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时间:2019-05-15 01:17: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一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初二思想品德教学案

教师寄语: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学习内容:第五课 第二站 学会尊重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有效)

1、在学习和生活中,知道怎样尊重他人

2、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 学习重、难点:

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尊老爱幼、关爱女性 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通过生活中身边的真实案例,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了解尊重他人,还应该关照弱势群体;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精题解析:

有句格言说:“有人向你鞠躬,你要向他还礼,因为他不是你的奴隶。”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这两句话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思路点拨:

无论什么样的题型,我们首先要认真审题,分析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以及和教材的联系。本题所提到的两句谚语都和尊重他人有关,即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礼貌待人。答案:

第一句话说明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第二句话说明尊重他人要有礼貌的与人交往。语言文明使人心情舒畅,有利于人际交往。语言粗鲁影响人际交往。学习指导:

一、课前热身

1、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

2、、是人们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是大家公认的表达尊重的方式。

3、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文明社会公认的一项准则。

4、尊重他人还包括。

5、我们要以 与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中的人友好交往。

6、尊重基于、、和。

二、自主学习

1、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令你反感的行为?你自己是否也有过?

2、日常礼貌用语都有哪些?在学校、家里、社会上你是如何去待人的?

爱心

用心

专心

3、公交车上为什么要设置“老、弱、病、残、孕”专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幼”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少数民族同胞?

5、如何理解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三、合作探究(大胆提出你的困惑)

四、展示讲解(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

五、课堂小结

如何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



爱心

用心

专心(别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爱心

用心专心3 巩固提升: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甲午中日战争 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 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 与中华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新课学习

一、“史实”--自主学习,知识梳理。

(一)战况 1、1894年黄海海战中

与全舰将士壮烈牺牲。2、1895年威海卫之战,________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

1、______年4月,________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______________。

2、内容:①清政府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________两;

③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____________。

3、影响:___________

二、“史识”--体验探究,深入理解。

问题一: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偶然的吗?

用心

爱心

专心

问题二:

光绪帝诗句“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__________,他壮烈牺牲于__________中(填战役名称)。你能讲一个他的故事吗? 他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问题三: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为什么又失败了?

问题四:

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比较:割地有什么变化?赔款数额有什么变化?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什么变化?过去的不平等条约有过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吗?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问题,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呢?

第2页

三、“史感”--走进历史,感悟反思。

1、某电视台要拍摄历史剧《北洋水师》,编写剧本时应该首先阅读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A、林则徐 B、康有为 C、邓世昌 D、孙中山

2、签订《马关条约》的中方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慈禧太后 D、林则徐

3、下列四条约中,规定赔款白银二亿两给一国的是()

A、《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区别是()A、割取领土的面积大 B、索取赔款数额很大

C、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越来越少 D、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5、《马关条约》中,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碍最为严重的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 B、增辟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割辽东半岛

6、下列哪些说明《马关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B、使中国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阅读下面材料:

1894年4月,在“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泞”的京城马路上,人们既无花可赏,也没有赏花的心情。在街头巷尾,只见人们面带焦虑,行色匆匆。几个关心时局的人们在低声议论着: “听说李中堂(李鸿章)到日本求和,在马关遇刺了?” “只是受了点轻伤,他的儿子李经方已授命继续同东洋人谈判。我看要签的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用心

爱心

专心 3

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你说得对。我听说中堂已经在条约上签了字,可是皇上(光绪)还没有用宝(盖章)呢?”“皇上哪有权呢?还不是太后(慈禧)说了算。太后甲午(1894)年60大寿,花了国库多少银子,可是偏偏日本人又打了过来,好不扫兴啊!”“是啊,怪不得我看到有人在城门上贴了对联:'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真是国难当头啊!” 请回答:

(1)材料中人们议论的是什么条约的签订?

(2)文中所说的《南京条约》签订于哪一年?李中堂指的是谁?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个条约一定比过去在南京、北京的危害更大啊!”

感悟反思:

------------------------------

拓展视野: 甲午军魂邓世昌

邓世昌(1849--1894),近代著名海军将领,祖籍广东番禺,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在1894年9月17日海战中捐躯报国。

第4页 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世昌阵亡黄海,震惊中外。其“忠勇性成,一时称叹”注1。光绪皇帝撰挽联云: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千克的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诗人称赞他: “高密后裔宾英雄,气贯日月怀精忠。炮石攻击乱如雨,血肉激射波涛红。……宁为玉碎毋瓦全,誓与士卒共生死。”注2他的壮烈殉国,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无限的怀念。“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

邓世昌纪念馆于1994年9月17日经中央宣传部批准成立。属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广州市海珠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落于海珠区宝岗大道的邓氏宗祠内,这里原为民族英雄邓世昌出生之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教师寄语:以史为鉴,勿忘国耻;牢记历史,开创未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2.7《维新变法运动》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目标导航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分析戊戌变法的主要作用和失败的主要原因。了解严复及其译著的《天演论》。

2.利用课本中的图片及文字,培养采集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戊戌变法的内容评价其意义,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3.认同戊戌变法力图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的进步性意义。学习维新派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培养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品质。

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戊戌政变

2.中日《马关系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

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促使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4.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5.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实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6.戊戌变法内容中,损害顽固派利益并引起官员震动的条款是()

A.发展农业、商业

B.训练新式海军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废除八股取士,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7.表示“甘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8.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光绪帝没有实权

B.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C.袁世凯出卖维新派

D.维新派临阵脱逃

9.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封建统治

C.宣传西方学说

D.与顽固派论战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偏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第五书》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1)康有为是在什么背景下给光绪帝上书的?“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光绪帝看到他的上书后怎么做的?

