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枣核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枣核
教学目标:
1、理解枣核在文中的线索作用。
2、学习本文围绕枣核设置悬念,选材具体,小中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海外华人的思乡心态,培养热爱自己民族和故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本文朴实的叙述、精巧的结构,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2、理解作者通过选用细小的生活材料,曲折的表达一个有深刻意义的中心思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嫣红()蹊跷()山坳()....掀启()镶嵌()倘若()....
2、解释词语。风烛残年: 故弄玄虚: 感慨良深:
3、查阅资料,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4、熟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说枣核“用途很蹊跷”,你现在知道枣核的
用途了吗?
2、文字上一开始并没有直接说,而是设置了(悬念),接着一步步揭开这个(悬念),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 与枣核有关的句子。
3、文章开头说“东西到不占分量”这里的分量是重量的 意思,是说枣核不重,携带方便,但即便如此,美国买 不到吗?为什么要这么费事从中国带呢?你能掂量出枣 核真正的“分量”吗?
4、这篇文章反映了友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又是通过 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的?文中哪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5、理解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 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句中“再三”的意思是什么?有何
作用?(2)、一下车,她已经在站台上等了。
除了这两个例句,你还能在文中找出这样的语句吗?
5、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 吟咏过这个不变的主题,同学们能说说古今诗词中的 思乡之句吗?
6、将这些思乡之句与《枣核》这篇课文相比较,看课 文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呢?(可以从思想感情上、欣赏文 章的方法上等来谈)
三、课堂整理
四、当堂练习
1、填空(1)《枣核》的作者是,是著名的、、记者。本文体裁是。
(2)本文由 引出一番记述,表现了一位美 籍华人对故乡的之情。文中概括中心的一句话是。(3)本文的线索是:()枣核——()枣核
——()枣核——()枣核
2、写出一组思乡的诗句:。
3、理解下列语句的的含义。(1)、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 佳色。
(2)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第二篇: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古诗四首》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教学重点、难点
4、背诵默写诗歌。
5、体会诗歌的意境。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展示
1、熟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2、了解诗人生存的社会环境。
3、试着背诵这四首诗。
4、借助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二、合作探究
1、朗诵比赛
在各自朗读的基础上,小小组推选代表上台比赛。
(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 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 的乐章。)
2、名句推荐
阅读诗歌,朗诵固然不可缺少,但赏析名句,同样 十分重要。大家推荐诗歌名句,并说说推荐的理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理由略)
三、课堂整理
1、品味特色
优秀的诗歌,其艺术特色必然是独具匠心。请同学们
谈谈这几首诗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值得我们学习。春望:全诗紧扣“望”字,层层深转,情景交融,曲折 细腻;结构严谨,一环紧扣一环;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泊秦淮:构思细密而精巧,首句渲染气氛,二句点名环 境,后两句议论作结。
十一月风雨大作:通过风雨将现实与梦境巧妙地联系起来。过零丁洋:前面六句从纵横两方面构思,从自身到国事,又从国事到自身;从实到虚,由虚到实,反复渲染了忧 愤悲苦的情调,到结尾两句,却转而逼出激情慷慨的绝 唱,完全是至性精神的自然流露。前六句是铺垫,后两 句才是主旨。
2、把握主题
这几首诗的主题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细微的差异?(共同点:爱国。不同点:四首诗依次为——忧国思家; 针砭时弊,抒发心中不满;表达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 献身的强烈愿望;宁死不屈。)
四、当堂作业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风飘絮()秦hu i()夜泊()
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4分)
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2分)2)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第三篇:江苏省扬州市邗江美琪学校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明天不封阳台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2、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关心身边的现实,增强自我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抓住对象的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内容,感悟主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教学过程:
一、自学展示
1、导入新课
2、根据括号中的注音,在横线上填字成词(1)、鳞次________比(zhì)(2)、变________莫测(huàn)(3)、________若朝霞(càn)(4)________身立命(ān)(5)、情不自________(jīn)(6)、自________自足(jǐ)(7)、不________之客(sù)(8)、________淡和谐(tián)
3、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4、阅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二、合作探究
1、作者一开始为什么决定要封阳台?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主 意呢?
