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时间:2019-05-12 06:5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第一篇: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的教学特别是面向高考的教学,大多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好分数,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塑造。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推动祖国历史前进的巨大动力。它对一个人的成长,对国家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观看过宣城中学伍学文老师的课后,对其中时时渗透的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感触颇多,值得学习。

《祖国统一大业》一课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

伍学文老师在师生学习到香港回归时,问学生:你们记得1997年7月1日回归的盛大场面吗?学生齐应:不记得。……老师:那么,让我们今天来重温这经典的时刻吧!师生对话后,老师视频展示香港回归典礼,并在视频上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升起时师生起立齐唱国歌。在这里,伍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延伸了课堂,把学生带到香港回归的那段历史,利用当时的气氛与环境,引导学生齐唱国歌,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从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创设情境,利用情境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的很好的手法。

除此之外,在讲到台湾问题的时候,伍学文老师利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望大陆》的诗师生齐读,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表达了两岸人民强烈盼望海峡两岸早日统一的心愿。

在课堂结束时,伍老师利用 “学史明志:无为一中学子理应成为时代的楷模”,把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扩大教学空间,让学生在课外来思考问题,并且渗透着爱国、爱家乡之情,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观看了这样一堂优秀的高中历史课,感触颇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播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历史知识,更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历史教师肩负的崇高职责。

第二篇: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约5分钟)

先播放一段《七子之歌.澳门》的音频资料

师:同学们,80多年前,闻一多先生在美国写下了这组感人肺腑的诗篇。他用拟人的手法,将我国当时被列强侵占的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于祖国统一的渴望。那么,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闻一多先生所呼唤的七子分别指的是哪儿呢?

生:(回答略)

师:不错,这七个急待回家的孩子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新中国成立之时,除港澳台三地外,其余失地都已陆续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那么,剩下的这三个孩子接下来的命运又将如何,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的脚步,一起去重访新中国寻求统一的历程。

(二)进入正课(约35分钟)

师:闻一多先生所提到的这三个尚未归家的孩子,究竟是如何远离自己母亲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回忆一下关于港澳台问题的点点滴滴。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

师:在第四单元中我们曾经学过了近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入侵的历史,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一下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初步概括出香港问题形成的过程。

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给英国

通过这三个条约,香港一步步的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从此便失去了与祖国的联系,但也正是这些条约,为99年后中国收回香港提供了理论依据。据《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新界的租期为99年,根据这一条约规定,中国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就具有了合法性。

2.澳门问题

1557年,葡萄牙人贿赂明朝官员,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887年,中葡签订《友好通商条约》,葡萄牙正式取得在澳门殖民的权利 澳门问题与香港问题有所不同,从方式上看,香港是英国通过武力夺取的,而澳门则是葡萄牙长期不断侵蚀的结果,从时间跨度上来讲,澳门被侵占的时间更为久远。

3.台湾问题

师: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所了解的一些有关台湾的史实: 三国时,吴国的卫温到达今天的台湾地区(古称琉球)元朝时,建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和台湾地区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了台湾 1684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

1895年《马关条约》割台湾岛及其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2年《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必须将其占领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

1945年,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从此割断了与大陆之间的联系

台湾与大陆悠久的历史交往表明,台湾至始至终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与大陆一衣带水,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一湾浅浅的海水怎能割断两岸人对于统一的渴望。正如余光中所写的那样,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寄托了台湾人民对大陆的无限眷恋。而正是这样一种深厚的感情,为祖国未来的和平统一奠定了基础。

师:在回顾了以上这些史实之后,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究竟有何不同?

