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xx中学交流学习心得
赴xx中学交流学习心得
赴xx中学交流学习心得
20x年5月14日至17日,我和另外三位同事赴x师范大学附属中学——x二中进行为期四天的学习交流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我却受益匪浅,正是“出门一交流,胜教十年书”。通过分年级听课、和老师个别交流、参加班主任论坛、和诗人教师对话、跟随备课组活动、与学生亲密接触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从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一、xx的优异资源构建了有利于语文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有xx这个有力的后台和广阔的平台,学校的老师和学生能充分利用xx的图书馆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加强了教师自身自觉的专业钻研,有了一定的专业霸气的气质。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教师的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高度。据我了解,x二中的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老教师的专业特长,经常邀请他们作专题讲座,语文组全体30多位教师还与xx人文学院教授、学者保持长期的专业合作,定期与xx教育学院的教师们开展课改探讨交流活动。尽可能触摸到专业的前沿。语文组还先后与华东十二校、x教育出版社开办了《习作园地》、《中学生读写活页》等刊物,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的平台。在我听课的这几天,每天都有xx的研究生过来听课,并在课后和上课老师、学生交流,研究生的一些新颖的想法和先进的理念有时也会让我们一线的老师有豁然开朗的新鲜感,在处理教材上可能会有一些新的突破。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他们在与xx合作中,特别重视培养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再度设计能力。例如对苏教版语文必修
(一)《向青春举杯》专题第二板块“体悟人生”和《月是故乡明》专题第一板块“漂泊的旅人”的教学安排,效果就特别好。学生在体验亲历的基础上再发展理性思维,由小我到大我,由小家到大家。这样的人性化教学,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就能得到升华,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也能达到新境界。
二、轻松合理的学习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精力充沛,课堂上师生互动非常活跃。这是我感触最深的一点。x二中的学生上午上课的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从6点20分的早读、早操、早饭开始,上午要上5节课,到中午x点整结束。中午学生全部回寝室午休,老师也回家午休,2点10分开始下午的课程,一般上2节课,下午第三节统一安排为自修课,4点30分放学,学生自由活动,操场上到处是运动的学生。晚上上三节自修课。因为休息时间较充裕,所以学生上课劲头很足,不时和老师对话,很少出现垂头丧气或者萎靡不振的现象。在我听课的三个年级8个班级中,有文科快班,也有理科慢班,虽然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但学生上课时的参与热情和思考积极性却是相当一致的。老师上课一般容量都比较大,速度也较快,多媒体的运用非常频繁(每个班投影的效果都非常清晰,教室里开着灯都看的很清楚),学生都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经常出现教师“振臂一呼”,学生“应者云集”的现象,所以,课堂的有效性体现的非常突出,这也是值得我学习和反思的地方。回来以后,我一直在想,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我的实际运用中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时的课堂沉闷的让我也昏昏欲睡,有时的课堂又热闹的让我难以驾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经过这次学习,我也会好好思考一下,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达到一种“教的轻松,学的有效”的理想境界。
三、注重高考模式,从高一开始就和高考接轨。我从教研组长章老师那里了解到,从高一开始,学生的每一次考试都是以150分计算的,考卷的形式和高考基本一致,只是高
一、高二的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比正式高考少了半个小时。这种做法能使学生提早适应高考试卷的题型和容量,而且对所学内容也能有一个比较充裕的试题空间,考的内容会比较全面。学生使用的辅助资料只有一本,是由学科管理中心统一订的,而且高一到高三使用的是同一个系列的,象语文学科,高一到高三的学生都是用《同步战略》这本书的,其好处就在于它有一个系统性,对帮助学生进行清晰的系统的知识整理和归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小体会,而有些东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却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述的。我只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把我所感受到的一些东西内化为教学教研中的一种力量,并能有效的带进我的课堂,向我的学生传输这种力量,也算是学有所得吧。
第二篇:赴宜川中学交流学习心得
赴宜川中学交流学习心得
2011年11月6日—12日,学校组织高一年级的各备课组长和总务德育等处室负责人一行13人,赴宜川中学进行为期6天的交流学习。此次交流学习活动重点是学习宜川中学课堂改革的理念和自主课堂建设情况。学习组在宜川中学通过听课、交流、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宜川中学学生宿舍管理、餐饮管理、学生自主管理、晨读、晚点、胸贴背式跑操等进行全天候全程的学习和观摩。以“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为特色的宜川中学给我们以极大的震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宜川中学的基本概况:
宜川中学创建于1941年,位于宜川县城中心,距离壶口瀑布50公里,2003年晋升为陕西省重点中学(标准化高中),2008年增设新校区。学校占地75亩(其中校本部50亩,新校区2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现有95个教学班(校本部62个,新校区33个),在校学生6558名(本部4381名,新校区2177名)。有教职工376名,其中特级教师2名,高级教师76名。学校积极践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由内涵发展不断向特色发展、名校发展迈进,逐渐形成以“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为特色的自主明校。2007年开始实施自主课堂改革,2010年,延安市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现场会在该校举行,2011年5月省课改专家组到该校深度调研,2011年11月底,全省课改现场会即将在该校举行。
学校先后被授予“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百佳名校”,“全国创建和谐校园先进单位”,“陕西省基础教育科研项目学校”,“陕西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陕西省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2004年高考二本上线187人,2006年322人,2008年610人,2010年1102人,2011年1154人,张瑛同学以644分夺得延安市文科第一名,全省第31名,被清华大学录取。
二、历史在积淀中传承,理念在提升中升华
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高度决定力度。宜川置县一千五百年来,耕读传家的农耕文化,造就了宜川人崇文修德、读书为上的良好人文传统。宋代胡瑗、张载两位大教育家来到宜川任职,胡瑗称“安定先生”,推广“苏湖教法”,张载世称“横渠先生”,首创崇圣书院,著书讲学,教化民众。“安定流韵、横渠遗风”,使宜川形成了源远流长、尚文重教的文化传统。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壶口瀑布即在宜川县境,滚滚洪流,急速收敛,一泻汪洋,浊浪排空,掀起千层烟、倒卷半天云,波澜壮阔,奔腾汹涌。
宜川中学将承古启今,将古今教育理念交融碰撞,将地域文化溶于学校管理之中,用壶口瀑布的大气、奔放来培育学生自信、自主、进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自主意识和自立精神,即所谓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2004年,学校确立了内涵发展战略思路,办学基本定位是:在贫瘠的土壤上办高质量的学校,在扩大办学外延基础上丰富教育内涵,提升生存实力。2005年,“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成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新课改精神,全新的学校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深入人心,成为一切工作的灵魂。其学校观为“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其教育观主要内容有:教育不是管束人,而是关注学生的发展;教育不是死守教室,而是走进生活;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学会创造;教育不是重复别人的思想,而是产生自己的思考。其学生观的主要内容有:学生不再是接受的容器,而是可燃的火把;学生不再是配角,而是活动的主体;学生不再是书本的奴隶,而是渴求真理的主人;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机械,而是求索新知的行者。宜川中学先进的理念成为学校的灵魂与生命,是全体师生前进的灯塔与旗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学生管理、课堂改革、后勤管理、文化建设等都是在该理念的指引下进行着,进步着,提升着。
三、课堂改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宜川中学课堂改革从2006年开始,2008年在当时高一年级全面铺开。2011年首次全面实施新课堂的学生全部毕业,优异的高考成绩证明了课堂改革的成功。在几年的实践探索中,宜川中学逐渐形成了“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法”或“自主课堂模式”,即“自主学习——讨论展示——检测小结”为基本架构,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学案为载体,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和帮助,使学生在使用学案的过程中质疑、选择、分析、综合和概括,采取讨论、交流、展示等形式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是课前教师将集体讨论编写的学案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指导,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并分配各小组和不同层次学生展示点评的具体任务。学生运用学案,带着问题阅读教材,采取不同方式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讨论展示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积极讨论交流自主学习中遗留疑难和困惑以及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最大限度的使学生展开思维,激发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检测小结采用口头提问和书面检测等形式,让学生消化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对知识进行梳理小结。
2、导学案的编写:
在三环节导学式教学模式中,学案是贯穿始终的,学案的编写尤为重要,而备课组在学案编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学期开学前,备课组将备课内容按课标要求分成为单元(专题)直接分派给各位科任教师,各位教师按要求自主编写学案,交备课组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备课组长审核,交由年纪蹲级教务副主任审批,再印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之间既体现了互助合作探究,又极大地提高和保证了学案的质量。教师间的交流合作有助于以老带新,有助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集体成长。
