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业化问题调查心得体会
工业化问题调查心得体会
这个暑期中,我跟随小队一起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社会实践内容主要是贵州省工业化问题。通过参加这次暑期实践活动,使我受益良多,不仅加深了自己对工业化问题的了解和认识,还在实践中充分地提高了自己的能力,接触了社会,使自己在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提高。
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围绕贵州工业化发展问题来展开,同时结合了贵州实地考察,使得我们的一次实践,获得了双重的效果。我们此次关于工业化问题的调查是在云岩区师大及其附近进行的,时间是在七月六号的早上,我们每人二十份问卷。在这次调查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和一些在以前没有没经历过的事情。我了解到了贵州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和正在面临的一些问题,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现代化,在实践中,我积极地搜集有关工业化的资料,通过研读这些资料,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工业强省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更加显著,但是尽管如此,我省的总体经济实力在全国的排名中还是靠后的,而且较其它一些东部沿海城市,差距还是比较大。在发展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速度慢,能耗高,污染大…………因此,加快我省工业发展势必不可少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健康,稳定,有序的发展。针对此问题我们学院进行了暑期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锻炼了我,也培养了我,通过社会实践这样一种形式,使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地成长,同时,社会实践也成就了我,不论获奖与否,社会实践都已成为了我们大学生展现自我的一个舞台,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我们青春的姿态和敏捷的才思。社会实践是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帮助我们大学生认识了社会,也帮助社会了解了我们这一群充满理想与朝气的大学生,终有一天我们将真真正正地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展现我们的抱负和智慧。
经济学院经济091班
郎高杰
学号: 0905010100
2011年7月6日
第二篇:工业化问题调查问卷
贵 州 大 学 7UIZHOU UNIV5RSITY
经济学院2011暑期 工业化问题调查问卷
被访问者姓名 调查时间 电话: 调查人员姓名 调查地点 电话: 被访问者单位: 省(市、自治区)地区(州、市)县(市、区),或单位名称:。
问卷填答说明:请在所选择选项后的“□”内划“√”,或者在横线上填适当的文字、数据;除特别说明外,问题回答为单选。
先生/女士/同志:您好!
我是来自贵州大学经济学院的调查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课题调查,目的是全面了解社会群众对我市社会管理的基本评价,您的合作对我们了解有关信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问卷中问题的回答,没有对错之分,您只要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回答就行。对于您的回答,我们将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严格保密,并且只用于统计分析,请您不要有任何顾虑。希望您协助我们完成这次访问,谢谢您的合作。下面访问正式开始:
一、被访问者基本情况
1.1您的性别:①男 □ ②女 □,年龄 岁。1.2您的文化程度:
①小学及以下□ ②初中□ ③高中□ ④中职大中专□ ⑤大学本科□ ⑥硕士□ ⑦博士□ 1.3您的月收入水平: ①无 ②1000元以下□ ③1000-2500元□ ④2500-4000元□ ⑤4000-5000元□ ⑥5000-1万元 ⑦1万元以上 1.4您的职业:
①学生□ ②工人□ ③军人□ ④农民□
⑤公务员□ ⑥事业单位职工□ ⑦公司职员□ 或公司管理人员□ ⑧个体经营者□ ⑨自由职业者□ ⑩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二、工业化道路调查
2.1.您知道什么是工业化吗?
①非常了解□ ②知道一点□ ③不清楚□ ④不关心□ 2.2您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知道“工业强省”一词的:
①广播/电视□ ②户外公益广告□ ③报刊/杂志□ ④学校教育□ ⑤互联网:电脑上网□ 或手机上网□ ⑥各种类型的社会宣传活动□ ⑦亲戚朋友□ ⑧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2.3您知道工业化道路是中央从中国工业化面临的形势出发、依据基本国情作出的必然选择吗?①非常了解□ ②知道一点□ ③不清楚□ ④不关心□ 2.4您认为以下哪个最能代表工业化的特点?
