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5:3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

第一篇: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 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高级中学

孙忠提

1、对原文框架结构要有一定的理解:一般情况下,选择的是人物传记,这也正是语文课本和选修课本中的一个重点,因为语文课本的很多古文就是人物传记型的,如《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等,所以在高考中很有可能涉及的就是人物传记类的文章,而人物传记类的文章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内容模式:人物的家庭情况,人物小时候有什么特点,人物在学问方面有哪些特点,几时进入仕途,在仕途上经过几次坎坷(在什么地方做官做了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又在哪些地方做官做过哪些事情有什么政绩,几经周折然后怎么样,最后在任怎样等)文章最后一般是人物的死(牺牲),人们(皇帝)对此有什么评价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用到各种手法,并由此反应作者对人物的认识和对人物的态度,也就是这篇文章(传记)的中心。

2、实词的考查:

(1)用所给的加点的词组词,最好组成跟原句词性相同的,然后放入原句分析句子是否通顺正确,如果正确,这是第一步,然后将整个句子放入原文,如果适合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那说明这个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2)同时也可以联想该加点的词在那一课出现过,当时有什么用法和意义。(因为高考题虽然不出书上的原题,但是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据此我们在做题时可以联系课本的上的相关知识)。

(3)或者用语法分析。判断词性,在原文找提示点。

3、虚词的考查:

(1)先看位置,不同位置的虚词,承担的语法功能也是不一样的。(最直接的)(2)看前后所跟词的词性,虚词跟一些词有关系,而跟另外一些词却没有办法搭配。(最主要的)

(3)根据平时所学或联系平时的讲解分析所要考查的词的用法和意义。(最根本的)(4)运用语法——分析成分、词性和搭配等。

4、人物性格的考查:

(1)看清题目中关于人物个性的限定词,并对这个限定词的外延和内涵要有一定的理解。(2)根据限定词对下面所给的六个选项进行排除,注意考查的时间的限制、地点的限制、做事情的施动者等,即要找到人、事、时、地点、结果、影响、评价的对应关系。

5、关于内容的考查:

(1)看主题的正确与否——看作者的态度、看人们对他的评价、看他所做得事情。

(2)在一篇古文中要找准不同人、不同事、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结果、不同影响、不同评价之间的对应关系。

(3)看人物的描写方法及效果。

6、关于翻译:

(1)离不开语境,围绕语境寻找提示点和信息点。(2)寻找实词,虚词进行落实。

(3)联系古文常考查的句式(定语后置、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主谓倒装、省略句)以及一些固定句式。

(4)字字落实,每一个字组一个词,要保证词性相同,符合整个句子在成分上的要求,将所有能够组成词的词语联系起来,再联系句式进行必要的“删、补、留、掉、换”,使句子前后通顺,同时要顾及到整个句子的要求,并和课文内容相联系,最好用课文中的相关词语,注意一些名词和代词可以不翻译。

(5)要注意利用好后面题目中所提供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做题的一个突破口。

第二篇: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参考阅读!

一、通假字

1、木室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 人。(: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二)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絮青缭白(青山,自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四)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五)使动用法

1、舞幽整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三、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 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 :学问广博精深

4、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义: 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 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 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10、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 种游戏方式

11、白露横江

古义: 白茫茫的水汽

今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

12、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3、于是饮酒乐甚

古义:在这个(时候)

今义:表示后 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1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 表示 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15、颓然就醉

古义:倒喝,文中指身子倾倒的样子

今义:精神萎靡不振

16、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

今义· 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四、虚词归纳.

(一)而

1、连词,表转折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5)惑而不从师

(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7)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8)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11)而不知其所穷

(12)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13)小学而大遗

2、连词,表修饰

(1)吾尝终日而思矣

(2)吾尝跂而望矣

(3)登高而招

(4)顺风而呼

(5)则群聚而笑之

(6)倚歌而和之

(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8)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9)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3、连词,表递进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连词,表并列

(1)蟹六跪而二螯.(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侣鱼虾而友麋鹿

5、连词,表承接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6)拔草而坐,倾壶而醉

(7)卧而梦

(8)觉而起,起而归

(9)自远而至

6、连词,表因果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7、连词,表条件

穷山之高而止

8、与 “己 ”运用,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

(二)焉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3、积善成德,而神明白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1、代词.