学案编写的原则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重在方法指导,基本结构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随堂检测”四个部分组成。
3、学习小组建设:
整个课堂和教学的三个环节中,都离不开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建设与学案编写就成为宜川中学自主课堂改革的两个重要的支撑点。学习小组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每组6人,按照各科成绩,本着互助帮助、共同提高的原则,全班分为12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都设有组长,各科各组都有小组长。班上要对各小组的学习和纪律等方面进行考评。学习小组在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即交流展示中显得非常重要。
4、自主课堂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通过改革,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教案变学案,讲堂变学堂,客体变主体,传授变促进,作业变检测,辅导变自习。教师教学针对性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激情不断点燃,潜力不断挖掘,综合素质和个人品质得到了全面历练和提升。
我们通过观察课堂的全过程,详细分析学案设计和内容结构,在高
一、高二阶段在学案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各种教材版本融合的问题,在课堂上,老师的点拨和点评高度不够,在知识迁移和重点难点把握上有所欠缺,可能高三阶段将逐步强化。
四、精细严的校本化管理,确保了自主课堂改革的顺利进行 宜川中学的最大特色就是自主管理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纳入管理队伍中来,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也被称为校本化管理。特别是骨干教师管理体系和学生严格管理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五、天津中学进行新课堂改革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1、宜川中学学生自主管理,自主课堂改革,刚柔相济的管理制度,学校文化建设和先进理念等方面环环相扣、相互促进的,而先进的理念和学生自主自立自信意识的培养是关键,这两点是我们最值得借鉴,也是最难借鉴的的关键方面。
2、我们借鉴宜川中学先进经验和做法,不能只学习表象,不学习本质,不能只有形式而没有内容。
首先,全体老师和学生都要转变观念,学习新课改精神,把学生放在一切工作包括课堂的中心位置。其次,从我们学校实际来看,课改的关键是如何点燃学生的激情,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再次,就是要研究校情,研究学情,在课改精神指导下,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绝不能照抄照搬,必须依靠广大教职工的集体智慧,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定地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以上是我们去宜川中学学习的一点体会,重点阐述了宜川中学课堂改革的基本流程和自主课堂模式,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赴人民大学交流学习心得
人大初印象
北京,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着人们,太多太多的历史,太多太多的韵味,让我们无限向往。
去年11级的学长学姐们去了中国人民大学,帝都里面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在那里他们交流访学了一星期。有学长学姐们回来后向我们讲述了他们在人民大学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感,让我更加对这所人文气息浓厚的大学产生了无限的敬重与期待,期待着来年也可以去感受人大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一切。
如我们所愿10月18号我们12级党史班的26位同学在刘院长和班主任刘老师的带领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去往的路上,心只认定目的地,无意浏览路途的景色。19号早上8点多在北京的西站下的车,提着行李走出车厢忽然间意识到真的在北京了,像其他城市的车站一样人山人海,但似乎一切那么井然有序。人民大学派车来接的我们,不一会儿我们便到了人大校门口,随后我们去了住的地方,简单的收拾完行李以后我们一行人便在人大同学的带领下参观了这所文化气息厚重的大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对人大的初印象: 一.关于校园
人大的西门有几个火红的大字写着校名,往里面直走不远就可以看到明德楼,一栋很壮观的教学楼,校园不大,可是也给人一种开阔的感觉。树和水不多,可是教学资源却很多,图书馆,藏书馆,博物馆等,让人好生羡慕,我心想在这样的校园里不想好好读书才难吧。路过一勺池的时候,人大的同学说这个池子到夏天的时候会很美,可是我们来的是秋天,池子里只有几片枯叶和些许浑浊的水。我想有机会还是可以看到的吧。二.关于校训
走进位于北京中关村大街的中国人民大学东门,镌刻在巨石上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浑厚的石头,朴素、深沉的字体,饱经沧桑中凝聚着一股令人折服的精神和光芒。“实事求是”同时也是“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之一。近70年来,“实事求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们秉承实校训,不哗众取宠、不沽名钓誉,认真为人、踏实做事。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独立思考,坚持追求真理的步伐。不管我们身在人大还是身在井大,都应该拥有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作风。三.关于课堂
人大的课堂环境很好,干净明亮的教室,整洁的桌椅,没有一点所谓的“课桌文化”;课堂的气氛感觉挺严肃的,老师讲课学生认真听课,这种氛围或许能够让注意力更加集中,跟着老师的思想一点一点去接受和思考知识,有的同学带着电脑对于老师讲的问题不懂的会及时百度搜索,利用电脑互联网来帮助自己记笔记和了解知识,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似乎人大的课堂上没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课堂略有沉闷。相对于而言,我们的课堂就比较轻松自由些,我们可以和老师交流,不懂的问题可以当场提出来老师解答,有时候我们和老师更像是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感。我们亦师亦友的情谊真的很珍贵。