①具有高新技术□ ②经济效益好□ ③资源消耗低□ ④环境污染少□ ⑤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5对于如何走好工业化道路,您认为以下哪项最重要?
①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 ②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③注重产业优化升级□ ④科技创新跨越□ ⑤坚持高新产业高端化、规模化□ 2.6关于工业化的实施,您认为以下哪项最为关键:
①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②优化生态环境□ ③提高劳动力素质□ ④降低资源消耗□ ⑤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⑥信息技术的发展 ⑦引进核心技术、核心团队□ ⑧推进企业信息化□ ⑨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
2.5您认为实施工业化哪类(些)力量最关键:
①政府部门□ ②环保团体□ ③商界组织□ ④社区组织□ ⑤媒体□ ⑥学者/科学家□ ⑦社会公众□ ⑧其他□(请说明:_________。)2.7您认为目前制约工业化的最大阻力来自于:
①地方政府为政绩需要,引进、保护落后的资源密集型、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产能,导致节能减排目标难以实现□
②经济结构在较短时期内完成适应新形势要求下转型和改造,难度较大□ ③监管部门力度较弱,执法手段缺乏威慑力□ ④产业调整过程中就业等社会综合压力较大□ ⑤其他方面阻力□(请说明_________。)
2.8您知道贵州省“十二五”规划突出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吗? ①非常了解□ ②知道一点□ ③不清楚□ ④不关心□
2.9您知道2010年贵州省实现工业总产值4100亿元以上,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____左右:①不关心□ ②30%□ ③35%□ ④40%□ ⑤不清楚□
2.10您知道到2015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要达到1万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提升到_______以上。①30%□ ② 20%□ ③25%□ ④40%□ ⑤不清楚□ 2.11您认为贵州省工业化主要是:
①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②信息化辅助工业化□ ③大力抓好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④优化产业结构□ ⑤立足贵州资源,发展具备创新能力的工业□ ⑥不清楚
2.12您知道在未来五年内,贵州省将对电力、煤炭、化工、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烟酒等十大产业进行重点投资吗? ①非常了解□ ②知道一点□ ③不清楚□ ④不关心□ 2.13您认为贵州省推行工业化战略,最应发挥以下哪项优势:
①人才优势□ ②资源优势□ ③区位优势□ ④技术研发优势□⑤其他□(请说明_____。)2.14您认为贵州省工业化要取得理想成效,主要依赖于:
①政府职能机构转变职能,进一步改进作风,相应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 ②积极实
现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带动经济发展□
③政府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④中央予以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⑤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⑥不关注,不关心□ ⑦其他□(请说明:_________。)2.15您觉得贵州省工业化建设的最大困难在于:
①信息产业落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 ②需要巨额资金投入□ ③技术研发能力低□ ④产业层次低,基础相对薄弱□
⑤缺乏长期的、战略的、持续的可再生资源商业化发展计划和行动方案□
⑥目前仍以出卖原材料、半成品为主,高附加值的后续加工工业严重不足□ ⑦其他□(请说明________。)
三、工业化认知调查
3.1您对工业化的关注度如何:
①很高□ ②较高□ ③少量关注□ ④从不关注□ ⑤不关心□ ⑥看情况,亲戚朋友提到后会关注□ 3.2您是否支持工业化:
①支持□ ②不支持□ ③持怀疑态度□ ④中立□ ⑤不清楚□ 3.3您认为工业化对您生活的影响是:
①很大,收入减少,生活质量降低□ ②很大,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 ③没影响,没感觉□ ④不清楚□ ⑤有点影响,但影响不大□ 3.4您认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对我们最大的好处是: ①享受到城市文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 □ ②生活环境变化,可以令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 ③经济收入提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④工作环境更好,就业机会增加□ ⑤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3.5您认为工业化对我们最大的坏处是________。
①改变了农村地区的用途□ ②有农业价值的土地因此而流失□ ③造成严重的噪音、土地、空气和水污染□ ④很多野生动物和植物都因工业化而消失□ ⑤增大劳动强度和压力,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⑥加速资源开采及消耗□
3.6在以下工业企业中,您最关心的是:
①采矿业(煤炭、有色金属等开采)□ ②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饮料制造□ ③电力、燃气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④烟草制品□ ⑤石油化工 □ ⑥纺织、服装、皮革等制造业□ ⑦医药□ ⑧废弃物回收加工□
⑨电子设备、工艺品、国防机械制造业□ ⑩其它□(请说明__________。)3.7推进工业化,您最关心哪些问题(可多选):
①新型工业化建设□ ②城市化建设□ ③新农村建设□
④农民增收□ ⑤就业和再就业□ ⑥社会保障□ ⑦维护社会公平□ ⑧环境污染和环境治理□ 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⑩解决住房问题 □ 3.8推进工业化战略,您认为政府最应该做什么:
①制定政策法规,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工业化□ ②政府制定正确规划积极引导□ ③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淘汰落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④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⑤加大科研力度,增加信息产业投入□ ⑥以生态文明、绿色制造理念抓工业□ ⑦注重产业创新,大力培育新兴产业□ ⑧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群众观念改变□ ⑨加大劳动力培训,发展专门人才□
⑩其他□(请说明:_________。)
3.9您认为当前政府部门采取的推进工业化的措施效果如何:
①效果很好□ ②有效果□ ③没效果□ ④说不好□ 3.10您对当前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最主要的看法是:
①这一目标符合实际,鼓舞人心□ ②这一目标比较空洞,没有实际意义□ ③战略提得好,工作部署不够□ ④不清楚□ ⑤不关心□ 3.11您支持贵州省发展工业化的原因主要是: ①符合贵州当前省情□
②贵州相对落后,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跨越式经济发展□ ③贵州有独特的自然资源,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④加入世贸组织给贵州工业带来发展机遇□
⑤有助于解决我省城乡一体化问题 ⑥其他原因□(请说明________。)3.12您不支持的原因主要是:
①工业化不适合我省□ ②工业化将带来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问题□
③工业化将限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工业化需要先进技术,成本太高□ ⑤工业化对贵州目前状况来说仍太遥远□ ⑥其他□(请说明________。)3.13您对贵州省推进工业化同时保持较高增长有信心吗:
①非常有信心□ ②有信心□ ③没信心□ ④说不好□ 3.14今后您会关注贵州省工业化进程吗?
①会□ ②不会□ ③会少量关注□ ④无所谓□ ⑤看情况□
四、工业化与生态调查
4.1您认为工业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是:
①环境污染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②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工业化□ ③环境污染不是工业活动的必然结果□ ④不清楚□ ⑤不关心□ 4.2您认为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①防范产业转移污染□ ②调整环境保护战略,完善环境保护的制度框架□ 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
④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⑤政府大力治理污染□ 对本次调查活动的安排和要求:
1.切实、认真开展调查活动,调查结果必须真实、可靠,严禁弄虚作假。毎学年一次的社会调查按1学分记,无成绩者,按未修完实践性环节课程记,不予毕业;
2.每人根据调查情况撰写一篇3000-5000字的调查报告和一篇10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标题自拟;
3.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必须在开学两周之内统一交到学院教学科研科,以便及时评奖; 4.评选的优秀论文和心得体会汇编出版,未评选上的调查报告和心得体会,将把标题和姓名汇编到出版物中。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2011年6月
第三篇: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报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个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提出的。它高度概括了今后一个较长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和要求。本文仅就基本实现工业化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问题,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关于我国工业化所处的阶段和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十六大报告基于对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客观分析和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的正确估量提出的任务。新中国成立后,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我们已经为工业化奋斗了半个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有一部分现代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但是,对照国际经验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水平,我国工业化的任务尚未完成。突出表现在:我国现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 000美元;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2%;三次产业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同工业化国家相比明显不合理: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的50%,而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因此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指标:
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照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汇率法换算为1998年美元,工业化初期人均GDP为1 200~2 400美元,中期为2 400~4 800美元,高级阶段为4 800~9 000美元。人均GDP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它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工业化水平越高,劳动生产率和人均GDP就越高,反之亦然。因此人均GDP作为划分工业化阶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合理的。当然,钱纳里提出的具体标准是否适合我国情况还可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我国目前人均GDP近1 000美元,说明工业化水平还比较低。
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报告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业增值额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国(20%以下)、正在工业化的国家(20%~40%)、半工业化国家(40%~60%)和工业国(60%以上)等四类。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工业还包括采掘、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比重较小的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值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的增值额。按照这一方法计算,我国200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加值的比重约为51.5%,属于半工业化国家。
3.三次产业的生产结构和就业结构。根据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人均GDP1 000美元以上(1964年美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2.7%∶37.8%∶49.5%;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结构为15.9%∶36.8%∶47.3%。2001年我国三次产业生产结构为15.2%∶51.1%∶33.6%;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为50%∶22.3%∶27.7%。与上述研究提出相应阶段的指标比较,我国现在生产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略高,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高出3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低1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低近20个百分点。
4.城市化水平。钱纳里等经济学家根据对世界100个国家20多年中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人均GDP800~1 000美元以上(1964年美元),对应的城市化水平为60.1%~65.8%。因此,一般认为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应在60%以上。我国2001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7.6%。从这一项指标看,我国也属于正在工业化的国家。
考虑到通货膨胀、美元贬值的因素,1964年1 000美元大约相当于目前的3 000美元。如果我们把上述国际上划分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作为对照系,那么可以认为,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过努力到2020年可以基本实现工业化。