生:(回答略)

师:港澳问题是殖民侵略问题,属于国际问题的范畴,而台湾问题是战争遗留问题,属于内政问题。那么面对这些内政外交上的难题,国家领导人到底会作出什么样的抉择呢?让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内容。

二、统一之策————“一国两制”的构想

让学生带着“‘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的?其内涵是什么”这个问题,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1)一国两制’构想形成过程

1、《告台湾同胞书》: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大陆向台湾伸出了橄榄枝,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法,并发出了真诚的邀请。停止炮击的决定更引起了台湾同胞的强烈反响。与此同时,邓小平再次支持了这种做法。2、1981年叶剑英的“谈话”——正式构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4、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使“一国两制”成了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保证的国策。(2)一国两制’的涵义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实行“两制”的前提;两种制度,就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将对维护港澳台地区的长期繁荣稳定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是整个构想的核心。

三、回归之路—— 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本来是为台湾问题量身打造的。但它尚未在台湾问题中开花,就在处理香港问题的时候结果,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1.香港的回归

①香港的回归的历程: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等就香港问题与他进行会谈。1982年,阿根廷用武力收回了被英国强占了150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动用了皇家海军2/3的力量,在美、法的支持下,跨越13000公里,远征马岛,打败了阿根廷军队,夺回了马岛。它保住了大英帝国的颜面,让英国人找回了久违的自豪感。撒切尔夫人携马岛余威访华,其目的自然不言而喻。当时英国态度强硬,不肯让步,一度是谈判陷入僵局。邓小平在与这位“铁娘子”交锋的过程中,提出了“一国两制”的解决方案,使中断了的中英谈判重新焕发了生机,最终双方于1984年签订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在广泛吸取香港各界人士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香港隆重举行。

1997年,中国政府成功收回了被英国侵占了155年之久的香港,香港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澳门的回归

师: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1985年,中葡两国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1999年12月20日,随着葡萄牙国旗的缓缓降落,澳门的历史也随之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继香港问题解决之后中国在外交上的又一重大胜利,从而使我国的统一事业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

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群众基础:香港同胞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

问题三:中国政府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有何重大意义?(1).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2).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3、台海关系——在曲折中发展

台湾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全面复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海峡两岸人民在“一国两制”方针的基础上日益达成共识,两岸关系有了新发展。

将台湾问题分作隔绝-——暖风——寒流——契机四个时期 1.隔绝:提供蒋氏父子照片。指出他们也坚持一个中国。2.暖风:

①1979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从而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

②1980年后,海峡两岸民间交往开始。

③1987,台湾政府迫于形势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重大转折。

④1992年l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

⑤ 199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以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⑥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⑦2005,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两党隔半个世纪再度握手。从《告台湾人民书》的发表,到台湾方面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到“九二共识”的达成,再到两党再度握手。台海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暖风,和谐发展、盼望统一是这一时期的主流,但是与这一主流相悖的则是一些主张分裂、阻挠统一的行为。3.寒流:展示李登辉和陈水扁的 “台独“言论。

提出设问:影响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是什么?(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独势力)

但他们的图谋遭到全体中国人的强烈反对。展示一组反台独的图片。

师生齐读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对台湾问题的立场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这是为什么?(针对的是分裂主义和外国干涉势力)

4.契机:国民党马英九在台湾掌权,两岸关系出现新篇章。

第三篇:祖国统一大业

第四单元第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教师可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如:

①请一个同学阅读预习时查阅的闻一多先生的诗歌《七子之歌》导入新课。②安排一个同学提前准备,为大家演唱歌曲《七子之歌》,然后教师提问,大家以前在什么时候经常听到这首歌?导入新课。

③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对外开放,许多同学去过香港、澳门,所以教师可提问:有哪位同学去过香港吗?香港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同学们知道香港回归是因为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吗?由此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教师应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发出和平统一的呼吁,标志祖国大陆对台湾政策的重大发展。

2.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建议教师从当时社会背景切入,请同学们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意义,最后教师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等分裂国土的图谋。“两种制度”是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维护台、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意义:充分说明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祖国统一纲领,它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统一、结束分裂的唯一可行之路。

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可利用的照片、电影、电视图像资料非常多,同学们也都从电视台的节目中目睹过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在教学设计中回旋余地大,教师可准备节目录相片段给大家重看。

