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组织生活创新 提升党组织活力
组织生活创新 提升党组织活力
党的组织生活对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虽然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工作任务和党员特点的变化,组织生活也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组织生活形式还比较单调,其内容、参与度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归根结底,就是组织生活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生活在继承发扬传统形式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要注重实效、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近年来,化工事业部党委以“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为着力点和有效抓手,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一、基本经验和做法
1、角色创新
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因此,全体党员要自觉地增加民主意识,切实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让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当一回“支部书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与此同时,学习的内容则必须由党委或支部统一安排。采用以上形式有四大优点:
(1)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以往过组织生活,党员是受教育者;现在,轮流主持组织生活,轮到的党员成了教育者,即每位党员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他们对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组织发言、通知考勤、归纳小结等,即对组织生活的全过程,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意识。党员要主持好组织生活,自己得先学习一步,学深一点,只有理解得透彻,才可能提炼出学习要点,概括出学习内容,引导大家学习。
(3)增强了党员的竞争意识。党员轮流主持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持人的水平,风格不一样,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无形中造成了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促使组织生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跃,效果也更好。(4)增强了党员的合作意识。党员备课前,他们要主动与支委成员商量,提出本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实施时间、地点。这就为党员与支部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2、形式创新
组织生活安排,讲求实效,倡导长话短说。组织生活改变过去那种只在会议室中进行的情况,尝试转变到另一空间。如学习参观陈云故居;组织一次围绕企业生产的义务劳动;走出去与其他部门开展共建文明活动等。通过支部共建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中可以挖掘一些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典型事例进行公开交流和传播,形成资源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个支部进行试点,如罐区车间可同炼油事业部的“小凉山”储罐区进行共建结对,开展支部工作的交流活动或工作上的相互参观学习。这样可能来得更有意义。
事业部党委委员给基层支部上党课是组织生活的另一种有效形式。由于所处的层面不同,一方面党委班子成员可以给基层党员提供有关企业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更多信息,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也可以及时通过党委班子成员向上级传递,及时获得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加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以组织党员听一些讲座,或请一些专家来为大家作学习辅导。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3、手段创新
信息发展日臻月异,已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平时通过网络等其他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果长期只是在组织生活上选几篇著作读一读,找几份文件资料念一念,只会挫伤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可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收看电视现场直播或教育录像资料片,观看后写出心得体会,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交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促使党员认识、收看、思考。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科室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事业部的党建网络,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让科室党员上网学习党章党史等知识,并通过网络BBS等手段,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网络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新平台。
在组织生活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实践经验表明,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切合党员实际的活动载体,才能避免形式主义。
二、组织生活创新的作用
1、组织生活创新对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在我们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党员是工人党员、基层党员,他们党性强、业务技术过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党员是企业的生力军,是企业员工的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员工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角色的创新,不仅给党员教育、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拓宽了党员干部的思路、及时转变了党员的观念,也增强了党员作为群众表率的能力。
(1)素质决定观念、观念提升素质。常言道:思想决定路子,观念决定步子。打不开转变观念的门就上不了走向市场的路。组织生活是一个部门政治思想工作的载体,确保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就必须从提升党员的素质抓起,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彻底剔除“等、靠、懒、守”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建立党员的企业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引导职工正确地审视社会、审视自我,让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乐观的态度、不屈的斗志去迎接挑战。
(2)素质就是效益、效益是企业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职工的素质是企业最大的、永不枯竭的资本。党员作为职工中的骨干、排头兵,其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它表现为高质量的管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服务。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企业走向高速高效、与世界接轨的阶梯,优质的服务是赢得市场的武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素质和个体竞争能力,时刻提醒党员牢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组织生活创新对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作用
支部的各项工作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组织生活健全与否、丰富与否,对党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组织生活是党员学习、交流的重要环节,把传统的组织生活提升为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这是推进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因素。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它对于一个组织的维系和凝聚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党员和群众有着很好的约束、规范和引导功能,执行得好,就会创造出公开、公正、透明、平等、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机制。支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能更有效地吸引广大党员参与其中,通过思想交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从而使广大党员更紧密团结在支部周围,形成合力,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3、组织生活创新对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中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学习机制、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和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要求。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这也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强调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而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从机制和制度上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期实践中。
