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曾国藩做人的八大学问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人生之学问有万千。对弱者来说,他们理解的人生学问,大多是相信借人成己,因此总习惯去寻找第三只手,但对强者来说,他们坚守的人生学问则是砥砺自我,善于从中争取自己挺身立世的方法。人生之成,成在何处?有人以为是靠别人来获得成功的跳板,从而让自己一步登天。这是一种最可笑罪愚钝的人生谬误。这种人自然会是弱者——软如泥,脆如草。真正的人生是有强者来完成的,他们善于磨砺自我,找到自己行动的目标,靠顽强的毅力打开人生的缺口。曾国藩自然属于强者,他的一生皆是在磨砺两字中度过的,不断的强化自己的心智,强化自己的能力,从而寻找到了一条被他称之为人之龙的成功之路。这就是曾国藩磨砺人生的学问。这个学问,直接决定了他的腾空而起,一飞冲天的基础。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性格误区是现代人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因为性格之误乃为人生之大误。显然,性格问题是人生的一大学问。为此,有些人总是傲慢骄横,以为它是天下学问最高的,世上他的气势是最壮的,所以常作出一副总裁的样子,指东划西,吆三喝五;为什么又总是有些人唉声叹气眼泪汪汪,只会羡慕别人,而不懂得让自己开始长征路,所以人生总是一片渺茫。这些皆因性格之病而起。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在不同的环境之中改变自己的性格。尽可能达到一种完善的状态,应对人生风云。可以看出,曾国藩把整个人生当作了一个自习的大课堂。以改变性格为学问,去成就自己心中的大事。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大的思想家,叫柏拉图。他有一句名言:命运是人生中的第一学问。的确,每个人或者都是力图改变自己的命运,让自己成为命运的主人。因此,我们看到了无数想拯救自己命运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展现不同的战斗姿态。同样也有无数人屈服于命运,成为命运的奴仆。曾国藩在拯救自己命运的时刻,从不把任何问题简单化,而是以一种宏大的气魄,精细的手段去完成自己设计的一个个人生计划。他注重围绕一个中心点,多面出击,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寻找到最有效的突破点,故成别人难成之事。在曾国藩看来,拯救命运的学问,就在于主动两字上。一个人只要有主动,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
四、为政掌权的学问:牢记在其位,谋其政之训。
成功是一回事,怎样成功又是一回事——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一个人一旦心想事成之后,例如可以有为政掌权的资本,那么,就会出现更多的难题,而且,每一个难题都是一门等待研究和解决的学问。要不然,中国古代为何有一部部政鉴,臣鉴之书呢?这个问题想不透的人,绝对做不到在其位,谋其政。对于曾国藩来说,居官之学是他为政的重头戏,他根据自己连升三级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耐烦,勤事,清廉,厚民的官学,曾国藩的为政掌权学问可归结为三个字——做好官!
