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15:3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

第一篇: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

为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克旗结实社区工作实际,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党建“组织链”,形成科学合理、梯度有序的社区党建组织新格局。

强点,建立横向到边的一个“指挥部”。探索实施社区“大工委”制,每个社区都成立由联系社区工作的处级领导担任书记,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常务副书记,街道主任担任副书记,结对单位党务负责人担任委员的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工委在联系社区领导的统一协调调度下,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对社区工作实行全面领导,广泛吸纳驻区单位为成员单位,有效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集中精力议大事、抓大事,统筹协调社区各项重点工作、突破性工作,统筹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进一步明确社区工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工作职责,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

连线,建立纵到底的四级“管理网”。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总支、支部)、楼院支部、单元党小组“四级”社区工作管理网络。一是街道党工委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主动与联系社区领导和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把社区内机关、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负责人吸纳为社区组织或区域党组织成员;把辖区内有影响的单位负责人选任、聘任为社区党组织或区域党组织负责人,拓宽社区党建工作领域。二是社区党委发挥核心主导作用。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必须发挥政治导向作用、组织保证作用、决策把关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引导居民支持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工作,鼓励居民加入公共服务协会,推动社区开展民主自治建设。三是楼院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按照“就近、小型、灵活”的原则,根据社区党员分布和特点,建设以在籍党员和在职党员为主、其他各类党员共同参与的楼院党支部。每位党员根据自己特长、爱好、专业和身体条件等,在楼院党支部的组织领导下,担任社区“十大员(政策法规咨询员、绿化美化养护员、社区服务协理员、文娱体育指导员、社会稳定治安员、民事纠纷调解员、环境卫生监督员、帮教辅导员、计划生育监督员、干部监督信息员)”中的一员,承担“十个岗位”中的一岗,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一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旗。四是单元党小组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条件的居民单元建立单元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作用,确保每户居民都有党员联系。在集中连片的平房居民区成立互助网络小组,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守望。

扩面,建立全覆盖的多元“堡垒墙”。主动适应城镇社区不断发展的形势和任务需要,以优化社区党组织设置为抓手,积极探索务实管用的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切实增强社区党组织统领区域党建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按照“业缘”关系,把行业相近的党员组织在一起,既便于开展活动,又利于增进业务工作。如在社区建立复转军人党支部,组织复转军人参加组织活动,为复转军人党员提供优质服务;在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中成立党支部,便于更好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居民服务。二是按照“趣缘”关系,把社区内具有一定兴趣爱好的党员组织在一起,成立特色党支部,如成立文体活动党支部,丰富社区文体活动。三是按照“商缘”关系,把同一社区内的同一类型商户组织在一起,成立非建制性新社会组织党支部,在更好的为居民服务的同时,实现“商居共赢”。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二篇: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让基层党组织充满创新活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新活力。改革创新、增强活力,将成为党建工作的重要主题。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居民加速流动,社会组织勃然兴起,社会各阶层出现使社会资源重新布局。基层党组织要避免在市场和社会竞争中被“边缘化”,就必须增强活力,有效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有效凝聚各阶层群众,从而成为和谐社会基层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开放中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党组织活力,是指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制订、执行、宣传和反馈党的社会政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性、创造力与使命感,是党组织生命力的重要表征。

基层党组织的活力,是由一系列相互支撑、相互匹配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首先应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增强组织的开放性。这表现为各级党组织的建设及活动依据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灵活调整;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自身外围组织,使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联变得更为紧密;各级党组织鼓励其党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更多的有益角色;各级党组织不断地从社会各群体中识别与吸收优秀分子加入组织等。

二是增强组织的包容性。这就是说,要有包容不同意见和观点的组织文化与能力;要包容体制外有不同特点与价值取向的社会群体;要使组织中的不同群体与个体都能从组织的发展中获益,使他们的个性与价值取向被组织所包容。一个具有较强包容性的组织,能够进行有效的组织动员,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增强组织的整合力。推进组织内的协商与合作,能够使不同成员在价值和观念上达成协调,使内部不同意见和行为通过协商趋于一致,从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整合力是建立在包容性基础之上的。

四是适度增强组织内的激励与竞争。评价是成长的动力。恰当的激励机制,可以使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性和活力充分调动起来。而竞争的作用则在于使党员与党员处于一种良性的“相互比较”中,从而充分挖掘出党员的内在潜力,调动起党员为组织作贡献的积极性。