2、最终不封阳台的原因是什么?
3、文章中对鸽子的描写也很传神,请把它找出来。
4、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 来一次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你说什么?你又会对它说 点什么呢?请设计一段心理对话。
5、找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句子,并说说理由。第9段:“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 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感情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 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大地母亲的心音。”
第11段:“儿子10了,在这座楼房中长大,原来楼前有一块草坪,蹒跚学步的儿子在这块草坪上练习过走路,也在夏季的草坪上捉过 小虫和蚂蚱。在一片洋灰水泥的高大建筑群中,这块草坪仿佛是一 个极乐的伊甸园,曾给儿子留下了多少温馨的记忆。”
赏析句子是:“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 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
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的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 怜爱。”
6、看到一只受伤的鸽子在书架底下孵蛋,儿子希望明天不封阳台 与“我”决定不封阳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考虑?你认为全文表 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7、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 和玉米料,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资源,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1)、保护生态环境,如不乱砍乱伐,不排放废水废气,不使用可 能危及其他物种的农药等。(2)、保护野生动物,如设立保护区,禁止捕捞猎杀,对于濒临灭 绝的物种实行人工护养繁殖等。(3)、加强宣传教育,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地球意识。
四、当堂作业
(一)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10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呀,鸽子!”我蹲 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 们。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 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 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 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罢? 1.鸽子的眼睛为什么“惊恐”?它想到了什么?
2.身子“蜷缩”与“惊恐”有没有关系?
3.鸽子不“惊恐”了,为什么眼睛还“紧紧盯着我们”? 4.从“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来看,鸽子有什么心理活动?
5.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答案:1.鸽子眼睛流露出“惊恐”的神色,源于对人类的害 怕,鸽子的心灵世界里,存有人类与动物关系的恐怖印象,它 自身就是一只“惊弓之鸟”,它想到的可能就是人类会以多种 手段猎杀它们,对于自投罗网的它更不会放过,因而它无比惊恐。2.身子“蜷缩”一方面是由于孵蛋,一方面也是由于“惊恐”,“惊恐”加剧了“蜷缩”。
3.鸽子不“惊恐”了,但它仍是孤单的,弱小的,受伤的,而 且还要孵蛋,它需要得到人们的关注、爱护,所以眼睛还“紧 紧盯着我们”。
4.鸽子可能在想,我受了伤,又要孵小鸽,太需要得到你们的 保护了,太需要得到你们的支持了,最低限度,你们不能封阳 台,让我能有一个自由进出的通道,让我能把小鸽子带到外面 的天地„„
5.人不应该只给动物留下情感归属的故乡,应与自然和谐相 处,共生共荣。)
第四篇:苏教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6枣核》教案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枣核》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中心――海外华人对故土的依恋之情 2.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3.体会本文的语文特色
二、教学重难点: 设置悬念的巧妙构思
体会本文的语文特色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预习指导:
1.看文题,猜想以此为题可能写什么内容? 2.读课文5遍,了解作者。
3.在书上作圈点勾画,利用页下注和手头资料(包括词典)解决疑难字词。结合书后词表内容进行,朗读抄写直至掌握。(掌握字词)
4.作者是如何结构全文的,请编写结构提纲。(理清结构)5.作者写作内容及目的是什么?(明确中心)
6.划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分析说明。(个性化解读)做读中提示。(不少于3处)7.不懂之处做标记。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2.自主学习记录卡自学情况反馈(展示)
(1)我掌握了:(掌握课文中字词诗句等默写)
嫣红()揣()山坳()篱笆()掐()蹊跷()玛瑙()........(2)我知道了:(概括课文内容)
文章内容归纳:“我”的同窗离开故土五十余年,在美国家庭事业都如意的情况下,托“我”捎带几枚生枣核给他试种。
主旨句:“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3)我了解了:(理清课文的结构)索枣核——用途蹊跷。
见枣核——如获至宝。
说枣核——为解乡愁。
议枣核——民族之情。(4)我不理解的地方
我的困惑是:
3. 集体讨论,释疑解难
(1)他们是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的呢?