(2)梁启超提到的变法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反映为哪几方面?他认为变法的根本是什么?变法达到这一目的了吗?为什么?

11.按照经济、军事、政治、教育等类别,简要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活动探究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梁启超劝谭嗣同一起逃往日本公使馆,但谭嗣同不愿逃走,最终被捕牺牲,终年33岁。有人认为,谭嗣同应该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人则认为,谭嗣同死得光荣,激励了全国民众的爱国之心。请搜集有关谭嗣同的资料,发表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视野拓展

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经济

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

体。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化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

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馆、学

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军事

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兵轮,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答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一、选择题

1.A

2.B

3.D

4.B

5.C

6.D

7.C

8.D

9.A

二、非选择题

10.(1)民族矛盾尖锐,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帝国主义瓜分和中国人民起义反抗。

光绪帝于l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

变官制。

没有。

因为变法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法令,变法失败了。

11.略。

第四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导学案第九课第二课时

登封市直一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导学案总第18课时班级姓名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2课时

【课题】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本课重要知识点】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

2、怎样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

4、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实质是什么?

5、为什么要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现实生活中磕磕碰碰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侮辱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对于谅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①它是一种爱护 ②它是一种责任 ③它是一种宽容 ④它是一种体贴 ⑤它是一种理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C.换位思考,与人为善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A.成绩好,不需要朋友B.同学们都很忌妒他

C.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D.别人都对他有所求

5.一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就能够()

①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②获得友善和感激

③被别人接纳和理解④得到所有的关爱,成就任何一件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换位思考要求我们()

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③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 ④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 材料分析题

1.一个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地问:“你自己看不

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你从老盲人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齐英语成绩好,但数学成绩不好,小苛数学成绩在班上是最棒的,但他的英语成绩不

好。小苛经常帮助小刘解答一些数学疑难问题,可是小苛请小齐帮他解答英语题时,小齐总是找托辞。一天小齐又向小苛问数学题,小苛说他自己要记英语单词没时间,可小齐发现他手中拿的是数学资料。

(1)小苛疏远小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五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18《阿里山纪行》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十八

阿里山纪行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理清思路,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2.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3.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和强烈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教 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词,诵读课文。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一、目标导学

1.导语:阿里山的风景美如画,阿里山在哪里呢,就在祖国宝岛——台湾。一湾海峡挡不住两岸人民渴望团聚的共同心声,我们对宝岛台湾的优美风光无限神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丽的阿里山。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风靡()纯粹()堪称()镶嵌()鱼鳖()雄踞()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作者行踪的短语或句子。作者行踪: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到了阿里山站-----从火车站到神木,尚有一段路程-----峰回路转,迂曲穿过一片林区------曲径幽路------几乎在树身之间穿行,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下山的路上。3.阿里山给人的最初的印象是什么?表现在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光美如画 ;

林海云雾、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神奇的神木 ; 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

三、合作探究

1.课文一开头就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你认为作者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作用?

明确: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同胞各自喜欢的对方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感情基调。

2.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明确:由神木受到的创伤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没有那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是孕育不出神木这样的树种巨子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孕育出了不折不挠,唯物向上的精神品格。神木拔地参天,八面威风,无可匹敌,他是阿里山的标志。神木生机勃勃,不折不挠,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伟大的民族虽经历磨难,却不折不挠,昂扬屹立于世界强族之林。神木是阿里山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髓。

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描写了阿里山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把这些美丽的景物展现给读者,层次清晰,开头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结尾仍以《高山青》作结,呼应开头,令人回味无穷。

四、达标训练

l.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泓()

莽莽()

溢出()

镶嵌().....鱼鳖()

静谧()

红桧()

孕生()....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接风洗尘:

(2)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风靡:

⑶穿过莽莽不尽的林海,不断地爬高、上升,山下尚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莽莽:

⑷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

谛听:

3.假如你是吴正功先生阿里山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速的浏览课文,参照作者行踪的关键词,完善下面的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然后改乘()进山,经过3个小时运行后我们会到达(),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我们会看到(),迈过()间的(),最终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灵魂()。

4.课文中如此写道:“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你怎么理解这两句话?你对阿里山、阿里山的神木一带的风光有哪些认识和感受?

五、堂清检测

l.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一泓()

莽莽()

溢出()

镶嵌()鱼鳖()

静谧()

红桧()

孕生()2.解释词语

匹敌:____________________骤然:____________________ 恍如隔世:________________静谧:____________________ 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堪称:____________________ 谛听:____________________山岚:____________________ 3.精读课文3-9段。思考:作者怎样描写到阿里山神木的经过及所见到的风光?

课文第3段是________。这一段先用设问句承接上段,然后交代进入神木的经过;第4段,写谭水清澈;第5段,________;第6段,写山间的青苔路;第7段,________________;第8段,描写看到的神木;第9段,________。

4.文章写景采用了 方法来组织材料,使文章行文思路清晰明了。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优点、不足、改进设想)

下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第五课第二站学会尊重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