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1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 【难点】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课堂教学设计】

1.课堂设计:感受长征——探源长征——感悟长征。

2.课前导学:让学生观看“长征”图片,并让学生讲长征故事。3.教学资源:课本、课件(相关图片、文字、音像等);

4.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法:问题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观看“飞夺泸定桥”、“红军爬雪上”和“过草地”的图片。

〈问〉:这是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长征)。还知道哪些故事是描写红军长征的吗? 让学生讲长征故事。感受长征,了解长征进入本课。

二、新课讲授 感受长征

〈学生预习〉: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

〈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

用心

爱心

专心

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瑞金出发;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探源长征

1、〈动脑筋〉红军长征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齐答:艰难。

2、〈动脑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讨论归纳〉: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3、〈动脑筋〉(分组讨论):想一想既然这么多困难,红军为什么还要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讨论归纳〉: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学生活动〉:让学生据图说出红军前期长征路线,并说出发生的历史事件:(冲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

〈过渡〉:这条路线是毛泽东的明智主张,不去湘西,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能保存实力。

4、〈动脑筋〉想一想到遵义后,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件展示〉遵义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图片

〈学生看书〉找出: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会议内容和意义

〈过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新中国。

5、〈学生活动〉: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什么大事? 学生利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结束。红军长征

用心

爱心

专心

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胜利的意义。

6、〈动脑筋〉(分组讨论):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讨论归纳〉: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

感悟长征(谈体会):

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讨论归纳〉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忍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严守纪律,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四、课堂练习伸展

1.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诗句。诗中的“三军”指的是()

A、陆、海、空军 B、红一、二、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 D、红二方面军 2.以下是长征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1)遵义会议(2)飞夺泸定桥(3)会宁会师 A、(1)(2)(3)B、(2)(3)(1)C、(1)(3)(2)D、(3)(2)(1)3.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A、北上抗日 B、将革命进行到底 C、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D、实现革命重心转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二篇:苏教版八年级历史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中国历史》8年级(上)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陈平西湖中学

一、设计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历史场景,突出“活动”、“探究”、“生成”的新课改理念;从历史学科的课程特点出发,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找出因果关系。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情感,学习人民军队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理解长征精神。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设计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

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讲所熟悉的故事,加入吸引学生的电影片段,不仅增强他们对长征的感官认识,同时也使他们理解并掌握了长征的相关知识,并通过谈体会、模拟导游等学生活动来巩固升华,从而完成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真正理解长征精神。

五、教学准备

本课课件主要使用Powerpoint、Frontpage和Flash等软件制作。

六、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插入PPT课件的视频片段:电视剧《长征》的片头,以毛泽东《七律•长征》作搭配。同时,教师用饱含激情的语言加上电脑显示的特定声色效果,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从而成功导入新课。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

[多媒体投影显示]FLASH课件“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教师提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问:请大家看屏幕,红军突破了敌人设下的几道封锁线?学生回答后,教师根据FLASH讲解红军长征的过程。反思:巧妙地将FLASH动画游戏引入教学,充分挖掘信息技术形象化的优势,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述红军长征故事,领悟长征精神。

[多媒体投影显示] 留在雪山草地的故事

教师提问:我们的语文课上学过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回答并简述后,教师引入下一个环节:大家的故事讲得很精彩,下面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故事。[多媒体投影显示]电视剧《长征》中过草地时老红军勇救小红军的视频片段 影片放完,全班同学为之动容,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适时小结:正是由于红军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他们才能翻越雪山,才能走过草地,才能完成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反思:播放视频片段,借助多媒体技术凝聚学生情感,形成了强烈共鸣,改变了传统的生硬说教。

3、模拟导游带领大家进行“红色之旅”。

[多媒体投影显示] 场景一:遵义会议的旧址图片

场景二:飞夺泸定桥的视频片段和油画图片 场景三:过雪山草地的图片

教师穿针引线,分别请上三位学生以“导游”的身份走到屏幕前为大家讲解了红军长征的三个重要场景。

反思: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学生活动的场景,让学生走上讲台,使课堂气氛活起来,改变了老师一讲到底、干瘪说教的弊病,体现了关注学生主体性的新课改精神。