(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2)枣核是全文的线索,同时作者又用枣核设置悬念,用枣核推进悬念,用“枣核”揭示悬念。枣核将海外游子之心与吾乡吾土紧紧连在一起,枣核虽小,在文中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那么,你认为课文设置了哪些悬念呢?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是什么?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悬念一:“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是“蹊跷”,背井离乡几十年,故土牵魂夺魄之物多矣,为何单要几颗生枣核?文章看似起笔平平,但一下子抓住了读者,不由你不读下去。
悬念二:二人见面“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带来了吗?’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等会儿你就明白啦。’”这“故弄玄虚”,的确很吊人胃口,枣核的用途一问便知,可她偏不正面作答,非让你“等会儿”,那么,读者只好带着疑问去读下文了。
悬念三:“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他的后花园”。两个“分手快有半个世纪”的同学不去倾心长谈,为何踏访花园?悬念之上又设悬念,真可谓是“紧锣密鼓”。
当层层设置悬念之后,“她”才道出了枣核的用途:“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的那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籽,试种一下。”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说出了她“年纪越大,思乡越切”的感情,至此,我们也被她的情绪深深地感染了。
好处:悬念的特点是先把疑问提出来,把矛盾摆出来,直至高潮,再解开疑问,写出结局。它的好处是能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枣核》层层设置悬念,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揭示人物性格、升华感情的作用。栽垂柳。
(3)找出表现友人思乡之苦的情感的词语或句子,体会妙处所在,并说说你的理解。“再三”,表达出索取生枣核心情之急切,表现出思乡之心切。“殷切”,表达心情的急切与真诚。“托”,表达对枣核的珍惜程度。
“珍珠玛瑙”,通过比喻加深了贵重的程度。“几十里外”,老同窗不怕路途遥远。“论公斤买下”,老同窗不惜重金购置。“一块块亲手”,老同窗对此事的重视与认真。
总之,透过这些朴实的字词,体现出友人思乡之情的浓烈。游子心境无法填补的缺憾,是优越条件、优美环境等无法取代的乡土之恋,是改了国籍也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的伟大所在。
(4)写沿途风光的目的是什么?(目的一是再次造成悬念,二是为下文作暗示。)(5)“一座两层小楼”,“车库的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以上这些话语表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这些话语表明美籍华人朋友事业家庭都如意,更深沉地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6)“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中的“一……就……”有什么表达效果?(“一……就……”这个词语起强调的作用,“一”过圣诞,“就”自然而然想旧历年,把游子之情表达得自然深沉。)
(7)列出文中美籍华人倾诉心里活动和借助谈话写人物行动的句子,说说这些句子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体现了人物什么思想感情?(美籍华人直接倾诉内心活动的句子有:“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同院里那棵枣树。”这些句子语言的特点是朴实,“心上总像缺点什么”是对游子心境最朴实的描述,身在异国,心永远系着故乡,“都如意”也无法代替故乡的温暖,无法弥补心上的缺憾,一连串的想,把故乡的形象再现得多么真切!这位美籍华人朋友情不自禁地用京腔京味述说对故乡的思念句句是思乡之苦。)(8)以小见大的写法(9)(语文描写、对比衬托)4.质疑 5.拓展延伸
(1)介绍一个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的事例。(2)古今思乡诗文名句积累展示。
(3)请你再补充一两个思乡的事例,写出来与文中内容进行比较。6.课堂总结与反思(方法归纳)
生:收获: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师:形散神不散 线索
六、作业
1.查阅资料,再向同学介绍一个海外游子思念祖国的事例。2.古今思乡诗文名句积累展示。
3.整理学习的收获。(知识、能力、方法)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枣 核
索枣核——用途蹊跷。设置悬念
见枣核——如获至宝。以小见大 形散神不散
说枣核——为解乡愁。对比衬托
议枣核——民族之情。精彩语言 【走近作者】
萧乾,1910年生,现代作家、翻译家、记者。蒙族人,祖籍内蒙古,生于北京。1929年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年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年6月毕业。1939年他赴英讲学,开始了七年的欧美生活。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大公报》的记者,奔波在西欧的反法西斯战场上。1945年,他从莱茵河前线返回伦敦,经加拿大东岸转旧金山,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写出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他的《美国之行》,是40年代对美国认识的真实记录。1979年8月,萧乾应邀赴美进行访问交流,回国后将自己在美的见闻,写成系列文章。《枣核》便是萧乾的特写《美国点滴》中的一篇(或一章),写于1980年4月,是年5月全文分为10篇先后在《人民日报》连载,它犹如一股从大西洋彼岸吹来的春风,送来了一束有关美丽现代社会生活及一些海外华人心态的信息,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此段材料视学生学习程度不同可以适当删减,可用幻灯投影。)
重点难点如何突破?设置台阶有一定的梯度 整理收获: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如何操作: 自学卡如何操作 答案要规范:
教学机智:与教学目标相关 展示的形式多样:唱跳表演 激励机制小组考评(记录表)质疑问题的筛选