1.教师可向学生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运用并获得成功的则是对香港问题,这充分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2.教师在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条件时,应先请同学回顾,英国殖民者利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先后割占中国的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又在1898年强租新界,说明香港问题的由来;其次,应从改革开放以来,新中国取得巨大成就切入,分析香港回归的背景,了解中英谈判的艰难,然后提出问题: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有哪些?可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发言。最后教师总结:香港问题的解决,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使他们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又增强了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3.香港回归的意义,建议教师从香港回归对香港、中国、世界三个方面的影响分析。对香港而言,回归祖国怀抱,实现平稳、保证繁荣;对中国的意义,百年雪耻,开创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迈出了祖国统一大业的第一步;对世界影响,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海峡两岸分裂局面的形成,教师简单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支持下,台湾当局与中国大陆形成分裂。教师可利用课文后学习延伸部分的阅读与思考、引导学生阅读余光中先生的诗,使学生感受到诗中表达的两岸分裂、骨肉分离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伤痛,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明确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2.两岸关系和缓,可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教师只需点出党和政府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方针下采取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促进两岸关系缓和,迫使台湾当局回应,为“汪辜会谈”准备了条件,为下面问题的学习做好铺垫。3.两会成立和“汪辜会谈”,教师简单介绍两会成立,得到两岸政府分别授权,“汪辜会谈”为两岸加强交流建立了正常化渠道,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4.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建议教师利用[资料回放]由学生分析八项主张与“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关系,然后教师指出他们之间的联系,说明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具有一贯性、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文件。

5.台湾政局的变化,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时事,明确党和政府现时期对台工作的基本政策,了解两岸人民阻止任何分裂图谋,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非常强烈,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的习惯,增强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为祖国复兴努力学习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感。

(海南省海口市海师附中 左燕)

课改沙龙 该设计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教师通过补充相关的社会背景,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如对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目,教师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切入,使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一国两制”是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对于“香港、澳门的回归”一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香港问题得以解决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

对于本课,新课标要求“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鉴于有关祖国统一的史实与材料丰富,建议教师将此内容设计为一节活动课。

活动目的:1.以香港、澳门回归和回归后的繁荣与发展,证明“一国两制”是党和政府顺应历史潮流,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切实可行的纲领;回归促进了香港、澳门地区的发展,回归也促进了祖国的繁荣;以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于世界的史实,认识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结合时政点评,使学生分别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认识统一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举措。2.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会协作学习。

课前准备:学生按照兴趣分为“时事组”“历史组”“大陆组”“香港组”“澳门组”“台湾组”,分别收集时事政治资料、祖国统一历史以及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发展状况资料,做成演示文稿。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可能遇到的历史知识和计算机技术问题。

活动课流程

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实况,切入活动课的主题“统一祖国,复兴中华民族”。

2.“历史组”展示中国封建社会四次大一统时期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繁荣的状况,说明本组的观点“统一是促进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

3.“香港组”展示香港回归前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繁荣”。4.“澳门组”用多媒体展示澳门回归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回归促发展”。5.“大陆组”则主要展示回归后大陆与香港、澳门的经济文化往来以及对于大陆发展的促进,得出结论“回归促交流,回归促发展,回归促国力的增强,回归促国际地位的提高”。

6.“台湾组”则展示台湾人民抗议李登辉等一小撮“台独”势力的事实,说明“统一”是众望所归。7.“时事组”则介绍国内国际形势,说明完成统一大业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世界的发展趋势。

8.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归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活动成果:

每人写出一篇感想,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期主题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展板。

(湖北省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刘飞)

第四篇: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东安二中

唐良兵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

本课教材讲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实现祖国统一的大事,祖国的统一大业是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的结合点,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好素材,又是综合能力培养的重点。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本课是新旧教材重叠之处。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新教材中增加了“历史纵横”“学思之窗”“探究性学习总结”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要求。

初中历史已初步了解古代台湾与大陆的联系,帝国主义国家对港、澳、台的侵略史实,以及港、澳回归,台湾问题的大致情况。其它科目也涉及到了“一国两制”和港、澳、台问题。因此有些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设计,自主探究,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特色。