五是完善党组织的保障机制。党组织需要借助一系列保障性机制,保持自身活力并促进其成员的发展,如结合个人特点设计党员的职业生涯,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培训与辅导,并为党员的工作与发展提供资源。

在互动中激发基层组织活力

党的基层组织扎根于基层社会,直接面对着群众利益、面对着复杂的社会问题。基层党组织一旦缺乏活力,就必然会远离社会生活,也直

接会影响到党有效满足基层群众要求的能力。当前,基层党组织应该根据自身特色、所处的执政环境,在与党内成员和基层社会的有效互动中增强自身活力。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党的组织构架,积极推进党内纵横结合的非正式机构(如专业委员会)的建设,让更多的党员有渠道和平台参与党的工作。要有意识地培育一批从本质上“姓党”、活动方式具有社会性的中介组织或社团,在基层党建工作中发挥服务、咨询、参谋、策划功能。

二是为党员提供充分的活动空间。党员的积极性从本质上说,是对其自身的政治理想和社会理想的一种追求热情与参与精神。因此,要为党员提供讨论公共事务与党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地发表意见,自主地开展各种活动。尤其要注意为有才能有实绩的党员发展提供空间。三是鼓励和支持党员参加各种社会团体和社会活动,从执政党建设的战略高度提高党员的社会活动能力。鼓励党员发起组织社团,动员党员主动介入社团,发动党员参加社会活动。党员通过社会参与能够接触更多的人,获得更广泛的社会关系,能够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锻炼自己的才能,同时可为党组织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例如,把体制外的精英吸纳入党组织等。

四是构建确保增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党内资源保障体系,为党员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撑。重点探索基层党建工作的社会化资源整合平台。完善党员服务中心等社会性、枢纽性的服务平台,使之成为基层工作人力资源、领袖骨干、服务项目、活动载体等发育、发展的基地。五是界定党员、党组织活力的基本指标,把实现和保持党员与基层党组织活力,作为党组织负责人的重要考核目标。上级党组织要为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包括信息传递、工作指导、评价检查等;要为党员和基层党组织提供参与党内讨论的平台和机会,从而推进和组织党员和基层党组织为党建言献策。

第三篇:实施“党内温暖工程”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

注重“三个结合” 创新实施“党内温

暖工程”的机制

一是在慰问对象上,做到“点”与“面”相结合。在面上,加强与组织、民政、工会、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全面开展困难党员情况调查摸底,切实把目前低于本地平均生活水平或因病因灾返贫的困难党员基本情况摸清,建立困难党员基础信息台帐,做到一个不漏、一个不错。在点上,根据不同行业党员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慰问对象,尽量从近两年没有接受过慰问且群众公论好、党龄较长、在不同历史时期做过较大贡献的党员中优先选择。主要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曾受市区党组织表彰过的优秀党员,离任村(居)干部党员。

二是在慰问时间上,做到“及时慰问”与“定期慰问”相结合。平时,对一些因天灾人祸、家庭变故等原因造成的困难党员,及时进行救助,并录入困难党员信息库,形成困难党员发现一例报告一例,报告一例解决一例的良性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把“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作为定期慰问的时间,根据各村(居)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名额,落实慰问经费。

三是在慰问方式上,做到“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不但注重短期救助,送资金、送衣物,解燃眉之急,还要注重统统筹城乡党建“1+1”结对帮扶活动的开展,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党内帮扶长效机制建设,通过领导干部走访慰问、部门企业结对联系、党员之间相互帮扶等形式,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逐步建立起困难党员“平时有人问、病时有人看、难时有人帮、节时有人访”的党内帮扶工作长效机制。

第四篇:组织生活创新 提升党组织活力

组织生活创新 提升党组织活力

党的组织生活对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保持党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对党组织了解党员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目前组织生活的整体成效来看,虽然总体上实现了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在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形势、工作任务和党员特点的变化,组织生活也还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是组织生活形式还比较单调,其内容、参与度和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归根结底,就是组织生活缺乏创新,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组织生活在继承发扬传统形式的同时,还应与时俱进,要注重实效、富有生气、丰富多彩,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的,起到对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和凝聚感召的作用。

近年来,化工事业部党委以“组织生活创新”活动为着力点和有效抓手,进一步严格组织生活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工作活力。

一、基本经验和做法

1、角色创新

传统的组织生活中,支部书记通常是组织生活的“主角”,一般党员是“观众”,因此,全体党员要自觉地增加民主意识,切实转变“一言堂”的组织生活形式,从“角色”转换中唤起党员的参与意识,让党员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让每个党员都有机会当一回“支部书记”,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与此同时,学习的内容则必须由党委或支部统一安排。采用以上形式有四大优点:

(1)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以往过组织生活,党员是受教育者;现在,轮流主持组织生活,轮到的党员成了教育者,即每位党员都是组织生活的主角而不是配角。他们对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组织发言、通知考勤、归纳小结等,即对组织生活的全过程,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从而大大增强了党员的主体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2)增强了党员的参与意识。党员要主持好组织生活,自己得先学习一步,学深一点,只有理解得透彻,才可能提炼出学习要点,概括出学习内容,引导大家学习。

(3)增强了党员的竞争意识。党员轮流主持支部的组织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党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持人的水平,风格不一样,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效果也会不一样。这无形中造成了相互竞争、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促使组织生活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跃,效果也更好。(4)增强了党员的合作意识。党员备课前,他们要主动与支委成员商量,提出本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活动方式、方法和实施时间、地点。这就为党员与支部间的沟通创造了条件。

2、形式创新

组织生活安排,讲求实效,倡导长话短说。组织生活改变过去那种只在会议室中进行的情况,尝试转变到另一空间。如学习参观陈云故居;组织一次围绕企业生产的义务劳动;走出去与其他部门开展共建文明活动等。通过支部共建交流,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从中可以挖掘一些高质量的组织生活典型事例进行公开交流和传播,形成资源共享。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个支部进行试点,如罐区车间可同炼油事业部的“小凉山”储罐区进行共建结对,开展支部工作的交流活动或工作上的相互参观学习。这样可能来得更有意义。

事业部党委委员给基层支部上党课是组织生活的另一种有效形式。由于所处的层面不同,一方面党委班子成员可以给基层党员提供有关企业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更多信息,从而更加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基层党支部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需求也可以及时通过党委班子成员向上级传递,及时获得上级党委的指导和帮助,从而更加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

此外,可以组织党员听一些讲座,或请一些专家来为大家作学习辅导。当前,我们正在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彩的讲座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落实。

3、手段创新

信息发展日臻月异,已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在平时通过网络等其他现代媒体获得大量的时事政治信息。如果长期只是在组织生活上选几篇著作读一读,找几份文件资料念一念,只会挫伤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可利用电视或多媒体,收看电视现场直播或教育录像资料片,观看后写出心得体会,在下一次的学习讨论会上交流发言。通过这种方式,可促使党员认识、收看、思考。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组织生活形式的丰富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条件。科室党支部可以充分利用事业部的党建网络,开展网上组织生活,让科室党员上网学习党章党史等知识,并通过网络BBS等手段,加强党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网络成为支部组织生活的新平台。

在组织生活的创新过程中,我们还始终坚持四个原则:一是形式要服务于内容。二是要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三是要富有感染力、吸引力,为广大党员喜闻乐见。四是要有利于提高组织生活的质量。实践经验表明,创建有效的工作载体,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党员在各项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切合党员实际的活动载体,才能避免形式主义。

二、组织生活创新的作用

1、组织生活创新对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在我们企业中,有相当比例的党员是工人党员、基层党员,他们党性强、业务技术过硬,在平凡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工作。党员是企业的生力军,是企业员工的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员工整体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组织生活内容、形式、角色的创新,不仅给党员教育、素质提高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平台、拓宽了党员干部的思路、及时转变了党员的观念,也增强了党员作为群众表率的能力。

(1)素质决定观念、观念提升素质。常言道:思想决定路子,观念决定步子。打不开转变观念的门就上不了走向市场的路。组织生活是一个部门政治思想工作的载体,确保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就必须从提升党员的素质抓起,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彻底剔除“等、靠、懒、守”的思想,树立强烈的进取意识、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建立党员的企业意识、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引导职工正确地审视社会、审视自我,让全体职工以主人翁的态度、乐观的态度、不屈的斗志去迎接挑战。

(2)素质就是效益、效益是企业的根本。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职工的素质是企业最大的、永不枯竭的资本。党员作为职工中的骨干、排头兵,其素质的提升,是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强有力的推动力。它表现为高质量的管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质的服务。高质量、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企业走向高速高效、与世界接轨的阶梯,优质的服务是赢得市场的武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可以进一步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的素质和个体竞争能力,时刻提醒党员牢记自身应履行的义务,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组织生活创新对增强党支部凝聚力的作用

