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咨询课的感受
心理咨询课的感受
时光在飞速的流转中,记得曾经学过,在回想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越快说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或收获的知识就越少,在回想过去这一年期间,虽然我还是感觉一年365天貌似一晃而过,但是我觉得通过这365天的学习和实践,我觉得我的收获和成长还是颇丰的。
之前大学四年来,所接触到的心理学都是一些纯理论的东西,就算是原来上过的心理咨询课也都是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样的症状应该用什么样的理论来进行治疗,台下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记住各个流派的理论,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基本上涉及不到实战演练的机会。但是在这一年中,老师带给我们的心理咨询课却大有不同。还记得当初您说要围圈上课,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这样上课该有多尴尬,自己的一举一动全部在所有同学的视线范围内,当时对此还是有一些抵触和不适,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融入新课堂的那种气氛中,我渐渐喜欢上那种感觉,可以清晰的看到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从而可以更好的去理解对方,在遇到什么困惑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面对面的展开激烈而精彩的讨论,集思广益,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在潜移默化中,自己的思考问题的思路也变得更加的宽阔。此外在每节课开始的50分钟左右,您带领我们分享我们一周来的印象深刻的事件,然后再彼此反馈所听到的内容,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带领我们从积极的角度去生活,去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时间久了,自然我们会朝着乐观派去发展,更能幸福的生活。
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还有就是自己的心态。在课堂上您不允许任何人去攻击别人更不允许自己攻击自己,把童年期所潜移默化的一些“都是因为我不好”,“我太笨”等扭曲的信念,一点点从我们的信条中消除,我觉得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了自己的优点,逐渐的自信起来,对自己偶尔所犯的错误也能淡然地去面对并接受,毕竟人无全人的,犯错误是难免的啊!因为我们自信了,所以也就不再那么敏感了,不会因为朋友或家人的一句玩笑话而伤心难过,感觉自己比之前成熟了很多,也乐观很多。
我觉得心理学并不是全部是消除人们的异常行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如何使正常的人活得更幸福。在平时的课堂中,并不是简单的把一些枯燥的理论生硬的教授给我们,而是把它和一些生动的咨询案例联系起来,是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易懂;事情又是一分为二的,不论是一些异常的行为还是在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总是引导我们去发现事件背后所隐藏的积极的一面,让我们用积极的视野去解决问题,学会去幸福的学习,幸福的生活。
第二篇:心理咨询实习感受
我的实习感受 不要忽视来访者对细节的表现,对于其感受要及时地进行关注,共情是从进门之前已经开始了的。
谈到这一点,需补充一个细节,11月26日当天下午大家到达咨询室所在地的时候,是提前到的。大家按了门铃,在咨询室外等了一会儿杨老师才开的门。后来杨老师在进行第一部分,交流对于咨询室摆放的时候问,如果我们是咨询师,当来访者一进门就讲“我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你在里面做什么”,大家会怎么回答。当时大家的回答各异,有说没听到的,有跟来访者解释心理咨询的时间限定原则的,有忽视这个问题,直接讲其他的。大家讲完后,杨老师才说明合适的回答应该是立即共情,比如回答说“刚刚我在里面没开门的时候,你在外面等待,心里感到很焦急,有点紧张不安吧”这时我才领会到所谓共情,并不是课本上公示的标准的冷冰冰的答案,而应该是在咨询初期,随时随地进行的,拉近与来访者距离的实际行动。位置的变换带给人的感受是人心理投射出的结果,咨询师没必要为了迎合某个来访者而刻意改变格局,每个人对于“道具”的反应都是有意义的,能促使咨询师增进对来访者的了解。
其实,以前我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咨询室就像是个“世外桃源”,它只要使来访者舒适、放松就可以了,来访者可以自然而然地恢复,而咨询师的作用就是只要把这个“世外桃源”营造地更加人性化,顺带充当个合适的倾听者就可以了。这个观念可能是电视剧中的咨询室带给我的错误影响吧,是在我的潜意识中的。
所以,当杨老师让我们大家一一讲了咨询室的摆放的优点与缺点之后,问了我们需不需要根据每个来访者的习惯,刻意在其来访时间按照其要求摆放的时候,我在心里的回答是“当然要如此,这样每个人才觉得更舒服”,可是老师后来的一席话却纠正了我的错误理解。我才知道这房间里的每件物品的摆放位置,恰恰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们是帮助咨询师了解来访者心理的道具,即根据来访者对于道具的选择可以了解到来访者的心理需求、态度,比如求助者选择与咨询师离得非常近的位置坐下,恰恰暴露出其内心可能非常迫切地需要来访者的帮助。当然杨老师也提到,另有一种可能就是其想要通过这种距离带给咨询师压迫感,企图“控制”咨询师。这一点就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经验,学习识人。3 开口不要立即声讨别人,而是要注重多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