2、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香港顺利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依据:通过了解海峡两岸的交流情况,使学生感受两岸人民迫切希望祖国的统一,认识统一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以及统一的必然趋势。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学习这些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一国两制”构想实践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这是这堂课的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内涵及意义

依据: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及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学中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得到正确结论。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的涵义。概述香港、澳门问题的解决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分析我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及目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有哪些因素。(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学习“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形成和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利用图片、文字等情境资料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材料等活动,获得历史知识,得到能力锻炼,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早日和平统一台湾的信心和决心。

②认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是我国能收回港澳的决定因素,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信念。

③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从而充分认识到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三、说教法

1、教学思路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对港、澳、台问题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老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老师抓住“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由理论上升到实践这条线索积极的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性学习。

2、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讲授法

本课教学主要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以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为主,教师点拨疏导为辅。充分体现新课程要求凸显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主体性。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比较直观的理解。同时辅以谈话法予以讲解。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打出《望大陆诗》《乡愁》两首诗,然后提出问题,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谁?作者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学生探究回答。教师讲解并由此导入新课。(设计意图:本课采用诗歌导入的方法,且诗歌的内容紧扣课题,思乡游子回到祖**亲怀抱的感觉油然而生。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为新课学习作铺垫,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基础探究:你知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吗?

(一)、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1、香港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借课件用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归纳英国占领香港问题的三个步骤。并指出香港问题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2、澳门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结合课件介绍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并指出澳门问题也是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3、台湾问题由来

学生探究回答后,老师结合课件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并明确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香港、澳门属于中国历史遗留问题。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知识,教材没有涉及,散落在以前学习的单元中。但由于它是下面教学内容的一个必要的知识准备,用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以往的知识,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作铺垫。)

过渡提问:国家分裂、骨肉分离,如此美丽的香港、澳门还有宝岛台湾与祖**亲相分离,是全体中华儿女都不忍心看见的!那么港、澳、台问题怎样解决,实现祖国统一呢?党和国家提出了什么政策?学生回答:“一国两制”。并由此引入理论探究。理论探究:“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含义是什么?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有何意义?快速浏览课本第一目的内容,找出课本中的有效信息。

(二)、“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1、“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一国两制”的涵义

在学生回答后利用幻灯片展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的意义

为实现祖国统一指明了方向;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式。(这部分内容书上没有讲到,老师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去分析。同时指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而最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成功运用。为下面的实践探究作铺垫。)

实践探究:①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情况。②我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③香港、澳门回归有何重要意义?④改革开放之后,两岸关系经历了怎样发展?(暖流)⑤分析阻碍台湾问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寒流)

(三)、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的回归的历程

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后,能够在课文里找出香港回归的基本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归纳总结。

2、澳门的回归

对于澳门的回归学生能够明确: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对于回归的基本过程不作展开。

学生讨论探究: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用多媒体给予总结:前提条件——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法律依据——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全国人民渴望回归。

3、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从港澳、中国、世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打出多媒体给学生进行总结。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世界——为解决国家历史遗留问题提供新范例。

(设计意图:香港回归是教学重点,教材着墨较多,但纯文字讲授不免让学生兴趣索然,所以老师根据教材内容搜集了一些图片制作了一些幻灯片,根据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况,播放幻灯片并配以生动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同时接受信息,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求知识,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学习难度。)

(四)、祖国统一大业的未来展望——台湾问题

1、两岸关系发展与交流——暖流

在前面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老师打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归纳两岸交流的一些基本史实。1987年台湾政府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90年代,两会成立,并达成“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进入新的阶段;2005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并会见胡锦涛总书记,自1945年以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晤。并形象的给学生指出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股暖流,且不断在加强。

2、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寒流

学生讨论探究: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打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台湾岛内分裂势力猖獗(李登辉、陈水扁等);一些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美国、日本等)。

多媒体打出胡锦涛发表的对台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归纳指出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台湾,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并得出结论祖国统一大业,最终必将完成!