组织生活作为党内一种形成制度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让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重大会议精神,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适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为党员先进性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从而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生活,让党员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对重大经营决策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党务公开,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也成为实现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4、组织生活创新对党建工作的作用
党建工作的成果要通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程度来体现。而这三个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来实现的。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党建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章规定的一项制度,是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组织措施。每个党员都必须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党性观念,努力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长期以来,组织生活已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对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要重视组织生活创新,更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让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思想交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营造和谐的重要载体。
第二篇:组织生活创新是提升党组织活力的有效手段
新时期党的组织生活如何有效落实
党的组织生活对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虽然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工作任务和党员特点的变化,组织生活也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组织生活形式还比较单调,其内容、参与度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归根结底,就是组织生活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生活在继承发扬传统形式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要注重实效、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近年来,加工厂党总支以“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为着力点和有效抓手,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一、基本经验和做法
1、角色创新 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因此,全体党员要自觉地增加民主意识,切实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让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当一回“支部书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与此同时,学习的内容则必须由党总支统一安排。采用以上形式有四大优点:
(1)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以往过组织生活,党员是受教育者;现在,轮流主持组织生活,轮到的党员成了教育者,即每位党员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他们对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组织发言、通知考勤、归纳小结等,即对组织生活的全过程,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意识。党员要主持好组织生活,自己得先学习一步,学深一点,只有理解得透彻,才可能提炼出学习要点,概括出学习内容,引导大家学习。
(3)增强了党员的竞争意识。党员轮流主持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持人的水平,风格不一样,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无形中造成了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促使组织生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跃,效果也更好。
(4)增强了党员的合作意识。党员备课前,他们要主动与支委成员商量,提出本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实施时间、地点。这就为党员与支部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2、形式创新
组织生活安排,讲求实效,倡导长话短说。组织生活改变过去那种只在会议室中进行的情况,尝试转变到另一空间。如组织一次围绕企业生产的义务劳动;走出去与其他部门开展共建文明活动等。通过支部共建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中可以挖掘一些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典型事例进行公开交流和传播,形成资源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个支部进行试点,如加工车间可同机动车间进行共建结对,开展支部工作的交流活动或工作上的相互参观学习。这样可能来得更有意义。
党总支书记给基层支部上党课是组织生活的另一种有效形式。由于所处的层面不同,一方面总支成员可以给基层党员提供有关企业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更多信息,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也可以及时通过总支向厂级传递,及时获得加工厂领导班子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加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3、手段创新
信息发展日臻月异,已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平时通过网络等其他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果长期只是在组织生活上选几篇著作读一读,找几份文件资料念一念,只会挫伤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可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收看电视现场直播或教育录像资料片,观看后写出心得体会,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交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促使党员认识、收看、思考。
在组织生活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实践经验表明,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切合党员实际的活动载体,才能避免形式主义。
长期以来,组织生活已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对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要重视组织生活创新,更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让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思想交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营造和谐的重要载体。
综合加工厂 舒畅 2015年10月16日
第三篇: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加速流动,社会组织勃然兴起,社会各阶层出现使社会资源重新布局。基层党组织要避免在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增强活力,有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有效凝聚各阶层群众,从而成为和谐社会基层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开放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党组织活力,是指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制订、执行、宣传和反馈党的社会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力与使命感,是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表征。
