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时间:2019-05-12 06: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听《田园交响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第一篇: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听《田园交响曲》有感

《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是贝多芬唯一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将其命名为《田园》,但却在其后注明“着并非是音画,重要的是感情的表现”,可见贝多芬并不喜欢模仿,他喜欢用真实的感触,用诚挚的心声作曲!也正是贝多芬对音乐、对人生的激情,成就了他的伟大。除此之外,这首作品的与众不同还在于他是为数不多的拥有五个乐章的交响乐。

这首交响曲是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这座美丽的小村庄写成的,海利根施塔特对于贝多芬有着重要的意义,1802年他住在这里时写下了“海利根遗嘱”,当时他几乎自杀。由此可知,贝多芬想通过这部作品传达的并非仅仅是乡村生活的美好,更有着其对人生的进一步思考。

第一乐章贝多芬注释为“初睹田园景色的愉快心情”,以快板开始,F大调。开头从容不迫,尾音颇长,留以人无限的遐想,仿佛身处于一片广阔的平原之中,远远的是地平线,有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苍茫。由小提琴呈现出明亮的第一主题,欢快而洒脱,仿佛一头扎进了树林,树林中常有小动物跳跃着伴行,而后悠悠鸟群从头顶掠过,在天空中划出优美的线条。时而行走与树林中,时而驻足用心感受这静谧与美好,扬起脸迎接大自然的轻抚。这段主题,此后反复出现,贯穿整部作品。之后由“5427|5275|”开头的第二主题出现,温柔美好,重复多次,最终加强,仿佛“渐渐走出树林后第一缕阳光洒在身上”般的温暖和惬意。第一乐章始终充斥着这两个主题,并一直以原态出现,这也反映了这部作品想要传达出的乡村生活的朴素。

第二乐章贝多芬注以“溪畔景色”,中速、行板、降B大调。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共同演奏出流畅的旋律,带着淡淡的忧伤,在其衬托下第一小提琴奏出的第一主题更显得清亮。流水击打在小溪中的石头上,荡漾着的水波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点点金光,我仿佛可以听出溪水的清澈。同样由小提琴演奏的第二主题,婉转起伏,似天空中翻飞的鸟类。两个主题相互交织,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乐章的最后,木管乐器吹奏出了鸟儿的鸣叫声,打破了整幅画面的本有的平静,却添上了一抹感人的生机。

第三乐章贝多芬注释这段为“村民快乐的集会”,这段回到了F大调,快板,节奏轻快,由舞曲组合而成。不同于宫廷的圆舞曲的华丽,这段舞曲更加简洁,却更具有故事性和张力,描绘出乡村中,男女老少共聚一堂,欢笑、舞蹈的场景:少女的舞步轻快绚丽,村夫的舞步粗狂活泼。事实上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期间,常与农民乐师们交流并拾获得创作的灵感。可见贝多芬对人民群众淳朴的音乐由衷的赞美,同时间接传递出了其对宫廷做派的不满,这也表现在了他与贵族们的貌合神离上。虽说贝多芬的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受海顿的影响,但与海顿保守的宫廷音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贝多芬开创出了自己的风格。

第四乐章贝多芬注释为“雷电,暴风雨”,快板,F小调。以弦乐器开始,并且低音的弦乐一直作为伴奏贯穿本乐章,低沉而压抑。乌云由远方逐渐逼近,小鸟在低空扑闪着翅膀寻求庇护,风雨即将在隐忍中爆发!一声尖锐的短笛,仿佛是迎接暴风雨到来,是划破天空的第一道闪电。随后小提琴在中音区快速而低沉的演奏,配合以弦乐器短促的伴奏,仿佛狂风暴雨中,夹杂着一道道明亮的闪电。随后乐曲减慢并趋于平静,管乐器随后吹奏出明亮的节奏。风雨散尽后,云消雨霁,阳光努力地探出云层,为普物众生带来希望与光明。