按照上述几项指标分别作粗略分析:(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20年翻两番,要求年均增长7.2%左右。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这个速度是可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翻两番,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到2020年将达到4.3万亿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保持目前的水平,那么202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以达到3 000美元(按2000年汇率计算)。(2)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增加值的比重。我国1995年为47.1%,到2001年上升到51.5%,年均提高0.74个百分点,今后18年如按这个比率上升,到2020年可以提高到64.9%左右,达到工业化该项指标60%以上的要求。(3)从城镇化水平看。现在我国已进入了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时期,如果今后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有可能达到55%左右。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中期阶段城市化进程将加快。日本在1947~1975年的工业化加速时期,城镇化水平由28%提高到75%,28年提高了4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67个百分点。韩国1960~1981年城镇化水平从28%提高到56%,21年提高了2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3个百分点。我国1990年城镇化率为26.4%,2001年为37.6%,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同时指出:“要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2001年全国共有2 053个县(含县级市),如果每个县平均有2个有条件的建制镇,加上县城约有6 000个,如果每个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到2020年各增加3万人,就将增加城镇人口1.8亿人。再加上大中小城市新增加的人口,到2020年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是可以达到的。(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1980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68.7%,2000年降到50%,20年下降18.7个百分点。今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加快,到2020年这个比重有可能从现在的50%降到35%以下。总之,我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二、关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新世纪头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这是一个将载入史册、具有世界影响的重大决策。人类社会实行工业化自18世纪3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270多年,但据世界银行前几年的统计,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七国集团的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以及经合组织中的其他16个成员国,还有亚洲“四小龙”被称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上共2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合计9.265亿人,占全球人口15.3%。我国现在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到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时人口约有14亿多,将超过上述已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此,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一件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大事。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的。早在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就以“中国工业化的道路”作为第12个问题的标题,指出:“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发展农业和轻工业。”(《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40~241页)后来的实践证明,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如何处理农、轻、重的关系,确实是我国工业化道路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曾经走过弯路,有过不少教训,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经验。今后推进工业化,仍然必须继续处理好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发展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看到,从1957年到现在近半个世纪过去了,世界和中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六大报告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既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又面向世界,既从现实出发又面向未来发展提出的,是发展思路上的与时俱进和重大创新。工业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标准和道路,都有所不同。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当时工业革命的动力来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带动了纺织、冶金、机器制造、交通运输、采矿等行业的迅速发展,使社会生产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随后,美、法、德、俄、日等国也于19世纪先后开始并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这些国家工业化道路的基本特征是,依赖从世界广大殖民地掠夺能源、原材料,并倾销其产品,结果造成全球范围贫富两极分化、资源大量消耗和环境生态恶化。我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去完成工业化任务的,国际环境和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在我国已经走不通。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又使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可能。
什么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从这个论断中可以体会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时代特点、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概括说来,它有以下主要特征。
1.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进入信息时代,不仅工业化的内容与传统工业化有所不同,而且在技术上使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现实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产生了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软件业、信息服务业等诸多新兴产业,同时以其极强的渗透力同传统产业广泛结合。不断进步的信息网络技术,不仅使传统产业迅速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服务效率,增加品种,提高质量,降低成本,而且有效地改进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催生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和新的业态。总而言之,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可以迅速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工业化进程。