五、用人有道的学问: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
怎样用人特别是怎样用准人,学问极深。不善用人者,抓住一个是一个,用了他,就要把他累得半死,这是世上最差的用人术;善用人者总是给人位置,给人权力,让人心甘情愿地去工作,去服务,这叫智者用人术。曾国藩用人的学问,是其人生成功术中重要的一门。他从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而是睁大自己的一双明亮之眼,遵循看透人之后在用人的方法。该避则避,该提则提,显示出到位的领导才智和管理才智。他之所以这样做,关键是因为他明白:一个人永远成不了大气候,须借人联合打天下。这就叫善用人的联合学问。
六、善于交际的学问:善于挖掘潜在的力量。
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交际的学问妙不可言,只有做到了的人才能知道其中潜在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所谓妙不可言,不是真的不可说,而是需要让明白人去说。不难排除,有些不善交际的笨拙手,根本不善于经营自己的人事关系,甚至还可能毁掉已有的关系网,从而让自己身陷被动;高明的交际专家总是这样——团结一切可能团结之人,在最广的程度上赢得好人缘。曾国藩的交际学问是:放开手脚,坦诚相待,把陌生的力量变成朋友的力量。这就是说:曾国藩特别明白交际与回报的关系与学问——要想让别人认可的,必须先认可别人。
七、藏露进退的学问:天天都做一个明白人。
在动物世界中,我们常可以看到狮、虎、豹、鹿、牛、马的藏露进退之功,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猎获对象或保住身体。这个浅显的道理,在人与人之间的攻守中,同样也有,并且还有一堆学问。藏露与进退之学的要点在于:不善藏,则露锋芒,会易折;不善退,则必冒进,会易败。曾国藩在这方面的学问绝对不浅,他最忌讳让自己身心暴露太多,进攻太过,善于在暗处较劲,从而保证自己不受伤害。他的这种道术,可以讲炉火纯青,特别在人生的关键时候,能够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做到以藏代露、以退为进。此等学问决定了曾国藩为中兴之臣。
八、以学养身的学问: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养心两字。
学问两字,当然与读书有关。任何女人都受不了的性技巧?书是每个人永远读不完的学问之课。可惜的是,有些人嘴尖皮厚腹中空胸无点墨,只凭小聪明办点小事;有些人则以读书为看家本领,修养身心,调节心态,以平常心应对天下事。曾国藩作为桐城派的一大家,儒学功底深厚,又悟老庄精神,养成了每天必读经书的习惯,这个很好的习惯滋养了他人身地最大的学问,懂得人生最高的境界在于养心两字。的确,曾国藩在以学养心方面为古代官吏之大成者,并真正做到了每日养身。请大家记住:人生之最大学问不在于获得金银财宝,乃在于养心养身。
第二篇:做人要学曾国藩
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转载)做人要学曾国藩,做事要学胡雪岩(转载)刚玉 收录于 2010-12-08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428 公众公开 原文来源 tags: 人生 : 修改 以文找文 推荐给好友 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 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树的名臣曾国藩 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抗拒撼摇的崇高地位。一个 无人能出其右的“大清圣哲”,一个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几年前,非常流行曾国藩和胡雪岩的书,到处都有书讲他怎样做官、怎样处世、怎样做人? 那时候,其实我对曾国藩和胡雪岩乃至于这个热潮非常的有距离感。由于我的孤陋寡闻,以至于认为曾国藩就是镇压太平军起义的祸首,受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对这种镇压农民起 义的清朝政府的汉奸有着天然的分界线。怎么说呢?我非常怕看这种叫人如何做人,如何 作官的书。对于这些权谋之术,虚伪人性有着天生的敌对情绪,事实证明,我这样的本性 之人与当今这样的世俗社会距离越来越远。抛开曾国藩谋术一面,其实他确实是个有传统儒家思想和士大夫精神的人。在那个**的 时代,要切入主流社会,没有一点为官之道是可以想象的。当然,古语有云:“福分,祸所 伏也。”胡雪岩在商场驰骋多年,靠官府后台,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顶峰,风光无限,但其最 终的失败,却也是由官场后台的瘫倒和官场的倾轧所致。做人做事,二位大人给我的启示颇多,难以消化,否则就不会出现这样的语录:为官须看 《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几百年还流传这样古语: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曾 胡二人是处在晚清后五十年,处在内忧外患国难当中,于今,所谓的太平盛世,继续学习他们的做人做事是否还有必要呢? 曾国藩做人讲究“稳慎”二字,而要做到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耐烦”。一个烦字就道出了如今 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生活中所表现的浮躁。谁能每天以飞扬心情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对待朋友、对待亲人?每天面对琐碎的东西,怎一个“烦”字了得? 曾国藩的志向很大,“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谁都知道人是通过磨 砺来提升自己和完善自身,否则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使意志变得软弱,时间和精力遭到浪费,而妨碍自己的事业成功。关键是持之以恒,长久地磨炼自己,为了 远大的目标,放弃所有的欲望。所以尽管有些人在愤青的年代立志上进,走进了事业的顺 势时候,却被美女,金钱迷惑,过分的收获索取,导致
