在乎,以致于有许多事情只能以失败告终。幸好,这次辩论赛的举行,弥补了我这方面的不足,同时提高了我个人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开阔了视野,学道了许多知识,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多参加类似的活动。
心得
李云仙
辩论赛对于我们班的同学来说既新颖又陌生。因为之前我们很少有人参加辩论赛等类似的活动,对它的一些规则要求都不熟悉。只是看到别人参加的或是在电视里看到一些。所以大家都感到新颖好奇。可当要准备亲身上战进行辩论时,由于大多数同学的不自信,不善于参与此类活动。只好采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幸运的同学去比赛,以示公平。
在第一轮6#对景源的比赛中,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初次辩论赛的冷场,大家都处于紧张状态,被对手提问起来,脑子里简直就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要答什么,搞笑的部分倒是挺多的。深有自知之明的我们也明显感觉到了我们在辩论中不足的地方,但在第二轮第三轮的比赛中,气氛分明变得紧凑起来,过程也相当激烈,队友之间的团结互助,问题的独到,回答的精妙,突然让我觉得这些家伙的知识面真广。
经过三轮的比赛下来,我们看到了班级的闪光点,也看清了今后要努力的方向,不能仅凭几本专业课就满足了,我们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总感觉到广博的知识面能为个人的表现加上好多分,结果怎么样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过程,是我们的参与。通过比赛,我看到了他们的气势和风采,也认识到了口才的重要性。
辩论赛带给我的……
林娇媛
“谦让――争吵――抽签――争吵――妥协”--就这样,我坐上了22#——天保宿舍辩论赛3号辩手的位置,说起来也蛮惭愧,但其实,还得感谢宿舍那帮姐妹们的无比信任和厚爱,给了我超越自己的机会。
曾经的我,渴望在舞台上的光彩夺目,光鲜亮丽;渴望在人前落落大方,挥洒自如;渴望一种坦然,一份从容,也渴望一种风采、一份骄傲,而渴望之所以被称为渴望,是因为生命本身的缺少。年幼的时候,不是没上过舞台,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些许因素反倒渐渐磨灭了这种自信。越大就越发的沉闷、自卑,却不知道这是个需要自信,需要展示的社会。羡慕别人能在公共场合清晰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观点,侃侃而谈,耀眼且自信。而反观自己,在人前讲话大脑里都一片空白,无法思考,那么地语无伦次,但年轻气盛的血液和现实的社会都容忍不了生命的那么多的缺口,所以,我会渴望,渴望自己能挽救这种缺失。
参加这次首届“人力资源”杯辩论赛,或许我辩的并不精彩,有幸成为这次辩论赛决赛的主席,或许我做的并不优秀,但我仍然不后悔走了这遭。我认真地在准备,尽力地在超越,我想,我珍惜了辅导员提供给我们的这次展示的平台。当我有勇气坐上那个位置对着我的“对手”展示微笑,当我能坦然地站起来接受对方的质询而不再紧张;当我平静地站在讲台上向三十多个人清晰地表达我的看法,我知道,我迈出了那艰难地第一步,我也忽然间明白:其实,我可以做的更好,自信,也在那一瞬间建立。
这次的辩论赛带给了我很多,也教会了我很多,比方说自信心,比方说责任心,也比方说说话的技巧,我懂得了能超越自己就是进步,也懂得了有时候自身能力的低下并不是真的低下,而是心态在作怪。
总之,感谢这次辩论赛。
辩论赛心得
郭艳青
9月11日,我们班举办了首届“人力杯”辩论赛。第一场是6#宿舍对景源宿舍,他们的辩题是“个性需不需要刻意追求”,很荣幸我担任了此场辩论赛的裁判。
裁判,多么光鲜亮丽的名称啊,可以掌握一队的生死。说实话,裁判不好当,要公平、公正,决不能夹杂着个人感情。当裁判,不仅得认真听辩手们的辩论,还得及时打出分数。由于是首届比赛,同学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参加辩论赛,缺乏比赛经验,对于对方的一些较难的问题,准备不够充分,有时会出现答不出问题的现象。
第二场比赛是本宿舍――22#宿舍对阵实力最强的天保宿舍。这场的辩题比较有趣:“当代社会是男人更需要关怀还是女人更需要关怀”。在抽签决定下,我和芳莉轮空,不用上场直接对决。在赛前几天,我们宿舍为了这次辩论赛从网上找了许多资料。从陈词到总结一应俱全。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比赛前夕,我们宿舍集体考虑了隔天的比赛题目,换位思考,猜测对方会问的问题,提前准备答案,以防止在赛场上被问倒的尴尬。比赛那晚,看着队友们在场上唇枪舌战,心里既担心又紧张。当听到对手提的问题是我们事前有准备到的题目时心里一阵窃喜;当听到对手的问题是我们事先没想到的,心中又时一阵紧张,看到队友答不上来时,心里真是急啊,恨不得冲上去代为回答。最后比赛结果是对手――天保宿舍获胜,心里还是挺失落的。这次比赛也积累了许多经验,下次比赛我们宿舍有信心取得胜利。