说起人大的师资力量我觉得是我们井冈山大学所不能比拟的,他们拥有可以说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资源,不是说所有但也是大部分,但我知道不管身在何地只要自己想努力学到知识就一定不会比别人差到哪里去的。四.关于人情
人大的同学大多数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精神饱满的感觉,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到的,他们开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一天晚上我在人大的校园里漫步走着走着就找不到出去的门了,问了好几位同学,他们都热心的给我指路,心里暖暖的。当我漫步在这里,我也幻想过自己假如是这里的一位学子会是什么样子,每每这时,我都会告诉自己,在剩下不多的大学时光里一定要好好努力,把之前落下的距离一点一点缩小,坚定自己的信念,我相信我可以。五.关于专业
中共党史专业是全国高等院校文科重点学科,是全国同类学科中建立最早、知名度最大、培养人才最多的学科专业。中共党史专业属法学学科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共党史专业无疑是开设党史专业高校里面最好的,不管是研究还是办学。人大的党史专业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而我们井冈山大学的党史专业今年才是招收学生的第四个年头,我们的办学教学才刚开始处于一种前进摸索的状态,不过我们会积极向人大学习一切优秀的适合我们的经验和方法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
以上便是我对人大的初印象,毋庸置疑,人民大学的确是一所好学校,但我想学校像人的人格和职业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一样的神圣让人敬佩。
第四篇:赴台交流学习心得
我与台湾不得不说的美丽邂逅
作为铜仁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有幸到台湾的大学参加了为期半年的研修学习活动。快乐的日子过得总是太快,转眼已经真的离开台湾了,这个小岛带给我的,是在心中暖暖的回忆,能够温暖全身的善良美好。
来之前对台湾有过千百种幻想,他们是不是真的像媒体所说的那样?当你置身在台湾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脚步没有内地大城市街头的那种繁忙,每个人洋溢出的轻松与惬意是大陆的人无法感受的。时隔一百四十个日日夜夜,我又回到了大陆,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当飞机起飞和降落的时候,那些记忆中的点点滴滴都汇集到了一起,每一份记忆都是那么清晰,感动,兴奋,温馨,激动。
初到台湾正好是阳春三月,遍地都是春天的气息,给初来乍到的我一种熟悉的感觉,让人安心。但是和家乡的春天有所不同,这里开始有了些许夏天的暖意。我开始渐渐习惯起台湾的生活,早餐一份手抓饼或者一份滑蛋河粉再加上一杯奶茶,我开始了一天学习生活,老师的关心和当地同学的热情让我很快适应了他们的学习氛围。
在台湾,第一节课早上八点开始和大陆差不多。但不同的是中午放学和下午上课之间的时间间距很短,所有的学生大多没有午休的习惯。在大陆我们推崇学生追着老师学,但是在台湾,却是老师追着学生学。这里的老师就像朋友,学生上课可以吃东西,老师还会提醒学生慢慢吃,这在大陆几乎是不可以想象的。老师课下还会请同学们吃饭聊天,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好。老师和学生互动很多,一般上课一两天就可以叫出很多学生的名字。老师们上课也很随意,站讲台,坐桌子,还时不时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
不过,台湾的课堂纪律没有大陆高校好,上座率一般只有50%,而且学生上课时吃饭、睡觉、出入教室的较多,教授们好像也习以为常,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不会出言提醒。一个班大约40人,只有10多人会认真学习,所以考试时的平均分也比较低,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人却非常的强,这与他们的课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于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分配后者相对比较注重。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的就是台湾人民的风土人情与怡人的宝岛风光。有人说得好,台湾最好的土特产是“人情味”。先从一些名称上来看,你就觉得台湾的可爱:地铁叫捷运,摩托车叫机车,自行车叫脚踏车,圣诞节叫耶诞节,美女叫正妹,播客叫部落格,挂科叫被down,在网上发文章叫po文……仔细品味,很形象,很富有想象力,很有爱。这里的建筑风格大多是矮矮的楼房,小小的街道……就如大陆的小县城模样,让你觉得一切小小的,稳稳的,不紧张,正如邓丽君歌里所唱“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其次,人们都非常的有礼貌,对不起谢谢是他们的基本习惯用语,商店里营业员的微笑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台湾的景色更是让我流连忘返。我们几乎每周都会出去旅行,半年的时间从台北的北海岸到台中的日月潭,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但反而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想去的地方越多。有时候并不明确下一个目的地是哪,会带着怎样的信仰和心情出发,但就是会不顾一切的上路,去让自己见到更多的美景,感受更不一样的生活。
如果要我对这次台湾之行做一个评价的话,我可以用“不虚此行”这四个字来形容。的确,不同的生活环境让我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也使得我在思想观念方面有了很多的改变,短短的四个多月里,我经历了许多事,遇到了很多人,也让我有很多新的体悟。这次台湾之旅对我来说不单单只是一个学习专业知识的机会,更是一个深刻了解自己,寻找自己的过程。在确立我的人生观上,我也由模模糊糊渐渐走向清晰。新的环境,不同的面孔让我更加明白了我想要追求的是什么。勇敢的去追求我想要的东西,我想,这就足够了。
铜仁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本(2)班 梁维丽 学号:2013021044
第五篇:赴台交流学习心得
难得的机会,难忘的经历,难寻的情谊
———赴台学习心得
第一次来到宝岛台湾,第一次来到阳明山,第一次来到中国文化大学,终于感受到了她的美!