我想作者在此部交响曲中插入“暴风雨”的片段一定别有深意,这不仅仅是为了内容的丰满,更是贝多芬抗争精神的体现。众所周知,《田园》与《第五交响曲》,已被后人称为《命运交响曲》创作于同一时期。此时,贝多芬人到中年,他曾经崇拜的英雄拿破仑称帝,这给予了他极大的打击,随后耳疾又发作,这对于作曲家是致命的伤害,可想而知贝多芬正经历着怎样的内心的煎熬。同一时期的两部作品,却有着完全相反的两种风格,我扪心自问:这合理吗?显然贝多芬的这部《田园交响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果仔细品味第二乐章会发现其优美简朴之中还带着克制,带着对于命运安排的委屈,对于抱负无法施展的失落。第四乐章,“暴风雨前的压抑”,象征着贝多芬艰难的在厄运中行走;在巨大的压力中摸索;在无声的世界中探索心灵的声音。而那一声划破长空的短笛,仿佛是一声迎接战争的号角,这是象征着贝多芬迎战暴风骤雨的决心,是不向命运低头的铮铮傲骨!在这一点上与《命运交响曲》是完完全全契合的——绝不向命运低头!

在第五乐章贝多芬注释为“牧歌,暴风雨后的欣喜与谢天之歌”,速度稍快,F大调,有第四乐章连贯的转化而来。单簧管和铜管乐器相互应答,庆祝暴风雨结束的欢愉牧歌,牧民渐渐远去,牧歌也随之渐渐远去。庄严沉稳的主旋律再次出现,情感明朗而真挚。尾奏无比壮丽,我似乎看到被落日照红的天空上点缀着姹紫嫣红的晚霞,映在水面上,把湖水也染成了橘红色。这尾奏揭示了自然的神秘与强大,更进一步体现了人类的不屈与顽强。

许多人说《田园交响曲》描绘了田园的美好风光与风土人情,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其展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更体现在了他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贝多芬从来不是一个流连于山水的隐士,他是一名战士,有他在的地方就有战场,就有激情,就有思想的火花。在乐章的最后贝多芬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人不应活在自怨自艾之中,不彷徨、不悲伤,勇敢的站起身去迎接希望的曙光。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贝多芬对与自然是充满敬意的,大自然是生命的源泉,人在自然中可以产生更深刻的思考,集中内心的力量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第二篇: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听《命运交响曲》有感

或许是阴差阳错的结果,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我选择了《音乐名作导读》这一选修课。对于我这样一个对音乐几乎可以说是无知的人来说,选择这样一门课,无疑是一种折磨。抱着拿学分的目的,我很机械无奈的上了几节课,按时上下课也不过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而已。可是就在那一次课上我“结识”了《命运交响曲》,“结识”了贝多芬,或许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听说他们,但却是我第一次真正的认识他们。当那段激昂的音乐在耳边响起时,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在与命运顽强作战的灵魂。课后,我搜罗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它们的确使我受益匪浅。

贝多芬,全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作曲家,出生于波恩,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祖父去世后,父亲酗酒,家境日渐贫困。贝多芬自幼就是弹奏钢琴的天才,父亲为把他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对他教育极为严厉,不满八岁便让其登台演出。这种严酷的童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他自幼跟聂耶菲学习,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1787年曾到维也纳向“交响乐之父”海顿学习作曲,并结识莫扎特。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这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耳聋让他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这一切的困难并没有将他打倒,他依然为了自己的信念坚持着创作。他在继承和发展德国音乐优良传统的同时,对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都有涉及,使钢琴获得交响性的效果,创作出了足以流芳百世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曲》等便是其不朽名作的代表。他的成就不仅局限在古典音乐方面,对浪漫时期音乐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贝多芬用他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人们没有忘记他,文学巨匠格里尔帕策曾经在悼词中说“贝多芬把他的一切献给了众人,从他们那里却一无所获,于是他就远离了众人”。因此他当之无愧的成为人们心中的“乐圣”。

贝多芬开始《命运交响曲》的创作是在1804年。当时的他已经完全耳聋,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塔·齐亚蒂伯爵小姐也因为门第原因离他而去。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将贝多芬推向崩溃的边缘,他曾闪过自杀的念头,写下了著名的《海利根遗嘱》,但作为艺术家的责任感或者说是使命将他唤醒:“不能什么都

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这不公的命运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便是他发表的挑战宣言。于是,他以非比寻常的坚强意志,与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力和他得天独厚的乐感作曲并演奏,创作出了《命运交响曲》。

