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时间:2019-05-12 05:5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 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 年 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 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 月,党中央和 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 前进。

3、遵义会议:

(1)时间:。

(2)内容:

(3)历史意义:

4、长征路线:

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 ——翻过 ——通过 ——进入。

5、两次会师: 年 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 会师;

年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 会师,宣告结束。

6、历史意义:

与探究:

二、合作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用心

爱心

专心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失误中中国共产党时如何解决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2、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展示。

【达标测试】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3.遵义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A.周恩来

B.朱德

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A.开天辟地

B.焕然一新

C.生死攸关

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据此完成5-7题。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

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

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 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课后拓展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及有关材料,请写一篇以长征精神为题的小论文。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这优美深情的音乐想必已带我们进入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红军长征》。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材目标定位、教法简介、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教学目标定位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历史的能力,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与识图能力。

(2)学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等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历史分析能力。(4)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歌曲诗词如《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大胆思考,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更多的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学习长征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4、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gcd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而且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要让学生明白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把它定为重点讲解。突破策略:

演示遵义红楼加深学生印象。指导学生从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引入,比较讨论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重点问题。

难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由于初二学生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这个难点并利用排比概括法来巩固认识。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可用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来概括。

二、教法简介

1、情景再现法。用情景再现法不仅可以利用直观的素材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真实的再现红军长征的经过,从而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实质。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身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本课有丰富的插图,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应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如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它们的特点及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教材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六步:

1、课前热身

把班级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料。撰写长征小故事并在组内交流,推举代表准备在课上演讲。

2、走近历史

利用情境导入: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有感情朗读《七律•长征》,提问设计这首诗提到了那些地方是红军长征经历过的,红军长征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3、新课教学

[pages_luzhuba]

(一)长征的开始: 红军五次反围剿示意图 次 数 时 间 双方力量

对 比 红军领导人 运 用 策 略 结 果 第1、2、3次 1930年10月-1931年7月 毛泽东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红军 胜利

第4次 1932年底-1933年春 周恩来、朱 德 同 上 红军胜利 第5次 1933年秋 :100万

红军:10万 博古等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红军失利

提出问题: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① 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② 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③ 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红军长征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是敌强我弱,主观上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那么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 展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1)指导学生观察,找到瑞金、乌江、湘江等位置,了解军队设下的四道封锁线的位置。

(2)指出博古等人军事指挥错误的表现及其危害。(3)充分肯定毛泽东主张红军停止去湘西,挺进贵州的意义。

(4)理清长征初期的路线。

教师指出:红军在占领遵义后,得到暂时的休整,但此时已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人马,且未能完全摆脱的围追堵截。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危急,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

(二).遵义会议

教师展示遵义会议的会址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掌握:(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会后分工(2)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3)向学生讲解遵义会议会址的有关情况及其现实纪念意义。

(4)找到遵义这个地名,重点记忆。

引导:要想知道遵义会议的意义,我们看看遵义会议后 红军长征的表现就知道了。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结合观察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翻越雪山》图和《红军走过的草地图》,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2)指导学生依图讲述历史故事,描述红军将士的光辉战斗历程,联想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4)齐读《七律•长征》,激发气氛。

4、探究交流

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5、小结

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6、课题延伸

活动。模拟新闻发布内容,就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向红军领导三人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提问,并模拟时事评论员加以评论。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学生对长征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语文课上学过《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课文,而且对“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情节耳熟能详。因此,本课的新意究竟在什么地方,需要思量。此外,在情感方面,学生对长征精神能有一个笼统的、大概的认识。如敢于吃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但缺少一个具体的、全面的认识。有许多学生对长征只停留在一个好奇的表面,如只关注皮带到底能不能吃,而忽略了对长征精神的体会。因此,如何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我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就一定能让学生主动的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通过分析概括变为所为,同时,也会注意这其中蕴含的历史精神。教师只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上好这一堂课。

第三篇:苏教版八年级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中国历史》8年级(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陈平西湖中学

一、设计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突出“活动”、“探究”、“生成”的新课改理念;从历史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找出因果关系。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学生的电影片段,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的感官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谈体会、模拟导游等学生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等软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作搭配。同时,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

[多媒体投影显示]FLASH课件“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反思:巧妙地将FLASH动画游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述红军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