(1)青,取之于蓝(代靛青)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 “冰”)

(3)人非生而知之者(指代知识、道理等)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指代童子)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

(6)郯子之徒(代词,这)

(7)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8)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9)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10)取之无禁,用之不褐(代词,它们)

(11)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12)故为之文以志(代词,它,指宴游西山这件事)

(13)圣人之所以为圣(指代这件事)

2、助词.

(1)不如须臾之所学(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2)彼童子之师(的)

(3)非蛇蟠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4)古之学者必有师(的)

(5)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的)

(6)月出于东山之上(的)

(7)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任席之下(的)

(9)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的标志)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的标志)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的标志)

(1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4)苟非吾之所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5)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7)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8)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9)不知日之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第三篇: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考文言文复习知识点总结

   

    分享 复制地址赞 我 2010年12月15日 17:15 阅读(5)评论(0)分类:个人日记 权限: QQ好友可见 字体:中▼ 更多▼编辑

高考文言文选用的材料基本是人物传记。主人公多是正面的文臣武将,文章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叙述其生平或几件突出的事迹,凸现该人物正直敬业、奉公孝顺的品行或卓越的才能;选材多来自传体的“二十四史”。《史记》正是这一体例的开创者。

选材的相对稳定,必然带来遣词用字的相对稳定。如果我们理解并牢记这些比较稳定的常用字高了阅读速度,又会提高准确率。在此,我将其做些归类,与大家共享。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握。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五、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

1.表示授予、提升:

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

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 “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

①贬:降职。

②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

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

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

署、权、行或行走。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古文中有很多谦辞和敬辞,了解它的意思和用途,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文言文.光临:称宾客来到。如:欢迎光临。

莅临:一般用于贵宾,来到,亲临。如:敬请莅临指导。

惠临:称别人到自己这里来,敬辞。如日前惠临,失迎为歉。

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如:家具展销,敬请惠顾。

惠存:赠送人相片、书籍、纪念品时用的敬辞,请对方保存。

惠书:表示别人加惠于自己。

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表示对别人施与的感激、尊敬。

惠然肯来:敬辞,表示欢迎客人来临。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赠人,在提上款时用的客气话,有请教的意思。希望对方提以意见加

斧正:请人改文章,敬辞。

拜读:敬辞,阅读。如:拜读大作,获益不浅。

赐教:敬辞,给予指教。

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

祺:吉祥,书信末尾的套语。如:敬颂近祺。

教祺:用于给老师写信,信末祝语。

敬候:敬辞,等候。如:敬候回音,敬候光临。

敬贺:敬辞,祝贺别人。

恭候:敬辞,等候。如 :恭候光临。

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如:忝列门墙。

汗颜:因羞愧而出汗,泛指惭愧。如:深感汗颜。

垂询(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如:有关招生具体情况,可以说“也可以说“垂询”。

垂爱:敬辞,称对方(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

垂范:书面语,给下级或晚辈示范,做榜样。如:垂范后世。

海涵(包涵):大度包容(用于请人特别原谅)。如: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伏惟:下对上(皇上)陈述自己的想法时用的敬辞。如:伏惟陛下年甫弱冠。

为荷:承受恩惠(多用于书信里表示客气)如:请给予帮助为荷。

钧裁:敬辞,用于晚辈对上辈,下级对上级。

足下:书信中称呼朋友的敬辞。

第四篇:高考文言文翻译答题要领(推荐)

在高考语文考试答题时,学生除了熟练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之外,必要的答题方法和答题技巧,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恰当地回答问题,以求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本文针对解答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言文翻译题的一些方法和要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考试说明》对高考文言文的要求之一。“文言文翻译”作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个项目。值得我们关注。

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方式是:命题人从文言文阅读语段中选取两个或三个句子,要求考生将其译为现代汉语。

那么。文言文翻译都有哪些规范和要求?又有哪些做题方法和做题技巧呢?