探究总结:

1、课堂测评

①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最主要的因素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被各方接受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英国、葡萄牙政府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 ②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国耻家丑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凌青

请思考:

1、这首诗中记载了哪些历史事件?

2、你从诗的后两句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课外延伸

①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比较两件大事,谈谈你的主要感想。

②请你以在校中学生的名义给台湾所谓的“总统”、民进党主席陈水扁写一封信,陈述你对祖国统一的企盼和你心中的愿望,以实现中华民族真正统一。

3、知识结构体系归纳

五、说教学反思

这堂课依据课程标准,认真设计了有梯度并且能够联系现实的一些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到台湾问题时个别学生可能有过激的情绪,老师要注意引导。

第五篇: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难点:“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七子之歌》。请学生一起跟着唱。

教师提问:这首歌同学们一定很熟悉,它的名字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1925年,爱国诗人闻一多把被外国占领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这七处中国领土,比作与母亲离散的七个儿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母亲也一直在努力找回儿女。在母亲的努力下,漂泊在外的儿女绝大部分回到母亲温暖的怀抱。到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香港、澳门、台湾游子没有回到母亲的怀抱。今天,我们就来回望离散多年的游子是怎样回到母亲怀抱的?

推进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教师讲述:进入历史新时期后,早日实现祖国统一,成为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1.提问:“一国两制”的构想被认为是最富天才的创造。你认同这样的看法吗?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学习讨论。

2.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分析理解。(1)阅读课文,说出“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和

成功实践的例子。

(2)阅读课文后的“材料阅读”,归纳出“一国两制”利在哪里?

学生阐述。

教师进一步点拨:“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自1949年蒋介石集团败退台湾后,海峡两岸对峙了30多年之久。台湾同胞在与大陆分离的这30多年中,尽管已经逐步接受了资本主义思想意识,但也从未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思考讨论: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一样吗?中央政府对台湾回归后的政策与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政策有何异同?

提示: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港澳台回归后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二、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香港回归

教师过渡:“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港澳付诸实施,但港澳的回归经过了艰苦的谈判。特别是中英两国在1982年就香港问题的谈判,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提问:邓小平在谈判中态度怎么样?谈判获得了成功后,中英两国就香港问题在何时达成共识?

学生回答:坚决捍卫主权等等。1984年签订联合声明。

多媒体展示: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片段。

教师讲述:香港,离开母亲150多年的孩子终于回来了。

请学生就交接仪式上英国米字旗降下,五星红旗和香港区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升起的场面,回顾近代历史上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的史实,发表三分钟即兴演讲。(要求语言生动,联系史实,感情充沛,体现真情实感)

学生自发上台演讲。2.澳门回归

教师讲述:16世纪中叶,澳门逐步被葡萄牙占领。中国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葡萄牙对澳门的非法占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澳门问题。

多媒体播放澳门回归十周年的庆祝活动。

提问: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呢?(1999年12月20日)

学生讨论:(1)过去,澳门、香港为什么会被葡萄牙和英国侵占?(2)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和澳门?(3)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1)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家落后。(2)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等等。(3)洗雪民族耻辱;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港澳发展;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教师过渡:这个时刻,母亲更加思念漂泊在外的游子,这个孩子现在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我们来看在外的游子——台湾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是怎么表达的。

1.朗读:《乡愁》

教师引导:这首诗表达了台湾人民的什么愿望呢?(渴望祖国的统一、亲人团聚)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列举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2)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原则是什么?(4)目前海峡两岸交往的任务是什么?