[多媒体投影显示] 留在雪山草地的故事

教师提问:我们的语文课上学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回答并简述后,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大家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下面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多媒体投影显示]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时老红军勇救小红军的视频片段 影片放完,全班同学为之动容,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适时小结:正是由于红军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他们才能翻越雪山,才能走过草地,才能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反思:播放视频片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凝聚学生情感,形成了强烈共鸣,改变了传统的生硬说教。

3、模拟导游带领大家进行“红色之旅”。

[多媒体投影显示] 场景一:遵义会议的旧址图片

场景二: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和油画图片 场景三:过雪山草地的图片

教师穿针引线,分别请上三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走到屏幕前为大家讲解了红军长征的三个重要场景。

反思: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学生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走上讲台,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改变了老师一讲到底、干瘪说教的弊病,体现了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新课改精神。

4、我的长征印象。

[多媒体投影显示]长征的几组数据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书法 活动:谈谈我的长征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悟和启示,然后问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红军在长征中的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后教师将这节课升华:人生也好比长征,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突围,我们要心怀自己的梦想,勇敢,坚韧的走下去„„

反思:唤起学生的情感,加深教学目标的落实,并总结长征精神,通过学生活动升华这节课的主旨。

第四篇:历史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填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胜利的意义,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重点和难点

遵义会议 红一方面军长征是本课学习重点。掌握红军长征、体会长征精神是本课学习难点

三、教学方法

阅读归纳法、讨论分析法等 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播放歌曲《红军不怕远征难》,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反映了中国革命史上哪件大事? 生:反映了红军长征。

师: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长征?长征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长征有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呢?

(二)讲授新课

师:找同学朗读《学案》中“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接着要求阅读教材,自学完成《学案》上的填空题

生: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完成填空。

师:边巡视边指导。在学生完成任务之后,提出问题:红军为什么长征? 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师:你知道什么是反“围剿”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用表格形式将前四次反“围剿”与第五次反“围剿”的概况进行对比,让学生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原因有进一步的了解。接着出示红军长征示意图,提问长征开始时间和出发地点

生:1934年10月,江西瑞金。

师:长征初期红军损失惨重,他们遭遇了哪些险境?又做了怎样的及时改变呢? 生:长征初期红军战士向湘西进军,穿越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

生:如果继续去湘西,敌人早已等在那里,红军将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关键时刻党中央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红军渡过乌江解放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且在那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是这次关键的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们根据以往学习“会议”的经验,将“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点概括出来。生:召开时间:1935年1月 生:召开地点:贵州遵义

生:主要内容:会议取消了博古等人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生:会后决定由毛泽东和周恩来负责红军的军事指挥

生:历史意义是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师:大家概括的很全面,对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基本了解了。遵义会议召开以后,那么接下来红军战士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克服重重困难,走完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路,创造了战争史上的神话,谱写了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那么接下来红军战士又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呢?在艰险面前红军战士是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长征示意图”,要求学生说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走过的主要路线,重点是经过的大江、大河(赤水河、金沙江、泸定桥、大渡河)。能在图上找出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的具体位置。生:回答略

师:找一名同学朗读教材小字部分“红军飞夺泸定桥”内容,问:面对险境,面对凶残的敌人,面对死亡,红军战士表现的怎么样? 生:不怕牺牲 生:奋不顾身 生:勇往直前

师: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士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 生:缺少粮食、衣物、药品 生:还有过雪山和草地等

师:同学们说的对,请看教材上图片“红军经过的雪山”和“红军过草地时吃的野菜”。大家还记得小学时学过的那篇课文《金色的鱼钩》吗?课文中老班长是怎样牺牲的?

生:记得。老班长钓鱼给受伤的战士们吃,自己又饿又累,最后牺牲了。师:学到这里,你看到了红军战士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

生: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生: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生: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奋斗到底的精神 生:团结协作、先人后己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今天我们需要把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下来并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下去,做生活的强者,勇于接受时代的考验。接着请大家说说长征胜利的时间、标志及历史意义。注意红军两次会师的时间、地点及军队的不同。生:回答略

(三)巩固深化

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就是这些,谈谈你个人最大的收获或体会是什么? 生:我知道了红军长征的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生:我学会了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知道这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生:我知道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生:我太佩服红军战士了,他们吃了那么多苦,仍然能坚持到最后。

生:要不是遵义会议重新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红军的命运真不敢想象。„„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就是红军取得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受到启迪,精神得到升华。希望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能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利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学生回答(略)

板书设计

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时间——1919年5月4日 中心——北京→上海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主力军——学生→工人阶级 历史意义——是一次伟大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 上海