9月21日是总决赛,由前两场的获胜队――6#楼VS天保宿舍。辩题是“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有了前两场的比赛经验,这场辩论赛更加生动。大家也准备的更加充分,再没有出现冷场的现象了。辩论赛进行的也比较紧凑,对时间的把握也比较准。在经过陈词、质询、小结、自由辩论、总结这5个环节后,天保宿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看人力班辩论赛
涂玉 做什么事都要趁热打铁,写心得也不例外,辩论赛已过去一段时间了,当初千头万绪的情绪都已慢慢地被淡忘了,但在辩论赛中所培养的能力是很难被忘记的。
不得不说辩论赛是培养大家多方面能力的一种活动。先说辩论赛前的准备工作,找材料、整理资料需要能力;根据现有的材料写陈词,想问题需要能力,在宿舍人员中选择辩手确定每个人的位置锻炼的是协调能力;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要想到对方的反应锻炼的是换位思考的能力。
再说辩论时,最重要的是心态,心态要平稳。一般而言,比赛前都会有些许紧张,尤其是第一次上场的人,也就是新手,如果辩手能平衡心态,迅速的进入状态,紧张也就立刻烟消云散了。而经过一两场这样的辩论,再上场的时候,就懂得把握心态,不再紧张了。辩论场上除了比心态、比谁更有状态,它还要比较双方的应变能力、协调配合能力、整理总结能力、咬文嚼字的能力等等。哪一方的这些能力强,哪一方就更容易在气势上压倒另一方,而所有的这些能力在辩论完后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辩论赛看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荣誉、荣耀都是转瞬即逝的东西,而在比赛过程中所培养和锻炼的能力却能让我们一生受益。
当然了,由于之前大家都较少参加这样的比赛,所以这次的辩论赛和别人的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比如说比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也会由于比赛前的准备不足而出现冷场的现象,诸如此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有缺点,但总的来说,这次的辩论赛是一次成功的辩论赛。有缺点,发现不足才有改进的可能。我相信,具有人力班特色的辩论赛将会办的越来越好。
第四篇:辩论赛感想
辩论赛感想
六家协会齐聚一堂,我们不是为最终的结果而来,而是为感情、为友谊、为促进大家的交流、相互认识、打开人脉圈而来;为把我们同类性质的社团提高一个更高的档次而来;为把我们六家协会的精神和文化更进一步的融合和传播而来;通过这次辩论赛,我们赢了,但赢的光彩;我们输了,但输的好看。
我对辩论赛这种比赛一向来很是重视,因为我喜欢赛场上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交锋,佩服铁齿铜牙,三寸不烂之舌的出众口才,赞赏思维敏捷和反应灵活的头脑,每次看时我都会把自己置身其中,模拟练习。有些特殊的原因,我对自己口才和临场反应要求很高辩论赛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是学生更多地问为什么,并且懂得如何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疑问.还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更快乐的课堂.因为只有学生能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益的,而不是一味被迫接受着观点.还带给我们什么?带给我们辩证得看待问题,由现象看本质的能。
再说说这场辩论赛后的感想吧.曾经一位校长说过,一个好的学校必是有辩论的吧.为什么?因为辩才能辩出思想的火花,论才能论出你我的想法.原本平淡的课堂,大概受这辩论赛的影响,课堂上活跃了许多吧.我发现辩论赛真的很好;作为反方三辩,我经历过成功也经历了失败,我赢得了全场赞赏的掌声,也面对了全场质疑的讥笑。虽然在这次比赛里赢了,但是作为一个辩手,并不是为获得让人虚荣的掌声而辩,也不为犯了错误被众人讥笑而耻。态度平和,情绪亢奋,坚
定己见,风度翩翩,我们赢的光彩,别人也输的好看。
总结几场辩论,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同时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引用论据不够确凿,喜欢用”我“来说.”,论述时没有基本大方向,喜欢随性而说,就对方材料而论,论完之后没有反诘之语.辩论赛结束了,可是此次辩论赛的感想,呐喊,欢呼,喜悦,激情,需要我们在付出中去体会,去感受,为一件事付出我们不要考虑结果会怎样,只要你努力奋斗,那么会有一句话来回报你的:付出总会有收获!衷心祝福咱们六家协会将来走的更远!