当第二部分自由讨论,大家谈到我们班男生与女生交流很少,而班级聚餐中一女生主动与男生敬酒,男生却表现的不情不愿的时候,杨老师鼓励该女生讲出心中自己的感觉,于是现场当事人模拟重现了当时的场景,可是女生在将自己感受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带着批判的口吻去尝试与男生沟通,结果沟通效果很不好。接下来杨老师示范了合适的表达,我注意到她在客观叙述了当时的场景——女生给男生敬酒,而男生表现很冷淡之后,强调了自己当时的主观愿望——非常想借这个机会与男生拉近距离,但是却在看到男生的作为后很受挫以及主观感受——尴尬,不知所措。男生在听到杨老师的表达后感到可以接受,表明这样做的话,沟通可以继续下去。我们在日常与人交流中可能也在犯这样的错误,想与人交流偏偏距离越拉越远,倒不如直接表达自己的本意,交流效果反而更好。
最后,非常感谢杨老师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实习机会,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接触现实中的心理咨询室,祝您今后的每一天都笑口常开、平安幸福。
第三篇:心理咨询课心得体会
学院:音乐学院
姓名:杨晓君
学号:2010514226
心理咨询课心得体会
——新“心”的路程
新的路程——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这门课。在这之前,我的生活中是完全没有“心理咨询”这个名词的概念的,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是心里有问题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正常的人是会很抗拒心理咨询,甚至认为接受心理咨询的人就是有心里疾病的人。但通过这门课,我对心理咨询有了全新的认识。对心里咨询的认知,也走上了新的路程。
第一堂课,老师就从根本上纠正了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与恐惧。我也才弄清楚,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从我的理解角度看,我认为心理咨询是帮助来访者缓解心里压力、困惑、烦恼等一些问题的,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并不是有心理疾病的人才会接受心理咨询的。
同时,我明白了作为一位心里咨询师,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名专业的倾听者。在听了来访者的诉说后,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知识方法来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心里咨询师不是告诉来访者要怎么解决问题,而是要引导他们怎么解决问题。我想这应该是做心理咨询最基本的要求吧,应该可以说所以案例都要遵循这个要求吧。
在课堂上,我们会通过分析各种案例来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案例是:一名学生对做学生干部还是好好学习的艰难抉择,还有是对工作方向的抉择。这些案例,是与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也在做着这种抉择。我也是一名学生干部,我曾经也认为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想当好学生干部,就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包括学习时间。我亲身体验了这种感觉,很累,很烦躁,甚至很矛盾。所以当老师讲到这个案例的时候,让同学们通过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意见纷纷,每个人的见解都很独特。从他们的发言中,我了解到这完全是一个心理态度的问题,我发现是我自己的想法过于偏激,学习与工作是可以兼得的。只要我能够正确对待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合理安排好时间,我同样可以做的很好。
在学习课这门课后,我不仅在心理咨询这门课上踏上新的路程,我对生活中的一些认识也踏上了心的路程。
心的路程——在生活中,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用心感受朋友家人的倾诉。同时我也可以用我所学的到心理咨询知识来引导他们。我不是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但我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一个需要非常用心的职业。在工作中,面对着咨询者素未相识的面孔,要用心观察他,用心倾听咨询者的故事,最后用心分析引导咨询者的走出内心的困惑。对于这个“用心”我觉得很值得我去学习,因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学会用心观察,用心倾听,将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这也是我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的一大收获!