4、我的长征印象。

[多媒体投影显示]长征的几组数据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书法 活动:谈谈我的长征印象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对长征的感悟和启示,然后问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语,那就是红军在长征中的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包括哪些内容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长征精神就是: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红军的长征已经成为历史,但是长征的精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最后教师将这节课升华:人生也好比长征,人生就是一次一次的突围,我们要心怀自己的梦想,勇敢,坚韧的走下去„„

反思:唤起学生的情感,加深教学目标的落实,并总结长征精神,通过学生活动升华这节课的主旨。

第三篇: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红军不怕远征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这优美深情的音乐想必已带我们进入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的《红军长征》。我将从教材简析、教材目标定位、教法简介、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兴起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原因、艰苦经过和历史意义。本课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它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它所体现的长征精神更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几十年来,我们党、军队和人民正是继承和发扬了这一精神,才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创建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成功地进行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教学目标定位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初二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阅读历史的能力,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乐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针对上述学生情况,根据大纲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课文小字和插图的识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与识图能力。

(2)学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召开“长征”主题班会和故事会等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协作意识。

(3)通过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历史分析能力。(4)讲述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指导学生认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

2、过程与方法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红军长征的英勇故事,课堂上分组推荐代表演讲;课堂中播放有关长征的歌曲诗词如《七律•长征》,加深学生对长征的理解和崇敬之情。并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大胆思考,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全面而客观的认识历史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吸取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观念。通过学习更多的长征史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牢记振兴中华的重任,自觉地学习长征精神,以此来激励自己刻苦学习、努力成才。

4、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不仅是中国gcd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而且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它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要让学生明白党是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党,从而坚定学生对党的向往和拥护党的领导。因此把它定为重点讲解。突破策略:

演示遵义红楼加深学生印象。指导学生从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引入,比较讨论会议前后红军长征截然不同的状况,突出强调会议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从而解决重点问题。

难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濒临绝境的原因,由于初二学生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实让学生认识这个难点并利用排比概括法来巩固认识。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可用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来概括。

二、教法简介

1、情景再现法。用情景再现法不仅可以利用直观的素材冲击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真实的再现红军长征的经过,从而体会红军长征的精神实质。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本身就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本课有丰富的插图,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主动的应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如历史文物、历史遗址等,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发现它们的特点及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深刻理解教材内涵。

三、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六步:

1、课前热身

把班级同学分成4个小组,每组若干人,以组为单位,收集资料。撰写长征小故事并在组内交流,推举代表准备在课上演讲。

2、走近历史

利用情境导入:边播放视频剪辑《长征》片头,教师有感情朗读《七律•长征》,提问设计这首诗提到了那些地方是红军长征经历过的,红军长征还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3、新课教学

[pages_luzhuba]

(一)长征的开始: 红军五次反围剿示意图 次 数 时 间 双方力量

对 比 红军领导人 运 用 策 略 结 果 第1、2、3次 1930年10月-1931年7月 毛泽东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突破、在运动中消灭敌人 红军 胜利

第4次 1932年底-1933年春 周恩来、朱 德 同 上 红军胜利 第5次 1933年秋 :100万

红军:10万 博古等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红军失利

提出问题: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① 红军前四次能粉碎敌人“围剿”的原因是什么 ② 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怎样 ③ 我们从前四次反“围剿”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同结果,来分析一下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综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红军长征的原因从客观上来讲是敌强我弱,主观上是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长征是一次危险的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存力量。那么红军长征开始于哪一年 展示《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1)指导学生观察,找到瑞金、乌江、湘江等位置,了解军队设下的四道封锁线的位置。

(2)指出博古等人军事指挥错误的表现及其危害。(3)充分肯定毛泽东主张红军停止去湘西,挺进贵州的意义。

(4)理清长征初期的路线。

教师指出:红军在占领遵义后,得到暂时的休整,但此时已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人马,且未能完全摆脱的围追堵截。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危急,直到遵义会议的召开。