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是由一系列相互支撑、相互匹配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组织的开放性。这表现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及活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灵活调整;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自身外围组织,使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变得更为紧密;各级党组织鼓励其党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更多的有益角色;各级党组织不断地从社会各群体中识别与吸收优秀分子加入组织等。
二是增强组织的包容性。这就是说,要有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组织文化与能力;要包容体制外有不同特点与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要使组织中的不同群体与个体都能从组织的发展中获益,使他们的个性与价值取向被组织所包容。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组织,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增强组织的整合力。推进组织内的协商与合作,能够使不同成员在价值和观念上达成协调,使内部不同意见和行为通过协商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整合力是建立在包容性基础之上的。
四是适度增强组织内的激励与竞争。评价是成长的动力。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调动起来。而竞争的作用则在于使党员与党员处于一种良性的“相互比较”中,从而充分挖掘出党员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党员为组织作贡献的积极性。
五是完善党组织的保障机制。党组织需要借助一系列保障性机制,保持自身活力并促进其成员的发展,如结合个人特点设计党员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培训与辅导,并为党员的工作与发展提供资源。
在互动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基层社会,直接面对着群众利益、面对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基层党组织一旦缺乏活力,就必然会远离社会生活,也直
接会影响到党有效满足基层群众要求的能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特色、所处的执政环境,在与党内成员和基层社会的有效互动中增强自身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党的组织构架,积极推进党内纵横结合的非正式机构(如专业委员会)的建设,让更多的党员有渠道和平台参与党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培育一批从本质上“姓党”、活动方式具有社会性的中介组织或社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服务、咨询、参谋、策划功能。
二是为党员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党员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是对其自身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种追求热情与参与精神。因此,要为党员提供讨论公共事务与党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尤其要注意为有才能有实绩的党员发展提供空间。三是鼓励和支持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活动,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提高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党员发起组织社团,动员党员主动介入社团,发动党员参加社会活动。党员通过社会参与能够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的才能,同时可为党组织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例如,把体制外的精英吸纳入党组织等。
四是构建确保增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党内资源保障体系,为党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撑。重点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化资源整合平台。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等社会性、枢纽性的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基层工作人力资源、领袖骨干、服务项目、活动载体等发育、发展的基地。五是界定党员、党组织活力的基本指标,把实现和保持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活力,作为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考核目标。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信息传递、工作指导、评价检查等;要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提供参与党内讨论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推进和组织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为党建言献策。
第四篇:抓常抓细提升党组织建设活力
抓常抓细提升党组织建设活力
一直以来,组织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然而,严明的组织纪律,需要全体党员干部来维护。但仍不排除,有少数党员干部组织观念还不强,纪律要求还不高,自我约束还不严。为此,要不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势必对党的组织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笔者认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应在抓常抓细上下功夫。
增强组织意识,提升纪律的自觉性。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要自觉学习提高,认真学习组织纪律相关规定,时刻牢记党员身份,自觉增强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意识,做到严格律己、自觉守纪。要加强组织教育,将组织教育作为党性党纪教育、公职人员培训、单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纪、懂纪、畏纪、守纪。要注重实践养成,把推进脱贫攻坚、城乡建设、社会事业、改革开放、安全稳定等各项工作作为锻炼党员干部的“大熔炉”,在实践中增强党员干部严守组织纪律的自觉性。
健全组织制度,提升纪律的规范性。严明党的组织纪律,“严”是要求,“明”是前提。要不断完善组织制度,让组织管理“网眼”更密,组织监督“篱笆”更实。要完善民主集中、请示报告、谈心谈话、组织生活等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落实党委决策议事规则,重要情况通报,领导、干部、群众之间谈心交心,重大决策事前请示、个人有关事项报告,“三会一课”等要求。要从上下班考勤、请销假、会议纪律等“小微制度”入手,确保建立的制度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用严明的制度凝聚共识,规范行为,增进团结。
第五篇:组织生活创新案例
铁运公司组织生活创新典型案例
背 景:
近年来黄陵矿业铁路运输公司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党组织生活,创造性的将党内组织生活与铁运大讲堂、道德讲堂等紧密相结合,让基层一线的优秀共产党员、劳模、业务技术能手走上讲台,把党内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将、,不断增强了党内教育活动实效性和及时性。
主要做法:
(一)主体上创新。变“一人讲”为“大家讲”。原有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三会一课”上。就党课而言,党支部书记一般是主体,向党员进行授课,而通过铁运大讲堂,鼓励普通党员上讲台,打破了职务、岗位、资历、学历的限制。通过围绕主题、查找资料、消化内容、提炼观点、确定思路和讲授的过程。不断深化了普通党员对党的重大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党性原则,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促进中心工作。在实践中,许多党员感到他们的写作能力、口才及理论水平均得到了提高。
(二)内容上创新。在教育内容上,变“单一型”为“多样化”。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内容一般突出政治理论教育,而铁运大讲堂通过在内容上进行创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史党规党纪等同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企业面临的形势政策任务;党员学习心得;经济技术创新相结合,引用身边的人和事,把普通职工的先进事迹、经验做法,通过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触动听课人的心灵,确保了学习教育的实效性。
(三)形式上创新。在教育形式上,变“灌注式”为“互动式”。传统党员教育管理,往往以单向灌输为主,听课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接受。大讲堂的形式比较灵活,在操作上,通过“讲、议、评”,每位党员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达到说透道理、阐明主题的目的。同时,许多主讲者还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精心制作与主题相一致的图文并茂、形式活跃的多媒体课件,教育的直观性增强、互动性增强、吸引力增强,使党员能坐得住、学得进。实施效果:
铁路运输公司将党员教育管理与铁运大讲堂的紧密结合,通过主体上创新、内容上创新、形势上创新。使党员教育管理内容更加实在,更具有说服力,更有亲切感,达到了比以往枯燥的纯理论宣讲更容易让党员和群众接受的效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凝聚力。在2014年以来,铁路运输公司管理干部、普通党员、一线职工23余人参加授课,累计培训职工1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