同时,我知道了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是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加在案例上的,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看待别人的问题。因此我感到,在我们大学生活中,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处事上,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来处
理人际关系。然而大学是个集体生活的地方,不可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如果我们一直强求别人,没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想,只会使得矛盾激化,人际关变得紧张。因此,我明白了要懂得尊重。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大学这个集体中生存。
通过学习心理咨询这门课,我掌握了许多有关心理咨询方面的技巧,学习的虽然不是很精,但我却学到很多内容,丰富了自己的心理知识底蕴,使得我在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我觉得每一节课都与生活中的细节息息相关,每次上课时,遇到与自己情况相似案例,都能引起一些对自我的思考,我会结合自己的一些实际情况去分析、对比,同时,加上同学们的交流与意见,我觉得收获到很多。但我认为不足的地方是:在课堂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心理测试,我觉得这可以使同学通过测试认识到潜意识中的自己,也可以增加课堂乐趣,提高同学们的上课兴趣。
第四篇:宋科-心理咨询感受
心理咨询感受
最近由于老师建议,我与同组组员一起进行了咨询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颇多,终于体会到嘴到手的距离竟然这么远。
具体感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开始时,如何恰当的引入相应话题有些困难。比如我是通过向来访者问一些兴趣爱好方面的问题,进而与其趁人打铁的谈论相关内容,来与来访者渐渐拉近距离。以便后续工作的进行;第二,在进行中时,有时会谈入“死胡同”,比如我问的问题使来访者感到不便回答,而我又一时想不到其他的话题来不留痕迹的转移方向,结果导致谈话陷入僵局,双方大眼瞪小眼,不知谈点什么好。事后自我总结认为主要是自己的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还有些欠缺,所以导致一些局面不懂得如何去处理;第三,在访谈结束时,不知该如何将话题很自然的收回来。导致支支吾吾,半天没有很好地收尾。
总之这次所谓的理论实践算是长见识了,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2011141020宋科2014.04.09
第五篇:浅谈我对心理咨询的感受
浅谈我对心理咨询的感受
起初,我觉得心理咨询这个工作是很神秘的,心理咨询师似乎拥有乾坤大挪移的本领,像一个救人于水深火焰当中的救世主,通过给他人咨询可以帮助别人摆脱内心的烦恼、痛苦,甚至帮助别人找到生活的希望,珍惜生命。然而,邓老师很斩钉截铁地告诉我们,心理咨询师不是神,是凡人,也不是无所不能,也有自己的局限;心理咨询是一个发展当事人平衡各种价值观的能力的过程,以及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成长的过程。
随着对心理咨询这门课程的深入,我在学习和实践中领会了邓老师的话,也加深了对心理咨询这项工作的了解。
做心理咨询的理念是“我对,你也没有错”、“每个人都是在尝试失败和错误中成长的”……,或许在未来,我的职业不是咨询师,但这些理念会给予我生活上的指引。前段时间,我自身被困扰。我在家教的工作中遇到了困难,学生的妈妈对我工作的质疑,以及把孩子没能完成作业的责任归于我让我很苦恼。“家教的工作在韶关本来就不易找”,“相信自己会有能力控制局面”,这种想法让我一开始选择忍耐下去。……最终,我还是辞职。但我并不为我的决定感到后悔,并且建议她请一个在职老师效率会好点。因为通过交谈,我发现学生的妈妈对我工作的不信任源于我的身份是学生。让一个知识基础很差的学生的成绩提升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去实践的任务,我无法一下子去改变那个母亲的想法,我便知道我该怎样去做了。对于一个想赚钱,想减轻家人负担的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吗?不知道,但做了这样的决定后我烦恼少了。我也不认为我失败了,即使是,“每个人都是在尝试失败和错误中成长的……” 这又算什么?宿舍的关系也一度紧张,我发现了一件很奇特的现象,在冷静过后,我们的QQ签名都换上了类似“我对,你也没有错“的字样。正是我们这种懂得换位思考,我们的矛盾很快得到交流解决……我们学会了用心去倾听,开放自己的情感与经验……这些都得益于心理咨询的学习。
以往,我总认为自己可以改变很多,但通过学习心理咨询,我明白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当然我怎么会是例外的?自己该是谁就是谁,不要假想自己是别人、超人,不再好高骛远,选择做我能做的,追求(不是力求)把能做到的做好。“自私一点”,要常问自己“我开心不?”,一种去掉浮夸,心灵的平静。
除此之外,我们学习几种心理咨询的技术,例如情感反映技术、简述语意技术具体化技术、复述技术等等,这些貌似简单的技术,要恰当有效地应用于实践是很不容易的。在户外的心理咨询课上,就这点我深有体会。首先要获得当事人的信任(所以朋友间的模拟咨询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易于非朋友间的),然后一方面要准确的抓住当事人的情感以及发现问题所在,另一方面要做到让当事人的情绪得到发泄。做到这些除了要咨询者做好专注与倾听,尊重、理解当事人等细节工作外,还需要咨询者在实践中累积的经验形成的敏锐度和洞察力。然而,丰富的个人经历以及咨询经验很有可能会陷进另外一种尴尬、困境——移情,被先前的经验习惯先入为主——阻碍对当事人的感受的正确认识。我在给同学做模拟咨询的时候,由当事人讲述自己和父亲相处的方式时,因为觉得情况相似,就将我的感受等同于当事人的感受了,事实上,我俩的看法完全不一致——以致咨询失败。这些失败的尝试,在同学当中也不是新鲜事。
总之,心理咨询师并不神秘,但如要当一名心理咨询师是不容易的,需要的努力的地方还很多;做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更加要在咨询技术以及细节上苦下功夫;即使将来职业定位不是往这个方向的,我想在处事做人方面,咨询的技术会给予我们很多启发,拥有多一份理性中感性、感性中理性,会让我们的内心平静,达到自我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