2.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的工业化。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大趋势,就是因为工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加快发展。但是,我国现在实现工业化,和英、美、德、日等国实现工业化的历史条件、国际环境有很大不同。当代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球制造业生产能力和产品大量过剩,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实现工业化,又不可能像发达国家当年那样依靠同广大殖民地的不平等交换,而必须依靠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工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以产品质量好、价格低的竞争力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打开销路,争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因此,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工业化,必须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着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也只有这样的工业化,才是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工业化。
3.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是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虽然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在其本国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自工业化以来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如果不改变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新世纪头20年要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资源和环境都难以承受。不仅实现经济技术快速增长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必须把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4.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工业化的进程,是发展工业并用先进的工业生产技术改造和装备农业等传统产业部门的过程。因此,工业化必然伴随大批农民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同时,随着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同量资本将同更少的劳动力相结合。因此工业化和扩大就业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特别是我国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比任何国家都大,而且在信息化时代,劳动生产率有可能比以往提高得更快,从而更加剧这一矛盾,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源又是我国的宝贵财富和巨大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大量进入我国,我国制造业产品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人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因此,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妥善处理好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不仅是扩大内需、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挥我国独特优势,保持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把一点提高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素来对待,也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
以上四个方面主要特征,是互相联系和统一的。在认识上和实际工作中,不应当把它们割裂开来,而应当努力使它们相互结合,互相促进。
三、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历来是我国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当前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且情况、问题和过去有所不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农联盟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两个基础都有新的内涵。人们常讲的农业是基础,其涵义正如马克思所说:“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885页)“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的时间就越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第120页)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工业乃至整个社会物质的、精神的生产的基础,这个道理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和一切国家。当然,在有国际分工与贸易的条件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除了本国农业也包括外国农业。马克思指出:“农业的一定发展阶段,不管是本国的还是外国,是资本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23页)在工业化的一定阶段,农业的基础作用常常表现为它对工业等现代经济部门发展的制约。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开始工业化,粮食需求会不断增长增加,虽然由于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对农业投资、农业技术进步等原因,土地的产出率会提高,但由于耕地特别是优等耕地有限,土地报酬将会递减,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粮食等农产品的商品化率会出现停滞,导致粮食等农产品对工业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工业等现代部门工资费用增加、利润减少,从而延缓工业化进程。这就是古典的“李嘉图的增长陷阱模型”所描述的现象。类似现象在我国前几十年出现过四次:即1958~1963年、1969~1975年、1978~1981年和1987~1989年。除了前两次还有政治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外,每次都是由于全社会投资增长过快、投资率过高和农业生产停滞,导致粮食供给缺口扩大、价格上升。而走出“陷阱”的途径,都是降低投资率、进口粮食和加强农业,增加对农业投入。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述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等绝大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价格回落,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农业对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已经不表现为粮食等农产品短缺和价格上升,而表现为农民和农村的需求增长缓慢,拖住了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我国粮食、棉花等农产品虽然总量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水平仍然很低。当今出现过剩,是一种低水平的相对过剩,其主要原因是占全国人口近2/3的农村人口,以及城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比较低。2001年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全年主要食品消费量为:粮食238公斤,食油7公斤,猪牛羊肉14.5公斤,家禽、蛋及制品7.6公斤,水产品4.1公斤,食糖1.43公斤。可见,现在农产品的相对过剩是以农民的消费不足为条件的。它虽然抑制了农产品价格上升,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但是农民收入低不仅限制了对农产品的消费,也限制了对工业品的消费,因此也从市场需求方面抑制了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增长。这是同一现象产生的互相矛盾的两个结果。农民和农村消费水平低,归根到底是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并且增长缓慢。2001年,全国乡村的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员32 45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合计的44.4%,而第一产业增加值只占GDP的15.2%,只相当于就业人员比例的1/3。