网络分享 欢迎下载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教学案(苏教版)学案(苏教版)第二单元复习
一、复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文学常识。
2.识记本单元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积累成语。
3.进一步巩固古文阅读方面的重点词汇注解和重点句子翻译。4.体会文章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丰富和用词的准确性 5.巩固背诵。
6.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复习重点:目标1、2、3、5三、复习难点:目标4、5
二、知识点梳理 1.文学常识
(1)《往事依旧》的作者是著名特级教师
(2)《幼时记趣》的作者是
,字,朝人,本文选自他的(3)《十三岁的际遇》作者
,本文是为了纪念北京大学建校
周年而作的,当时她年仅
岁。
2.重点字词:根据拼音写汉字 , 给加点的字注音。
cháng yáng()
chán()娟
浩miǎo()
xī()利
雕lòu()
juān()刻
安tián()
怪pì()自xǔ()
时máo()
荟cuì()
童 zhì()
hè
lì()()云端
凹者为hè()
藐()小
凹凸()()
土砾()庞()然大物 3.补全下面成语
记忆
新
走
无路
美不
收
其貌不
谈笑风
塞顿开
白
过隙
然若失
不屈不
无动于
扬扬
小心
道听
说
罪
祸首
莫
其妙
心旷神
明察秋
雀无声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
(2)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
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3)这种感情
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5.用课文中的词或句子填空。
(1)我渴望生活,渴望
,渴望。
(2)喜欢读北大的书,更喜欢读
„„吸引我的,往往不是他们争辩的题目,而是北大人特有的,学生特有的,言谈的与
,精神壮态的。
6.《往事依依》中作者写出了多少含有季节和色彩的诗句?你能写出下面的句吗?(1)咏草
(2)咏风
(3)咏花
(4)咏雨
7.熟记《幼时记趣》重点词汇注解
余(我)
稚(幼小)明察秋毫(形容眼力可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纹理(泛指花纹)
藐(小)
心之所向(心中想象的景观)
项为之强(脖颈)(“强”同“僵”,僵硬)
素帐(白色的)
徐喷以烟(慢慢的)鹤唳(高亢的叫)云端
怡然(喜悦的样子)自乐 壑(山沟)
庞然大物(很大的样子)8.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余忆童稚时。见藐小微物。
(2)《幼时记趣》中表现“我”观赏群鹤舞空图的专注,入迷的语句是。
(3)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幼时记趣》中“,”一句表现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童心。
9.把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写出来。
(1)群鹤舞()空
(2)使()与台齐(3)见二虫斗()草间
(4)二虫尽为()所吞(5)鞭()数十()
(6)驱之()别院(1)于(2)之(3)于(4)之(5)之
下(6)
于 10.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项为之强 :
②以土砾凸者为邱 :
11.翻译下列句子
①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
②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2.名句积累(会背,理解意思,能活用)(1)《千家诗》中描写四季风光的诗句: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2)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田汉的《南归》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4)北大早已不仅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师长,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5)你却永远年轻,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6)《伟人细胞》爸爸的话: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7)年华似流水
徜徉于山水之间
三、自主复习:
(一)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
(二)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四、合作探究
(一)“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想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比喻。“北大”是本体,“河流”是喻体,比喻词“是”,这个补语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北大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北大未来的美好祝愿)
(二)语言是刻画人物性格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品读下列人物语言,想想作者刻画了他们这样的性格。
A “我要去大工厂打工。”贾里宣布道。B “你疯了!”鲁智胜不死不活地说,“人家大工厂不是慈善机构,什么人都照顾。” C 邱士力笑的咧开了嘴,当然,他根本不知道贾里心里的宿怨:“少说话,多干事,你会吹小号吗?” 【指破迷津】: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人物需要认真研读人物的语言,要抓住人物语言中的重点语句,从而概括出性格特征。参考答案:贾里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又充满稚气,容易一时冲动;鲁智胜:理智、稳健;邱士力:沉着、足智多谋。
(三)阅读《幼时记趣》回答问题
1.给下列加点字或词释义。
(1)童稚()
(2)藐小微物()
(3)项为之强()
(4)鹤唳云端()
(5)庞然大物()
(6)凹者为壑()(7)秋毫()
(8)私拟:()
(9)素帐()
(10)怡然称快()
2.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余”忆童稚时的特异之处如何?