(二).遵义会议

教师展示遵义会议的会址图片,指导学生观察,掌握:(1)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会后分工(2)深刻理解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特殊地位。(3)向学生讲解遵义会议会址的有关情况及其现实纪念意义。

(4)找到遵义这个地名,重点记忆。

引导:要想知道遵义会议的意义,我们看看遵义会议后 红军长征的表现就知道了。

(三)、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1)结合观察 《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翻越雪山》图和《红军走过的草地图》,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2)指导学生依图讲述历史故事,描述红军将士的光辉战斗历程,联想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机进行德育教育。同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4)齐读《七律•长征》,激发气氛。

4、探究交流

你认为红军长征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今天对我们还有什么意义

5、小结

结合板书设计,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6、课题延伸

活动。模拟新闻发布内容,就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向红军领导三人组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提问,并模拟时事评论员加以评论。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我们可以注意到,学生对长征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语文课上学过《七根火柴》、《草地的晚餐》等课文,而且对“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等情节耳熟能详。因此,本课的新意究竟在什么地方,需要思量。此外,在情感方面,学生对长征精神能有一个笼统的、大概的认识。如敢于吃苦、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但缺少一个具体的、全面的认识。有许多学生对长征只停留在一个好奇的表面,如只关注皮带到底能不能吃,而忽略了对长征精神的体会。因此,如何设计一些启发性、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境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我认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规律,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以充分发挥的平台,就一定能让学生主动的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资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通过分析概括变为所为,同时,也会注意这其中蕴含的历史精神。教师只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做好心理准备,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上好这一堂课。

第四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八上历史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执教:梅琼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经过 教学难点 :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一)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歌曲《十送红军》。(这是一首以长征为背景的江西民歌。大家一定有很多问题想问吧!红军为什么要离开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根据地,进行艰难的长征呢?长征途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长征那么艰难,红军为什么就不怕呢?带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的学习。)板书课题:《红军不怕远征难》

(二)通读全文

(三)讲授新课(过渡:首先我们来看看红军长征的原因)1.红军长征的原因

教法:出示“围剿”表格,(教师简单介绍)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虽然国民党军队在兵力、装备上占绝对优势,像第三次“围剿”两军对比为30万:3万。但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红军以弱胜强,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但当1933年10月,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时的情况就不同了。由于博古李德等人没有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同优势敌人决战,广昌之战,红军伤亡5600多人。党中央和红 军被迫离开了中央苏区,进行战略转移。(教师总结红军长征的原因: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过渡: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长征的经过。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二六兵团组成的第二方面军分四路长征。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8.6万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2红军长征的经过

A、(师语)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最终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艰难地渡过了湘江,但人员已损失过半。博古、李德和毛泽东的意见,你会支持谁呢?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了停止去湘西、而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前进,得到多数同志的支持。1935年1月,红军渡过乌江,占领了遵义,把敌人的堵截部队远远地抛在了湘西。

(过渡)红军占领遵义后,在这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是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成为党的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指导学生观看遵义会议外景和内景图片。(这里原来是军阀柏辉章的官邸。这便是会议室,大家可以看出这个房间是长方形的,房顶中间吊一盏旧式煤油灯,四周围有一圈折叠靠背椅。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代表们就是坐在这张桌子周围,作出了挽救中国革命的重大抉择。那么遵义会议的具体情况怎样?这次会议后红军原有的被动挨打局面得到哪些改变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三自然段)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并详细分析它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 义会议之前,博古的左倾错误指挥导致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初期的失利。如果任由他指挥下去,红军仍然很危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开始走向成熟,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革命由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个胜利。)

(过渡: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一步步地冲出了重围。)

C、结合图片讲述红军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并分析其军事意义 D、(过渡: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欣赏强渡大渡河图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

E、(过渡:红军过了泸定桥后,来到了四川西部的夹金山。)引导学生看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图片。(有哪些同学能为我们讲讲你所知道的长征故事呢)【教师补充:松滋乡土教材《贺炳炎》将军人称“刀王”,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在贺龙的指挥下,从刘家坪出发开始了长征。在与敌人东山决战时断了右臂,也称为独臂将军】