第五篇:辩论赛感想
观赛有感
今天我们观看了交大论坛主办的机电学院和电信学院的的辩论赛。辩题是关于公共交通是否应该涨价的问题。我们机电学院是正方,即应该涨价。刚开始就可以感受到比赛的正式性和严肃性,双方的着装都很正式,在进场时也友好的打了招呼,一开始双方都掷地有声的做了立论,不知是不是因为反方一辩是女生,在我看来正方更有底气和气势一点。其实两方的观点可以总结如下,正方认为公共交通要利用价格杠杆来调节,实现部分市场化,通过涨价使得政府不至于无休无止的忘里投钱,而是敦促各个企业拿出一部分钱作为福利补贴。那么政府就可以更好地将这部分钱用于公共交通等其他民生建设,使得公共交通的管理和运营都达到一个更好的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真正的使民生问题得到改善。那么到底要涨多少钱他们确实也给出了一个大致的范围,但是并没有具体的方案。而反方刚开始就就“应该”一词做了解释,他们认为涨价并不是改善状况的唯一途径,并不能够真正解决现在的问题,反而会让那些低收入的上班族承受更多的压力,他们给出北京市低收入的人群月收入只有1500元,涨价只会让他们不堪重负,而公共交通本就不是盈利性事业,它的属性就是服务于人民的。同时他们认为公共交通的低价格本就是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使得大家弃私家车而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同时也很好减缓了交通拥堵的状况。如果就此涨价,那些本来有私家车而乘坐公共交通的人反而可能会回归私家车,加重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而就正方关于政府补贴的事情,反方则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关于公共交通的补贴远不及其他国家,因此他们认为政府补贴反而还有上升的空间。
其实正方在辩论时主要就抓住两个点一是要使公共交通市场化所以必须涨价,二是低票价带来的亏损不能一直由政府进行无休止的补贴。他们给出了很切实的地铁4号线的例子,4号线采用了PPP模式,其运营成本由京港地铁承担。最初核定《特许协议》时,京港地铁核定票价是3.34元,京港地铁当时认为,以这个票价,可能在通车三年后出现盈利。但后来,北京地铁实行2元一票制。而且,因为4号线与其他线路分属京港地铁和北京市地铁运营公司两家运营,所以2元的票价,4号线需要与其他线路分账。据《经济参考报》2011年报道,4号线从2元票价中获得的实际份额约为1.04元。所以政府就要出很大的一笔钱来弥补这个问题,2011年,北京市公交财政补贴总额在156.9亿元左右,到了2012年,这个数字达到175亿元。2013年,财政补贴预计在180亿元以上。2013年1月,北京市财政局在市人代会上透露,2012年,轨道交通补贴投入为36.9亿元。以2012年为例,北京市级公共财政共支出2849.9亿元,其中约78%用于民生领域。以此测算,公共交通补贴一项,占到民生支出总额的7.9%左右,比医疗卫生都要高。这就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负担,他们认为对于北京市民来说,现在地铁两元,公交四角的票价是有提升的空间的,并且也是他们可以承受的。而反方一直在强调北京地铁四号线和五号线的问题,他们认为要改善现状不一定要提升票价,数据证明,四号线与五号线相比,其管理费和维修费都是较少的,而且政府对四号线的补贴也在逐年减少,这证明四号线的运营模式是值得效仿的,同时他们提出公共交通的亏损是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弥补的,比如开发其他营利性事业,使乘坐公共交通不再只是一种出行方式,而是一种生活模式,而且现在的低票价应该促使各商家改善包括地铁环境,地铁管理等在内的乘坐条件,形成良性的竞争,使得人民成为最大的受益方。
两方一直都在激烈的争辩,打得热火朝天,使得观众也进入那种紧张的氛围中并积极思考这些问题。为他们犀利的言辞,缜密的思维,伶俐的口齿和淡定的心态连连鼓掌,不得不说这场辩论赛真的十分精彩。后来讲评的老师一上场也赞扬我们交大这种优良的传统以及双方辩手的精彩表现,但指出的问题也一针见血,很明显受前一阵子北京地铁涨价新闻的影响,即使这次的辩题是关于公共交通,大家还是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到了地铁上,这本身就是不全面的。而且老师说现在的辩论不再局限于伦理道德,而是更多地牵扯到了政策民生,这也是一种与现实生活的接轨,使得我们更多地去关注社会问题。举行这样一场辩论赛并不是说一定要争出个结论,毕竟北京政府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那我们应该做的是从一个客观的角度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深入全面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怎样的措施是最好的。针对反方应该涨价的论点老师认为应该给出一个更具体的方案,否则没有更有力的证据来支持,既然要涨那到底该怎么涨确实是应该深入去考虑的,而对反方强调的低收入人群承担不起涨价压力的问题,老师也提出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如何使大部分人享受到更好地服务,而那些低收入人群我们可以通过其他的措施来帮助,并不是说只局限于涨价这一项措施。而地铁四号线和五号线对比并不是一个很好支撑他们论点的依据,因为四号线和五号线本就没有可比性,线路不同,经过的地方不同,周遭环境不同,客流量不同,那通过对比他们的经济效益来说明谁运营得更好也就没什么说服力。而现在的低票价是否能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从之前北京因免费而造成的交通瘫痪也就可见一斑,所以究竟如何做才能更好的解决现在的问题,并不是从某个方面思考就可以的,我们应该统筹全局有一个长远具体而切实有效的政策。
从这场辩论赛我们已经收获了很多,但北京交通问题到底何去何从,还需要继续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