依然很清晰的记得那天在天河机场刘义老师的叮嘱,可转眼间来台求学已经快一个月了!虽然对这里的饮食不是很习惯,但我还是亲身体会到了不同的思想,包容的文化,以及美丽的宝岛风光!
文化大学坐落在台北的阳明山上,早就听闻阳明山浮岚暖翠,这次置身校园真正的感受到了“晴则俯瞰繁华、阴则迎面山风、雨则独身雾泊”的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了文大浓重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有着与大陆学校迥异的教学方式和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亦师亦友的课堂互动,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务实结合,我每一堂课都在参与。为了一堂课要查阅大量资料,反复看老师的讲义,真的是“时刻准备着”,正是这种授课方式,很多课程的老师都会主动联系大企业,带学生实地参访,而我们的作业也多是针对各类企业进行的调查和访问,并撰写报告拿到课堂上分享的。第一堂在台湾的课程让我印象深刻,可能我是来自大陆的缘故,在课堂上会被老师关注多一点,可恰逢多事之秋,当我被老师问及大陆人民对“钓鱼岛问题”的看法时,面对全班包括台湾、韩国、日本在内的90多名同学,我第一次站在这样的场合表明了“钓鱼岛是中国的”坚定立场,当说到这也是在坐炎黄子孙的责任时,我听到了老师和部分同学给我的掌声,因为我相信他们也是中国人!那一刻我觉得很自豪,我没有让武汉大学失望,也没有让大陆失望!宝岛人民给我们的第一感觉很热情!台湾的食物偏甜,这是我饮食不习惯的最大因素,在饭馆里,我一说话,老板便问道“你是从大陆哪里来的?”然后就和我聊起来,一边说着自己心里的大陆一边问我许许多多关于大陆的问题,听我说是武汉大学的学生,老板就很热情的给我端来些辣酱,让我倍感欣喜!对于初到台湾的我,走在台北的街道上,问路是必然的,每次问到台湾的民众,他们都会非常热情的为我指路,甚至有一种巴不得拉着你的手带你到目的地的热心在里面,真的很感动!在这里我们也很幸运的结识了一位台湾的博士生,虽然素不相识,但他为我们介绍了许许多多台湾的风土人情和异域景点,请我们吃了很多在大陆吃不到的台湾特产、小吃,从他身上,我也看到了台湾人的善良和包容!高程度文明不仅表现在人们的心中也渗透在台湾的每一个角落,公车都是先下后上,有秩序的排队,在这里永远不用担心会有人和你挤公车,车上的“博爱座”会一直为有需要的人留着,一般不会有人占用(这一个月以来,我在公车上就没坐过座位,只要看到年长的人,都会很自觉的让座),公车上的人讲话很小声,也没有吃东西的。这里很注意环保,虽然大街小巷垃圾桶很少,但路面依然干净整洁,鲜有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在这样良好氛围的熏陶下,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任何举止都很小心,相信这种影响会在我以后的生活中得以延续。
在这里有对大陆亲人的思念,虽然牵挂对岸,但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也时常被温暖包围,文大的邱老师,宋教官为我们各方面考虑的都十分周全,根据我们的一些习惯安排了一些旅游项目,也多次提醒我们在这边一定要注意安全,很感谢这里的老师,是他们让我们在这里有了家一般的温暖!
还有三个多月就要返回大陆了,这一个月来,两岸的大学生,我们彼此传递了最真挚的友谊,更加坚定了长久交流的决心。感谢武汉大学给了我这次难得的赴台学习机会,让我能到宝岛学习不一样的文化知识,也感谢中国文化大学的老师一路悉心的照顾。愿武汉大学与中国文化大学合作愉快,也能更长久的合作,给两岸更多同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去感受彼此不同的文化!让两岸同胞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010级工商管理曾祥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