事业半途而废,走进监狱的大门。曾国藩处世还有圆融之道和牵手之智,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势度势,凡事留有余 地,把握好事情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同时,人 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越善于注重于人“牵手”,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 富,就意味着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和资源很多,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广交朋友同时要选 择朋友,学会借梯登高,宽和得众,不占人半点便宜。如此处人之道,做到游刃有余真实 不容易。本人没有文字经验表述,这种圆融之道总是和圆滑相通,处朋友乃本性所为,借 梯登高之术实属难为之。人为了升官违背本性使然,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没有真实的本人,
都是在戴着面具交流混事,与黑社会还有几步之遥?所以,这样的处世哲学总是为部分人 所为,在我们的社会中经常能见到这样虚伪和道貌岸然的人,其结果,这样的人晚年凄惨!在官位时耀武扬威,退休后失去了朋友,甚至退而死之。曾国藩一生处世之术很多,就掌控之策和谋划之道就让人生畏。与其同道之人左宗棠、李 鸿章以及刘铭章都被其左右,谁能将人掌控如此。本人无掌控之人体验,也无谋划之道感 悟,佩服之余,读之,欣赏之,体味之,反胃之感明显。胡雪岩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 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有许多做事之道,读之有道也!没有经商经验,体会不了商 场与战场的哲理。从胡的结交之术到用势之妙来看,这个红顶商人有点像现在黑社会渗透 政治官场之嫌。如今,许多有钱人,不满足有钱人的现状,扶持官场有潜力之人,花钱为 其买官,然后再利用其官掩护自己的商业行为,如果仅仅是获取商业利润也就不罢了,恰 恰就是为其不法勾当寻找保护伞,随着金钱实力的增强,渗透政治生活的基础越牢固,到 掌控一个地域的政治生态平衡。胡雪岩为谁捐的官?黑社会为什么总是要拉拢警察,为此 买官,道理是一样。从这点上看,宣扬胡雪岩,像胡雪岩做事,就弄坏了社会的风气了。官倒,胡倒,现在也是一样,他倒了,你也跟着倒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只要圆滑的过 去,他倒了,你不一定也倒,因为后来者,还是需要你跟进。都不买官了,谁还去当官?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胡雪岩的圆世哲学了。记得有人说过,现实永远是残酷无情的,不是现实来适应你的需要,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 化来不断调试自己的人生,必须时刻懂得这个道理,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来不断调试自 己的人生,做到
与时俱进,这种过程对于个人来说是非常痛苦,但要是自己不被时代所抛 弃而取得成功,舍此以外别无他途。所以你想好了,伪善地生活还是本性自然地做人。但 愿这样的圆世哲学,年轻人少学之,慎用之。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 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精心提 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智慧的独特 应用,表达了他们对变幻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这些绝学对于今天那些想要建功立 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实事求是的说,不论是曾国藩,还是胡雪岩,我都是学不来的,无论他们的做人还是做事,对于我来说,那都是高山仰止,望之弥高。在这里,我只谈他们做人做事原则中的一点一 滴给予我的启发,我想就这一点一滴的启发,足以令我受用终生了。
一、曾国藩的“稳慎”。曾国藩曾经多次告诫其弟曾国荃:“望弟不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专在‘稳慎’二字 上用心。”而要做“稳慎”的第一要义就是要“耐烦”。诚哉斯言,工作中、生活中有多少烦心 事,谁也说不清,拷问内心,面对烦心事,我自己总是做不到“耐烦”二字,总是让烦心事 左右自己的情绪,从而影响自己做事的效率。尽管我与曾国藩没有可比性,但是我觉得只 有学习曾国藩的“耐烦”之心,以这种耐烦之心来做事,方能把事情做好。
二、胡雪岩的结交之术 老实说,胡雪岩的结交之术我是学不来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做人的差别就这么大,我这个人,在待人接物方面一直有所欠缺,可以说有点儿一窍不通。我所理解的胡雪岩的 结交之术,也仅仅局限在胡雪人能用人之长,能与人合作方面。可能我理解有误,但是我 愿意就这么“误”下去,在学校工作中,我们强调要“集体备课”,实际上就是在强调与人合作。当然学校的各个部门之间也更应该合作,合作才能共赢。总而言之,做人与做事两方面缺一不可,做人甚至比做事更重要,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历史上无数史实证明了这一点,在这里,我也无意做普及历史知识的工作,只是在内心自 省,要慎于做人,勤于做事。