(师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F、(过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有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他们抒写了一部红色传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红军长征的胜利时间、标志、意义。

齐读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老师补充强调: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 支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为后来开辟抗日新局面,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基础。】

G、与学生一起分析: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师小结:一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三是缺少粮食。这再次点题一个“难”字,体现了长征的艰苦,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H、一起看红军长征简图,找出红军经过的11省,主要的三江两河。看资料红军长征中创造的奇迹。(教师语: 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的记载。奇迹的创造,需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长征精神。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师语: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和生活中,应该保持并发扬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

(四)课堂小结:(这一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以及遵义会议和历史意义,了解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留下了无数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最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朗诵《红军不怕远征难》,进一步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的英勇顽强。)

(五)练习巩固(8个选择题,3个填空题)

(六)教师总结: 跨过岁月,穿过风雨,燃烧的火炬在我们心中生生不息!我们纪念长征,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谢谢大家!

第五篇: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者]李淑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和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经过、遵义会议。

难点:如何理解长征的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活动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长征、遵义会议照片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楷体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比较胜利和失利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名(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赏析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阅读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文学作品,欣赏、学唱《长征组歌一红军不怕远征难》,观看反映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红军不怕远征难》歌曲。

2、导语: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的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诗歌《七律·长征》谱写的歌曲。通过歌曲你们想到了什么?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长征途中,戎马倥偬之间,毛泽东曾挥笔写下许多雄奇豪迈的诗篇,《七律·长征》就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它把我们带进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漫漫征途。毛泽东在诗中提到的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桥、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要理解这首诗还需学习了解长征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重走长征路,重回当年的战场,重温充满困难、也充满斗志、令人难忘的战斗岁月。

二、讲授新课:

导语:学习长征的历史,我们就要了解:“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红军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下面请大家看课本第57页: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我们首先来了解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一)长征的开始

1、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长征的原因: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实行战略大转移。

2、出示“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 简表,分析长征的原因。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

1、分析遵义会议的背景。

看图了解红军长征初期受挫的情况,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原因。

2、分析遵义会议的内容。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3、比较遵义会议前后中央红军军事斗争有何变化,由此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前,由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红军丧失了主动权,损失惨重。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正确的军事路线指引下,掌握了主动权,摆脱了敌人围追堵截,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长征的经过

1.通过动态长征路线图,了解遵义会议后,红军冲出重围的经过:

①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四渡赤水被称为毛泽东军事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有一首歌里唱道: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②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③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④爬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红军会师。

2、学生描绘飞夺泸定桥和爬雪山、过草地的情景,体会长征的艰难。

3、阅读课本内容并通过看图了解:长征两次会师时间、地点。强调大会师时间、地点: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于1935年到达陕北,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师,长征结束,长征取得完全胜利的标志是会宁会师。中央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在项英、陈毅领导下坚持游击斗争。

(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活动与探究:红色之旅——重走长征路。

1、推选代表积极参加“红色之旅”:随团记者一名、导游一名、红军战士一名,旅游成员为全班同学。

2、看图说史:小记者提问,导游解说,红军战士补充解说。

请在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上,数数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哪些省?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什么事?在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

①经过的省份:

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在分属四川、西藏自治区)、甘肃、陕西等11个省。

②渡过的江河及发生的历史事件:

湘江:红军在那里与敌人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乌江: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赤水河: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金沙江: 红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

3、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等等。)

4、根据观看的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

提问:同学们看过电视剧《长征》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要继承红军长征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那么今天我们中学生应继承和弘扬长征中的哪些革命精神?

(坚定信念、忠于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5、举例说说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义?

三、朗读《七律·长征》结束新课。

1、听媒体朗读,体会这首诗的磅礴气势和激昂语气。

2、学生齐读,再次感受这首诗的恢宏气势,感受长征的艰难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主义革命精神,附:多媒体教学,板书即灯片出示内容。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马岭中学 李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及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把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又分成若干个......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在长途跋涉二万五千里......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

    2016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 3.13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3红军不怕远征难(共5则范文)

    3eud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8s-13《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

    历史教学设计《红军不怕远征难》

    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填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