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

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翻译中去。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传》)

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术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张佶传》)

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译文:借助车马的入,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09全国二卷)

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盏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

(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

(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

(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

(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例5:曹州民有被诬杀人者。诏往案之,发摘奸伏,冤人得雪。(《张佶传》)

译文:曹州有个被诬陷杀人的百姓,(张佶)奉诏前去查办这个案子,揭发出隐藏未露的坏人,蒙冤百姓的冤情得以洗雪。

得分点分析:定语后置“民有被诬杀人者”,文言实词“诏~按”“发摘”。

例6: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曾巩传》)

译文:曾巩就招待他吃饭,送给他帽子和衣服,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

得分点分析:名词动用“饮食冠裳”,文言实词“假”,宾语省略“假(之)”,状语后置“以骑从”,介词省略“夸徇(于)四境”。

例7: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李渔《闲情偶寄柳》)

译文:而它单单适宜在早晨(听赏)的缘故,人们就没有觉察它。

得分点:代词“其”:省略动词“于晓(听赏)”;宾语前置“未之察”。

3.要做到文从句顺

文旬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有些学生只注意将文言词句对译过来。而不习惯考虑通顺与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词句意思都翻译正确了,但是不通顺,也是要扣分的。考生一定要养成斟酌、推敲语句的习惯。译过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实,二要抓得分点,三要文从旬顺。这三点必须做到。

讲到文言文翻译,就不能不讲到古人所讲的“信”“达”“雅”三个字的翻译标准。吃透古人讲的这个标准,对于做好文言文翻译很有帮助。所谓“信”,就是“真实”。要求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典雅”。侧重于译文本身的提炼,要求译文选用的词语比较考究,规范得体,简明优雅。

二、文言文翻译的技巧和方法

文言文翻译不易,也算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难度动作”。其中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考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做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容易得多;否则,就会捉襟见肘,甚至难以完成。

1.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

要译好一个句子,同样要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文言语句放到上下文中来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斟酌。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两眼只盯着要求翻译的句子本身,结果是“欲速则不达”,翻译中出现偏差甚至错误,这就是没有语境意识造成的。

2.翻译最基本的方法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吉汉语与现代汉语的最大区别在于,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即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而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即由两个字构成一个词。将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在多数情况下就是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理解并掌握了这一方法,许多翻译题做起来就不难了。

例8: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

译文:自己认为不能够广泛施恩,以至使得这个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种植竹子处的水沟上建立一座小桥,让入足以能够通行。

原旬中的“自”“以”“广”“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单音节词换成了双音节词。

3.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换”“调”“留”“增”“删”五字诀

五字诀是译文语言组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举例简述如下:

(1)“换”。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译文中替换为现代汉语。

例9:叟识其意,日:“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09安徽卷)

译文: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它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叟”换成“老人”,“识”换成“知道”,“意”换成“心思”,“怀”换成“揣着”。

(2)“调”对文言语句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主要是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现象,译文依据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对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调整。如例5中的定语后置,例6中的状语后置,例7中的宾语前置。

(3)“留”。保留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特定的专名术语,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号、谥号、年号、特殊称谓、特殊的学术或专业术语,现在巳经消失的事物等。

例10;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国一卷)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到他指挥的。

(4)“增”。文言文省略现象较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谓、宾成分,介词,数词后面的量词,甚至还有省略一个分句的现象,翻译时应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增补必要的语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宾语,例2中的省略主语,例6中的介词省略,例7中的动词省略等。

(5)“删”。文言语句中有些虚词的用法,现代汉语没有类似用法的词语,也没有类似的句法结构,翻译时只能删除削减。如发语词“夫”“维”,起提宾作用的助词“之”经及一些凑足音节的助词。如例9中的“也”‘而”。

4.增强文言劝底,培养文言语感

这是做好翻译题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题目最根本的一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讲的方法和技巧说到底都还是“末技”;其实,根本的技巧还是来自功底,来自内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

第五篇: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误区提醒 例 文言文阅读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欧阳修,自号醉翁,晚年又号,他是(朝代)著名文学家。

2.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临于泉上者()

(2)佳木秀而繁阴()

(3)山肴野蔌()

(4)觥筹交错()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

5.“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予少家汉东①,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②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节选自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

【注】①汉东:汉水以东,指随州(今湖北随州)。欧阳修四岁丧父,往随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尧辅:是大姓李氏的儿子。

6.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贮故书在壁间()

(2)徒见其浩然无涯()