(2)作者小时侯善于观察,常常得到怎样的妙处?(3)把蚊子记作鹤时,作者下自己入神的语句有哪些?(4)在观察土墙、花台时,作者有何感受?
(5)在观察二虫争斗时,癞蛤蟆搅局,“我”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接着有何举动?
3.文章处处体现“物外之趣”,请你写出文中描写“物外之趣”的语句。
(1)
(2)
(3)
4.“夏蚊成雷”运用了什么修辞?“蚊”与“雷”“鹤”有何联系? 5.“夏蚊成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6.写出文中三处表现“我”神游其间的心理描写。7.“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说明了什么?
8、读了文章后,你能说出作者幼时的乐趣来自何处的吗?(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⑴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⑵时有物外之趣⑶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⑷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⑸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3.⑴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⑵又留蚊于素长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做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⑶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4.夸张和比喻。“我”从蚊群嗡嗡的声音与闷雷声相似的特点联想到雷声,而把蚊比作鹤,也是蚊子的体现,长足与鹤相像,这里运用了联想。5.写出蚊虫之多,轰鸣之响;既照应前文,又为下文铺垫。6.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惊恐7.既反映了小孩视觉敏锐,又表现出孩子的稚气、天真。
(概括:观察仔细、想想奇特;用原文回答是:见藐小微物,必细察纹理)
第二课时(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如白驹()过隙,充满惆()怅;有的人的少年时代五彩纷呈(),乐趣荟cuì();有的人的少年时代徜()徉在浩淼的书海中xié()取最美的果实„„愿我们的少年时代都juān()刻着最美的记忆。mò()然回首,年华无限。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在下表,然后改正。(4分)危言耸听
走头无路
红紫芳菲
半明半味
心旷神怡 庞然大物
茅塞顿开
相题并论
道听途说
一视同人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十三岁的际遇》中作者运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自己同北大的渊源与际遇是为了抒发对北大的感情,二对北大既依恋又决心自由飞翔的复杂感情正出于对创造的渴望。B、《伟人细胞》这篇文章情节安排巧妙,四次失败的经过、结局及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从不同侧面塑造了人物形象。最后一次不经意而获得的成功,产生了喜剧效果。C、《冰心诗四首》中的《纸船》,作者选用纸船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了对母亲的爱与依恋,一波三折,情致摇曳。D、《繁星》围绕着看繁星,依次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繁星表现得形象而富有情趣,书写了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
4.根据下面提供的语言环境回答问题,说话要符合人物身份。(3分)
几个不同身份的人围绕“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这一话题进行探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国脚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激动人心的进球。”商人说:“最宝贵的东西是源源不断的利润。”画家说:“最宝贵的东西是绚丽丰富的色彩。”对此,小孩和病人会怎么说? 小孩说:“
”
病人说:“
”
5.默写(5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不得分)。
(1)潮平两岸阔。
(2),自将磨洗认前朝。
(3)谁道人生无再少。(4)
,松间沙路净无泥。(5),铜雀春深锁二乔。6.填空。(4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
国作家的作品,它和<<
>>是两部及相关又独立的小说。《洞中历险》一文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的精神,以及汤姆和蓓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来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在今天仍有无穷的魅力。
二、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10分)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肖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1.本语段第1节概述________,引出对________的美好回忆。(2分)2.本语段第1节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1分)3.本语段第2节前两句用优美的语句赞颂________________,饱含着作者________________的激情。(2分)4.“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引用时省略了一些词,请补充完整写在下面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5.回忆所学过的诗歌,写出带有“鸟”字的诗句,不少于两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千家诗》“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作者引用的诗句中,写夏日的有(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14分)给美丽做道加法
就像平静的湖面落下一枚银币,突然的声响,惹得满教室的花朵晃动起来。靠窗那排坐在最后的同学,弄碎了一块小镜子。
这是上午的第二节课,老师的讲述已停下来,同学们正进行课堂练习。有初冬的阳光从窗外涌进来,流淌在摊开着的课本上的字里行间。在教室的课桌间来回踱步,看长长短短的七排秀发及秀发下亮晶晶的112粒黑葡萄,捕捉沙沙的写字声合成的音乐,男老师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位农
民在田间小憩,擦汗的同时聆听着庄稼的拔节之声。一个小姑娘心爱的小镜子摔坏了。教室里低低地有了议论: “臭美!扮啥酷呀!” “上课怎么能照镜子?” “活该受批评了。” “看老师怎么办?”