《命运交响曲》即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一部非常形象生动的作品,哲理性也很强,它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作品的艺术风格。贝多芬开始有创作本曲的灵感是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之后的推敲、创作一共花了五年时间。1808年才得以完成这部气魄宏大的旷世之作。作品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奏鸣曲形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管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符,给人以刚劲沉重之感,贝多芬给了它最权威的解释“命运在敲门”。这是第一主题,表达了贝多芬对封建势力的不满以及决心向其挑战的坚强意志。紧接着由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优美、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诉说着贝多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乐章,稍快的快板,自由变调曲。中提琴、大提琴拉出抒情、安详的第一主题后,木管和铜管又奏响了英雄豪迈的凯旋进行曲。第三乐章,快板,诙谐曲形式。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振奋人心,给人以斗争的勇气与信心。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先是由乐队全奏辉煌的第一主题,后是由弦乐拉出欢乐第二主题,高潮时狂欢中断,取而代之的是命运苟延残喘的威吓声,但它以成为人们的俘虏,人类必将战胜命运。

《命运交响曲》的名字来源于它开始的四个音符,摄人心魂,仿佛命运敲门的声音,怪不得它曾吓跑了西班牙女低音歌唱家马丽勃兰。不仅马丽勃兰,古往今来,有多少大家都拜倒在了这一巨作之上。舒曼曾经说过:“尽管你时常听到这部交响曲,但它对你总是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正象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却总教人感到惊恐一样”。“这是壮丽宏伟、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这是歌德对第一乐章听后的感言。恩格斯则在对妹妹的信中做了如下评价:“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的确,这是一首歌颂英雄的凯歌,从这你可以领悟到光明必将战胜黑暗的真理,不听此曲真可谓一生的遗憾。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个饱尝人生苦难的灵魂向命运发出的挑战,它既是对孤独的诉说,也是对人生苦难的拷问。在聆听它的同时,我感受到了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是

它让我燃起了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是它让我再一次感悟人生,是它给予了我与命运斗争的勇气,是它让我感受到了斗争胜利的喜悦。

由此不得不引发我对所谓现代流行音乐的思考,当面对《命运交响曲》时,它们是否会汗颜呢?当然我并不否定其中有真正音乐成分的存在,从西北风、摇滚热到网络歌手热、超女热,流行音乐正逐渐被更广泛的群体接受着,它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有规模的娱乐产业。它以其高超的制作迎合了广大群众的需要,赢得了绝大多数人的喜爱。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其中不乏类似“泡沫音乐”的成分存在。它可能曾经红极一时,被万千歌迷所喜爱,它曾经可能是某音乐排行榜的老大,但在其风火后的最后呢?是被丢到了遗忘的角落。曾经的“茉莉花”还会有几个人吟唱,现在有谁还会去理会“老鼠爱不爱大米”呢。而像《命运交响曲》这样的不朽之作,我想不论何时它带给人的心灵上的震撼都不会有一丝减少。对于现代“泡沫音乐”产生这种落差的原因,我把其归结为“严肃”的丧失,即对音乐创作态度的不认真,认识的不明确,对音乐价值的扭曲。而这种扭曲在某一程度上是与商业挂钩的。任文启曾在“中国流行音乐批判”中指出:“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流行音乐是社会生活的镜子,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现代性的文化载体。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文化特征反映出社会文化转型过程中社会价值的导向危机和社会生活的庸俗化,“严肃不再”不只是一种音乐形式的缺失,更是一种社会文化价值的缺失,一种时代精神的丧失,一种终极关怀的灭失。可以看出,“严肃不再”表征了现代性文化价值维度中庸俗化的袭来。”的确,严肃性丧失这一现象已不仅存在于音乐的创作方面,学术研究、美术创作等各方面都深受其影响。当今学术界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又有哪一种理论能真正站得住脚呢,它们无不是在发表的次日就被驳的哑口无言。因此,在此我呼吁严肃,呼吁严肃在文化中的再现,不为别的,就为下一首“《命运交响曲》”的诞生。