(5)举例说明海峡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史实。(经济与文化两方面)

3.展示材料:“一国两制”,展望台湾。

材料一 1979年以前,海峡两岸处于敌对状态,厦

门、金门互相炮击,断断续续长达20年。

材料二 据台湾官方统计,在2002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贸易额占其全部出口贸易额的25.3%,跃居第一位,台湾出口美国贸易额占其全部出口贸易额20.5%,退居第二位。

材料三 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和甲型流感等不利因素影响,2009年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仍取得长足进步。据测算,2009年大陆游客为台湾旅游业创造了近13亿美元的直接收益。

问题:海峡两岸关系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参考答案:海峡两岸关系结束敌对状态,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两岸关系飞速发展。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很多,我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促进两岸交流;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解除两岸关系的重大障碍;海峡两岸人民血脉相连,早就渴盼自由往来;海峡两岸经济互补;等等。(强调我国推行“一国两制”政策是主要原因)

本课小结

本课讲述了祖国的统一大业,通过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了香港、澳门回归及稳定过渡和繁荣发展,并对台湾问题的早日解决进行了展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绘出了宏伟的蓝图。

板书设计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回顾历史→确定

方针→解决问题 “一国两制”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联系密切

【典籍广角】 “一国两制”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行使香港、澳门主权,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这项方针的内涵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宣布了这一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在关于台湾问题的九条建议中,明确指出台湾在祖国统一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决权。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时,邓小平提出按“一国两制”的构想收回香港。12月,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样,“一国两制”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得到了确认。“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课堂实录】

“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背景音乐:《橄榄树》)

主持人: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五十多年前风雨的夜,枪炮声敲碎了你我的亲缘,从此你在那头,我在这头,盼你回还的双眼,秋水望穿。娘啊,回家的心不曾疲倦。请看小品《台胞归乡记》。

主持人:是谁造成了这母子的分离,是谁割断了这对夫妻的姻缘?团圆的日子究竟有多远?台湾是华夏子孙难以割舍的情结,是两岸儿女难以抚平的心痛。这结怎样解,这痛怎样愈?我们请志鸿中学“中国大一统研究会”研究员王静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台湾问题,它是怎样形成的?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王静:◆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年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正式建立行省。◆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来源:学 ◆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均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主持人:“和平统一”将回归的时间缩短,“一国两制”犹如指明灯一盏,将团圆之火点燃。“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邓公斩钉截铁的川音回响在耳边;“决不放弃武力”是江总书记惊天动地的誓言。九七、九九历史将团圆重演,港澳回归成为邓公模式的实践,紫荆白莲告慰祖先。请听诗朗诵《团圆》。

(幻灯片:香港、澳门回归回眸;背景音乐:《东方之珠》《七子之歌》)

主持人:“一国两制”的蓝图率先在香港实现,九九年的冬天,澳门也回到了中华的家园,一多先生的在天之灵可曾听见?忘记港澳被掠屈辱,就意味着对祖先的背叛。我们再次回忆一下港澳问题的由来及解决方案。

(幻灯片:香港、澳门的历史:三个不平等条约;背景音乐董文华《归航》)[来源:学科网] 主持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印证着一种情感。亲缘虽被一片汪洋割断,同根同宗的两岸表达同一个心愿:统一是咱中国人的心,岂容“台独”政客肆意横行泛滥?下面进行专家座谈,我们有请“中国统一促进会”未来研究员张凯杰先生和台湾“中华统一会”朱瑛教授两位学者从大陆与台湾各自的角度谈谈对中国统一大业的一

些看法。

(幻灯片:祖国统一论坛、台湾历史、台湾人民反“台独”等图片)

主持人: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我的宝岛台湾,快些回还。血浓于水的庄严,百折不挠的期盼。统一,同说一句话,同唱一首歌,同做一个梦,统一咱中国人的心。

下载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课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听《祖国统一大业》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史地组 郭子森 一、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未得团聚的现实。 (2)温总理引用国民党元老......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范文合集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主备人:沈卫冬 审核人:陈海生、胡富勤 【教学目标】 1、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 2、了解《告台湾同胞书》、“九二共识” 以......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下面我将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祖国统一大业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精选合集]

    祖国统一大业说课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号选手,我说课的题目是《祖国统一大业》。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谈一......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第二十二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引言分析 (1)通过温总理背诵的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歌,指出祖国尚未统一,炎黄子孙骨肉......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夏县城关中学 姚海菊 一、教学目标: 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 2、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3、了解......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历史组 王朝英 一、课标要求 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正确理解“一国两制”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