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 366元,也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 859元的1/3。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走出农业阻滞工业化的“陷阱”,核心问题是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购买力,开拓农产品和工业品在农村的市场。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从巩固工农联盟这个政权基础来看,也是这样。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工农联盟的经济基础,也必须从民主革命时期通过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改革初期通过联产承包使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指明了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内涵和重大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好地统筹兼顾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兼顾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努力争取使两者协调发展,同步增长。这就要求全国用更大的力量支持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支持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正确处理顺利推进工业化的几个关系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这是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出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也是今后20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指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特点是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带动作用强。信息产业等高技术产业是当今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很高的速度持续发展,也已成为带动出口和经济增长的新兴支柱产业。但是,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走在前头的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仍然相当落后,尤其是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世界范围看,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方兴未艾,影响深远,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我国市场十分广阔,拥有素质较高、成本较低的丰富劳动力资源,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有一定基础,因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潜力巨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实现技术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传统产业包括农业和能源、原材料、轻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很大,是我国经济实力的重要支柱,不仅在满足国内投资、消费需求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举足轻重,而且在发挥我国比较优势,扩大商品和服务出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认为传统产业是“夕阳产业”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要实现工业化,推进信息化和现代化,必须依托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优化升级,使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使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各自发挥优势,互相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关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是相对而言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高的产业,即在经济活动中单位劳动占用的资本(资金)较多(或在单位产出成本中资本消耗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指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产业,即单位劳动占用资本(资金)较少(或在单位产出成本中劳动力费用比重较大)的产业。资本(资金)投入多少和技术装备程度成正比,资本(资金)密集型行业(企业)往往就是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因此资金密集型产业也称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说来,重化工业的资金密集程度较高,占用和投入资金较多,吸纳劳动力较少;农业、轻纺工业、建筑业的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占用和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吸纳劳动力较多。第三产业中零售商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也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一般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它们的科技含量、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所有产业的资金密集程度都在提高,因为随着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将会有大的发展,而且农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也会逐步提高。因此重视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无足轻重。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必须十分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2001年底,全国人口(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达127 627万人,未来十几年平均每年还将增加1 000万以上。据专家预测,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一直在60%以上。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如一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在生产过程使用较多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从而具有竞争力,那么该国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正是由于调整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重视发展轻工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了我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这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因此今后仍然要十分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人力资本附着较多的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行业,并引导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提高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