再次回到《命运交响曲》上来,那扣人心弦的旋律,是不可超越的经典,它给予我们音乐享受的最高境界,给予我们心灵上的震撼。在此,我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音乐,而是一个正在同苦难命运作战的灵魂。贝多芬便是这个灵魂的载体。耳聋的打击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让他更加顽强的同这一切不公做斗争,历经四年,作成这一矿世音乐。我感谢贝多芬,不仅是因为他给了我同命运作战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激发了我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原来音乐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肤浅的东西。要真正听懂音乐,必须要了解音乐创作的背景,而在这了解的过程中,从音乐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会更上一个层次,同时也会有新的心灵上的启迪产生。在此,我更要感谢《音乐名作导读》这门课,感谢《音乐名作导读》的老师,是你让我有机会“认识”贝多芬。我决定不要再做音乐的“白痴”,就把这当作向音乐出发的第一站,希望还不晚。

第三篇:田园交响曲 教案

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 教学对象:初一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目的(1)了解贝多芬及其主要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通过欣赏作品,使学生了解古典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3)通过欣赏作品,体会贝多芬在完全失聪的情况下对大自然的依恋之情 教学重点:欣赏作品,使学生领略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对生活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感触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的音乐主旨和情感 教学过程(1)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音乐家?好,同学们都回答的很棒,那今天我们要了解的音乐家是贝多芬及赏析他的作品《田园交响曲》

(2)贝多芬简介(请同学们说说“你所知道的贝多芬”)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和钢琴家之一,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是集古典主义于大成,开浪漫主义于先河的音乐巨人,他的音乐与时代和命运紧密相连,他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尊称为“乐圣”

(3)作品创作背景

作于1807-1808年,这首交响曲表现了贝多芬细腻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挚爱。贝多芬从1792年从波恩来到维也纳,在这里生活了35年,直到1827年去世,他的全部重要作品几乎都在这里写成。贝多芬在维也纳多次搬家,他的墓葬也在维也纳。在值得纪念的贝多芬生活遗迹中,有一处是著名的“贝多芬小路”,这条小道之所以著名,不仅是因为贝多芬常在这里散步,他的第六交响曲就是在这里产生灵感并构思的。

(4)乐曲特点

F大调第六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乐中唯一的标题音乐。所谓标题音乐是指音乐具有故事性,情节性,表现文学概念或绘画场面。贝多芬的F大调第六交响曲被认为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贝多芬对这部交响乐加的标题是“田园生活的回忆”,他在总乐谱的扉页上特别注明,“主要是感情的表现,而不是音画”。贝多芬怕人们误解他的音乐,更明确地说:“《田园》交响曲不是绘画,而是表达乡间的乐趣在人心里所引起的感受”,他强调的是人的精神世界而不是临摹自然。

(5)乐曲赏析

F大调第六交响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各有一个小标题。其中,第三,四,五乐章连续演奏: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感受。不太快的快板,F大调,2/4拍子,奏鸣曲式,音乐在平静安宁的气氛中进行,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反复交替,形成恬静清新的自然美景,音乐自然流动,没有强烈的力度变化,表现出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的精神安宁。

第二乐章:在溪边。很快的行板,描写的是“溪边小景”,降B大调,12/8拍子,奏鸣曲式。这是一个描写静观默想的乐章,音乐富有诗意。

第三乐章:乡村欢乐的集会。快板,F大调,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的主题是如牧笛风格的旋律,单纯活泼,表现了欢笑的乡民来自四面八方,并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f小调,4/4拍子。第五乐章:牧人的歌。小快板,F大调,6/8拍子,回旋的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恬静开阔,象牧人在田野中歌唱,表现了雨过天晴之后的美景。

(6)欣赏视频,并学会哼唱主题旋律。(7)同学们谈学习后的感受

(8)教师寄语

第四篇: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1817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1824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如今距离1824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

舒曼说:“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斯塔索夫说:“贝多芬的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呢?不是《第九交响曲》吗?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

柏辽兹说:“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瓦格纳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

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有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超过他仅用了乐器所已经达到的成绩呢?声乐与器乐两种力量的联合。这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但是,为了遵守渐进的规律,并使那作为乐队对比的声乐得一适宜的位置,在他行将展开的计划中,是否应该仍旧让乐队占据前部呢?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假定,便很容易想像他实现这个计划的过程,他不得不采用一种混合性的乐段摆在交响曲的两大部分之间,作为媒介。这便是他放在合唱与乐队之间的那个器乐的“宣叙调”。通过这一道桥梁。器乐与声乐便衔接起来了。