历史意义——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第五篇:2016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3.13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指导学生深情地朗诵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2.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历史及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主要靠教师讲解。2.比较法。把红军前四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和第五次反“围剿”的战略战术作一个对比,有利于学生对红军长征原因的理解。

3.情景教学法。通过对地图的充分利用,让学生自己去“重返长征路”,找到中央红军经过的省份,越过的山脉、江河,真正体会红军经历的万水千山的艰难历程。

4.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故事穿插法。通过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加深学生的印象。6.音像辅助法。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法和学法只有通过课堂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合理而有序的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本节课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一、情景导学,营造情感氛围

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边讲解毛泽东创作《长征》的由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略加解释,指出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从而导入新课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1、这样采用多媒体交互演示法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情感氛围,增加感染力,2、导语中的问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为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红军长征原因

学生带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这一问题,观看展示动画《工农武装割据示意图》,后播放视频剪辑《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并展示《五次反围剿双方人数图表》。教师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工农武装割据”的知识,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前4次红军的反围剿都取得了胜利而第5次反围剿却失败了呢? 中央红军为什么要放弃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呢?并解决问题,问题导学的运用,起到了有的放矢的效果,而资料片的运用更真实的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为学生设置了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并培养了从材料中选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红军长征路线

长征经过是本课的主体,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我分为三个步骤:问题导学自主探究、合作探 1 究讨论及重难点突破。

A 阅读课文——问题导学自主探究

⒈红军是什么时候开始长征的?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

⒉我们的红军战士从“瑞金”出发之后遇到了哪些困难?红军要冲破多少道敌人的封锁线?

3渡过“湘江”之后,红军改向哪里前进?渡过“乌江”之后红军占领了什么地方?在“遵义”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件事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什么影响?

4红军为什么要四渡“赤水河”?之后红军来到了什么地方?从什么时候起红军才算“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5抢渡“金沙江”之后,红军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在“大渡河”发生了什么战役?

6红军在“飞夺泸定桥”之后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翻过大雪山”后又来到了什么地方?当红军“过完草地”之后,下一站来到什么地方?1935年10月红军来到什么地方?1936年10月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和哪些人胜利会师?

7红军长征是什么时间结束的?这时候红军到达了什么地方?“三大主力”指的是什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标志着什么?

用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地图自学教材。边掌握教材,边完成所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做随堂指导。

B 探究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把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对上述问题进行组内合作交流,探究解决,小组再以成果的形式向全班展示。

C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目标

对中央红军长征这一重点的解决,我采用多媒体课件长征动态路线图的形式重走长征路,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降低了学习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

在使用长征动态路线图的同时,在以下关键点播放视频资料,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在长征开始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一问和第二问进行发言。在遵义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三问和第四问进行发言。在大渡河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五问进行发言。在草地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六问进行发言。在会宁这个地点时播放视频资料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选发言人对第七问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时,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

由于初中生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过于机械化,为使他们有更深刻的逻辑推理认识,对遵义会议这一难点的处理,我选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如果没有遵义会议而让王明继续领导,中央红军遭受的结局,同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后的历史史实做出对比,得出结论。并从语文的角度对意义的句式,即排比句的运用和形容词的恰当,进行分析,既体现了学科间的渗透,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遵义会议在我党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长征精神和历史意义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前边使用了视频资料,到此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以前学习过的有关长征的故事,师生共同探讨以下问题

1、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2、既然在长征中红军遇到了那么多的困难,为什么红军还能够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

3、红军依靠什么克服了长征中的种种困难?

4、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5、我们要学习红军哪些精神?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6、长征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

先由各小组的学生自主讨论,然后派学生代表发言,最后由教师小结,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活动与探究(课堂练习)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通过长征组歌的每一个片段说出中央红军长征路上度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了什么事?

点评:这部分,主要运用学生主动探究,质疑问难,师生互动,情感升华等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更好的让学生在和谐轻松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成功的破解了教学难点。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红军长征的历史史实,通过学习同学知道了红军经历怎样的苦难才取得了长 2 征的胜利,今天我们学习《红军不怕远征难》这篇课文,就是要学习红军的“长征精神”,学习红军“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同时还要学习红军“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学习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学习红军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搞好自己的学习,学好各种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课外延读:阅读一篇与长征有关的书籍,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

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卢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宁

点评:板书贯穿整个教学程序之中,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体现了历史课的特点,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