第三篇:做人要学曾国藩[模版]
做人要学曾国藩!”曾在《百家讲台》听过曾国藩的部分故事,带着对曾国藩的好奇我拿起了《曾国藩家训》一书。
曾国藩乃晚清“第二号皇帝”、“第一名臣”,可称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曾国藩家训中,分门别类的涉及了养心、求学、居家、交往接待等方面。细细读起来,他的每一篇“家书”,都有一个哲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都有教育意义。就拿他的读书之道来说,在今天仍可为指导、借鉴之法。
曾国藩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从这句话我们不难看出曾国藩对读书的态度。并且他还认为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而他自己更是每天必读书十页,写百字,记日记,而且逢三日写回信,逢八日作诗。雷打不动。并且读书时“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正是这种读书持之以恒的精神让他在文采方面的造诣连毛泽东主席都说,“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相信无人不佩服他的毅力与恒心!
在读书上他要求“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己矣。”他还非常讲究读书的方法,每日所看之书,皆过笔圈点;读文以声调为本, 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并且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有两点让我感触最深:一是他提到“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也就是读史时要做到设身处地,好比自己正在与当时的人对答应酬。如果遇到当时的事,你自己会怎么做,应该择其善者而取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不但联系当时时代背景理解,还能体验感悟情境,这样的读书真切实在。二是他提到“作诗文,有情极真挚,不得不一倾吐之时。然必须乎日积理既富,不假思索,左右逢原,其所言之理,足以达其胸中至真至正之情,作文时无镌刻字句之苦,文成后无郁塞不吐之情,皆平日读书积理之功也。若平日盛酿不深,则虽有真情欲吐,而理不足以适之,不得不临时寻思义理;义理非一时所可取办,则不得不求工于字句;至于雕饰字句,则巧言取悦,作伪日抽,所谓修调立诚者,荡然失其本旨矣!以后真情激发之时,则必视胸中义理何如,如取如携,倾而出之可也。不然,而须临时取办,则不如不作,作则必巧伪媚久矣。”也就是说,在写文章时即使有真情要倾吐,可是道理却无法表达清楚,从而不得不临时去探寻义理,而义理并不是一时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只好去追求字句工整。以至于作文时沉溺于雕字饰句,想通过巧言来取悦于人,而修辞立诚的宗旨早已荡然无存,这就更为拙劣了。
我写东西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扰,明明自己有很多感情要抒发可真正开始写时,却发现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情感,以至于不得不冥思苦想一些好的句子,到最后想一吐而快的情致往往被破坏,文章或不了了之或索然无味。而要解
决这个困境的办法,曾国藩提到那就是要多看书、多思考、多积累。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写作功在平时呀!
在这本《曾国藩家训》中值得一读的地方还有很多,难怪毛泽东、蒋介石都曾说其在近代人中独服曾国藩,他值得后人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书的封面是大块大块深深浅浅的绿,这是大自然的颜色。时间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这片土地没有变。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重来一次也决然不会一模一样,然而,大千世界里大家的人生里我们都曾扮演过一样的角色,比如人家的孩子,比如人家的父母。
那是一种怎样微妙的变化,似乎有些东西像注定般轮回,某个场景排山倒海地从记忆深处浮现,只是我们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
从文字的描述上,龙应台的母亲曾经是一个爱美、非常活泼开朗的女人,即便到了年老的时候也是如此,然而岁月还是没有任何的优待,她像无数老人一样逐渐忘记了很多事情,丢掉了很多过去,包括女儿。
安德烈的那些心理,龙应台有过,她的父亲也有过,你有过,你父母有过,你将来的孩子也会有。人生是连续的,变化是逐渐的,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张士豪变成了体育老师,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孟克柔变成了她妈妈,我们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变化。“油米柴盐一肩挑的母亲,在她成为母亲之前,也是个躲在书房里的大小姐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变成别人的爸爸妈妈,我们会变成别人爸爸妈妈的爸爸妈妈,那时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呢?