7.短文叙述了欧阳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经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8.欧阳修少时,在李家见到“脱落颠倒,无次序”的书籍,竟然“因乞李氏以归”。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2.(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或“像鸟展翅的样子”)(2)开花,这里指滋长(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高霜洁,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树木、风霜、水石”)4.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图画”“为下文写„太守醉‟作铺垫”)5.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现出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6.(1)旧,旧的(或“原来的”“过去的”)(2)“边”(或“际”“边际”)7.因为他到朋友家玩,见到破筐里的旧书,就向人家讨要回来读。8.围绕“好学、爱书”回答即可。示例①:欧阳修小时候生活条件如此艰苦都这样刻苦好学,我们今天更应该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示例②:正因为欧阳修小时候如此好学才有后来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分析•助读:

所选的两篇都是欧阳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传诵的游记,后篇是往事回顾,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欧阳修的思想情怀。

第1题考查文化常识。易错之处是误填他人的字号,误填朝代。如果了解欧阳修字号的来历就不会记错。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见他怡情书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题、6题考实词解释。最易错的是“翼然”“蔌”“觥”三处,这些字义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多见,答题时可能误将它们解释为“飞起来”“野草”“牛角”。此外,将“秀”解释为“出头”,也不正确。“翼然”,像鸟的翅膀一样张开,“然”,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现代汉语中还有这种用法。“蔌”,蔬菜的总称,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还用“山肴野蔬”一词,但“蔌”字不常用。“觥”是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开花,这里指繁茂、茂盛。考生往往能大致知道整个词语的意思,却不懂每个字的字义,所以容易出错。

第3题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语句翻译。“山间之四时也”是总收的一句,从这里向前找,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四时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话译出。错误之处在于不能准确说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也对,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题考写法分析。容易误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写太守野宴,由远及近的写法。这样作答只从取景的立足点看,没有从深层的因果关系去考虑。滁人安乐,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欢,写“滁人乐”是为了引出“太守醉”,为下文作铺垫。从全文看,文章运用层层烘托的方法,此处也是一种烘托。

第5题考情感体验,也是一种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误之处是对“醉”的理解及由此引发的感情体验,误认为作者是一种“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与民同乐,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积极生活态度。与一般的迁客不同,欧阳修在谪居时期,其人生态度也是积极的。

第7题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发现文集”“借书回家”三个要点概括叙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两点中的某一点,得到书的经过便说得不完整。如“从李家讨得韩愈的文集”或“发现几本破书就借回家读”。

第8题考查阅读感受。开放性题目,可从“好学”的角度谈感受。如果感受认识比较肤浅,或者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就有可能失分。能结合自身谈感受,或能对借书、好学作出合理的评价,认识到少时好学与后来大有作为的关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层了。【典型例题透视】 例 观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岭……五里,越一小岭,仍为郧县境。岭下有玉皇观、龙潭寺。一溪滔滔自西南走东北,盖自郧中来者。渡溪,南上九里冈,经其脊而下,为蟠桃岭,溯溪行坞中十里,为葛九沟。又十里,登土地岭,岭南则均州境。自此连逾①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山坞之中,居庐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鳞次,不似山、陕②间矣。但途中蹊径狭,行人稀,且闻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坞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过,越过。②山、陕:山西省、陕西省的简称。③“舂”:通“冲”,下坠。

【乙】《庐山草堂记》 白居易

匡庐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白乐天见而爱之。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台,台南有方池。环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莲、白鱼。又南抵石涧,夹涧有古松、老杉,大仅十人围,高不知几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如盖(),如龙蛇()……其四旁耳目、杖屦可及者,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故云甲庐山者。(选文有改动)

【注解】①匡庐:指江西的庐山。相传殷周之际有匡俗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②戛(jiá):摩,摩娑。

1.“记”是我国古代一种比较常见的散文体裁。初中阶段,我们曾经学过不少的同类文章,请你根据回忆和比对,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分别为【甲】【乙】两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课文。将文题写在相应位置。

2.请用“/”为下边的句子准确断句。

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

3.分别解释【甲】【乙】两文中加点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据文意,将“张”“竖”“走”三个字准确还原到【乙】文的括号里。