老师没有言语,他有意无意地听着同学的每一句议论。这些女孩子呀,全十五六岁年龄,作为旅游职校的新生,脸蛋身材口齿当初都曾经过精心挑选,一笑甜爽爽的,开了口也如一巢出窝的小鸟,三五分钟是静不下来的。男老师的心里笑着,他知道她们在等讲台上的反应。其实,开始练习后不久,老师就看见那位同学悄悄摸出了小镜子。他看到她将镜片偷偷压在作业本下,写几笔作业就照一照。借着阳光,一只蝴蝶形的淡黄色的发夹舞动在她的前额,花季的脸真是漂亮。男老师想提醒她,但一时没有想好合适的话,现在经同学一催化,他忽然有了一种灵感。
他微笑着先开口问了一个物理问题。“请说说平面镜的作用。”
“有反射作用。”这很简单,全班五十六个同学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是啊!”老师说,“同学们,几分钟前,我们教室里五十六位同学变成了五十七朵花,有一个同学借镜子反射出一朵。但是,镜中的花是虚的,镜片只能反射美丽,并不能增加美丽。要增加美丽或者让美丽面对岁月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还是保持总数不变,我们惟一的办法是从另一方面给它再一笔笔添上加数。这加数是指,我们一次次作进步的努力,一次次为自己的目标不轻言放弃,或者,一次次向我们的周围伸出自己的手„„而此刻,对坐在教室里的你来说,帮助你增加美丽的是你桌上的书本。”
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一池吹皱的春水再度平静。当天晚自习时,照镜子的小女孩在日记中写下了这么一句话——给美丽做道加法。1.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下列词语。(2分)
小憩
酷
2.文中“反射美丽”与“增加美丽”中的“美丽”一词含义是否一样,请作简要分析(2分)
3.文中划线“灵感”一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4.第二段划横线的句子是对老师感觉的描写,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5.概括分析文中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2分)
6.分析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4分)①岁月的雨雪风霜的一笔笔减数。
②给美丽做到加法。
三.古诗文阅读,完成1-6题(14分)
(一)阅读《幼时记趣》一文,完成1-4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必细察其纹理
(2)私拟作群鹤舞空
(3)素帐中
(4)果如鹤唳云端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3.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奇特的想象,写出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请简要概括这两个画面的内容(2分)
4.作者观蚊如鹤,达到如此高妙的境地,根本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二)赏析古诗,完成文后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这首诗写北固山冬末的美丽景色,并由此抒发诗人
的情怀。(2分)6.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诗并说明理由。(2分)
四.第三部分
作文
爱,是非常珍贵而又奇妙的东西。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爱,它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丰富着我们的人生,同时我们也都在献出自己的爱,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有些,我们正在感受着,老师、父母、长辈,甚至陌生人的爱;有些,我们正在期盼着,无私、真诚、深沉,甚至永恒的爱„„
请以《________的爱》为题作文。(40分)
要求:(1)在题目空缺处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构成完整的文题;(2)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