那暗淡而庄严的特性,和贝多芬此前的作品毫不想像。和声有时竟是过分大胆豪放,最新颖的设计和最有感情的音形的巧遇,彼此错综交织,决不因此而造成晦涩和拢乱,反而产生一个完全清晰的效果。乐队的许多“声部”,有的如在哀诉,有的如在恐吓,各有各的特殊的方式和风格。但所有的声部却好象团结起来成为一个声音了。可见那鼓舞着它们的感情,其力量是如何伟大了。

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小调,2/4拍子,奏鸣曲形式。音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乐章的内涵恰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

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小调,3/4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表现了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的蓬勃发展。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丑恶的东西。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

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B大调,4/4拍,不规则的变奏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表现了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暂的平息,而其结束前的音乐也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大调,4/4拍。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啊!朋友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在《欢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于是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烘托下,在四个不同声部人声的独唱、重唱以及大合唱团的合唱下,《欢乐颂》得到了升华,欣赏的人们得到的是无与伦比的奋进力量和精神支柱。

合唱的加入使整个音乐进入一个神圣的境界,思想、情感升华了,一切丑恶的东西在思想光芒的照耀下,无地自容。人类经过自己艰苦的奋斗,终于得到了解放,得到了自由和欢乐并终于进入一个神圣的理想世界。最后合唱与乐队的演奏愈来愈火热,速度越来越快,乐曲被 推向了新的高潮,全曲在高昂、激越的欢腾气氛中结束。

前面说到过,《欢乐颂》是作曲家一生的钟爱。所以在《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最后关头,贝多芬甚至还不舍得过早的就把歌唱《欢乐颂》的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他并不愿意把《第九交响曲》作为自己在交响乐领域的封笔之作,作为自己最高理想的体现,当时他还在计划着《第十交响曲》甚至《第十一》、《第十二》。但最后乐圣还是妥协了。或许是宿命、或许是巧合,《第九交响曲》成了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最终成为了他作曲生涯的巅峰。

如果要我们为人类的音乐文化推举一部作品作为代表,怎么办?这个令人难以作答的问题,通过美国人在1979年的一次壮举向我们提了出来:他们把《第九交响曲》送上了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用它来作地球人类给外星生命的介绍信。我们从未听到有人对这个选择发表不同意见!欧盟也将第九交响曲作为盟歌。“第九交响曲”享有至高无上的声誉,是公认的宏伟庄严的巨作。它具有最强大而又最直接的表现力,就是第一次听,也很容易受到感染。在这部交响曲中,他一改往日的抗争、不屈,笑着面对生活中的苦难,这是多么崇高的一种人生境界,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让我们在《欢乐颂》的歌词中结束本文: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你的威力,能把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在你温柔的翅膀下,一切人类成为兄弟。”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一切生灵都吸吮着欢乐,人不分高低善恶,都循着玫瑰香踪欢乐地求索。”

“有如长空里的太阳,在瑰丽的的天际飞奔,兄弟们快乐地在征途上高歌猛进!”

“拥抱起来,亿万人民!让全世界接个吻。兄弟们,在那群星之上,必有一位仁慈的天父,去寻找吧!他一定在那儿住!”

第五篇: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有感

我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黄昏将临,雷雨也随着酝酿。然后是沉重的云,饱蓄着闪电,给黑夜染成 乌黑,挟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曲》的开始—— 突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给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还给了我们。” 第九交响曲的创作开始于 1817 年,与《第八交响曲》整整相隔了十年之久,他历时近七年的时间,于 1824 年春完成,同年五月七日晚首演于维也纳。如今 距离 1824 年的首演盛况,已经过去近两百年了,但是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和《欢乐颂》却成为了长盛不衰的经典作品。在这两百年岁月中,几乎所有的后 辈音乐家、作曲家都被这部宏伟的作品所倾倒;更有无数业余的听众被这部作品 所带来的音乐哲理、音乐气度所感染!因为这部作品,贝多芬成了神一样的人物,《欢乐颂》成为了人类历史长河中永远不灭的自由、和平之明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以其严谨深刻的思想、永恒神圣的热情、无与伦比的力量 和伟大高尚的心灵,赢得全体听众的心。首演取得了令人震惊的成功。听众沸腾 了,欢 呼、兴奋、不能自已,许多人流下了热泪。起初贝多芬在指挥台旁,背 向听众,因耳朵早已失去听觉,对身后沸腾的场面毫无察觉,当女中音独唱演员 把他扶转过来时,他才发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大受感动,频频致意。谢幕五次 仍掌声如雷,激动的人们不能平静。这早已超过了当时的皇帝到场只准三次鼓掌 欢呼的标准,以致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第九交响曲的首演成功,给晚年的贝多 芬以莫大的精神安慰。舒曼说: “我从来没有象对这首交响曲那样入了迷。” 斯塔索夫说: “贝多芬的最伟大的创造是什么呢?不是《第九交响曲》吗? 这是一幅世界历史的图画。” 柏辽兹说: “贝多芬完成了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无憾。” 瓦格纳说:《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登峰造极的作品。我已经形成了这样一 “ 种信念:贝多芬之后在交响乐领域里不可能有任何什么新的和重要的作为了。” 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的顶峰,也是音乐史上的最伟大的作品,是他 全部思想的总结和情感的结晶,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称之为: “世间最伟大 的杰品”。这部交响曲构思宏伟、气吞山河,是一部包括生命的起源、生存、斗 争、发展、壮大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人类的进化、形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人 类社会彻底解放自身,达到一个平等、自由、博爱、欢乐和神圣的理想世界的壮 丽史诗,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总和。全曲共为四个乐章,在作品中,贝多芬