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印得挺漂亮的,看的时候是不是放下,陷入回忆与思考。其实,没有一个内容或者观点是全新的,但这丝毫无损它的价值。除了那仅有的思想家或者哲学家,大多数的你我都在经历差不多的生活思考差不多的东西,然而有些东西我们却不法如此清晰地表述出来,我们任由它在脑海里浮现消失,然后忘记我们曾想过什么。
所以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生活的心,只有热爱,才能体会。但更重要的,我看到龙应台女士的视野和文笔。文笔不是一种可以轻易模仿的东西,它建筑在你的视野和你对生活汲取的养分上,这是一种平淡但充满魅力的美丽。
书中的很多想法内容很多的你我都能书写出来,但是那样的角度和叙述方式却是我们不可及的。过去的一个多月,当我被忙碌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无暇看我喜欢的书时,我很明显地发现自己的厌恶,我厌恶自己写出东西的不凝练和索然无味,我厌恶自己困于生活却在离生活越来越远。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关系,历史
与当下的关系,这本书思考的东西很多也很散。
孟买的铁轨、金门的地雷、老挝的孩子。如果说这个世界太大,我们无力去全心疼爱,那么在这么的一霎那,当我们想起那些,那尸体上的干净雪白的布,那随时都可能爆开的炸弹,那站在沙上石上凝望的大眼睛,我们是否会有那样地一丝颤抖。
“你能想象比„被物质撑得过饱后的漠然‟更贫乏的存在状态吗?”我只知道,“全球有两万六千人因为误触地雷而死亡,大地里还有一亿一千万枚地雷等着被„误触‟。”领袖们多么伟大也好,歌颂民主强大也好,我只希望,大地上的人们能如本书里《幸福》所描绘的那样。当人们内心安定生活过得去,何必去在意所谓的主权所谓的侵占,世界本就一家,谁都没有权利剥夺他人的幸福去成全你所谓的梦想。
这片绿浓得化不开,诚愿大家一切都好,一起解开这个世界的绑起的结。
第四篇:做人的学问
每日名言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每日自励
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每日短文 做人的学问
人生如茶 人亦如茶
人生如茶,初饮味苦,久品而觉其甘。
古人云:茶气犹如人之雅气。于是乎,文人舞墨,僧人操课,隐士修心养性,好友相聚小叙,几乎无茶不成礼。
闲来无事,身居斗室,闭门不出,管它窗外如何。品一杯香茗,听一曲妙音,自成一统,求一时宁静,亦不失为人生之快事。
泡茶初时,茶叶皆浮于水面,不肯沉落。待饱含水分,方渐渐沉于杯底。观其过程,恰似人之一生。年轻时,不谙世事,喜争胜,好张扬。待世事经多,历练磨难,便耐得住寂寞了,正所谓“难得糊涂”。想那古时多少高人雅士,归隐山林,甘于人后,便不难理解了。
饮茶时,如一口吞之,只感其味苦。需细细品来,方感其甘甜。人生亦如此,其实快乐颇多。快乐并非皆电闪雷鸣,润物无声也是快乐。快乐无处不在,看你是否领悟,快乐就在脚下,看你是否俯身拾起。
茶需品,人生需悟!
人生如茶,人亦如茶,也有品次高低之分。
有人外表光鲜,引人瞩目。然一经品尝,却大失所望,久品无味,似那隔夜茶。
而有人貌不惊人,却似一杯香茗,愈品其味愈浓,齿留余香,经久不退,此乃上品。
茶需品,人亦需品!