支部的各项工作应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组织生活健全与否、丰富与否,对党员素质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形成和作用的发挥。组织生活是党员学习、交流的重要环节,把传统的组织生活提升为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这是推进凝聚力建设的基础因素。制度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根本性的特点,它对于一个组织的维系和凝聚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对党员和群众有着很好的约束、规范和引导功能,执行得好,就会创造出公开、公正、透明、平等、竞争、择优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机制。支部通过组织生活创新,能更有效地吸引广大党员参与其中,通过思想交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从而使广大党员更紧密团结在支部周围,形成合力,使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以进一步发挥。

3、组织生活创新对先进性长效机制的作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解决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的所有问题,因此中央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长效的学习机制、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长效的党员管理机制、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和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的要求。同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的环境、肩负的任务、党员队伍的状况等都在发生变化,这也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强调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从而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结合起来,从机制和制度上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把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期实践中。

组织生活作为党内一种形成制度的重要活动内容,可以让我们及时组织党员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传达重大会议精神,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适时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也为党员先进性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保证,从而实现党员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长效的党内民主参与机制,我们也可以通过组织生活,让党员更好地参与党内事务,落实党员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对重大经营决策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的党务公开,充分听取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因而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也成为实现长效机制的重要平台。

4、组织生活创新对党建工作的作用

党建工作的成果要通过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程度来体现。而这三个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等来实现的。组织生活是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党建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是党章规定的一项制度,是按照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党员管理和监督、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组织措施。每个党员都必须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增强党性观念,努力做新时期的合格党员。

长期以来,组织生活已成为党组织发展壮大的重要抓手,对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要重视组织生活创新,更要注重党员在组织生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让组织生活成为党员思想交流、参与决策、集思广益、营造和谐的重要载体。

第五篇: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向阳区采取“三创新”方式

充分激发全区发展活力

发展的关键在于创新,发展的活力来源于创新,我区以“三创”活动为契机,采取“三创新”把创新作为注入发展活力的关键环节,大胆探索新模式,积极拓展新领域,不断创造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一是理念创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区实际情况变化而变化,是我区发展的准则。我区始终以树立科学、高效、持续、精细化发展为理念,把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放在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发展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突出推进服务功能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在全市率先实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模式,明确了卫生承保制,采取三级联保,即办事处包保、机关干部包保、社区主任包保,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二是发展方式创新。我区始终注重发展方式的创新,在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同时,发挥工业的基础性作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显著提升了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精深加工能力。并突出产业项目建设,2012年我区拟开工大项目10个,项

目总投资34.6亿元;复工建设项目10个,项目总投资15.18亿元;在谈谋划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4亿元,这些项目的达产达效后,将使我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三是机制创新。我区在机制创新上不断研究总结经验,通过法制化的规范,市场化的运作,社会化的举措,产业化的发展,建立健全了环境优化、绩效考评、廉政风险防控等机制。并进一步规范了决策运行机制、督办落实机制,对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为保证各项机制落到实处,我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分级实施、分主管部门落实,并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定期通报工作制度,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项机制落到实处。为建设繁荣富庶、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活力时尚的向阳区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载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蒙古克旗:创新党组织设置 激发党组织活力[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滑县 村干部评星定级 党组织活力激发

    河南滑县 村干部评星定级 党组织活力激发 本报记者 王汉超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4日11 版)“你看,真个好些村被降星了……俺们村支书李雷青倒比去年升了俩星,现在到九星......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范文大全)

    泾川县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实施“强基兴业富民”工程去年以来,泾川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

    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在优化党组织设置工作中,全州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形势发展,科学进行党员分类,创新六大 设置方式: 一是把党总支部建在行政村上,突出党总支领导核心作用。即将行政村一级党组织......

    公司党组织设置意见

    基层党组织设立、调整管理办法 为切实规范和完善公司基层党组织设立、调整和管理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在深......

    运用163党建精细管控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2

    皖北煤电任楼煤矿:运用163党建精细管控模式激发党组织活力 任楼煤矿隶属于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矿井于1985年11月开工建设,1997年12月30日正式投产,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国有大型矿井......

    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着力激发创新活力。”......

    管理创新激发队伍活力

    管理创新激发队伍活力——浅谈管理创新在合成氨厂的运用合成氨厂胡琴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精神也被不断赋予丰富的内容。今天我们所说的科学精神,其中之一就包含勇于探索求知......

    创新管理机制 激发教师活力

    创新管理机制 激发教师活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