为能更明确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有什么新的方法,可以超过他仅用了乐器所已经达到的成绩呢?声乐与器乐两 种力量的联合。这是音乐史上第一部加入合唱的交响曲。但是,为了遵守渐进的 规律,并使那作为乐队对比的声乐得一适宜的位置,在他行将展开的计划中,是 否应该仍旧让乐队占据前部呢?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假定,便很容易想像他实现这 个计划的过程,他不得不采用一种混合性的乐段摆在交响曲的两大部分之间,作 为媒介。这便是他放在合唱与乐队之间的那个器乐的“宣叙调”。通过这一道桥 梁。器乐与声乐便衔接起来了。那暗淡而庄严的特性,和贝多芬此前的作品毫不想像。和声有时竟是过分大 胆豪放,最新颖的设计和最有感情的音形的巧遇,彼此错综交织,决不因此而造 成晦涩和拢乱,反而产生一个完全清晰的效果。乐队的许多“声部”,有的如在 哀诉,有的如在恐吓,各有各的特殊的方式和风格。但所有的声部却好象团结起

来成为一个声音了。可见那鼓舞着它们的感情,其力量是如何伟大了。第一乐章是不太快的略呈庄严的快板,d 小调,2/4 拍子,奏鸣曲形式。音 乐由弱奏加颤音开始,呈现出一种遥远、朦胧而又平静的、原始的远古景象,但平静的同时,又使人稳约感到有一种力量的燥动,感到平静中正孕含着一种前所 未有的生命。紧接着音乐由弱到强,由平稳、低沉、朦胧、渐渐发展到明朗、刚 劲、节奏鲜明和震撼人心。表现出在远古时代的自然界,生命从无到有,由低等 到高等,由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不可抗拒。这个过程也包含着人类的形成、生存和发展,与异常险恶的自然界进行顽强的搏斗,在斗争中,人类变得更加强 大。人类的出现是神圣的、必然的,必将成为自然界的主人。第一乐章的内涵恰 似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浓缩版。紧接着的第二乐章,按照传统通常应该是慢版,但是贝多芬打破了这一惯例,居然用了极活泼的快板,d 小调,3/4 拍,而且是庞大的诙谐曲式。整个第二乐 章主题明朗振奋,充满了前进的动力,表现了人类在战胜了众多的艰难困苦之后 的蓬勃发展。前进的车轮是不可阻挡的,这是历史的必然。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的 蓬勃发展是在战胜了自然界之后。而人类社会在自身的发展中又不断地出现新 的矛盾。人类与自身存在的丑恶的东西的斗争又变的渐渐突出,这种与自身的斗 争不同于与自然界的斗争,具有更多的复杂性。贝多芬坚信人类最终会战胜自身 丑恶的东西。第二乐章是以光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结束。第三乐章倒是慢板乐章了,如歌的柔板,降