每日文摘 爱的表达方式
在接受潜能培训时,主训师出了一个题目叫“爱的表达方式”。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可以用宽容来表达;有的说用鲜花和语言来表达;有的说痛苦一个人承受,快乐两个人分享……轮到东北一个叫秦依的女孩时,她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对年轻的夫妇,都是生物学家,很恩爱,经常一起深入原始森林考察。一天,他们像往常一样钻进了森林,可当他们爬过那块熟悉的山坡时,顿时僵住了,一只老虎对着他们。他们没带猎枪,逃跑也是不可能了。他们脸色苍白,老虎朝他们走过来,然后开始小跑,而且越来越快。就在这是,那个男的突然喊了一声,然后自顾自地飞快跑开了。奇怪的是,已快到那女的面前的老虎突然改变了方向,朝男的追了过去。随后那边就传出了惨叫声,而女的却平安逃了回来。
这时,几乎所有的学员都说了声:“活该!”秦依问我们知不知道那男的喊的是什么。我们大致给出了两种答案,一是:老婆,对不起啊!二是:赶快逃,逃一个算一个!秦依说,那个男的对妻子喊的是:“照顾好依依,好好活下去!”
秦依的脸上已经挂满了泪水,面对着大家的惊愕和不解,她接着说道:“那种情况下,老虎绝对只会攻击逃跑的人,这是老虎的特性。在最危险的时刻,我爸爸一个人跑开了,但他却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我妈妈最真挚的爱……”教室里沉寂一会儿,爆出掌声。
每日一诗 只有一条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不要因为世界的五彩缤纷而迷茫了你选择的目光。
不要因为旅途的风雨雷电而不愿再一次扬帆起航。
不要因为世事的艰辛而忘记风雨兼程。
不要因为别人的哀叹而改变自己的航程。
不要因为别人的拒绝而怀疑自己的选择。
不要因为安逸的现状而放弃心中涌动的梦。
第五篇:曾国藩教做人、做事
曾国藩:真正有出息的人,都懂这3条处世天规,能成大事!
在曾国藩的书中,讲述了很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法则和经验心得。虽然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但是每当读了这些东西,还是很有感触的。因为不管时间怎么变化,人还是一样的人,世界的规律是不会变的。做事情做人只有符合大道,才能发展的更好。
1、物来顺应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论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都需要学会坦然的接受它。有些读者可能会在这里有疑问,他可能会说,如果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我难道也只能默默接受,不作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是在做出任何的反应之前,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心接受这件事的发生,并且认清它的严重性,以及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解决。
如果不先学会接受,只凭着自己的冲动去做事,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被动。好事也好,坏事也罢,每件事发生了,都有它自己的原因。你已经改变不了它了,唯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并以此为契机发现自身的不足。
2、未来不迎
这句话是说呢,未来很遥远,看起来虚无缥缈,何必想那么多呢。常常有人说我们要活在当下,享受当下,但是真正能够活在当下的人有多少呢?人们总是爱幻想未来,或者是希望,或者是担心。为未来做好准备是没有错的,但是在未来没有到来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
你现在所害怕的,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你现在所希望的,可能压根不会得到。没有发生的坏事,你可以感到庆幸,没有实现的希望,也会让你沮丧。
未来其实并不远,未来就在你眼前。未来事情的好坏,就在于你此时此刻做什么事情,如何去做。
3、既过不往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做得不好的地方,不要后悔。做得好的地方,不要逢人就炫耀。
过去你的代表不了现在的你,更决定不了未来的你是什么样子。对于已经无法改变的事情,没有必要再费心费神。不如把心思全部放在当下,曾经自己做的不好的,现在把它做得更好。曾经自己取得的成就,只把它当做生命中的一个闪光点即可。
很多人都喜欢沉湎于过去,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而懊悔一生,余生都萎靡不振,但是即使这样又能有什么用呢?有些人喜欢把自己曾经取得的成绩挂在嘴边,逢人便说。殊不知,大家早就听腻了,到最后还不是落得人人讨厌。