3.关于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虚拟资本一般指以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未来预期收益的资本化。虚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由于随着市场经
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货币资本从物质生产、流通领域游离出来,采取虚拟资本的形态在金融市场上营利,而且形式日趋多样化。虚拟经济是以一定形式对实体经济的反映,对于实体经济发展总体上是有利的,但如果发展过度,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其积极作用是:可以为实体经济动员储蓄,提供融资支持;可以分散实体经济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可以更好地揭示和传递实体经济的信息,提高实体经济运营效率;可以促使资本迅速从效益低的领域、企业转向效益高的领域、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体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和投资需求,推动实体经济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虚拟经济过度发展也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可能产生破坏性损害。例如,债券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账的大幅度增多,会动摇信用基础,扰乱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会减少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并增加实体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虚拟经济并不等于泡沫经济。但是,虚拟经济的过分扩张可能出现经济泡沫过度,引发泡沫经济的产生,导致对实体经济的破坏。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至今已十年有余,实体经济始终陷于低迷状态,就是一个例证。美国经济曾经十年持续增长,从2001年起盛极而衰,陷入衰退,其中股市泡沫过度便是重要原因。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以来,50多个国家发生过100多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这与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不无关系。至于虚拟经济的跨国大举扩张,则可能对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甚至酿成金融、经济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目前阿根廷、乌拉圭等拉美国家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都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有密切关系。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国虚拟经济还不发展,随着金融的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虚拟经济将会有大的发展。但是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当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虚拟经济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金融实力远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特别是现在我们的金融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监管能力比较弱,监管经验不足,更要注意处理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促进作用,又要防范其过度膨胀而产生消极破坏作用。
处理好以上三个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体现。
第四篇:工业化攻坚战心得体会
以牧促工,为工业发展助力
——畜牧科学习开展“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解放思想大讨论”
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此次农场开展的“打好新型工业化攻坚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首先在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工业发展对农场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繁荣城镇的前提,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上级党委站在战略的高度高瞻远瞩,描绘出了垦区发展的宏伟蓝图,虽然历经风雨,但“抓城强工带农”的发展思路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垦区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历史的洪流中大踏步前进。
目前我场城镇化建设初具规模,畜牧业发展突飞猛进,农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正处在从单一的种植业向产业多元化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必须依靠工业发展实现战略升级,通过工业化实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打造完整的工业产业链条,在工业化进程中推动整个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发展工业,要具备人才、资金和资源等各项要素,从农场看至整个垦区,我场目前在工业发展上具备资源优势,农产品和畜产品资源丰富。单就畜产品来说,近万头奶牛的存栏量,年产鲜奶十余万吨,是垦区重要的奶源基地。我们要继续加大畜牧业的投入力度,保持我场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态势,为垦区工业发展助力。人才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已有资源更应该保持。在目前形势下,我们可以依托本
地现有资源,发展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小型加工业,由小做大,比如乳品加工、有机肥加工,有机肥加工如果发展起来,还可以解决奶牛小区粪污的难题,一举两得,还可以大力发展饲料生产企业,在本地既有资源又有市场。我们要以政策为指针,以本地资源为依托,扩大宣传,营造舆论,群策群力,共同为农场强工战略献计献策。
作为农场建设者的一员,要把建设现代化农场作为己任,立足本职工作,进一步强化各项工作措施,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增强紧迫感,引导全场职工群众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为农场实施“强工攻坚战”,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确保完成“强工攻坚战”的首战全胜,作为我们畜牧部门,要以发展畜牧业的“二十四字措施”和“十个加大力度”为指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心全意为养殖户服务,努力实现畜牧指标的完成,使农场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也坚定了信念,作为垦区的一分子,一定要延承“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为垦区“打好三年攻坚战,进军世界五百强”的目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问题调查
如今网络已经传进每家每户。对于思想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而言,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根据调查发现每10位同学中就有8位同学选择互联网作为第一信息来源。可想而知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调查中还知道10位同学中有7位同学选择可以尝试网恋。可想而知,如今的青少年对与爱情观的看法是多么的单纯、简单。对于青少年而言,网络是有利也有弊。网络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网络对于青少年而言也有利于满足了青少年交流、沟通和理解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