降 B 大调,4/4 拍,不规则的变奏 曲式,可见贝多芬有意在编排上作了创新。这个乐章相对前面两个乐章显得宁静、安详了许多,旋律虽然平缓,但是不失柔美。法国著名作曲家、乐评家柏辽兹评 价此乐章是“伟大的乐章”。表现了人们沉浸在哲理性的深思远虑之中,同时也 沉浸在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之中。对为人类的进步、发展、解放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的先辈们报以真诚的追忆和思念。在这思考与追忆、回顾与总结之中,人们展望 未来,互相鼓励、凝聚着新的力量、准备为迎接新的斗争、为全人类得到彻底解 放、得到神圣的欢乐和幸福,而进行最有意义的拼搏。第三乐章似乎是大战中短 暂的平息,而其结束前的音乐也预示着暴风雨般的变革即将到来。第四乐章是整部作品的精髓,急板,D 大调,4/4 拍。一开始音乐即如火山 爆发,显示出巨大的能量、冲破一切枷锁,人类经过长时期积聚起来的力量爆发 出来了,变革势如破竹,摧毁一切封建丑恶的东西。变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 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音乐紧跟着片断重复前三个乐章的主题,但都被代表人类 渴望自由欢乐的旋律所打破。似乎在说: 不要这些陈旧的东西,要创新,要前进。经过紧张而充分的准备之后。终于千呼万唤地木管徐徐的引出了“欢乐颂”的主 题,好像一缕阳光突破浓密的云层洒向大地,整个欢乐的主题渐渐拉开序幕,贝 多芬真正的理想王国就在眼前!象征着人类经过艰苦奋斗之后,终于找到了通往 自由欢乐的道路。《欢乐颂》主题首先由低音大提琴奏出,接着渐渐发展扩大到 弦乐器和整个乐队,并且力度和节奏越来越强,形成巨大洪流,势不可挡,人们 在通往自由欢乐的大路上迅猛前进。《欢乐颂》主题变奏之后,再次出现急风暴 雨般的声响。但这次引出的是人们发自内心的歌唱。由男中音领唱: “啊!朋友 们,不要唱旧的调子,让我们畅快、欢乐地唱起来吧。”于是“欢乐颂”在领唱 的带动下,以合唱的形式加入了演奏的乐队。欢乐颂歌词是与贝多芬同时代的德 国诗人席勒的诗句,贝多芬采用来表现了他的理想。在这儿我们必须了解,《欢 在 乐颂》的基本思想的理解中,贝多芬与席勒的不同,席勒认为欢乐是变成兄弟的 前提,而贝多芬则认为自由平等博爱是欢乐的前提,人们必须努力争取,才能获

得解放,欢乐不是上帝的赠品,而是靠人们去奋斗,欢乐属于解放了的人们自己。于是贝多芬并没有照搬席勒的原诗,而是以自己独到的理念,配合音乐的需要做 了一定的删节和修改。在激动人心的歌词和贝多芬超人般旋律的相互

下载听《田园交响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听《田园交响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定稿)

    《西方音乐鉴赏》论文 《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 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 提交日期 年 月 日贝多芬和他的田园交响曲 在波澜壮阔的世界音乐史上,贝多芬无疑是一个最响亮、......

    欣赏命运交响曲有感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音乐赏析对于贝多芬的作品, 大家可能耳熟能详, 了解贝多芬的人物命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作曲 家一系列作品的风格, 以及在贝多芬作品中所体现的时......

    观《生命交响曲》有感

    观《生命交响曲》有感“我们就是你的作品,是你生命中的音符,是你辉煌的篇章……——题记影片在温和而又激昂的《美国交响曲》中结束,舞台手执指挥棒满头白发的男教师——布兰先......

    英雄交响曲——读《名人传》有感

    英雄交响曲——读《名人传》有感 古人云: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 《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

    英雄交响曲有感[共五篇]

    这部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

    读田园乐有感

    读《田园乐》(其六)有感 当涂县围屏中心学校五(1)班周荣芳 这个学期我读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书中有许多唐诗宋词,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田园乐》这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鸟语花......

    听《青鸟》有感

    留一点闲暇,听听童话 ——听《青鸟》有感当我们小沉醉于缤纷繁乱的影视言情时,是否还会给曾经执迷的童话留下一丝发光的罅隙?故事盒里散发着感动,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让我说的胸腔......

    听百家讲坛有感

    听百家讲坛有感平时只要有空,都有听百家讲坛,最近几天讲武则天,我听后非常的失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个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公主的夭折有三种版本,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