5.请用原文说出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具体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7.翻译下边的句子。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答案:1.《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庐山草堂记》最近似。2.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自此”后断一处不扣分)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达到。旦:早晨。4.“竖”“张”“走” 5.“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7.介于香炉峰(或“山峰”)、遗爱寺(或“寺庙”)之间,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庐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胜:美好的,优美的;绝:最,极;甲:第一。重点看以上四个关键词,大意正确即可)透视•助读:

这是两位历史名人讴歌山水的妙笔精品。

甲文选自《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也被称为“千古奇书”,是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写实著作。太和山即武当山,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内。山中殿宇规模宏大,自然风景绝佳。本文记叙的土地岭是又一处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徐霞客对山岭间的景致给予了清晰的描绘,表达了对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记叙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环境,匡庐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庐山,自然是绝胜之境。

感受山川形胜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审美享受。

第1题考查文体意识,对古代散文文体“记”的把握。“记”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记事为主,一种以写景为主。“记”通过记事或写景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题干中的提示“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最近似”很重要。从写作内容和行文风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记》以叙事为主,穿插景物描写,这和《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相似;《庐山草堂记》以写景为主,借景抒情,这和《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相似。

第2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的前提是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前面的内容是粗略记叙行程中所到之处。这一句中先读懂“连逾”是“接连跨越”的意思,从这里起镜头掠过一片山岭,接着出现具体的景物描写,显出了几幅画面。写了桃李,写了山花,最后用“幽艳异常”收束,所以将句子断为:“自此连逾山岭/桃李缤纷/山花夹道/幽艳异常。”断开的每一处,都有相对完整的意思,连接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第3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义;②追溯,是后起义。蹊:①小路;②蹊跷。及:①到达;②赶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顾及。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据文中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溯溪行”,即“顺着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为“逆流而上”;“蹊径狭”,即“小路狭窄”,“蹊”“径”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屦可及者”,即“拄着拐杖穿着鞋子可到达的地方”,所以“及”为“到达”;“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为“早晨”。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熟悉它们的义项;在结合具体的文言句子进行解释时,注意选出符合上下文的义项。

第4题考查主谓词语的搭配。所给的“竖”“张”“走”三个词语都是动词,必须明白和它们搭配的“幢”“盖”“龙蛇”是什么意思,接连三个“如……”的本体事物是“古松”与“老杉”的枝柯。“幢”是古代作仪仗用的一种旗帜,名词,这里不是与建筑物有关的量词,“竖”可与其搭配;“盖”,古代称伞为“盖”,有遮蔽作用,所以与“张”搭配;“龙蛇”是蜿蜒行走的动物,可用“走”字作谓语。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达出对古松、老杉的形态描写。

此类题不是简单的用代入法就能济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词语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这个意思在文中是否说得通。

第5题考查对阅读信息的提炼和文意把握。从“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中可以看出庐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间”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题时要针对问题找准相应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关键词语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题考查课内文言名句的默写和课内外知识的链接。考的是对《醉翁亭记》相关内容的识记,并由本文的描写引起联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写语句不可多出或遗漏。

第7题考查句子翻译。这个句子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有四点: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译时要注意补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个地方”,说“草堂”反而不合适;其三,“胜绝”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词语的意思理清后,再将句子的意思理顺。

将文言语句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从微观上,能把握句子中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即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类活用,对常用的虚词、固定短语、修辞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不要断章取义。

下载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文言文知识点及答题要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_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大全_82页[定稿]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册文言文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

    高考语文满分答题技巧总结文言文阅读[范文大全]

    冯老师培优攻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夯实基础★提升成绩 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大纲》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知识点作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理解......

    2016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范文

    2013年高考地理专题答题要点总结精要 一、等值线 (一)、等高线地形图 1.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故登山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的地方,爬坡......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分答题技巧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分答题技巧一、文言文人物传记特点 身份为人在前面, 典型事件跟后边。 经历官位会多变, 品格教化文中见。 1、身份为人在前面 《廉颇蔺相如列传》人物介......

    8.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答题分析

    近三年高考文言文答题分析 2009年春考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6分) 永州龙兴寺息壤记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东北陬①有堂,堂之地隆然负砖甓②而起者,广四步,高一尺五寸。始之为.......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大全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重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常用实词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大全五篇)

    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及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数学考试要取得好成绩,一方面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熟练的计算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今天,小编为大家总结了一系列的高考数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